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校内选拔赛暨第六届测量技能大赛规则.doc_第1页
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校内选拔赛暨第六届测量技能大赛规则.doc_第2页
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校内选拔赛暨第六届测量技能大赛规则.doc_第3页
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校内选拔赛暨第六届测量技能大赛规则.doc_第4页
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校内选拔赛暨第六届测量技能大赛规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校内选拔赛暨第六届测量技能大赛规则一、竞赛目的:通过测量技能竞赛的竞技平台,巩固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培养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测量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了便于大家娴熟地掌握测量技能知识,同时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与团体合作精神,故举办此次西南交通大学第六届测量技能大赛。二、竞赛安排1、参赛对象和形式参赛对象: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继续教育学生。参赛形式:规定以小组形式参赛,每个组由4名队员组成,并从中推选一名组长。本次大赛共分两组:专业组,普通组。2、报名参赛选手请关注土木工程学院网站()或扬华素质网土木学院公告栏相关通知,于2009年4月由西南交通大学测量协会负责组织现场报名。3、参赛队培训竞赛组委会在报名截止后将邀请大赛指导老师举办测量技能大赛相关讲座,对本次竞赛题目答疑,对以往竞赛进行讲评,并邀请有关老师对本次竞赛进行指导。相关安排将在土木工程学院网站()或扬华素质网土木学院公告栏通知。三、竞赛题目及规则普通组的竞赛内容为四等水准、钢卷尺闭合导线和经纬仪视距法测图; 专业组的竞赛内容为四等水准、光电测距三维导线和数字测图。总则:(一)、四等水准测量(此项专业组和普通组要求相同)以测区内的三维导线点作为高程起算点,完成周围4个临时水准点(由组委会指定,如路灯底部的固定螺帽,事先用红油漆标注)的四等水准高程测量,水准路线长度不低于400米。要求外业操作和记录按照相应规范进行,特别注意测段完成后的计算检核完备无误。仪器皆为带符合气泡的DS3水准仪。对待测点的高程我们将会进行不定期抽检,一经发现有篡改数据的小组,该组该项成绩记0分。(二)、闭合导线闭合导线作为下一步地形测图的图根控制,对于普通组,可以把测量的边长控制在三个尺段(90m)以内,未知导线点的数量不低于4个,具体点位由参赛小组自行决定,注意选点要合理。导线点的高程,普通组采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专业组用三角高程测量(即光电三维导线)。每个小组的导线点可以用油漆、木桩或者地面刻十字标记的形式,点位必须清晰。大赛组委会将用GPS RTK的方法随机抽检2个导线点作为评判标准。 (三)、测图在图根导线控制测量的基础上,普通组使用光学经纬仪测量4个方格网(100m100m)的内容,专业组使用全站仪数字测图完成6个方格网(200m300m)的内容。检查评分的时候,除图面质量外,还将抽检部分点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作为评分的依据之一。大赛实施细则:(一)、水准测量比赛实施细则(该项普通组和专业组要求相同)水准测量仪器:DS3光学水准仪。 1.测量要求:1)参赛小组(每组4人)独立完成指定的闭合四等水准路线测量;2)要求在闭合水准路线上经过3 个指定水准点并测出其高程;3)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读取上、下丝读数计算(按照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读距离),上、下丝读数应记录在手薄中;4)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或“后前前后”均可。观测记录格式见相关规定。2.比赛要求: 1)各组独立观测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竞赛委员会事先确定,各组现场抽签确定点组;2)计时裁判计时,各评委现场观察测量过程; 3)各组设站数不限,但每测段测站数必须为偶数;4)测量员、记录员、标尺员可轮换,由组长自行安排; 5)各组计算出高差闭合差及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以及待定点的改正后高程。计算表格由组委会提供,格式见相关要求。容许值按路线长度计算。现场进行内业计算,提交成果包括外业原始记录本和内业计算成果以及起算数据;6)计时方法:裁判宣布开始,计时开始,到仪器装箱、上交成果计时结束。3.技术要求: 1)观测按国家四等水准的要求执行;2)仪器的操作应符合要求,水准测量迁站时仪器不需装箱;3)记录簿应记录完整,符合规定,并标明参赛组号; 4)记录和计算按规范执行。计算表中应注明高差闭合差和高差闭合差容许值;5)记录规定:不得转抄成果;不得涂改、就字改字;不得连环涂改;不得用橡皮擦,刀片刮;字迹清晰工整;记录按顺序记录,不得空栏;手簿不得空页、撕页;6)各小组独立作业,不允许妨碍或阻挡其他小组的观测,经劝告无效者取消比赛资格。4水准测量评分标准各实践技能项目比赛,以参赛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观测质量评定成绩,其中速度占20%,成果质量占80。测量时间:满分成绩为20分,以完成时间为准(以小时计)计分。计算方法:设该项成绩满分为20分,所有参赛组中最先完成的时间为要求该最先完成组数据合格方作为标准T1时间,最晚完成的时间为【最大不超过要求的最迟时间】,各组成绩(时间计为)按下列公式计算:=1(-)/(-)*20 成果质量:该项分数满分为80分,以评委老师最终评审的分数为准。成果全部附合限差和无违反规定者分数居前。1)外业观测要求:该项成绩满分为20分。a.每一测站限差及计算考核满分10分,以技术要求中所列项目为考核对象,符合规范规定限差为合格,每超限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b.水准记录规范性(占10分):考核项目有:记录工整、符合记录规定,计算准确等。若某项不符合要求,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计算成果:满分20分。a.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10分,若闭合差超限,该项成绩记为0分;(计算错误或发现篡改数据得0分)。b.路线待定水准点的高程平差计算10分,计算错误,则该项不得分。3).综合质量评分:满分30分,由专业老师评定。4).测量现场评分:满分10分,由测量现场裁判评定。(二)、普通组各阶段的测绘内容和精度要求一、水准路线测量在测区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其高差闭合差按50(毫米)或8(毫米)计算。并计算出本参赛组水准测量的精度:包括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二、闭合导线测量1. 平面控制的外业1)大赛组委会提供各测区控制点数据,各参赛队在测区内利用已有的控制点建立独立闭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2)基线或导线边用比长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当用钢尺丈量,其边长往返相对较差满足1/2000的精度要求时,取其均值作为边长值。3)用方向观测法测角时其各项限差如下:半测回归零差18(J6经纬仪)、8(J2经纬仪);半测回较差30(J6经纬仪);各测回同方向2c值互差13(J2经纬仪);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9(J2经纬仪)、24(J6经纬仪)。4)起、终边方位角测量导线起、终边的方位角由参赛选手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进行计算。2.当采用闭合导线时,按简易平差实行。坐标方格网的绘制:每个小组和个人均用一幅约为4050厘米的图纸,采用杠规法或格网尺法绘制出坐标方格网。方格的大小为10厘米10厘米,格网线细而轻(0.1毫米粗),坐标值以米为单位,并以3.5毫米高的字标记,方格网的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之差应小于0.2毫米,图标绘在图廓的右下角。3.测图高程控制测量各导线点的高程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它们都应起闭与水准点。当用水准测量时,其高程差的闭合差应,并将导线点作为转点。三、测图测量用经纬仪视距法测图,并对各地形、地物点做出详细记录,以便个人内业勾绘成图。坚持在野外边测边绘,当天测的,当天整饰。1、地形点的密度:必须将地形、地物特征点测出,并保证图上1.52厘米的点间隔。为了保证相邻图幅的互相拼接,每一幅图的四边,要测出图廓外5 mm。2、仪器高:小钢尺由桩顶量至仪器横轴,精确到厘米,并用红布条将仪高值标志于标尺上,以方便测图。3、视线最大长度:1:500时为100米; 4、测站零方向的归零:每测2030点应归零一次,归零限差为,超限时应废弃归零前所测的那批点。5、地形地物点的测量要求:水平角和竖直角均用盘左观测,并读记到分。竖盘指标是应预先测定,当指标差大于,并无法校正时,要对竖直角加以改正。记录格式见教科书。6、用计算器计算碎部点的平距和高程。7、用分度器、比例尺展绘地形地物点,并在点上注记高程。高程以米为单位,取到分米,高程值注记应平行于东西方向的格网线,字高为2毫米。高程的小数点即为碎部点的点位。8、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米。每组的外业图在野外可只绘出计曲线和少数重要的首曲线。9、加密控制点的设置:当控制点不敷应用时,可设置加密控制点。设置支导线点时,其竖直角不应超过25,边长不超过100米。支导线的水平角、竖直角用测回法观测,并实行往返观测,其限差规定如下:水平角、竖直角半测回较差均为;往返测高差较差(毫米);往返测平距较差(毫米)。四、测图质量检查各组野外测图基本结束后,应将整饰好的外业图于实地详细核对,进行自检,发现问题时,及时查找原因并纠正。最后抽检若干地形、地物点,确认质量合格时,方可入内业。五、地形图的勾绘与整饰各小组可直接交付小组外业图(每小组只交一张),若对小组外业图不够满意,也可以根据小组外业图在新的图纸上展绘出方格图网和控制点,并依据各控制点,按小组外业记录用分度器独立展点,严禁用外业图或他人图转刺。展点后参照小组外业图及实地地形勾绘整饰出本组所测绘的地形图。展点时发现点位或高程明显有误的点,应查找原因,改正或废弃它。勾绘整饰后的地形图要求准确、详细、整洁、美观。勾绘、整饰的具体要求如下:1、地形点字高2毫米,字朝图廓上方,并平行于东西方向格网线,计曲线高程注记字高为3毫米。字头朝向高处,但避免在图内倒置,并尽量集中注记。2、等高线的粗细:首曲线为0.10.2毫米,计曲线为0.30.4毫米。3、图式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局批准的地形图图式(符号)或其他类似的图式符号资料执行。4、图内注记或说明:高程系统、坐标系统的说明,其他必要事宜的说明。5、宜用下列铅笔:格网线中华4H;注字及首曲线2H;图框、计曲线中华HB。六、普通组成绩评定标准:现场评分10%、 老师评分90%。(三)、专业组各阶段的测绘内容和精度要求一、 水准路线测量在测区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其高差闭合差按50(毫米)或8(毫米)计算。并计算出本参赛组水准测量的精度:包括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二、数字测图比赛实施细则1.平面图根控制测量1)外业a.导线测量:大赛组委会提供各测区起算控制点坐标成果2个已知点,各参赛队在测区内利用已有的控制点建立独立闭合导线作为平面测图的图根控制。导线起、终边的方位角由参赛选手根据已给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换算。b.基线或导线边用全站仪测距法进行往返丈量。往返边长相对较差满足1/4000的精度要求时,进行简易平差方法分配距离。c.用方向观测法测角时其各项限差如下:半测回归零差18;半测回较差30;各测回同方向2c值互差13;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2)内业导线的内业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方法进行。2.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各导线点的高程用等外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它们都应起闭四等水准点。等外水准测量的高程闭合差应,并将导线点作为水准点。3.地形碎部测量用全站仪视距法测图,并对各地形、地物点做出详细记录,以便个人内业成图。 1)地形点的密度:必须将测区内的地形、地物特征点按一定密度要求测出,地形点间的最大间距为15米,即保证图上1.53cm的点间隔。为了保证相邻图幅的互相拼接,每一幅图的四边,要测出图廓外5mm。2)仪器高和棱镜高:小钢尺由桩顶量至仪器横轴,精确到毫米,并准确输入全站仪设置仪器高和棱镜高,以便测图准确。3)碎部点的测绘尽量采用其就近的控制点;要对各点作详细的属性记录,便于内业计算机成图。4)测站零方向的归零:每测50100点应归零一次,归零差不应大于2,超限时应废弃归零前所测的那批点。5)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米。每组的外业图在野外可只绘出计曲线和少数重要的首曲线。4.测图质量检查各组野外测图基本结束后,应将整饰好的外业图于实地详细核对,进行自检,发现问题时,及时查找原因并纠正。最后抽检若干地形、地物点,确认质量合格时,方可入内业。5.地形图的勾绘与整饰各小组可直接交付小组外业图(每小组只交一份),若对小组外业图不够满意,也可以根据小组外业图新建文件在CASS7.0环境中展绘出方格图网和控制点,并依据各控制点和记录的碎部点信息独立展点,严禁用外业图或他人图转刺。展点后参照小组外业图及实地地形勾绘整饰出本组所测绘的地形图。展点时发现点位或高程明显有误的点,应查找原因,改正或废弃它。勾绘整饰后的地形图要求准确、详细、整洁、美观。勾绘、整饰的具体要求如下:1)对所成的数字外业图要求在CASS7.0环境中加一个刚好包括进测区所测的图的边框,并填写好外业图的注记或说明(高程系统、坐标系统的说明,其他必要事宜的说明)。2)地形点字朝图廓上方,并平行于东西方向格网线,计曲线高程注记字高为3毫米。字头朝向高处,但避免在图内倒置,并尽量集中注记。字体大小不定,可根据地物情况自定义以达到美观效果。3)等高线:对在测区里有明显的高差的(大于2米的坡)地形要求画出等高线。所做出的等高线间距为实际地物坡度距离1米为单位。4)图式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局批准的地形图图式(符号)或CASS7.0中默认的图式符号资料执行。5)最后成图上交的作品中要求展出所有的外业控制点和碎部点的高程。6.数字测图评分标准:以参赛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观测质量评定成绩,其中速度占20%,成果质量占80。1)速度评分:满分20分,以完成时间为准(以小时计)计分。计算方法:设该项成绩满分为20分,所有参赛组中最先完成的时间为要求该最先完成组数据合格方可作为标准时间,最晚完成的时间为【最大不超过要求的最迟时间】,各组成绩(时间计为)按下列公式计算:=1(-/-)*30%*202)测图精度:满分20分,包括以下几项:平面精度、高程精度 、坐标、边长和高程等抽检,酌情给分3)完整性10分:图上内容取舍合理,漏测或多测均要扣分。4)符号和注记10分:地图符号和注记信息使用正确、位置合理,错用一项扣1分。5)整饰10分:地图整饰满足规范要求 6)现场评判10分7)综合质量评分 20分说明:地物图示符号按CASS7.0环境中默认符号为准,但要求测量时正确选取该地物的属性。三、 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比赛实施细则1测量要求:1) 参赛小组(每组4人)独立完成指定导线的全部观测;2) 要求经过3个指定的未知点并测算出点的坐标、高程;2.比赛要求: 1)各组独立观测一条导线,路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竞赛委员会事先确定,各组现场抽签确定点组。2)计时裁判计时,各评委现场观察测量过程。3)记录必须用竞赛委员会发的有盖章的记录手薄。4)测量员、记录员可以轮换,也可以不换。 5)各组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高程。计算表格由组委会提供,格式见附录二、现场进行内业计算,提交成果包括外业原始记录手薄和内业计算成果。计算表中必须注明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坐标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6)计时方法:裁判宣布开始,计时开始,到仪器装箱、上交成果计时结束。3.技术要求: 1)观测按相应的测量标准的要求执行。2)仪器的操作应符合要求,迁站时仪器必须装箱。3)记簿应记录完整,符合规定,并标明参赛组号。4)记录和计算按规范执行,导线观测和计算限差见相关规范。观测记录格式见相关表格。5)各小组独立作业,不得妨碍或阻挡其他小组的观测,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