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设计.doc_第1页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doc_第2页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doc_第3页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doc_第4页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篇一: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可直接打印) 生物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 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 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 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 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 能及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 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注:关于“假设”“预期”“结果”与“结论”的辨析 (1)假设 “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参考答案,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如“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验证”的测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FI(Dd)产生配子时,因等位基因分离,使得 FI产生含基因D和基因d的两种配子,且其数目相等。”再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的假说应为: 当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当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2)预期 “预期”是在实验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实验正式实施之前,根据假说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判断,是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果或推论,即“假如假设成立,则应有何种结果”,如“孟德尔分离现象验证实验,假如假说成立则有测交的后代应出现Dd与dd为1:1的结果,即高茎与矮茎数量比应为1:1”,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假若假设成立,则应有处于高浓度(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因不断失水质壁分离,而处于清水中的已分离细胞因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3)结果: 结果应为实验实际出现的情况,如“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结果为“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高茎,34株矮茎,两种性状分离比为1:1”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处于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果真发生了质壁分离,而处于清水中的已分离细胞果真发生了复原现象。 (4)结论: 结论的得出须依据实验结果,即若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说一致的结论或“假说成立”,若实验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得出的结论应为“假说不成立”。 由此可知,“假设”应对应“结论”,“预期”应对应“结果”,在实验讨论时应注意描述的科学性即“如果出现何种结果,则应有何种结论”,例如用检测呼吸装置的红色液滴检测酵母菌呼吸类型时,应为若液滴向左移动则推出什么结论,若液滴向右移动则推出什么结论,而不能描述为“若为有氧呼吸,则液滴向哪移动”,再如在验证淀粉,碘液能否通过半透膜时应描述为“若袋内外液体均变蓝(结果或现象),则淀粉、碘液均能通过半透膜。”而不能描述为“若淀粉、碘液均能通过,则袋内外液体均变蓝”。 2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 2.1 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实验组”与“对照组”确认 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两者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两组之间的差别,被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结果,如 2005年春季高考 3题中为研究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时实验变量应为撤掉光照,因而暗处生长的小麦幼苗应为实验组,而自然状态(即来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小麦幼苗应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能增强实验的信度。按照对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4种: 空白对照:即不作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例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留一部分样液不加入斐林试剂,以作对照。 相互对照:即不设控制组,只在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比。例如,在植物激素与向性的设计实验中,5个实验组的相互比较。在实验中要找出一个最佳效果点,就要采取相互对照进行实验。 条件对照:即给对象施加某种实验处理,虽不是检验假设需要的,但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的对照。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方案中:饲喂甲状腺激素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是条件对照组;不饲喂药剂的是空白对照组。 自身对照:即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例如,将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证明酶是生物催化剂可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即自身对照,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再如: 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催化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或pH)(0度、50度,100度) 为条件对照。清水(软水) 、河水(硬水) 对加酶洗衣粉影响中,清水(软水) 、河水(硬水) 为相互对照。用缺素营养液培养的出现缺素症状的植株加入某元素后恢复正常为自身对照。 2.2 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2.3 单因子变量的原则(控制变量)。 实验变量剖析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控制的在性质和数量上可以变化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a实验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子,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也称自变量),自变量须以实验目的和假设为依据,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 b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反应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 c.二者关系: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实验者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否则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认定、我们常在实验过程中强调“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数量大小相同的种子”“置于相同并适宜条件下培养”“加入等量的清水”等均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案例剖析】例如,生物课本内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低温(冰),适温(60),高温(沸水);酶的活性变化即反应变量;试管的洁净度,淀粉酶的稀释度,可溶性淀粉的浓度,碘液的量和浓度,温度处理时间,操作程序等是无关变量。实验中不论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每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因变量,此外还要做到操作规范。在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应严格操纵实验变量,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尽可能消除误差,获取较为精确的反应变量。 3实验设计的4性 3.1 科学性:这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原理、操作、程序、方法正确)。3.2 安全性: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明,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3 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取药品、仪器、设备在中学现有实验室内能够完成。 3.4 简约性:实验方案尽可能简易方便(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总之,a.原理正确,b.效果明显,c.装置简单,d.操作安全。 4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实验,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4.1:确定实验目的:如验证或探究哪一生物学现象。实验目的就是实验的方向。 4.2:实验原理(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达到目的所采用的理论依据。 4.3:实验对象: 达到目的所采用的生物材料。 4.4:实验条件:达到实验目的所必备的条件。 4.5:制定实验步骤:要达到实验目的,必然是一个逐步进行实验的过程。需要制定一个计划,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步步相连,最终取得一定的现象和结果。 为了使实验设计清晰明了、富有条理,具体的实验步骤要用“1、2、3?”或其它顺序符号表示。实验过程中如果用到了两个以上相同的器材,也应对其进行编号,以防混淆。 4.6: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确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4.7: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5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 5.1、确认原理、提出假设; 5.2、构思过程选择方法(如是否用对比实验法); 5.3、设计步骤; 5.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5、认定结论。 6根据条件设计实验的基本技巧: 6.1、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条件、材料用具及有关提示; 6.2、过程要完整,且衔接合理; 6.3、要注意各步骤的顺序。有时顺序一乱,就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6.4、设计方案要充分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及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点; 6.5、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理、化知识,要按照相应学科的要求完成,如化学反应式的写法等; 6.6、设计完毕,要自己通读并逐步认定,检查有无缺陷。 7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7.l、概念 (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8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 高考试卷中实验设计试题有三种类型:全程设计、补充设计、设计改错。近几年高考中,前两种题型出现的次数较多。 8.1全程设计:试题明确给出了实验目的和原理,要求学生通过步骤的设计,验证或探究一个实验目的,得到相应的结果和结论。 8.1.1验证性实验的全程设计实例 例1 “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实验设计实例: 实验名称:观察马铃薯条的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现象。 实验目的: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反之则吸 水。 实验对象:新鲜马铃薯条。 实验条件:0.3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大试管、有刻度的小烧杯、刀片、镊子等。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等量。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制备3条长度、宽度、体积都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 (2)将其中的2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的烧杯中,另1条放入加塞的空试管中,编号。 (3)2h以后,通过比较的方法观察薯条的长度变化及蒸馏水、蔗糖溶液体积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1)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明显大于蒸馏水体积。 (2)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不变,且蒸馏水的体积小于蔗糖溶液体积。 (3)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不变,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大于蒸馏水体积。 (4)薯条的长度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验测量与记录:将放入溶液中的薯条与试管中的薯条比较观察,并比较烧杯中溶液的体积: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变长、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变短,且烧杯中蔗糖溶液的体积比蒸馏水的体积大。 实验结论: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渗透失水,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渗透吸水。 例2:(2004高考理综分)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 实验材料和用具: 正常实验小白鼠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等。 (二) 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1)确定一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试剂 。 (3)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 。 (4)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1号试管中应该出现砖红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实验结论: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例3:(2004年广东39题12分)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3)结果预测与分析: 答案(12分) (2)方法与步骤: 将两组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和活动量。(2分) 每日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胃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鼠灌胃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定的时期。(3分) 测定与记录甲、乙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2分) (3)结果预测与分析 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2分) 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累后,其耗氧量和活动量均大于乙组鼠。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动物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增加。(3分) 例4:如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结合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l)电激(即用电刺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B, 结果A反应而E无反应。这表明图中的A是_, E是_,而B和D分别是_和_ (2)用有关字母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中的 传导方向_ (3)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 仪等,请设计试验方案,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 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篇二: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2009年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 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 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 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 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 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如: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顺序问题。 2.2 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求对低温、适温、高温3组实验是等同、均衡、稳定的;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额外变量,出现干扰,造成误差。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2)单一变量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当然还有多变量综合研究的原则,这在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中涉及的较少。 2.3 对照性原则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即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设置对照组常有4种方法: (1)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留一部分样液不加入斐林试剂,以作对照。 (2)条件对照,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采用等组实验法,甲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激素),乙组为条件对照(饲喂甲状抑制剂);不饲喂药剂的是空白对照组。显然,通过条件对照实验说服力大大提高。 (3)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再另外设置对照组;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自身对照简便,但关键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的现象及变化差异。 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4)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即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这种方法常用于等组实验中。“植物向光性”实验中,利用若干组燕麦胚芽的不同条件处理的实验组之间的对照,说明了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弯曲的关系。证明玉米根的生长方向与地心引力的关系实验中不同方向放置的玉米种子之间则属于相互对照。再如: 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催化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或pH)(0度、50度,100度) 为相互对照。在实验中要找出一个最佳效果点,就要采取相互对照进行实验。 “实验组”与“对照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两者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两组之间的差别,被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结果,如为研究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时实验变量应为撤掉光照,因而暗处生长的小麦幼苗应为实验组,而自然状态(即来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小麦幼苗应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能增强实验的信度。 2.4 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 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 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 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2.5 可重复性原则 指的是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体现实验的科学性。 2.6 简约性和可行性原则 是指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化,实验药品便宜,实验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材料用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等,都要符合实验者的一般认知水平,满足现有的条件,具有实验和完成实验的可能性。 3. 实验设计基本思路 实验设计往往是解答实验题的难点,但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和突破口,也能化难为易。实验的设计可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进行。 3.1首先确定实验目的,并对其去粗取精,提炼要点,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3.2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并要做到对原理理解透彻-是实验设计的依据 理解实验原理对实验设计的重要作用,每一个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的安排都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有其实验原理作为依据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预期也是依据实验原理而作出的。 3.3根据实验原理,对照实验目的,通过初步分析,在头脑中搜寻教材上或曾做过的实验模型,初步形成大致方案,实验设计大多与单因子变量和对照实验有关。 3.4结合实验所给的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简便性原则),开始草拟具体步骤方案,设计具体步骤后,要顺藤摸瓜,通过实验结果(现象)的判断,分析综合得出实验结论。3.5 回归检验。 看看自己设的实验是否存在科学性原则,紧扣实验原理来进行分析;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存在,即检验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问题。实验设计的检验过程最终应该对照实验原理,回归实验目的。 3.6实验设计中反应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生物实验设计中,反应变量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科学实验的结论都是从反应变量所表现出的数量、质量或状态的事实中推导或分析出来的。生物实验中很多反应变量就是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时,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确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反应变量。 同时,对其他无关变量或非研究变量应进行控制。对变量的控制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反应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照的建立,达到对变量的控制,这是生物实验设计的灵魂。 4.实验材料的选择 材料选择的依据: 4.1 科学合理 ,简便易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4.2 数量足够多(避免量少给实验带来偶然性误差) 4.3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等量 材料等量(种类、数量、生理状况等) 处理方法等量(温度、光照、时间等 7.实验步骤的书写 三步曲 (1)材料器具的准备:包括分组、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取两套规格相同的器材(或取长势相同的某种生物材料随机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标记为A、B,并分别加入等量的?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性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 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 本步骤强调对照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性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需要注意的是:一组加入试剂时,如另一组不需加入试剂,则必须加等量的蒸馏水或相应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溶液;如果用试管做实验,实验中加入试管的各溶液的总量一般不超过10 mL。另外,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即本步处理的变量只能有一个。 (3)放在适宜的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和结果 ?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对照组外界处理的等量性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 (注意: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b.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述。) 8.实验结果的获取 (1)直接观察法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 (2)化学法、物理法 鉴定淀粉的方法: 碘液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 鉴定脂肪: 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 鉴定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鉴定DNA: 二苯胺试剂或甲基绿试剂 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 同位素标记法 (3)生物特性 光合速率 单位时间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或淀粉生成量 呼吸速率 单位时间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或氧气的吸收量或淀粉减少量 生长速率 植物株高 、干重或动物身高、体重 动物代谢速率 A.一定时间内耗氧量 B.消耗一定氧气所需的时间 某物质对生物的毒性 种子的发芽率或植株染病情况动物寿命、染病情况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体系 1、常用器材和药品的使用方法。 NaOH: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Ca(OH)2:鉴定CO2 HCl: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NaHCO3:提供CO2 滤纸:过滤或纸层析。 纱布或尼龙布:过滤 斐林试剂: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碘液:鉴定淀粉。 苏丹、:脂肪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的鉴定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 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它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动物细胞内液或用于提取DNA。 琼脂:激素或其它物质的载体,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亚甲基蓝:用于活体染色或检测污水中的耗氧性细菌(细菌的氧化可使之褪色)。 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 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篇三: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法总结 龙源期刊网 .cn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法总结 作者:黄衍良 来源:学园2015年第04期 【摘 要】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有许多规律技巧渗透其中,如果清楚生物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探究能力,在解题时就会有清晰的框架,能有效地避免出现大的失误,在具体书写时,要联系教材,规范作答。 【关键词】酶 动物生理 植物生理 光合作用 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42-01 一 酶相关实验的常见设计方法 酶的相关实验包括探究(或验证)酶的催化作用、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条件等题目,其解题方法归纳如下: 1.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组:底物+一定量的酶溶液,检测底物分解情况或生成物生成情况;对照组:底物+等量的蒸馏水,检测底物分解情况或生成物生成情况。 2.酶的高效性 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作用相对于无机催化剂效率要高很多,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一组加入一定量的酶,另一组加入等体积的无机催化剂,因为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底物应该相同,两组的实验条件应相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后可得出结论。 3.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种类型的实验基本分为两种思路:(1)不同的组底物不同,但酶相同;(2)不同的组酶不同,但底物相同。实验过程中的温度、pH等条件保持在最适状态且各组相同,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4.酶的适宜温度或pH 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时,应设计一个系列的温度或pH为自变量,通过对照找出最适温度或最适pH,如果在两种温度或pH的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相同,则最适温度或最适pHorganization system and working mode, the selection of a number of municipal strengthening group to build innov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basic level organizations advanced model.(seven) the manual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 published and League branch of manual work, to promote the use of two manuals in the citys organizations at various levels. The county committee, directly under the group (work)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grassroots League and group (total) using branch ratio shall not be less than 70%.Thre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groups leadership and team building(a) to strengthen the leagues leadership at all levels of construction. Continue to do a good job of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adres management opinions implementation. To promote the group counties (autonomous counties, cities) Commission and city directly under the group (workers) appointed to carry out the Five team building activities. Improve the League Association Department working mechanism. Conscientiously fulfill the duties of CO, combined with the city group directly under (the) Committee of the general election and the adjustment, actively jointly with the unit where the party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good group leadership selection with the work. Do a good job i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ssistant committee leadership and leading cadres of the annual assessment work, adhere to and improve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alk system group To weave individual conversation and collective convers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mmittees of all levels,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system of central group learning, the system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e system of important issues and the reporting system.(two)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to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ssroots cadres training project and opinions on carrying out the mission municipal CYL Cadres train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the City Youth League cadres training education. Focus on the county grassroots cadres and workers focused on training, the new school system vocational training League cadres, for the Municipal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jointly held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ystem training cadres in party.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strengthening village cadres and rural construction team group member of the young team, the county organizations at various levels throughout the year is expected to train 100 00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plans to train 1000 village secretary of the village Party branch.(three) actively promote grassroots cadres election work. Under the unified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to strengthen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direct work, standardize the election work rules and procedures, in the designated candidate, open competition to democratically elected branch secretary at the same time, actively and steadily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streets and other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in the direct election of the pilot work,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and gradually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pilot, and gradually formed a set of measures and cadres election system.(four) to strengthen the cadres testing exercis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XX city from 2006 to 2008 cadres testing exercise planning. To select outstanding cadres to the central mission in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other central organs and sending work in developed areas. With the Central Committ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ethnic minorities cadres training plan . To carry out the eighth batch of municipal organs attachment cadre management, selection, training work. The outstanding cadres to start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Bank XX branch testing exercise.(five) to strengthen the group construction. The main position to play the role of Youth League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s the c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post training, further curriculum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dopt arrangement menu course, basic theory includes group work, focus, hot and difficult issues, to enhance the content and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establish a quality teacher training team,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take delivery of training to the countryside, on-site training, and increase the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training efforts.Four,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young talent(a) to tenth XX young 54 medal in recognition of the publicity,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XX youth service. 54 Medal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mechanism. Give full play to the XX award in recognition of 54 youth medal Association, Youth Award winner in the 54 chapter,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Who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