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器材橡皮筋、塑料尺、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烧杯、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二、进行新课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引导解决:1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2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播)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方案二: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2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三、课堂小结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 150C时,340米/秒(空气)四、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阅读30页科学世界五、布置作业:练习册.备注:板书设计: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2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三、声速:1. 150C时,V声=340米/秒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课后记: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2声音的特性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器材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二、进行新课一、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钢尺,模仿吉它弦,紧按在桌面上进行探究。(请学生注意钢尺发声时振动的快慢和音调的变化,拨动钢尺时用力大致一样)引导学生比较两次实验钢尺振动的快慢的发声的音调,得出结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2页。回答下列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想想议议:蝴蝶的翅膀1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1秒钟振动500600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通过示波器显示不同频率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波形。二、什么因素决定响度的大小让学生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声。演示实验: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果: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三、音色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四、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37页 阅读36页科学世界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相关内容备注:板书设计:1.2声音的特性内容含义决定因素相关内容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 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响度声音的强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音色声音的品质发声体的材料、结构能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课后记: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3声的利用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讨论法.启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器材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二、进行新课(一)声与信息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4.声呐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二)声与能量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三、小结:略四、课堂练习1.4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2.阅读40页科学世界.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的相关内容.备注:板书设计:1.3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蝙蝠的回声定位。2、利用声呐探测海深3、B超4、超声波探伤仪二、声与能量:1、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2、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课后记: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教学器材玻璃片、铁钉、音叉及相应的图片、录像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两玻璃片摩擦时或铁钉擦地时二、进行新课(一)噪声的来源1、【提出问题】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常来自哪里呢?2、【实验器材】两玻璃片、铁钉。将两玻璃片的棱接触后摩擦,让学生听发出的声音。3、这些声音发声时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用示波器观察一下它的波形,再与乐音进行对比。老师放一段录像。总结: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则的。4、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令你心烦意乱的,总结:妨碍其他人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所以噪声的来源很多,我们判断一种声音是不是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物理学角度看它的振动规则,如果它的振动是不规则的,那么这种声音就是噪声;二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否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对其他人有影响,则属于噪声。5、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声的例子。(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1、我们是否可以将声音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于是我们就用分贝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用符号dB来表示。2、请同学观看课本26页图1.43的声音强弱等级表,找出以下几种声音的强弱。(1)有利于学习的教室里的声音;(2)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谈声;(3)嘈杂的马路上的声音;(4)喷气式飞机起飞的声音。3、【危害】大约有三类: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举例: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曾经有80个人自愿做喷气发动机噪声作用的试验对象,结果有28人死亡,其余都得了严重的麻痹症。(3)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举例:曾有一架飞机,在60米底空只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飞行时,使地面一座楼房遭到破坏。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小噪声对其他人的危害。4、噪声监测播放噪声监测图片或录像,让学生观察,从监测仪上能得到什么知识。(三)噪声的控制方法由于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传声介质人耳,所以控制噪声的方法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加以控制。老师总结控制噪声的三个方法1、在发声处控制2、在传播过程控制3、在人耳处控制老师举一些例子,请同学们判断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噪声的。噪声也能利用,例如,利用噪声可以消除杂草,发电、制冷、除尘等。三、小结这节课从声音的分类角度得出乐音与噪声中噪声的有关知识。主要分析了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的方法等内容。四、课堂练习: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dB.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4.2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4小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的相关内容。备注:板书设计: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后记: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本章复习课型复习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6.知道声的利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教学器材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境电商童装童鞋2025本土化品牌合作与共赢策略报告
- 光伏发电系统热管理-洞察及研究
- 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物流园区选址-洞察及研究
- 学习科学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洞察及研究
- 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的表型关联研究-洞察及研究
- 大数据在货币政策监测中的运用-洞察及研究
- 大数据分析在化妆品防伪溯源中的角色-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灯箱片行业规模预测及投资运作模式分析报告
- 大型机械设备采购合同模板
- 跨境电商物流风险识别与管控策略研究报告2025版
- 《中国政法大学》课件
- 班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展培训
- 旅馆消防安全灭火疏散应急预案模版(3篇)
- 汽车吊维保记录
- 机房网络改造升级方案
-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L∕T 5344-2018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 DL∕T 2528-2022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 DL∕T 1785-2017 电力设备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导则
- 不交社保劳动合同模板
- DL-T5493-2014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