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风井模架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1页
区间风井模架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2页
区间风井模架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3页
区间风井模架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4页
区间风井模架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 永丰南站-西北旺站区间区间风井模架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16号线二期06标项目经理部2014年8月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22.1 工程简介22.2 结构设计概况3三、施工部署43.1 施工组织机构43.2 施工计划43.3 材料准备53.4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53.5 人员配置计划6四、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工艺84.1模板支撑工程特点84.2 施工段划分84.3 施工步序104.4 材料力学性能指标154.5 搭设参数154.6 构造设置154.7 临时支护结构拆除施工164.8 施工工艺17五、模架支撑体系验算225.1顶板模架225.2侧墙模架305.3中隔墙模板37六、检查、验收456.1 材料检查456.2 扣件紧固力矩检查466.3 模板安装检查、验收476.4 模板支架外观质量验收标准486.5 脚手架安装检查、验收486.7 模板、脚手架的拆除49八、质量保证措施518.1 质量保证措施518.2 成品保护措施51九、安全保证措施529.1 安全保证措施529.2 高空作业539.3 模板、脚手架施工安全措施539.4 吊装作业安全保证措施549.5 模板、脚手架进场、搭设、使用、拆除时安全检查559.6 冬期施工措施579.7 雨期施工措施579.8 消防保卫措施58十、应急预案6010.1 应急救援机构6010.2 应急设备物资配置6110.3 应急抢救路线6210.4 应急处理程序6210.5 高处坠落的预防及应急措施6310.6 落物打击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措施6410.7 支架坍塌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措施6510.8 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的应急措施66一、编制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2、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6、建筑施工高外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8、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9、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范(DB11/T583-2008)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2、永丰南在-西北旺站区间风井风道结构施工图(中) 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06标永丰南站西北旺站区间,起于永丰东路南侧的永丰南站南端,出永丰南站后,沿永丰路以地下方式由北向南敷设,止于德政路南侧的西北旺站北端。区间设一座风道(兼做联络通道及泵房),风道结构中心线里程为右BK12+400。区间风井位置位于永丰路与六里屯南路相交丁字路口西南象限绿地内,目前该丁字路口处两条道路均实现道路渠化,风井周边无重要建构筑物,风井西侧为规划五一渠,目前该处五一渠尚未实现规划。风井断面为矩形断面,开挖尺寸宽7m长14.6m,开挖深度28.25m,采用倒挂井壁法分三部分施工。风井结构形式为矩形断面,断面净尺寸为12.5m4.9m,结构外墙厚度在地下10m范围内为0.5m,地下10m范围以外为0.7m。结构设两道中墙,中墙厚度0.4m,两道中墙将整个风井结构分为一个疏散口及两个活塞风井,每个活塞风井满足20平米净面积要求。活塞风井按敞口式风亭设计,风井底部设集水坑,集水坑尺寸为1.4m1.8m1.8m。区间风井施工范围内无重要市政管线。风井风道平面位置图见图2-1。风道竖井图2-1 风井风道平面位置图2.2 结构设计概况表2.1 区间风井结构设计参数序号项目内容1结构形式框架结构2地下防水混凝土自防水抗渗等级P10材料防水高分子自粘胶膜、高分子增强复合防水卷材、钢边橡胶止水带、全断面注浆管 3混凝土强度等级顶板、底板、侧墙采用C40防水钢筋砼、楼梯采用C304结构断面尺寸中隔墙(mm)底板(mm)侧墙(mm)顶板(mm)400700700/50060067三、施工部署3.1 施工组织机构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及混凝土浇筑管理人员组织机构常务副经理:彭森林工程部长吕志国生产副经理廖大才项目总工杨威虎安全总监郝海孝技术副经理皇甫深州安质部长张特实验主任盛东辉合同部长王晓琴财务部长潘志昌物资部长王佩模架施工作业队项目经理:李增理图3-1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3.2 施工计划依据确定的总体施工流程,结合各工序的进度指标,进行本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进度安排如下。序号部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1北段第一段2014年8月30日2014年9月3日2南段第一段2014年9月4日2014年9月8日3北段第二段2014年9月4日2014年9月10日4南段第二段2014年9月9日2014年9月15日5北段第三段2014年9月11日2014年9月17日6南段第三段2014年9月16日2014年9月22日7北段第四段2014年9月18日2014年9月24日8南段第四段2014年9月23日2014年9月29日9北段第五段2014年9月25日2014年10月1日10南段第五段2014年9月30日2014年10月6日11北段第六段2015年4月20日2015年4月26日12南段第七段2015年4月27日2015年5月3日13北段第八段2015年5月4日2015年5月10日3.3 材料准备3.3.1 模板工程1)模板采用多层板模板; 3.3.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1)钢管选用外径48,壁厚3.6的焊接钢管。2)扣件式钢管及扣件采用租赁的方式,租赁时与厂家签定质量担保合同。3)钢管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A钢,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炭素结构钢中Q235A钢的规定。每批钢材进场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合格后方能使用。4)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扣件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5)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6)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7)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3.4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风井结构施工时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下表表3-2 永西区间风井结构施工设备投入表序号机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钢筋对焊机UN1-150台1钢筋焊接2钢筋切割机GJ5-40台2钢筋制作3钢筋弯曲机GJ7-40台2钢筋制作4交直流电焊机BX1-300-2台5钢筋焊接5混凝土输送泵车HB60台2砼灌注6混凝土输送车PUTZMEISTER台8砼灌注7插入式捣固器CZ25/35台4砼振捣8氧气、乙炔套2切割9全站仪J2台1测量10水准仪S3台1测量11潜水泵扬程30米台3坑内抽排水3.5 人员配置计划根据各阶段施工情况,工作面情况合理配备各工种人数,各阶段施工人员配置如下:表3-3 区间风井结构作业人员投入表 工种单位数量备注信号工人2吊装指挥木工人15模板配置安装钢筋工人15钢筋加工、绑扎架子工人10扣件支架搭设、钢管支架电工人1混凝土工人10电焊工人4普工人10材料搬运、现场清理安全员人2共计人69四、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工艺4.1模板支撑工程特点本风井模板支撑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该模板支架工程设置在基坑内,不需考虑风载对模板支架的影响;(2)承重支架均在底板浇注完毕后搭设在结构钢筋混凝土底板上,底板形成一个整体,立杆支撑在该底板上,底板强度高,不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3)支撑系统为框架结构边墙施工满堂模板支撑体系,两侧有侧墙约束;(4)本工程模板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新购木模板,配合扣件及钢管加强。4.2 施工段划分(1) 纵向施工段划分区间风井断面尺寸为13.9*6.3m,考虑到地下10.237m(结构侧墙为700mm处)以下地下水较大,深度较深,土压力较大,风井结构纵向分2次浇筑,设置1道纵向施工缝;地下10.237m(结构侧墙为500mm处)以上,地下水较小,深度浅,土压力小,风井结构纵向采用1次浇筑,不设置道纵向施工缝,详见下图4-1。图4-1 区间风井平面图(2) 水平施工段划分根据风井结构尺寸、构造、设计、规范要求,风井竖向分8段浇筑混凝土,详见下图。图4-2 区间风井浇筑步序图 4.3 施工步序根据工期要求及施工场地条件,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管理的原则,区间风井结构采用“竖向分层,自下而上”的施工原则。具体施工步序如下:序号程 序说 明11.破除北段第一段临时中隔壁。21.施作北段第一段防水并浇筑防水保护层。2.绑扎北段第一段底板及侧墙钢筋。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一段混凝土。31.破除北段第二段及南段第一段临时中隔壁。41.施作北段第二段及南段第一段防水层。2.绑扎北段第二段及南段第一段侧墙钢筋。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二段及南段第一段混凝土。51.破除北段第三段及南段第二段临时中隔壁。61.施作北段第三段及南段第二段防水层。2.绑扎北段第三段及南段第二段侧墙钢筋。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三段及南段第二段混凝土。71.破除北段第四段及南段第三段临时中隔壁。81.施作北段第四段及南段第三段防水层。2.绑扎北段第四段及南段第三段侧墙钢筋。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四段及南段第三段混凝土。91.破除北段第五段及南段第四段临时中隔壁。101.施作北段第五段及南段第四段防水层。2.绑扎北段第五段及南段第四段侧墙钢筋。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五段及南段第四段混凝土。111.破除南段第五段临时中隔壁。121.施作南段第五段防水层。2.绑扎南段第五段侧墙钢筋。3.立模并浇筑南段第五段混凝土。131.破除第六段临时中隔壁。141.施作第六段防水层。2.绑扎第六段侧墙钢筋。3.立模并浇筑第六段混凝土。151.破除第七段临时中隔壁。161.施作第七段防水层。2.绑扎第七段侧墙及顶板钢筋。3.立模并浇筑第七段侧墙及顶板混凝土。171.绑扎第八段侧墙钢筋。2.立模并浇筑第八段侧墙混凝土。4.4 材料力学性能指标表4-1 主要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计算取值材料名称规格自重力学性能钢管48.33.6mm(计算取483.0)39N/m截面抵抗矩 W:4.49cm3截面惯性矩I:10.78cm4弹性模量 E:2.06105N/mm2强度:205N/mm2扣件直角扣件13.2N/m旋转扣件14.6N/m对接扣件18.4N/m木方100100mm计算取8585 mm抗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多层板15mm 厚抗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N/mm24.5 搭设参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考虑现场搭设方便,具体参数详见下表。表4.-2 风井结构模架搭设参数一览表部位截面尺寸架体参数模板参数支搭最大高度立杆横向间距立杆纵向间距架体步距次楞规格次楞间距主楞规格主楞间距第一段13.9*6.3*2.272.270.60.60.6100*100300100*100600第二段13.9*6.3*3.756.020.60.60.6100*100300100*100600第三段13.9*6.3*3.759.770.60.60.6100*100300100*100600第四段13.9*6.3*4.1513.920.60.60.6100*100300100*100600第五段13.9*6.3*4.1518.070.60.60.6100*100300100*100600第六段13.9*6.3*4.3522.420.60.60.6100*100300100*100600第七段13.9*6.3*4.3526.770.60.60.6100*100300100*100600第八段13.9*6.3*2.63729.4070.60.60.6100*100300100*1006004.6 构造设置(1)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同一截面接头率应小于50%。(2)立杆顶端使用可调U 托,其丝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伸出长度不得大于200mm。(3)模板支架顶部支撑点与支架顶层横杆的距离小于等于500mm。(4)支撑架扫地杆距地面小于等于200mm。(5)脚手架搭设在永久性建筑结构混凝土基面上时,立杆下底座或垫板可根据情况不设置。(6)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应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剪刀撑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连接,杆端距扣件盖板边缘不应小于100mm。(7)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5-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5-8m。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当架体高度超过8m时,或施工总荷载超过15KN/,或集中荷载大于20KN/m的支撑架,扫地杆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部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4.7 临时支护结构拆除施工在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后,进行二次衬砌施工前需要进行临时中隔壁支护拆除施工,为保证钢筋甩茬及防水施工需要拆除高度为高出浇筑施工缝1m为宜。为确保二衬施工期间安全拆除临时支护,为临时支护拆除提供可靠依据指导施工,需要进行临时支护拆除试验,并结合监控量测情况分析、确定临时支护拆除的安全状态,进而调整临时支护拆除段的长度。 4.7.1仰拱临时支护拆除试验沿竖井纵向中隔壁外1m位置每段设置2对收敛点,在临时支护拆除前采取初始值,在拆除过程中开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对中隔墙进行混凝土破除,破除方向由下朝上,混凝土破除后,用氧气乙炔切除纵向连接筋与钢筋网片,在钢筋切除之后,破除剩余混凝土,如果累积收敛值达到2cm,应停止临时支护拆除工作,并以此时拆除的长度定为最大可拆除长度,当沉降值达到3cm,应立即恢复支撑,并及时施做二衬。4.7.2安全保证措施拆除过程中,通过监控量测数据指导施工,若累计收敛达到30mm,则立即停止施工,并立即恢复支撑。临时支护破除将影响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状况,必然将引起初期支护结构变形,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中指定允许破除长度进行分段破除。并加强进行监控量测,监测数据紧密指导施工。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4.8 施工工艺4.8.1 模架施工流程放线、布置立杆放纵横水平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前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二层水平加固杆与立杆扣接固定,校核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确保构架质量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随后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4.8.2侧墙满堂支架模板及支撑体系侧墙采用满堂支架体系,分8次浇筑,立杆横向间距600mm,立杆纵向间距600mm,立杆步距600mm,侧墙次背楞采用100*100300方木,主背楞采用100*100600方木,模板为15mm多层板。4.8.3顶板模板及支撑体系区间风井顶板厚度为600mm。顶板模板采用15mm多层板为面板,100*100mm方木为主次楞,下设满堂红脚手架,脚手架间距600*600*600,立杆横向间距600mm;立杆纵向间距600mm;立杆步距600。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图4-3 顶板及侧墙模板平面图4.8.4楼梯模板楼梯模板支设方法如下:(1)支模顺序:楼梯先支好底模,然后绑扎钢筋,再支踏步侧模。 图4-8 楼梯模板图 (2)支底模时模板接缝要求,缝宽不大于1mm,接缝处用胶条贴缝,模板平整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3)底模下设置100100mm纵向木枋(间距为300mm),木枋下按楼梯的斜度设置钢管支架,楼梯支架立杆间距900mm。(4)踏步侧模采用100mm厚木枋,木枋高度与楼梯踏步高度相同。(5)踏步侧模与楼梯上部设置的木枋固定牢靠(木枋下部均按楼梯级数及踏步形状设置50mm厚三角形木楔,与木枋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各级踏步的宽度一致)。浇注砼时,楼梯侧模的侧向压力由楼梯上部设置的木枋承受。(6)楼梯上部木枋固定在已浇注完的砼面上,用木块顶在端部,上部各处用斜木枋固定已浇注好的砼墙板上,再在两根斜支撑木枋下部用一根木枋拉起来,以增加其稳定性;将楼梯上部木枋的上下部分各用一条木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4.8.5中隔墙区间风井有2道中隔墙,宽度均为400mm,与侧墙同步浇筑,此处中隔墙采用满堂脚手架和16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600*600,中隔墙采用15mm厚竹胶板,次背楞采用100*100300方木,主背楞采用48双排钢管详见下图。中隔墙剖面图中隔墙平面图4.8.6细部节点构造图风井侧墙倒角处设置斜向加强杆,并且与支架立杆与横杆采用扣件连接点不少于3个,同时在斜杆顶设置顶托及主次楞,具体构造如下图: 倒角模板支架构造示意图五、模架支撑体系验算5.1顶板模架5.1.1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5.4m,立杆的纵距 b=0.60m,立杆的横距 l=0.60m,立杆的步距 h=0.60m。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次背楞木方8585mm,间距300mm,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主背楞采用8585mm木方。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2.00kN/m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50kN/m2。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由于处于地下结构,不考虑风荷载。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按照模板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60+0.50)+1.304.50=24.522kN/m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60+0.71.304.50=24.426kN/m2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30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 W=(D4-d4)/32D。5.1.2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1 = 0.9(25.1000.6000.600+0.5000.600)=8.402kN/m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9(0.000+4.500)0.600=2.43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60.001.501.50/6 = 22.50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60.001.501.501.50/12 = 16.88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f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8.402+1.302.430)0.3000.300=0.119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1910001000/22500=5.297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 T = 3Q/2bh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8.402+1.32.430)0.300=2.384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384.0/(2600.00015.000)=0.397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8.4023004/(1006000168750)=0.455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4) 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经过计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200.000mm,集中荷载 P = 2.5kN,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 = 0.9(25.1000.6001.200+0.5001.200)=16.805kN/m面板的计算跨度 l = 300.000mm,经计算得到 M = 0.2000.91.302.50.300+0.0801.2016.8050.3000.300=0.321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32110001000/22500=14.253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满足要求!5.1.3模板支撑次背楞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6000.300=4.518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5000.300=0.15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4.500+0.000)0.300=1.350kN/m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 q1 = 0.9(1.204.518+1.200.150)=5.041kN/m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 q2 = 0.91.301.350=1.579kN/m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1.579+5.041)0.600=3.972kN2.木方的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P/l = 3.973/0.600=6.621kN/m最大弯矩 M = 0.1ql2=0.16.620.600.60=0.238kN.m最大剪力 Q=0.6ql = 0.60.6006.621=2.384kN最大支座力 N=1.1ql = 1.10.6006.621=4.370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508.508.50/6 = 102.35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508.508.508.50/12 = 435.01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238106/102354.2=2.33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384/(28585)=0.495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木方挠度计算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木方计算跨度(即木方下小横杆间距)得到q=4.201kN/m最大变形v=0.677ql4/100EI=0.6774.201600.04/(1009000.004350052.0)=0.094mm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经过计算得到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考虑荷载重要性系数0.9,集中荷载 P = 0.92.5kN经计算得到 M = 0.2001.300.92.50.600+0.0805.0410.6000.600=0.496kN.m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496106/102354.2=4.85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5.1.4主背楞的计算主背楞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4.370kN,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69kN/m。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托梁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托梁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592kN.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9.769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229mm主背楞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508.508.50/6 = 102.35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508.508.508.50/12 = 435.01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1)主背楞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592106/102354.2=5.78N/mm2主背楞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2)主背楞抗剪计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5378/(28585)=1.117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主背楞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主背楞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229mm主背楞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5.1.5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7125.400=4.338kN(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5000.6000.600=0.180kN(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1000.6000.6000.600=5.422kN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0.9(NG1+NG2+NG3)= 8.945kN。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0.9(4.500+0.000)0.6000.600=1.458kN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0NG + 1.30NQ4、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12.63kN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 A 立杆净截面面积,A=4.239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1cm3;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h 最大步距,h=0.60m; l0 计算长度,取0.600+20.300=1.200m; 长细比,为1200/16.0=75 150 长细比验算满足要求!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749;经计算得到=12630/(0.749424)=39.784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5.2侧墙模架5.2.1墙模板基本参数计算断面宽度700mm,高度4350mm,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次背楞采用8585mm,木方次背楞间距300mm,主背楞采用8585mm木方,间距600mm。采用钢管对撑,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侧墙模板组装示意图5.2.2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000h;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5.000;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000m/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4.350m;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33.60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33.600=30.24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4.000=3.600kN/m2。5.2.3墙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连续梁计算。面板的计算宽度取4.35m。荷载计算值 q = 1.230.2404.350+1.403.6004.350=179.777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435.001.801.80/6 = 234.90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435.001.801.801.80/12 = 211.41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21.573kN N2=59.326kN N3=59.326kN N4=21.573kN最大弯矩 M = 1.617kN.m最大变形 V = 0.569mm(1)抗弯强度计算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M/W = 1.61710001000/234900=6.884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Q/2bh=332359.0/(24350.00018.000)=0.620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569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5.2.4墙模板次背楞的计算次背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均布荷载连续梁计算。次背楞强度计算均布荷载q=1.20.3030.24+1.40.303.60=12.398kN/m挠度计算荷载标准值q=0.3030.24=9.072kN/m次背楞按照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次背楞计算简图 次背楞弯矩图(kN.m) 次背楞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次背楞变形计算受力图 次背楞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871kN.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9.426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534mm次背楞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508.508.50/6 = 102.35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508.508.508.50/12 = 435.01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1)次背楞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871106/102354.2=8.51N/mm2次背楞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2)次背楞抗剪计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4776/(28585)=0.992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次背楞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次背楞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534mm次背楞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5.2.5墙模板主背楞的计算主背楞承受次背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下连续梁计算。主背楞按照集中多跨连续梁计算。 主背楞计算简图 主背楞弯矩图(kN.m) 主背楞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主背楞变形计算受力图 主背楞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989kN.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20.266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440mm主背楞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508.508.50/6 = 102.35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508.508.508.50/12 = 435.01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1)主背楞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989106/102354.2=9.66N/mm2主背楞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2)主背楞抗剪计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6127/(28585)=1.272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主背楞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主背楞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440mm主背楞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5.2.6对撑杆的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20.266kN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 A 立杆净截面面积,A=4.239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1cm3;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