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之异同.doc_第1页
试论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之异同.doc_第2页
试论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之异同.doc_第3页
试论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之异同.doc_第4页
试论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之异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试论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之异同 【作者】王菁 【关键词】“二曹”女性题材诗歌异同原因 【指导老师】彭福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一、引言建安本是东汉末年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前后历时二十五年。“然而文学和史学上所称的建安时代,往往超越这二十五年,而大体包括自汉灵帝到魏明帝的四十五年。”1(P2)在短暂的建安时期就出现了以“三祖”、“陈王”、“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杰出诗人,形成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小高潮。钟嵘诗品序云:“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2(P117)建安时代,曹公父子十分爱好文学,刘桢、王粲为其左右人物,曹植建安十六年被封平原侯,所以“平原兄弟”当指曹丕和曹植。在钟嵘看来,曹丕曹植(以下简称“二曹”)为建安文坛领袖人物。作为建安文人集团的核心,古人对“二曹”甚有评价。清人沈德潜古诗源卷五云:“子恒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使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3(P76)钟嵘诗品评曹植诗歌曰:“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3(P99)在“二曹”诗歌中,女性题材占有很大比例。曹丕现存四十余首完整或较完整的诗篇中,有关女性题材的诗歌十首;4曹植现存八十余首完整或较完整的诗篇中,有关女性题材诗歌的十一首。5这些女性题材诗歌体现了曹丕“便娟婉约”和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诗歌风格。研究曹丕和曹植女性题材诗歌对了解汉魏时代的社会背景、女性地位、作者际遇等都有积极意义,本文拟比较“二曹”女性题材诗歌的异同,以就教于方家。二、共同性曹丕和曹植同为曹操之子,天资聪慧,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共处建安离乱,亲历战场血泪,故曹丕和曹植对社会底层百姓有深切的同情。建安时代的女性一样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亦进入到曹丕和曹植关注的视野。“二曹”均为妇代言,创作了一批女性题材诗歌。在形象塑造、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上表现出鲜明的共同性。(一)共同塑造了一大批失意女性形象建安乱离之际,万般皆轻。男子流离,女性苦痛。曹丕与曹植亲历战火,目睹妇女凄苦,故诗歌多有思妇、怨妇、弃妇、寡妇、盛年不嫁的美女等失意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或美丽动人,或年老色衰,或勤劳忠诚,或知音识曲。已婚者忧惧丈夫抛弃;分居者渴望与夫厮守;未婚者期盼真诚爱情。一是思妇。思妇是独守空闺,日夜思夫的妇女。建安时代战火频繁,男子大多因战争徭役,被迫离家出征战场或游落他乡,造成思妇现象。这时期的思妇因长久别离而有思君之痛,另一方面因空间的遥远而忧君之变心。曹丕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云: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洌洌寒蝉呤,蝉呤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愿为双黄鹊,比翼戏请池。开篇就点明新婚燕尔,宿昔别离。以秋天为背景,写新婚夫妇离别的痛苦以及新妇心中对“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的担忧,塑造了典型的新婚思妇形象。同写思妇,曹植七哀诗表现一位妻子思念十年未见的丈夫,贞心不改,“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可又担忧“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塑造了善良的思妇形象。同类作品还有曹丕的燕歌行、见挽船士兄弟离别诗和曹植的闺情、杂诗?西北有织妇等。二是弃妇。建安时代,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伦理制度仍坚不可摧。故曹丕和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弃妇形象大抵为受封建伦理“七出”规范或因色衰被丈夫随意抛弃的一类命运凄苦的女性。曹丕代刘勋妻王氏杂诗云:翩翩床前帐,张以蔽光辉。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诗歌用妇人收拾床前帐的心理活动,隐约含蓄地表达出妇人被弃的遭遇。至于被弃的原因,诗前小序云:“王宋者,平虏将军刘勋妻也。入门二十馀年,后勋悦山阳司马氏女,以宋无子出之,还于道中作诗。”6(P55)因此,这是一位因无子而被弃的妇人。同写弃妇,曹植弃妇诗“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说明封建时代无子是休弃女子的正当理由,“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祝福丈夫安宁。除此以外,曹植种葛篇“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和浮萍篇“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都写的是女子因色衰而被弃的遭遇。三是未嫁的美女。“二曹”女性题材诗歌均写到年轻的美貌女子形象。曹丕重点突出的是女子的色艺俱佳,曹植重点突出表现女子的盛年难嫁。曹丕善哉行(其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两句借用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成句,写出了女子的美丽,而“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则表现了美女高超的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除此,秋胡行女主人公也是色艺俱佳女子形象。曹植笔下的佳人如美女篇从“美女妖且闲”至“休者以忘餐”脱胎于陌上桑,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写美女惊艳的容貌,然而这样的美女却是“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的盛年难嫁女子。同时杂诗?南国有佳人也可见盛年难嫁的美女形象。曹丕曹植笔下这些丰富的女性形象,一方面涉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可见曹丕曹植对当时女性的关注之深广;另一方面诗歌中也表现了诗人对失意女性的同情、怜悯。(二)反映离乱现实和女性处境汉末乱离,建安变幻。军阀混战,男子强踏征夫之行;生计逼迫,游子被迫背井别家。在建安时代,无数的家庭被拆散,游子、思妇、征夫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曹丕和曹植关注建安时代的女性生存,在女性题材诗歌中亦能反映出汉末离乱和女性处境。一是建安乱离。汉末政治黑暗腐朽,宦官与外戚交相掌权。官僚、地主、豪商对人民的剥削有增无减。黄巾起义的失败动摇了东汉政权;兴起的军阀混战使汉末社会陷入长期的分裂和混乱之中。建安社会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大破坏,农业生产停顿、土地荒芜、沉重的赋税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大批社会底层人民流亡失所,有家难回,甚至发生“人相食啖”的悲惨场景。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当时离乱的社会处境。曹丕的燕歌行(其二)云: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耿耿优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飞仓鸟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诗歌开篇“别日何易会日难”直表心绪指出,汉末社会夫妻间离别容易而相见艰难。全篇围绕“难”字,“会日难”是因为“山川悠远路漫漫”。最后妇人直接表达因夫妻会面的遥遥无期带来的思念、凄楚、痛苦。曹植的杂诗?西北有织妇云: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开篇六句,以第三人称口吻对思妇做客观的描写。接着织妇自诉丈夫出征从军,九年不归,生死未卜,杳无音信。这种牵挂与思念让织妇无心织布,心怀深忧。曹丕的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燕歌行、见挽船士兄弟离别诗等思夫诗,反映女子对远在天涯丈夫的深刻思念。曹植的七哀、闺情等诗也写丈夫在远方,而夫妻见面遥遥无期。这些客游他乡的游子和出征在外的丈夫,时间之长,数量之多。战乱的不断,使男子们穿上盔甲,离家出征;政局的不稳定,使男子们被迫客游他乡,漂泊流浪,有家难回。曹丕曹植就从女性思妇的侧面反映了时代的离乱。二是女性处境。建安时代,社会离乱。长期的分裂与动乱造成人民大批流亡,社会人口大减。在封建社会战争频繁的年代,子孙繁衍不但是普通百姓家延续香火的条件,更是统治阶级强大国家力量的主要来源。建安时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使男子享有至高无上的夫权,不但可以“无子”休弃妇人,而且可以色衰等理由休弃妇人。所以,在高度膨胀的夫权社会,女性社会处境十分悲凉。这在其“弃妇”诗中得到明显体现。曹丕的代刘勋妻王氏杂诗为王氏代言鸣不平。王氏为平虏将军刘勋的妻子王宋,入门二十余年,无子。后刘勋移情别恋山阳司马氏女,以王氏无子为由,将王氏逐出家门。曹植弃妇诗写道:“悲鸣夫何为?丹华实不成。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封建“七出”规范使具有高度夫权的男子可以借口休弃无辜的妻子。“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不同的结果,明显表现出妇女在婆家的家庭地位需要儿子来维持。可见妇女在建安时代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同时,曹植的浮萍篇、种葛篇均写女子因年老色衰而丈夫另寻新欢悲痛凄凉的心境。(三)大量地运用了赋比兴等艺术手段赋比兴艺术手法源出民间歌谣,在诗经中有大量成熟的运用,共同参与了情感的宣泄、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建构。曹丕和曹植努力学习民歌手法,积极吸收诗经的艺术营养,成熟地把赋比兴手法用于女性题材诗歌创作中。一是充分运用赋手法。朱熹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7(P3)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在“二曹”的诗歌中也有明显体现。曹丕善哉行(其二)“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流郑激楚,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绮丽难忘”八句,先用“知音”两句总括美人精通琴艺,接着“哀弦微妙,清气含芳”用嗅觉的清馨芳香描绘琴声的美妙魅力。“流郑激楚,度宫中商”借用古代流行的郑、楚的曲调进一步说明琴声的美妙,“感心动耳,绮丽难忘”是诗人的感觉,美妙的琴声感动了诗人的心灵,使诗人难以忘怀。8(P600)总括精通琴艺到琴声的美妙再到琴声难以忘怀,层层铺陈直叙充分体现赋手法。曹植美女篇诗前半部分“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盻遗光采,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开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直接点出美丽的采桑女,接下来描写美女采桑的动作“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再从上到下,先写手,次写腕,然后顺次写到头、腰等部分的服饰美。既精细又全面的叙述视角,也正是体现了赋铺陈直叙的特点。9曹丕的秋胡行和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等诗篇中,也可见其赋铺陈直叙的特点。二是贴切运用比手法。朱熹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7(P4)比喻及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更是屡屡出现在曹氏兄弟的诗歌中。曹丕善哉行(其二)“离鸟夕宿,在彼中洲。延颈鼓翼,悲鸣相求。眷然顾之,使我心愁。嗟尔昔人,何以忘忧”通过写离群的鸟儿晚上栖息在河中的岛上,伸长脖子拍打翅膀,悲伤地呼唤自己的配偶,8(P600)比喻自己对色艺惧佳的美人的热烈追求、痛苦的思念和求之不得的哀伤。此诗贴切运用离鸟求偶的比喻手法。曹植种葛篇“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写妇人在北林徘徊时,看见湖中有鸳鸯交颈,树上有禽鸟双栖。联想自身被弃的遭遇,妇人心中更添悲凉,诗中借“交颈兽”、“双栖鸟”的雌雄恩爱来喻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另外,曹丕的秋胡行(其二)和曹植弃妇诗、杂诗?西北有织夫等诗歌中也都贴切运用比喻及象征手法。三是巧妙运用兴手法。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7(P1)起兴手法,是曹氏兄弟诗歌创作中渲染气氛的常见手法。曹丕的寡妇诗句首“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以霜露交下、树叶飘零、大雁哀鸣、燕子徘徊的凄清之景,为弃妇内心的沉痛与哀伤之情营造了一种更加悲苦的自然环境氛围。曹植浮萍篇“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以浮萍起兴,借独特的浮萍与清水的关系为下文妇人被男子随意抛弃的命运埋下伏笔。除此,曹丕寡妇诗、秋胡行(其二)和曹植种葛篇等开篇都以景来渲染人物内心的悲喜。四是借用代言体。代言体,是“诗人假托他人身份或口吻进行诗歌创作的模式和表象方式。它隐藏真正的抒情主体,可以代表别人表达心声,也可以以物或人曲折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心绪。”10曹丕和曹植的女性题材诗歌大多为代言体写作,有为妇代言和为己代言的特点。曹丕女性题材诗歌中最多的是为思妇和弃妇代言。曹丕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是为因无子被平虏将军刘勋休弃的妻子王宋代言。寡妇诗序言“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子孤寡。为作此诗。”6(P55)表明此诗为寡妇阮元瑜之妻代言。曹丕思妇诗歌中,杂诗?西北有织夫、燕歌行、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等诗都为妇人代言思念远在天涯的丈夫。这些代言诗均以女性的口吻,用细腻入微的笔墨描摹女性的内心世界,反映女子在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凄苦命运。作为九五之尊,地位显赫的曹丕代言诗中也有为自己代言的成分。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评曹丕的燕歌行(其一)云:“所思为何者,终篇求之不得。可性可情,乃三百篇之妙用,唯抒情在己,弗待在物。”3(P69)在王夫之看来,曹丕的女性题材诗歌除了为妇代言外,也有为己代言的特点。曹植的女性题材诗歌则大多都为女性代言,如同题诗代刘勋妻王氏杂诗和弃妇诗、美女篇、七哀、种葛篇、浮萍篇等都是为社会家庭生活中不幸的女性代言。曹植的女性题材诗歌为妇代言的同时,也借女性曲折表达自己心曲。曹植七哀写思妇念夫、思妇怨夫,实则暗寓了曹植念兄、怨兄之情。刘覆选诗补注曰:“七哀诗比也。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之也。”6(P138)种葛篇用夫妻之情写兄弟之谊,对兄长抱有殷切希望,希望兄长有一天回心转意,重归旧好。所以,曹植借怨而不怒的女性形象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曲,用男女关系比喻自己与曹丕的兄弟、君臣关系。三、差异性曹丕和曹植虽共处一时和同出一门,但人生遭际、性格品质和价值追求等差异造成了诗歌鲜明的差异性。刘勰文心雕龙(卷十)云:“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虽令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3(P49)具体而言,曹丕曹植的女性题材诗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艺术风格、刻画重心和诗歌体式等方面。(一)风格不同曹丕贵为君王,人生顺达。他的诗歌没有曹操的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反而呈现出一种婉约之气。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云:“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3(P77)他的女性题材诗歌善用女性口吻言情,是“男子作闺音”,呈现出“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诗歌风格。曹植身为臣子,一生积极进取,有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他诗歌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始终贯串一种激昂顿挫的“骨气”之美。在其女性题材诗歌中,通过直抒胸臆的豪情和宏大意象的选用,呈现一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诗歌风格。曹丕燕歌行(其一)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呤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和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时令变迁的深秋时节,妇人的心境如同这秋景一般的悲凉哀伤。全诗哀婉缠绵,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感情真切,呈现出一种清绮婉约的阴柔美。同时,曹丕代刘勋妻王氏杂诗、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寡妇诗等作品,都以细腻的笔墨,将女子孤寂、凄楚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曹植浮萍篇云: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诉?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诗歌虽为弃妇代言,但却用了“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两句,以宇宙商与参两星不能同时出现和日月不能同照大地来表现弃妇与丈夫感情的隔阂。这种自然界宏大意象的选用,有别于曹丕诗歌秋景、叶落、大雁、飞鸟等悲景的选用。不仅恰当形象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郁结的心情,也有利于胸中悲概的喷发,造成激昂顿挫之气。9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诗歌风格在代刘勋妻王氏杂诗、弃妇诗、美女篇、七哀、种葛篇、浮萍篇等诗篇中也有体现。此外,从同题诗代刘勋妻王氏杂诗中,也可以看出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风格的差异。曹丕用弃妇离开刘家前收拾床前帐的场景,写弃妇的心理活动,含蓄委婉地表达被弃的遭遇。而曹植“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直接点明弃妇的心态,直抒胸臆。相比于曹丕女性题材诗歌风格的婉转缠绵,曹植的女性题材诗歌有种激昂顿挫之气。(二)刻画重心不同曹丕诗歌多有“忧愁”,在其笔下的失意女性身上忧情满载。曹丕对于女性的刻画侧重细腻的内在情感,外在形貌的刻画简约而模糊。曹植命运多舛,他的诗歌有浓烈而无尽的“怨”情。在其女性题材诗歌中,曹植既重视“怨而不怒”的内心情感的刻画,又重视女性外在形貌的尽情描摹。曹丕关于女性外在形貌的描写简约而模糊。秋胡行(其二)和善哉行(其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借用诗歌?郑风?野有蔓草成句,眼睛的清澈明亮来写美人。总观曹丕的女性题材诗歌用大量笔墨描摹女性内心情感。这些女性在物候迁移的触物伤怀中,对景叹情,心中总是充满无法排遣的忧伤。燕歌行思妇在时令变迁时,充满了对远在他乡丈夫的深切思念。这种由思念而生的忧情使她心情抑郁,试图用美妙的音乐排遣,然而情绪低落“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呤不能长”更使忧愁加重,心情忧伤。爱情诗作善哉行(其二)“眷然顾之,使我心愁。嗟尔昔人,何以忘忧”亦有不尽的忧伤和失望之情。在曹丕的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寡妇诗、代刘勋妻王氏杂诗等诗中,女主人公因各种原因也表现出浓厚的“忧”情。曹植对女性外在形貌的描摹具体清晰。闺情(其二)“有美一人,被服纤罗。娇姿艳丽,蓊若春华。红颜韦华晔,云髻嵯峨。弹琴抚节,为我弦歌。清浊齐均,既亮且和。取乐今日,遑恤其他”对美人的容貌、发型、服饰、姿态都有具体的描绘。对此,在杂诗?南国有佳人、美女篇中也有体现。曹植笔下的女性虽然外在形貌美丽动人,但命运的不幸,让她们有种“怨而不怒”的内心情感。七哀云: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明月高楼,妻子思念离家十年的丈夫。“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妇人虽有“悲叹有馀哀”,但无任何愤恨之辞,“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表达了一腔忠诚。曹植笔下女性形象“怨而不怒”的内在情感在种葛篇、浮萍篇等弃妇诗中也有体现。(三)诗歌体式不同曹丕曹植均重视乐府创作。在曹丕今存十首女性题材诗歌中,乐府歌辞占了一半一上。曹丕创作女性题材诗歌不仅尝试各种形式,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而且善于向民歌学习,诗歌明显倾向民歌化,语言自然通俗,质朴清绮。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女性题材诗歌几乎全为五言乐府歌辞。这些乐府吸收了古诗十九首和汉乐府民歌清新流丽、质朴自然的气质,并将文人的艺术修养、创作传统融会其中,形成了“文采缤纷而闾离里歌谣之质”的独特风格。4让乐府由叙事转向了抒情,由古朴转向了华茂,使汉乐府向文人五言乐府成功转型。曹丕的钓竿行云: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此诗用以一位聪明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过路人“芳饵”的拒绝。”5诗歌通俗明白,不加雕饰,如同白话,清新明快,具有民歌风格。除此,曹丕善哉行(其二)、秋胡行(其二)不但借用诗经成句,而且诗歌内容通俗易懂,具有民歌化倾向。曹植的美女篇云: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桑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此诗明显脱胎于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从“美女妖且闲”到“长啸气若兰”层层铺叙,语言生动优美,概括出美女的气质。陌上桑对于采桑女的正面描绘,简约质朴,语言通俗明白,且客观赞美采桑女的美丽与机智。曹氏美女篇在刻画美女后,加入更多抒情成分,以美女的口吻表达容颜易逝,盛年难嫁的感叹。除此,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七哀等诗篇对其抒情性浓、词彩华茂的特点也有体现。四、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异同的原因众所周知,作家的作品会受到如时代、家庭、人生际遇、文艺观念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使作家的创作既呈现出共同性,又促使形成差异性。曹丕与曹植女性题材诗歌是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现实、人生际遇和文艺观念等方面。(一)建安时代的女性生存状况决定题材的共同点建安时代是中国历史分裂和大动荡的时代,空前的战乱和动荡的局势使普通百姓家的男子成为前往战场的征夫和流落他乡的游子。男子有家难回,生死难料。家中妇女既要承受独守空房、望眼欲穿的思夫之苦,又必须承受生活的重担。同时,建安时代对人性的解放,并没有动摇封建伦理的“七出”和男尊女卑在社会生活中对女性的迫害。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七出”等封建规范对女性的压制,使“夫为妻纲”的妻子在封建社会中成为丈夫的附庸,随时都有被逐出家门的可能。高度的夫权还使男子可以任意的抛弃结发妻子,另寻新欢。这些不公平的伦理制度,使女性生活在社会底层。在战争背景下,女性生存处境十分艰难。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女性的“三从四德”,另一方面也倍受封建礼教和无限膨胀的夫权压迫,是最苦的弱势群体。建安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亲历战乱的曹丕曹植,亲眼目睹了战乱中女性生活的悲惨。同情、怜悯妇女的生活遭遇,使他们关注女性细腻的情感活动,为妇代言,塑造了一大批失意的女性形象。(二)人生际遇的差异导致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性曹丕从小就长在军旅中,文武兼备,多次随父征战,排行上仅次于刘夫人所生的曹昂。曹昂在建安二年张绣之役中死难。在立嫡长子的封建传统下,曹丕有了成为太子的有利条件。加上曹丕性格沉稳,做事理性而有节制。在与曹植的争嫡之战中,最终战胜曹植。于建安二十二年,被封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改元黄初。从此曹丕一生政途顺利。曹植本曹操第三子,世称陈思王。曹植“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三国志?魏书?曹植传)11(P557)曹操认为曹植最可定大事,曾几次想立他为太子。但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魏书?曹植传)11(P557)司马门事件而未能有所作为。曹丕即位后,曹植虽名为藩王,但过着囚徒一样的生活。明帝曹叡即位,曹植抱着报国的理想要求试用,但终不得用,“汲汲无欢”(三国志?魏书?曹植传)11(P567)忧愤而死,死时四十一岁。曹丕的一生政途顺利。他的诗歌工于言情,多表现游子思妇题材。文士气浓,善于描摹女性情思缜密的“忧”情,呈现一种“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诗歌风格。曹植一生,前后生活状态的强烈反差,倍受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使他的诗歌充满“怨”情。但他始终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12(P154)的雄心壮志。这使他的诗歌在发泄“怨”情时,又有一种慷慨悲凉之气,呈现出“骨气其高”、“情兼雅怨”的诗歌风格。(三)文艺理论的差异导致创作目的的差异性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云:“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蒨文论,陆机文赋,仲洽流别,宏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13(P726)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