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走遍荷乡》解说词——烙.doc_第1页
电视专题片《走遍荷乡》解说词——烙.doc_第2页
电视专题片《走遍荷乡》解说词——烙.doc_第3页
电视专题片《走遍荷乡》解说词——烙.doc_第4页
电视专题片《走遍荷乡》解说词——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遍荷乡第26期烙【导视】一个木匠,三十年如一日创作烙画一千多幅我准备创造我的自己的作品。十五米长卷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让人赞叹我用了两年将近零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它烙好。不抛弃不放弃,没有回报,依然坚持。对这个比较热爱,热爱这个烙画,当然也放弃不掉。【主持人】以笔墨作画,习以为常,然而以烙铁作画,则鲜而有之。木匠张树春以烙铁为笔,以烙痕为墨,黑白分明,浓淡相济,层次参差,错落有致。所烙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都生动灵性,仿佛破壁欲出,呼之欲来。【出片名】烙【解说】4月2号,小官庄镇弘陶艺术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画展。张树春以他42幅不同题材的烙画作品博得了人们的青睐。【采访】李士华 弘陶艺术馆馆长:几年前,我无意间看到中央电视台正在播一档节目,介绍烙铁画 。哎,看着看着我发现,这个烙铁画的烙画大师居然是我们的同乡宝应县小官庄人,叫张树春。哎呀,我为我们家乡有这样的艺术家感到非常的震撼。弘陶艺术馆建立以后,我几经周折,终于呢,从安徽萧县把我们的这位农民艺术家张树春请了回来。【采访】唐芹 小官庄中学美术教师:他的作品,我就发现表现的领域呢非常广泛。从我们中国的人物、山水,以及到花鸟,到西方的静物,风景无不涉及到。特别是对人物肖像的这种细致的处理。像他的这个父亲跟母亲这两幅作品,应该来说给我们大家的感触是非常深刻的,他把父亲母亲脸上那种历经沧桑的感情呢非常生动的刻画了出来。【解说】除了父亲,母亲,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5米长烙画清明上河图了。【采访】木匠张树春:我烙画三十多年,现在我最满意的作品就是我这清明上河图。【解说】清明上河图内容丰富。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小到车船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商品。画中人物众多。还有各种牲畜、木船、房屋楼阁、推车乘轿等等。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采访】木匠张树春:那天我在网上看见人家用那个十字绣绣的一幅那个清明上河图,我当时就想了,能不能用那个烙画能把这个清明上河图能烙外来。当时我就有了这个想法。【解说】张树春常年在徐州萧县做木工。每天收工之后,烙画成为他必做的功课。烙画创作的初衷,也是源于一次偶然。【采访】木匠张树春:有一天,我在徐州新华书店,我发现了一本烙画的书,当时我对它很感兴趣,回来我就买了这本书,买了一些烙铁工具,以后我就开始有时间就开始来练习烙画了。【解说】才开始创作烙画的时候,条件差,难度大,失败过好多次。【采访】木匠张树春:我在外面租的房子,也没有桌子凳子,我只有在地上烙,板子放在地上烙。有时冬天冷了,没有办法了,就坐在被窝里烙。【解说】他用板子不停地练习,怎样能把画中细节表现出来。临摹的画作有的人物造型,动态看不清,只有通过自己的想象,慢慢地画出来。【采访】木匠张树春:遇到难处的时候,也放弃过。但是呢,(我)想,作品既然搞到这个程度了,又不想又没有放弃,到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解说】一把烙铁,一块木板,竟能创作出如此神奇的作品。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祖全村张树春的家中一探究竟。这是一幢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二层楼房,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宽敞明亮,别具一格。特别是挂在卧室里的一幅人物肖像图吸引了我们。【采访】张树春妻子刘正梅在徐州啊(打工),那天不得事啊,代我弄啊。他说的,老婆啊,我代你烙一幅画呐,和你的人同不同啊?我说的,同呢,相当像!我说的。【解说】张树春家的客厅正中挂着一幅浮雕画雨过荷塘鱼频跃,以木板、石膏雕刻而成,立体感很强。【采访】张树春妻子刘正梅在徐州那边雕的不少刻呢,家家装修了都请他雕一幅画外来。【解说】刘正梅心直口快,提起张树春的烙画,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采访】张树春妻子刘正梅他就欢喜画画,从我嫁把他那时候,他就欢喜烙画反正。我们家邻居都说呐,一天到晚看不到你家老公呗,我说的他一天到晚躬在家里烙画。夏天,那个都是三十几度,三十八九度,热的要死,又没得空调什么的,就一个电风扇刮刮,我说的我外去玩玩,他一下子也不玩。经常烙到十一二点,有时候点把钟。【解说】张树春家除了家俱,楼上楼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甚至楼梯口,都挂满了他的烙画作品。【同期声】这个葫芦呢,是我用的那个我们家长的麦秸呢,麦秸剪的,剪的做那个花叶子,后来在上头烫的。这是用布呢,硬纸盒子把它剪成这个形状,后来里头贴上花布,回来一块块拼起来的。布艺,以前我也搞过。【解说】三十年,张树春烙画作品一千多幅,大多是临摹。在烙画当中,他大胆地融合中西绘画的技法,既能做到豪迈奔放,又使物象表情精微细致。特别是他利用烙铁笔温度高低的变化,将大自然复杂多变的虚与实,明与暗表现出来,显示出中国画线条的流畅优美,西洋画布局的明暗关系,层次分明,立体感很强。【同期声】就这么一蹲,蹲得习惯了。现在叫我坐那块,我还不习惯呢。一般烙画温度不要高,调个抵挡。这一块要烙好的话,最起码要5,6天吧。【解说】烙画创作,难在纯用线条,烙烫轻重体现,必须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娴熟准确的操作技巧。否则重者焦糊,轻者无痕,非恰当把握,难以成画。【同期声】这个地方我先颜色深一点吧,手的运动呢,(通过)力度掌握它深浅吧,好比颜色深了,我把这个(烙铁)呢,走慢些个,力度呢重些个,这个就深了。叫它变成浅颜色呢,我速度就快些个,力度轻些个,它的颜色就变浅了。好比(这里)要加个色彩的话,我只有用擦的方法。怎么擦呢,就这样,它也可以表现出它的深浅。【解说】要创作出一流的烙画除了完美的创意,严谨的态度,当数烙画工具了。张树春特制的烙铁如今也已更新换代到3.0了。【同期声】一开始用的这一个,大的。这个烙呢有什么好处呢,它这个烙的呢线条就是粗,没有我那个做的小烙铁细。(不好看)这个除非烙那个大面积,后来我就改成小的了,自己做的。【解说】2009年,张树春尝试临摹油画蒙娜丽莎。但是烙画的效果一般,他很不满意。【采访】木匠张树春:它上头线条呢显得粗,没得那么细腻,就包括我(画)这个猴子,看上去,没有那么细腻,画面。还有一个画的层次感没有表现得外来。【解说】2016年,张树春改进烙画工具后,又开始临摹网上相片老人,却甚是欣赏。【同期声】画的地方比较细腻,看上去有点更自然。现在烙画呢能体现出中国民族古典的风格,也可以体现出西洋写实的烙画的效果。【解说】成功总是伴随着失败,张树春的烙画创作也不例外。2008年,他刚刚开始尝试临摹清明上河图时就以失败告终。【采访】木匠张树春:失败呢有多种原因。这个呢,一个板材不好,二一个呢,我复印的时候线条处理的不干净。看上去就是达不到那种我想要的那种效果。所以说我就后来一直放弃了,就没有搞。就是15年那一年,我就想了,我是不是能重新再搞一幅清明上河图。有时灵感上来,夜里能爬起来,把这个想法怎么搞怎么搞,爬起来继续做。但是随着时间一长,烙画的技法越来越熟练,回来以后就轻松多了。那回来就搞得越来越好。回来从我烙的第一幅第二幅,相比之下,一个比一个好。回来那我就充满信心了。【解说】烙画只需要烙铁,木板,更没有场地要求。这给张树春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采访】这几十年以来,我一直以打工养画。说句实话,也投资了,前后加起来也有几十万进去了。【解说】我们去采访的那天,正好张树春的大姐从外地回来,说起她的这个弟弟,话里话外是满满的喜欢。【同期声】张树春大姐 张树萤我说的,我们姊妹几个只有我是个大笨猪哦,我一行不会哦。我家二舅舅到聪明哩呢,啊,虽说上个初一,高中又没上,又学个木匠,又学个烙画。【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