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doc_第1页
2009年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doc_第2页
2009年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doc_第3页
2009年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doc_第4页
2009年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二九年五月北 京目录第一章总则(5)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6) 第一节 建设规模(6) 第二节 项目构成(6)第三章 学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7)第四章 建设用地指标(8)第五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9)第六章校舍建筑标准(17)附件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23)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促进特殊教育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按照视力、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适应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基本需求,合理确定校舍建设标准,全面提高学校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规划用地的依据,也是项目设计审查和工程监督检查的尺度。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实施普及义务教育阶段的盲、聋、培智三类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综合类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分别按照所属类别的标准执行,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办公用房按三类学校中高限指标执行。第四条特殊教育学校中附设的幼儿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后职业教育的校舍建筑面积以及相应的用地面积,宜根据幼儿园和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另行申报。第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必须确保师生安全,学校的建筑及设施应具有抵抗意外突发灾害的能力。第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学校的总体规划在满足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应执行“保护环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基本规定,注重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第七条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一节建设规模第八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各类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方案、学校规模、校舍建设面积指标确定。第九条学校规模和班额宜根据生源按下列规定设置:一、盲、聋校为9班、18班、27班,14人/班。二、培智学校为9班、18班、27班,8人/班。第十条特殊教育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分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新建学校应按规划指标进行校园总体规划,首期建设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应低于基本指标的规定。第二节项目构成第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四部分构成。第十二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一、盲校:设置普通教室、语音教室、地理教室、计算机教室、直观教室、音乐教室、美工教室、小琴房、乐器室、实验室、仪器及准备室、生活与劳动教室、劳技教室。二、聋校:设置普通教室、语训教室、语训小教室、律动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实验室、仪器及准备室、生活与劳动教室、劳技教室。三、培智学校:设置普通教室、唱游教室、心理疏导个训室、计算机教室、美工教室、家政训练教室、语训教室、劳技教室。第十三条 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包括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电教器材室、体育康复训练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风雨操场。盲校应增设视力检测室,聋校应增设听力检测室、耳模制作室,培智学校应增设感觉统合训练室。第十四条办公用房: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广播及社团办公室、卫生保健室、总务贮藏室、电木工修理间、传达值宿室等。第十五条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教师单身宿舍、食堂、浴室、锅炉房、杂物贮藏室、厕所等。第三章 学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第十六条 学校布局。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宜建在县级以上(含县)的城市。第十七条 校址选择:一、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地势较高、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二、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输气管道和高压走廊等。三、应避免学生跨越公路干线、无立交设施的铁路、无安全通行防护设施的河流及水域。四、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声等污染源,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第十八条 学校总平面规划:一、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都必须先规划后建设。校园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教工住宅不应建在校园内。二、校园总平面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保证良好的朝向。教学楼与体育活动场地之间,既有一定分隔,也要便于联系。校园内建筑间距及校内建筑与校外建筑相邻的间距,应符合当地规划、消防、卫生、环保等部门的有关规定。三、学校道路网的布置应便捷,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路中的地下管线井盖宜与路面取平。招收盲生的学校的路面应铺设盲人行走导向和止步的触感标志。四、学校的主出入口不宜设在主要交通干道边上,校门外侧应设置人流缓冲区。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校门。五、校园、校舍应整体性强。建筑组合应紧凑、集中,学校的主要建筑之间宜有廊联系。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要力求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具有优秀历史文化重大价值的校园及校舍应依法保护,并合理保持其特色。校园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六、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七、学校应设置旗杆、旗台,并宜位于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的显要位置。第四章 建设用地指标 第十九条 特殊教育学校用地应由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集中绿化用地和停车场用地等部分组成。一、建筑用地(一)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及建筑组群之间的小片活动场地。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按建筑容积率计算 (即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之比)。学校建筑容积率不宜大于0.80。二、体育活动用地(一)体育活动用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活动使用的成片场地。(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应设置适宜残疾学生使用的环行跑道和直跑道。(三)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活动用地面积盲校:不宜小于4628。聋校、培智学校:9班不宜小于5186,18班不宜小于5744,27班不宜小于6302。 三、集中绿化用地。包括校园专用绿地和生物科技园地等,不应小于校园用地面积的10%。特殊教育学校绿化用地内,严禁种植带剌或有毒的植物。 四、停车场用地。按30%教职工数配置停车场,每个停车位占地30。第二十条 特殊教育学校用地面积指标如表4-1:表4-1 特殊教育学校用地面积指标表 单位:学校类别学校规模用地面积生均用地面积盲校9班1541912218班232449227班3050381聋校9班1537812218班229949127班3199185培智学校9班1316518318班1906113227班24361113第五章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第二十一条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一、特殊教育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分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两部分,各地应根据建设投入情况采用,但不应低于基本指标的规定。二、特殊教育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如表5-1。表5-1 特殊教育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指标表 单位: 学校类别项目名称基本指标规划指标9班126人18班252人27班378人9班126人18班252人27班378人盲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126721402840126721402840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使用面积()66293313356629331335办公用房使用面积()33063281265210811357生活用房使用面积()128325163699170333554957使用面积合计()3542622186864284750910489建筑面积()5904103691447771401251517482生均建筑面积(/生)46.8641.1538.3056.6649.6646.25聋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109116382639124420232821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使用面积()4517228726649351987办公用房使用面积()33063281265210811357生活用房使用面积()103120122943143828264163使用面积合计()2903500472663998686510328建筑面积()483983411211066641144217214生均建筑面积(/生)38.4033.1032.0452.8945.4045.54培智学校项目名称9班72人18班144人27班216人9班72人18班144人27班216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8671353203788216122236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使用面积()4236347847269971269办公用房使用面积()33063281268210811357生活用房使用面积()497965140475214762171使用面积合计()211735845037304251667033建筑面积()3528597383955071861011721生均建筑面积(/生)49.0041.4838.8770.4359.7954.27第二十二条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基本指标不宜小于表5-2的规定。 表5-2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基本指标 单位:间、学校类别用房名称每间使用面积基本指标9班 126人18班 252人27班 378人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盲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小计1267214028401、普通教室549486189722714582、专用教室小计78111681382语音教室6116121222122地理教室611611612122计算机教室6116121222122直观教室61212221223183音乐教室6116121222122美工教室6116121222122小琴房20240361361乐器室40140140140实验室6116121222122仪器及准备室30130230261生活与劳动教室6116121222122劳技教室61212221223183聋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小计1091163826391、普通教室549486189722714582、专用教室小计6056661181语训教室611611612122语训小教室30130130261律动教室801801802160美术教室801801802160多媒体教室801801802160计算机教室611611612122实验室611611612122仪器及准备室30130130130生活与劳动教室611611612122劳技教室6116121222122培智学校用房名称9班72人18班144人27班216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小计867135320371、普通教室549486189722714582、专用教室小计381381579唱游教室611611612122心理疏导个训算机教室61161161161美工教室61161161161家政训练教室61161161161语训教室611611612122劳技教室611611612122二、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规划指标不宜小于表5-3的规定。表5-3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规划指标 单位:间、学校类别用房名称每间使用面积规划指标9班 126人18班 252人27班 378人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盲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小计1267214028401、普通教室549486189722714582、专用教室小计78111681382语言教室6116121222122地理教室611611612122计算机教室6116121222122直观教室61212221223183音乐教室6116121222122美工教室6116121222122小琴房20240361361乐器室40140140140实验室6116121222122仪器及准备室30130230261生活与劳动教室6116121222122劳技教室61212221223183聋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小计1244202328211、普通教室549486189722714582、专用教室小计75810511363语训教室611611612122语训小教室30261391391律动教室801801802160美术教室8018021602160多媒体教室8018021602160计算机教室6116121222122实验室61212221223122仪器及准备室30130130260生活与劳动教室6116121223183劳技教室61212231833183培智学校用房名称9班72人18班144人27班216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小计882161222361、普通教室549486189722714582、专用教室小计396640778唱游教室611611612122心理疏导个训算机教室6116121222122美工教室6116121222122家政训练教室6116121222122语训教室611611612122劳技教室6116121223122第二十三条 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一、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使用面积基本指标不宜小于表5-4的规定。表5-4 特殊教育学校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使用面积基本指标 单位:间、学校类别用房名称每间使用面积基本指标9班 126人18班 252人27班 378人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盲校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小计6629331335图书阅览室150115023003450多功能活动室118012401240电教器材室60160160160体育康复训练室112211831183体育器材室60160160160视力检测室30130130130心理咨询室60160160160风雨操场2521252聋校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小计451722872图书阅览室150115023003450多功能活动室118012401240体育康复训练室6116121222122体育器材室30130130130电教器材室30130130130听力测试室耳模制作室心理咨询室风雨操场培智学校用房名称9班72人18班144人27班216人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小计423634784图书阅览室150115023003450多功能活动室体育康复训练室6116121222122体育器材室30130130130感觉统合训练室122112211221122电教器材室30130130130心理咨询室30130130130二、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使用面积规划指标不宜小于表5-5的规定。表5-5 殊教育学校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使用面积规划指标 单位:间、学校类别用房名称每间使用面积规划指标9班 126人18班 252人27班 378人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盲校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小计6629331335图书阅览室150115023003450多功能活动室118012401240电教器材室60160160160体育康复训练室112211831183体育器材室60160160160视力检测室30130130130心理咨询室60160160160风雨操场2521252聋校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小计6649351987图书阅览室150115023003450多功能活动室118012401240体育康复训练室112211831183体育器材室61161161161电教器材室61161161161听力测试室30130130261耳模制作室30130130161心理咨询室30130130130风雨操场8401840培智学校用房名称9班72人18班144人27班216人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小计7269971269图书阅览室150115023003450多功能活动室118012401240体育康复训练室112211831183体育器材室61161161161感觉统合训练室122112211222244电教器材室61161161161心理咨询室30130130130 第二十四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公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5-6的规定。表5-6 特殊教育学校办公用房使用面积表 单位:用房名称基本指标规划指标9班126人18班252人27班378人9班126人18班252人27班378人行政办公室120180210教师办公室180360540216432648会议、接待室60120120120180210广播及社团办公室306161卫生保健室306161306161总务贮藏室306161306161电木工修理间616161传达值宿室303030454545合 计33063281265210811357第二十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用房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5-7的规定。表5-7 特殊教育学校生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 单位:学校类别用房名称基本指标规划指标9班 126人18班 252人27班 378人9班 126人18班 252人27班 378人盲校学生宿舍75615122268100820163024食堂214378491252454605浴室387511376151227其他生活用房189378567227453681单身教工宿舍54108162108216324教工食堂326597326597合计128325163698170333554958聋校学生宿舍5041008151275615122268食堂214378491252454605浴室387611363126189其他生活用房189378567227454680单身教工宿舍54108162108216324教工食堂326597326597合计103120132942143828274163培智学校用房名称9班72人18班144人27班216人9班72人18班144人27班216人学生午休室2164326483607201080食堂122216281144259346浴室142943224365其他生活用房5811517386173259单身教工宿舍54108162108216324教工食堂326597326597合计496965140475214762171第六章 校舍建筑标准 第二十六条 特殊学校校舍建筑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校舍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 76的规定,规划建设成环保、卫生、节能型校园,符合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使用要求的校园。第二十七条 建筑层数。教学、办公用房宜设计成多层建筑。学校的普通教室应安排在四层(含四层)以下。其他教学、办公用房可根据使用要求设计。 第二十八条 建筑设计在平面空间布置和造型设计等方面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第二十九条 建筑净高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各种教室、实验室不宜低于3.10m。 二、行政办公用房不宜高于3.0m。 三、学生宿舍使用单层床的不宜低于3.0m,使用双层床的不宜低于3.4m。四、多功能活动室、食堂等用房的净高,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确定。第三十条 建筑结构:一、建筑结构应按防御各类重大意外灾害的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二、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三、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区域,严禁使用预制空心板及预制楼梯。四、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型号、规格、质量等材料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设计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 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 第三十二条 楼地面。实验室、各种专用教室、食堂、门厅、走道、楼梯间宜采用防尘易清洁的楼地面。实验室宜做耐酸碱腐蚀的地面。多功能活动室、体育康复训练室、音乐教室、唱游教室等宜采用软性楼地面,律动教室应采用弹性木地板地面。食堂、厕所、盥洗等用房宜采用防滑易清洁的楼地面。需要对埋设在楼地面内的管线进行检修的房间,地面的做法应有利于管线维修。食堂、厕所、盥洗用房,生活劳动教室等用水比较多的房间,地面上应设地漏。第三十三条 门厅、走廊: 一、门厅和走廊的地面上,盲校应设有引导视力残疾学生通向楼梯或有关房间的触感标志,在男女厕所间前的进门地面上应设有特殊的触感标志;聋校应设有引导听力语言残疾学生上下课等作息时间的灯光标志。 二、走廊宽度(净宽):教学用房、宿舍的内走廊宽度不应小于3000mm,外廊及单面内廊的宽度不应小于2100mm。盲校、培智学校在走廊墙面的650 mm和900 mm高度处,宜设两道木质扶手。 三、特殊教育学校门厅和走廊内不得设踏步。走廊地面有高差时应使用坡道,房间出入口与走廊有高差时,连接处应使用斜坡。四、外廊的栏杆(栏板)净高应不低于1100mm。五、大楼入口应设置残疾人通行坡道。第三十四条 楼梯、电梯:一、楼梯设置的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安全疏散和国家防火规范要求,每幢多层建筑不得少于2座楼梯。二、楼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50mm;踏步板外沿不宜突出踢脚板。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井宽度不应大于200mm。楼梯栏杆(栏板)应坚固,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内楼梯平台及室外楼梯栏杆(栏板)高度不应小于1100mm。三、楼梯间应有直接的自然采光、通风和人工照明。四、盲校、培智学校楼梯还应设双面扶手。盲校每层楼梯末端宜设有盲文楼层标志。培智学校教学用房超过2层时宜设有电梯。第三十五条 墙面。墙面粉刷应采用适用、耐久的材料。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应做成圆角。教学用房、门厅、走廊、楼梯间均宜做高1200mm的耐磨、易清洁墙裙。厨房、浴室、厕所的墙裙宜高于1500mm。音乐教室琴房内表面宜采用吸音措施。聋校律动教室内墙面宜采用吸音措施。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用房的内墙面应做1800 mm高的软性包装墙面。外墙粉刷的用料,必须能防止雨水渗透,其色彩宜用暖色调。第三十六条 门窗。门窗应便于开启和清洁,开启方式不得影响教室使用和走廊的交通安全。教学用房和门窗要有利于通风采光。各种教室和实验室均宜设置前后门,门扇上宜设有观察窗,门上部应设较大面积的亮子。楼梯间窗户的设置要特别注意便于擦洗和保证残疾学生使用安全。培智学校窗户(面向走廊除外)应有安全护栏。 第三十七条 屋面。应根据各地雨雪量等气象条件和建材供应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或坡屋面。上述屋面均应有可靠的防水、隔热、保温措施。特殊教育学校不宜设上人屋面。 第三十八条 厕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应每层设置男女厕所,并设置足够的厕位。男生按每20人配置一个蹲位和一个小便斗,女生按每10人配置一个蹲位,且每层男女厕位数各不少于2个。厕所宜采用水冲厕所,应设无障碍卫生间。 第三十九条 室内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光。室内采光应亮度均匀。应保证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教室内直射阳光。教学用房宜采用双侧采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的左侧。如为单侧采光时,室深系数不宜小于12。教室的玻地比:盲校、聋校为1/3.5,培智学校1/5,办公室的玻地比为1/7,并应防止眩光,严禁使用有色玻璃。窗台高度不宜高于1000mm,当外墙窗台高度低于900 mm时,应设安全护栏。外墙窗下部宜设固定小窗。二、通风换气。校舍室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教学用房应有冬春季换气设施,炎热地区可采用开窗换气,还可在外墙窗台下部距地面200mm处设置可开启的小百叶气窗;温暖地区宜采用开窗与开启小气窗相结合的方式换气;寒冷和严寒地区应在外墙(或采光窗上部)和内走廊墙上设置小气窗。化学实验室及毒气橱应设置有效排气设施。 三、照明及电气设施。1、教学用房的灯具应配有保护灯罩或灯栅,不得用裸灯。如使用荧光灯,灯具(长轴)应垂直于黑板面布置(黑板灯除外),悬挂高度距桌面宜为1700mm。各种教室、实验室的桌面照度不应低于:盲校400 Lx,盲校为适应于低视力学生的教学,教室课桌上宜配置局部照明灯具。聋校300 Lx,培智学校150-200Lx,黑板面的照度不得低于250Lx。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2、教学办公楼、宿舍、食堂等均应设有能分幢分层(或分部门)控制的照明线路。 3、各种教室,实验室的进门处宜装设门铃,聋校应加设信号灯。 4、照明、动力电源插座、开关的选型和安装应保证学生使用安全。5、信息网络系统应结合残疾人特点,分别设置相应的系统,并应通向每个教室、实验室、活动室、办公室、宿舍等残疾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房间。1800 mm以下必须采用暗敷,保障学生通行安全。6、食堂、手工教室用房内除照明电源外,还应根据需要配备动力线电源。四、室内温度:寒冷和严寒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应因地制宜地配置采暖设施。炎热地区应因地制宜地配置降温设施。五、室内装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35的规定。第四十条 建筑防雷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 主要用房固定设备配置:一、普通教室。前墙设黑板和投影幕布及显示屏,后墙宜设张贴通知和学生作业用的陈列板。聋校黑板上方设信号灯一组。室内应设置讲台(盲校、培智学校不应设台阶)、清洁柜,广播音箱、电源插座、网络接口、有线电视等。二、各种专用教室、实验室还应根据功能要求和可能条件设置消防器材,水、电,煤气,通风等管线和设备。实验室应将管线接到每个实验桌。三、教师办公室内宜设洗手盆、挂衣钩、电源插座、网络接口、有线电视。四、室内厕所应设洗手盆、污水池和地漏。五、聋生宿舍宜设置振动呼叫器。第四十二条 附属设施:一、学校应设置旗杆。二、校园内应按消防要求布置消防水管和消火栓等设施。三、室外上下水、煤气等地下管线和地面设施应按总平面规划合理设置,保持合理的坡度,不得有碍视力残疾学生的安全。四、行政办公室应采用综合布线。五、特殊教育学校宜设置校门及围墙。第四十三条食堂装修及设施配置应符合卫生防疫部门关于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的要求。第四十四条校舍建筑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第四十五条学校应根据消防要求,在校内、楼内和相关室内配置消防设备。第四十六条学校应根据安全要求,在校内配置应急照明设备,设置疏散标志。聋校疏散转弯口应设置凸透镜。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而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2本建设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附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我国正在加速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使身有残疾的青少年同样享受学习的权利。要创造适合残疾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学校建设标准,使特殊教育学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这是制定本标准的基本目的。第二条 本标准是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建设的依据,也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检查、评估的尺度之一。第三条 我国各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可分为按盲、聋、培智三种类型单独设立的学校和综合类(盲聋、盲培智、盲聋培智)设置的学校,在盲、聋、培智三类学校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综合类学校的建设既要满足分类标准,也要充分利用共享的资源,达到合理建设与使用校舍的目的。综合类学校是指以下三类学校:1、既有盲生也有聋生的学校; 2、既有盲生也有智障生的学校;3、盲、聋、智障三类学生均有的学校。第四条 全国很多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已向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应根据增加部分的办学规模另行申报。第五条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行动不便,抵御意外灾害的能力差,应保证校舍的安全,保证师生的安全。第六条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必须先规划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校园规划设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城市规划的要求,周边环境情况和学校的现状等条件,因地制宜进行。校园规划设计要便于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和可能分期实施。第七条 特殊教育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要认真执行本标准的规定。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一节建设规模第八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规模,系根据教育部的课程方案、学校规模(含学校总班数、每班额定学生人数和学生总人数)、每生使用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并参照服务半径、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用房的要求确定。第九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校规模和班级定额,主要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第十条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办学规模,按照相应的规划指标做好校园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对于难以按规划一次建成的学校,首期建设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应低于基本指标的规定。第二节项目构成第十一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校舍用房的设置,是根据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对办学条件的需求确定的。第三章 学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第十六条 学校布局。特殊教育学校设置要考虑使学校形成一定的规模,实行“最佳规模”办学,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弱势群体聚集的特殊性,学校应建在各项社会事业较为发达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县级以上(含县级)的城市中。第十七条 校址选择。学校选址取决于地质、环境、交通、能源(水源、电源等)等主要条件,同时要考虑各种复杂的自然条件。为了保证具有安全、安静、卫生的教学与育人环境,学校应避免各种城市噪声的干扰和污水、废气、尘埃的污染。校址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低洼地、滑坡体、洪水沟口、风口、输气管道、高压走廊等;应避免学生就读时徙步跨越公路干线、无立交设施的铁路、无安全通行防护设施的河流及水域;为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殊教育学校的位置应与不利于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社会环境保持适宜的距离,以及远离物理、化学的污染源。主要教学用房应与铁路、城市干道、机场及飞机起降航线保持足够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第十八条 学校总平面规划。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建、扩建、改建的都必须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规模做好总体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应做到: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应协调一致,与校园绿化、美化融为一体,构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以便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休息、活动、交流的环境空间。升旗是对残疾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校园内必须设置旗台、旗杆,如无合适位置,可在主要建筑物上设置附墙旗杆。为保证师生出入校门的安全,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置警示性标志。围墙,要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管理。第四章 建设用地指标第十九条 特殊教育学校用地根据校舍规划指标确定,应由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绿化用地和停车场用地等部分组成。一、建筑用地系指用于校舍建设的基地,其面积按确定的建筑容积率计算,公式如下:建筑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容积率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贫乏,要重视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布置建筑物,并应满足卫生防疫、日照、防火等间距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舍建筑要尽可能建造楼房。二、体育活动场地是学校上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增强体质至关重要,应按规定的要求设置运动场地。盲校:应设一片200M环形跑道运动场。聋校、培智学校:9班应设一片200M环形跑道运动场加1片篮球场,18班设一片200M环形跑道运动场加2片篮球场,27班设一片200M环形跑道运动场加3片篮球场。体育活动场地除少部分做硬地外,大部分场地宜铺设草坪,并在适宜的地方布置沙坑、嬉水池等适合残疾学生活动的体育设施和游戏场地。三、绿化用地是学校美化校园、净化环境、认识植物,以及开展课外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交往、活动、休息的空间,它可以起到优化教育环境的作用,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热情和引发联想思维的作用,在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要统筹考虑。四、停车场用地是教职工私人交通工具的停放场所,主要考虑地面停车。第二十条 特殊教育学校用地面积测算如附表1。第五章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第二十一条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一、鉴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本标准在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中规定了“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规划指标是根据学校规模和办学需要应配置校舍的面积指标,编制和批准学校建设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总体规划不应低于本指标。基本指标是指学校改建或受资金投入和场地限制,分期建设时应配置校舍面积的标准。二、本标准在核算校舍建筑面积时所涉及的平面利用系数 K值,系按已建造的校舍测算而得,在新建、扩建校舍时,宜精心设计,既要考虑功能需要符合标准要求,也要力求经济,争取较多的使用面积, K值按60计算。三、特殊教育学校各类用房使用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指标测算,如附表2-1(1)、2-1(2)、2-2(1)、2-2(2)、3-1(1)、3-1(2)、3-2(1)、3-2(2)、4-1(1)、4-1(2)、4-2(1)、4-2(2)。第二十二条 教学用房的配置标准。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一)普通教室。普通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活动空间。其面积由额定席位、课桌椅尺寸及平面布置方式等因素决定。盲校学生的课桌按单人课桌平面尺寸1000mm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