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讲楚辞研究史 上 古代楚辞研究 2 从屈原去世 按袁本所说卒于前285年 到2010年端午 共2295年 两千多年以来 历代学者对楚辞作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 我国研究屈原的著作 截止到1985年 共二百三十多种 据周建忠统计 从1985年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到1989年 四年之间 出版楚辞研究专著七十多部 以平均每年十八部的速度递增 九十年代以来 速度放慢 未作具体统计 3 一部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具有永恒的生命 两千多年的楚辞研究 可分为古代 近现代 当代三期 鸦片战争前为古代 鸦片战争到 五四 为近代期 之后到建国前为现代期 建国后为当代期 我们先看古代期 鸦片战争前的楚辞研究 汉代是开创期 魏晋南北朝唐代是继承期 宋代 主要是南宋 是崛起期 元代是沉寂期 明清 尤其是清代 是高峰期 4 古代楚辞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 汉代 开创期 二 魏晋至唐五代 发展期 三 宋代 崛起期 四 明清 高峰期 五 小结 5 第一节汉代和楚辞研究 开创期 西汉是辞赋兴盛的时代 上层统治集团爱好辞赋 招致天下文士 而四方之士也竞相献赋以取悦皇上 并因此得到一官半职 这样的社会风气自然刺激了楚辞创作的兴盛 同时也开了楚辞研究之风 此时为屈原等人立传 司马迁 为作品作注 刘安 楚辞 编辑成书 刘向 出现集大成的著作 楚辞章句 王逸 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6 一 楚辞 的编辑 楚辞 被编辑成册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1977年安徽阜阳发掘汉初汝阴侯夏侯灶之墓 出土多种先秦简册本 内有 离骚 涉江 残简各一枚 离骚 存四字 涉江 存五字 这是现存有实物证据的最早之楚辞文本 7 据汤炳正研究 夏侯灶之前的宋玉最先辑 离骚 九辩 为书 后 汉高祖刘邦之孙 淮南王刘安在宋玉基础上增补 九歌 九章 天问 远游 卜居 渔父 等 并增加自己的 招隐士 署名淮南小山 奠定 楚辞 大致规模 8 武帝时刘安奉诏作 离骚传 约百年后 高祖弟楚元王刘交玄孙 刘向 奉命校书 增加了 招魂 九怀 七谏 等 附己作 九叹 并定名为 楚辞 后有人又增加 哀时命 惜誓 大招 成十六卷本 至东汉王逸 据十六卷本 附自己的 九思 成 楚辞章句 十七卷本 一直流传至今 9 二 评论和立传时武帝方好艺文 以安属为诸父 博辩善为之辞 甚重之 使为 离骚传 旦受诏 日食时上 汉书 淮南王安传 10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 离骚 者 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 以刺时事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 其文约 其辞微 其志洁 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 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11 刘安之传现已不存 但司马迁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中引用的这一段 班固便说是淮南王刘安 离骚传 中之语 班固 离骚序 刘勰沿用了这种说法 这是目前可以见到的对 离骚 所作的最早评价 12 真正的楚辞研究则可能开始的更早 楚人高其行义 玮其文采 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 恢廓舒道训 使淮南王刘安作离骚经章句 则大义卓然 王逸 离骚后叙 不少人认为 在淮南王刘安的 离骚 传之前 楚辞研究应是一片空白 据王逸此论 则知研习者众 13 此后 为 离骚 天问 作传的还有班固 贾逵 刘向 扬雄 逮至刘向 典校经书 分以为十六卷 孝章继位 深弘道艺 而班固 贾逵 复以所见 改易前疑 备录 离骚经章句 其余十五卷 阙而不说 王逸 离骚后叙 昔屈原所作 凡二十五篇 世相教传 而莫能说 天问 以文义不吹 又多奇怪之事 自太史公口论道之 多所不逮 至于刘向 扬雄 援引传记以解说之 亦不能详悉 所阙者众 多无闻焉 王逸 天问后叙 14 有人以为 在王逸以前 刘向所编十六卷 楚辞 仅 离骚 一篇有注 实不然 王逸之前还有刘向 扬雄曾对 天问 作过解说 今则稽之旧章 合之经传 以相发明 为之符验 章决句断 王逸 离骚后叙 王逸没有说明前人共注多少 但 九歌 九章 等篇的注释中 不少地方都在作出自己的解释后又写上 或曰 如何 说明他保留了他人的解说 而凡传本不同之处 王逸则写上 一作 什么 如 九章 涉江 与天地同寿 与日月同光 注曰 同寿 一作 比寿 同光 一作 齐光 15 三 王逸 楚辞章句 东汉的王逸 约89 158年 字叔师 南郡宜城人 今湖北宜城县 人 汉代最重要的楚辞注家 汉安帝元初中 114 120年 为校书郎 王逸对楚辞有特别的感情 他说 逸与屈原同土共国 悼伤之情 与凡有异 16 1 王逸的注每篇都有序文 惟 离骚 天问 各列二序 一前一后 旨在说明作者和写作意图 如在 九歌序 中 明确了 九歌 是用于祭祀的 指出屈原在加工所写过程中 倾注了他的主观情感 不失为创见 王注楚辞 逐句作解 详为训诂 所言多有所依据 因而受到后代楚辞注的称道 17 2 王逸注还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首先 它在资料训诂方面 保存了不少汉代以来的旧说 离骚 天问 的序文中提到班固 贾逵的 章句 和刘向 扬雄的解说 可见王注中杂有刘 扬 班 贾的旧注无疑 从这个意义上说 此书是汉人解说 楚辞 的总结 它反映了汉代关于 楚辞 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18 四库全书总目 说 逸注虽不甚详赅 而去古未远 多传先儒之训诂 按之其书 王逸对别人旧注的去取 也有所别择 从 离骚 天问 的后序看来 王逸对前人旧注的缺点有所不满 而对其中可取之处 则在注文中加以转引和吸收 颇采众说 非一家之见 19 其次 楚辞章句 的 抽思 以下诸篇的注文中 往往隔句用韵 可为研究古韵的参考 如 执心不回 志不困也 遭逢艰难 思忠臣也 思美人 遁去风俗 独隐存也 远游 等等 再次 王逸生长楚地 时代又去楚未远 因此 他对 楚辞 中的方言土语 多能指出 对后人学习 楚辞 很有帮助 如云 扈 被也 楚人名披为扈 羌 楚人语词也 均见 离骚 等等 20 3 王逸在注释 楚辞 的同时 还注意到楚辞在语言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巨大影响 屈原之辞 诚博远矣 自孔丘终没以来 名儒博达之士 著造辞赋 莫不拟则其仪表 祖式其模范 取其要妙 窃其华藻 离骚后叙 离骚 之文 依 诗 取兴 引类比喻 故善鸟香草 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 以此谗佞 离骚后叙 21 4 尤为可贵的是 王逸在高度评价屈原创作成就的同时 充分肯定屈原高尚的品格 虽非明哲 可谓妙才 班固 离骚序 露才扬己 竞乎危国群小之间 以离谗贼 然责数怀王 怨恶椒兰 愁神苦思 强非其人 忿怼不容 沉江而死 亦贬挈狂狷景行之士 多称昆仑 冥昏宓妃 虚无之语 皆非法度之政 经义所载 谓之兼诗风雅 而与日月争光 过矣 班固 离骚序 22 东汉初 班固在肯定屈原作品价值的同时 对屈原未能 全命避害 不受世患 颇不以为然 说屈原 非明智之器 对屈原的人格和品行作了比较明确的否定 23 膺忠贞之质 体清洁之性 直若砥矢 言若丹青 进不隐其谋 退不顾其命 此诚绝世之行 俊彦之英也 王逸 离骚后叙 王逸针锋相对地批驳班固 充分肯定屈原高尚的品格 王逸所论 虽不能摆脱儒家释诗的传统 但已是难能可贵的 24 5 王逸 楚辞章句 的不足有时释词牵强附会 望文生义 例如解释 九章 章者 著名也 章彰 言已所陈忠信之道甚著名也 另把所有诗歌中的男女恋情一律解释为写屈原与怀王关系的 据 后汉书 载 和王逸同时为楚辞作注的还有汉代经学家马融 宋 洪兴祖 楚辞补注 大招 中引了他的解释 可知他注的不仅是 离骚 25 第二节魏晋至唐的楚辞研究 发展期 自魏晋至唐五代 史籍记载的楚辞注本不多 晋 郭璞 楚辞注 三卷 见于 晋书 卷七十二的本传 郭璞 字景纯 注 尔雅 山海经 等书 之本已全佚 但释道骞 楚辞音 残卷中保存有部分郭璞遗说 又宋代洪兴祖的 楚辞补注 中 也引用了许多郭璞的注文 从引用遗文情况看 郭璞的注文 引用了 山海经 中的许多资料来解释楚辞中的神话传说故事 是很有意义的 可惜难睹全貌了 26 隋 释道骞的 楚辞音 隋书经籍志 著录 道骞生平不详 隋时僧人 今存的有敦煌石室藏本残卷 存八十四行 其中凡释 离骚 文一百八十八 注文九十六 起自 驷王虬以乘鷖兮 至于 杂瑶象以为车 原件为法人柏里和盗走 今存于巴黎国民图书馆中 27 以下这些只在史书中有著录 原书都已失传 晋 徐邈 楚辞音 一卷 见 晋书 卷九十一 儒林传 南北朝宋 何偃 楚辞删王逸注 见 隋书 经籍志 楚辞 三卷后注 南朝宋 处士诸葛民 楚辞音 一卷 见 梁书 卷五十一 处士传 隋 孟奥 楚辞音 一卷 隋书经籍志 著录 隋 皇甫遵 参解楚辞 七卷 隋书经籍志 著录 28 唐人的注本和评论 及隋唐间为训解者 尚五 六家 宋朱熹 楚辞集注 序 唐人的楚辞注本 不见于其它记载 唯朱熹在 楚辞集注 序中如是说 虽不知为哪五 六家 但唐人注本 朱熹自然是见过的 明代蒋之翘 七十二家评楚辞 一书 辑有唐人评论楚辞者九人 李白 韩愈 李贺 柳宗元 杜牧 刘知几 贾岛 皮日休等 并自述曾得有唐李贺手批 楚辞 本 唐代对楚辞作出评论者 数量超过以往诸朝 唐人也多有写诗赞屈原者 29 从汉至唐 留下来的楚辞专著不多 但各代文人对楚辞的评论资料还是不少的 总的来说 自东汉班固和王逸对屈作的评价上产生较为尖锐的矛盾以后 后之学者 基本上是沿着这两种观点论辩 但梁代刘勰 在 文心雕龙 辨骚 中对这两种观点作了总结 比较充分地肯定了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后人虽尚有异词者 但已难以动摇楚辞的这一地位了 文心雕龙 辨骚 正文分四部分 第五部分是赞词 30 辨骚 文心雕龙 第五 自 风 雅 寝声 莫或抽绪 奇文郁起 其 离骚 哉 固已轩翥诗人之后 奋飞辞家之前 岂去圣之未远 而楚人之多才乎 昔汉武爱 骚 而淮南作 传 以为 国风 好色而不淫 小雅 怨诽而不乱 若 离骚 者 可谓兼之 蝉蜕秽浊之中 浮游尘埃之外 皭然涅而不缁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班固以为露才扬己 忿怼沉江 羿浇二姚 与左氏不合 昆仑悬圃 非 经 义所载 然其文辞丽雅 为词赋之宗 虽非明哲 可谓妙才 31 王逸以为诗人提耳 屈原婉顺 离骚 之文 依 经 立义 驷虬乘鹥 则时乘六龙 昆仑流沙 则 禹贡 敷土 名儒辞赋 莫不拟其仪表 所谓金相玉质 百世无匹者也 及汉宣嗟叹 以为皆合经术 扬雄讽味 亦言 体同诗雅 四家举以方经 而孟坚谓不合传 褒贬任声 抑扬过实 可谓鉴而弗精 玩而未核者也 以上第一部分 列举并认为前人对屈骚的评价是褒贬任声 抑扬过实 鉴而弗精 玩而未核 32 将核其论 必征言焉 故其陈尧舜之耿介 称汤武之祗敬 典诰之体也 讥桀纣之猖披 伤羿浇之颠陨 规讽之旨也 虬龙以喻君子 云霓以譬谗邪 比兴之义也 每一顾而掩涕 叹君门之九重 忠恕之辞也 观兹四事 同于 风 雅 者也 至于托云龙 说迂怪 丰隆求宓妃 鸩鸟媒娀女 诡异之辞也 康回倾地 夷羿骅日 木夫九首 土伯三目 谲怪之谈也 依彭咸之遗则 从子胥以自适 狷狭之志也 士女杂坐 乱而不分 指以为乐 娱酒不废 沉湎日夜 举以为欢 荒淫之意也 摘此四事 异乎经典者也 33 以上第二部分 指出屈原之作有四事同于风雅 典诰之体 规讽之旨 比兴之意 忠怨之词 有四事异乎经传 诡异之词 谲怪之谈 狷狭之志 荒淫之意 34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 语其夸诞则如此 固知 楚辞 者 体慢于三代 而风雅于战国 乃 雅 颂 之博徒 而词赋之英杰也 观其骨鲠所树 肌肤所附 虽取镕经意 亦自铸伟辞 故 骚经 九章 朗丽以哀志 九歌 九辩 绮靡以伤情 远游 天问 瑰诡而慧巧 招魂 招隐 耀艳而深华 卜居 标放言之致 渔父 寄独往之才 故能气往轹古 辞来切今 惊采绝艳 难与并能矣 35 以上第三部分 肯定屈原是 词赋之英杰 其作品 虽取熔经义 亦自铸伟辞 惊彩绝艳 难与并能矣 并分别指出具体作品的特点 36 自 九怀 以下 遽蹑其迹 而屈宋逸步 莫之能追 故其叙情怨 则郁伊而易感 述离居 则怆怏而难怀 论山水 则循声而得貌 言节侯 则披文而见时 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 马扬沿波而得奇 其衣被词人 非一代也 故才高者菀其鸿裁 中巧者猎其艳辞 吟讽者衔其山川 童蒙者拾其香草 若能凭轼以倚 雅 颂 悬辔以驭楚篇 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则顾盼可以驱辞力 咳唾可以穷文致 亦不复乞灵于长卿 假宠于子渊矣 37 以上第四部分 论述屈原及其作品 衣被词人 非一代也 的巨大影响 赞曰 不有屈原 岂见离骚 惊才风逸 壮志烟高 山川无极 情理实劳 金相玉式 艳溢锱毫 以上第五部分 赞词 对屈原其人其作的总评 38 第三节宋代的楚辞研究 崛起期 宋代以后 保留下来的历代楚辞研究著作及评论资料较为丰富 据马茂元主编 楚辞研究集成 中 楚辞要籍解题 一书 所附 楚辞专著目录 统计 有宋人的著作十种 其中重要的有洪兴祖 楚辞补注 朱熹 楚辞集注 等 39 一 洪兴祖 楚辞补注 十七卷宋代洪兴祖的 楚辞补注 是王逸之后最重要的楚辞训诂之作 洪兴祖 1090 1155 字庆善 号练塘 丹阳人 楚辞补注 以王逸的 楚辞章句 为基础 其本旨在于补 楚辞章句 之未备者 故名曰 补注 40 1 驳正或补充旧解 洪兴祖在书中 每句的解释都先列王逸注于前 而凡自己有所补充的意见 则在 补白 后面详加说明 或更为阐述补充其不详备处 如一些传说 或为之考正失误驳正旧解 重新阐释 或阐发其义理等 如果说王逸的 章句 相当于诸经的古注 那么洪兴祖 补注 则略似唐人的疏解 2 校勘订正经文 楚辞 自汉至宋 流传一千余年 几经传写 异文脱简 纷然杂陈 洪氏校勘订正 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41 如 离骚 曰黄昏以为期兮 羌中道而改路 洪氏注云 一本有此二句 王逸无注 至下文 羌内恕己以量人 始释 羌 义 疑此二句 后人所增耳 九章 抽思 曰 昔君与我诚言兮 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 反既有此他志 与经语同 这一说法比较合理 现在一些楚辞研究者同意此说 以此二句为衍文 42 3 保存洪兴祖以前 现在失传的古书注释 具有文献价值 洪书援据赅博 征引宏富 保存了现已失传的隋唐以前 以及与洪氏同时代人著作中的若干遗说 因而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如晋郭璞注 楚辞 已失传 补注 中却多次引用 另一本书 楚辞释文 南唐王勉著 注字音 兼字义 今已失传 但由于补注的征引 保存下一些珍贵资料 今人游国恩将 补注 中所引 楚辞释文 各条一一辑录 共得七十七条 43 洪兴祖生活于北宋末至南宋初年 他一生正处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 洪本人后来冒犯当时大权在握的投降派首领秦桧 后被贬至死 所以他的 补注 中以颇长的篇幅来赞扬屈原的人品 余观自古忠臣义士 慨然发愤 不顾其死 特立独行 自信而不回者 其英烈之气 岂与身俱亡哉 他对于班固等人贬斥屈原 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44 二 朱熹 楚辞集注 八卷自宋以后 民族矛盾经常处于比较尖锐的状态 在宋以前 尽管历代王朝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如有匈奴 晋有所谓的 五胡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乱华 唐有北方的突厥等 但汉族政权的统治还是比较巩固的 民族矛盾在大多数时间表现得并不突出 45 但宋以后则不同了 北宋立国之始 便与辽 西变成鼎立之势 其后金人兴起 灭辽而进逼中原 灭亡北宋 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 主战和主和的争论必与南宋朝廷命运相始终 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 对楚辞研究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洪兴祖的 补注 已开其端 此后 注 楚辞 的朱熹 便被推为义理派的代表人物 46 朱熹 1130 1200 南宋思想家 字元晦 号晦庵 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 人 绍兴十八年 1148 中进士 历仕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四朝 庆元六年卒 嘉定二年 1209 诏赐遗表恩泽 谥曰文 寻赠中大夫 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 1227 赠太师 追封信国公 改徽国公 楚辞 书影 南宋嘉定六年刊本 47 朱熹的 楚辞集注 是 有感于赵忠定之变而然 赵忠定即赵汝愚 宋宁宗时为宰相 他与朱熹关系密切 后因韩仛胃的陷害而被贬 遇害于衡山 朱熹此书 成于赵汝愚被贬之后 有人认为此书在以灵均放逐 寓宗臣之贬 以宋玉招魂 抒故旧之悲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转引周密 齐东野语 赵汝愚为宋王朝的赵氏宗亲 身份正与屈原在楚王族中的地位相似 朱熹在书中竭力颂扬屈原的 忠君爱国之诚心 集注序 隐寓自己在当时和战问题上的主战立场和爱国感情 矛头指向当时南宋朝庭中的投降派 48 1 在书中 朱熹对 楚辞 作品的成因 创作时间等问题都作了考察 不囿于成见 从而推进了楚辞研究的发展 例如关于 九章 他认为是屈原既放 思君念国 随事感触辄形于声 后人辑之 得其九章 合为一卷 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 章 者 著也 明也 言已所陈忠信之道甚注明也 朱说令人信服 关于 九歌 王逸以来 总把其中涉及男女之情的诗句一概释为屈原比自己与怀王之间关系而言的 朱熹在 集注 中虽然也认为 九歌 是寄寓屈原 尽忠竭力 爱君无己之意 但这种寄寓是隐寓 而非象王逸 事事都要牵连到屈原与怀王的关系上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49 2 在词句训诂方面 对王 洪的谬误作了辩证 如他指出 离骚 余以兰为可恃兮 椒专佞以慢慆 中的椒兰为香草 芳烈之物 初非以为实有是人 而以椒兰为名字者也 从而纠正了王逸以为是指司马子兰 大夫子椒之误 又如 抽思 何独乐斯之蹇纷 本来文理甚明 而王逸解 独乐 为 毒药 补注 又引证实之 50 3 提出新说 比如 他认为 离骚 中的 摄提 是一个星名 此星随斗柄以指十二辰 既不是摄提格 也不是指年分 认为屈原出生月日虽寅 岁则未必寅也 自成一说 又如指出所谓 招魂 不仅招死人之魂 同时也招生人之魂 此说后来林云铭 楚辞灯 作为 招魂 为屈原自招的一个证据 这本书因出自朱熹之手 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 51 4 楚辞集注 的局限 他以 叶音 法为 楚辞 注音 极为不准确 如 降 h ng 为朱熹之 功劳 此外有一文中多个字不同叶法者 为人所诟病 从记载的情况看 宋代著作还有吴仁杰 离骚草木疏 林至 楚辞草木疏 谢翱 楚辞芳草谱 主要是楚辞中大量的比喻手法引起了这些研究者的重视 52 第四节明清的楚辞研究 高峰期 马茂元主编 楚辞研究集成 中 楚辞要籍解题 一书 所附 楚辞专著目录 统计 有明人的著作三十二种 清人九十种 其中重要的有明代汪瑗 楚辞集解 陈第 屈宋古音义 清代王夫之 楚辞通释 蒋骥 山带阁注楚辞 戴震 屈原赋注 53 一 王夫之的 楚辞通释 王夫之的 楚辞通释 是义理派的代表作 王夫之 1619 1692 又称王船山 字而农 号姜斋 又号夕堂 湖南衡阳人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他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 并参与了抗清斗争 失败后一直拒绝出仕清朝 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 既使明亡多年以后 他仍然自称为 明遗臣王夫之 不承认是大清的臣民 但在他辗转于抗清斗争前线时 却遭受到别人的诬陷 桂王府中吴军首领王化澄 几入大狱 54 明亡以后 他窜身山洞 伏处深林 流亡于湘西各地 经历极为艰难曲折 他晚年隐居深山著述时 很自然地引屈子为知音 说自己 生于屈子之乡 而遭闵戢志 有过于屈者 故作 九昭 以旌三闾之志 1 他注释楚辞 是为了寄托自己对故国的哀思 因此 在书中他特别注意对屈作思想内容的阐发 突出屈原的爱国思想 同情屈原 55 2 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有超越前人之处 例如 他首先提出 哀郢 与白起攻破郢都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 后人大多赞同其说 3 王夫之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本书中 同样反映出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探索精神 56 二 明末清初的其它注本明末清初 注屈的还有钱澄之 屈诂 李陈玉 楚辞笺注 都是屈原高尚气节的异代相感促成 黄文焕 楚辞听直 黄文焕 1598 1667 字维章 号坤五等 永福 今福建省永泰县 人 明末诗人 学者 名宦 黄文焕属于利用注屈来辩冤的 他取书名为 楚辞听直 其 听直 两字 就出自 九章 惜诵 中 俾山川以备御兮 命咎繇使听直 有公平断狱的意思 57 崇祯年间 黄文焕的老师黄道周受冤入狱 他也受牵连而下狱经年 他说自己 抱病狱中 憔悴枯槁 有倍于行吟译畔者 著书自贻 意为老师和自己的冤狱鸣不平 说 千古忠臣 当推屈子为第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说它 大抵借抒牢骚 不必尽屈原之本意 不过他的书是还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58 三 陈第 屈宋古音义 陈第 1541 1617 字季立 号一斋 晚号温麻山农 连江 今福建连江 人 万历时秀才 曾任蓟镇游击将军 后致仕归里 专心研究古音 明代著名音韵学家 陈第著有 毛诗古音考 读诗拙言 屈宋古音义 等 59 楚声 楚音 南风 种种 皆以称楚人的音乐诗歌的咏诵方法 先秦之诗 大都被之管弦 三百首 诗经 中的诗皆弦歌之 但是也有的并不和歌舞合用的 那就是采用 诵 的办法 楚辞作品 也当有可歌 可诵两种 比如 九歌 和 九章 中的 桔颂 类的短诗 主要是歌 但象 离骚 这样的长篇诗作 应该是不入乐的 那只能诵读 但楚辞的 诵读 也并非楚人个个都会 它讲究一定的音调 而不是一般的朗读 称为吟咏 60 最早的楚辞音韵专著是晋 徐邈的 楚辞音 此书至宋代始佚 其后有南朝宋 诸葛民的 楚辞音 有隋 孟奥的 楚辞音 隋 释道骞的 楚辞音 最值得一提的是释道骞的 楚辞音 已佚 隋书 经籍志 四 记载 隋时有释道骞 善读之 能为楚声音韵清切 至今传 楚辞 者 皆祖骞公之音 释道骞的 楚辞音 从残卷保存的内容看 其中所注之音 除协韵外 几与隋唐间之江都音完全相同 他本人为江表人 他的本音未必为楚声 释氏所承传的 当是徐邈开创的古音韵研究的道路 61 楚辞 的读法 自西汉至唐 流传了近千年了 但古今音的变化较大 在南北朝时 就有一些人读到先秦诗歌 包括楚辞时 感到这些诗中某些韵脚字不和谐 觉得是不符合诗歌创作原则的 他们便推测其中一些字的读音应该改变 因此出现了 叶音 叶韵 说 叶韵 叶音 南北朝一些学者因按照当时语音读 诗经 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 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须临时改读某音 称为叶韵 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 到宋代大盛 62 到了宋代 释道骞的 楚辞音 也失传了 宋以后数百年间 朱熹的 叶音 说一直被学术界所公认 朱熹 楚辞集注 序 中说释道骞 楚辞音 浸不复存 无以考其说之得失 与朱熹同时代的黄铢曾作 楚辞协韵 甚受朱熹赞许 他曾将此作收入他的 楚辞集注 中 其后朱熹在 诗集传 中也以 叶音 法注诗之音 推而广之 乃至造成一字数用 随处可叶的荒唐景象 而宋以后数百年间 朱熹的 叶音 说一直被学术界所公认 63 明代陈第第一个打破 叶音 说 他在对先秦诗歌作深入研究后 认为 叶韵 说是不正确的 他始用语言演变的原理 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 读古音就能协韵 不能随意改读 即 同一个字在同一个时代和地域读音是一致的 有统一的读法 绝不应像 叶韵 说认为的那样可以随便规定 叶音 至于今人读古诗 遇到有不 叶韵 处 是因为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时有古今 地有南北 字有更革 音有转移 亦势所必至 64 他考证了 毛诗 的古音 写了 毛诗古音考 并进而研究 楚辞 他发现 古音读楚辞作品 声韵谐和 或同于 诗 易 或合于周 秦 汉 魏歌谣诗赋 于是作 屈宋古音义 他不仅提出理论 而且具体操作 在此书中 他取屈宋作品中凡韵与今音不同者一一列出 共得二百三十四字 逐字推出其本音 列为古音目录 每句下面又排列屈宋作品中的诗句 然后引录它书作为证据 眉目清晰 陈第的研究 为我国古音韵学奠定了基础 65 陈第之后 清代古音学兴起 论著颇多 蒋骥 楚辞说韵 戴震 屈原赋音义 王念孙 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 66 四 戴震的 屈原赋注 戴震 1724 1777 字东原 一字慎修 号杲溪 休宁隆阜 今安徽黄山屯溪区 人 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自然科学家 哲学家 思想家 戴震治学广博 音韵 文字 历算 地理无不精通 又进而阐明义理 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梁启超称之为 前清学者第一人 梁启超 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67 清代戴震的 屈原赋注 是继宋代洪兴祖的 楚辞补注 之后 比较重要的楚辞研究著作 屈原赋注 包括 赋注 七卷 注释屈原作品二十五篇 宋玉以下概不入录 音义 三卷音读详明 68 戴震整理古籍主要是通过文物训释 名物制度考订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业务个人年终总结
- 事业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课程顾问工作总结与计划
- 《给自己写信的人》课件
- 辽宁省2025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化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 公司法培训课件
- 《相见欢》朱敦儒课件
- 2025果品种植订购合同
- 公司本质安全年培训课件
- 2025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项目管理合同范本
- 朋友的古诗句
- 稳派教育2025届高考压轴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征信数据纠正服务合同
- 制造业生产管理:Excel2024版高效培训教程
- 漫展嘉宾合同模板
- 足球比赛-开幕式组织方案
- 电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高等传热学全册课件
-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
- 2024年华东电力设计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宠物护理与美容技术》课件-染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