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的中药防治.doc_第1页
禽病的中药防治.doc_第2页
禽病的中药防治.doc_第3页
禽病的中药防治.doc_第4页
禽病的中药防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禽疾病的中药防治一、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又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鸡发热,呼吸困难,严重下痢,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典型病例死亡可达90以上,非典型病例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危害鸡群的健康和成鸡的生产性能。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本病。 病因病机 由于未按免疫程序免疫或免疫失败,而使鸡体对该病特异病原体失去抵抗能力。若遇本病流行,疫邪经口鼻或伤口等途径进入鸡体引起发病。疫热之邪直中营血可不见临床症状而死亡;热邪由表入里可见体温升高,精神萎顿,闭眼嗜睡;热邪犯肺,肺失宣降则见呼吸困难,重者张口喘息;热入肠胃则见倒提病鸡时口中流出大量酸臭液体,拉黄绿色或白色稀便;热人心包则见头颈歪斜仰视,全身抽搐倒地旋转等神经症状。 主证 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5天。根据症状和病变不同,可分为四型。 1、速发嗜内脏型:又称亚洲型,是发病最急、最严重、病死率最高的一个型,也是我国常见的病型。根据病程长短又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最急性型一般没有先兆症状而突然发病死亡。急性型较常见,典型症状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顿,闭眼嗜睡,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嗦囊积液,倒提病鸡时常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内流出。拉稀便,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少量血液。泄殖腔充血、出血、肿胀。大多数于明显发病后35天死亡。病程较长者和慢性型病鸡可见神经症状,如头颈垂搁于地上,或头颈歪斜仰视,或突然后仰倒地,全身抽搐倒地旋转等。病死率可达80100。 2、速发嗜肺脑型:又名速发嗜神经型,是由强毒株引起,主要症状及病变在呼吸道和神经系统。表现呼吸困难,有明显的咳嗽和喘鸣音,发病l2天后(一般不超过l周)就可出现神经症状,翅腿麻痹,头颈扭转。病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一般没有腹泻。取急性经过,发病率和病死率不定,仔鸡有时可达90,大鸡可能只有10左右。 3、中发型:是由一些中等毒力的病毒株引起。主要侵害幼龄鸡,表现呼吸道症状,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神经系统受侵害的鸡大多数死亡。成年鸡只表现呼吸系统症状,明显咳嗽,但很少有喘鸣音。食欲减退,产蛋减少或停止。持续13周即自然停止。 4、缓发型:是由毒力较弱的病毒株引起。无明显症状,或只见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有时会引起产蛋量下降。各种年龄的鸡均很少死亡,但发病小鸡并发其它传染病时,病死率可达30。治疗 治宜清瘟败毒、凉血止痢、开窍。 1、二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青黛、甘草各120g。水煎取汁,100只鸡1次饮服,每天一剂,连用35天。 2、清瘟败毒散按2比例混饲,连用35天。 3、紧急预防:鸡新城疫弱毒疫苗系或系1头份饮水,待鸡群恢复以后,42周龄以上鸡群可用鸡新城疫油佐剂苗0.5lml肌肉注射。二、禽流感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全身性或呼吸器官的传染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养禽类以及水禽、野鸟、海鸟等均可感染。其发病情况决定于病毒毒株一级宿主的易感性,可以是无症状感染,也可引起败血病死亡。禽流感是一种对养鸡业危害严重的疾病,每一次严重的爆发都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因病机 鸡场饲养管理不当,鸡群营养状况不良或遇应激因素等使鸡体非特异免疫力进一步降低,往往可导致鸡群暴发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增高。急性暴发,热邪直入营血常不见症状而死亡;热邪由表入里可见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头翅下垂,不食,冠髯发黑,头面水肿,结膜发炎等;邪热客肺则见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鼻腔分泌物增多;邪客胃肠则见下痢;邪入心包则见惊厥,瘫痪等神经症状。 主证 潜伏期一般为35天。本病常突然暴发,症状多种多样。流行初期的急性病例,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而死亡。一般病程为l2天,此类病例可见体温升高 (4344.4),精神沉郁,不吃,不愿走动,羽毛松乱,头翅下垂,鸡冠和肉髯发黑,母鸡产蛋停止,头部常出现水肿,眼睑、肉髯肿胀。眼结膜发炎,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鼻分泌物增多,并有灰色或红色渗出物,病鸡常摇头,企图甩出分泌物。严重者可引起窒息。口腔粘膜有出血点,甚至有纤维蛋白渗出物,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惊厥、瘫痪和眼盲,病死率50100。 防治 本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平时消毒、防疫工作。一旦发病,要立即报告疫情,封锁鸡场,销毁病鸡和可疑病鸡,用消毒液消毒。对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用防治新城疫方剂试治。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及幼年鸡,其特点是排白色稀粪、法氏囊肿大、出血、变黄,然后迅速萎缩,骨胳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病鸡法氏囊受到破坏,发生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抵抗力降低。 病因病机 由于未按免疫程序免疫或免疫失败,使鸡群对本病病原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若遇毒邪侵袭可致本病发生。病邪由表入里可见羽毛松乱,低头沉郁,畏寒发抖,少食或不食;邪客肠道则见拉白色或水样稀粪;继之引起伤津耗液,阴亏阳离而死亡。 主证 潜伏期23天。被感染鸡群的早期症状是有些鸡有啄自已肛门的倾向。随后出现羽毛松乱,低头沉郁,采食减少或不食,畏寒发抖,排出浅白色(含尿酸盐)或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病鸡脱水,常因极度衰竭而死亡。病程57天。如有混合感染,则病程延长。 治疗 治宜扶正祛邪,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板蓝根150g,黄芩、藿香各25g,黄柏、甘草、石膏、鱼腥草、金银花各50g,蒲公英100g。水煎两次取汁加白糖250g,每天分四次给100只鸡饮用,连用3天。 2、清瘟败毒散按l1.5拌料混饲,连用35天。 3、生地4g,白头翁4g,银花3g,蒲公英3g,丹参3g,茅根3g。为10羽鸡一次用量,水煎两次,合并药液加糖让鸡自饮,每日一剂,连用3剂。4、黄芪300g,黄连、生地、大青叶、白头翁、白术各150g,甘草80g。供500羽鸡,每日l剂,每剂水煎2次,取汁加5白糖自饮或灌服,连服23剂可愈。5、生石膏130g,生地40g,赤芍30g,丹皮30g,栀子30g,连翘20g,黄连20g,黄芩30g,板蓝根40g,大黄20g,元参30g,甘草l0g。供300羽鸡,煎汁饮用。6、党参30g,黄芪30g,蒲公英40g,金银花30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甘草(去皮)10g,蟾蜍(100g以上)1只。先将蟾蜍加水1.5kg煮沸,再加他药文火煎汁,供100羽鸡,每天分3次饮服。7、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各100g,金银花、黄芩、黄柏各50g,生石膏、生地、栀子各20g,甘草40g。水煎2次,煎至2kg药液,供200羽病鸡服用。护理与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此病的主要方法。此外,鸡舍内要保持安静,鸡群密度不宜过大,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由于病鸡采食减少,饮水可加45的葡萄糖,以补充能量改善体质。四、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和咳出血液渗出物,喉头和器官粘膜肿胀,充血,出血并有糜烂。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传播快,病死率高。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本病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干燥和寒冷季节。病因病机 由于未按免疫程序免疫或免疫失败,使鸡群对本病病原缺乏特异抵抗力,遇到毒邪侵袭可致本病发生。如果鸡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管理不善,寄生虫感染等,都可加速本病的传播。毒邪在表可见部分病鸡流眼泪;病邪入肺阻于肺经。导致肺气不宣,酿液成痰,痰阻气逆,肺失肃降,则咳嗽,喘气;喉为肺之门户,邪阻肺经,郁而化热,热结咽喉则咽喉肿胀糜烂。最后常因气道堵塞而窒息。 主证 潜伏期:自然感染为612天,人工感染(气管内接种)为24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型: 1、喉气管型:主要发生于大鸡,传播较迅速,经过较急。开始有少数鸡流眼泪,继而头部发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病鸡张嘴伸头喘气,并可听到喘鸣音和吹笛音。严重病例,则咳嗽频繁,常从气管咳出带血的粘液,并有鼻汁。由于大量的渗出物、干酪样物或血凝块在喉头,气管堵塞,常可窒息而死。在产蛋鸡群,则产蛋量下降,平均减少12,30天后逐渐恢复,病程约2周。 2、 结膜型:主要发生于3040日龄鸡。病初见眼角有分泌物,流泪,眼痒,眼结膜轻度充血,怕光,眼睑肿胀,上下眼睑为分泌物所粘连,结膜囊内充满干酪样物。病的后期角膜混浊、溃疡,鼻腔有浆粘性分泌物,眶下窦肿胀。病鸡偶见呼吸困难。发病率为8090,病死率约520,病程约23周。 治疗 以清热解毒,豁痰,通利咽喉为治则。在临床上可选用以下方药: 1、知母25 g,石膏25 g,双花35 g,连翘30 g,豆根、射干、桔梗、栀子、苏子、款冬花各25 g,生地、陈皮各30 g,半夏、麻黄各13 g,板蓝根40 g。为100只成鸡一日量。共为末,水煎一小时,连渣带汁拌料,一日分两次喂服连用3天。2、石膏5份,麻黄、杏仁、甘草、桔梗、葶苈子、山豆根、牛蒡子各1份,鱼腥草3份。为末,按4拌料混饲,连用3天,或水煎,按每公斤体重每天34g生药,取汁加入饮水中混饮。 3、麻黄、知母、贝母、黄连各30g,桔梗、陈皮各25g,紫苏、杏仁、百部、薄荷、桂枝各20g,甘草15g,水煎3次,合并滤汁,供100羽鸡饮用,每天l剂,连用3天。紫草900g,龙胆4、草(或龙胆末)500g,白矾l00g,供900只鸡服用。先将紫草浸泡20分钟后再文火煎煮1小时,滤汁再加龙胆草、白矾文火煎20分钟,取汁饮服,每天l剂,连用4天。5、 金银花500g,水煎取汁,供1 000只鸡服用。6、雄黄1份,玄明粉9份研成细末,取少许吸入咽喉部。预防 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疫苗,加强饲养管理,鸡舍内外及用具等严格消毒。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气管与支气管黏膜发炎,呼吸困难,气管内发出罗音,咳嗽、喷嚏,幼鸡流鼻液,产蛋鸡产蛋量和蛋品质量下降。肾变病型呈现肾肿大、苍白、有大量尿酸盐沉积。30日龄以内的雏鸡极易感染发病,随着鸡的日龄增长,发病率随之降低。本病传播快,死亡率25左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多见。 病因病机 由于未按程序免疫或免疫失败,导致鸡群对本病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疫邪经不同途径(空气、饲料、饮水、用具等)进入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繁殖,导致气管上皮纤毛麻痹,使粘液性渗出物能在纤毛上积累和粘着,造成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罗音、流鼻、食欲减少、羽毛松乱等表症;病邪入里侵害肾脏及肠道,可见腹泻、下痢、拉白色粪便,并很快出现阴液亏损,可造成大批死亡。另外鸡舍温度太低,日粮中粗蛋白和钙含量过高,维生素A缺乏,鸡痘等疾病免疫及其它不良因素刺激,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使病死率明显增加。 主证 潜伏期,自然感染约为36小时或更长些;人工感染为1836小时。病鸡突然出现呼吸症状,随着病鸡年龄的大小,症状有轻重之别。4周龄以下的雏鸡表现气喘,咳嗽,气管罗音,流鼻汁,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羽毛松乱,常挤在一起,互相取暖。个别鸡鼻窦肿胀,流眼泪。56周以上的鸡症状较轻,突出的症状是气管罗音,喘气和咳嗽轻微。成年产蛋鸡虽然也有气管罗音、喘气、咳嗽、打喷嚏等症状,但较轻微,突出的表现是产蛋量显著下降(约为发病前的一半),并产软壳蛋、畸形蛋和粗壳蛋。病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蛋的质量变差,蛋白稀薄呈水样,蛋黄与蛋白分开,或者蛋白粘在壳膜的内层。甚至病后的雏鸡在产蛋时也产上述劣质蛋。病程618天。 被侵害肾脏的毒株感染时(肾病变型),可引起肾炎、肠炎、发生下痢等症状,而呼吸系统的症状不一定出现,或先出现很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这些症状消失后,受感染的鸡群整群突然发病,并于两三天内逐渐加剧,病鸡聚堆,厌食,白色腹泻(几乎全是尿酸及尿酸盐),体重明显减轻,面部和皮肤颜色变暗,胫部干瘪,肛门周围羽毛沾水样白色粪便,于感染后10天左右大批死亡。 治疗 本病由热毒内蕴,引起痰涎阻塞气管,导致咳嗽气喘,故宜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可选用以下药方治疗: 1、麻黄300g,大青叶300g,石膏250g,制半夏200g,连翘200g,黄连200g,金银花200g,蒲公英150g,黄芩150g,杏仁150g,麦冬150g,桑白皮150g,菊花l00g,桔梗l00g,甘草50g。水煎,取煎液,为5000羽雏鸡1天拌料用量,用药35天。2、每百羽病雏用伸筋草(鲜品)150g的嫩枝叶用冷水洗净切细,拌料喂鸡,余下的茎条水煎取汁,饮用。个别不采食的病鸡,将嫩枝叶揉成米粒大塞入口中,每次2粒,每天23次,用药3天。 3、板蓝根50g,连翘50g(300羽鸡用量),水煎两次,混合,每日喷雾2次,连用3天。4、石膏粉5份,麻黄、杏仁、甘草、葶苈子各l份,鱼腥草4份。为末混饲,预防量23克/公斤体重,治疗量34克公斤体重。预防 疫区的雏鸡定期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接种。育雏室注意保暖通风,避免鸡群拥挤,供给充足的维生素A和D,增强抗病力。六、禽痘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皮肤型以皮肤(尤以头部皮肤明显)的痘痂、脱落为特征。粘膜型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称禽白喉。家禽中以鸡最易感,其他禽类也可发生。对雏鸡和中雏鸡危害较大,死亡率可达510,成年鸡死亡率较低,但可使产蛋量下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季节都可发病,秋冬发病率最高,若无并发症,病程一般为34周,治愈的禽具有免疫性。 病因病机 痘毒通过皮肤、粘膜破损部位或蚊虫叮咬侵入禽体皮肤腠理而发病。若禽体正气虚弱、痘毒内陷,可造成死亡。病禽脱落的痘痂,皮屑,以及粪便。喷嚏、咳嗽的飞沫,都含有痘毒,均可传染本病。 主证 鸡痘的潜伏期48天。依患病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又叫白喉型)、混合型或败血型。 1、皮肤型:在身体的无羽毛部位,如冠、肉髯、嘴角、眼皮、耳球和腿、脚、泄殖腔和翅的内侧等部位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最初痘疹为细小的灰白色小点,随后体积迅速增大,形成豌豆大灰色或灰黄色的结节。结节坚硬而干燥,表面凹凸不平。有时几个结节相互融合成大的痂块。痘痂的形成脱落约需34周。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2、粘膜型:病禽精神萎顿,厌食,眼鼻有浆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时间稍长,则眼睑肿胀,结膜蓄脓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口腔和咽喉等处的粘膜发生痘疹,初呈圆形的黄色斑点,逐渐形成一层黄白色假膜(由坏死的粘膜组织和炎症渗出物凝固而成),覆盖在粘膜上面,故又称白喉型。随着假膜的扩大和增厚,口腔和喉部受到阻塞,致使病禽吞咽和呼吸困难,严重时病禽窒息死亡。痂块与粘膜下层组织紧密粘连,剥脱后留下红色而易出血的溃疡面。 3、混合型:皮肤和口腔、咽喉粘膜同时受到侵害,发生痘斑。 4、败血型:极少见。全身症状严重。可发生肠炎等而死亡。 火鸡痘与鸡痘的症状相似。产蛋火鸡的产蛋量减少,受精率降低。病程23周。 治疗 1、皮肤型 治宜疏散风热,透疹解毒。药用:栀子、甘草各100g,金银花、黄柏、板蓝根各80g,丹皮、黄芩、山豆根、苦参、白芷、皂角刺、防风各50g,水煎取汁,按每羽每天O52g生药量拌料喂鸡。 2、 粘膜型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药用:板蓝根75g,麦冬、生地、丹皮、连翘、莱菔子各50g,知母25g,甘草15g,水煎取汁喂服,为500只鸡的用量。 3、混合型 治宜清热解毒,疏风解表。药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赤芍、葛根各20g,蝉蜕、竹叶、桔梗、甘草各10g,水煎取汁,拌料喂服,为100只鸡的用量。 护理与预防 搞好禽舍的清洁卫生,并注意做好病禽的隔离、死禽的无害处理等工作。对种禽场和常年发生此病的养禽场,应按时接种疫苗。七、鸭瘟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其临诊表现为高热稽留,排绿色稀粪,两脚麻痹,行走困难,绿色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俗称大头瘟。剖检特征是血管损伤,组织出血,食道粘膜有灰黄色假膜覆盖的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实质器官退行性变化。各品种的鸭均可发病,以番鸭最为易感,野鸭、鸳鸯、大雁可人工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秋季流行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病因病机 由于未按程序免疫或免疫失败,鸭群对本病病原缺乏特异性抵抗力。若直接或间接接触疫毒即可感染发病。热邪在表则见体温急剧上升,高热稽留,精神食欲差,喜饮水;病邪入里则见精神萎顿,食欲完全废绝;热结肠道则见下痢带绿色或灰绿色腥臭粪便,泄殖腔周围羽毛被排泄物玷污;热入营血,充斥表里,则见全身皮肤,消化道粘膜及实质脏器出血坏死;热伤津液则阴亏阳离衰竭而死。 主证 潜伏期自然感染为25天。病鸭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减食或停食,两脚麻痹无力,行动缓慢,甚者伏地不起,不能走动。下痢,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污染肛门周围的羽毛。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结痂,粘着很牢固,严重者粘膜外翻。体表皮肤有散在的出血斑。 一个特征性症状是眼睑水肿和流泪,病初流出浆性分泌物,以后变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严重者上下眼睑粘连,眼睑水肿,眼结膜充血水肿,并有散在的小出血点或溃疡,一侧角膜浑浊。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与此同时,病鸭从鼻腔流出浆性或粘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个别病鸭频频咳嗽。 病鸭濒死前体温下降,极度衰竭,病程一般为25天,慢性可拖至1周以上。 病鹅的症状与鸭相似,表现体温升高,两眼流泪,鼻孔流浆性或粘性分泌物,两脚麻痹无力,不愿走动,肛门水肿,排灰白色或草绿色稀粪。食道和泄殖腔粘膜覆盖有灰黄色假膜,粘膜充血或有出血斑点和坏死。 治疗 治宜清瘟败毒,凉血消斑,燥湿止痢。1、 清瘟败毒散按2比例拌料混饲,连用35天。 2、黄芩80 g,黄柏45 g,黄连须50 g,大黄20 g,二花藤100 g,白头翁100 g,龙胆草100 g,茵陈45 g,板蓝根90 g,车前草20 g,陈皮20 g,甘草10 g。水煎去渣。以药汁煮谷至干,每100只鸭分6次喂完,每日3次,连喂2天。 3、大青叶25g,板蓝根200g,茵陈300g,金银花125g,白茅根500g,红花125g,穿山甲125g,马勃750g。共研末,拌人饲料喂鸭,每羽每次1g,1日3次,35天为1疗程。预防 雏鸭进行疫苗免疫。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买鸭只,如需购买,也需隔离检疫,观察2周后才能合群饲养。如本病流行,就地处理病鸭,对未发病的鸭只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八、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有I型、型和型三种)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其临床表现特点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特征为肝肿大和有出血斑点。3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5周龄以内的幼鸭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发病率100,死亡率可达90,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因病机 由于雏鸭既未从母体获得母源免疫力,又未在出壳后进行免疫注射。使鸭群对本病特异致病原缺乏免疫能力,外来疫毒经口鼻而入可引起本病发生。热邪在表则见雏鸭精神萎顿,厌食,垂翅缩颈,离群独蹲;热邪由表入里直中心包,则见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踢动,死前头向背部扭曲,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主证 根据感染的病毒类型不同,其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也不一样。 I型肝炎的潜伏期约23天,人工感染仅12天。病初病鸭精神萎顿。厌食,缩颈,垂翅,离群,眼半闭而蹲伏。不久病鸭出现特征性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侧卧,两脚痉挛性地向后蹬,有的在地上旋转。最后头向背部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腿伸直向后张开,很快死亡,病程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病死率因年龄而异,1周以内雏鸭可达95,13周龄的不到50,45周龄的仅有零星死亡。 型肝炎病鸭死前可能抽搐和角弓反张,常见剧渴,粪便中含过量尿酸盐。通常于出现病状后12小时内死亡。 型肝炎的症状与I型相同。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1、茵陈20g,板蓝根20g,金钱草20g,大青叶20g,银花20g,连翘20g,龙胆草20g,黄芩20g,甘草20g。煎汤,自饮。 2、黄芩、黄柏、黄连、连翘、金银花、紫金牛、茵陈、乌梅、枳壳、甘草各50g。煎汤,拌料喂服,不食者滴服。 3、茵陈、板蓝根、山栀子、香附、连翘、菊花各30g,龙胆草、茯苓、薏苡仁各20g,甘草10g。煎汁,饮服,每天l剂,连服3剂。 预防 坚持防疫注射和消毒的制度。避免从疫区购入雏鸭,最好自繁自养。购入鸭子需检疫隔离,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九、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急剧下痢,有时有神经症状。本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引起急性死亡。传染性、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一个重要传染病。 病因病机 先天未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后天又未及时进行免疫注射的雏鹅,若饲料、饮水、用具、场地等受到本病疫毒的污染,疫毒由口而入,导致本病发生。热毒直入营血可不见任何症状而死;热邪在表则见精神沉郁,缩颈离群,食欲减少或拒食,饮水量剧增;热邪入里则见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或绿色水样、混有气泡的稀粪;热邪直中心包可见两腿麻痹头颈不自主动作等神经症状。 主证 潜伏期为35天。由于患病雏鹅的日龄不同,病程长短也不同,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型。 1、最急性型:常见于35日龄的最初发病鹅,往往突然衰竭倒地而死。 2、 急性型:多见于15日龄内的雏鹅。表现精神萎顿,行动迟缓,减食或拒食,饮水量剧增,排灰白或淡黄绿色稀粪,混有气泡。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喙端色泽变暗濒死前出现头颈扭转。两脚麻痹或抽搐等神经症状。病程12天。 3、亚急性型:见于流行后期或1520日龄的雏鹅。病鹅精神不振,明显消瘦,下痢,病程稍长,少数幸存者生长发育迟缓。成年鹅主要症状为排粘性稀粪,两腿麻痹而伏地,头及颈有不自主动作,34天后死亡或自愈。 治疗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1、清瘟败毒散按每只每天23 g拌料喂给,一天二次,连用35天。 2、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青黛、甘草各120 g。水煎浓缩成1:1比例,每只每次3ml灌服,一天二次,连用35天。 十、禽霍乱 禽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播的烈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鸡、鸭、鹅和野禽均可感染发病。本病在世界多数国家中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发生。我国各省区均有本病流行。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呈季节性流行,多发于夏末秋初,在南方各省本病可常年流行。成年鸡特别是性成熟鸡对本病最易感。 病因病机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使鸡舍潮湿、拥挤、营养缺乏(主要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或因气候剧变,长途运输,感染体内寄生虫及其它疾病导致机体正气虚弱,使体内伏邪相对强盛或外遇强邪而发病。热邪直中三焦,充斥表里者可迅速死亡;热邪在表者则见体温升高,精神不好,缩颈,呆立不动,羽毛松乱,不食但欲饮;热邪入里,在肺则见呼吸困难,鸡冠、肉髯蓝紫,口鼻流出淡黄色带泡沫粘液,在肠则见剧烈下痢,粪便呈灰黄色或铜绿色,有时带血。热邪滞留体内长期不去则见慢性呼吸困难和拉痢不止,损伤关节则见脚和翅部关节肿大,出现跛行。 主证 潜伏期29天或更长。鸡霍乱可分为三型: 1、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病鸡突然发病死亡。或于死前不久体温升高,鸡冠呈蓝紫色,倒地抽搐,经数分钟或数小时死亡。2、急性型:最为常见。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缩颈,呆立不动,羽毛松乱,呼吸困难,鸡冠、肉髯蓝紫。从口鼻流出淡黄色带泡沫的粘液,常发生剧烈下痢,粪便呈灰黄色或铜绿色,有时混有血液。无食欲,但有渴感。最后衰竭昏迷死亡,病程l3天,病死率很高。3、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较常见。病鸡鼻孔流粘性分泌物,鼻窦肿大,喉头积有分泌物,常腹泻。病鸡精神萎顿,消瘦,冠髯苍白。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例肉髯肿大,随后可能有脓性干酪样物质,或干结、坏死、脱落。有的病鸡有关节炎,常见脚或翼关节和腱鞘肿大,有疼痛,发生跛行,病程1月以上。病死率不高,但生长发育长期不能恢复。 鸭霍乱多为急性型,表现全身衰弱,停止呜叫,不下水觅食嬉戏,行动缓慢无力,不随群活动,或呆立一隅。尾羽下垂不动,羽毛松乱无光。无食欲,但渴欲增加。口鼻有粘液流出,常张口呼吸,并常常摇头,企图排出积在喉头的粘液,故有“摇头瘟”之称。病鸭剧烈腹泻,粪便腥臭、呈灰白色或铜绿色,有时混有血液。有些病鸭两脚瘫软,行走困难,经l一3天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关节肿胀、化脓,有干酪样坏死。雏鸭可呈多发性关节炎,表现一侧或两侧的跗、腕及肩关节肿胀、发热和疼痛,脚麻痹,行动困难,雏鸭消瘦,发育迟缓。 成年鹅的症状与鸭相似。仔鹅发病和死亡较成鹅高,以急性为主,无食欲,拉稀,喉头有粘稠的分泌物,喙和蹼发紫,眼结膜有出血斑点,病程l2天死亡。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1、急性禽霍乱治疗: 白头翁60 g,连翘20 g,黄连、黄柏、金银花各40 g,野菊花、板蓝根、明矾、蒲公英各80 g,雄黄4 g。共为末(雄黄研细)充分混匀,按4比例拌料或每天2 g/公斤体重水煎取汁饮服。 2、慢性禽霍乱治疗: (1)、 茵陈80 g,大黄60 g,茯苓60 g,白术60 g,泽泻60 g,车前子60 g,白花蛇舌草80 g,半枝莲80 g,生地50 g,生姜50 g,半夏50 g,桂枝50 g,白芥子50 g。此方剂量为100羽鸡一次用量。水煎取汁饮服或粉碎拌入饲料喂给。 (2) 、穿心莲6份,板蓝根6份,蒲黄5份,旱莲草5份,苍术3份。混合粉碎拌料喂给,每只鸡每天5 g。连用3天。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禽舍环境卫生,妥善处理病禽粪便及排泄物。定期免疫预防,应用自家菌苗效果更好。十一、禽沙门氏菌病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依其病原体的不同则可分为三种,鸡白痢、鸡伤寒、鸡副伤寒。(一)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23周龄以内的雏鸡,多数呈急性败血症经过而死亡,临床上以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 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呈流行性发生,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增强。成年鸡感染多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或呈带菌状态,病变多局限于生殖器官。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种鸡体内伏邪通过种蛋传给小鸡,或由于种蛋和出壳后小鸡受外界热邪侵袭而发病。热邪在表则见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邪热人里则见腹泻,排白色浆糊状粪便,致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严重者可见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使鸡不能排便。病久不愈则阴伤阳离而死亡。 主证 雏鸡:经蛋感染者,常在孵化过程中死亡,或孵出病弱鸡。出壳后感染的雏鸡,经45天潜伏期后开始出现症状,710天龄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23周龄达最高峰。病雏聚团,不食,绒毛松乱,两翼下垂,低头缩颈,闭眼昏睡。排白色浆糊样粪便,肛门周围的绒毛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与绒毛干结在一起,封住肛门,影响排粪,故病雏排粪时常发生叫声。有的病雏出现盲眼,或肢关节肿胀。肺部有病变时,则可见呼吸困难。病程短者1天,一般为47天,病死率4070。3周龄以上发病的,病死率较低。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或转为慢性病鸡或带菌鸡。 中雏症状与幼雏相似,但腹泻明显,粪色不一,鸡冠苍白,病程较长,病死率在1020。 成年鸡:一般无明显症状,可使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极少数病鸡表现精神萎顿,鸡冠苍白,缩颈垂翅,食欲减少,产蛋停止,排白色稀粪。有的感染鸡可发生卵黄性腹膜炎,使腹膜增厚而呈“垂腹”现象。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止痢。1、白头翁15,马齿苋15,黄柏10,雄黄10,马尾连15,诃子15,滑石10,藿香10。共研为末,按3比例拌料作预防用;病重雏鸡,每羽取药0.5g与少量饲料混合制成面团填服。2、大蒜33g,马齿苋250g。共捣成泥,或用手搓,使汁液渗入料内,与饲料混匀,在雏鸡开食第三天,供100羽雏鸡,分6次饲喂完。第五天时,大蒜量增至50g,马齿苋为5001000g,以后随日龄,逐渐增加用量。3、白术、苍术、茯苓各等份,共为末。预防量,每天每羽0.10.3g;治疗量,每天每羽0.20.5g,连喂l0天。4、鱼腥草240g,地锦草120g,绵茵陈90g,桔梗90g,马齿苑120g,蒲公英150g,车前草60g。煎汁,供600羽雏鸡喂服。5、大黄、龙胆、黄连各等份。共研为末,制成绿豆大小的药丸,雏鸡每次2粒,每天2次,成年鸡每次4粒,连喂数天。预防 加强种鸡的检疫工作,建立无白痢病的种鸡群,并用无病鸡群的种蛋孵化,就可以获得无病的鸡苗;同时,孵化器、用具和种蛋都要熏蒸消毒,减少在孵化过程中的污染,育雏室在进鸡前应彻底消毒,搞好清洁卫生,防止鸡粪污染饲料和饮水。(二)禽伤寒 禽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拉黄绿色稀粪,肝脾肿大。本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特别是生长期和产蛋期的母鸡。其它家禽如鸭、珍珠鸡及野禽也能自然感染。本病多发于气候寒冷多变的冬春季节。 病因病机 由于母禽体内或孵化器内潜伏的湿热毒邪,通过种蛋传给幼禽再潜伏幼禽体内或感染外界毒邪,若遇外界不良因素,如气候多变,鸡舍拥挤等不良刺激使有机体正气虚弱,卫外能力下降时即可引起家禽发病。邪在卫分则体温升高,精神呆滞,羽毛蓬乱,口渴饮水增加,呼吸加强;邪入气分则见下痢,拉黄绿色或泡沫状粪便。 主证 潜伏期一般45天。雏鸡和雏火鸡的症状与鸡白痢极为相似。 中鸡和成年鸡在急性暴发时,表现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废绝,冠、髯暗紫色或苍白色,发热,口渴,排黄绿色稀粪,血中红细胞数减少,异嗜性粒细胞增加,病程510天,病死率1050。亚急性或慢性病例,食欲减少,生长不良,冠、髯苍白而皱缩,下痢,病程较长,病死率低,耐过后长期带菌。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白头翁散加减:黄连30 g,黄柏45 g,秦皮60 g,白头翁60 g,马齿苋60 g。滑石45 g,雄黄30 g,诃子45 g,藿香30 g。为末按2.5比例拌料喂给作为预防;也可水煎去渣,药液加水稀释至每公斤水含生药20g浓度,替代饮水用于病鸡治疗,连续使用5天。(三)禽副伤寒 禽副伤寒是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幼禽,其特征是下痢和内脏器官的灶性坏死。各种家禽和野禽均易感,以鸡、鸭和火鸡最常见,常于孵出后2周之内发病,610天中的损失最大,1月龄以上的家禽很少死亡,雏鸡呈地方流行性发生,病死率为1020。成年鸡呈隐性感染或慢性经过。 病因病机 由种禽体内潜伏毒邪,母病及子或由孵化器潜伏毒邪感染出壳雏禽可致本病发生。热邪直中营血可不见症状而死亡:湿热结于肠道可见拉白色水样下痢,肛门周围被粪便严重污染。 主证 潜伏期1218小时或稍长。2周龄内的幼禽多呈急性败血症,日龄较大的禽呈亚急性、慢性或隐性经过。 1、 幼禽:在卵内或出雏器内感染的雏禽,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而迅速死亡。各种幼禽副伤寒的症状很相似,主要表现嗜睡呆立,垂头闭眼,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少,饮水增加,水样下痢,雏禽怕冷聚团,病程约14天。 雏鸭则见颤抖、喘息和眼睑肿胀等症状,常猝然倒地而死。 2、成年禽:一般不出现急性症状,有时可出现厌食,倦怠,翅下垂,水样下痢等症状,大多数能很快痊愈,但内脏器官和肠道长期带菌。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狼芽草10 g,血箭草9 g,车前子6 g,白头翁6 g,木香6 g,白芍8克。煎汁拌料,每1000只l0日龄雏鸡1次喂服,连喂57天。 十二、禽大肠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禽共患的传染病。其病型复杂多样。或引起腹泻,或发生败血症,或为各器官的局部感染,或发生纤维素性浆膜炎,或出现肿瘤样病灶。主要侵害雏禽。 病因病机 该病疫邪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出现饲养管理不良、气候骤变、鸡舍卫生条件差或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疾病后,使家禽群体卫外能力下降时易引起暴发或与其它病并发。湿热毒邪直中营血可见突然死亡;热邪由表入里走于肺则见呼吸喘促,鼻分泌物增多;结于肠可见拉黄色或绿色稀粪:热邪伤肝可见肝呈铜绿色,表面散布多量针头大的坏死点;热邪侵害心脏包膜可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热邪侵害腹腔器官可见各器官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使各部浆膜增厚或见卵巢破裂,蛋黄污染腹腔等。 主证 潜伏期数小时至3天。根据症状和病变分为大肠杆菌败血症、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关节炎、肠炎、全眼球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死胚、初生雏卵黄感染和脐炎等。1、败血症型:鸡、鸭中最为常见,以4l0周龄雏鸡多发,病死率一般为510。最急性病例不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较长的病鸡,常有呼吸道症状,鼻分泌物增多,呼吸时发生咕咕的声响或张口呼吸,结膜发炎,拉黄色或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鸡冠暗紫,食欲减少或废绝,全身衰弱。 鸭的败血症型主要发生于28周的幼鸭,冬末春初散发。急性病例死前很少出现可见症状。 2、浆膜炎型:包括心包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气囊炎等,比较常见,病理变化的共同特点是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附着于浆膜表面,浆膜增厚,严重病例常与其周围器官发生粘连。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产蛋期的母禽,病禽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肛门周围羽毛上粘着蛋白或蛋黄状物,排泄物中含有粘性蛋白状物及黄白色碎块或凝块。 3、肉芽肿型:常见于鸡或火鸡,多发生于产蛋期将近结束的母禽,主要是在肝、肠或肺生长出椰菜花状的肿瘤样结节。镜检可见器官组织内有灶性坏死,坏死区呈均质红染,内有多量破碎的细胞核,坏死灶周围有多核巨细胞,其外围由结缔组织包囊,易与禽结核或肿瘤混淆,必要时可用抗酸性染色加以区分。 4、其它病型:包括输卵管炎、肠炎、全眼球炎、关节炎、脐炎等。输卵管炎多发生于产蛋期家禽,病原可能由泄殖道侵入,病变为输卵管膨大,管内有条索状干酪样物,干酪样物中含有许多坏死组织、异嗜性粒细胞和细菌,病禽在感染后数月内死亡,耐过者不再产蛋。肠炎是禽大肠杆菌病的常见病变,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并含有粘液或血液,有的可见脚麻痹,后期有的病鸡眼睛失明。关节炎是中雏感染大肠杆菌后的一种慢性经过,病禽关节肿胀,跛行,逐渐消瘦。 病禽产的带菌蛋或蛋壳污染可使孵化率和幼雏成活率下降,发生死胚或幼雏卵黄感染。感染的胚胎多数在孵化后期死亡,孵出的弱雏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呈污褐色。多数病雏并发脐炎,脐环周围发生炎性肿胀,多在孵出后6天内死亡。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1、 黄连、黄柏、大青叶、穿心莲各100 g,大黄、龙胆草各50 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稀释10倍供2000只鸡一天饮用,连用5天。2、 三黄汤(黄连100g,黄柏100g,大黄50g),水煎成1000ml,10倍稀释于饮水中,供1000只雏鸡饮用,每天1剂,连用5天。十三、鸡弧菌性肝炎 本病由空肠弯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产蛋不久的鸡和将近开产的后备鸡,主要病变是肝脏的炎症和坏死。 病因病机 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各种应激性因素的刺激,滥用抗生素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球虫侵袭等不良因素降低了鸡体卫外能力。若遇鸡场卫生条件差,本病疫邪污染饲料饮水,病从口人引发本病。病邪在表,症状轻微无症状或见精神不好,逐渐消瘦,病邪入里可见发热,不食,饮欲增强,腹泻。粪便带泡沫呈浊绿色。 主证 病鸡精神沉郁,体重减轻,鸡冠发白、干燥、萎缩,常有腹泻。产蛋鸡产蛋量下降2535,约1个月恢复正常。肉用仔鸡受感染后,则发育受阻,增重缓慢。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肝复康散(主要成分:大青叶、茵陈、栀子、虎杖、大黄、车前子等)按100公斤饲料0.51公斤拌料混饲,连用57天效果良好。十四、禽葡萄球菌病葡萄球菌病又称传染性骨关节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其他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传染病总称。鸡、鸭、鹅、火鸡均可感染发病。主要特征是化脓性关节炎、水泡性皮炎、脐炎、滑膜炎和翼尖坏疽,死亡率有时可达50。本病以3090日龄的中雏易发。鸡为慢性,呈关节炎,浮肿性皮炎经过。在雏禽可呈败血症经过。 病因病机 本病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禽的皮肤上,当禽的皮肤或粘膜受损,机体的防卫机能受到破坏时,热毒之邪进入体内,致气血壅滞,经络阻塞,化热成脓而发本病。若正气亏虚,正不抗邪,热毒内陷营血则出现急性败血症经过。 主证 急性败血症型病鸡,表现精神不振或沉郁,不爱跑动,常呆立一处或蹲伏,两翅下垂,缩颈,眼半闭呈睡眠状,羽毛蓬松零乱,无光泽,病鸡饮、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病鸡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 除前述的一般症状外,较为特征的症状是:胸腹部、大腿内侧皮下浮肿,潞留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液体,外观呈紫色或紫黑色,有波动感,局部羽毛脱落,或用手一摸即可脱掉;有的病鸡局部自然破溃,流出茶色或紫红色液体,局部污秽;有部分病鸡在翅膀背侧及腹面、翅尖、尾、头、脸、肉髯、背及腿等部位的皮肤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炎性坏死,局部干燥结痂,暗紫色,无毛;早期病例,局部皮下湿润,暗紫红色,溶血,糜烂。病程25天,短者12天死亡。 有关节炎症状的病鸡,表现为多个关节炎性肿胀,以跖、趾关节肿大为多见,呈紫红或紫黑色,有的破溃结成污黑痂,有的出现趾瘤,脚底肿大,有的病鸡趾端坏疽、干脱。发生关节炎的病鸡表现跛行,不能站立或伏卧,但仍有饮食欲,多因采食困难,病鸡逐渐消瘦,最后衰弱死亡。病程约10多天。 鸡胚及新出壳的雏鸡脐环闭合不全,葡萄球菌感染后,可引起脐炎。病鸡除有一般症状外,可见腹部膨大,脐孔发炎肿大,局部呈黄红、紫黑色,质硬,俗称“大肚脐”。一般在出壳后25天死亡。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1、 黄芩、黄连、焦大黄、板蓝根、茜草、大蓟、地榆、丹皮、神曲、甘草各等份,为末拌料或每只鸡每天2.5 g (成鸡用量,雏鸡酌减),连续灌用35天。2、 二花2 g,连翅、栀子、甘草各0.5 g,地丁l g。为1只鸡1日用量,水煎分两次饮用,连用35天。3、金乔麦全草或根制剂,预防量以0.1比例拌料,连喂8天,治疗量以0.2比例拌料,连喂35天。护理与预防 经常注意环境卫生,禽舍应清除零碎铁丝、玻璃等杂物,避免造成外伤。十五、鸡慢性呼吸道病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流鼻液,咳嗽,呼吸时发出罗音,在火鸡常有窦炎。疾病发展缓慢,病多很长。在老疫区常见隐性感染,可在鸡群中长期蔓延传播。 病因病机 由于气候寒冷,饲养密度大,鸡舍通风不良,或因其他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营养不良等因素使鸡体的卫外能力下降,该病病原乘虚而入引起发病。病初,邪在肺卫则见打喷嚏,流鼻涕,结膜发炎,眼睑肿胀;继之病邪入里则见咳嗽,喘气,气管罗音;最后因阴亏衰弱,或喉头部被干酪样物堵塞而死亡。 主证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约为42l天。一般呈慢性经过,病程较长,常达1个月以上,甚至延续34个月。有不少病例呈轻症经过,典型症状主要发生于幼龄鸡中,若无并发症,则从上呼吸道及邻近粘膜发炎开始,出现浆性或浆粘性鼻液,打喷嚏,鼻窦发炎肿胀,结膜发炎,眼睑肿胀。当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时,则引起气囊炎、咳嗽、喘气,气管罗音明显。病禽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或逐渐消瘦。最后因衰弱或喉头被干酪样物堵塞而死亡。单纯感染的病禽,病死率仅10左右,存在并发症时,雏鸡的病死率可高达4060。产蛋鸡感染后,一般呼吸系统症状不显著,只表现产蛋量和孵化率低,新孵出的雏鸡生活力降低。火鸡的症状与鸡的相似,常呈窦炎,病侧的窦部出现肿胀。 治疗 治宜解毒化痰、止咳平喘。 1、 六神丸每次46粒,每日2次,连服23天。 2、石决明、草决明各50 g,大黄、黄芩各40 g,栀子、郁金各35 g,苏叶、紫菀、黄药子、白药子各45 g,陈皮、苦参、甘草各40 g,胆草、三仙各30 g,苍术、桔梗各50 g,鱼腥草100 g。按每只鸡每天2.53.5 g,混于全日饲料的四分之一中混饲,待吃尽后再喂未加药的料,连续使用3天。十六、鸡传染性鼻炎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呼吸道病。其特征是鼻腔和鼻窦发炎,表现脸部肿胀,打喷嚏、流鼻液。 病因病机 由于气候寒冷,鸡舍条件差,营养不良或寄生虫的侵袭导致鸡体正气虚弱。这时若遇本病毒邪即可发病。病在肌表则见打喷嚏,流鼻涕,眼结膜发炎,眼睑与脸部肿胀,仔鸡生长阻滞,母鸡产蛋减少;病邪入里则见呼吸困难,伴有罗音;若与其它病邪合并感染可造成气道不通窒息而死。 主证 潜伏期,鼻腔内或鼻窦内接种为2448小时,自然接触感染为13天。 病鸡由于鼻腔和鼻窦发生炎症,从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以后转为粘液性或脓性,有时打喷嚏,眼睑及脸肿胀,有眼结膜炎,食欲和饮欲减少,仔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