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J-13-060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第二版).doc_第1页
HXJ-13-060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第二版).doc_第2页
HXJ-13-060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第二版).doc_第3页
HXJ-13-060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第二版).doc_第4页
HXJ-13-060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第二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编号HXJ-11-060版本2.0文件标识HXJ-13-060密级公司文件控制部门零售事业部采暖热水设计规范文件状态: 草稿 正在修改 正式发布当前版本:2.0编 制:审 核:批 准:完成日期:2013年06月01日版本历史记录版本号发行日期更改对象更改内容编制审核批准1.02010年12月01日新发行张 振周 旗路继初2.02013年06月01日采暖热水设计规范(第一版)修改主管道连接方式,修改了我司现有品牌及施工工艺及产品为了在家用采暖热水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合理利用公司资源,保证设计及工程效率和品质,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制定本规范。第一章 总则本规范适用于江苏好享家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好享家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生活环境集成产品设计,包括壁挂炉采暖、壁挂炉生活热水。 本规范适用于南京地区,好享家生活环境集成产品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1地板采暖系统设计加热管道通常采用管径为12-16。加热管在地面下不可设有接头,每个支路为一整根管道铺设。加热管的铺设方式宜采用散热均匀原则,选择回折型(旋转型)和平行型(直列型)。1.1.2加热管内的热水流速一般取0.30.5m/s且不宜小于0.25m/s,管道阻力一般在2030kPa之间。1.1.3分、集水器的分支路数不宜多于8路,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的同一管径的各环路,其加热管的长度宜接近,各支路管长应大致相同并小于90米。1.1.4分、集水器一般布置在厨房、卫生间、设备间等其他墙体内,以便于检修。1.1.5供水温度应小于55,供回水温差应小于10。1.1.6地热管间距可参考表1确定:表1地热管间距与供热量对照表平均水温()室内温度()不同间距的盘管供热量(W/)3002502252001751501251007550451892102107112118123129134139144501811412613413914615316016617317855181361501581661741821911992062131.1.7保温隔热板应符合表2要求:表2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应用位置场合厚度(mm)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20与土壤或相邻不采暖的楼板上的绝热层30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401.1.8家居层高超过3.5米以上的房间采暖必须设计地暖采暖的方式。1.1.9钢丝网方格宽度应等于地暖管的设计间距,以利于地暖管的铺设固定。1.1.10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区域特征适宜范围最高限值人员经常停留区24-2628人员短期停留区28-3032浴室及游泳池30-3333无人停留区35-40421.1.11家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应小于0.6MPa。1.1.12家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必须设计与热源设备匹配的控制装置,以利于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应保证每个区域的单独控制和运行。1.1.13热源连接分、集水器的管道应设计保温,加热管道经过无需供暖的区域时应加保温套管进行隔热,橡塑保温隔热层厚度符合表4的规定:表4橡塑保温隔热层厚度的规定应用位置场合厚度()室内管道3555,DN15DN329室外管道输送3555, DN15DN3218室内管道输送5690, DN15DN3218室外管道输送5690,DN15DN32251.1.14在与内外墙、柱及过门等垂直部件交接处应敷设不间断的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20mm,伸缩缝宜采用聚苯乙烯或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当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1.1.15对于系统安装位置可能低于0的场合,系统应设计防冻措施,防止冰冻对系统的破坏。1.1.16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宜优先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作为面层。如大理石、花岗岩、抛光地砖等。1.1.17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1.1.17.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 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 加热管布置平面图、分、集水器、地面构造图等内容;1.1.17.2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加热管技术数据、规格(公称外径X壁厚);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以及绝热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容重(密度)、规格、厚度等;1.1.17.3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道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各环路编号、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等。1.1.18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填充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1.1.19计算地暖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可不考虑高度附加。1.1.20塑料管道的水里计算表可按表5确定表5-塑料管道的水力计算表1.2散热器采暖系统设计1.2.1热水散热器系统管路设计应以水流分配均匀原则,选择采用分、集水器连接方式或同程环路方式。1.2.2热水散热器设计每组散热量不宜大于2000W。1.2.3热水散热器供暖系统设计压力不应大于0.6MPa。1.2.4散热器选择宜选择表面积大,空气对流结构设计的散热器。1.2.5热水散热器设计时应考虑水质的酸碱性,对散热器材质的影响。1.2.6布置暖气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2.6.1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1.2.6.2两道外门之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1.2.6.3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岸一定比例分部在下部各层1.2.7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并方便检修。1.2.8散热器供暖系统配管管径的确定按表6确定:表6-散热器系统配管未端制热量(KW)耐高温塑料管钢管铜管Q3.020*2.0DN1516*0.753.0Q15.025*2.8DN2022*0.915.0Q36.032*3.6DN2528*1.036.0Q65.040*4.5DN3235*1.365.0Q120.050*5.6DN4042*1.3120.0Q220.063*7.1DN5054*1.51.2.9散热器供暖系统应设计为闭式系统,非采暖季节应充水保养。系统最低点设排水管和排水阀,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系统主管上应设计自动泄压阀,并确保泄压阀位置不对其它造成影响。1.2.10散热器供暖系统膨胀系统设计按照系统补水量的0.04确定膨胀罐的容积。自带膨胀罐的热源设备,需复核系统的水容量和膨胀罐的容积是否匹配。1.2.11散热器供暖系统设计应保证每个区域的单独控制和运行。应设计与热源设备匹配的控制装置,以便于系统的控制和调节。1.2.12对于需洗浴的卫生间,应优先选择以风机盘管制热为主,暖气片为辅的方案。1.2.13对于系统安装位置可能低于0的场合,系统应设计防冻措施,防止冰冻对系统的破坏。1.2.14室外管路需设计保温隔热层。室内管道明装时可不设计保温,但应考虑管路的热量损失;室内管路暗藏安装时应设计保温隔热层。管路保温层厚度参照表7:表7散热器管路保温层厚度采暖管径室内管道室外管道DN15(1/2)918DN20(3/4)918DN25(1)918DN32(1-1/4)1325DN40(1-1/2)1832DN50(2)18351.2.15铜铝复合式散热器和铸铝暖气片每组数量不宜大于20片组合,不宜少于5片组合。钢制板式散热器,宽度不宜大于2000。1.3发热电缆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设计1.3.1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外鞘表皮最高发热温度不应高于65。线功率不宜超出19W/m。1.3.2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1.3.3采用的绝热层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1.3.4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宜优先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作为面层。如大理石、花岗岩、抛光地砖等。1.3.5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不得设计采用干法施工铺设。1.3.6发热电缆铺设宜采用5050方格(或更密)的钢丝网铺设与固定,有利于热量通过钢网的传递,增加传递效率。1.3.7发热电缆铺设间距应大于50,小于200,最大不可超过300。对于热阻很大的区域应增大铺设间距,防止电缆过热。设计可根据单位负荷按表8确定间距:表8不同间距的发热电缆供热量(单位发热量17W/m)间 距()3002502001751501251009080706050发热量(W/)556582941101311601832062352733261.3.8在需要供暖的一个区域(房间)中宜安装一根发热电缆,两个不同温度要求的区域(房间)不宜共用一根发热电缆;通过温控器,每个房间宜单独控制温度。1.3.9温控器直接控制的发热元件,禁止超过温控器本身的额定电流。1.3.10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的温控器可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控温范围、额定电流、通断精度等因素选择型号、规格。卫生间、浴室应设计采用双温温控器,以监测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高大空间、游泳池宜采用地温温控器,一般房间宜采用室温型温控器。1.3.11发热电缆温控器应避免安装于外墙、周围有散热体、容易潮湿遇水的位置。1.3.12发热电缆必需有良好的电源接地,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每路发热电缆应单独设漏电保护双击开关。1.3.13地温传感器穿线管应选用硬质套管,以利于维护。1.3.14在与内外墙、柱及过门等垂直部件交接处应敷设不间断的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20mm,伸缩缝宜采用聚苯乙烯或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当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1.3.15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填充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1.3.16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1.3.16.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 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发热电缆布置平面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地面构造图等内容;1.3.16.2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配电方案、发热电缆材料技术数据、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电压、电力负荷等;以及绝热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容重(密度)、规格、厚度等;1.3.16.3平面图中应绘出发热电缆的具体布置形式和敷设间距,标出各供暖房间的编号和发热电缆的计算长度等。1.4家用燃气壁挂锅炉系统设计1.4.1燃气壁挂炉的设计应确认燃气的种类、气质、气压。如需明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空混气等。1.4.2燃气壁挂炉的设计应确认锅炉的主要功能,如洗浴热水,采暖热源。双功能燃气壁挂炉应确定洗浴热水优先原则。单功能燃气壁挂炉的设计应确认是否增加换热水箱提供洗浴热水。1.4.3家居中设计使用燃气壁挂炉应以生活热水出水量作为首要选型条件,采暖负荷作为复核选型条件。1.4.4燃气壁挂炉设计安装位置以室内接近燃气表附近的外墙、方便操作维护为原则。设计安装在室外的燃气壁挂炉,应考虑防冻等保护措施,并在室内应有可操控设备的控制器。1.4.5燃气壁挂炉应设计220V-单相-50Hz电源。1.4.6燃气壁挂炉应设计自来水补水管。1.4.7燃气壁挂炉底部应设计泄压排水管。1.4.8燃气壁挂炉同轴烟管设计弯头不可超过三个弯头(弯头等效管长0.5米),最大等效管长不可超过4米。伸出室外的水平烟管应有0.01的坡度,竖直烟管应做防雨罩,不可因雨水或凝结水倒灌影响锅炉使用。1.4.9采用燃气壁挂炉采暖时,系统应设计为闭式,系统压力应小于0.6MPa,并复核系统的水容量与炉内膨胀罐容量是否匹配,系统水容量较大时应外置膨胀罐。1.4.10采用燃气壁挂炉采暖时,应复核系统水流量与壁挂炉内循环泵流量是否匹配,水流量较大时宜采用混水方式或板换方式。采用燃气壁挂炉采暖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采暖水温时,可采用混水方式或板换方式进行调节。1.4.11采用燃气壁挂炉采暖时,应复核系统水路阻力与壁挂炉内循环泵扬程是否匹配,系统水阻较大时宜设计为混水系统外置循环泵或板换系统外置循环泵。当系统水流量满足,而需要较大扬程时,外置循环增压泵应加在壁挂炉的采暖出水管道上,外置循环增压泵流量应与壁挂炉内循环泵流量一致。1.4.12采暖外置循环泵应设计与燃气壁挂炉联动。1.4.1采暖系统宜采用不易结垢的软化水或纯净水。第二章 定向概述2设计产品定向2.1可采用铝塑复合管和安固PB管作为供暖管道设计和报价;2.2 8路以下可采用20主管道(铝塑或PB管),200平锅炉可采用25主管道(铝塑或PB管),200平以上采暖面积需32PB主管道。2.3曼瑞德房间温控只可用RTC75.33T型号;2.4锅炉品牌仅限菲斯曼、阿里斯顿型号有指定;2.5太阳能品牌仅限海林;2.6地暖采暖面积必须计算所有铺设面积(特别是铺装管路的公共区域),单回路长度控制在 5090m,分集水器最大设计8路;2.7地暖管仅限海普沃斯PERT和欧文托普PEXc;2.8煤气管道材料及人工费报在系统内,系统有编码;2.9带房间温控的地暖系统,必须使分集水器有一路设为常开系统;2.10只有单功能壁挂炉才配换热水箱,壁挂炉和水箱之间换热水管供回单程距离不超过8米;2.11暖气片单组规定:铝制暖气片最大柱数,600中心距的最多18柱,12柱采用异侧方 式连接;800中心距的最多14柱,8柱采用异侧方式连接;1800中心距的最多6柱,4柱采用异侧方式连接;钢制散热器,600高的散热器,长1200mm采用异侧方式连接;2.12散热器单个系统大于15组时,必须设计为同程系统;地暖系统单个系统供暖大于250m时,必须设计为同程系统。2.13供暖面积在90m以下时主管道采用20管径,,即分水器为8路以下(含8路)。供暖面积为200m以下用时,主管管道采用25管径,350m以下采用32管径,大于350m以上通过水力均压罐或一级分水器分成多个32的管道进行设计,水力均压罐或一级分水器与锅炉之间管道采用伟星PP-R热水管道进行设计,规格为d50或以上。(我司现铝塑管道主管道最大管径为25,PB管最大管径为32)2.14供暖二次泵的选择:设计阿里斯顿锅炉变频水泵锅炉时,供暖面积大于150m或三层及以上的环境时,需增加1台RS15/6的循环泵;锅炉非变频水泵时,供暖面积大于150m或三层及以上的环境时,需增加1台RS15/6的循环泵;泵的具体型号需根据流量及扬程校核(特大的供暖项目需要选择大型水泵)2.15采暖排气设计2.15.1每层排气(每组分水器排气)采暖设计时,每组分集水器均需配置尾件三件套(三通、泄水、排气)。采暖主管道开三通连接。即尾件数为2*分集水器组数。采暖主管道开三通连接3供暖的热负荷计算3.1地暖系统的热负荷不小于120W/m,具体要求为:采用d16管道时的区域管间距为160-200mm,离墙、卫生间管间距为120-150mm,家具管间距为150mm;特殊的环境侧相应缩小管间距(如:大于3m以上的窗户及大型落地窗、客户过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空气温度在22-24);3.2散热器系统的热负荷不小于120W/m,卫生间为150W/m,特殊项目:大于3m以上的窗户及大型落地窗、3米以上的层高、客户过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空气温度在22-24C时,按130W/m:一般层高大于3.5米,不建议客户做散热片采暖,建议客户选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具体散热器的散热量如下表:品牌产品材质/型号规格散热量(有效)法罗力铝制/RAD-M柯南系列600120W/柱铝制/TAL-塔尔系列1800250W/柱瑞特格钢制板式/C22600*600920W/组600*8001153W/组600*10001532W/组600*12001840W/组600*14002145W/组钢制板式/C22300*1200825W/组300*14001156W/组300*16001320W/组300*18001480W/组300*20001650W/组钢制板式/C22900*6001210W/组900*8001615W/组900*10002018W/组900*12002420W/组900*14002826W/组注:钢制散热器300高及900高库存较少,设计时需看库存;若无库存,设计时需销售人员向采销供应链部申请。4生活热水的设计计算4.1按客户的最大用水量,选择相对应的锅炉和水箱型号。4.2常见供热水方式为:即热式和储蓄式即热式:指用水端在使用热水时,设备随后加热的模式。在设计是参照提供热水设备的每分钟供水量与可客户使用的热水量成正比。储蓄式:指预先把水箱的水加热到指定的温度。 设计这类产品是注意可参考以下方式: P*t=C*L*tP*t是水箱需要热量C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L水箱水的质量或水箱有效容积t是水箱需加热的温差简化公式为P(单位:KW)t(单位:min)=0.07V(单位:L)t(单位)给水箱加热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为宜,根据这个条件选择锅炉,以30kw锅炉为例,1530分钟、温升50,水箱容积为V=30(1530)0.0750=128L256L;一个装满60水箱,提供45热水,加上配有可在25分钟左右时间,能加热水箱的锅炉设备,可提供一次性有效供水量为:水箱容量*1.75=实际提供水量(L)4.3热水循环系统是指开启热水龙头,能在瞬间得到热水。即热式供热水方式,设计选用“鹰游”牌热水循环装置;储蓄式供热水方式:设计选用威乐RS15/6热水循环泵,外加一只时间定时器。5控制方案5.1锅炉远程控制器(1个/锅炉):一个温控器来检测整个采暖建筑单个点的温度(安装在室内最不利温测点),从而来控制锅炉的启停。 主要应用于地面采暖或散热器采暖控制; 适用于的建筑一般是单层(平层); 选择无顶置分集水器即可。 优先选择曼瑞德品牌RTC75.33T温控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