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1.你对教师专业是怎样认识的?你心目中的化学教师形象是怎样的?2.结合学习化学课程(中学或大学阶段)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实例,谈谈你对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必要性的认识。3.当今化学教育发展趋向如何?你对此有什么认识?4.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题1 化学课程1. 何为科学素养?结合我国实际讨论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2.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试结合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实例,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3、化学教学大纲一般包括那几方面内容?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建构的内容体系有何特点?5.中学化学教学应培养什么能力?6.我国义务制教学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是什么?8.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特点?各个课程模块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么?9.化学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0.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什么?11.从哪些方面评价化学教材?主题2 化学教学的设计与方法1.化学教学特征是什么?如何阐明这一特征?2.化学教学论与认识论、科学方法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关系?3.现代教学设计跟“备课”是不是一回事?请详细论述。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处理好那些关系?5.实现知识结构和认识结构统一的关键是什么?6.化学教学活动由哪几个因素组成?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8.化学学习的特征是什么?通过化学学习要求培养的发展学生那些能力?9.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采取哪些方法?10.直观教具在化学教学中有什么作用?使用时有什么基本要求?-主题3 化学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1.化学教学系统是有哪些要素构成的?2.化学教学过程的教学控制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控制主要的体现的基本方式是什么?3.化学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4.备课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5.学期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综合式教职工案包括哪些内容?6.做好化学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应以什么?7.化学课堂教党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8.在化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处理好那些关系?9.化学课堂教学分析评价要注意什么?10.组织化学课处作业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1.化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2.化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是什么?活动形式主要有哪几种?主题4 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1.测量和评价化学成绩对化学质量的提高有什么作用?2.如何进行书面考试测量?(程序)3.考试质量分析一般包括哪些内容?4.依据什么对化学教学进行评价?主题5 化学具体教学策略5.1化学用语教学1.化学用语如何进行分类?5.2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它们的方法是什么?2.化学基本概念如何分类?各类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在教学中如何处理?3.对化学基本概念形成方法总的要求是什么?4.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5.如何结合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试举例说明。5.3 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1.化学基础理论在化学教材和教学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2.中学化教材中化学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各部分理论教材具有哪些共同特点?4.在化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5.4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1.元素化合物知识选材的依据是什么?2.中学化学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排体系有什么特点?3.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要求是什么?5.5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1.有机化合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编排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在编排体系上如何具体体现?3.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6 化学与生活知识的教学1.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与生产联系知识分为哪两类?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2.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知识教学基本要求是什么?3.如何进行化学生产知识教学?4.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特点是什么?教学时,可采用哪几种教学方法?5.6化学习题的教学1.化学习题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练习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如何上好习题课?4.指导学生解简答题的思路是什么?5. 解化学计算习题的要领是什么?6. 解实验题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主题6 化学教学研究的方法1.化学教学研究中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何?2. 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3.使用文献是应注意什么问题?4、观察法的要求是什么?5.调查法研究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6.如何进行实验法研究?7.撰写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8.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组成是什么?2005A试题一、是非题(20分,每题5分)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括号内标T或F):1、“知识支柱”是学会认知的同义语。()2、化学课程就是指课程标准与教材。()3、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关于科学概念的知识。()4、教材栏目的设置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生体验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化学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化学”的目标得以实现。请分析该标准的基本结构与特色。2pH=6.0的盐酸用水稀释100倍pH值是否会变化为8.0,为什么?试对中学生做出解释。3. 这是现行的A、B两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定义。请对这两组化学概念的不同表述方式做一评注。教材A教材B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4某学生在区九年级的三次化学测验的得分均为85分,其全区化学测验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85、5;83、5;80、5。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有所进步,为什么?三、设计题(40分,每题20分)1、请设计一学习活动方案,探究水与酒精混合后的现象。2按给出的教材内容(溶液的酸碱性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三化学)完成下列要求:(1). 编写一节课的教学方案;(2).设计引入新课的情景片断。答案一、是非题(20分)F;F;F;T(每题5分)二、简答题(40分)1、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有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10分)2个必修模块:化学1(2学分,36课时);化学2(2学分,36课时);6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均为2学分,36课时)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6分)学生在学完必修课时化学1和化学2后,至少要在6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修课程则在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功能有所侧重。设置了模块内容的体系有所不同,有的着力反应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有的则充分体现了化学对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2、PH=6.0的稀盐酸大量用水稀释(100倍),PH不会变为8.0 (4分)。由于水的大量存在,谁的电离程度加剧,H2OH+ + OH- 由于产生的H+将抑制溶液中H+的进一步降低,近似溶液的PH无限接近于7.0,而不会降到8.0。(6分)3、教材A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科学性,但对初中生而言较难理解,可读性较差。(4分)教材B,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从抽象和复杂中摆脱出来,用图式的方法,使概念具体化,降低了知识学习的难度。(6分)4、T1 =10Z1 +50 =50 (1分) T2= 10Z2 +50 =54 (1分)T3 =10Z3 + 50 =60 (1分) T3T2T1 ,说明学生成绩进步提高(4分)三、设计题1、体积变化 温度变化实证操作方案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50ml水与50ml水混合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选题 反思 总结(4分)2、(1)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2分),本单元内容体系的重点、难点分析(2分)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可能性分析(2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分),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思路、程序)(2分)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2分)教学目标 (2分)1、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3、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重点难点 (2分)重点:1.理解溶液的酸碱性;2.掌握几种常用酸碱指示剂的显色情况及操作方法;3.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pH试纸的使用方法。难点: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单元学情分析 (2分)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已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策略 (2分)(1)学生初学酸碱知识时既有兴奋之情,又有畏惧心理(知道酸和碱都有腐蚀性),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做实验,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认识酸碱的性质。研究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实验现象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联系,做到具体形象与符号抽象结合。(2)本节教材采用分组学习、对比的编排形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理解和利用这一意图。(3)从学生熟悉的酸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认识酸和碱。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寻找指示剂,利用自制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2)情景导入:导入的过程和方法(5分),趣味性与科学性,真实性(3分),学生的可接受性(2分)。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有酸味的食品,如:食醋、酸奶及一些常见的水果等,引出“酸”的知识。(1)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有“酸”味?(2)你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溶液是否呈酸性?2005B试题一、是非题(20分,每题5分)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括号内标T或F):1、化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知识技能目标。()2、科学探究的活动内容就是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3、教学情境是指“教学的情感环境”。()4、转变学习方式就是重视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国家对21世纪初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请分析该标准的基本结构与特色。2pH=6.0的盐酸用水稀释100倍,pH值是否会变化为8.0,为什么?试对中学生做出解释。3这是现行的A、B两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元素化合价概念的定义。请对这两组化学概念的不同表述方式做一评注。教材A教材B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家在研究大量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元素化合价。4某学生在区九年级的三次化学测验的得分均为80分,其全区化学测验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6、8;80、5;82、5;。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有所退步,为什么?三、设计题(40分,每题20分)1、请设计一学习活动方案,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2、按给出的教材内容(奇妙的二氧化碳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三化学)完成下列要求:(1). 编写两节课的教学方案;(2).设计引入新课的情景片断。答案一、是非题F;F;F;F(每题5分)二、简答题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由4个部分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2分)(10分)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科学素养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内容标准物质构成的奥秘(6分)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注:标准以不同方面阐述化学课程的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HCl H+ + Cl- ,PH=6.0稀盐酸大量用水稀释(100倍),PH不会变为8.0(4分)由于水的大量存在,水的电离程度加剧:H2OH+ OH-,由于产生的H+将抑制溶液中H+的进一步降低,近似溶液的PH无限接近于7.0,而不会降到8.0。(6分)3、教材A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定义表达过份强调科学性,对于初中生的理解,太抽象。(5分)教材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定义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既注重科学性,又易学生理解。(5分)4、T1 =10Z1 +50 =50 (1分) T2= 10Z2 +50 =54 (1分)T3 =10Z3 + 50 =60 (1分) T3T2T1 ,说明学生成绩进步提高(4分)三、设计题(40分)1、(20分)(4分)实证方案(12分)。方案:洗净鸡蛋、碾碎,分别加入试管A、B中,A+水并气球套住管口,B+稀HCl 也用气球套住管口;现象,解释,结论(4分)方案:烧杯A和烧杯B同时放一支蜡烛,点燃。B中放入少量洗净并研碎的鸡蛋壳,加少量食醋或稀盐酸。2、单元教学方案(10分)二氧化碳(1)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2分),本单元内容体系的重点、难点分析(2分)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可能性分析(2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分),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思路、程序)(2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探究了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对于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一种新物质,了解掌握该物质的性质、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分)(二)教学重点难点:(2分)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灭火(三)教学目标:(2分)1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本节课采用投影演示与讲述、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2分)通过启发-探究式的教学策略等等(2分)22情景导入:导入的过程和方法(5分),趣味性与科学性,真实性(3分),学生的可接受性(2分)。引入 播放“死狗洞”的录像。提问 1、狗走进洞后就会死亡,是因为洞中的“屠狗妖”是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是否有毒,它是怎样使狗死亡的呢?(无毒,但浓度高时可导致窒息死亡)2、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对人也会有危害。(给出投影表)可用什么方法可检验洞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无害呢?(利用二氧化碳不帮助燃烧的性质)3、为什么火把要拿低一点(火把能否高举入洞)2006A试题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每题3分,共18分)1. 使学生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就实践了对某一化学命题的学习。()2. 国际上调查公民科学素养主要考察对三方面内容的了解程度:科学术语和概念;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3. 化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4. 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列内容应达到的最高学习要求。()5. 化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6. 化学学习策略可以解释为化学学习方式。()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四种“知识支柱”,请用英文和中文分别表达这四种“知识支柱”。2. 简述21世纪初的全国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内容主题。3.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A)与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B)建构的内容体系分别如下:AB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通过分析比较,阐述两者的特点。4. 以“分子”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三、设计题:(共50分)1通过“从碳酸饮料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15分)2为高中教材“氯气的性质”一节内容(见附页)编写出教学目标,并设计一段教学情景,引入新课。(20分)3.为高中教材“氯气的性质”一节内容(见附页)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15分)答案1、判断题(每题3分)评分:应判断出“正确的”得3分,应判断出“错误的”得2分,修正1分。错误,修正:不仅要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且要学会“怎么获得”和“如何应用”,以及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发展过程就基本实践了对某一化学命题的学习。正确。错误,化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错误,“内容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涉及的内容应达到的最低(基本的)学习要求。错误,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是在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门交叉学科。错误,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修正:化学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化学学习活动中有效地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2、简答题(每题8分)、该书提出的四种知识支柱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中英文各一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内容主题:课程:化学1 化学2认识化学科学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实践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每项得分为1分)A:内容体现传统的教学观念,偏重化学学科知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提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揭示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分)(评分的标准是以学生的语句含义考虑)在绘制概念图时,首先要抓住核心概念的定义及其直接相关的中心内容,其次要抓住其它的性质特征,然后再抓住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1分)物质微粒特征分子构成原子 保持小,运动,间隔化学性质种类改变 种类不变化学变化物理变化(3分)上图的制作过程:“分子”这个核心概念是与微粒和“化学性质”这两个概念联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1分)然后,再去完善“微粒”和“化学性质”这两个相关概念。(1分)“微粒的上位概念是”物质”,“化学性质”的下位概念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分)此外,也不能忽略“分子”这一核心概念直接体现的性质特征:如“质量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1分)三、设计题1通过“从碳酸饮料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15分)本题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包含五个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每个步骤答案合理就给3分。参考下列方案:【问题的提出】炎热的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喝碳酸饮料,当打开碳酸饮料时,我们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你们知道这气体有怎样的性质呢?【提出假设】假设: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证假设】打开一瓶汽水,用一个塑料袋罩住汽水瓶口,手机适量的气体。再把收集的气体倾倒到燃着的蜡烛上,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打开一瓶汽水,用一个塑料袋罩住汽水瓶口,手机适量的气体。再把收集的气体倾倒到燃着的蜡烛上,可以看到燃着的蜡烛熄灭了。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交流与应用】由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因此我们可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2为高中教材“氯气的性质”一节内容(见附页)编写出教学目标,并设计一段教学情景,引入新课。)(20分)【教学目标】(分类1分)(1)知识与技能(3分)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中提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3分)掌握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实验设计方法,体验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分)(1) 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情景】(10分)写出一种方法且描述合理、清晰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即可给分,本题参考答案如下:A:化学事件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再网上有这样二则新闻报道:南昌某游泳馆发生氯气中毒事件;吉林乾安发生氯气泄漏事故2万群众被紧急疏散。通过两个事件引起同学思考为什么氯气会引起人们中毒,那么氯气有怎样的性质呢?B:直接导入法: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了解到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类非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它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C:化学史导入法: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舍勒感到极为难受,但是当他确信自己制得了一种新的气体后,他又感到由衷的快乐。舍勒制备出氯气以后,把它溶解在水里,发现这种水溶液对纸张、蔬菜和花都具有永久性的漂泊作用;他还发现氯气能与金发生反应。直到1810年,戴维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才确认这种气体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或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从1774年舍勒发现氯气以后,到1810年,许多科学家先后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这期间,氯气一直被当作一种化合物的物质。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这个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我国早年的译文将其译作“绿气”,后改为氯气。3高中教材“氯气的性质”一节内容(见附页)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15分)评分标准:下列三点叙述合理的给满分。教学任务(5分)学习活动(5分)设计意图(5分)。参考以下方案。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学习任务: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和氯水的性质及其用途及会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学习活动内容:(1)回忆原有相关知识的学习或者谈论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阅读课本,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3)观察教师做氯气燃烧化学性质实验。(4)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氯水的化学性质。(5)小节氯气的性质。培养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激起学生探究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及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培养学社国内整理、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2006B试题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每题3分,共18分)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2.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3.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4.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6.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述21世纪初上海市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的结构。2.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著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3.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4. 以钠与水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学习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三、设计题:(共50分)1.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15分)2.为高中教材“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节内容(见附页)编写出教学目标,并设计一段教学情景,引入新课。(20分)3.请你根据所给的教材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见附页)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15分)答案一、判断题(每题3分)1正确(3分)2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1分)3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4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1分)5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1分)6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1分)二简答题1、高一高二高三基础型课程化学(136学时)(2分)科学(90学时)(2分)拓展型课程学科拓展+社会实践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分)2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2分)3上图的制作过程,“电解质”这个核心概念是与“溶液”和“电离”逐个两个概念形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1分)然后再去完善“溶液”和“电离”相关的概念,“溶液”的上位概念是“分散系”,而溶液还包括非电解质。电解质根据电离情况的不同分为强弱电解质。(1分)此外,也要关注“电解质”的直接的特征,并注意在概念下面加上实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概念图。(1分)4.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将实验、观察与思维结合,学生的思维的参与更深刻,更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景、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3分)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学生首先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红、嘶),尝试根据反应现象解释原因,并对该反应的产物作出推测,即提出假说,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说,从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3分)验证实验方案: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收集的气体能被点燃。(2分)三、设计题:(共50分)1.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15分)创设情景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每年因钢铁生锈造成的经济损失。(2分)提出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在不同条件下对铁的生锈产生哪些影响?(2分)提出假设 1与空气接触;2与水蒸汽接触;3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3分)实验验证实验1:取一只干燥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2分)实验2: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加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2分)实验3: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2分)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或隔离空气只与水反应都不生锈,当铁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时才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2.为高中教材“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节内容(见附页)编写出教学目标,并设计一段教学情景,引入新课。(20分)(1)教学目标:(分类1分)知识和技能(3分)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方法。过程与方法 (3分)通过实验、讨论、探究方法等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3分)通过防治酸雨和环境污染的学习和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与同学共同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倾听、欣赏、分享,增强团队精神。(2)新课引入(10分)投影展示雕像、森林受酸雨毁坏的图片:公园里的大理石雕像、寺院里古塔上的美丽的图案都变得模糊了、森林里的树木枯死了、源泊里的鱼死了。提出问题是什么使雕像模糊、树木枯死?过渡酸雨造成了今天这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心理学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关系专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核工程与核技术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电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考物理考点冲刺15【声音的综合】(含答案)
- 网红旅游景点加盟品牌授权协议
- 桥梁工程临时检测员岗位规范与聘用合同
- 会所品牌形象维护与提升补充协议
- 儿童娱乐活动策划临时执行专员聘用合同
- 创新医疗器械的专利申请与保护策略
- 垫付运输合同协议
- 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江苏省苏、锡、常、镇2025年高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2024年至2025年山东省泰安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结构化面试必练经典模拟题库一含答案
- 社区居委会笔试题及答案
- 汽修厂三人合伙协议
- 金融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外科感染》课件
- 《亚洲文化概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