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 绪论71.1研究目的和意义71.2成品油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71.2.1世界成品油管道技术现状71.2.2世界成品油管道技术主要发展趋势81.2.3我国成品油管道技术现状81.2.4国内外成品油管道技术差距分析81.2.5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发展趋势81.3主要研究内容101.4采用方法102 设计说明书112.1熟悉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掌握基本数据和原始资料112.2方案设计112.3 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123计算说明书163.1计算物性参数163.1.1温度计算163.1.2计算年平均地温下的密度173.1.3计算年平均地温下油品的粘度173.1.4计算流量183.2管径和压力183.2.1初定管径183.2.2泵及管道压力193.2.3确定管道壁厚223.2.4管壁的强度和稳定性校核243.3水力坡降、翻越点、管道长度计算263.3.1 计算雷诺数,判断流态263.3.2判断有无翻越点273.4 泵站数的确定283.4.1 泵站数化整303.5投资总额计算323.5.1 管道的投资费用计算323.5.2机泵投资333.5.3 操作经营费用343.5.4 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用353.5.5总投资363.6最优方案工作点参数计算及泵站位置373.7 工况校核383.7.1进出站压头校核383.7.2 动、静水压力校核393.8 顺序输送工艺计算403.8.1 一年中每种油品输送天数的计算403.8.2 循环次数413.8.3 首站和终点站所需油罐总容积423.8.4 混油长度的计算423.8.5 最优循环次数443.8.6 全线首、末站所需建的最优储罐总容量463.8.7 最优循环周期463.8.8 循环周期内各种油品的输送时间473.8.9 混油切割方案以及混油亏损473.9 混油处理483.10 减少混油的措施50结 论51致 谢52参考文献53附录54附录1 编程计算541 绪论1.1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各地区的成品油消费需求量增长加速,对运输能力的提高和安全及时间的保证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成品油输送量的增大为发展和采用管道运输提供了可能。管道运输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运输成本低、安全性高、利于环保等独特优势,尤其适合长距离运输易燃、易爆的石油天然气。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发展,全球油气管道的建设步伐加快,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1.2成品油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2.1世界成品油管道技术现状目前国际成品油管道输送技术已相当成熟,输送的品种多、规模大,实现了化工产品和成品油的顺序输送;原油和成品油的顺序输送;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品,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化工产品及原料和重质油品等的顺序输送。世界最大的成品油管道系统美国的科洛尼尔管道,双线可顺序输送不同牌号的成品油118种,一个顺序周期仅为5天。国际成品油输送工艺多采用紊流密闭输送和顺序输送流程。输送性质差距较大的两种油品时,多采用隔离输送方式。混油界面多采用计算机进行批量跟踪。界面检测方法大致分为标示法和特性测量法,其中采用特性测量法居多,尤以密度测量法最多。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度,也常采用各种组合式的检测方法。1.2.2世界成品油管道技术主要发展趋势(1)成品油管道正向着大口径、大流量、多批次方向发展,除输送成品油外,还输送其他液体烃类化合物。(2)广泛采用管道优化运行管理软件系统,合理安排各批次油品交接时间;在极短的时间内系统可自动生成调度计划,对管内油品的流动过程进行动态图表分析,远程自动控制泵和阀门的启停,实现水击的超前保护。(3)顺序输送的混油界面检测以超声波检测法为发展趋势,美国在这方面保持着技术领先地位。1.2.3我国成品油管道技术现状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成品油管道的建设,我国成品油管道输送研究有了进展,先后开展了成品油顺序输送水力计算、批量跟踪等方面的研究及运行管理软件的开发,但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成品油管道除格-拉管道采用“旁接油罐”顺序输送工艺外,均采用密闭顺序输送工艺。顺序输送主要有两种输送方式:一种是紊流输送;一种是隔离输送。2002 年投入运营的兰-成-渝管道是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高压力、长距离、多出口、多油品、全线自动化管理的商用成品油管道。全线采用密闭顺序输送工艺,沿途 13 个分输点,输送油品为 90汽油、93汽油和 0柴油。油品界面检测、跟踪采用密度法、超声法和计算跟踪,代表了我国成品油管道目前最高水平。1.2.4国内外成品油管道技术差距分析目前我国成品油顺序输送技术尚处于初级水平,且自动化程度较低,无法全面体现成品油管道的输送特点和优势。随着国民经济对成品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应逐步建立起长距离成品油管道干线和区域性成品油管网。因此必须对解决复杂地形下大落差动、静压控制,防止管道出现不满流,以及顺序输送的混油界面监控等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1.2.5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发展趋势(1)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目标未来我国油气管输技术的发展目标如下:在易凝高粘含蜡原油管输工艺方面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保证大型油气管网安全、经济、优化运行的能力。新建干线管道实现高水平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成品油管道输送工艺水平,2015年成品油长距离输送运量比例将提高30%。2015年新建油气管道各项指标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天然气管道管理为0.10.2人/km。降低油气管道输送能耗,原油管道综合能耗低于400 kJ/(tkm),天然气管道综合能耗低于890 kJ/(tkm)。 (2)油气管道重点发展技术2004年中国石油管道技术与管理座谈会指出,今后中国石油将攻关、推广应用和超前研发43项技术,包括需要重点攻关的技术26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10项和超前研究的储备技术7项。通过这些重点技术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油气输送技术、油气储存技术、管道工程技术、管道完整性评价及配套技术、油气管道运行管理与信息技术五大管道技术系列,以全面提升管道技术水平。需要重点攻关的26项技术如下:7项油气输送技术。东北管网安全经济运行技术、进口俄罗斯原油输送工艺及配套技术、西部油田及进口原油管道输送技术、原油管道新型化学添加剂的研制与应用、多品种顺序输送工艺及配套技术、原油流变性研究及LNG技术。2项油气储存技术。原油低温储存技术与储气库建设技术。4项管道工程技术。国家石油储备地下库建设工程技术、储罐工程建设技术、管道水土保护技术与大口径管道高清晰度漏磁内检测装备及技术。4项管道完整性评价及配套技术。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地质灾害及特殊地段监测与防护技术、储运设备安全检测及评价技术。9项油气管道运行管理与信息技术。数字管道技术、天然气管网安全优化运行技术、成品油管道优化运行技术、天然气气质评价技术、天然气贸易计量技术、管道快速维抢修技术、管道节能与环保技术、油气管网规划研究、天然气经济研究。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管道自动焊接和超声波检测等集成技术、大型河流穿越技术、仿真技术、天然气管道内涂层技术、管道生产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管道安全评价与风险管理技术、站区阴极保护技术、大口径X70高钢级管道钢管件制造装备及工艺技术、大口径输气管道干燥技术。将要进行超前研发的7项储备技术。富气管道输送技术、超稠油管道输送技术、天然气减阻剂研制与应用技术、X80以上高强度管道钢制管与施工技术、管道防腐新技术、海洋管道工程技术与永冻土地带工程施工技术。1.3主要研究内容对某条管道顺序输送三种油品,已知管长、任务输量、所输油品的性质、沿线高程等,要求:利用计算机编程对该管道进行水力计算、经济计算,确定出最经济的管道工艺参数(如管径、壁厚、工作压力、泵站数等),并且对该管道进行工艺计算,计算一年中油品的输送天数、最优循环次数、首末站所需的最优油罐容积,并确定出油品的切割方案等,并绘制相关的图纸。1.4采用方法采用方案比较法:在熟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任务书给出的数据,提出多种可供竞争的方案;对所提出的方案分别进行水力计算、经济性计算;选择优化算法,找出最经济合理的管道参数(管径、壁厚、泵站数等);根据所求得的最经济的管道参数,对顺序管道进行工艺计算;最优循环次数;一年中每种油品的输送天数;首末站所需建的油罐容积;混油切割方案以及混油亏损等;编制计算机程序;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计算书,并绘制管道水力坡降图及首站工艺流程图。2 设计说明书2.1熟悉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掌握基本数据和原始资料(1) 输送量、管道长度,所输送油品性质;沿线气象及低温资料、管理纵断面图;(2) 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关管材规格;泵、原动机型号及性能等的材料,以备比较选用。2.2方案设计(1) 根据任务书算出平温度下的油品密度,粘度和平均输量。(2) 查相关资料,得知成品油流速在1.22.7m/s,由此初定五个油品经济流速,并计算出经济管径。(3) 根据任务输量和初选的工作压力选择工作泵的型号、然后计算泵台数以及确定组合方式。本设计采取3台或4台泵串联的方案,并计算出管道的工作压力。(4) 根据泵站所确定的管道工作压力和选定的管径计算壁厚,并进行强度校核和稳定性校核。(5) 计算任务输量下的水力坡降,并判断翻越点。(6) 计算全线总压头,确定泵站数并化整。(7) 根据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各方案的基建投资及输油成本费用。(8) 综合比较各方案,确定最优方案。(9) 按最优方案的参数,计算求解工作点参数。(10) 按水力坡降和工作点的压头在纵断面图上布置泵站,确定泵站的位置。(11) 根据所求得的最经济管道参数,对顺序输送管道进行工艺计算。2.3 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1) 根据任务书算出平均输送量(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油品的粘度。(2) 查相关资料,得知成品油流速一般在12.7m/s ,由此初定油品经济流速,由公式计算出经济管径,根据管径的出算值,根据管道标准算选择一系列可能的管径。 然后参考输油管道工艺设计规范(GB502532003)中,不同直径管道的工作压力及经济输量范围初选各管径下的输送压力。(3) 根据任务输量和初选的工作压力选择工作泵的型号、然后计算泵台数以及确定组合方式。 为便于长输管道的应用,泵的特性曲线方程可近似表示为: (2-1) 式中 Hc离心泵扬程,m液柱; Q离心泵排量,m3/h; a b常数; m管道流量压降公式中的指数,在水力光滑区内m=0.25,混合摩擦区中m=0.123. 手册中给出的(H,Q)值一般为多组,我们可以用最小二乘法算出a,b的值其方法是: 令,;所以: (2-2)对a,b求偏导使得: 求得: (2-3) (2-4) 将a,b代入公式就可以求得泵的特性方程。并用相关指数进行检验。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来选择泵站的组合方式,对初步制定的压力、管径搭配做出相应的更改,并确定为本设计的管径、压力组合的比较方案(4) 根据泵站所确定的P和选定的管径根据下列公式 (2-5)式中 管壁厚度计算值,m; D外径,m; P设计压力或管道的工作压力,MPa; 输油管道的许用应力,MPa 焊缝系数,无缝钢管取1.0; C考虑钢管公差和腐蚀的余量,根据管路的工作环境,取C=02mm。(5) 求出各方案的壁厚,并进行强度、稳定性校核,然后求出管道的内径。 1)强度校核:1 热应力: (2-6)式中 管道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m/; E管材的弹性模量,MPa t管道的工作温度与安装温度只差,取极限有2 环向应力的泊松效应; (2-7)式中 u管材的泊松系数; P设计压力 D外径,m; 壁厚,m。3 总的轴向应力; (2-8)满足上述条件即满足强度要求。2) 稳定性校核地下管道被土壤嵌住,直管段所收最大轴向压力P为: (2-9)式中 P管道轴向压力,N; P内压,MPa; A管子的管壁截面积,m2; D管道直径,m; E管道弹性模量,MPa; 管道壁厚,m; 膨胀系数,m/; 温度变化,按最危险情况考虑,当轴向力P达到或超过某一临界值PCR时,埋地管道将丧失轴向稳定性,管道将产生波浪形弯曲,发生拱出地面而造成破坏事故。因此,必须对管道的轴向稳定性进行验算。 直管段的失稳临界力; (2-10)式中 PCR失稳临界力,N; K0土壤压缩抗力系数; D管道外径,m; E管道的弹性模量,MPa I管道横截面积惯性矩,m4当P0.6 PCR时,稳定性满足要求。(6) 计算任务流量下的水里坡降,并判断翻越点,确定管道计算长度。(7) 计算全线需要的总压头、确定各方案的泵站数并化整。 根据任务输量,在泵站工作特性曲线上可以得到每个泵站所能提供的扬程为HC。 管路全线消耗的压力能为 (2-11)全线N个泵站提供的总扬程必然与消耗的总能量平衡,于是有 (2-12)泵站数 (2-13)式中 HC任务输量下泵站的扬程,m液柱; hm泵站站内损失,m液柱; H任务输量下管道所需总压头,m液柱; HSZ末站剩余压力,m液柱; LJ管道计算长度,m,考虑到局部摩阻取为管道实际长度的1.01倍。显然计算出的N不一定是正数,只能取之相近的整数作为该方案需建的泵站数。(8) 根据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各方案的基建投资及输油成本费用。 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指标和经营成本指标两大类。 管道基本建设指标包括路线建设部分、泵站部分。输油成本主要包括维修、动力、折旧等费用。(9) 综合比较各方案的经济行指标,选出最佳方案;(10) 按最优方案的参数,计算求解工作点参数;(11) 按水力坡降和工作点的压头在纵断面图上布置泵站,确定泵站的位置;(12) 根据所求得的最经济管道参数,对顺序输送管道进行工艺计算。1 计算一年中每种油品的输送天数 (2-14)2 计算最优循环次数 (2-15)式中 JZ单位有效容积储罐的建设费用,元; E石油工业规定的投资年回收系数1/a; G单位有效容积储罐的经营费用,元; A每次循环混油的贬值损失,元; VPCM一个循环中的混油体积,m3。3 根据最优循环次数确定全线首、末站所需建的最优储罐总容量 (2-16)式中 NOP最优循环次数。4 确定最优循环周期 (2-17)式中 NOP最优循环次数。 D输油管每年的工作时间,本设计取350D5 循环周期内各种油品的输送时间 (2-18)式中 Di每年输送第i中油品的时间; NOP最优循环次数。6 确定混油切割方案以及计算混油亏损3计算说明书 对于成品油管道输送多种油品时,要按管道埋深处全年月平均低温输送高粘油品进行设计,再按最高月平均温度输送低粘油品进行校核,对于本设计即按管道埋深处全年月平均低温输送柴油设计,最高月平均温度输送汽油校核。3.1计算物性参数3.1.1温度计算 根据任务书可知年平均地温:9.42,最低月平均温度为1.03,最高月平均温度为16.75。3.1.2计算年平均地温下的密度 已知20时油品密度,按下式换算成计算温度下的密度。 (3-2)式中 、温度t及20时油品密度,kg/m3; 温度系数, kg/(m); 已知油品密度:,求得输送油品20的平均密度: 温度系数: 平均地温下油品的密度: 输送油品在平均温度下的密度3.1.3计算年平均地温下油品的粘度表1 成品油粘温关系温度 ()0102030运动粘度(10-6m2/s)0.950.880.800.75汽油2.501.771.250.83航煤18.0012.008.206.00柴油根据油品粘温特性表求出粘温特性方程 汽油: 求得平均地温下的汽油粘度,最低气温下的粘度;夏季最高气温下的粘度。 航煤: 求得平均地温下的航煤粘度:,最低气温下的粘度;夏季最高气温下的粘度。 柴油:求得平均地温下柴油粘度:,最低气温下的粘度;夏季最高气温下的粘度。3.1.4计算流量 由公式求得体积流量: (3-1)式中 Q体积流量,m3/s; M任务输量,kg; t年输送时间,s。将数据代入上式得到汽油、航煤、柴油的输量分别为;8001000010000.5/735/(350243600)=0.18m3/s8001000010000.2/808/(350243600)=0.066m3/s8001000010000.3/842/(350243600)=0.095m3/s总输量约为:0.3m3/s3.2管径和压力3.2.1初定管径 查阅相关资料,成品油经济流速在1.2-2.7m/s之间最好,故初选经济流速1.2m/s、1.4m/s、1.5m/s1.8m/s、2.3m/s五种方案,算经济管径有公式:(以1.5m/s为例) 由此可得 (3-3) 根据公式,可计算其他经济流速对应的管径为:406.4、457、508、529、559的管径。 表2 不同直径的输油管道的工作压力和输量成品油管道外径,mm工作压力(105N/m2)年输量,106t/a219901000.70.927375851.31.632567751.82.237755651.53.242655651.54.853055656.58.53.2.2泵及管道压力 可供选用的泵有:表3 泵型号型号Q(m3/h)H(m)ZLM IP 440/0614001701200180450200400205ZLM IP 530/06160027014002901000300400315121215SPB908.52531135.62451362.82381589.9223 从其中选前两种泵作为备用方案:选用ZLM IP 440/06,ZLM IP 530/06计算泵的特性方程即公式: (3-4)式中 Hc离心泵扬程,m液柱; Q离心泵排量,m3/h; a b常数; m管道流量压降公式中的指数,在水力光滑区内m=0.25,混合摩擦区中m=0.123。 手册中给出的(H,Q)值一般为多组,我们可用最小二乘法算出a,b的值,计算方法为: 令,;所以: (3-5)对a,b求偏导使得: 求得: 通过计算可得出:(1) 当选择ZLM IP 440/06时,a=207.201,b=1.110-4,(假设在混合摩擦区m=0.123)。所以单个泵的H-Q特性方程为:HC=207.2011.110-4Q1.877。当多台泵串联时,根据离心泵串联组合的特点,每台泵排量相当,均等于泵站排量,泵站扬程等于各泵扬程之和,所以若有N台泵串联时的特性方程为: (3-6)泵站的特性方程为: ,其中,如果N台型号的泵串联工作,泵站的特性方程的常系数为: A=Na B=Nb 本设计方案之一取四台同型号的泵串联使用组成泵站,则泵站的特性方程为: HC=4207.20141.110-4Q1.877 =828.8044.410-4Q1.877按照平均任务输量0.3m3/s=1080m3/h计算泵站的性能参数: HC=828.8044.410-4Q1.877 =828.8044.410-410801.877 =611.44m 预选的输油泵站,在给定的任务输量的工作条件下,泵站的进站压力H的范围为0.20.7MPA,设定本设计中的进站压头为30m液柱,根据此压头确定计算压力为: P=(HC+H)pg式中 P泵站工作压力,MPA HC任务输量下泵站的扬程,m H泵站进站压力换算的液柱,30m即为:P=(611.44+30)784.029.8=6.4MPA(2) 当选择ZLM IP 530/06时,根据泵的特性方程,即公式: 同上由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出 A=319.329 b=410-5所以由此得到单个泵的H-Q方程为: HC=319.329410-5Q1.877本设计取三台相同的泵串联作为泵站,故H-Q方程为: HC=957.9871.210-4Q1.877按照平均任务输量0.3m3/s=1080m3/h计算泵站的性能参数: HC=957.9871.210-4Q1.877 = 957.9871.210-410801.877 =898.86m故由此计算泵站的特性方程为:HC=957.9871.210-4Q1.877 预选的输油泵站,在给定的任务输量的工作条件下,泵站的进站压力H的范围为0.20.7MPA,设定本设计的进站压力为30m液柱,根据此压头确定计算压力: P=(HC+H)pg式中 P泵站工作压力,MPA HC任务输量下泵站的扬程,m H泵站进站压力换算的液柱,30m P=(898.89+30)784.029.8=7.13MPA根据所选的泵型号和泵站组合方式,管径和工作压力可以设定为:406.4 (8.0mpa、7.0mpa)457 (8.0mpa、7.0mpa)508 (8.0mpa、7.0mpa)529 (8.0mpa、7.0mpa)559 (8.0mpa、7.0mpa) 以上即为管径和压力的初定方案。参考已投产管道的用钢情况和今年来管道的发展趋势,可选用X65的螺旋焊管作为本管道设计用钢。3.2.3确定管道壁厚 按照我国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中规定,输油管道直管段的设计公式如下: (3-7)式中 管壁厚度计算值,m; D外径,m; P设计压力或管道的工作压力,MPa; 输油管道的许用应力,MPa 焊缝系数,无缝钢管取1.0; C考虑钢管公差和腐蚀的余量,根据管路的工作环境,取C=02mm。 由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可知X65钢的最低屈服强度S=450mpa,弹性模量E=210GPA,线性膨胀系数=1.210-5-1,焊缝系数=1.0,=KS=0.721.0450=324MPA,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式中 S钢管的最低屈服强度,MPA K强度系数,取K=0.72 焊缝系数; 鉴于方案较多,故编程计算管道壁厚。根据国产钢管部分规格和API标准钢管部分规格,可对计算做出计算壁厚和圆整壁厚如下表(C=1mm):表5管道参数方案管道外径mm工作压力MPa计算壁厚mm圆整后壁厚mm方案1406.475.45.6方案2406.486.06.4方案345775.96.4方案445786.67.0方案550876.57.0方案650887.27.5方案752976.77.0方案852987.58.0方案955977.17.5方案1055987.98.6 根据管径壁厚反算流速并检验反算流速是否合理。同样,可用编程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表6反算流速表方案管道内径mm经济流速m/s反算流速m/s方案1395.21.52.44方案2393.61.52.46方案3444.21.51.93方案44431.51.94方案54941.51.56方案64931.51.57方案75151.51.44方案85131.51.45方案95441.51.29方案10541.81.51.3 由此可知,反算的实际流速在1.3m/s2.46m/s之间,故认为上述管径、工作压力、壁厚的选定或计算基本符合条件。3.2.4管壁的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1) 强度校核 A热应力: 式中式中 管道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 1.2010-5-1; E管材的弹性模量,MPa t管道的工作温度与安装温度只差,取极限,有 B.对于不同的方案环向应力的泊松效应应该有不同的值,可由公式计算,为便于计算,可编程: 式中 管材的泊松系数,;p设计压力,;D外径,;壁厚,。 C.总的轴向应力也因环向应力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值,可由公式计算,为便于计算,可编程: (3-8) D.判断是否成立,通过编程计算,成立。(2) 稳定性校核地下管道被土壤嵌住,直管段所收最大轴向压力P为: 式中 P管道轴向压力,N; P内压,MPa; A管子的管壁截面积,m2; D管道直径,m; E管道弹性模量,MPa; 管道壁厚,m; 膨胀系数,m/; 温度变化,按最危险情况考虑,。当轴向力P达到或超过某一临界值PCR时,埋地管道将丧失轴向稳定性,管道将产生波浪形弯曲,发生拱出地面而造成破坏事故。因此,必须对管道的轴向稳定性进行验算。 直管段的失稳临界力; 式中 PCR失稳临界力,N; K0土壤压缩抗力系数; D管道外径,m; E管道的弹性模量,MPa I管道横截面积惯性矩,m4当P0.6 PCR时,稳定性满足要求。 鉴于方案较多,故可采用编程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7 管道直管段稳定性校核方案总的轴向应力Mpa是否超出屈服强度最大轴向应力N临界轴向应力N是否超出失稳极限方案136.6否6.41057.71010否方案236.6否7.31058.21010否方案335.4否8.11051.01011否方案438.7否9.11051.11011否方案536.6否1.01061.31011否方案641.7否1.11061.31011否方案739.7否1.11061.41011否方案839.7否1.21061.41011否方案938.6否1.21061.61011否方案1038.4否1.41061.71011否3.3水力坡降、翻越点、管道长度计算 计算任务流量下的水力坡降,并判断翻越点,确定管道计算长度。3.3.1 计算雷诺数,判断流态 式中 油品的运动粘度,; 油品在管路中的体积流量,; d管道内径。方案不同,管径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雷诺数。鉴于方案较多,故可编程计算最大管径和最小管径的雷诺数。表8 流态的划分及不同流态的摩阻系数的值流态划分范围层流紊流水力光滑区时,混合磨擦区粗糙区其中选此十个方案管内径最小和最大的计算雷诺数,计算结果如下表9最大和最小管径雷诺数管径介质最小内雷诺数(d=393.6mm)最大管径雷诺数(d=544mm)汽油9.421.11067.6106航煤9.421.21068.4106柴油9.427.61045.5106Re17.91035.0106Re22.31069.0106 比较可知,大多数流态处于混合摩擦区。为了减少混油量,实际工程上尽量使流态处于混合摩擦区,即初选的工作压力完全能满足实际工况,故可认为提出的方案基本满足要求。3.3.2判断有无翻越点 水力坡降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3-9) 由于处于混合摩擦区工作,数据可见下表 表10 混合摩擦区公式流态ABh,m液柱混合摩擦区0.0802A初步计算各方案的布展水力坡降表11 布站水力坡降方案布站水力坡降方案布站水力坡降方案12.7410-2方案69.7110-3方案22.8010-2方案77.2910-3方案31.5310-2方案87.4410-3方案41.5510-2方案95.5510-3方案58.9810-3方案105.6610-3根据纵断面数据,做出纵断面图 由图可知,可能存在翻越点的坐标为:1(403km,3585),2(617km,3310m),3(1082km,3740),4(1289km,3930m),5(1742km,2320m)点。计算全线能量消耗和从初始点到翻越点的能量消耗比较,判断有无翻越点。以方案7为例,判断有无翻越点: H=iL+Z=7.2910-318421000+1660870=14218.2m H=iL1+Z=7.2910-34031000+3585870=5652.9m H=iL2+Z=7.2910-36171000+3310870=6937.9m H=iL3+Z=7.2910-310821000+3740870=10787.8m H=iL4+Z=7.2910-312891000+3930870=12456.8m H=iL5+Z=7.2910-317421000+2320870=14340.8m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该方案存在翻越点,在里程1742km,高程2320处。3.4 泵站数的确定计算全线需要的总压头,根据任务输量,按全年平均地温的柴油的水力坡降布站。全线消耗的总的压能为: 设全线有N个泵站,由此可得出: 泵站数 (3-10) 式中 任务输量下泵站的扬程,液柱; 泵站站内损失,液柱; 任务数量下管道所需总压头,液柱; 末站剩余压力,液柱; 管道计算长度,考虑到局部摩阻取为管道实际长度的1.01倍。显然计算出的不一定是正数,只能取之相近的整数作为该方案需建的泵站数。管道计算手册中不同输量下hm的值表12 不同输量下hm的值输量()125025003600500070001000012000(米液柱)404550556080100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当任务输量为1080m/h时,hm=39.312m,取Hsz=50m。对于不用的方案具有不用的能耗值H值,不同的组合方案,有不同的Hc值,故可编程得到所需泵站的输量。表13 各方案的计算泵站数方案计算泵站数方案计算泵站数方案151.8方案612.5方案235.1方案715.6方案329.9方案810.6方案420.2方案912.5方案518.6方案108.5 由此可知,十个方案选选定的计算泵站数均需要化整,当将N化为较小整数,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铺设一条变径管或副管以减小摩阻损失;当将N化为较大的正数时,常用的办法是将离心泵的级数减小或叶轮换小。当全线泵站数较少,化为较大整数时影响显著,也可考虑将部分管径换小。3.4.1 泵站数化整将N化为较小整数,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铺设一条变径管或副管以减小摩阻。设需要铺设的副管长为,则由此可得副管长度为 (3-11) (3-12)式中 任务输量下,单根主管的水力坡降; 副管水力坡降; 副管水力坡降与单管主管水力坡降的比值;副管管径(内径)。 取主副管管径相同,m=0.123。 由可得变径管长度为 (3-13) (3-14)式中 任务输量下,单根主管的水力坡降; 变径管水力坡降; 变径管水力坡降与单管主管水力坡降的比值;变径管管径(内径)。 将N化为较大整数,常用的办法是将离心泵的级数减小或叶轮换小。当全线泵站数较少,化为较大整数时影响显著,也可考虑将部分管径换小。此时变径管的长度计算方法同前,即变径管长度为 式中 任务输量下,单根主管的水力坡降; 变径管水力坡降; 变径管水力坡降与单管主管水力坡降的比值; 变径管管径(内径)。由于本设计方案较多,为减少手算工作量,可依据上述公式对该步骤进行编程计算每种方案的泵站数并化整,比较程序界面上采用变径管和副管的长度来采取其中的一种方法应用与本设计。表14 泵站数化整表参数方案泵站扬程m计算泵站数泵站化小N1泵站化大N2选用措施N1副管管长km变径管管长km变径管管径(壁厚)N2变径管管长km变径管管径(壁厚)泵管道方案1611.4451.85116.594.5406.4(5.6)524.5355.6(5.6)52变径管方案2898.8635.135315.3406.4(6.4)3631.0355.6(6.4)35副管方案3611.4429.92933.7189.5457(6.4)305.0406.4(6.4)30变径管方案4898.8620.22010.755.5457(7.0)2159.8406.4(7.0)20副管方案5611.4418.61836.3207.2508(7.0)1938.1457(7.0)19变径管方案6898.8612.51245.4243.1508(7.5)1373.9457(7.5)12副管方案7611.4415.61547.2104.2559(7.0)16331.6508(7.0)15副管方案8898.8610.61070.9150.7559(8.0)11702.7508(8)10副管方案9611.4412.51249.183.6610(7.5)1390.2508(7.0)12副管方案10898.868.5873.8122.3610(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