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版“洛阳无战事”[文档资料]_第1页
曹爽版“洛阳无战事”[文档资料]_第2页
曹爽版“洛阳无战事”[文档资料]_第3页
曹爽版“洛阳无战事”[文档资料]_第4页
曹爽版“洛阳无战事”[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爽版 “ 洛阳无战事 ”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公元 249 年发生的高平陵事件,司马懿玩的就是这招,致使洛阳和平易主,标志着曹家三代人苦心建立的政权旁落司马家族,也标志着三国历史行将谢幕。 正史记录,可谓详尽矣,前后酝酿十年,明争暗斗,波谲云诡;而小说则简而化之,以短短一个回目,草草掠过,这么处理也是醉了。那么, “ 洛阳无战事 ” 真正的导演是谁呢?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现实启示? 魏明帝曹睿弥 留之际,托孤于司马懿与曹爽,小说的叙述非常感人: “ 命懿携芳近前,芳抱懿颈不放。睿曰: 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恋之情! 言讫,潸然泪下。懿顿首流涕。 ” 八岁的曹芳真情流露,皓首的太尉忠心耿耿。另外,小说还写道:开始时, “ (曹)爽事懿甚谨,一应大事,必先启知 ” 。 主亲臣忠,将相和睦,这个迹象是可喜的。有事多商量多通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搞内讧。如果曹爽能长期这么坚持下去,与司马懿精诚团结,在忠于皇帝这个大前提下励精图治,那么,他自己必能有所成就,而曹魏的历史也必能得以延续。然而遗憾的是,在谋士们的煽动下,曹 爽走向了山头主义之极端,其中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他自身的短板。 宗室与皇室及士族大臣的矛盾由来已久,两汉因此出台了极其严苛的防范措施,开启历史先河,特别是汉武帝之后,宗室几无染指权力之可能,东汉仅有一例,是那个东平王刘苍,此公辅政久了,居然上书说 “ 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 ” ,强烈要求辞职,其忧虑可见一斑。然三国后期乃至两晋,由于皇权虚弱,宗室子弟和士族重臣共同辅政,几成常态化,其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很难调和各方利益,很难处理集权与分权、抓权与放权的微妙关系,内讧频仍。比如孙权死后,东吴 宗室与士族的斗争,怎一个乱字了得! 我个人坚持认为,曹爽虽然纨绔,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但他的初衷并不坏,也不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合作精神,所缺者,唯决断之素质而已。我们来做个具体分析。何晏提出: “ 主公大权,不可委托他人,恐生后患。 ”这显然是个伪命题,司马懿的权力是曹睿授予的,怎可质疑?所以曹爽反对: “ 司马公与我同受先帝托孤之命,安忍背之? ” 何晏又说: “ 昔日先公与仲达破蜀兵之时,累受此人之气,因而致死。主公如何不察也? ” 这还是个伪命题,为政之要莫先于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岂能因私废公? 专家智囊的话,不是不要听,而是要权衡利弊之后再采纳。权力角逐最忌走极端,它是一个不断调节的过程,需要在动态中把握平衡。曹爽的 “ 猛然省悟 ” 断然是不理智的,随后的小动作也完全不是平衡,而是失衡,加司马懿为太傅,倒还没什么,将京城守备官员大换血,就把司马懿当木头了,如此实践,只能是两个结果,一是马上失败,一是短暂成功而后走向失败。 几年前有一句话很流行,叫做 “ 要么忍,要么残忍 ” ,有点厚黑学的意味,但我个人认为,还是决断的问题。联系到曹爽导演的这出 “ 洛阳无战事 ” ,也恰好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所在。 曹爽不懂 “ 忍 ” 的含义,对谋士们囿于历史原因不惜分化朝廷、搞乱朝廷的错误思潮,他没有保持清醒头脑,也没有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而是听之信之,对司马懿步步紧逼;曹爽更不懂 “ 残忍 ” 的含义,他以为逼司马懿下野已然够残忍了,其实错谬甚矣。从他派李胜去探听司马懿病情来看,他对这个老头还是很警惕的,可惜未采取实质性行动。司马懿才是 “ 要么忍,要么残忍 ” 的高手。 247年,他被架空, “ 推病不出,二子亦皆退职闲居 ” ,忍了两年多,然而一出手,便挟制太后,迅速控制都城防务,诱使曹爽放弃权力,几乎一气呵成,然后斩草除根,找了 罪名将曹爽及其党羽族灭。 所谓成功始于用心,失败始于自我,曹爽在决断上的错误,明显违反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即决策行为的功利性。用白话说就是,你做了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你为什么这么做。排挤司马懿,不是为了抓权吗?抓权干吗?不是为了固化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群体利益吗?利益这玩意儿就像臭豆腐,闻起来臭但是很多人想吃。也就是说,利益即是目的,无可厚非,可是抓了权为何又不采取预防措施?譬如他常去城外吃喝玩乐,其弟曹羲谏曰: “ 兄威权太甚,而好出外游猎,倘为人所算,悔之无及。 ” 爽叱曰: “ 兵权在吾手中,何惧之有! ” 再 如倾巢而出随驾祭祀高平陵,桓范又谏:“ 主公总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城中有变,如之奈何? ” 爽以鞭指而叱之曰: “ 谁敢为变!再勿乱言! ” 不分青红皂白,不知行为的所以然,安能不败? 胜者王侯败者寇,权力斗争总是残酷的。古代官场生态原本就是这般的炎凉,有时候甚至刚起火水就沸了,杯子还没放下茶就凉了。想在官场祈求真爱,脑子必是被驴踢了;已然失权,又怎能做得成 “ 富家翁 ” ?这一点,桓范不愧为第一智囊,他指出: “ 事急矣,休听外言而就死地! ” 三国后期的这出 “ 洛阳无战事 ” ,曹爽自导自演,失去的也是人心。 小说里写到,司马懿下野之后, “ 爽每日与何晏等饮酒作乐:凡用衣服器皿,与朝廷无异;各处进贡玩好珍奇之物,先取上等者入己,然后进宫,佳人美女,充满府院。黄门张当,谄事曹爽,私选先帝侍妾七八人,送入府中;爽又选善歌舞良家子女三四十人,为家乐。又建重楼画阁,造金银器皿,用巧匠数百人,昼夜工作。 ” 中国古代先贤历来主张民惟邦本、礼法合治,曹爽如此倒行逆施,寡廉鲜耻,极尽奢靡之能事,人心向背,已昭然若揭。 如今讲干群关系,古代讲君臣之道,君道且不提,作为臣子,臣道总是要讲的吧。臣道的边界是不逾越礼制, 权力地位源自皇帝,所以对皇帝要忠诚,就是常说的 “ 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臣道的原则是解民之倒悬,衣食供养源自百姓,所以对百姓要仁德,就是常说的 “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 。清末曾国藩的臣道即是如此。势力再大也不称帝,天京城破主动裁军,朝廷由是放心;一口咬定没见到太平天国的库藏,保全属下的既得利益,赈济了江淮百姓,自己却清廉如水,不取分毫,由是天下归心。这个道理,参军辛敞的姐姐辛宪英说得甚是明白: “ 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 ”“ 曹爽与太傅俱受托之任,而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 室不忠,于人道不直。 ” 守住了臣道,方方面面和谐共处,安身立命,青史褒奖;守不住臣道,众叛亲离,除了险还是险,悠悠骂名那是背定了。可惜堂堂大将军曹爽连一介女流亦不如,搞得天怒人怨,将士尽皆四散, “ 爽等入城时,并无一人侍从 ” 。 “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 曹爽版 “ 洛阳无战事 ” ,大抵所缺者, “ 公廉 ” 二字也。偏听偏信,搞山头主义,打压国之干臣,何谈一个 “ 公 ” 字?优柔寡断,乃至误断,即因不公;自我膨胀,聚敛海内财富,满足个人私欲,何谈一个 “ 廉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