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镀锌工艺管理及故障处理.docx_第1页
氯化钾镀锌工艺管理及故障处理.docx_第2页
氯化钾镀锌工艺管理及故障处理.docx_第3页
氯化钾镀锌工艺管理及故障处理.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氯 化 钾 镀 锌 工 艺 管 理 及 故 障 处 理陈静 , 张克信(东风汽车电气公司 , 湖北 襄樊441021 )摘要 介绍了氯化钾光亮镀锌工艺 ,并主要就氯化钾镀锌液及钝化液使用 、维护作了较详尽的阐述 ,同时针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提出了预防 、处理意见 。关键词 氧化钾镀锌 ; 添加剂 ; 工业管理 ; 故障处理文章编号 1001 - 1560 ( 2005 ) 11 - 0061 - 04中图分类号 TQ 153. 1文献标识码 B0 引言电镀锌是目前电镀行业里使用最广泛的镀种 , 国内镀锌工艺主要为弱酸性氯化钾镀锌及碱性锌 酸盐镀锌两种 ,其余镀锌方法应用较小或即将被淘 汰 。 20 世纪 90 年代后 ,弱酸性氯化钾镀锌添加剂 纷纷研制出来 ,并投入生产实际 ,弱酸性氯化钾镀 锌工艺成为目前最主要的镀锌工艺 。国内目前研 制的弱酸性氯化钾镀锌添加剂主要有武汉材保所 研制的 ZB - 85 系列 、四川拖拉机厂研制的 CT - 2 系列 、山西大学研制的 B Z - 11 系列 、无锡甘露化 工厂研制的 101 系列 、河南开封电镀化工厂研制的 CKCL - 92系列等 。通过赫尔槽试验 ,以 CT - 2 系 列氯化钾镀锌添加剂为基础 ,建立了 6 000 L 的挂 镀锌生产线及 2 000 L 滚镀锌生产线 ,该工艺具有 镀液温度范围宽 、镀层光亮细致结合力好 、电镀效 率高等优点 。氯化钾光亮镀锌生产线工艺成熟 , 18 年使用中仅配新镀锌液 3次 ,镀液过滤每季度仅需 过滤 1次 ,采用连续过滤效果更好 。通过工艺管理 及维护 ,镀液及镀层质量稳定 ,可有效保证产品的 性能和质量 ,供同行参考借鉴 。冷水洗 冷水洗 弱腐蚀 冷水洗 镀锌 冷水洗 硝酸出光 低铬钝化 冷水洗 干燥 卸零 件 包装 。1. 2 镀锌槽液成分 、相关作用及控制镀锌槽液成分的质量浓度 、体积分数和操作条 件如下 :ZnC l2KC lH3 BO3CT 22A 阴极电流密度 温度pH 值 阴阳极面积比 阴极移动距离阴极移动频率 极板极板挂钩50 70 g /L210240 g /L25 30 g /L10 16 mL /L0. 53. 0 A / dm550 5. 46. 2( 1. 52. 0 ) 150 70 mm15 次 /m inZn 21或 Zn 201铜板 ( T2 )2( 1 )氯化锌氯化锌是镀液中的主盐 ,提供镀锌层所需要的锌离子 ,含量的多少对镀层的质量有 较明显的影响 。提高含量可以加快锌离子的沉积 速度 ,在镀锌层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缩短电镀时间 。含量过高镀层结晶粗大 。含量过低电镀时间 较长 ,而且零件边角处镀层容易烧焦 。氯化钾含量 高低还与气温有关 ,一般冬天取上限 ,夏天取下限 ,最好控制在 6065 g /L。( 2 )氯化钾氯化钾是镀液中的导电盐 ,可以 提高阴极极化作用 ,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 ,有利于1 氯化钾镀锌工艺1. 1 工艺流程CT 22 型氯化钾光亮镀锌的工艺流程为 : 镀前 预处理 装挂 阴极除油 阳极除油 热水洗 收稿日期 2005 05 1761生产在线氯化钾镀锌工艺管理及故障处理阳极锌板正常溶解 (使阳极易显露出白色结晶状组织 ) 。含量过高在气温较低时易结晶析出 ,夏天 溶液浊点降低 。含量过低影响导电性 ,导致电流开不大 ,电镀时间需延长 ,强迫开大电流会导致镀层 粗糙 ;导致镀液中的锌离子失调 ,增加槽液的维护 量 ;导致阳极溶解时钝化 ,出现黑色膜及阳极泥渣 。 氯化钾含量最好控制在 220 230 g /L。( 3 )硼酸硼酸是 pH 值缓冲剂 ,并有提高镀层光亮度的作用 。含量过高容易结晶析出 ,含量过 低阴极电流密度的上限低 。其含量一般按 25 35g /L 进行控制 ,但是由于在化验时终点不明显 , 结 果往往偏高 ,故允许含量上限提高至 40 g /L。度最高可达到 40 , 滚镀 槽 可达 到 45 。在连续 、常年生产中不需加温或降温 。( 7 )镀液 pH 值一般认为镀液 pH 值的高低 影响镀层的光亮度 、电流效率等 ,且随使用时间延长 ,镀液的 pH 值往往上升 。在实际生产中 , 我们发现镀液的 pH 值变化较小 。从镀锌线投产以来 镀液的 pH 值 基 本 上 不 作 调 节 , 这 是 由 于 镀 前 酸洗 、水洗后有残留的酸液带入了镀槽所致 。( 8 )阴极移动阴极移动可以提高阴极电流 密度上限 ,防止镀层产生条纹及烧焦 。阴极移动距离一般为 50 mm ,生产现场可根据整流器数量配备 相应数量的阴极移动装置 。1. 3 低铬钝化液成分和相关的作用及控制低铬彩色钝化槽液成分及操作条件如下 1 :( 4 )添加剂CT 22 型添加剂分为 CT 22A 与CT 22B 两组 ,配制新槽液时加入 CT 22A ,平常补加一般采用 CT 22B。 CT 22 型添加剂由主光亮剂 、载 体光亮剂 、辅助光亮剂组成 ,主光亮剂的作用是使镀层结晶细致 、稳定及适应的电流密度范围宽 ,化学结构为酚醛和酮类基团 ;载体光亮剂的作用是增 加主光亮剂的溶解度 、改善镀件表面的润湿性及提 高阴极极化作用 ,一般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辅助光亮剂的作用是提高低电流密度区的阴极极 化 、增加镀层光泽和改善镀液的深镀与均镀能力 , 结构上一般为含有苯环的脂肪酸 。该添加剂具有 宽温 、高效 、低耗 、稳定以及操作简便 、水溶性好 、适 用范围宽的特点 。 CT 22型添加剂可以提高阴极极 化作用 ,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 、覆盖能力 ,使镀层平 整 、光亮 、细致 。添加量过多的镀层脆性大 ,容易起 泡 、剥皮 ;过低时镀层发暗 、粗糙 。添加剂一般根据 霍尔槽试验来选择以及确定添加量 、添加方法与添 加频次 。( 5 )阴极电流密度 添加剂生产者推荐的阴 极电流密度一般为 0. 5 3. 0 A / dm2 ,但是在实际 生产中 ,由于零件种类较多 、形状各异 ,并受到阴极 移动的大小 、槽液成分含量的高低 、阳极锌板的溶 解不同 、导电性能的差异 、槽液杂质的多少等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 ,很难做到有 0. 5 3. 0 A / dm2 这样 宽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 。实际生产一般在 1. 0 2. 0 A / dm2 。( 6 ) 槽液温度试验与生产实践证 明 , CT 22型镀锌液的浊点温度可以达到 65 ,工作温度为5 50 。根据我公司的地理环境 ,冬季镀锌槽液 温度一般为 510 ;夏季连续生产时镀锌槽液温C rO335 g /L38 mL /L0. 31. 0 mL /L510 mL /L0. 31. 0 g /L室温510 s3 )HNO3 (= 1. 42 g / cm3 )H2 SO4 (= 1. 84 g / cm( 36 % )CH3 COOHKM nO4 温度 时间( 1 )铬酐含量高时成膜速度快时间短 ; 含量低时浸渍时间长 。( 2 )硝酸 硝酸主要起化学抛光作用 ,若硝酸 浓度过高 ,则加速膜的溶解 ,膜层变薄 ,结合力差 ,易掉膜 。( 3 )硫酸 起活化作用 ,其含量一般随铬酐的 含量升高而上升 。铬酐与硫酸根 (氯离子 )的质量 比一般为 1 15。、活化剂低时成膜速度慢 ,钝化膜 混浊出现白蒙膜 ; 活 化剂 含量 过 高时 成膜 速 度减 慢 ,色泽减退 ,甚至得不到彩色钝化膜 。( 4 )高锰酸钾与冰醋酸 提高膜层的结合力 及耐磨性能 。( 5 ) pH 值 一般在 1 2 之间 ,过低时膜层溶 解快 ,钝化膜薄而疏松 ;过高时成膜速度减缓 ,超过3时难以获得彩色钝化膜 。( 6 )温度 一般在 15 35 为好 。太低时成 膜速度慢 ,膜层薄而淡 ,光泽差 ,有雾状 ,钝化时间长 ,需要延长在溶液或空气中的停留时间 ,但仍可能有地图状的花纹出现 ; 过高时膜厚而疏松 ,附着 力差 ,需要缩短钝化时间 。( 7 )浸渍时间钝化时间短时膜层薄而淡 ,耐蚀性能差 ;时间过长时膜层厚 ,色暗而疏松 ,容易脱62氯化钾镀锌工艺管理及故障处理光亮及结晶细致 ;镀后锌层表面应清洗干净 (氯化钾镀锌 液镀 锌 后用 稀碱 液 20 30 g /L 中 和 或 在3050 g /L KC l溶液中处理后再清洗 ) ; 出光时可 采用添加少量 N aC l的稀硝酸 ,或以低铬白钝化液 代替 ;新配溶液时加入少量锌粉 ,使钝化液存在一 定量的三价铬离子 ,增强钝化膜的骨架作用 ; 正确 调整和维护钝化液的成分 ,及时更新钝化液 ,取出2 /3的旧液后补充新液 ,钝化时间控制在 5 15 s,温度 10 38 ;每班镀锌钝化后及时甩干水分 。落 ,中途查看零件钝化效果时不可露空 ,否则容易脱膜 。( 8 )钝化前出光 低铬钝化由于酸度低 ,对镀 层无抛光能力 。出光后可以获得光泽的外观 。( 9 )钝化后清洗 残留铬酐会导致锌层产生 泛点腐蚀 ,因此钝化后必须清洗 。( 10 )老化温度 一般控制在 50 60 ,过高 使钝化层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网状龟纹 ,烘干时间一 般为 2030 m in。2 常见的故障原因及处理3 氯化钾镀锌工艺维护2. 1 镀层粗糙发黑3. 1 镀锌槽液( 1 )槽液与季节 (或气温 )有关 ,冬季氧化锌含 量应取范围上限 ,夏季氯化锌含量应取范围下限 ; 冬季氯化钾含量应取范围上限 ,夏季氯化钾含量应 取范围下限 。( 2 )阳极锌板正常溶解时 ,锌板应呈现白色的 晶状组织 。( 3 )平时锌离子的高低可以通过增减锌阳极极板的数量来调整 ,为保持锌离子的稳定 ,一定要 保持阴阳极面积比 。( 4 )氯 化 钾 与 氯 化 锌 含 量 比 值 一 般 保 持 在( 2. 53. 0 ) 1. 0。( 5 )保证镀液中硼酸的含量以保证镀液的 pH值 。特别是滚镀时 ,硼酸的含量低容易引起局部电 流密度大 , pH 值上升后形成金属氢氧化物夹杂于 镀锌层中造成“桶眼 ”。( 6 )严格控制 光亮 剂 的加 入量 。光亮 剂 的添 加一定 要 遵 循 少 加 勤 加 的 原 则 。平 常 一 般 加 入CT 22B ,加入量为 100 mL /1 000 A h,在加入 CT 22B 无效时则再加入 CT 22A。 CT 22A 与 CT 22B 的 加入比例为 1 ( 68 ) 。( 7 )光亮剂的分解产物可以导致镀锌层发雾 、 发脆 、结合力差 ,可以用活性炭处理 。( 8 )阴极电流密度一般按 12 A / dm2 掌握 。( 9 )配制槽液前应检查核对化学材料的成分 及含量 ,并查看其外观 。氯化钾 、氯化锌应为白色 晶体状 ;硼酸应为白色针状晶体 。当发现有红褐色的氯化钾 、灰白色或黑色的氯化锌及硼酸时 ,不允 许使用 。( 10 )防止铁 、铜等金属零件掉 落槽 中 。发现零件以及其他异物时应及时捞出 。当镀液呈现深 棕红色或混浊时 ,及时过滤大处理槽液 。( Fe2 + ) 的 含 量 过产生原 因槽 液 中 铁 杂 质高 , Fe2 + 0. 5 g /L ,大约为允许含量的 10 倍 ,铁杂质是由于添加含杂质过多的氯化钾 、氯化锌而引 起 。排除方法可用锌粉处理或小电流处理 。2. 2 镀层起泡 、剥皮镀层特别光亮 ,零件出槽后就出现起泡 、剥皮 现象 ,有时也在零件放置数天后产生小气泡 。产生原因添加剂加入过量或阴极电流密度过高 。排除方法 按少加勤加的原则加入 CT 22B ,电 镀时降低阴极电流密度至正常范围 。2. 3 镀层粗糙有条纹并夹杂黑色点状颗粒在某些零件的外圆表面 ,沿其圆周自上而下分 布着“分头发髻 ”状的条纹 ,并夹杂着黑色点状颗 粒 ,镀层粗糙 。CT 22A 与 CT 22B 比例失调或阴极产生原因电流密度过高 。排除方法 可适当加入 CT 22A。按 1 g /L 的 量加入锌粉 ,沉淀后过滤槽液 ,并调整槽液成分至规定范围 ,降低阴极电流密度至正常范围 。2. 4 钝化膜疏松易脱落钝化液中硫酸浓度过高 ; 镀件清洗不良 ; 钝化 未老化前零件碰撞 ; 钝化后直接烘烤 ; 镀件局部积 水 、积钝化液未能及时除去 ;多次钝化 ;钝化液温度 高 、时间长导致膜层过厚 ;钝化后未干进行包装 。2. 5 钝化发雾 、脱膜严格控制重金属离子带入锌镀液 ,提高镀锌层 纯度 ,合理控制镀液添加剂的添加量 ,使镀层保持63氯化钾镀锌工艺管理及故障处理( 11 )当镀液中添加剂的分解产物过多时 , 及时沉淀过滤槽液 。否则会导致新加入的添加剂不 容易溶解 ,浊点温度降低 ,从而导致镀层质量下降 。( 12 )加强镀前处理 ,防止油污带入镀锌槽液 。3. 2 钝化液( 1 )低铬钝化液对锌镀层无抛光作用 ,一般在 钝化前用稀硝酸出光 ,有利于除去添加剂分解后黏 附于零件表面的有机物 。( 2 )由于钝化液属于低铬钝化 ,故镀液带出较 少 ,溶液一般较稳定 。( 3 )如使 用 后 发 现 成 膜 速 度 下 降 , 色 彩 变 浅淡 ,就需要补加钝化液 ,可采用如下方式 :钝化 ;平板零件边缘晃动大 ,可用压缩空气搅拌 。( 6 )钝化液的校正刚配好的钝化液往往 pH值偏低 ,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调整 pH 值至下限 ;新配溶液每升可以连 续 钝化 锌层 100 120 dm2 , 此后由于铬酐 、硝酸消耗及 pH 值的升高而必须调 整使用 ,调整后每升可以连续钝化锌层面积 90 22100 dm ,再次调整后还可以再钝化 8090 dm ,此后必须进行再生处理 。实践证明 ,每升钝化液大约2钝化 100 dm 面积的锌层消耗铬酐 1. 0 1. 3 g;调整钝化液一般需要补充化学药品 、调整 pH 值 , 一 般按铬酐 硝酸 硫酸 醋酸 = 1. 0 1. 0 0. 1 0. 1的比例进行 , pH 值也随之下降 ,若达不到时 还可以继续加入酸 。( 7 )挂阳极板的铜制挂钩不允许没入镀锌槽 液液面 。( 8 )零 件 出 入 槽 前 将 电 流 降 低 至 正 常 值 的1 /2 ,出入槽完毕后升至规定值 。( 9 )首槽电镀时间设定完成 、启动 , 电流升至 规定值以后 ,及时记录电流值及电镀时间 ,以便批量生产时调整后续参数 。配制母液酸为 22倍 ;添加母液铬酐 、硝酸为原工艺的 20倍 ,硫将上述溶液按 10 mL /L 加 入 ,相当于将浓度提高 20 % 。( 4 )使用约 1年后钝化时钝化膜颜色陈旧 ,呈 现暗绿色 ,是由于溶液中金属杂质或 3价铬浓度升 高引起的 。处理方法 :取转化为“H ”型的 732 强酸 性阳树脂 5 kg,装于耐酸的布袋浸渍于钝化液中 , 隔一段时间后取出 、放下 ,当袋中的树脂颜色变深时取出 ,清洗后放入硫酸溶液中再生后继续使用 , 重复使用 1 2 d,可除去 300 L 钝化液中的杂质 , 溶液呈现透明 、鲜红的颜色 ,并且处理过程中不需 要停产 。( 5 )长串零件导致钝化时间长短不一 ,可采用横向出入的方法 ;长条零件临时用塑料布包溶液后 参考文献 1 曾华梁 ,吴仲达 ,陈钧武 ,等 . 电镀工艺手 册 (第 2版 K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8. 129135. 编辑 :张建设 本技术相关链接 :1.电镀与环保 , 2004 , 24 ( 1 ) : 42.专 业 生 产 胶 钛 表 调 剂锰 系 表 调 剂本公司在磷化表面处理领域具有超强的研发能力 ,有理论水平高 、经验丰富的前处理专家从事产品的持续改进及质量把关 ,以确保产品的先进性及质量稳定性 。其生产的胶钛表调剂 (系列 )及锰系表调剂均由本公司自主研发 。其 中 B T - 02 /B T - 03型胶钛表调剂及其综合性能与进口表调剂相当 ,可完全代替进口表调剂 ,该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 1 )活性高 ,促进磷化成膜能力强 :经过表调后的工件 ,常温 0 以上 ,即可使磷化液在其表面磷化成膜 ; 常温 10左右 ,浸泡磷化时间 24 m in,磷化膜致密均匀 。( 2 )纯水 、自来水 、工业回收水 、一般硬度的井水均可配制本表调剂 ( 0. 1% 0. 2 % ) 。( 3 )配制后的表调液活性衰减慢 、寿命长 、可表调面积大 。高档品质 ,低档价格 ! 比一比 ,算一算 ,比自己生产还划算 !郑重承诺 :如本公司的产品在使用中不满意 ,可免费退货或换货 。上海铂锶特公司联系人 :左言林E - m a il: zylhby 163. com地 址 :上海市佘山镇 (昆山办 :前进东路 1008#)电 话 :13052852776 0512 - 57705856 ( FAX)64na) . Ca iliao B aohu 2005 , 38 ( 11 ) , 56 58 ( Ch) . Fe3 A l in te r2m e ta llic compound wa s p rep a red on the m ild stee l by la se r c lad2 d ing w ith Fe3 A l powde r and 1 % Y2 O3 a s m a te ria ls to study the struc tu re of in te rmm e ta llic compound coa ting. The m ic ro struc tu re and p ha se struc tu re of the coa ting and the bounda ry be tween the coa ting and sub stra te we re stud ied th rough SEM , EDX and Xray d iffrac tion ana lysis techn ique s. D en se a lloy coa ting w ithou t po re and inc lu sion is ob ta ined wh ich m e ta llu rgica lly bonded w ith stee l bu t existing a few c rack s. The re su lts show tha t the c ladd ing a lloy coa ting is m a in ly compo sed of single p ha se Fe3 A l, and the m i2 c ro struc tu re is coa rse equ iaxed gra in group s tha t con sist of la rge amoun t of fined slug like Fe3 A l gra in s, be tween wh ich som e ad ja2 cen t gra in s have the sim ila r o rien ta tion.En v ironm en ta l Pro tec t ion Norm a l Tem pera ture Ra p id lyP ick l in g Proce ss for Iron Sca leWAN G W e i, ZHOU Yongzhang (L ab of Co rro sion and P ro tec2 tion, Co llege of M a te ria ls Sc ience and Enginee ring, N an jing U n i2 ve rsity of Techno logy, N an jing 210009 , Ch ina ) . Ca iliao B aohu2005, 38 ( 11 ) , 65 66 ( Ch) . No rm a l temp e ra tu re ac id p ick lingp roce ss ha s m uch of advan tage s a s low ene rgy con sump tion, low co rro sion to stee l sub stra te and le ss ac id m ist, bu t the p ick ling ra te is u sua lly slow. H yd rofluo ric ac id can imp rove the no rm a l temp e ra tu re ac id p ick ling ra te, bu t it is po isonou s and ha rm fu l to environm en t. A rap id ly ac id p ick ling fo rm u la w ithou t hyd rofluo ric ac id wa s deve lop ed by lo ts of exp e rim en ts. The op tim um amoun t of eve ry ingred ien t and op tica l fo rm u la we re found ou t by m ea su r2 ing p ick ling ra te and co rro sion we igh t lo ss. The re su lt ind ica te s tha t sod ium dodecyl su lp ha te, O P10 , add itive s, p ho sp ho ric ac ida ll can p romo te the p ick ling ra te. The iron sca le remova l ra te u2sing the op tica l fo rm u la is abou t fou r tim e s h ighe r than hyd roch lo2ric ac id c lean ing.Key wo rd s: ac id p ick ling; stee l; iron sca leKey wo rd s: la se r c ladd ing; Fe3 A l;struc tu rein te rm e ta lliccompound;C ha ra c ter iza t ion of M icro A rc O x ida t ion F ilmA lloyJ IN Guang, L I Yuha i, ZHAN G Gang ( Co llege of M a te ria l Sc i2ence and Enginee ring, Shenyang L igong U n ive rsity, Shenyang110168, Ch ina) . Ca iliao B aohu 2005 , 38 ( 11 ) , 59 60 ( Ch ) .M ic roa rc oxida tion of titan ium a lloy is one of techn ique s to grow in su la tion film on the su rface, wh ich can be u sed in fittings w ith wea r re sistance and co rro sion re sistance fo r its h igh m ic roha rd2 ne ss, good co rro sion re sistance and e lec tric in su la tion. The cu r2 ren t situa tion abou t m ic roa rc oxida tion of titan ium a lloy wa s in2 troduced. The film wa s fo rm ed on the su rface of Ti6A l4V a lloy th rough con tro lling vo ltage, cu rren t den sity and ba th concen tra2 tion. The th ickne ss, roughne ss, m ic roha rdne ss and in su la tion va lue of the film we re m ea su red, and the struc tu re, app ea rance and su rface e lem en ts we re stud ied by XRD , SEM and ED S, a s we ll a s the fo rm a tion m echan ism wa s ana lyzed. The re su lts showtha t the film th ickne ss is 22 m , the roughne ss is 2. 0 m , them ic roha rdne ss is HV 2 200 , and the in su la tion va lue is 5 M.The film con ta in s amo rp hou s and c rysta lline p ha se s Ti struc2 tu re s, wh ich con sists of sub stra te and lo ts of ho le s w ith d iam e te r of abou t seve ra l m ic rom e te rs tha t m a in ly compo sed of O , Si, Ti and A l e lem en ts.Key wo rd s: m ic ro a rc oxida tion; Ti6A l4V a lloy; film ana lysis;amo rp hou s p ha seof T i6A l4 VN iD iam on d C om po s ite Bru sh P la t in g Techn o logyX IA D an1 , YAN G P ing2 ( 1. N a tiona l Key L abo ra to ry fo r R em an2ufac tu ring, A cadem y of A rmo red Fo rce Enginee ring, B e ijing100072; 2. The F irst A e ronau tic In stitu te of A ir Fo rce, X inyang464000 , Ch ina) . Ca iliao B aohu 2005 , 38 ( 11 ) , 67 68 ( Ch ) .Effec ts of vo ltage, temp e ra tu re and re la tive ve loc ity in the n icke l d iamond compo site b ru sh p la ting p roce ss on the d iamond con ten t and wea r re sistance of compo site p la ting we re stud ied, so tha t op 2 tim ized p roce ss p a ram e te rs we re ob ta ined fo r p rep a ring compo site coa ting w ith h igh wea r re sistance. The op tim um p la ting vo ltage is10 16 V , temp e ra tu re is abou t 45 60 and re la tive ve loc ityis 1015 m /m in.Key wo rd s: compo site b ru sh p la ting; N i d iamond; techn ica l studyD e term ina t ion of C oba lt in T in C oba lt Z in c A lloy P la t in gBa th by Ca ta ly t ic D ynam ic Spec tropho tom e tr ic M e thodGUO Zhenliang1 , MOU Q ina2 , TAN G Q inghua1 , SUN Yan zh i1 ( 1. Co llege of Chem istry and M a te ria ls Sc ience, L udong U n i2 ve rsity, Yan ta i 264025; 2. A u tomob ile Techn ica l Schoo l of Yan2 ta i, Yan ta i 265500 , Ch ina ) . Ca iliao B aohu 2005 , 38 ( 11 ) ,6970 ( Ch) . A new de te rm ina tion m e thod of Co2 + wa s bu ilt ac2co rd ing to the oxida tion fad ing reac tion of sod ium b ism u tha te and th ion ine ca ta lyzed by Co2 + in bo iling hyd roch lo ride so lu tion. B ee r law wa s obeyed a s Co2 + concen tra tion is in the region of 0 50g /mL , the app a ren t mo la r ab so rp tivity is 3. 494 104L mo l / cm , and the de tec tion lim it is 0. 052 05 g /mL. Them e thod can be u sed in concen tra tion de te rm ina tion of Co2 + in SnCoZn a lloy p la ting ba th w ith sa tisfac to ry re su lt.Key wo rd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