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六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1 本章主要内容 6 1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6 2了解企业的适度规模战略6 3系统分析企业的成本6 4决定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2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数量了解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区分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了解MC AVC AC三条曲线的交点核心能力 运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产量与成本确定企业最佳的产量水平 3 6 1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 生产理论的基本命题是 生产者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1 从实物角度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称作生产理论 2 从价值及货币形态角度分析对应产量变动所消耗的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的变动情况 称作成本理论 4 生产者 厂商或企业 Firm 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或服务的单个经济决策单位 包括个人企业 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生产 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一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 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主要可分为劳动 资本 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一 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5 劳动 是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人的体力和智力 资本 除了土地以外的生产资料 生产出来并用于生产过程的工具 包括机器 设备 建筑 现金等 土地 不仅指土地 而包括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如 陆地 森林 水域 地下矿藏 企业家才能 某些人所具有的组织各种好各种资源用于生产商品 寻求机会的特殊才能 6 一 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二 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生产函数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 f L K N E 企业家才能 7 由于土地总是固定的 企业家才能又无法估算 所以为了分析简便 通常假定其不变 只研究资本 K 和劳动 L 两种可变要素 Q f L K 在一定技术水平下 生产Q的产量需要一定数量劳动与资本的组合 同样地 在劳动与资本的数量与组合为已知时 也就可以推算出最大的产量 8 经济学中 企业还要考虑时间的影响 短期和长期的划分并非按照时间长短来划分 而是以生产者能否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作为标准 长期 所有生产要素投入可以调整的时期 或者说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动 Q f L K 注意 长期和短期不是按时间长短来划分 因为不同行业投入调整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 9 一 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短期 指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 或者说生产要素投入中有一些是可变的 而另一些投入是不变的 短期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 Q f L 在所考察的时期内其数量不能改变的投入要素 又称为固定投入 不管产量如何变动 不变投入的数量都是固定的 例如厂房 机器设备 土地等 短期中 企业的机器设备等资本是固定的 但是工人的数量是可以调整改变的 10 二 分析TP AP MP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基本概念总产量 TP 指企业用一定量的劳动投入所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 AP 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 MP 指劳动投入量增加1单位所增加的总产量 11 二 分析TP AP MP三者之间的关系 2 三者之间的关系 都是先递增后递减 12 MP与TP之间关系 MP 0 TP MP 0 TP最大MP 0 TP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 AP AP 当MP AP AP MP AP AP最高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 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 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Q L TP AP E L2 G MP O L3 L1 F A B MP AP和TP的关系 TP AP MP都是倒U型曲线 TPMPAP 13 三 明确边际产量递减 什么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也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一种可变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 其边际产量开始会出现递增的现象 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 会呈现递减现象 14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生产中 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即最佳技术系数 开始时 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 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 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 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15 案例 用3台机床加工转盘 开始只用1名工人 由于既要操作机床 又要作必要的辅助工作 使机床效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日产量只有6件 当增加一个工人后 有1人做辅助工作 另外1人能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操作机床上 日产量增加至17件 人均8 5件 边际产量为11件 再增加1个工人后 就能够2人操作2台机床 另外1人做辅助工作 日产量增加到31件 人均10 3件 边际产量为14件 再增加1个工人 就能够3人操作3台机床 充分发挥了3台设备的效率 日产量增加到46件 人均11 5件 边际产量15件 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当增加到5人时 由于第5人没有具体的分工 看哪个环节紧张就到哪儿帮忙 总产量虽然增加至60件 但边际产量却下降了 当增加到第6个人时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相等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总厂量继续上升 此后 随着劳动力不断增加 不但剩余时间越来越多 而且因为工人互相干扰 废品率也上升 结果平均产量不断下降 边际产量下降更快 直到总劳动力为9人时 总产量达到最大 边际产量降为0 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当继续增加劳动力 便出现人浮于事 互相扯皮的现象 废品率进一步增加 导致边际产量为负 平均产量继续下降 总产量也开始下降 16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 G 17 注意 1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生的前提 1 生产中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变 2 除一种生产要素可变外 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 2 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 一种要素增加所引起的边际产量的变化是先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 不仅仅只是边际产量递减 18 托马斯 马尔萨斯 1766 1834 英国经济学家 1805年任黑利伯里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1819年马尔萨斯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马尔萨斯是人口理论的创立者 马尔萨斯预言 由于土地报酬递减限制了农产品数量 而人口又在不断地增长 因此最终会有人挨饿 出现饥荒 数据显示食品增长超过人口增长 技术已经导致了产品过剩和价格下降 马尔萨斯没有考虑到技术的潜在影响 即食品供给增长速度会超过需求增长速度 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 19 四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量 L不足 K不足 合理区域 Q TP AP E L2 G MP O L3 L1 F A B 第一个阶段 MP AP阶段 总产量从0到AP最大 平均产出递增 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 第二个阶段 AP MP 0阶段 平均产出递减 总产出增速放慢 第三个阶段 AP MP 且MP 0阶段 边际产出为负 总产出绝对下降 根据三种产量和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 E MP 0TP Q MP APAP MP APAP 进一步图示 L TP AP L2 G MP O L3 L1 F A B MP APAP最大 MP 0TP最大 21 第 阶段 产量曲线的特征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 且达到最大值 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最大值 然后开始下降 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 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这说明 在这一阶段 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 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或者说 生产者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 就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总产量 因此 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 而是连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 以增加总产量 并将生产扩大到第 阶段 22 第 阶段 可变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 边际产量呈下降至零之时 但仍为正值 总产量增加并达到最大值 此时 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是还有利的 第 阶段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转为负值 总产量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下降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 生产者减少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才是有利的 23 任何理性的生产者既不会将生产停留在第 阶段 也不会将生产扩张到第 阶段 所以生产只能在第 阶段进行 在生产的第 阶段 生产者可以得到由第 阶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 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 阶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 第 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 在第 阶段的起点处 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 即劳动的平均产量达最高点 在第 阶段的终点处 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 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24 为什么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呢 25 案例 三季稻不如两季稻 1958年 大跃进 是一个不讲理性的年代 时髦的口号是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高产 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 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这是因为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 它行之有效 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 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 改为三季稻之后 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 设备 肥料 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 每次使用的数量不足 这样 三季稻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 群众总结的经验是 三三见九 不如二五一十 26 6 2了解企业的适度规模战略 长期中 企业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动 所有投入的变动就是生产规模的变动 规模收益指当所有投入 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 同比例 同方向变动时引起的总产量变动 一 了解企业的规模收益二 明确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三 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战略 27 规模收益要探讨的问题是 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 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规模收益 假定L单位的劳力和K单位的资本结合可以生产Q单位产品 即L K Q 规模收益问题要探讨的是 如果L和K都增加a倍 产量Q将发生什么变化 即aL aK 一 了解企业的规模收益 28 规模收益 第一 第二 第三 假定aL aK bQ 那么 根据b的值的大小 我们可以把规模收益分为三种类型 b a 即产量增加的倍数 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 譬如 人工和资本增加1倍 能使产量增加2倍 这种类型叫做规模收益递增 29 规模收益 第二 第一 第三 假定aL aK bQ 那么 根据b的值的大小 我们可以把规模收益分为三种类型 b a 即产量增加的倍数 等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 譬如 人工和资本增加1倍 产量也增加1倍 这种类型叫规模收益不变 30 规模收益 第三 第一 第二 假定aL aK bQ 那么 根据b的值的大小 我们可以把规模收益分为三种类型 b a 即产量增加的倍数 小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 譬如 人工和资本增加2倍 却只能使产量增加1倍 这种类型叫规模收益递减 31 1 规模收益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 此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将带来规模经济 2 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 此时企业的生产规模处于各要素发挥最好的比例 3 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 此时企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产生规模不经济 32 二 明确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企业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产量增加使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下降的现象 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不仅是平均成本的下降 还带来其他更多的效益 规模经济具有长期的价格竞争优势 工业生产采用集中形式 商业经济采用连锁形式 33 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因 有规模可以降低成本一汽与丰田同为15万职工 一汽的产量是40万辆 而丰田则是500万辆 规模差距决定了成本的差距 我国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较为成功的企业有格兰仕集团 长虹集团 莲花味精集团和邯郸钢铁集团 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规模采购和规模销售 如 麦当劳的经营 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34 二 规模不经济如果企业规模过小 达不到企业所属行业要求的最低规模 或规模扩大超过了一定限度 产品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 甚至产品产量绝对减少 这两种现象都称之为规模不经济 大有大的难处 35 规模不经济案例 一位前通用公司的总裁对通用公司的雪佛莱分公司作了如下评论 雪佛莱是如此的一个庞然大物 以致于你拧一下它的尾巴 另一头几个月也毫无动静 它实在太大了 根本无法真正管理它 可见通用公司的巨大规模成了一种负担 这个企业比福特大三分之一 比克莱斯勒大四倍 比丰田和尼桑加起来还大 与这些国内竞争对手相比 通用公司的成本劣势相当大 长期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尽管在现代化设备上投资了上百亿美元 但生产率仍是行业中最低的 单位成本则是最高的 为减少规模不经济 通用公司采取了许多的措施 它与国外较小的竞争对手 如丰田公司建立起合资企业 组建独立的Saturn公司 并给予其五个汽车产品部门 雪佛莱 别克 Pontiac Oldsmobile 卡迪拉克 在款式 发动机和营销上的更大自主权 以减少决策过程中的管理审批程序 最后 它通过重组成立了小型车集团 中型车集团和高档车集团 试图以此削减成本并更快将新车型引入市场 36 二 明确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三 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扩大经营范围 生产产品种类增加 使每种产品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形 拥有规模经济的企业 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后 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 从而实现 范围经济 企业规模的无限扩大 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实现产品结构整合 各行业可相互承担风险 风险大 37 三 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战略 适度规模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适度 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 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 最适规模 平均成本最低时的规模 例 课堂 高校设备复杂 分工精细 产品标准化 市场需求量大的行业适度规模大 设备简单 产品多样化 标准化程度低的行业适度规模小 38 根据经验判断 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 服装业 钢铁业 饮食业 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 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需要的投资量大的行业 适度规模也就大 2 市场条件 生产市场需求量大 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 适度规模也应该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人成虎 39 6 3系统分析企业的成本 只要是企业 在经营过程中就必然引起成本的产生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 无本经营 萨缪尔森认为 成本是许多企业决策的核心 迈克尔 波特则把 成本领先 作为组织竞争最重要的战略 任何企业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 就必须全面地衡量总成本与总收益 40 一 了解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 成本 Cost 指的是厂商在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为什么经济学家和会计师计算的成本和利润不相同 41 因为成本有不同的分类计算方式 1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会计成本 AccountingCost 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 一般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 所以也称显成本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Cost 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收入 也称隐成本 机会成本分析的好处 对定量资源不同经营方向的投资效果进行比较择优 帮助人们作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避免风险 比如 资本的折旧 购买原料的费用 工人的工资等 42 二 区分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是总收益 总收入 与会计成本的差额 会计利润 总收益 会计成本经济利润经济学中所提到的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 也称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 总收益 经济成本 总成本 总收益 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 43 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的方法衡量成本和利润 44 例题 假如你经营一家奶茶店 经营6个月来平均每个月的收支情况如下 收入3300元 支出包括租金1000元 雇佣1名员工工资800元 原料300元 水电等200元 请问该店每个月的平均会计利润是多少 假如你不经营这个奶茶店 而是去一个公司当文员 每个月收入为1500元 你还会选择继续经营吗 为什么 企业继续正常经营的基本条件是 经济利润 0 即总收益 经济成本 45 三 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 一个企业为维持生产运作 必须支出生产成本 如何使投入成本最小而利润最大呢 在短期生产的研究中 固定投入不变 即生产的规模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短期成本的变动就表现为一部分变化 一部分不变 固定成本 FC 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是固定不变的 如 厂房和设备的折旧 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可变成本 VC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如 原料 燃料的支出和工人工资 以奶茶店为例说明哪些是固定成本 哪些是可变成本 46 一 短期成本的构成1 总成本 TotalCost TC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投入的全部成本 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TC FC VC 因为固定成本不论企业生产或不生产都不会改变 因此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减少可变成本才能使投入成本最小 才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长期内 总成本 总变动成本 47 在长期生产中 企业所有的固定投入都可变 厂商可以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 所以长期内 厂商不存在固定成本 结论 但凡提及固定成本的生产一律属于短期生产的范畴 48 午间餐馆生意冷清为什么不暂停营业 你是否曾经走进一家餐馆吃午饭 发现里面几乎没人 你会问为什么餐馆午餐时间还要开门 看起来几个顾客的收入似乎不可能弥补餐馆的经营成本 餐馆的许多成本是固定的 租金 厨房设备 桌子 盘子 餐具 固定员工的工资 在生意冷清的时候停止营业并不能减少这些成本 所以 当老板决定是否继续营业时 只需考虑可变成本 食物原材料的价格 增加侍者的工资 少量资源消耗 所以 只有当从顾客那里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时 老板才会关门 49 2 平均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 1 平均成本 AverageCost AC 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单位产品平均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2 平均可变成本 AverageVariableCost AVC 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单位产品平均所消耗的变动成本 3 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FixedCost AFC 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耗费的固定成本 50 3 边际成本 MarginalCost MC 定义 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公式 仍以奶茶店为例边际成本 多生产一杯奶茶要多少成本平均总成本 生产一杯普通奶茶需要要多少成本 51 及时检测 针对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几种成类型 机会成本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 填写最合适的成本类型使以下句子完整 a 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是其 机会成本 b 生产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成本是 边际成本 c 不取决于产量的成本是 固定成本 d 在冰淇淋行业里 短期内 可变成本 包括奶油和糖的成本 e 利润等于总收益减 总成本 52 二 企业成本构成表 当产量为零时 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 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 由于固定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的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 可变成本的增加率 产量的增长率 随着产量的增加 固定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充分发挥 可变成本的增加率 产量的增加率 53 短期成本函数 总成本T 54 短期总成本曲线 变动规律 55 总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产量为零时 总可变成本为零 当产量增加时 总可变成本的变化规律与短期总成本相同 在图中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 与短期总成本曲线平行的曲线 总固定成本是一个常数 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故总固定成本在图中是一条水平线 56 短期成本曲线 平均成本A 57 短期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M 58 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AFC FC QAF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 因为 一定数量的固定成本分摊到越来越大的产量上 AFC的值就越来越小 AVC VC Q平均可变成本AVC变动的规律是 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 生产要素的效率逐渐得到发挥 因此平均可变成本减少 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 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 U 形曲线 59 SAC AFC AV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 U 形曲线 MC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取决于可变成本 因为所增加的成本只是可变成本 它的变动规律是 开始时 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 U 形曲线 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60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厨房功能室活动方案策划
- 吉林彩钢板安装施工方案
- 定制家具施工方案怎么写
- 浙江活动方案策划制作团队
- 建筑方案设计深度标准要求
- 公司活动策划创意分享方案
- 2025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高考模拟】2026届高考全国一卷英语综合模拟强化练习 (含解析)
-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议论文关于学习方法的话题(13篇)
- 2024医学检验(师)考前冲刺练习附答案详解AB卷
- 遥感原理与应用 课件 第7、8章 定量遥感、遥感技术的应用
- 干部履历表模板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
- 《SolidWorks 2024项目教程》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儿童肥胖的危害和预防-培训课件
- 加气站气瓶充装质量保证体系手册2024版
- 2025版宝鸡市房地产评估服务合同范本(含保密条款)2篇
- 《集成电路技术导论》课件
- 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法
- 弹幕游戏主播培训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