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寡头和垄断竞争.ppt_第1页
第九讲寡头和垄断竞争.ppt_第2页
第九讲寡头和垄断竞争.ppt_第3页
第九讲寡头和垄断竞争.ppt_第4页
第九讲寡头和垄断竞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讲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普特南 你能不能给我提点建议 克兰多尔 可以 我给你提个建议 将你们的 收费提高20 第二天早上我也提高收费 普特南 罗伯特 我们 克兰多尔 你可以挣更多的钱 我也是 普特南 我们不能谈论有关定价的事 克兰多尔 噢 霍尔德 我们可以谈论任何 我们想谈的事情 布拉尼夫公司的霍尔德 普特南与美国航空巨头罗伯特 克兰多尔这两位航空巨头的谈话录音 本章结构不完全竞争者的行为不完全竞争的实质不完全竞争理论价格歧视 A 不完全竞争者的行为 市场类型完全竞争 为数众多的企业生产一种完全相同的产品 垄断竞争 为数众多的企业生产略有差别的产品 寡头垄断 不完全竞争的一种过渡形式 行业为少数几家企业所控制 完全垄断 一个企业单独生产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 是最集中的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者的行为 市场力量 marketpower 表示单个企业或少数企业控制某一产业的价格和生产决策的程度 市场力量的衡量最常用的衡量指标 集中率四企业集中率 four firmconcentrationratio 四家最大的厂商在某个企业的总产量 或发货量 中所占的百分比 完全垄断 集中率100 完全竞争 集中率约为0赫芬达尔 赫希曼指数 HHI 将一个市场中所有参与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率的平方加总 完全垄断 HHI为10000 完全竞争 HHI接近0 赫菲德尔指数与集中度的比较 1 该指数涉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 而不象集中度只考虑几个最大的企业 2 各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差别越大 表明市场垄断程度在增强 3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企业数越多 HI越小 表明市场竞争因素在增强 按发货量衡量制造业的集中程度 1992年 4家最大公司 4家第二大公司 工具 模具 夹具 汽车 电灯泡 家用电冰箱 烟草 鼓风炉 贺卡 螺丝钉 全部发货量的构成 集中率衡量的是市场力量 不同国家间的数据可看出下列特点 1 行业集中程度在国家之间是可比的 如香烟业 玻璃瓶业 电冰箱业在大多数国家是高度集中的 而鞋业 纺织业在大多数国家集中程度是很低的 这意味着生产技术 规模经济性 而不是管制或纯粹的偶然是市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 2 与其他国家相比 美国市场的集中程度要低一些 而瑞典和加拿大的集中程度最高 美国有更多的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 当市场需求很大时 就使得更多的公司得以进入市场 从而使最大的公司市场份额相对小一些 不完全竞争的三种重要情况 1 完全垄断 2 垄断竞争 3 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 monopolisticcompetition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相似处 有许多买者和卖者 进入和退出某一产业是自由的 各企业都把其他企业的价格视为既定 差别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产品是完全相同的 而在垄断竞争的条件下 产品是有差别的 产品存在差别意味着每个销售者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都有提高或降低价格的自由 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决策 短期的概念已知需求曲线与成本曲线 不论什么类型的市场结构 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都是MR MC D MR AC MC Q P 0 Q0 P0 经济利润 Q P D垄断竞争 D完全垄断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对比完全竞争厂商 完全垄断厂商 垄断竞争厂商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因产品差别有垄断 有一定价格控制能力 弹性较大较平坦 因替代性较强 其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完全垄断市场 D完全竞争 P1 Q2 Q3 P2 Q1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长期中 垄断竞争企业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个市场 这就是说 只要存在经济利润 其他企业的进入 就会使该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反之 企业退出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最后与平均成本线相切 实现长期均衡 此时代表性厂商的均衡图如下 此时该厂商只获正常利润 D MR AC MC Q P 长期均衡条件 MR MCP AC Q P E F 会不会出现平均成本线AC与需求线D相交而不是相切的情况呢 垄断竞争模型提供了认识美国资本主义的重要线索 随着具有新差别产品的企业的进入 这种不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利润率为0 在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点 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但经济利润已经下降到0 例题 求长期均衡的价格和产量狗去矣公司是芝加哥一家宠物殡仪馆 在芝加哥宠物的葬礼服务是垄断竞争行业 狗去矣公司的经理估计该企业的需求方程为P 309 75 Q 并且长期总成本方程为TC 400Q 20Q2 Q3 这里 Q为每月宠物葬礼数 问该企业的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是多少 它将获得多少经济利润 此时MR和MC等于多少 解 长期看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 价格会降到与平均成本相等 即P ACP 309 75 Q 400 20Q Q2 AC解得Q 9 5代入需求方程得P 309 75 9 5 300 25此时没有经济利润此时MR 309 75 2Q 290 75MC 400 40Q 3Q2 290 75 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竞争 不同市场结构 企业竞争方式不同 完全竞争市场 产品同质 竞争是效率竞争 成本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 除价格竞争 还有差异化竞争 差异化竞争 在产品中引进新的 与竞争对手不同的 迎合不同顾客群需要的特征 包括 提高产品质量 改进性能和结构 增加用途 还包括售后服务 品牌等 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短期决策中 完全竞争厂商只需选择产量 销量 完全垄断厂商只需选择价格或相应产量中的一种 而垄断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需考虑三个因素 1 产品售价 或相应产量 2 改变产品质量和性能 强化产品差异 3 调整广告和销售活动支出 广告竞争与广告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不需广告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 差异化竞争需借助于广告 广告能提供产品信息 强化产品差异化 使企业需求曲线变得更陡 或更向外推移 广告费支出并非越多越好 在一定规模内 广告费的边际收益会递增 但超过一定的规模 广告的边际收益会递减 容易接受广告的已经买了 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第一个动机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 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第二个动机是出于竞争战略的需要 广告可以增加本企业产品与其它企业产品的可见的差别化程度 从而增加企业的潜在利润 以树立品牌为目的的广告尤其扮演了这种角色 今年全世界的广告支出将从2003年的3860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4060亿美元 中国2005年上半年广告支出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0 广告支出总额达人民币1430亿元饮料 化妆品 零食 这些快速消费品行业一般把收入的10 到20 投放于广告 这些行业都是典型的垄断竞争结构 我们很难想象生产玉米或者火箭发动机的企业会花大把的金钱请明星作为产品代言人 因为这些产品要么是标准化的要么被一两家企业完全垄断 他们没必要做广告 价格 产量 0 MC AC ASC 平均销售费用 AC D1 D2 MR1 MR2 P1 P2 Q1 Q2 图销售成本与利润极大化 A B C D E F 产品推销费用的调整与厂商均衡 1 广告的信息作用 1 提高信息均匀分布 2 提供虚假信息和误导2 对利润 价格 的影响 1 降低了利润 价格 眼镜行业 2 增加了利润 价格 香烟行业 3 对竞争的作用 1 强化了竞争 2 加强了垄断 降低需求弹性 提高进入壁垒 4 对规模效益的作用 1 扩大了规模效益 2 降低了规模效益 同类广告的抵消作用 对广告的评价和争论 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吗 LeeBenham曾调查研究美国各州眼镜验光广告对眼镜售价的影响 发现在禁止广告的各州 每幅眼镜平均销售是美金33 04元 允许广告的各州是26 34元 换句话说 广告可节省消费者25 即每幅6 70元 广告使消费者获得更多信息 查询成本减少可能产生改变整个产业结构的效果 因为查询成本愈少 消费者查询愈多 查询愈多可能会加强制造厂间的竞争 良性竞争促进厂商的经营效率 带动整个产业成本结构的调整 其他观点 实际产量小于理想产量 说明某些相似产品的小规模厂商过于拥挤 即垄断竞争的厂商数量过多 所以应减少厂商数目 扩大单个厂商规模 使生产的平均总成本下降 过剩生产能力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既定的市场容量被分配给了过多规模的较小厂商 如太多的商标品牌 太多的百货商店 理发店 饮食店以及太多的推销努力 垄断竞争不必反 以产品差别为基础的垄断竞争所产生的多余生产能力 及社会福利损失 是社会为得到多样化的产品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产品差异化造成的 因此 垄断竞争不必反 寡头垄断 勾结和竞争性寡头 1 勾结寡头 collusiveoligopoly 企业的行为 合作 cooperative 与不合作 noncooperative 相互勾结 collusion 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共同确定它们的价格或产量 在它们之间瓜分市场 或者共同制定其他生产决策 卡特尔 cartel 生产相似产品的独立企业联合起来以提高价格和限制产量的一种组织 勾结寡头 图10 2勾结的寡头看上去很像垄断 DA 说明 1 寡头A的需求曲线DADA是通过假设所有其他企业都会跟随A企业的价格上升和下降来描绘的 2 对于勾结寡头来说 利润最大化均衡在E点 3 勾结寡头的最优价格显示在DADA曲线上的G点 在E点的正上方 这一价格与垄断的价格水平完全相同 当寡头能够相互勾结 使他们的共同利润达到最大化时 考虑到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他们就会以垄断者的价格和产量 来赢得垄断者的利润 阻碍有效勾结的因素勾结是非法的企业可能通过对所选择的顾客降低价格以增加其市场份额来 欺骗 协议中的其他成员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 许多公司不仅要应付国内竞争 还要迎接外国企业的激烈挑战 经验表明 很难找到一个持续而又成功的卡特尔的例子 勾结寡头 国际粮食市场特点之一是出口由美 澳 加 欧共体 阿根廷等国家占绝大部分 美国常占到一半左右 具有寡头垄断特点 20世纪70年代未期到80年代 苏联 日本 中国是最大粮食进口国 由于美国在出口国中居于龙头老大地位 并且主要出口国都是美国盟国 因而美国长期有一种 粮食武器 理论 如果主要出口国在美国领导下联合起来对某国的粮食进口实施禁运 Embargo 能够达到特定政治或外交目的 这种禁运虽然与一般市场条件下的寡头目标存在差别 但它同样是通过寡头之间协调串谋来影响交易数量和价格 因而与卡特尔勾结具有可比性 1979年底 卡特政府决定通过对商业性粮食出口进行禁运来打击对手苏联 起因是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认为这是对它战略利益的挑战 但又不宜军事介入 于是利用粮食禁运武器 案例 卡特尔的失败 粮食禁运 当美国政府1980年1月4日公布禁运政策时 苏联已向美国定购了2500万吨粮食 占苏联1980年计划进口总量70 1980年1月20日 主要出口国加 澳 欧盟同意参与 禁运开始在美国获得了国内广泛支持 禁运似乎很有希望成功 美国意图是对苏联饲料供给和肉类消费造成破坏性影响 从而对苏联造成国内政治压力 然而 结果事与愿违 1980年苏联进口粮食3120万吨 与计划进口量仅差10 禁运仅使饲料供给下降2 肉类消费影响微乎其微 1980年是大选年 里根以此攻击卡特政策无能 并在入主白宫几个月内解除禁运 以失败告终 出口国难于达成共识 如阿根廷拒绝加入 在禁运期间出口大增 同时价格短期上升 成了最大赢家 寡头间的竞争关系使他们难于勾结起来 每个国家都有投机行为 如禁运国将粮食运至第三国再转口 加 澳 欧盟承诺将粮食出口限制在正常水平 但正常很难界定 它们在禁运期对苏出口比前几年高了几倍 美国也对中国粮食出口急剧增加 蚕食加澳传统粮食市场 美国禁运期间粮食出口量反而上升了 串谋者都有欺骗的动机 其他国家进入 进口价格上升使泰国 西班牙 瑞典等以前不向苏联出口粮食的国家大量出口 新的竞争对手会出现 卡特尔为什么失败 最低价承诺 是促进竞争还是串谋 保证全市最低 否则原银奉还 寡头厂商可能承诺它索要的价格不高于任何其它对手 这对消费者似乎是好事 但是它实际上可能导致更高的价格 因而是一种隐蔽和特殊的串谋手段 分析 假定推行保证最低价格条款的商店为商店A 它的竞争者为商店B 当商店A把 相机的价格定为5000元并推行保证最低价格条款的时候 商店B应如何定价最为有利呢 如果商店B的定价高于5000元 显然对其竞争不利 因为顾客都将到商店A去购买尼康相机 如果商店B的定价低于5000元 它能否因此而争取到更多的顾客呢 不能 因为商店A已经有了保证最低价格的条款 这样 对商店B来说 它的最优的定价策略就是与商店A制定同样的价格 反之 对商店A来说 如果它预期商店B将与其制定同样的价格的话 它应按照多高的利润水平来定价呢 考虑市场中只有这两家商店的简单情况 此时商店A可以将尼康相机的价格定在 卡特尔 的利润最大化水平上 即5000元将是 个垄断价格 尽管两家商店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但商店A可以设想这两家商店构成一个假想中的 卡特尔 并按垄断定价的法则来制定价格 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 保证最低价格的条款实际上是商店之间形成默契的有效手段 串谋和卡特尔不稳定性的经济原因 DD是行业需求线 dd是企业需求线 卡特尔协议价P1 但某企业偷偷降价到P2 扩大市场份额以获得更多经济利润 每个企业都有类似动机 导致价格协议瓦解 这具有 囚徒的困境 性质 个体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而选择的行为可能导致对集体利益不利的结局 OPEC由于石油弹性较低 加上接近 重复博奕 条件 所以存在阶段性成功的可能 而其它弹性较高的一次性博奕性质的串谋成功更为困难 D d Q 0 P P1 Q1 MC AC 假定无不变成本并且MC为常数 d D Q2 P2 图 在串通协议上搞欺骗的好处 a b c e f g 串谋的不稳定 国内的案例 1999年初 长虹公司又一次大幅度降低电视机的价格 三天后康佳公司宣布奉陪到底 其他公司的价格也随之下降 彩电生产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利润水平 向上游生产企业挤压 彩管的价格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明显下降 为了维护彩管生产商的利益 国内八大彩管生产企业于5月份在北京开会协商 决定停产一个月 以提高彩管的价格 但彩电生产企业对这一价格联盟不屑一顾 果不其然 不到一个月 这八家企业中就有人悄悄地开工生产 竞争性的寡头 1 古诺模型 寡头的产量决策与竞争对手密切相关 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引入的一个简单的双寡头模型 1 模型假定假定市场上只有A 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同样的产品 其共同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 两厂商对此有准确的了解 A B两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 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没有串谋 即各厂商将它的竞争者产量看作固定的 然后决定自己生产多少 天真的寡头模型 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 120 0 垄断均衡 60 60 寡头均衡 古诺 纳什均衡 80 40 假设 两家厂商生产矿泉水 生产成本为零 市场需求已知 双寡头各自决定产量时 总产量要大于垄断产量 但价格 利润都比完全垄断时要小 产量也不会达到完全竞争的配置 古诺模型 寡头的最优选择 假定某产品需求方程为P 950 Q Q为整个市场所有供给者总产量 假定MC AC 50 如果市场上只有一家垄断企业 则其利润最大化产量MR MC可求得Q 450P 500如果为完全竞争市场 价格会降到P MC则Q 900 P 50如果有两个卖者 双头垄断 根据古诺模型假设 每个企业都相信其他企业会保持原产量不变 此时Q q1 q2 由于企业1认为企业2不会改变产量 因此q2可被看作常数 古诺模型 寡头的最优选择 企业1的边际收入MR1 dTR dq1 d 950 q1 q2 q1 dq1 950 q2 2q1同样 企业2的边际收入MR2 950 q1 2q2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MR MC 50可求得q1 450 0 5q2q2 450 0 5q1上述两式表示 每个企业对另一企业产量的预期来确定自己利润最大化产量 称为反应函数 古诺模型 反应函数与寡头市场均衡 反应函数由于寡头的最优产量取决于对手产量 决策 所以称寡头的最优产量决策函数为反应函数 横轴为企业1的产量 纵轴为企业2的产量 画出给定对方产量时自己的产量即可得出双方的反应函数 古诺均衡 寡头市场均衡 各厂商根据自己反应曲线定产 两个曲线交点给出了均衡产量 称为古诺均衡 是给定对手行为时该厂商的最优行为 在这一点双方都没有改变其产量的动力 900 450 300 300 450 900 古诺均衡点 企业1的反应曲线q1 450 0 5q2 企业2的反应曲线q2 450 0 5q1 反应曲线与古诺均衡 q1 q2 什么时候是均衡状态呢 企业2生产900 则企业1愿生产0若企业1生产0 则企业2愿生产450若企业2生产450 则企业1又愿意生产225若企业1生产225 则企业2又愿意生产337 5 古诺模型中的厂商数量 N 增加 企业数总产量价格利润14505002025002600350180000472023012960088001508000328737723571100089951899 Q古诺 N N 1 Q完全竞争随厂商数量增加 产量增加 价格降低因此 厂商的数量越多 竞争越激烈 这就是反托拉斯政策的理论基础 2 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斯威奇模型 寡头市场的价格比较稳定 通常并不紧密的随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价格刚性 例如1901 1916美国钢轨价格一直是每吨28美元 1922 1933 价格又一直维持在43美元不变 同样 硫磺价格1926 1938一直维持在每吨18美元左右 这种明显的价格刚性 使美国经济学家斯威奇设想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好象它面临的市场需求线不是平滑线 而是拐折的 斯威齐认为寡头价格刚性 轻易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如果一家寡头跌价 别的寡头也降价至相同水平 所以这家寡头需求量增加有限 一家寡头提价 别的寡头不提价 这家寡头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寡头的价格变动不能使其市场份额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寡头不轻易变动价格 斯威齐模型 价格刚性现象解释 寡头厂商弯折需求曲线如图所示 当一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 其销售量沿d需求线变动 降低时销售量沿D线变动 因此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弯折的需求曲线厂商均衡 当前状态为B Q P 成本为SMC1 当边际成本曲线变化较小时 如变至SMC2时 不降价不提高最好 只有发生较大的改变 超出FG的范围 如变至SMC3时 才可考虑提价 结果是 当边际成本在一定范围变动时 价格均以不动为优 当这个模型最初被提出时 曾经被欢呼为寡头垄断的一般理论 但今天它只被看作几种对寡头垄断行为描述的一种 对它的批评主要有 1 虽然可以解释寡头垄断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改变价格 但并没解释为什么价格会稳定在某一个点而不是其他点 2 许多寡头垄断行业的定价与此不符 如价格领导 无论竞争者涨价还是降价 其它企业都会跟进 它只适用于主要企业规模大致相同 产品同质 卖者不能肯定竞争对手如何反应的市场 案例 皮革制品的价格刚性丹麦皮革业有一价格刚性的有趣例子 一位经济学家在就价格政策与丹麦企业的经理们访谈时发现 染色的制靴用革价格要比黑色的高 这种价格差别自1890年一直存在 因为当时染色皮革要比黑色的制作成本高 但在访谈时这种染料价差已不存在了 在问到为什么定价政策一直没变时 企业经理回答 也许我们应适当降低染色皮革价格和提高黑色皮革价格 但我们不敢这样做 如果我们降低染色皮革价格 竞争对手也会这样做 但如果我们提高黑色皮革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