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和300以太网通讯案例.doc_第1页
200和300以太网通讯案例.doc_第2页
200和300以太网通讯案例.doc_第3页
200和300以太网通讯案例.doc_第4页
200和300以太网通讯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7 200和S7 300之间的以太网通讯案例一、S7 200 客户端的配置第一步:新建一个项目打开以太网向导打开Step7-Micro/WIN,在项目管理器中找到“工具”菜单,单击其下的“以太网向导”。如图3-1所示。之后打开的以太网向导对话框如图3-2所示,通过该向导,可以配置CP243-1通信处理器模块,以便将S7-200 PL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上。 第二步:读取CP243-1模块位置号在图3-3中,可以指定CP243-1在机架上相对于PLC的位置:直接与PLC通过扩展总线连接的模块处于0号位置,紧随其后的依次为1号、2号等。对于本例,由于CP243-1连接在EM277的后面,所以其模块号为1;如果不知道CP243-1确切的模块号,可以连接上通信电缆(PPI Cable),选择好下载路径,单击图3-3中的“读取模块”按钮来读取CP243-1的准确位置。图3-1 打开以太网向导图3-2 以太网向导简介图3-3 指定机架上CP243-1所处的位置第三步:配置CP243-1参数点击图3-3中的“下一步”,为CP243-1指定IP地址。如果网络内有BOOTP服务器,则不需要在此指定IP地址,由系统自动分配。这里设置其中一台S7 200的IP地址为“192.168.10.50”, 设置另外一台S7 200的IP地址为“192.168.10.51”。其内容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指定模块参数的命令字节和通过CP243-1建立的连接数,如图3-5所示。CPU222具有8入/6出14个IO点,因此附加在PLC上的输出字节地址占用了QB0,由此计算出CP243-1的模块命令字节为QB1。指定该配置要建立的连接数为1。第四步:配置连接在图3-6中的TSAP由两个字节组成,第一字节定义连接数,本地的TSAP的范围可填写16#02、16#1016#FE;远程服务器的TSAP范围为16#02、16#03、16#1016#FE;第二个字节定义了机架号和CP槽号(或模块位置)。按照硬件条件,1台CPU222的本地TSAP应该填写“10.00”,而另一台CPU222的本地TSAP应该填写“10.01”。远程服务器(一台S7-315-PN/DP作为2台CPU222的服务器)的TSAP两者都填写“03.02”。需要指定服务器端的IP地址,这里填入192.168.10.52。如图3-6所示。图3-4 分配CP243-1的IP地址图3-5 确定模块连接数图3-6 正确填写服务器的IP和TSAP要实现数据通信,必须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每一个连接最多可以建立32个数据传输,包括读、写操作。单击3号框的“数据传输”,选择“从远程服务器端连接读数据”单选按钮,如图3-7所示。图3-7 定义数据传输读为了简要说明,这里定义从服务器仅读1个字节的数据,即将服务器的MB14内数据读入到本地VB50内。VB50作为客户端的接收缓冲区,MB14作为服务器端的发送缓冲区。然后定义下一个传输:写数据到服务器,如图3-8所示。图3-8 定义数据传输写该步骤定义了一个写数据传输:将本地VB60内的数据写入服务器的MB16。VB60作为客户端的发送缓冲区,MB16作为服务器端的接收缓冲区。每个数据传输都有一个符号名来标记,以便在程序中区分发送还是接收。本例中读数据传输用符号名“PeerMessage10_1”来标记;而数据传输写用“PeerMessage10_2”来标记。同样的办法来定义客户机2(C2)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定义读操作:通讯网络将服务器MB10的数据读入到客户机2(C2)的VB50内。定义写操作:通讯网络将客户机2(C2)的VB60的数据写入服务器MB12内。 第五步:生成CRC文件并分配内存CRC保护可以防止模块配置参数被无意中的存储器访问修改,但同时也限制了用户在模块运行时来修改模块配置参数,如图3-9所示。图3-9 生成CRC保护用户可以指定参数存储区的起始地址,整个存储区的大小由系统根据刚才的配置自动计算。无须用户干预。这里指定存储区从VB65开始,如图3-10所示。图3-10 指定配置参数存储区单击“完成”按钮,由系统生成ETH1_CTRL控制子程序、ETH1_XFR数据传输子程序、ETH1_SYM全局符号表。在程序中通过调用ETH1_CTRL和ETH1_XFR来完成数据发送和接收,如图3-11所示。图3-11 系统生成控制、初始化子程序组态完成后使用PC/PPI Cable(PPI)路径将两个组态分别下载到各自CPU内。使用网线通过CP243-1将2台CPU222连接到中心交换机上。修改PC机的IP为“192.168.10.100”,使之与PLC节点处于同一个子网内。二、S7-300的服务器组态作为服务器端315-2PN/DP的组态非常简单:在新建的项目中(项目名设为“COM_ET_1300-2200(S)”)依次插入机架0,电源、CPU-315-2PN/DP,用户如果还有其他模块,则插入相关的插槽内。在插入CPU的时候,系统会提示建立一个以太网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内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并设定网络的IP地址、网络名称等。如图3-12所示。图3-12 PN-IO的属性配置点击“属性”按钮,在图3-13中,新建一条网络。由于客户端在组态时定义的服务器端的IP地址为“192.168.10.52”,则在此输入IP地址“192.168.10.52”,如图3-13所示。图3-13 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点击“确定”,可以看到硬件组态界面下出现一个“PROFINET I/O 电缆”,用户如果不需要组态远程的I/O模块,则可以删除该电缆。对硬件组态编译保存。三、 程序编写第一步:客户机(C1)内的编程客户端程序完成的功能是每秒钟将服务器中的数据读入MB18内;每5秒将MB15内的数据发给服务器。程序参照客户机(C2)的程序,自行编写。第二步:客户机(C2)内的编程客户端程序完成的功能是每秒钟将服务器中的数据读入MB28内;每5秒将MB30内的数据发给服务器。程序如图3-14所示。图3-14客户机(C2)通讯程序第三步:服务器的编程图3-15 服务器与客户机C1的通信图3-16 服务器与客户机C2的通信服务器程序如图3-15和3-16所示。四、项目下载第一步:客户端下载建议用户最好使用PC/PPI Cable(PPI)路径将两个客户端组态分别下载到各自CPU内,待下载完成后使用网线通过CP243-1将2台CPU222连接到中心交换机上。修改PC机的IP为“192.168.10.100”,使之与PLC节点处于同一个子网内。之后对客户端的修改可以采用以太网的形式进行下载了。第二步:服务器项目下载对于服务器项目的下载,用户可以采用MPI协议,或者是PROFIBUS协议先将硬件组态下载到PLC内,然后将整个站点(包括硬件组态和程序)下载下去。下载完成后,将315-2PN/DP用网线连接到中心交换机上。如果网络中各个站点PLC上只有“RUN”和“DC5V”两个绿色指示灯亮,说明组态是正确的。五、通信结果监控在这个项目内,客户端C1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88,客户端C2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34,通过观察服务器端的变量表,可以发现:负责接收C1数据的MB26接收到数据88,负责接收C2数据的MB22接收到数据34,如图3-17所示。在服务器端向C1发送数据99,向C2发送数据110,则可以看到在客户端C1的状态表内,负责接收的MB18数据为99;客户端C2的状态表内,负责接收的MB15内数据为34,如图3-18和3-19所示。以上数据表明其通信程序、网络连接是正确的。图3-17 服务器端的监控变量表图3-18 客户端C1的状态表图3-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