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现场管理规范.doc_第1页
生产企业现场管理规范.doc_第2页
生产企业现场管理规范.doc_第3页
生产企业现场管理规范.doc_第4页
生产企业现场管理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企业现场管理规范1 范围本规范对生产企业工作服的管理、环境卫生的要求、定置管理、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5S”要求、现场生产人员要求、过程控制、标识管理、员工行为规范、门卫管理、物流管理均作了规定。2 职责2.1 厂长负责生产企业的全面工作。2.2 车间主任负责生产现场、卫生及人员的管理。3.3 各工序负责人负责相关工序现场及人员的管理。3 管理内容3.1 工作服管理3.1.1生产厂现场职工每年一套工作服(冬、夏装各一套,包括帽子、鞋子)。 3.1.2生产厂必须按规定要求,向工作服的持有者收取一定的保证金,由车间主任完善其管理办法。3.1.3工作服按规定时间清洗:夏季每天清洗一次,冬季每3天清洗一次。生产厂应对员工清洗工作服作规定,并由车间主任检查落实。凡上班前检查发现员工的工作服不清洁,车间主任有权责令其不得进入车间上班。厂长对其进行监督,如被厂长发现有不合格,发现一次处罚车间主任5元。公司管理部门的人员到现场发现有不合格者,每发现一次,对厂长处罚10元。 3.1.4 进入车间时,车间主任必须督促进出车间的员工及时更换工作服。凡进出车间的员工未按规定要求更换工作服,将工作服(帽、鞋)穿出车间外,各生产企业有权对其处理。凡在乡镇或厂区外发现穿戴本公司工作服(包括帽、鞋)的,经查证落实,则对厂长按20元的标准处罚。 3.1.5 生产各工序现场人员必须统一着装,不得在同一现场有多种服装。 3.1.6 生产厂必须有完善的更衣设施和满足卫生要求的卫生间,生产厂更衣室需配置更衣柜放置工作服(帽、鞋),必须保证更衣室整洁,工作衣、帽、鞋应置于更衣柜内放摆好,放置顺序为鞋在底部、衣在中部、帽在上部。3.1.7参观服一律使用白大褂、鞋套,并由保管员按规定清洗。夏季每穿一次则清洗一次,冬季每周清洗二次,若未使用则可不清洗;但连续2个月未使用,则必须清洗一次。3.2 环境卫生要求3.2.1 厂区环境:a) 厂容厂貌整洁、车间和作业场所规范、办公室及公共场所清洁卫生。b) 厂区路面平整,无积水,无烟头,厂区内无排水不畅。有条件的企业要求植树种草进行绿化。C) 办公室里布局合理,文件资料摆放整齐,资料标识清晰,便于检索。d) 厂区卫生间应有冲水、洗手、防蝇、防鼠设施,并保持清洁。e) 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和垃圾必须于当日清理并堆放在指定地点。f) 有条件的生产厂生产区和生活区必须隔离分开;若无条件的生产厂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非生产人员随意进出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以避免质量和人身安全g) 保持本企业厂内道路的清洁,消除厂区内的一切可能聚集滋生蚊蝇的场所。h)生产厂必须坚持定期对厂区清洁卫生进行大扫除,每周一次。并采用510%漂白液或漂白粉对厂区环境、阴阳沟,车间周边进行消毒杀菌。i) 严禁在生产区,包括生产现场、原料仓库和仓库内吸烟、吐痰、用餐。3.2.2生产车间及设施的卫生要求:a) 车间内布局合理、排水畅通,通风良好、照明充足,无积水并保持清洁;通风处必须安装防鼠、防蝇、防虫等设施,车间、仓库内禁止采用药物灭鼠的方法进行灭鼠,以防污染生产环境。b) 车间内屋顶或天花板不得有蛛网、霉点;墙体不得有掉落现象,墙壁清洁干净,门窗结构严密,窗户安装有纱窗。c) 车间内的排水沟上应加不生锈材料制作的活动蓖子。排水沟的出口有防鼠网罩,车间的地漏或排水沟的出口应使用U型或S型等有存水弯的水封,以防虫防臭。排风扇部位必须装有纱窗,以防苍蝇、虫子进入。e) 车间门口必须采用纱窗门或采取其它措施,以防苍蝇进入。f) 车间门窗防虫、防蝇、防尘的设施,所用材料必须耐腐蚀易清洗。g) 车间内设有相适宜的更衣室,更衣室要与车间相连,不得更衣后在车间外走动。必要时,要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作业的员工分别设置更衣室;并将其出入各自工作区的通道分开,更衣室内个人衣物(鞋)必须与工作服(鞋)分开放置。更衣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室内通过安装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对室内的空气进行灭菌消毒。h) 车间入口处必须设置与车间内人员数量相适应的洗手消毒设施,并有“洗手、消毒”警示牌。洗手池:洗手龙头必须为非手动开关(无条件的企业在现有条件下安装手动开关龙头),洗手处须有皂液盒。洗手消毒方式:盛放手消毒液的容器最好是自动开关若无条件的企业一律采用带龙头开关的容器盛放手消毒液,使之节约用水。并合理放置以便使用。洗手消毒材料为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其浓度应按说明书要求配制。不得在盒内使用或已污染也不更换的消毒液。干手用具:企业可采用烘手器,企业使用的干手用具必须是不会导致交叉污染的物品,如一次性纸巾、消毒巾。不得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张毛巾或带污染的毛巾。脚消毒池:必须加有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其浓度应按说明书要求配制。池内消毒液深度保持3cm,并坚持定期更换。i) 在车间内适应的位置安装洗手、消毒设施和配备相应的干手用品,以便工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定时洗手、消毒,或在弄脏手后能及时方便地洗手。从洗手处排出的水不能直接流在地面,必须将其导入排水管或排水沟。j) 车间现场配料室和仓库内盛装辅料、油类物资的容器必须加盖封闭。拌料处配置好的辅料必须采用加盖的容器盛装,不得随意敞开着。并坚持用后即盖好容器。k) 严格日常对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和工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特别是对加工过程易腐变质食品的设备和工用具,还应该在加工过程定时进行清洗消毒(由各企业作规定)。l) 生产期间,车间的地面和墙裙必须每天都进行清洗。车间的顶面、门窗、通风排气扇的网罩等必须定期进行清洁。m) 各工序清洗后的毛巾必须定置挂好,严禁将毛巾摆在设备或操作台上。n) 每天生产完毕后,要组织对生产场所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并用50PPm的漂白粉澄清液对生产场所进行消毒杀菌,同时采用20PPmC102液对生产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工用具进行消毒。并由专人负责检查,作好检查记录。及人员的管理3.3 定置管理3.3.1 生产厂有合理的厂区、车间、仓库、办公室及作业场所的定置图。3.3.2 生产现场和作业场所作好定置标识,其物品按规定位置放置,并摆放整齐;不得将现场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返工品、报废品、工用具、清洁卫生用具等随意摆放。3.3.3 设备定位要流畅,电线、线路规范,不得随意加接。3.3.4 生产时做到现场工用具整齐有序:a) 推车、工具架必须按定置区域摆放,并按同一方向摆放。b) 周转箱放置按纵(横)方向一致摆放,不得歪斜。c) 生产用的专用容器放置整齐。d) 现场未用的清扫用具统一放置或悬挂在固定位置。e) 现场不用的工用具应撤离现场,并放在固定的位置。f) 现场维修机器设备所卸下的配件必须放在工用车内或专用盒内。3.3.5 下班后,所有的工用具按定置规定摆放: a) 用于维修的(螺丝刀、夹钳、剪刀、小刀等)工用具一律放入工具箱内;当天未维修完的机器设备必须恢复原状,将机盖等合上,对维修现场进行清理,不得将机盖、螺丝等随意放在地上。 b) 箩筐、周转箱要相互重叠后,按定置要求整齐放置于规定位置。 c) 计量装袋用的装料盆倒扣在工作台上,并错位摆放,不得盆盆相重叠。 d) 所有秤支、装料筒整齐摆放在工作台上,装料筒、秤支每台之间间距一致;装料棒插在装料筒上。 e) 全自动热合机盖处于开启的最高点;半自动热合机真空室打开后用木质块或塑料棒支承。 f) 运输车、工用具架按定置摆放。 g) 各工序的毛巾、帕子集中挂在固定的位置。3.3.6 仓库的物资和产品必须有定置标识,各类产品和物资做到每批按定置标识或定置区域堆放,不得交叉堆放,不得交叉标识。3.3.7 所有现场不允许地上随意摆放不该放置的物品。3.3.8 不同区域、车间的工作服应定期清洗消毒。每周不得少于一次。3.4 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5S”要求3.4.1 整理:各生产企业车间管理人员必须每天认真区分现场要与不要的物品,并作好各工序所需人员量的规定;及时清除现场不用的物品:a) 不能用或不再使用的物品必须及时清出工作场所,按废弃物处理。b) 使用周期较长(即很少用)的物品,应存放储存室。c) 每天到每周用一次的物品留在工作场所的固定位置。3.4.2 整顿:对生产现场需用的物品加以定点定位放置,并做到摆放整齐、明确,作好放置标示;通道、走道畅通;消耗性用品,如抹布、手套、扫把等定位摆放。3.4.3 清扫:生产厂坚持生产现场清洁干净,清扫从地面到墙壁到天花板;彻底清扫设备设施及工用具;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必须及时维修,使其恢复正常状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3.4.4 清洁:通过标签、目视管理等方式维护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整理、整顿、清扫。保持生产场所无垃圾无灰尘的整洁状态3.4.5 素养:生产现场员工必须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出勤;工作时必须保持良好状态,不可随意谈天说笑或离开工作岗位,不可在现场看书报、瞌睡等;现场员工服装整齐,戴好上岗证,爱护公物并做到用完归位。3.5 现场生产人员要求3.5.1 与食品生产有接触的现场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3.5.2 生产质量操作者及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做定期健康检查;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如黄胆性肝炎、肺结核、皮肤病、腹泻、呕吐、发烧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等)必须调离生产、质量管理岗位。手部受伤严重人员必须劝其休息,不得在受伤严重期间带伤上岗。3.5.3 现场生产操作者、管理人员必须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进入车间时洗手、消毒并穿着洁净的工作服。3.5.4 员工穿戴完毕,对着镜子自查然后实行两人互查,发现对方不对则指导其穿戴符合规定要求。3.5.5 各生产企业可设专人每天对进入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员工进行例行检查,检查员工穿戴的工作服(帽、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检查其头发是否露于帽外;检查其手指是否留有长指甲或涂有指甲油;检查是否带有与生产无关的物品进入生产现场,并作好检查记录。3.5.6 员工进入车间和生产现场前必须清洗消毒。3.5.7 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关键或主要工序、需确认工序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认可 (相关部门)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3.5.8 生产现场人员在生产前手接触不洁物、处理完脏的设备和工用具后、入厕后、下班吃饭返回现场等均要更换衣服,并洗手消毒;有条件的企业必须设专人监督检查,并与其检查人员的工资挂钩。3.6 过程控制3.6.1 有蓄水池的要求水池有完善的防尘、防虫措施,并定期对蓄水池进行清洗、消毒。3.6.2 对加工过程使用的工用具,与产品接触的容器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不同工序、不同用途的容器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以免混用。3.6.3 定期对辅料仓库、配料室等进行清洁,保持仓库卫生,必要进进行消毒处理。相互串味的产品、辅料与成品等不得同库存放。3.6.4 库内产品必须堆码整齐,批次清楚,并有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特别是对机配件的仓库管理必须对机配件实行编号管理。为便于仓储物资的识别,各堆垛应挂牌标明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批号等情况。3.6.5 各工序间的半成品须经工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序;不得未经检验而随意转序。3.6.6 成品库内的产品要按产品品种、规格和生产时间分垛堆入,并且挂相应的标识牌,从而保证整个仓库堆垛整齐、批次清楚、管理有序。3.6.7 现场生产使用的设备设施、工用具必须定期采取措施防锈。不准其锈蚀斑斑的设备或工用具用于生产加工。3.6.8 加工后的半成品一律放在专用的容器内,不允许堆在地上。严禁生产现场使用竹篾容器。3.6.9 生产现场和作业场所门窗必须完整,并有纱窗。保证车间门窗玻璃明净,纱窗干净整洁。不得随意将其车间门窗敞开。车间内门窗若有残缺,生产企业必须在发现的当日修整完善。3.6.10 现场使用的定置标识、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牌必须完好,不得在现场使用残缺的标识牌。3.6.11 严禁操作台及地面的落地菜丝(颗、片等)直接装入包装袋内,必须将此部份菜丝(颗、片等)放入隔离的容器内,由车间主任定时集中处理后再使用。3.6.12 坚持每天上班前召开班前会,班前会内容包括:a) 当日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b) 通报质量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并分析差距。c) 生产过程中有哪些质量要求、控制要点和操作规范。d) 总结生产现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情况,并实行对照检查。e) 工序质量异常情况的通报及处理,上一天生产中出现的不合理分布,并提出整改要求。3.6.1 3 坚持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各工序员工对生产使用的设备设施和工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持卫生洁净。凡由上一级领导现场检查发现设备设施和工用具不清洁,发现一次扣款2元。3.6.14 生产现场和作业场所员工必须集中上下班。下班后除清扫生产现场,设备设施和工用具,并对其清洗消毒后的工用具,按规定要求定置摆放好,由工序负责人检查合格,必要时由车间主任复查合格后,该工序员工方可离开生产现场,并由车间主任再清理,检查电源是否断开、水源是否关闭,关锁好车间门窗。3.7 标识管理3.7.1 现场使用的各种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必须清晰、完整、规范。3.7.2 合格证装箱单标识:为白底色黑字。合格证每栏内容的填写,一律采用红色印章盖印,保证印章字迹清晰、完整、整齐。印章字迹对齐边框。3.7.3 每件产品箱内有一张装箱单。箱外合格证粘贴在纸箱侧面的右角,并将合格证对齐纸箱的边框后再粘贴,保证粘贴牢固。不得有飞边或粘贴皱折。3.8 员工行为规范3.8.1 持证上岗:a) 各生产场所的员工必须佩戴上岗证(或工作证),佩戴的证件必须完整、清楚、证件不得残缺。凡在工作检查中查到现场员工未佩戴上岗证,对员工处罚2元/次。并对生产厂作一次基础管理工作中扣2分。b) 对关键工序、特殊岗位人员必须经相关部门(或单位)培训合格,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关键工序:杀菌、配(拌)料操作员(公司培训)特殊岗位:总质检、化验员、原料技师、设备管理与维修员(公司培训)内审员、锅炉工、电工、提升机操作工(由国家归口管理部门培训)3.8.2 坚守岗位、遵守纪律: 严格考勤。生产现场和作业场所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纪律,保持生产现场安静有序。现场内员工不迟到、不早退、不得随意串岗、不闲聊、不高声喧哗、不带小孩进车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