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关于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综述 姓 名: 邢丹丹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法学 班 级: 法学42 学 号: 2264210 指导教师: 孙永军 职称: 讲师 2007 年 05月 22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综述法学专业学生 邢丹丹 指导老师 孙永军摘要:曾经长期统治民法等私法领域的诚实信用原则是否能成为民事诉讼法公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在我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要求及功能,结合道德法律化,私法公法化的趋势,综合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等,肯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地位,并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诉讼法;诉讼模式;自由裁量权On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in the Civil ProcedureStudent majoring in Law Xing Dandan Tutor Sun YongjunAbstract: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has been ruling the area of private law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But it is a very controversial problem whether this principle can also become on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public law. Bu ananlyzing the requests and functions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s fundamental principles , legalization of ethics , the trend of public law of private law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judicature in china, this article confirm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status of good faith inn our civil procedure law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civil procedure law ;lawsuit mode ; discretion right 诚实信用原则(以下简称“诚信原则”)是民法中的基本原则,被誉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经典条款”。人们所了解的诚信原则只是司法实体法的概念,而要将诚信原则作为公法诉讼法上的概念,是一个很新鲜的课题。不过,诚信原则已开始它的扩展,从私法领域伸到公法领域,从实体法领域延伸到诉讼法领域,逐渐成为高层次的法律理念为人们所信仰和遵循。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内涵关于何所谓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内涵的问题,我国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正如英国学者路易古得对一位意大利人所言:“我们在英国发现很难采纳一种诚实信用的一般概念,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其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甚至具有某种不确定性。1但是汇集各种学说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法官自由裁量权说我国著名法学家梁彗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将道德规则与法律规则合为一体,因而同时具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双重功能,使法律获得更大的弹性,法官因而具有更大的公平裁量权,能够排除当事人意思自治而直接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诚信原则的实质在授权法官自由裁量权。2王富华在分析民事诉讼中诚信原则的功能时,在谈到诚信原则具有弥补民事诉讼立法空白时认为: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质,在于如果在诉讼中出现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的程序问题,法院可以根据该原则行事公平的裁量权,直接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进行调整。3(二)公平与平衡说聂明根认为:作为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一的诚信原则应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为行为意义上的信用;二为实质意义上的诚实信用。行为意义上的诚信,指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进行诉讼行为是行使诉讼权利或履行诉讼义务,以及法官行使国家审判行为时主观上应诚实、善意。实质意义的诚信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必须维持双方利益平衡和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其实质是公平与平衡。4328329汤维建认为:诉讼法上的诚信原则具有三重功能:对于当事人来说,诚信原则是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其平衡各种诉讼利益的基准。5徐国栋对诚信原则的阐述则强调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护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6张卫平认为:诚信原则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是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779可见,无论如何表述民诉中的诚信原总则,目前学者们的理解至少包括两方面的意见:一是当事人依据诚信原则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即当事人应当诚实善意。二是在法律没明文规定时,法官依据诚信原则行使审判权,自由裁量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二、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原来是道德规范的一种。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以法律形式吸收和使用道德规范,使道德规范法律化。在诉讼中对当事人、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实行法律和道德手段的双重调节。在民事诉讼中适用道德规范法律化的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作为适用该原则的依据。(一)从民事诉讼发对民事实体法的实现功能来看周建华和杨贝认为民事诉讼法的外在价值是实现实体法公正,这也是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实体法的实现要求。实体公正包括一般公正和个别公正。诉讼法对实体法的实现功能,就是先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公正处理来实现个别公正,并通过这种个别公正的实现来追求实体法一般公正的实现。所以,诚信原则应当延伸到民事诉讼法领域成为约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诉讼行为的基本原则。8(二)从民事诉讼法中的实体内容来看程序法和实体法并不是严格划开的。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包括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以举证责任为例,李浩认为:举证责任本质上是个“两栖”问题,它横跨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两大法域,是实体法于程序法在诉讼中的交汇,因此,单从任何一个法域研究都无法把握它的真谛。从本质上说,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分配举证责任,是民事实体法与民事诉讼法在诉讼中的适用问题。因此,作为实体价值衡量最高指导原则的诚信原则也就必然要支配程序法领域。9(三)从民事诉讼法自身的价值来看民事诉讼法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和独立的内在价值,包括程序公正和程序效益价值。顾培东认为:程序公正是正确选择和运用法律,从而也是体现法律正义的根本保证。首先,公正的程序可以排除在选择和运用法律的过程中的不当偏向。其次,公正程序本身就意味着它具有一套能够保障法律适用的措施和手段,并且由此能够形成保障法律准确适用的常规机制。1061同时章武生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领域的扩大,交易的频繁,人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多,价值法治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多期盼以公力救济自己的权利,这种需求的扩大与司法资源的有限发生冲突。于是,程序效益价值越来越突出。程序效率价值的评估标准包括诉讼效率原则,诉讼经济原则,程序终结原则,既判力原则。诚信原则要求主体“诚实”地为诉讼行为,在此情况下,减少“不诚实”可能引起的诉讼反复,减少诉讼成本。116670因此,诚信原则也是民事诉讼法内在价值实现的要求。(四)从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漏洞来看张胸宽认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法律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会有一些法律漏洞。民事诉讼也是如此,而当事人在进行诉讼的时候,如果在法律上找不到对其行为明确评价的条款,他的权利义务就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这时可以依照诚信原则,对某些条文做出扩大或者缩小的解释,活依照原则本身的内容对其行为做出评价,以利于诉讼的进行。同时,这种行为本身也对“行为中的法”起到补充、完善、发展的作用。12(五)从适应和推进“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发展来看黄作颖和李虹颖认为:传统诉讼模式,无论是职权主义模式还是当事人主义模式,均将诉讼当事人视作彼此充满对立的双方,这是存在诉讼偏差的。因此,新的诉讼模式“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得以出现,并逐步取代传统诉讼模式。协同关系模式始于债法,与现代契约理论息息相关,因而,协同关系模式一出现于民诉当中,与其自然相随的诚信原则也即被引入到民诉法当中。在现代民诉法中引用诚信原则,既可以通过引导当事人在行使诉讼权利过程中相互合作与协调,缓解当事人诉讼模式中固有的对抗色彩,同时体现了以社会为本的新的法律思想。这一背景,为诚信原则的生长提供了空间,也为在民事诉讼立法上确立诚信原则作了理论铺垫。13张宽胸也同意这一观点。12三、我国民事诉讼法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现状我国目前民事诉讼中存在着一些诚信原则瑕疵,将其归纳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黄作颖和李虹颖认为主要体现在审判权与诉讼权的滥用。我国民事诉讼中存在着审判权和诉讼权的双重滥用。诉讼权的滥用表现在当事人与法院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关系上。审判权的滥用既表现在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关系上,也表现在法院之间的关系上。此外,瑕疵还包括虚假与规避法律等妨害诉讼的行为。虚假的诉讼行为是指围绕不真实的争议或不真实的诉讼事项所惊醒的诉讼行为。规避法律的诉讼行为则是指为实现不当利益,虚构事实以套用有关法律规范或利用法律规范的漏洞、相互矛盾及法律条文字面与真意的差异而进行的诉讼行为。13单国军认为我国目前民事诉讼中存在的诚信原则瑕疵还应包括瑕疵诉讼行为与审判行为。当事人的瑕疵诉讼行为通常有:当事人诉讼文书或口头辩护中有侮辱他人的词语;应经法院许可而未经法院许可进行相关诉讼行为,如证人提供书面证言等情况。法院的瑕疵诉讼行为包括:送达采用不适当或者不规范的方式进行;裁判文书就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缺乏必要的法理阐述等。14四、我国民事诉讼法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设想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尽管已经有反映诚实信用原则的规范内容,但数量较少,不成系统,远不能应付现实中民诉活动的需要。因此,应尽快在民诉中确立完整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十分丰富,在立法上既要确定其不确定的一面,使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够应付一些对未来无法预料的情形;另一方面,又要构建一些具体的制度,使该原则具体化和明晰化。(一)诚信原则债审理前准备程序中的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滥用权利,保障诉讼程序平等、公平的进行。因而它适用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各个主体。正如谷口安平所言:信义原则的适用对象还应理解为不仅包括侠义的当事人和法院,还应包括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辅助人、证人以及鉴定人。15王胜利和王世琦认为: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审前准备程序中所实施的行为必须诚实和善意,否则对方当事人可以提出异议,法院可以根据诚信原则进行干预,甚至确认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无效。如,禁止不当诉讼状态的形成。不当的诉讼状态是指一方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恶意利用法律漏洞或者不正当的手段妨碍对方当事人有效地实施诉讼行为,从而有利于自己损害他人的诉讼状态。16刘荣军认为还表现在诉讼权利的失效。当事人一方怠于行使诉讼权利,长期没有行使的意思表示和实施相应的行为,致使对方当事人以为其已经不会在行使,而实施李一定的诉讼行为时,方开始行使该项权利,导致对方受到损害。对此,法院应依据诚信原则,确认当事人长期未行使的权利在诉讼中已失去效力,以此维护对方当事人权益的稳定。17(二)诚信原则在庭审程序中的适用王青和陈虹认为: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履行真实义务。真实义务是指,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当中应真实陈述的义务,它要求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不仅要就其知道的构成某一法律关系的事实进行完全的阐述,还要就这些事实进行真实的阐述。当事人与诉讼参与人不得有所隐瞒和虚构。18詹思敏和王晓明认为:在庭审过程中还应包括禁止不当举证。证据在诉讼中对当事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诚信原则禁止当事人采取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因为非法证据的行使必然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活社会公共利益,这种举证行为自应归于无效。如胁迫、欺诈、虚伪陈述等。若在诉讼中发现一方当事人胁迫、欺诈、虚伪陈述或者提供的证人、鉴定人等有作伪证的情形出现,法院除了否认这些举证行为的效力外,还可对当事人一方其他举证的真实性保留怀疑或者降低其效力等级,是为“非诚信降级规则”。 19(三)诚信原则在执行程序中的适用王胜利和王世琦认为:它的目的是依据诚信和善良的道德准则,在保障已生效的法律文书中确定的内容得以实施的同时,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执行和解中欺诈的禁止。禁止任何一方当事人采取威胁、欺诈、利诱的手段或者在对方当事人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强迫其与之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否则法院可以依据诚信原则认定此执行和解协议无效。2第三人滥用执行异议权的禁止。在司法实践中,往往被执行人与第三人串通,有第三人以不正当理由提起执行异议,以干扰法院执行工作的正常进行。3法院执行中诚实信用的要求。民事诉讼法第222条和223条规定,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费用。法院在执行被执行人财产过程中,既要积极责令被执行人的给付,又要以诚实和善意的心态照顾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20小结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学者们对将诚实信用原则加入民事诉讼法的问题进行了多方探讨。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都要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实施诚实信用原则可能会存在障碍,而忽视这一原则带给民事诉讼法的益处。而且,通过健全与完善这一原则还可以更好的消除这些障碍。在权衡利弊之后,我相信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日可待的。参考文献:1 R Good“The concept of good faith in English Law”,2 saggi conference seminari 3.3centro di studie riccerche di diritto comparatoe straniero,Roma,19922 梁彗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3 王富华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论J.法商研究,1999(4)4 聂明根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研究C/陈光中 ,江伟诉讼法论丛 第4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 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J.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10)6 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M.北京: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