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基本技术-打窝看票遛鱼篇.doc_第1页
钓鱼基本技术-打窝看票遛鱼篇.doc_第2页
钓鱼基本技术-打窝看票遛鱼篇.doc_第3页
钓鱼基本技术-打窝看票遛鱼篇.doc_第4页
钓鱼基本技术-打窝看票遛鱼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打窝、看漂、提钩以及遛鱼技术谈谈看漂与提竿看漂识鱼是钓者的基本功。理论重要,别人的经验也有帮助,但主要靠自己的实践。 “托漂”是鲫鱼吃食的主要标志,而且很容易察觉,因为它托上来的速度较缓,力度较大,有比较从容的时间去提竿。但也有的鱼塘,因经常有人垂钓,鱼“钓滑了”,咬食时不明显,常先在饵旁游弋,然后轻触鱼饵,不轻易入口,此种情况需耐心等待,根据浮漂动态,看准时及时提竿。另外为了加快钓获速度,获得丰收,如漂、坠配合得当,应是鱼漂略一抬头,立刻提竿,摘钩后挂好钓饵立即甩回原窝。 “黑漂”如果是稳稳下沉,一般是鲤鱼、草鱼、黑鱼、鲇鱼等大鱼。这种鱼类提竿时机较好掌握,漂没于水下提竿即可。但注意用力适当,既要使鱼钩牢牢地挂住鱼嘴,又不要用力过猛,折竿断线,或使鱼受惊狂奔。常有些浮漂先略向上抬,随后下沉没入水中,这也是正常情况,更容易辨别。浮漂忽然快速拉入水中,提竿却不见鱼,或是浮漂上下快速窜动,或是浮漂在水面无规则的移动,而提竿却无收获,这大多是小杂鱼咬钩又吞吃不进,甚至小虾用爪牵着鱼饵欲送入嘴内。面对这些情况,采取的对策一是更换钓饵,一般荤饵,小鱼爱吃,素饵体积较大,不太爱吃。二是转移。三是干脆换用小钩、小漂、小饵钓小鱼。 甲鱼、泥蚯吃食往往浮漂上下微微窜动,此时即可提竿,一般都能收获。 提竿的一个重要要领,是先用手腕抖动一下,使鱼钩牢挂在鱼的嘴中,再根据鱼的大小是提,是遛,从容处理。起竿最佳时机就鲫鱼而言,起竿的时候应抓住漂标一“点”的瞬间,因为鲫鱼觅食非常谨慎,尤其是成年大鲫,它们在吞饵前都有一含即吐的习惯,稍有不适便立即放弃,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确认没有危险才放心吞饵。所以要抓住它“一含”的机会,即漂点即提。鲤鱼喜群居是底层鱼类,须沉底钓,鲤鱼吃食时有抬头和拖饵的习惯,反映在漂上是浮漂微微上升后立即没入水中,动作越缓鱼越大,动作越急鱼越小,应等浮漂完全没入水中后再起竿。草鱼是大型鱼类,吞饵比较爽快,且动作较大,底钓时有较大的送漂现象,起竿以稍迟钝为宜。鲢鱼是中、上层鱼,有吞吸雾饵的特点,所以钓鲢时大部分钓者习惯用组钩大浮漂施钓。在起竿或收线时不应操之过急,浮漂在急促抖动或小范围内移动时不要起竿,等漂彻底没入水中或在水面快速移动时起竿把握会更大。 制约钓绩的10种因素回顾多年来的实践,发现制约钓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10种。 对鱼的食性不了解,饵料不对路子。人为因素的影响,鱼儿受到惊吓。受了惊吓的鱼儿在短期内是不吃饵的。因此,必须了解:在近期内,塘主有没有捕过鱼、塘中有没有灌过水、塘中之鱼是不是刚放进去的等等,这些都是使鱼受惊的因素。另外,岸边的嘈杂声、钓鱼人的扬竿声、中钩之鱼在水面的拍打声、光照下的竿影等,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 气候的突然变化,鱼儿还没有适应。气候的突然变化,会影响水温的变化,气候的温差大,水温的温差也大。因此,在短期内形成较大温差的水中,鱼儿是一下适应不了的。所以出钓之前必须考虑到天气变化对垂钓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待天气走向正常后再出钓,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钓组配置不当,不能应对鱼情。下钩之前,对塘中之鱼情要有所了解,如鱼的种类、鱼的大小、塘口的新老,以及季节的特征等。否则,有鱼也难钓上岸来。又如,老塘口,鱼都被钓猾了,警觉性相对较高,用粗线、大钩就很难钓上鱼来;再如,春季鱼头较小时和冬季钓鲫时,小钩、细线才是最佳选择。因此,必须根据鱼情来决定钓组的配置,切不可“一钩一线钓四季”,“一副钓组打到底”。 塘主喂食充足,饱食之鱼没胃口。许多的养鱼专业户,都能根据鱼的需要,定时、足量放食。刚刚吃饱的鱼没了食欲,怎么能钓上来呢?饱食之鱼,起码要等半天时间,才有进食的欲望,垂钓者必须掌握这个特点,适时下钩。 钓点方位不清,饵钩进不了窝子。“打窝聚鱼,窝里钓鱼”。可是,窝中有鱼,有的人就是钓不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之一,就是挂饵的钩子没有投放到位,老是在钓点外围打转。这倒不是钓者故意所为,而是外力的作用和缺乏经验所致。施钓过程中钩饵受风力、风向的影响。有的人窝子打过以后,窝点的准确方位搞不清了。因此,在开始打窝时,一定要把脚下一点和对岸一点(固定目标)锁定,然后在两点间构成的一条“线”上定点打窝。 对鱼泳层不清,施钓方法不当。在同一个水体中,不同的鱼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鱼的泳层都是不尽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草鱼、鳊鱼、鲢鱼、白鲦等都喜欢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鲫鱼、鲤鱼等却喜欢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觅食。而随着天气和水情的变化,其泳层会有所改变。因此应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找准鱼的泳层。 摸不着鱼路,盲目打窝下钩。一般说来,鱼在水中都喜欢寻找适合自己生存、觅食、嬉戏的环境集群活动,所以鱼儿经常光顾的地方就是钓鱼人所说的“鱼路”。如果找不着“鱼路”,盲目打窝、下钩,是不能马上把鱼钓上来的,尤其是冬季,更是如此。 对浮标的判断失误,扬竿时机不当。鱼是否咬钩,怎么样咬钩,都是通过浮标反映出来的。钓鱼人凭浮标的反映状态,决定提竿的时机。然而,鱼种、气候和食欲的差异性,都决定了鱼儿咬钩动作在浮标反应上的差异。所以,正确判断不同鱼种咬钩的不同反映,把握好提竿的时机,也是减少失误多上鱼的一个重要环节。 性情急躁,缺乏守窝的耐心。休闲钓鱼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娱乐活动,它使人保持平静的心态,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但是,如果老钓不上鱼来,就多了一份缺憾,少了一份乐趣。因此,还是要千方百计地把鱼钓上来。可是,在垂钓过程中不能如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性情急躁,缺乏守窝的耐心。如果急于求成,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同钓法产生不同鱼讯鱼类摄食的方式各异,我们现在钓到的大多是以吸来完成摄食的,如鲫鲤草青鲢等。鲫鱼利用鱼鳃肌肉的力量进行张合,对水产生压力,使水在吸的作用下流入口腔又从鳃排出,食物被留在口中,合味则下咽,不合就吐出来,吸食时饵运动到口腔的路线是笔直的。观察鲫鱼的吻端可以发现,上下颌基本平齐。所以,它要摄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食物必须采取俯角,使食物、嘴和身体处于同一直线上,才能方便轻松地吸食。食物入口后,鲫鱼会自觉调整身体位置,继尔离开。于是,吸食、调位、离开构成浮标反应的摄食过程。这三个顺序概括了鱼类摄食的基本形态,但在不同钓法产生的鱼讯又有很大差异。以散子漂卧钩底钓为例,在俯角角度相同的情况下,鱼的吻端与饵的距离大于饵坠距离时,鱼的吸食会使饵拖着坠一起运动,漂因坠的运动而出现下沉。饵入口,鱼调整身体位置时坠留在嘴外,则随鱼身放平坠的离底会因自身重力使它向下方垂点运动,然而坠重因脑线与钩的连接把负重转嫁给了鱼嘴,浮子被解放了,开始上浮。如果鱼嘴离底的高度小于钩坠的连线长度,坠的重新落底不会对鱼嘴构成负担,这时浮子有一沉一浮的点动。鱼吸食后调整体位的第一个动作是抬头沉尾,此时若鱼嘴离底高度大于钩间脑线坠的长度,坠被拖着离开水底,浮子会徐徐向上抬起,送漂提竿十拿九稳。鳊鱼的口型与鲫鱼相似,但扁且高的体型使它在吸食后的抬头调位幅度大大高于鲫鱼,所以鳊鱼的送漂更甚于鲫鱼。鲤鱼的嘴形特点是上颌盖过下颌,由此而有摄食底饵的便利,只须很小的俯角就能将饵吸入。另外,它又有游动拱食的习性,一边摄食一边前行。在浮子出现黑漂就是饵拖着坠,坠拖浮子移动的结果。草鱼体长嘴大,上颌虽不及鲤鱼那么突出,但下颌肌肉收缩有力,能产生足够的吸力,吸食距离比鲤鱼远得多。尤其是在争食时吸力之大在饵的运动过程中就有了浮子反应,而此时钩尚未入口。接着,钩进入口腔还有一个将饵推向咽部的过程,如果只看到浮子的运动急于扬竿则很可能钩还未入口。 鲤鱼、草鱼等大型鱼类的吸食也会调整体位,所以浮子上浮并非鲫鱼和鳊鱼的“专利”,只是它们的调整比较缓慢而已,反应在浮子上的幅度和上浮速度不及鳊、鲫那么明显罢了。用散子浮标底钓都以浮子上浮为扬牢时机,其抓住的正是鱼将钩完全吸入后作体位调整的关键时段。现代钓鱼技术词典 河南渔具网1 漂钩钓法 是桥上钓草鱼和鳊鱼的一种方法,它以短抛竿长线为特征,操作时人趴在桥上的栏杆上,松开鱼线轮的引线环,将线垂下,使钩随水流漂往远处,在它到达选定的区域后再收拢余线。它适合专钓上中游游弋觅食和较大的掠食性鱼类,也可以在栈桥和大型趸船上进行。漂钩的钩是离底的。其定位深浅由浮标调整,一般用大肚子的空腔塑料浮标,使坠钩饵重量平衡标身浮力而标尖浮出水面。在流水的作用下,浮标向下游漂移,钩、坠、饵同步移动,但滞后于浮标,所以风线、标、水线形成折角,鱼咬钩都是标尖突然下沉。如果标尖下沉就立马提竿,可能不中鱼,因为鱼逆水抢钩是吞不深的,只有下沉后又冒出来并顶着标身出水才是鱼把钩咬实了。为了减少空钩,应该在浮标漂出一定距离后控制钓线,使浮标停住,此时水线与浮标垂直或钩被水流推到浮标前方,此时标尖下沉的中鱼率就高了。但风线不能绷得太紧,因为鱼也可能是顺着水流或从横的方向咬钩,提竿会使鱼窜出水面,特别是遇到游泳速度极快的白鱼,宽口而钩条细的钩就顶不住了。2浮钩钓法 夏天,在喂草的池塘中可以听到草鱼、鳊鱼吞食嫩草的叭嗒声,人走近声音没有了,但还是可以看到鱼咬着嫩茎绿叶往下拽。在养罗非鱼的池塘,一到喂食的时候鱼就起来了,黑压压一片。有食物漂浮在水面上,鲈鱼、胡子鲶会突然跃到水面,衔着饵一个翻身就不见了。浮钩钓法是让钩饵浮在水面上,等待鱼去发现它,衔住它由于鱼捕饵是由水下突然蹿出,所以它不像底层和中层鱼咬钩那样有试探和反复,张口即吞,衔钩就走,来得突然,走得迅速,是这一钓法必须把握的咬钩特征。它对线组的要求比较简单,带漂和不带漂都可以,只要钩、线耐得住冲击就行。讲究的是钓竿,并因钓竿调性的不同而在扬竿技术上是有区别的:竿梢软而腰身硬的,提竿宜低不宜高,控鱼宜高不宜低,起鱼时要避免钓竿垂直上举;受力点集中在腰身部位的本调竿,提竿、控鱼、起鱼都可以把竿举高一些,但仰角过大会对钩线强度形成考验。浮钩钓没有固定的钓点,一般选择鱼比较集中的区域,如池塘食台附近,下风处等等,所以又结合着走钓,见鱼抛钩。采用这一钓法不能用短竿,一般都用超过7米的长竿,因为竿影会影响鱼上浮;抛钩用荡悠法,遇风阻用甩大鞭,但最好是利用侧风让钩漂至钓区。浮钓选择的钓饵要有漂浮性,常用的有苍蝇、菜叶、南瓜的花和藤、带翅膀的蚱蜢、面包、雪饼等。有些钓饵浸泡久了会下沉,浮钩变成漂钩,此时不要急于换饵,可以稍作拖曳,鱼会跟进抢饵,这是浮钩结合漂钩,效果可能会更好。3悬钩钓法 鱼类在感觉环境变化的时候会主动趋利避害,比如水的上下置换,温度高的上层水体在夜间下沉水底,下层的鱼感到不适应会离开水底,在中下层位置上活动。追随鱼的泳层变化,用减轻坠重或改用大浮标的办法,使钩不能下沉水底就成了悬钩。悬钩钓法有单钩和组钩之分,适合钓中层活动的鱼类,用单钩可以钓草鱼、鳊鱼、白鲦和阴雨天上浮的胡子鲶,但要有合适的诱饵才能把鱼吸引并停留在悬钩附近。比如扎草把打窝钓草鱼,在草把下面系一条绳子再绑一截砖扔到钓区,钩挂嫩草,悬在草把下方;再如不断的扔菜籽饼,形成一个局部的垂直饵区,专钓半水和离底抢食的鳊鱼等等。组钩有飞钩、篮钩和吸入组钩等好多种,都是结合着诱饵的溶化和扩散,以鱼的误吸为机会的。以吸入组钩为例,5把钩披散状挂在诱笼四周,虽钩上无饵,但笼里盛着的带酸臭味的诱饵不断泄出,鲢鱼不吃有形的钓饵却能靠鳃过滤水中的微生物,于是在吸入扩散的诱饵时也把钩吸进了嘴。要使钩悬着,浮标是个关键,浮标的上浮力必须大于饵钩坠的重量。但上浮力过大,小动作看不出来,所以选择浮标要同鱼的食相结合,单钩用3号以上的浮标钓34目,用浮子应该水面上保留3颗。以饵代坠的吸入组钩单诱饵就有30克,一般浮标是没有那么大的浮力的,必须自己做,但手工制作的浮标太笨拙。目前比较适用的是两端呈圆锥形,下面有转环,能在钓线上定位并移动,顶部有标示竿的发泡浮标,它的负重量在2040克之间。4拖曳钓法 用抛竿将钩掷出数十米,在竿尖倾向水面,坠到达水底时,徐徐收拢余线,到钓线将近绷直以后拽的方式提竿,重复这个动作直到钓线收尽,则钩、坠在水下划出的是一条向后跳跃的运动轨迹。如果将形成节奏的提竿动作改成缓慢收线,以拖曳产生钩的运动,同样能刺激鱼咬钩。在湖泊,运用拖曳钓法可以钓白鱼、鲴鱼;在江河入海口可以钓鲈鱼、梭鱼等咸淡水洄游鱼类;用于池塘可以钓白鲳,有时还能钓到罗非鱼。拖曳钓法在欧美运用得很普遍,但鱼线轮和竿与我们使用的抛竿钓组不同,还因钓取对象的不同在钩、饵上有详细分类。在日本和台湾,已有相当一部分人采用欧美式拖曳钓法,并在水库中成功用于钓青鱼和鲤鱼,不过他们使用的都是假饵。拖曳钓法是利用鱼类的掠食本性,使钓饵形成类似小鱼小虾的游泳动作来刺激鱼咬钩的,它在我国传统钓鱼技术中处于从属地位。虽然过去有过超长竿单钩缠红头绳远抛后拖回,吸引翘嘴鲌抢钩的钓法,但传播不广,钓具简陋,操作费力也影响了它的可操作性。随着野钓和游钓活动的开展,向往自然,到江河湖海去钓没有钓过的鱼成了钓鱼人新的追求,拖曳钓法的认知度肯定会得到提高。拟饵出现之后,钩上不装钓饵也能钓到鱼,使许多人感到惊异,开始琢磨钩的运动方式与鱼的掠食速度之间的关系。过去,有些鱼用手竿钓不到,偶尔钓上一条就珍稀得了不得,改用拖曳钓法后,钩抛远了,特殊的运动方式刺激着鱼疯狂抢钩,才知道有些鱼是不吃静止饵的。5段差钓法 这是一个日式的名词,意指追着鱼的泳层变化,一段一个深度的钓下去,故又称全泳层动态钓法。适用这一钓法的鱼种有:鲫鱼、罗非鱼、白鲦和鲢鱼等。在不是底钓,就是悬钩于某个深度的定层钓法中,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等着鱼咬钩,即使发现鱼离底截饵,也相信鱼会追着钓饵下潜水底;钓草鱼、鳊鱼,钩悬离水底,即使无鱼咬钩,还是相信鱼会来的。以悬坠钓组为基础的段差钓法体现的是变化,是攻势,它包括自上而下和从下到上两种变化。比如水深2米钓一标深,40厘米位置上没有鱼,上移浮标20厘米,钓60厘米;没有鱼,再往下钩,一个段差,一个段差的钓下去,一直钓到两饵触底。一开始调4钓2,钓底,发现有鱼截口,而且常常是钩没有到底就有鱼了,于是剪铅皮,下移浮标,使钩离底510厘米。钓着,钓着,又有了截口,而且是在浮标没有到位,一翻身或者在下行到5目时就有了动作,那就再下移浮标。如此一个又一个段差的往上钓,哪个层面上有鱼,就停留在哪里。这两种变化有时是结合在一起的,降中有升,升中有降,都是主动寻找鱼的位置。段差钓法是竞技钓鱼常用的方法之一,并因其变化而形成两种技术流派。如速钓鲫鱼从钓一标深的固定深度变化为3目一个段差往下钩;搓饵钓底变化为拉饵钓离底,又逐步提高到钓半水。6提引钓法 当鱼垂直分布,密度高,疯狂抢饵,又不能确定哪个层面的鱼多,用的又是星漂坠钩平底钓组的时候,提引钓法就出现了。 将星漂的浮子增加到20颗甚至30颗,并扩大浮子与浮子的间距,钩坠的下沉速度慢了,半水或呈立体分布的鱼就有了截饵的机会。段差钓法在改变和确定段差时都需要调整浮标,提引钓法以整组浮子的延长代替调标,是在一个确定区间内通过提起和下沉浮子来寻找鱼讯的。如果水深2米钓全泳层,可以先设定星漂紧缩在一起的总体浮力略大于坠钩重量,然后拉开浮子间距,使浮力削弱从而使钩坠下沉速度放慢。若单颗浮子的长度是1厘米,一组浮子20颗,那么它紧密排列在一起时占有的钓线长度是20厘米,将浮子间距拉大到3厘米,所占钓线长度增加到80厘米,浮子的运动空间增加了,加上自由调整的水线长度,可以将水底到水面的全部鱼讯都反映出来,这是星漂钓组本身具有的特点。提引钓法以垂直的动态提引为特征,一旦钩沉到某个位置而无鱼咬钩时就提起浮子,然后重新垂下,如此往复,人虽然比较累,但情趣盎然。提引钓法都用单钩,而且以朝天钩为主,使尾坠在上下提引中产生的闪亮来吸引白鲦和翘嘴鲌咬钩。在江浙地区还派生出一种不用饵,不用浮子,专在菱藕和水花生空隙中运用疾提竿、慢下沉方式,在下沉中利用水压促使铜牌旋转的钓法,不过它需要舟船配合才行。提引钓法适合浅水湖泊和河道内湾使用,还可以和戳茬钓法结合使用,它有三种鱼讯形式:停顿、加速下沉和抬漂。野水鱼稀搜索钓野水中鱼稀鱼小的情况愈来愈严重。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我在野水中还能钓起150400克鲫鱼,每天可钓获24千克鱼。如今在这样的野水中想再有这样的钓绩可就难了。野水钓鱼,80年代我一般采用打23窝定点钓,钓完一窝就补窝。由于鱼的密度较大,补窝后鱼不一会就又进窝了。当时按此钓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后来,鱼逐步变稀变小,我就改用多点轮钓法。即每次打56个窝子,每个窝子钓35条鱼就换窝钓,对鱼获好的窝子就补窝继续钓,鱼获不佳的窝子则弃之。这样又钓了几年,效果还不错。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钓法又失灵了。一个窝子钓起几尾鱼后若再补窝,这窝中的鱼儿一般就没有新窝中的多,有的甚至根本就没鱼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窝中饵料多了,鱼吃饱了就不吃钩了呢?我将窝饵减少再减少,多数情况还是出现新窝鱼多,补窝鱼少或无鱼。看来这不仅仅是鱼饱不就食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水中鱼儿越来越稀。试想,假若在半径为510米方圆的水面中,只有少数几尾鱼并被你诱集而钓获,若再续窝,就只得靠远离此范围以外的鱼前来进食。一来窝饵可能没有如此之神力,根本就诱不来远距离的鱼;二来就是有如此之神力,远距离之鱼也得花相当长时间才能到来,且不会有新窝近距离诱集的鱼那么多。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水广鱼稀的野水垂钓,补窝不如新窝。在早春,气温较低,鱼儿进窝慢,开始时打45窝。当钓第一窝时,同时打第五或第六窝,当钓第二窝时立即打第六或第七窝。即钓一窝,蓄45窝,使钓的窝子都能立即上鱼。如此循环往复。仲春至夏至,鱼的活动加快,蓄的窝子可少些,一般可钓一窝蓄两窝,或钓一窝蓄一窝。这要视情况而定。用这种方法布窝,可保证连续不断地上鱼。遛鱼七要诀一要注意钓竿的角度。如果用的是手竿,应把钓竿仰起与水平呈70。左右并始终使竿子保持弓形,以充分发挥其弹性作用,不可将竿子倒向鱼逃跑的方向,否则就要断线或断钩。如此稳住一段时间,再伺机遛鱼:如果用的是带绕线轮的抛竿,同样要将钓竿仰起与水平成70。 二要注意钓场情况。一般钓场的水下部有树枝、石块或苇草,可以领着鱼躲开或者放线使鱼远离这些障碍物,变换钓位后再收线。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有效措施。 三要注意控制范围。手竿受线长的限制,遛鱼时只能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活动:如果鱼向前游动,你就要领着它顺势向左右两侧转弯,使鱼在水中的游动路线呈8字形,将其控制在小范围内,直到它精疲力竭。 四要注意动静结合。鱼动我不动、鱼不动我动的方法,可以使钓者保持主动,始终控制局面。鱼的第一次冲击不成功,就要稍稍休息,这时钓者应该立即将钓竿转向另一方,即左后方或右后方并后退几步,用力将其向近身、近岸方向提拉。当鱼感到自己正被拉向浅水时,就顾不得休息又向外窜,此时再使用老方法,横转钓竿,以不动制动。这样反复多次,鱼的力气越来越小,就容易擒获了。 五要有耐性。据报载,有位钓手在水库中曾创下遛鱼11个小时的纪录。如果在海上垂钓,遛鱼两三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鱼耗尽力气后,就会像木桩一样浮在水面任你拖拽,不到这个程度,遛鱼就不能算结束。忍耐是第一位的,要克服思想上的急躁情绪和厌烦心理。 六要注意“大鱼打桩”。大鱼被遛到一定程度,有的会突然头向下尾朝上,栽入河底或大石块中像桩子一样钉着不动。遇到这种情况,钓者首先应着力将钓竿挺成弓状,绷紧鱼线。鱼疼得受不了时,最多十几分钟就会离开水底。也可用绷弹法:一手拉紧钓线,另一手象弹琴似地将钓线一拉一放,使鱼儿因为疼痛而窜起来逃跑。当大鱼开始游动时,要立即握起钓竿遛鱼。 七要注意抄鱼技巧。遛鱼时,不能把抄网放在水里等,以免使其受到惊吓。抄鱼时,要以网口对准鱼头,并顺势将抄网向前推进,抄鱼入网。若附近有其他钓友,应请钓鱼经验丰富者帮助抄鱼,钓者自己则专心遛鱼,这样就更有把握了。 “八不”、“八防”遛大鱼 遛鱼,是一项比较难以生动描述和掌握自如的垂钓技术。根据经验教训,可以把遛大鱼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归纳为下述“八不、八防”八个方面:一、 不要猛烈刺鱼,防止大鱼跳水 大鱼中钩之初,在尚未感到十分疼痛,或者在没有感受到有一股大的拉力已经明显牵制它的正常行动时,大多都会依然保持着它的悠然姿态,一般并不立即拼命逃窜。当鱼钩刺入体内产生痛感,或者当它感到鱼线那难以轻易摆脱的阻碍时,就会不顾一切地玩命逃窜,以求摆脱疼痛和解脱束缚。而造成大鱼立即产生剧烈同感的主要原因,就是许多钓友最先采取的大力扬竿、猛烈刺鱼,以求把鱼钩扎深的剧烈动作造成的。其实,这个动作不必要。手竿垂钓,只要凭借竿体的柔韧性能,就完全可以带住大鱼;海竿垂钓,在中鱼之初,依靠竿体的强度和大铅坠的作用,加上大鱼本身的体重与反作用力,其中钩的部位和力度早已顷刻间定型。这时,再去加力扬竿,实属多余。这不仅对加大鱼钩的深度没有用,而且还会因此而拉断鱼钩或鱼线。实际垂钓活动中,大鲤鱼因此而跳出水面的现象常见,大草鱼划出水面的事情也遇到过。 1998年的一次垂钓中,一条大鲤鱼中钩以后,竟然正对照我而来地连续跳出水面三次。最后落下时,与我相距已不足十五米,而且鱼钩挂在唇边已经只有薄薄的一小块肉了。二、 不要连续刺鱼,防止大鱼豁嘴 大鱼中钩以后,我们根本不知道鱼钩扎入的部位在那里,也无从知晓是否扎在上唇、下唇这些牢靠的地方,亦或是扎在鱼唇左右两侧的软薄之处,或者是扎在整个嘴唇硬度、韧性不高的边沿之处。有的钓友不管三七二十一,起鱼竿就是发力扬竿,而且在扬竿刺鱼时,唯恐一次不够把握,连续重复刺鱼动作,这就会使那种果然是扎在鱼唇左右两侧或者是扎在鱼唇边沿上的鱼钩把鱼唇直接拉豁。即使当时未能拉豁鱼唇,也会使鱼钩、鱼线的瞬间承受力加大数倍,出现折钩、断线的可能。所以,一般不要大力扬竿刺鱼,只要使鱼线能够松紧适度地把大鱼带住,即可进入遛鱼程序。三、 不要绷紧钓线,防止大鱼撞岸 大鱼中钩以后的窜逃方向,除了与大鱼的生理特性、生活环境、水地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以外,也与鱼线的牵拉方向直接相关。大鱼在本能地立即向自感安全程度最高的深水区域窜逃的努力被强力阻隔之后,另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调转方向,冲向岸边。这不仅是大鱼企图到岸边寻求摆脱的本能行径,也与钓线的绷紧程度直接相关。有的钓友凭着大钩粗线的“绝对”把握,或者不知道,或者不在乎,根本不把大鱼中钩以后连续的后续行为放在眼里,始终用力绷紧钓线、有的甚至生拉硬拽,把大鱼逼得只好顺势快速撞向岸边。撞岸跑鱼的情况很多,必须千万小心注意。其实,只要把鱼线适度拉紧,密切注意大鱼的动态,遵循“鱼进我退,鱼跑我跟,鱼住我扰,鱼疲我收”的十六字遛大鱼箴言而随机应变,大鱼就会自然地在钓者牢牢的掌控之中。四、 不要放任自流,防止大鱼寻障 逃命、求生的本能,必然使大鱼力图摆脱困境,寻找水底各种障碍物帮助解脱。在大鱼中钩以后,有的钓友怀疑甚至担心鱼线鱼钩的承受能力,而不敢适度拉紧鱼线,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抱着大鱼到时候就会自然疲劳翻白的美好愿望,这就给大鱼提供了一个很轻松地就能够窜到有岩石、大石块、树根儿、树枝儿等障碍物的地方的方便,给遛鱼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旦大鱼进入这样有利的逃生环境,再采取补救措施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必然是大鱼脱险逃命而去。五、 不要拧紧曳力,防止大鱼反冲 各种大鱼在中钩以后,都有回身高速反冲的动作,使钓鱼人往往措手不及,失去控制。海竿、两用竿尤其是海竿竿体的较高的硬度,使缓解这种冲击的能力变得非常弱小,这就使得钓者在这样的突发情况面前显得非常被动。所以,使用海竿、两用竿垂钓时的第一安排,就是在钓组进入钓点并紧线、架竿以后,根据钓组各个环节的实际承受能力,取其中高程度的拉力强度而把曳力器调整好,为大鱼上钩事先做好准备。果真遇到大鱼时,第一反应就是要把曳力旋钮再度适度打开,进一步放松曳力但不要完全放松,凭借鱼线轮曳力器的收放线功能与大鱼进行持久战。在判断出大鱼即将要发起下一波猛烈的反冲行动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彻底打开曳力,只用持竿手的食指轻轻靠在绕线杯体上,以食指的适度压力来调节放线的力度与速度,防止大鱼突然发起的回身反冲行为把鱼钩鱼线猛然拽断。一旦大鱼因疲劳而出现减缓速度、降低力度甚至出现短暂的停顿歇息情况,就要快速适度旋紧曳力并快速摇轮收线,直到把鱼线收到适度的拉紧度为止,然后再次打开曳力,预防大鱼的下一次高速逃窜。只要大鱼这种猛力冲逃的行为接连不止,钓者这样的收放线和旋紧、旋松曳力的行为就要循环往复不止,直至大鱼真正翻白。六、 不要急于观看,防止大鱼扎头 大鱼中钩,出于好奇,钓者多半急于要知道是条什么鱼、多大的鱼,在尚未把鱼遛到火候的时候,就非得急于要把鱼头提出水面看个究竟不可,也是一大错误行为。因为,大鱼本身的重力和运动的力量都是向下或者与钓者截然相反的,你硬要把它提出水面,必然使劲上挑、近拉,意图把大鱼尽快弄得因为缺氧而昏昏欲睡、肢体无力。多数情况下效果可能截然相反。此时的大鱼,虽然已经显现疲惫力乏状态,但在短暂的缓解歇息后,还具有很大的瞬间冲力。而且,大鱼也是不会驯服地听之任之来到水面任你品头论足的,它必然尽力向水下扎头。如果此时正好你在向上拉它,必然二力背反,对鱼线鱼钩的破坏力成倍增加,极有可能钩折线断失鱼。七、 不要强行呛鱼,防止大鱼掉线呛鱼的理论根据没错:绝大多数鱼类都是生活在水中的、靠鳃“呼吸”的、依靠吸收水体中的液态氧生存的动物,只要把它的头部提离水体,它就不能在空气中得到氧而无法呼吸和补充体力,会因为缺氧而丧失逃窜的体能。但实际做起来却是行不通的:首先,既然已经可以任由钓者把大鱼的头颅提上提下了,说明大鱼已经是能量耗尽、任人宰割了,直接下抄网抄鱼不就得了。其次,大鱼必然较重甚至很重,即使有水的浮力帮助托着鱼体,也不会这般轻易说上就上、说下就下的被钓者轻易呛来呛去,更何况它也决不会这般的驯服地任人摆布,其挣扎是随时随地和当然的。第三,即使可以这般任人摆布了,那么,在呛上呛下的时候,大鱼依靠自身的重量加上钓者的拉力,还很有可能会使钓组的薄弱环节出现突发问题,随时都可能造成断钩断线情况的出现。事实上,只有小鱼才能任我“呛”着玩,对大鱼是很难。所以,不必硬要模仿这种华而不实的行径,免得成为这种行径的牺牲品。但凡老到的钓手,都根本不会去做这么愚蠢的事情。八、 不要放松警惕,防止大鱼甩头即使到了大鱼筋疲力尽,已经无力地浮在水面之上的时候,也不要麻痹大意而放松警惕。无力可以缓力,不动不是无动,它还是在抓紧时间积蓄力量,伺机逃窜。由于毕竟体力消耗很大,在此时的最经常遇到的大鱼孤注一掷的招数,就是把用所有力气,突然向外摆头,力图挣断嘴上的鱼线。而往往在这个时候,经过长时间的奔波劳作,钓者已经也是身心疲惫,两腿瘫软,手足无力,而且自认为大功告成,对大鱼的这招“蓦然回首”,毫无提防,往往是大鱼逃过鬼门关的最后机会。 2003年夏天,我与好友张宝生在吉成水库垂钓时,张宝生在把一条也就是不到两千克的草鱼遛到岸边停歇正准备抄鱼时,草鱼突然甩头,只听得“啪”的一声脆响,0.40毫米的钓线顿时线断竿轻,草鱼迅即游入深处逃命去也,事情仅仅发生在眨眼之间,很是可惜!遛大鱼关键要诀钓大鱼刺激过瘾,我每年都要钓上一二十条大鱼。大的七八千克,小的也有三四千克。上钩的大鱼被遛跑的很少。钓大鱼可用手竿和抛竿两种,遛鱼方法也不一样。一、手竿遛大鱼 大鱼吃钩,反映到浮漂上的动作幅度大、有力。此时钓者应迅速将竿绷紧到左面或右面水面将鱼向岸边牵引,如水中有障碍物则要牵离障碍物。钓位地形好,人可以两边自由活动那就顺着鱼的游势绷紧钓竿向左或右跑一段尽量不要让鱼向河中央游去,那样就容易成拔河状而断线或拔竿跑鱼了。在遛鱼过程中,不要将钓竿向上挑着遛,这样容易使鱼发怒。往上挑必然引起大鱼甩尾蹦跳挣扎。我认为忽左忽右交替向反方向牵鱼遛,竿子倒向鱼头前水面牵着是比较好的遛大鱼的方法。关键是在需将鱼调头时,不要急转弯要顺鱼的游势形成弧形,则调头再向反方向遛。二、抛竿遛大鱼 使用抛竿钓大鱼,一般都在人工养殖鱼塘水库和较大的自然河流。铃声响后钓者在提竿时要用爆发力向后甩一次竿但劲不要过大以免断竿断线。向后甩的目的是将鱼钩牢,接着开始摇轮收线,将抛竿握成与地面夹角成3045左右,角度太大会使收线的阻力大,易伤线。在收线过程中,不要再使用爆发力向后猛甩。这样极易把鱼嘴甩豁而跑鱼。收线时如遇到大鱼挣扎应立即停止收线将抛竿倒向前方水面成平行状减少出线阻力,而此时阻力应由渔线轮上的开关来控制。此时再将抛竿绷起继续收线但不要刻意一下子把鱼牵拉到岸边,做到鱼进我退,鱼停我进,尽量在途中消耗鱼的体力。三、大鱼的抄法 无论是手竿还是抛竿钓上大鱼后,最后抄网抄鱼也是避免跑鱼的关键所在。当大鱼被遛得差不多时钓者应一手握竿,一手拿抄网伸向水面做准备。握竿的手要将浮在水面上大鱼顺势牵向抄网:拿抄网的手主动将抄网伸入水中迎向鱼头方向,一拉一送,鱼头正好进入抄网,而此时握竿的手要立即放松用劲鱼头进入抄网后正好下沉,拿抄网的手乘势向上一提便将鱼拉到岸上。两个90度遛大鱼正确的遛鱼方法是掌握二个90度。第一个90度,反重心(和地球引力的方向相反):鱼儿的头尾为一直线,钓线为一直线,二直线相交成90。它是最佳导向角度,巧妙的应用就会使大鱼儿从起点冲刺,到达的还是起点;第二个90度:钓线为一直线,竿梢与竿根的连线(无论钓竿受力后梢子与竿根之间有多么弯曲)为一直线,此二直线相交成90度。这样的角度钓竿最有弹性,从理论上讲比较容易掌握,但在鱼儿左冲右突中,实际操作的难度很大,特别是经历不多者,在慌乱中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我们使用的钓竿比较强劲(如鲤竿),那么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为反重心硬挑法。此法最多使用的是台钓专家,中大鱼后他们会站在高处,双手紧握钓竿,努力高举过顶,有时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钓手们在中鱼后,不必在鱼儿左冲右突中寻求2个90度,只须用劲反向地心引力,自然而然地就包含了2个90度,这叫做以不变应万变。如果钓手们挂中特大鱼儿时(如李师傅的53斤青鱼,再如安徽柳海先生在石坝水库钓获145斤大青鱼),此种鱼虽然力量巨大,但其运动速度缓慢,没有左冲右突的状况,我们可以顺其趋向,采用2个90度,结合1个反重心把其制服,当然对付鱼钩挂在身上的鱼儿时,此法无效。献给大家一个虚窝方法此法本人用了之后效果很好,所以兴奋之余在这里发布一下,希望在认识上较我为深的钓友不要见怪,多多指点,批评指正。前些日子看了一位钓友关于打腥臭虚窝的方法,于是也去菜市场上收集鸡鸭内脏,因为嫌脏,所以这些东西就没有装在塑料袋子里制作,而是直接灌瓶,盖上盖子,闷上个十天半月,打开盖子闻一下,立马人就得倒下去,到这情形那味道就够了。我还是嫌收集鸡鸭内脏麻烦,于是改用猪肝和猪腰,新鲜的也行,切了,灌瓶,添一点豆腐乳汁水。注意:瓶子要细颈的,瓶内不能有酒精成分,那样不利于腐败。盖子不能盖得太紧,不接触空气的话腐败过程会很慢,而且猪肝在变质腐败过程中会产生气体,盖子拧得太紧很容易造成瓶子过度受压从而在取用和运输过程中破裂。开钓时,把瓶子打开,扔在定好位的浮漂周围一尺范围内就行了,简单吧?接下来就慢慢地钓吧。这样搞的好处挺多,鲫鱼鲤鱼鲢鱼通吃,不用浪费玉米大麦,只有味道没有实物,持续时间又长。都说臭,有的鱼就是喜欢臭嘛,和很多人喜欢吃臭豆腐一个道理。制作工艺上来讲,这样也并不复杂。这样搞也不是没坏处,第一,如果是塑料瓶的话,会造成污染,所以最好用玻璃瓶,系上绳子,钓完了,收回去。第二,臭,所以操作时要细腻。三是招螃蟹,所以建议使用“防剪线”,螃蟹实在太多就改钓螃蟹。特效窝饵墩头镇有一位“神钓手”姓么,钓友戏称他“魔鬼”。老么从不钓家鱼塘,专钓野塘、河沟,每次出钓都比别人钓得多。他有一怪癖,喜欢“单枪匹马”,从不与他人为伍。钓鱼打窝不肯让人看见,别人问他投的什么饵,总是笑而不答,守口如瓶。一日下午他打好窝,刚上两尾鱼,家人前来找他有事。离去后,附近一位钓友观准机会,急忙赶来将钓竿伸进老么正在冒“星”的窝中想沾沾光。还真行,不到5分钟连中三元,三条大鲫鱼一般大,条条都有78两。第4竿投下不久,漂升竿提,又是一条较大的鲫鱼上了钩,此时竿弯似弓,大鲫奋力向旁边一窜,缠住一根线上线下有两只沉甸甸的小玻璃瓶(青霉素药瓶),费了较大的劲才将它们弄上岸,拿起一嗅,顿时一股强烈的腥臭味冲鼻而来,忙将瓶子扔出很远。十几分钟后“神钓手”回来了,挂饵垂钓,发现上钩率大大降低了,十分不解,当钓友问他小瓶子里装的是啥东西臭不可闻时,“神钓手”一听愣了一下,如梦方醒,明白了窝里不上鱼的原因,原来自己先前投下了诱饵已不在窝里了,哪有鱼咬钩?见“事”已败露,只好坦诚相告,打窝食是他精心秘制的特效窝饵。特效窝饵分“香”、臭两种,其制作和使用方法简述如下:一、特效臭饵。垂钓前一周左右时间,从当地生猪屠宰场或菜市场宰禽户处收取些猪血、鸡鸭血浆和肠肺、胃食等下脚料,用双层食品塑料袋盛装,并分层扎紧袋口(也可用小口坛子盛装),露天存放,高温57日,温低半月左右即可。垂钓时随袋携带。到达目的地开袋拆封,装进容积约为50毫升左右的小口玻璃瓶中(也可用2只医用青霉素玻璃瓶代用),瓶颈处试垂钓窝点水深情况系上一根0.20.3毫米直径鱼线(亦可用细绳代用),上端拴一只小泡沫块,垂钓时将鱼钩钩在线的中间,提放到理想的钓点,也可以用手直接将瓶子扔进窝里。强烈的腥臭味立即从小瓶口源源向水中扩散,附近的鱼儿寻味聚集,嗅得到而吃不到,十分着急,此时投下芳香饵,迫不及待争饵抢食频频中钩就擒。收竿时轻轻钩住泡沫下面的线绳往上一提,便要收回饵瓶,下次再用,十分方便。腥臭饵还可用存放数月不能食用的臭鸡蛋制作,垂钓前敲碎蛋壳与麦麸和玉米粉拌成臭糟食,装进玻璃中,方法同上。亦可用臭糟食直接打窝,效果极佳。腥臭饵打窝如果无玻璃瓶,可以用它兑细玉米粉拌成糟食,直接用塑料窗纱或纱布(卫生口罩)包装,内里需放几粒石子或一两只铁螺母用线绳扎牢袋口,系上泡沫块。在静水域垂钓,可以用打窝器直接打窝,效果亦佳。二、特效香饵。用当年收获新鲜无霉变、无虫蚀的优质芝麻10、黄豆60、黄玉米30分别倒进铁锅内慢慢地文火焙烧炒(千万不可大火炒焦),直至炒出浓浓的香味,起锅,待凉却后进行粉碎加工(越细越好)。粉饵分别装进清洗干净的“大雪碧”瓶中,拧紧瓶盖贮存。亦可用双层塑料食品包装袋装存,但要排清袋内空气,再分层扎紧袋口,可存放数十日不变质不走味。垂钓前一天的晚上用温水冲泡成干稀适度的糟食,再放入一些“龙王恨”花生粉或“钓鱼王”燕津香精充分拌均,装进双层塑料食品袋中,分别扎紧袋口,经过一夜的闷浸,整个饵料既有谷物香味,又有燕津鱼饵的清香。在静河水沟、溪塘中垂钓,每窝只需投放小乒乓般大一团。尤其适合冬季和早春晚秋之际野钓鲫鱼。有时打好窝不等钓组装好即有鱼情,投钩频频上鱼。诱饵虽少但味浓饵香,极具诱聚力,鱼儿一旦入窝就不愿离去。由于饵料颗粒细小,短时间很难吞光食饱,反而容易激起食欲,更利于集窝垂钓。在鱼头较密的水域垂钓,切莫一次投饵过多。饵投多了,落底面积大,诱引的鱼群必大,窝里的鱼儿太多,有时往往不利于垂钓(不少钓手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垂钓中发现鱼儿渐稀,上鱼不快了,可以饵量减半补窝。打窝之我见我常用的打窝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打窝器,一种就是搓大球用杆子抽窝。用打窝器多是用于杆坑或野钓。其又分为打单窝、双窝、三窝三种形式。抽窝我多用于浮钓、生口鱼、快鱼、竞技混养。其又分为抽双平行窝、抽三角窝两种形式。 首先说说用打窝器: 打单窝,我多用于杆坑钓鲫。原因是鲫鱼食量小且贪吃,而且单窝一般打在近身(漂子至岸方向)一边,钓点在窝子的前部边缘,有时也钓窝子的左右侧面。本人认为:打窝子是为了诱鱼,若钓窝子正中,一旦窝子发了,其中间鱼多口杂,易乱口,而且中了大鱼还容易搅窝。钓窝边就是抓“散兵”,一个个来,不易惊鱼,而当鱼口慢时,又可采用压杆逗鱼,而压杆则刚好将钩饵带进窝子,这样就把窝子中间的鱼,一条一条逗出来,实践证明,采用此法较之钓中间上鱼时间能延长许多,也就是说减少了续窝的次数。打双窝,我多用于野塘(大水面)钓鲫鱼。方法是在漂子的左侧和漂子的近身侧各打一窝(我习惯于右侧领鱼出窝,所以在左侧多打一窝),这样就相当于我有了左侧和正中两个窝点(两窝点相距80公分)。两点轮流施钓,分批少量补窝,效果不错。打三个窝子,我多用于钓鲤,三个窝子呈三角形,窝子之间直线距离为50公分,钓点则在三窝的中心,即三角形的正中间。原因是鲤鱼等大型鱼类狡猾而胆小,不给点“甜头”是很难“就范”的,这就是我为何牺牲外围而主攻中间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杆短打正三角形窝,而杆长则宜打倒三角形的窝子,夏天打倒三角形,春秋打正三角形。原因与鱼所在位置有关。杆短势必钓近,春秋鲤鱼爱在浅滩易晒透的地方觅食,故重点在近处,而夏冬则是深水钓,则宜于远端施予重窝。搓大球用杆子抽窝: 我多采用抽双平行窝(钓鲫),两窝相距20公分,钓点为两窝正中,此法在钓浮鱼、生口鱼、快鱼时很少出现乱口现象。而搓大球抽三角窝多用于竞技钓混养,一般只采用倒三角窝的形式,窝与窝的直线距离也为20公分,不采用正三角形是因为突前的那个角比较难操作。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打窝的方式和方法的粗浅认识。如何打鱼窝子钓鱼者都知“鱼食儿”重要,视其为专门学问,其实呢,若论对获鱼量的影响之大,“做窝儿”与钓饵一样,堪称垂钓中的半壁天下。 “打窝”的学问很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1手竿窝儿 1.香精小米窝儿。小米为通常喂子,但很多人在用法上,却颇多失当处:为投掷方便,有人以面粉和之成团,这一来诱饵集中,易致鱼儿不见钓饵只见窝儿;同样,为撒窝方便,不少人发明使用了各类投饵器,都是盛具,投窝仍有集中之嫌。其实打窝儿之要在“散”,让鱼儿“可即不可食”。馋得要命,又吃不尽兴,转来转去,便吃到钓饵上去;不过也有人就是干小米抓起来一扬了事,“散”虽则散了,诱效却差。而且那“散”也是有个限度的,通常应以一二尺见方为宜。香精以菠萝香型、香蕉香型为好,当然若有椰蓉香精为最好,台湾钓鲫专用饵皆为椰蓉香型。 2.豆饼窝儿。鲫鱼喜百甜,草、鲤、鳊鱼则偏爱谷物的香醇。其中豆饼当为首选喂子。分块状和碎屑两种。块状坚硬抗泡、诱力长久,鱼诱至却只可啄食表层泡软的屑渣,也奏“可即不可食”之效。可直接投掷,较大块也可中间打眼以渔线拴之,投不准可拉回重投,收竿或转移钓位也可取出带走。块状豆饼宜在时间较长的垂钓中使用。比如辽宁钓客到碧流河水库做连日钓,使手竿者往往先用速效碎屑喂子投窝儿,试钓一两小时,一俟有鱼上钓,定下钩位,便拎出口袋,将豆饼块子投将起来,常常一投就是半口袋,这样两三天中尽可坐食其窝儿,效果极佳。“发窝儿”后常一根手竿忙不过来,一趟获鱼六七十斤往往不在话下。 碎豆饼则具见效快之特点。加曲酒预先浸泡发好,钓时捏团投掷,落水即散为宜,适时补窝儿。此种喂子诱力强,宜在较短时间的垂钓中使用,缺陷是易“喧宾夺主”,固使用中应想法扬其长,抑其短,如与泥土掺和使用,用纱布或防蚊纱包成一包投掷,或将发好的豆饼装入塑料袋扎好袋口,用铁钉在上遍戳密眼,与纱布纱网同效,且钩落其上不致挂住。3.钓饵窝儿。顾名思义即用钓饵做窝儿。垂钓中用面食搓面球不断散投钓窝,一次十几粒,隔一会儿一投,使钓窝一带饵食不断,星星点点,鱼儿总有所得。目诱饵钓饵相同,鱼儿形成“受食”惯性,东一粒西一粒只管拣去,拣着拣着便拣得钓饵入口,无形中起了麻痹作用。此法对钓较大鲫鱼和中小个体鲤鱼草鱼效果好,附以香精或曲酒小米窝儿效果更佳。 另外面食也可用另一方法做诱饵用:蒸好不揣,将硬块子筋拳头大投入钓窝数块,量大味足,鱼来了,却吞不进去,食之不得,弃之不舍,三转两转便碰到大小适中、香软可口的钓饵了,鱼儿为之一喜,钓者自会随之一得。 4.青苞米窝儿。这里只介绍一鲜招儿:备一礤床(即加工土豆丝、萝卜丝的那种简易用具),将青苞米在礤床上搓碎(嫩者可连核礤碎),抓一把略捏成团投入钓窝,苞米浆儿清甜无比,气味四溢,诱效奇佳。钓饵亦用嫩苞米粒。 5.海竿窝儿 海竿打窝儿,不但至关重要,而且完全可以做到。 1.钓饵窝儿(指面饵)。常钓鱼者都会发现一个现象:谁那儿越是上鱼还就越上鱼,谁那儿越不爱咬还就越是一口不咬形成“怪圈。除了钓饵与钓位因素,不能不说“窝儿”乃是那怪圈之首要症结所在。海竿饵坨大,咬钩时猛一提竿,余饵尽留窝中。尤其若使用多根海竿轮番起钩,那么钓窝中便会形成可观饵窝,鱼焉有不集之理?反之,不咬钩则守株待兔,纵使守到时候该换食了,也多是稳稳起竿掐上来,饵坨常会带回岸来或是拖至半路才掉落,这样钓窝中仍是空空如也。琢磨出道理便琢磨对策:其一,面饵要软。提竿时尽量使其原地掉落。其二,非只咬钩提竿猛,换食时同样亦应加力一挑。其三,开钓时应先轮番打几遍食,以使成“窝儿”。其四。不咬钩亦应勤换食。以上方法到了位,效果自会大有改观。 2.糟食窝儿。赴水库钓连日鱼,钓友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第二天往往比头天效果好,而第三天上鱼又会更胜第二天此现象尤以糟食为显。较之面饵,糟食更易形成窝儿,一提竿百分之百会尽留窝儿中,且面饵惟软为好,而软了则纵遗窝里也会被鱼三口两口叨光。糟食化开后则为粉渣状,鱼儿吸食游动又会将其搅散。数遍打竿抛饵后,钓寓中零散渣末便已成片,鱼儿久聚不散,直到上钩这便是越钓越上鱼的道理了。据此道理,打竿技术显然要精熟老到,切忌东投一下西投一下。使多把海竿,投点亦要相对集中,一般左右不越十几米,前后不差三四米,形象地说也就一两闻屋子那么大地方,让它形成个“窝儿”,上鱼量定比忽远忽近、忽东忽西者要大得多。打虚窝的四点讲究钓鱼打窝有实窝、虚窝之分。根据多年实践,我更偏重打虚窝。因为虚窝以虚为主,味大、量大、面积大,招鱼多,不易被破坏。鱼进窝后,吃又吃不饱,走又舍不得走,围着窝子团团转,见钓饵必食,上钩率极高。笔者认为从四方面加以讲究,才能发挥虚窝的效率。一、讲究味。“味”是虚窝的主要方面。各种鱼都有各自喜欢的味。如鲫鱼喜欢奶香味,草鱼喜欢草香味,鲤鱼喜欢蒜腥味,鲢鱼喜欢酸臭味,罗非鱼喜欢浓腥味道。因此在制作虚窝诱饵时应从这几方面加以考虑。水剂、粉料均可。蒜味用蒜汁,腥味用捣碎的蚯蚓膏或中药的鱼腥草,奶味用牛奶或奶粉。二、讲究细。虚窝诱饵中有三分之一真饵,主要应是粉、碎粒料为主。使鱼能见到吃到,但不使其吃饱。主要是米糠、玉米面、碎米及麸子等。在细料中也要掺少量粒料(如大米粒),当鱼拱窝时,时而也能吃上几颗可口的真饵,否则什么都吃不到,也留不住鱼,特别是留不住大鱼。三、讲究色。鱼均有各自喜欢的颜色。鲫鱼喜欢黄色,鲤鱼喜欢红色,草鱼喜欢绿色,鲢鱼喜欢灰色,罗非鱼喜欢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