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词句使用分析.doc_第1页
《边城》的词句使用分析.doc_第2页
《边城》的词句使用分析.doc_第3页
《边城》的词句使用分析.doc_第4页
《边城》的词句使用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城的词句使用分析 边城是沈从文代表作之一,问世70余年来,有不少研究边城的文章大多从文学方面入手,研究其文章结构、语言风格、艺术风格。本文拟从其文本入手,从语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的词汇和句子特点对文本的影响。 一、边城的词汇使用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词汇单位有语素、词、固定短语和略语。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并且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现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所构建的语法体系为基础展开对边城文本的分析。作品共627段,1644句,43235个字。其中名词、动词、方言词较有特点。 (一)名词 从名词的语言表现力角度来看,名词直陈其事,简单罗列,给人以对象清晰、明了、简约和直观的特点。例如:在作品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即环境时,作者将环境直观化、扩大化。“白河的源流,从四川边境而来,从白河上行的小船,春水发时可以直达川属的秀山。”其中“白河”、“源流”、“四川”、“边境”、“小船”、“春水”、“秀山”这几个名词成分,让故事的环境扩大了,不但能让读者清楚的了解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及周边环境,还可以拓宽读者的思维,让读者充分展开联想。 (二)动词 动词可以再现动作过程,具有动态性,使情节栩栩如生。例如:在作品中,渡船可谓是一个典型的情节,作品一开始就介绍了白河和白河的渡船以及渡船夫,关于过渡就有了以下一段文字:“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其中“守”可以看出老船夫的尽职尽责,他先“弯着”,再“缘引”,最后“横渡”,这几个动词形象而又生动的再现了过渡的情形。 (三)方言词 在作品中,作者大量使用方言词汇,故事介绍渡船夫不愿意接受过渡人的钱时“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中“吵嘴”即“吵架”之意,“不管如何还是有人要把钱的”中“把钱”即“给钱”之意。“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桐去买茶叶和草烟”中“草烟”即“旱烟、土烟”。而老船夫在考虑孙女的未来时,“翠翠若应当交把一个人”中“交把”即“交给”。“请水手喝他新买的白烧酒”,“烧酒”即“白酒”等等。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使文章的乡土味道更浓厚,更体现了湘西凤凰小城那独特的乡土风情。在边城中,作者用词恰如其分,其中的方言词汇体现了作品浓厚的乡土风情,读者读来又不会觉得晦涩,使作品增色不少。 由此可以看出,边城的文本最突出的特点是词语的使用十分朴实。运用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简单词汇就描绘了一幅温馨而优美、平和而宁静的边城风景画。给人一种清新、朴实以及舒适的感觉。 二、句子 句子是内涵十分丰富的信息载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叫句类。可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作品的句子独具特色,现以作品的第十二部分,即大老与二老矛盾冲突的部分来作句子分析。这一部分共35段,86句,作品中陈述句居多。 陈述句是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在作品的第十二部分中共86句,有74句是陈述句,数量之大,可谓是文章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陈述句直陈其事,直接而简单的表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大老与二老互明心事时,“船总顺顺家中一方面,则天保大老的事已被二老知道了,傩送二老同时也让他哥哥知道了弟弟的心事。这一对难兄难弟原来同时都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外孙女”大量的陈述句充实了文章结构,也让读者了解了这件事。 疑问句是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第十二部分有9句疑问句。疑问句是人们对某事不了解时使用的句式,它的使用增加了文章的灵活性,使文章不再单纯的平铺直叙,让作品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例如:“大老,你信不信这女子心上早已有了个人?”、“大老,你信不信这碾坊将来归我?”两个“信不信”属于正反问,将二老设法把自己的心事向大老坦白的心情表露无遗。 三、修辞 边城除了词句的使用深具特色外,它的修辞也独具特色,特别是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从语言的范畴上升到社会,甚至哲学的范畴。 (一)象征 河水和渡船可谓是作品中最突出的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是通过象征的手法体现出来的。在边城中,对河水的描绘具有破坏和死亡的象征意义。作为破坏和死亡象征的河水在作品中随处可见,“某一年水若来得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大水冲去,大家皆在城上头呆望。受损失的也同样呆望着,对于所受的损失仿佛无话可说,与在自然安排下,眼见其他无可挽救的不幸来时相似。”河水如此无情地在刹那间将人类建设的生存条件夺走,显示了自然无穷的力量,而人们无可挽救也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则是死亡。作为死亡象征的河水与作品中人物的死亡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生孩子后喝冷江水死去的翠翠的母亲,在河水里淹死的大老,他们的生命都是河水夺走的;而老船夫的死则是通过他的化身小船,在他死去的晚上被河水冲走的场面,象征性的表现出来的。而且河水的破坏和死亡的象征性从作品中人物顺应命运的态度也可以表现出来:他们都以为子女的死亡是无法抗拒的天意,这就说明了他们顺应命运的人生观。 (二)隐喻 作品中隐喻这种修辞手法也十分突出。翠翠是人与自然的契合,作为一个隐喻性符号出现。她取名于两山童竹的逼逼诱人的翠色,她在作品中一出现,仿佛就是自然的造化:“在风日里长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她的感情变化几乎全与特定的自然景物相联系。这种人格物化、景物人化的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沈从文所醉心的“人与自然契合”的人性自然状态。这是柔性原始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狗,是与人一齐出现的,它通人性,是个灵物。它可以陪翠翠一起出游、起居,还可以与翠翠“心有灵犀”。当翠翠似被人欺负时,它便立即表现出愤怒和反抗。可见重建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原始和谐统一,复原人与人关系的原始温情和爱,是作品的题旨之一。 边城的语言平实而朴素,意境淳朴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