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理概况.doc_第1页
安徽地理概况.doc_第2页
安徽地理概况.doc_第3页
安徽地理概况.doc_第4页
安徽地理概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地理概况面积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时区安徽省与中国首都北京处于同一时区,北京与世界一些城市时差对照表如下: 北京时间20:00与世界一些城市当时时间对照表:伦敦开罗莫斯科新加坡北京东京堪培拉旧金山纽约12:0014:0015:0019:3020:0021:0022:004:007:00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 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 一。气侯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2)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3)动植物资源。全省森林面积3600.7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258.4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55.4万立方米。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 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2008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138种(含亚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5种(含普 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产79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204项,新增查明 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20处,新增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6.2亿吨。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矿种1种(镓)。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农业区划安徽农业分区概述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方法,可将我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和个二级区。现将个一级区农业生产特点简述如下: 一、淮北平原农业区 淮北平原农业区,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人均占有耕地.亩,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年平均气温,积温为,积温为,无霜期天,光热 水等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远田薄地多实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 左右。播种面积占全省以上的作物有甘薯、大豆、烤烟、高梁等;占60以上有小麦、玉米、芝麻等;占以上的有棉花、花生等。本区是我 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粮食产量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 约有万亩,棉花单产也较低,但从区内高产典型来看,增产潜力大,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较好。全区现有林地万亩,桑园0.5 万亩,果园.万亩,可以用来发展林果、蚕桑生产。该区是我省重点果区,果园面积占全省果园面积的6.,年产果品种万担,占全省果品的 54.2,区内饲草、饲料资源较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 夏、秋旱涝发生机率大、危害重,是决定该区农业丰欠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夏收时的“烂场雨”,干热风和晚霜冻害也常有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二、江淮丘陵农业区 该区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4.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2。农业人口787.2万,占全省农业总人口的18.5,人均耕地1.97亩。 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积温54005700,10积温48005500,无霜期 210220天,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利于发展农林牧生产,种植业以稻麦生产为主。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8,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 的56.9,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0,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5,杂粮、大豆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2,总产品约占 全年总产的15。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多种经营大有潜力可挖,全区有宜林地200多万亩,可供发展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本区湖泊、水库、塘坝众 多,约有水面400万亩,可供发展渔业生产,还有200多万亩草坡、草滩可发展牛、羊等食草牲畜。 由于本区跨越两个温度带,因而农业区域差异明显,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暖温带,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甘薯、烟草等为主,水稻占总耕地面积的 2040,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为主。江淮分水岭以南属北亚热带,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水稻占耕地面积的7080,双季稻和较耐寒的 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油桐、茶树、毛竹等可以种植,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也有部分一年三熟。 主要气象灾害是夏季的丘岗、河湖平原的旱涝,以及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三、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 本区位于大别山东段,是大别山地的主体部分,土地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耕地156.8万亩,占全省耕地2.5,林业用地1307.5万亩,占24.4,人均耕地0.73亩,人均林业用地6.1亩,是我省耕地最少,林茶生产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416,积温5200,10积温47004900,无期210240天,水热条件也 较优越,但地貌类型复杂,垂直分异明显,海拔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占土地面积的41,海拔低于 400米的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17,盆地和河谷平原占5,这样的地貌组合,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气候条件适合松、杉、竹及茶树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及 蚕桑等发展,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我省仅次于皖南山区的第二个林茶基地,全区有林地面积703.1万亩,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26.6,蓄积量 1193.9万立方米,占全省的28.6,商品木材约占全省的15,经济林中油茶、栓皮栎、漆树,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9.3、82.7和 47.2,居全省之冠,板栗、油桐、乌桕在省内也占重要地位。全省有茶园21.7万亩,是我省外销绿茶和内销黄大茶产地。“舒绿”、“六安瓜片”、“齐 山云雾”、“霍山黄芽”等驰名海内外蚕桑生产占全省蚕茧产量的27.2,本区也是省内重要的土特产区之一。本区有六大水库养鱼水面31万多亩,年产鲜鱼 约160多万斤。 该区多暴雨,常引起山洪爆发,带来巨大损失以及伏旱和夹秋旱造成大秋作物减产。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秋分寒)常造成早稻烂秧,晚稻不实造成减产。冬季强寒潮侵袭,茶树、油茶造成严重冻害。 四、沿江平原农业区 本区地跨长江两岸,土地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117.2万,耕地1321.6万亩,占全省的19.7。人均耕地1.1亩,是全省五个农业区中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较少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年平均气温15.716.6,无霜期240天左右,10积温50005332,1020安全生长期170175天, 积温40004130,水热条件优越,加之以平原为主的地貌,适宜发展耕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结构以粮油(菜)棉为主,是稻油(菜)棉 的生态适宜区,适合以双季稻为主的多熟高产,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粮棉播种面积分别占全省粮棉播种面积的16和20,粮棉产量分别占全省粮棉产量 的24.6和32。油菜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的25,是全省油菜籽最集中的产区。粮食、棉花平均亩产居全省首位,复种指数达240,高于省内各区,本 区农田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农田保证灌溉面积占耕地的67,旱涝保收农田685.7万亩,占全区农田面积的51.9,居全省首位。 境内各县还有一定面积的闲置土地,如荒山、荒丘、荒岗以及荒滩等可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种植牧草以及发展水生植物等。 本区由于降雨变率较大,春夏水涝、夏秋干旱都较突出。 五、皖南山地林茶粮区 本区位于长江(干流)平原以南,土地总面积2.6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农业人口374.4万,人均占有林业用地7.2亩,耕地1亩,茶园0.24亩。 本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10积温48005200,一月平均气温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业生产以林茶 为主,是全省最重要的林茶基地和全国著名的茶区,全区拥有林业用地约2881.47万亩,占全省的61.8,森林的蓄积量约2746.3万立方米,占全 省的58.8,商品木材约占全省80,休宁的“徽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并拥有楠木、樟木以及华东黄杉等珍贵树种,其它经济林以及山区土特产在全省 也占重要地位,茶叶生产的经营历史悠久,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皖南茶叶就大批出口,到了世纪年代,皖南就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外销茶区。“祁红”、“ 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都颇负盛名,载誉国内外。 粮食生产具有一定基础,自给水平较高,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全区多数县自给有余或基本自给,但由于气候条件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多暴雨,常易发生洪涝、干旱和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安徽省综合农业区划分区表一级农业区二级农业区范 围淮北平原农业区1 萧砀黄泛平原麦棉果区萧县大部、砀山、淮北市、濉溪东北部2 萧宿灵平原丘陵麦豆棉林区萧县、濉溪局部、宿县中北部、灵壁北部、泗县北部、宿州市3 亳太黄泛平原麦豆棉烟桑区亳县、涡阳西北部、太和大部、阜阳中北局部、阜阳市、界首北部4 泗五灵固低平原麦杂花生烟桑区宿县南部、灵壁南部、固镇大部、泗县中南部、五河局部5 中部河间平原麦杂花生区濉溪大部、蒙城、怀远北部、淮南市局部、凤台北部、颍上东北部、利辛、阜阳东部、涡阳东部及南部、涡阳、太和东部6 颍洪河间平原麦棉油区界首南部、太和局部、阜阳西南部、临泉、阜南大部、颍上西北部7 沿淮湾岗麦豆稻麻渔区五河大部、固镇局部、蚌埠市大部、怀远中部、凤台中南部、淮南市北部、颍上南部、阜南南部江淮丘陵农业区1滁来全天丘圩稻麦油桑区来安西北局部、滁县西部、全椒西北部、嘉山、定远、凤阳、长丰东部、肥东中北部、蚌埠市大部、五河局部、怀远局部2定凤嘉丘陵粮油烟林区天长、来安大部、滁县东部、全椒中南部3霍寿长平原岗地粮棉麻渔区霍邱北部、寿县中北部、长丰中西部、淮南市南部、凤台局部4霍六肥丘岗稻麦油桑区长丰西南部、合肥市中北部、肥西大部、六安中北部、霍邱南部、寿县南部、六安市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1 大别山北坡低山丘陵林茶桑渔区金寨北部、霍山北部、六安局部、舒城中南部、庐江局部 2 大别山中部中山林茶牧区金寨南部、霍山南部、岳西大部、潜山局部、舒城局部 3 大别山南坡低山丘陵林茶粮区桐城西北部、潜山西北部、岳西南部、太湖中北部、宿松西北局部沿江平原农业区1巢湖平原丘陵稻油麻渔区巢县、庐江中北部、肥西东南部、舒城东北部、合肥市东南部、肥东南部、六安东南部2和含无平原丘陵稻油棉区和县、含山、无为3芜湖圩区稻油棉渔区马鞍山市、芜湖市、当涂、繁昌、南陵北部、郎溪西北部、宣城北部、芜湖、铜陵、铜陵市4桐潜太丘陵平原稻油林区庐江南部、枞阳西北大部、桐城中南大部、怀宁大部、潜山东南部、太湖中南大部、宿松中部、望江大部5安庆洲圩稻棉油渔区宿松南部、太湖局部、望江大部、怀宁局部、安庆市、枞阳东南部、东至西北部、贵池北部皖南山地林茶粮区1宣郎广丘陵稻茶竹区广德北部、郎溪东部及南部、宣城中南大部、泾县北部、南陵西南部2东贵青丘陵粮桑林区东至中部、贵池中部、青阳北部3宁旌绩低山丘陵林茶粮桑区宁国、旌德、绩溪、广德南部、泾县中南部、宣城局部4黄山九华山中低山林茶区祁门、石台、太平、东至大部、贵池东南部、青阳南部、黟县中北部、歙县北部、休宁北部5休屯盆地稻油区绩溪局部、歙县中部、屯溪市、休宁中部、黟县南部6歙南中低山林茶果区歙县南部来源:安徽农网安徽省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