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知心理学考试大纲认知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认知心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 本科 为训练和检查考生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素养而设置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考生系统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或进一步深造的重要基础 此外 学习这门课程 也有助于考生了解自己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技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考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认知途径 深刻理解人类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 解决 推理等认知过程 并初步掌握认知心理学基本的 巧妙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技术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完整 准确地掌握有关各种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了解经典的认知心理学实验 学会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学习这一章 要求了解 1 认知与认知心理学的含义 2 认知心理学的 学习意义 3 认知心理学发展简史 4 认知心理学现状 二 课程内容 认知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意义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 一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 19 世纪心理学的发展 20 世纪心理学的发展 二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 当代认知心理学出现的背景 第二节当前的认知心理学 一 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的含义 认知科学所包括的学科范围 二 认知神经科学 脑损伤病人研究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像技术 PET 扫描技术 磁共振成像 MRI 与功能性磁共 振成像 fMRI 事件相关电位 ERP 单细胞记录技术 三 人工智能 机器隐喻 计算机模拟 四 平行分布加工途径 PDP 途径 PDP 途径的起源 PDP 途径的基本特征 人们对 PDP 途径的反应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认知和认知心理学 二 认知心理学发展简史 三 认知心理学现状 四 考核要求 一 认知和认知心理学 1 识记 1 认知 2 认知心理学 2 理解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意义 二 认知心理学发展简史 1 识记 1 内省 2 行为主义 3 格式塔心理学 4 信息加工途径 2 理解 1 19 世纪心理学的发展 2 20 世纪心理学的发展 3 当代认知心理学出现的背景 三 认知心理学现状 1 识记 1 生态学效度 2 认知科学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 扫描技术 4 磁共振成像 MR 与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5 事件相关电位 ERP 6 人工智能 7 计算机模拟 8 平行分布加工途径 PDP 途径 2 理解 1 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纯粹的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模拟之间的区别 3 PDP 途径的基 本特征 第二章知觉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和讨论了两个问题 即模式识别和面孔加工 学习这一章 要求了解 1 模式识别的含义 2 模式识别的四个理论 3 背景和过去经验对模式识别的促进作用 4 正常人的面孔知觉特点 5 知觉缺陷与面孔 失认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模式识别 一 什么是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的含义 二 模式识别的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 原型模型 区别性特征模型 混战场 模型 Navon 1977 的实验 整体优先效应与局部优先效应 计算途径 三 自上而下加工和模式识别 背景信息对模式识别的促进作用 词优效应 过去经验对模式识别的促进作 用 第二节面孔加工 一 面孔知觉 面孔知觉的特殊性 二 知觉缺陷与面孔失认 视觉失认 同时性失认 空间失认 面孔特异性损伤现象及其理论意义 面孔加 工的模块性 面孔失认的分类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 二 整体优先效应 三 北景和过去经验对模式识别的促进作用 四 视觉失认与面孑 L 失认 四 考核要求 一 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 1 识记 1 知觉 2 模式识别 2 理解 1 模板匹配理论 2 原型模型 3 区别性特征模型 4 混战场 模型 5 计算途径 二 整体优先效应 1 识记 1 整体优先效应 2 局部优先效应 2 理解 Navon 1977 的实验 三 背景和过去经验对模式识别的促进作用 1 识记 1 自下而上加工 2 自上而下加工 3 词优效应 2 理解 1 背景信息对模式识别的促进作用 2 过去经验对模式识别的促进作用 四 视觉失认与面孔失认 1 识记 1 视觉失认 2 同时性失认 3 空间失认 4 面孔失认 2 理解 1 面孔特异性损伤现象及其理论意义 2 面孔加工的模块性 3 面孑 L 失认的分类 第三章注意第三章注意 一一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和讨论了有关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的一些工作 学习这一章 要求 掌握 1 注意的含义 2 Stroop 效应的含义及价值 3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区别 4 特征整合理论与错觉性结合现象 5 双耳分听与追随任务 6 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的三个理论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 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多种心理现象共用的一个名称 二 集中注意与分散注意 在实验室中 研究人员一般通过要求被试同时完成两项任务 来研究分散注意 练习能够提高分散注意条件下被试的任务完成成绩 三 Stroop 效应 Stroop 1935 的实验 Stroop 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 四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区别 五 注意的生物基础 六 注意与其它认知过程的关系 知觉和注意 特征整合理论 错觉性结合现象 记忆 意识和注意 七 注意研究简史 第二节选择性注意 早期的工作 刺激呈现差异 SOA 心理不应期 PRP 一 双耳分听与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的实验 双耳分听任务 追随任务 过滤器理论 Broad bent 1954 的实验 二 对过滤器理论的修正与衰减作用模型 Moray 1959 的实验 rreisman 1960 的实验 Treis man 1964 a b c 的实验 衰减作用模型 三 Deutsch 和 Deutsch 1963 的晚期选择理论 晚期选择理论的观点 Gray 和 Wedderburn 1960 的实验 四 早期之争与瓶颈的位置 Lewis 1970 的实验 Corteen 及其同事 Corteen 和 Wood 1972 Corteen 和 Dunn 1973 的实验 McKay 1973 的实验 Iackner 和 Garrett 1972 的实验 Norman 1968 的资源有限观点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注意的含义 二 Stroop 效应 三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 四 特征整合理论与错觉性结合现象 五 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的三个理论 四 考核要求 一 注意的含义 1 识记 注意 2 理解 注意是多种心理现象共用的一个名称 二 Stroop 效应 1 识记 1 Stroop 效应 2 Stroop 干扰量 2 理解 1 Stroop 1935 的实验 2 Stroop 干扰量的价值 3 运用 Stroop 干扰量的应用价值 三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 l 识记 1 自动加工 2 控制加工 2 理解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区别 四 特征整合理论与错觉性结合现象 1 识记 1 特征整合理论 2 错觉性结合现象 2 理解 1 特征整合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实验证据 2 错觉性结合现象的理论意义 五 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的三个理论 l 识记 1 刺激呈现差异 SOA 2 心理不应期 PRP 3 双耳分听任务 4 追随任务 2 理解 1 过滤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衰减作用模型的基本观点 3 晚期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4 三种理 论各自的证据 第四章注意 二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讨论了选择性注意中的抑制过程以及病灶性脑损伤所导致的一些典型的注意缺陷 学习这一章 要 求了解 1 负启动效应的含义及理论意义 2 负启动反转的含义 3 位置抑制 特性抑制与返回抑制各自的含义与 彼此之间的区别 4 抑制与干扰的关系 5 影响抑制机制效能的因素 6 病灶性脑损伤所导致的典型的注意缺陷 如视觉忽视和视觉消失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选择性注意 近期的研究 一 选择性注意与分心信息抑制 被动衰退与主动抑制 二 负启动现象 Neill 1977 的实验 Tipper 1985 的实验 负启动现象及其理论意义 三 负启动反转 负启动反转出现的条件 激活一抑制模型 四 抑制机制 性质与分类 特性抑制与位置抑制 返回抑制 五 抑制与干扰之间的关系 三种不同的观点 六 抑制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抑制的作用 影响抑制效能的因素 第二节脑损伤病人中的注意缺陷 一 视觉忽视 视觉忽视现象 视觉注意的三个成分 视觉忽视的性质与视觉空间注意机制 Driver 和 Hallligan 1991 的无意义图形判断实验 Hillis Mordkoff 和 Caramazza 1999 在病人 NG 身上所作的 研究 二 视觉消失 Baylis Rafal 和 Driver 1993 的字母报告研究 三 注意性失读症 四 忽视性失读症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负启动效应 二 负启动反转 三 位置抑制 特性抑制与返回抑制 四 抑制与干扰的关系 五 影响抑制机制效能的因素 六 病灶性脑损伤所导致的典型的注意缺陷 四 考核要求 一 负启动效应 1 识记 负启动 2 理解 1 Neill 1977 的实验 2 Tl pper 1985 的实验 3 负启动现象及其理论意义 二 负启动反转 1 识记 负启动反转 2 理解 1 负启动反转出现的条件 2 激活一抑制模型 三 位置抑制 特性抑制与返回抑制 1 识记 1 位置抑制 2 特性抑制 3 返回抑制 2 理解 1 位置抑制和特性抑制可能是两个独立的抑制系统 2 返回抑制存在的必要性 四 抑制与干扰的关系 理解 抑制与干扰之间的三种可能的关系 五 影响抑制机制效能的因素 理解 1 抑制的作用 2 影响抑制效能的因素 六 病灶性脑损伤所导致的注意缺陷 1 识记 1 视觉忽视 2 视觉消失 3 注意性失读症 4 忽视性失读症 2 理解 1 视觉注意的三个成分 2 Driver 和 Halligan 1991 的无意义图形判断实验 3 Hill is Mordkoff 和 Caramazza 1999 在病人 NG 身上所作的研究 4 Baylis Rafal 和 Driver 1993 的字母报告研究 第五章记忆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记忆模型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过程分离以及日常记忆研究等四方面内容 学习这一章 要求掌握 1 记忆的四个模型 2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3 过程分离程序的理论基础 基本假设和具体方法 4 日常记忆研究的特点 5 影响记忆准确性的因素 6 影响目击者证词可信度的因素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记忆模型 一 Atkinson 和 Shiffrin 1968 的多重存储模型 多重存储模型的基本观点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Kintsch 和 Buschke 1969 的研究 工作记忆 二 加工水平途径 加工水平途径的基本观点 产生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 三 rulving 1972 1993 的模型 情节记忆 语义记忆与程序性记忆 四 平行分布加工 PDP 途径 PDP 途径对记忆的理解 第二节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一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和遗忘症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别 遗忘症 Warrington 和 Weiskra nts 1970 的 工作 分离 二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与阿尔茨海默病 AD 阿尔茨海默病 AD 词干补全启动 纯粹暴露 效应 三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与编码特异性原则 图优效应 编码特异性原则 第三节过程分离程序 一 假想的几个记忆实验与任务分离的弊端 自由回忆 再认 直接测验与间接测验 任务分离的弊端 二 过程分离程序及其在记忆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分离程序的理论基础 基本假设与具体方法 包含测验与 排除测验 三 过程分离程序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Stroop 任务 汉字命名 第四节日常记忆 日常记忆研究的特点 一 影响记忆准确性的因素 背景的作用与编码特异性 心情一致性与心境依存性 二 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 影响目击者证词可信度的因素 I oftus 等人 1978 的幻灯片实验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记忆模型 二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三 过程分离程序 四 日常记忆 四 考核要求 一 记忆模型 1 识记 1 感觉记忆 2 短时记忆 3 长时记忆 4 工作记忆 5 产生效应 6 自我参照效应 7 情节 记忆 8 语义记忆 9 程序性记忆 2 理解 1 多重存储模型的基本观点 2 Kintsch 和 Buschke 1969 的研究 3 加工水平途径的基本观点 4 1Fulving 1972 1993 的模型 5 平行分布加工 PDP 途径与其它三个模型的主要区别 二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1 识记 1 外显记忆 2 内隐记忆 3 遗忘症 4 分离 5 阿尔茨海默病 AD 6 词干补全启动 7 纯 粹暴露效应 8 图优效应 9 编码特异性原则 2 理解 1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区别 2 Warrington 和 Weiskrantz 1970 的工作 3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与阿尔茨海默病 4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与编码特异性原则 三 过程分离程序 1 识记 1 直接测验 2 间接测验 3 任务分离 4 过程分离程序 5 包含测验 6 排除测验 2 理解 1 任务分离的弊端 2 过程分离程序的理论基础 基本假设与具体方法 3 包含测验与排除测验 各自的含义与彼此之间区别 4 过程分离程序在记忆领域中的应用 5 过程分离程序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四 日常记忆 1 识记 1 心情一致性 2 心情依存性 2 理解 1 日常记忆研究的特点 2 影响记忆准确性的因素 3 影响目击者证词可信度的因素 4 Loftus 等人 1978 的幻灯片实验 3 运用 日常记忆研究的应用价值 第六章一般知识组织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语义记忆组织模型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及其理论意义 评估语义记忆的方法 痴呆与语义 记忆损伤等四方面内容 学习这一章 要求掌握 1 语义记忆组织的四个典型模型 2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的含义 3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的理论意义 4 常用的评估语义记忆完整性的方法 5 痴呆病人中的语义记忆损伤 二 课程要求 第一节语义记忆组织的模型 一 特征比较模型 特征比较模型的主要观点 句子核证技术 典型性效应 范畴大小效应 二 网络模型 Collins 和 Loftus 1975 的网络模型 扩散激活 Anderson 和 ACT Ic 理论 陈述性和程序 性知识 三 原型途径 原型途径的基本观点 原型的特点 上位范畴 基本范畴与下位范畴 基本范畴具有特殊地 位的原因 第二节范畴特异性损伤与一般知识组织 一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 Warrington 和 Shallice 1984 的研究 二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的理论意义 第一种观点认为语义知识按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来组织 另一种观点 不是用有无生命这样的二分法来解释范畴特异性损伤 而是强调视觉信息与有生命物体识别之间的关系 第三种 观点称为特征途径 三 评估语义记忆的方法 范畴流畅性 语义范畴判断 图片分类 对证命名 口头阅读 词图匹配或图词 匹配 口语词书写词匹配 同义判断 词语义联想 根据描述命名 特征核证 语义相似性判断 用言语下定义 物体使用 四 痴呆与语义记忆损伤 老年性痴呆中的语义记忆损伤 语义痴呆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语义记忆组织的四个模型 二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及其理论意义 三 评估语义记忆的方法 四 痴呆与语义记忆损伤 四 考核要求 一 语义记忆组织的四个模型 l 识记 1 句子核证技术 2 典型性效应 3 范畴大小效应 4 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 5 原型 6 上位范 畴 基本范畴与下位范畴 2 理解 1 特征比较模型的主要观点 2 Collins 和 Loftus 1975 的网络模型 3 Anderson 和 ACTm 理论 4 原型途径的基本观点 5 原型的特点 6 基本范畴具有特殊地位的三点原因 二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及其理论意义 1 识记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 2 理解 1 Warrington 和 Shalliee 1984 的研究 2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的几种不同解释 三 评估语义记忆的方法 理解 评估语义记忆的各种方法 四 痴呆与语义记忆损伤 1 识记 语义痴呆 2 理解 痴呆病人中的语义记忆损伤 第七章表象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讨论心理表象的特点和认知地图 学习这一章要求了解 1 心理表象的含义 2 有关心理表象在记忆 中存储方式的争论 3 心理旋转实验及其理论意义 4 认知地图的含义 5 影响距离估计的因素 6 空间框架 模型的基本观点 二 课程内容 表象的含义与作用 第一节心理表象的特点 模拟码存储与命题码存储 一 表象与心理旋转 Shepard 和 Metzler 1971 的实验 Cooper 和 Shepard 1973 的实验 心理旋转的生理学 证据 心理表象与知觉之间相似性的神经心理学证据 二 表象和大小 Moyer 1973 的研究 三 模拟码存储还是命题码存储 模拟码存储理论 命题码存储理论 第二节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的含义 一 认知地图和距离 影响人们距离估计的因素 二 认知地图和形状 三 认知地图与相对位置 四 使用言语描述创建心理模型 Franklin 和 Tversky 1990 的研究 空间框架模型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心理表象的特点 二 认知地图 四 考核要求 一 心理表象的特点 1 识记 1 表象 2 模拟码 3 命题码 4 心理旋转 2 理解 1 有关心理表象在记忆中存储方式的争论 2 Shepard 和 Metzler 1971 的实验 3 Cooper 和 Shepard 1973 的实验 4 心理旋转的生理学证据 5 心理表象与知觉之间相似性的神经心理学证据 6 Moyer 1973 的研究 3 运用 心理表象的应用价值 二 认知地图 1 识记 认知地图 2 理解 1 影响人们距离估计的因素 2 I ranklin 和 rversky 1990 的研究 3 空间框架模型的主要观点 第八章语言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讨论了语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孤立状态下的视觉词汇识别 句子语境中的词汇识别 句法歧义 消解与句子加工等四方面内容 学习这一章 要求掌握 1 语言认知领域的几个基本术语 2 语言的认知神经科 学研究 3 视觉词汇识别的三个假设及其有关证据 4 词汇歧义消解的四个模型 5 词汇歧义消解的研究方法 6 句法歧义消解的三种典型模型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言认知概述 一 几个基本术语 语素与词素 语义 句法与语用 语境 心理词典 正字法与语音 二 语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语言的脑损伤病人研究 Broca 失语与 Wernicke 失语 语言的 PET 扫描研究 语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研究 语言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 研究 第二节基本的阅读过程与视觉词汇识别 一 有关视觉词汇识别的三个假设 直接通达假设 语音中介假设或间接通达假设 双通路假 设 二 有关证据 第三节句子语境中词汇的识别 一 词汇歧义消解研究的理论背景 模块理论与相互作用理论 二 词汇歧义消解的主要理论 多重通达模型 选择通达模型 重排序通达模型 整合模型 三 词汇歧义消解的研究方法 跨通道启动技术 快速系列视觉呈现启动技术 眼动记录和眼动启动技术 移动窗口技术 事件相关电位 ERP 测量技术 四 有关研究及其评价 第四节句法歧义消解与句子理解 一 句法歧义消解的研究背景 语言理解的实时性 语言理解中各种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 句子句法分析的 特点 二 句法歧义消解的理论 两阶段模型 基于制约的模型或制约满意理论 参照支持模型或弱相互作用模型 三 对有关实验证据的简单回顾 动词亚范畴偏向信息 动词论题结构信息 话语语境信息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语言认知领域的几个基本术语 二 语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三 视觉词汇识别的三个假设及其有关证据 四 词汇歧义消解的四个模型 五 词汇歧义消解的研究方法 六 句法歧义消解的三个典型模型 四 考核要求 一 语言认知领域的几个基本术语 识记 1 音素与词素 2 语义 句法与语用 3 语境 4 心理词典 5 正字法与语音 二 语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1 识记 1 Broca 失语 2 Wemicke 失语 2 理解 1 语言的脑损伤病人研究 2 语言的 PEI 扫描研究 3 语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研究 4 语言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 tt 究 三 视觉词汇识别的三个假设及其有关证据 1 识记 1 直接通达假设 2 语音中介假设或间接通达假设 3 双通路假设 2 理解 三个假设的有关证据 四 词汇歧义消解的四个模型 1 识记 1 相互作用理论 2 模块理论 2 理解 1 词汇歧义消解研究的理论背景 2 多重通达模型 3 选择通达模型 4 重排序通达模型 5 整合模型 五 词汇歧义消解的研究方法 理解 1 跨通道启动技术 2 快速系列视觉呈现启动技术 3 眼动记录和眼动启动技术 4 移动窗口技术 5 事件相关电位 ERP 测量技术 六 句法歧义消解的三种典型模型 理解 1 句法歧义消解的研究背景 2 两阶段模型 3 基于制约的模型或制约满意理论 4 参照支持模型 或弱相互作用模型 第九章问题解决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问题的特征以及问题解决的步骤 途径与影响因素 学习这一章 要求掌握 1 问题的特征 2 问题解决的步骤 3 理解问题的要求 4 理解问题的两个重要步骤 5 表征问题的方法 6 问题解决的途径 7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问题解决的含义 一 问题的特征 初始状态 目标状态 障碍 二 问题解决的步骤 问题的确定 问题的定义和表征 策略形成 信息组织 资源分配 监控 评价 第二节理解问题 一 理解问题的要求 一致 对应 与背景知识相关联 二 注意重要的信息 五手妖怪问题研究 三 表征问题的方法 使用符号 使用列表 使用矩阵 使用视觉表象 第三节问题解决的途径 算法 穷尽搜索 问题空间 策略 一 手段一目的策略 小人与魔鬼问题研究 计算机模拟 二 j 类推途径 类推途径的结构 问题同构 目标问题 源问题 表面特征 结构特征 N Vick 1988 的种 菜问题研究 鼓励恰当利用类推的因素 第四节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 专业知识 知识基础 记忆 表征 问题解决途径 对初始状态进行精细加工 速度和准确性 元认知 技能和自我监控 二 心理定势 Luehins 1942 的水罐问题实验 三 功能固着 Duncker 1945 的蜡烛问题研究 四 问题的性质与顿悟和非顿悟问题 顿悟的性质 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 语言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 二 问题解决的步骤 三 理解问题 四 问题解决的途径 五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 考核要求 一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 1 识记 1 问题解决 2 初始状态 3 目标状态 4 障碍 2 理解 每个问题所包含的特征 二 问题解决的步骤 l 识记 1 分析 2 综合 3 发散思维 4 聚合思维 2 理解 问题解决的七个步骤 三 理解问题 理解 1 理解问题的三个要求 2 理解问题的两个重要步骤 3 表征问题的方法 四 问题解决的途径 l 识记 1 算法 2 穷尽搜索 3 问题空间 4 策略 5 问题同构 6 目标问题 7 源问题 8 表面特 征 9 结构特征 2 理解 1 手段一目的策略 2 计算机模拟对理解人类问题解决的价值 3 类推途径 五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l 识记 1 心理定势 2 功能固着 2 理解 1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 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时在七个方面上的区别 3 元认知 语言与顿悟 和非顿悟问题解决的关系 第十章推理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条件推理的性质与影响因素以及人们在解决推理问题时所采用的典型的认知策略 学习这一 章 要求掌握 1 条件推理的性质 2 条件推理的影响因素 3 人们在解决推理问题时所采用的典型的认知策略 二 课程内容 演绎推理 条件推理与三段论推理的含义 第一节条件推理的性质与影响因素 一 条件推理的性质 前件 后件 肯定前件 肯定后件 否定前件 否定后件 二 条件推理的影响因素 否定性信息所带来的困难 抽象推理问题所带来的困难 第二节推理中的认知策略 一 信仰偏向效应 二 仅仅构建一个前提模型 三 违法变换 四 证实而不是证伪 Wason 1968 的字母数字任务实验 Griggs 和 Cox 1982 的饮酒年龄任务 实验 Kirby 1994 的饮酒年龄任务实验 Johnson Laird grenzi 1972 的信封邮票任务实验 五 不能把知识迁移到新的任务中 三 考核知识点 一 条件推理的性质 二 条件推理的影响因素 三 推理中的认知策略 四 考核要求 一 条件推理的性质 1 识记 1 演绎推理 2 条件推理 3 三段论推理 4 前件 5 后件 6 肯定前件 7 肯定后件 8 否 定前件 9 否定后件 2 理解 四种条件推理情境之间的区别 二 条件推理的影响因素 理解 1 否定性信息所带来的困难 2 抽象推理问题所带来的困难 三 推理中的认知策略 理解 1 信仰偏向效应 2 仅仅构建一个前提模型 3 违法变换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深度分析报告中产阶级消费与价值链
- 2025-2030智慧农业控制系统行业市场需求及投资规划前瞻
- 2025-2030智慧农业技术推广障碍与规模化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经济衰退的预警指标
- 福州市闽侯县2025届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生活垃圾处理环保设备租赁合同书
- 2025年影视制作版权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4.2 第2课时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北师大版2025-2026学年数学(2024)八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 餐饮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课件
- 餐饮员工培训课件
-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减碳措施与碳排放管理研究
- 小学生无人机教学课件
- 2024年中国光引发剂UV-651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开颅术后健康教育
-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含解析
- 【MOOC】生命的教育-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5年移动式压力容器R2作业证理论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鉴定评审作业指导书
- 2024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 DB11T 1946-2021 智慧工地评价标准
- 风电项目安全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