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pdf_第1页
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pdf_第2页
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pdf_第3页
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C N 4 3 1 2 6 2 R q h 绷燃2 x x 懒 期 1 6 5 文 章 编 号 l g 7 3 9 d 9 2 130 0 一 0 2 一 0 1 6 5 0 4 临床研究 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许 竹 梅 赵 水 平 范 平 弓 湖南医 科太学附属 三 1 心 内 科 2 超 南 省 长 沙 市 4 1 1 主题词 超声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摘 要 了 探 再 虞 下 耍 再 一 局 限 的 联系 对9 1 名 受 试对象 的 颈 总 动 脉内 膜中 层 厚 度厦颞 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进行超声拴剐 井将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进行分级 结果观察到有斑块者较 无斑块者其颈动脉 内膜 中层厚度 明显增加 0 8 3 0 1 6 3 1 1 比 0 6 4 0 1 2 n m l P 0 0 1 且 随斑块的严 重程度增 加 其 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 该结果支持颈总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局限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相 关 提示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中国分类号 R 5 4 3 4 文献标识码 A Re l a t i o n o f I fi ma M e d i a l l l i c k n e s s t o P l a q u e i n Ca r o t i d Ar t e r i e s M e a s ur e d b y Ul t r a s o u nd XU Z h u Me i Z H AO S h u J P i n g a n dF a n P i c L r o m m t 矿 叼 S e c o n d h j 础 一 一M a d A M 6 n r s t y a 一4 1 0 0 1 1 M e S H b t r a s o ma d Ca r o ti d A r t e r y l n t i ma Me d i a T h i c k n e s s A t h e r o s c hr a s l s AB S I A C T A 肼T h e p a p e r d o n e t o e v a l u a t et I e r e l a t l o m b e t w e e n i n t i m a i l l l ath i c k n e s s I M T d o c m m c a r o ti d a r te r yf C C A a n d p l a q u ei nt h e i n t e r re d c a r o ti d a r te r y I C A a n d b i f u r c a t i o n s C B s Me t h o d s B m o d e u l t r a s o m d e a n fi n a t l o ndc a r o t i d a r t e ri e s w a s p e r f o r m e di n 9 1 s u b j e c t s B m o d e u l t r a s o u n d e x a m i n a ti o ni n c l u d em e a s u r e m e n t 0 f C C A I M T a n dt h e s i t e 0 f p l a q u ei nt h eI c A a n d C B s R e s u l t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 fi l e p r e v a l e n c e 0 f p l a q u ei r c r e a s e df r o m t I e l o e s t t 0t I e 瞄t q u l n t l hd n I f n e a r t r e n d P 0 O 1 The n l t i l IMTw a s l o w e r i n s u b j e c ts mt h o u t p l a e s t h a n i n s u b j e c t sw i t h P I 郇 0 6 4 0 1 2 m m 0 8 3 0 1 6 3 1 1 1 t P2一 或双例均 有斑块且其 中至少一侧斑 块 2 m m 3缎为双侧斑块均 2 m m 1 3 危险因素调查 对各研 究对象进行血压 血脂及 年龄各项心血 菅危险因素的测定 包括收缩压 总胆固醇 甘油三 酯 载脂蛋 白 B l i 和低 密度脂 蛋 白胆 固醇等 的测 定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 S P S S统计软件包进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4 标 准差 随着 I N T增加 斑块 发生率的线性趋势采用线性 回归 不同颈动脉分级 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采用卡方控验 颈总动脉 I N T 与颈 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斑块严重程度 的关系采 用方差分析 各危险因素与颈动脉 I N I 的关系采 用 S p e a r ma n s 相关分析 并进行逐 步回归分析以判 断危险因素对颈动脉 IN T的影响 颈总动脉斑块 分级间危险因素 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高分辨率 B型超声可清晰显示体表大动脉血 管壁情况 本文中所有受试者颈动脉 I N T都清晰可 辨 B超能清楚显示颈动脉 内的粥样斑块 提示该法 可作为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方法 图 2和 3 F i g u r e 2 a n d 3 图 2 正 常颈 动脉 内膜 中层厚度超 声图 F 2 B一 I o d e跏 0 窖 胁0 f帅 衄m龃a r t e 血 I蛐 l m n I e d ia 廿 c I 叩 D i s t o n e e b e 唧 m c l 嗍l d s t o f wa l l l T t 1 H me d i a t h i c k n CC A d a r l e 内膜 中层厚度 0 6 0 to n i 组 内膜 中层厚度为 0 6 1 0 7 9 l I n组和 内膜 中层厚度 O 8 0 组粥 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 1 8 5 3 7 5 和 7 5 表 1 T a b l e 1 三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1 经线性回归分析 发现颈 总动脉 I N T与颈内动 维普资讯 C N 4 3 1 2 6 2 1l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 0 0 0 年第 8 卷第 2 期 l 6 7 脉和颈动脉分叉 处斑块 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0 5 2 9 P 0 0 1 Y 0 1 2 6 0 6 9 7 X 周 3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周 F i g 3 B n 州 e s 0 D 0 咖0 f 嘲 a r t e r i a l山 q I 1 e A b r I y hf o c l p q l m o f w a l l in t ol u m e n 一 l t h e c k i s t Ia 口1 3一 删 c a d q e 表 1 不同颈总动 脉内膜中层 厚度分级 与颈 内动脉 和颈动 脉 分叉处斑块 分级情况 T a b l eI P r e I p 1 a q t h e C B I C A c 0 I d i D gt o q l 血衄 0 f C C A一叩 m m a P 0 0 1 P 删m1 NT 0 6 1 0 7 9 呷 b P 0 0 1 r 删W I M T 0 6 1 r 5 u P 根据受试者颈动脉内是否检测到粥样斑块进行 分组 观察到有粥样斑块组 I N T平均值 0 8 3 0 1 6 i n m 明显高于无粥样斑块组 0 6 4 0 1 2 m m 两组 间有显著差别 P 0 0 1 进一步研究发现随斑块 的严重程度增加 颈 总动脉 I N T呈增厚趋势 表 2 T a b l e 2 血压 血脂和年龄等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 明显关 系 S p e a r m a n s相关 分析 发 现年 龄 r 0 2 9 6 P 0 0 5 收缩压 r 0 3 4 8 P 0 0 5 总胆 固醇 r 0 3 4 8 P 0 O 5 甘油三酯 0 2 8 P 0 0 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 0 3 1 5 P 0 0 5 和 载脂蛋 白 B I X r 3 1 6 P 0 0 5 等心血管危险因 素与颈动脉 I t I T 呈 明显正相关 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收缩压 总胆固醇 年龄 甘油三酯 和载脂蛋 白 B 1 0 0 对颈动脉 I M T 具有显著回归效果 回归方程为 r 一 0 3 9 2 0 X 3 0 2 8 收缩压 0 0 2 5 9 3 总胆固醇 0 0 O 6 8 9 8 年龄 0 0 3 2 1 4 甘油三酯 0 1 0 5 B 1 0 o 表 3 T a b l e 3 表 2 斑块严重程度与颈动脉 内膜 中层厚 度的关 系 T a b l e 2 R 删啊I b e 0 C A一帅锄d咄l q 嘴o fI C A 锄 d 邙 a P 0 0 5 c a p a r e d t h D 0 p l a g u e鲫 b P 0 0 5 c 呻 山 H l mi l d a n d m d e n pl a e 5 u p 表 3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分级与部分 心血管危险 因素 侧e 3 A盥 枷帕B b e t 嗍0CA 一帅 删 m 1 2 u l ll r r i 出 f km j a P 0 0 1 b P 0 0 5 c N S 3 讨 论 超声检测 的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类型 血管壁增厚和粥样斑块 B超发现动脉粥样 斑块能直观证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 但并不 是所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均 能检测到粥样斑块 因为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 动脉粥样硬化可仅表现为 血管壁增厚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动脉 肼T能 维普资讯 1 6 8 I S S N 1 0 0 7 3 9 4 9 C h i n J A r t e r i o s e l e r V o l 8 N o 2 反映血管壁增厚情况 有人将超声方法与病理组织 学方法进行 比较 发 现超声 能准确测 量动脉 I I f r 且动脉粥样硬化时 I M T的改变早于斑块 的发生 我们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如年龄 脂 质代谢紊乱 吸烟 高血压等 与颈动脉 I M T增厚相 关 与文献 4 5 报告一致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 者在儿 童 期就 出 现颈 动 脉 I M T增 厚 O l e a r 等 发现颈动脉 I M T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因 素 这些研究结果支持超声 测量到颈动脉 I MT增厚 是一种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刨性指标 最近 R a i t a k a r i 等 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 度和血管内皮功 能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 研究脂蛋 白 a 导 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颈总动脉形态直 位置表浅 且与皮肤平行 故 颈总动脉 I M T容易测量 且颈总动脉 1 NT测量值 可 靠 重复性好 所以 我们把颈总动脉作为测量 I NT 的部位 此外 B超定义的 I MT 增厚有其模糊性 可 以指动脉壁 的弥漫性增 厚如测量平 均颈 动脉 I M T 也可指偏心的增厚或是已确定的动脉粥样硬化增厚 如最大 I M T和斑块部位的 I M T 本研究中 I NT测 量是在颈动脉窦下 1 c m无斑块部位 取测量的平均 值而非最大值 这样就避开了不规则及弯曲的颈动 脉窦及分叉 避免了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血管张 力改变导致 的生理性血管增厚 因此本研究 中 I M T 增厚代表了弥漫的血管壁增厚而非偏心性增厚和局 限性动脉粥样斑块 尽管少数研究者不认为这种弥 漫性血管壁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 但我们 发现颈总动脉平均 I M T不仅与颈内动脉及颈动脉 分叉部斑块的存在有关 且与斑块的严重程度密切 相关 随斑块 的严重程度增加 颈总动脉 I M T呈增 厚趋势 支持颈动脉 L T 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 的改变 有研究表明作为动态定量观察早期动脉粥样硬 化进展或消退的指标 颈动脉 L T较斑块可能更有 价值 W e n d e l h a g 等 对降脂治疗 2 年及 5年前后 颈动脉斑块面积和 I M T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发 现 尽管两者的变化呈正相关 但追踪观察发现仅 2 1 的研究对象能获定量的斑块测量 而大部分研究对 象能获得 I M T的定量测定值 所 以 颈动脉 I M T测 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I l s 呷朋 J T S a l o n e n R Ut r a o u n d B l n G d oi n o b s e r v a ti o n a l s tu d I o f a t h e t o s d e r c p m g T e s s J C r a d a n 1 9 9 3 8 8 2 0 2 8 2 j IS o l J P n 1 E P o l i A d al l n t ima l p l u s m e d i a l c k n 0 f t h e a r te r i a l wa l l A d i r e c t n l e tl t w j u lt r a s o u n d ma n g l J J C r c u a t o n 1 9 8 6 7 4 I 3 9 9 4 0 6 3 J Wo n g M 陆 1 n J Wo L I J d U l t r a s o n i c p BOl o 0 e a l a ml n 啪of h u ma n a r te rial 训 V 6 c 加of i n t ma me d i a t h l c k n J A n e r i o s d e r 7 o m b 1 9 9 3 1 3 4 8 2 4 8 6 4 c t I a 祷 0 A h a o e c P u j i a P I N C a r o t i di n t im a m e d iat h i e k n a n d q h e a r t r i s k f a c t s J mh d 1 9 9 6 1 1 9 7 1 5 5 j S k o g l u n d C T m h g R B o n d NG d L D L p a r a d e s i z e d J m i b 一 t im i sa s o e i a t e d n c a i di n t i ma H ath i e k n j n h e a l thy 5 0一 v o ld J A r r o s d e r T h r o m b b s c f 1 9 9 9 1 9 2 4 2 2 4 3 0 l 6 j 协 n d S J c e k i n 0 S t e m a n d B u g g e E e t al R i s k b r e L a t e d t o一甜i n t i ma me d i a 小 s a n d a e i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f a m i l i a r h F p e r c h o l e s t e m l a a a n d c o n d枷b 氍b L J H 曲 r h r o m5 1 9 6 1 6 9 科 一9 9 1 7 P a u c MI o P l a n n u z z i A S m o fi o R dal I n c r e a s e di n fi m a m e d i a t h i c k n of 0 m n l m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i n h t dl d e m c r h i l d r e n J A r t e r s d e r T h m r 1 9 9 4 1 4 1 0 7 5 0 7 9 8 O e a r D H P 同 a k J F K r o m l R A d C a w tl d a r t e i n fi a n dme d i at Nc k n s a s ariga a c to r r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hm a n d e f n d d a d u l t s J 毋 J 胁d 1 9 9 9 3 4 0 1 4 2 2 9 l t a i t a k a r i O T 7 d e a n s N R C d e n n a j e r D S F f e e t of I i p r r c l e ia a m t h e B a r y f u n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