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03采面瓦斯治理措施.doc_第1页
112803采面瓦斯治理措施.doc_第2页
112803采面瓦斯治理措施.doc_第3页
112803采面瓦斯治理措施.doc_第4页
112803采面瓦斯治理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织金县营脚煤矿织金县营脚煤矿 112803 采面瓦斯治理措施采面瓦斯治理措施 矿矿 长 长 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 编制人 李永杰编制人 李永杰 2014 年年 6 月月 13 日日 2 目录目录 第一节 编制说明第一节 编制说明 3 第二节 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第二节 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 3 一 C4 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 4 二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计 4 三 矿井通风情况 6 第三节第三节 瓦斯抽放情况瓦斯抽放情况 6 一 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 6 二 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7 三 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瓦斯治理 7 第三节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措施第三节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9 一 区域防突措施 9 二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1 三 防尘措施 13 三 防灭火措施 13 四 爆隔措施 14 五 瓦斯治理安全措施 19 3 第一节 第一节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为贯彻执行国家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的方针和先抽 后采 监测 监控 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 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 在坚持一井一面的基础上 强化通风系统和现场瓦斯管理 根据瓦斯 治理重点 难点 并结合 09 年瓦斯治理情况和生产接续编制瓦斯治理 专项措施 经过煤矿各部门严格会审后 形成如下措施 具有与本矿 其他安全生产规规定 规程同等的效力 各级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 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且由于处于 950 水平以上 112803 采煤工作面 瓦斯涌出量较大 在 石门揭煤过程中目前不存在突出威胁 正常生产过程中停风 微风的 情况下 常常出现瓦斯超限情况 严重威胁到矿井的安全生产 为强 化瓦斯治理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 特制定如下措施 第二节 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第二节 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 按照国家 以风定产 先抽后采 监测监控 的瓦斯治理方针 本 煤层 抽放为主 风排为辅 的瓦斯治理原则 采取 密钻孔 大孔径 严封闭 综合抽 实施瓦斯综合治理 4 一 一 M28 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 表 1 煤瓦斯放散初速度和坚固性系数测定结果 突出危险性预测单 项指标 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 P 坚固性系数 f 16 煤层 14 80 30 28 煤层 21 00 392 表 2 基本参数测定结果 瓦斯压力 MPa 瓦斯含量 m3 t 透气性系数 m2 Mpa2 d 钻孔流量衰减系数 d 1 16 煤层 0 306 93 26860 0382 28 煤层 0 378 545 01410 0426 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 煤层煤的破坏类型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 P 煤的坚固性系数 f 均超过了临界值 但 c4 煤层瓦斯压力 P 没有超过临界值 煤层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为无突出危险 并结合112803运 输巷 112803回风巷掘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均没无出现过煤与瓦斯 突出预兆 为了防止发生瓦斯突出事故 仍按突出煤层进行设计和管 理 严格执行 四位一体 综合防突措施 二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计二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计 112803工作面的相对瓦斯涌出量按下式计算 Q Q1 Q2 Qm3 t 5 式中 Q 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 m3 t Q1 开采层 本煤层 相对瓦斯涌出量 m3 t Q2 邻近层相对瓦斯涌出量 m3 t Q3 围岩相对瓦斯涌出量 m3 t 其中 1 开采层相对瓦斯涌出量按下式计算 Q1 K1 K2 K3 W0 WK M Me e m3 t 式中 M 开采层平均厚度 米 Me 开采平均厚度 米 K1 围岩瓦斯涌出系数 与围岩岩性 围岩瓦斯含量及顶板管 理方法有关 一般按顶板管理方法取值 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时 K1 1 20 K2 工作面丢煤瓦斯涌出系数 K2 1 为工作面回采率 95 K3 采区内准备巷道预排瓦斯对开采层煤体瓦斯涌出的影响系 数 采用长壁后退式回采时 K3 按下式确定 0 82 K3 L 2h L L 工作面长度 米 h 巷道瓦斯排放带宽度 米 根据本矿井具体条件 取 h 7 4m W0 开采层 本煤层 原始瓦斯含量 m3 t MC C 残余瓦斯含量 采至地面时煤的残余瓦斯含量 m3 t 112803工作面无煤柱回采 一次采全高 从化验得知 M28 煤解 6 吸瓦斯含量为 5 6855 m3 t 可解吸瓦斯含量即为原始瓦斯含量与残余 瓦斯含量差 则 Q1 1 2 0 82 1 05 5 6855 1 80 1 80 5 94m3 t 三 矿井通风情况三 矿井通风情况 一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 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 一 水平主平硐及进风副井进风 1060m 标高风井回风 风井主要通风机 担负全矿井的通风任务 1065m 标高风井安装两台轴流式主要通风机 一台运转 一台备用 二 通风系统 112803工作面采用 U 型通风 具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采区专用回 风巷并实行分区通风 第三节第三节 瓦斯抽放情况瓦斯抽放情况 一 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一 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 采煤工作面回采前本煤层 煤柱段 钻孔抽放 回采期间对上隅 角采空区埋管抽放 1 本煤层顺层钻孔抽放本煤层瓦斯 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面帮内沿煤倾向施工抽放钻孔 每 3 米施 工 1 个钻孔 孔直径 75mm 封孔长度不小于 8m 钻孔预计长度 65m 70m 钻孔倾角与煤层倾角一致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7 2 采空区上隅角埋管抽放 在采面回风巷布置一趟直径 20cm 抽放管利用低负压对 112803 上 隅角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 上隅角采空区瓦斯抽放率达 10 二 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二 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1 按瓦斯涌出量 Q 100 q k CCH4 式中 Q 工作面需配风量 m3 min q 经抽放后需风排瓦斯量 m3 min k 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备用风量系数 该数值应 经过观察实测后取得 通常炮采工作面取 1 5 2 实际按 2 计算 CCH4 工作面最高允许浓度 Q 采 100 3 60 2 720m3 min 2 按工作面人员数量计算 Q采 4N 120 m3 min 式中 N 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30 人 3 按风速验算 风速 V Q S 三 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瓦斯治理三 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瓦斯治理 回采结束后 在采煤工作面运输巷 回风巷停采线构筑密闭 密 8 闭内预埋 DN200mm 抽放管抽放采空区内的瓦斯 采空区埋管抽放治理 的瓦斯效果较好 四 瓦斯抽放管路敷设 1 本层钻孔抽放管路选择 本煤层顺层钻孔抽放混合量计算 Q 混 Q C 式中 Q混 抽放混合流量 m3 min Q 本煤层顺层抽放钻孔瓦斯量 m3 min C 本煤层顺层抽放钻孔抽放浓度 取 30 2 本层抽放管路管径计算 D 0 1457 Q混总 V 1 2 式中 Q混总 抽放总混合流量 m3 min D 抽放管直径 m V 管路内的瓦斯流速 取 20m s 2 上隅角采空区抽放管路选择 采空区抽放混合量计算 Q 混 Q C 式中 Q混 抽放混合流量 m3 min Q 采空区抽放瓦斯量 m3 min C 采空区抽放浓度 取 10 9 第三节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措施第三节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一 区域防突措施一 区域防突措施 1 开采保护层情况 本工作面为 M28 煤层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鉴定为不具有突出危险性 作为 M32 煤层的上解放层进行开采 2 112803 回采工作面采取本煤层钻孔抽放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 在工作面掘进期间沿煤层倾向施工抽放钻孔 钻孔间距为 3 米 孔径 75mm 封孔长度 8m 钻孔设计长度 65 70 米 钻孔倾角与煤层倾角一致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详见 112803 工作面顺层抽放钻孔设计 图 运输巷 回风巷 切眼80m 10 3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对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 应在回 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隔 30m 至少沿工作面方向布置 2 个检验测试点 检验测试点示意图如下 采用小型钻机施工 30m 钻孔 进行封孔测压或取煤样化验解吸残余瓦斯量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临界值为 4 区域验证 采用工作面预测的方法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 还应当按 照下列要求进行 1 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 立即连续进行至少 2 次区域验证 2 工作面每推进 30 米 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或采取了预抽煤层 瓦斯区域防突措施以及其它必要情况时宜取最小值 至少进行 2 次区 域验证 瓦斯压力 P MPa 瓦斯含量 W m3 t 区域类别 P 0 74 W 8 无突出危险区 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突出危险区 11 3 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 当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 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回采 作业 但若为工作面在该区域进行的首次区域验证时 回采前还应保 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 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突出预兆 则 该区域以后的回采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二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二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 突出危险性预测措施 2 在工作面距风巷 运输巷 15m 处开孔进行预测 3 沿采面倾斜方向采用 42 钻孔打孔 每孔间距 15m 孔深 10m 4 每打 1m 测一次钻屑量 每打 2m 测一次 K1 5 所测钻屑量 S 6 m K1 值在 0 5ml g min1 2 1以内 且未发现 其它异常情况 则措施有效 当检验结果措施有效时 保留 2m 检验孔 超前距地条件下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实施回采 当工作面第一次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 钻屑量和 K1各项指标不超 标后允许推进 8m 保留预测钻孔 2m 超前距 停止推进 再按第一次突 出危险性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依次循环 钻屑指标法预测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钻屑量 S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h2 Pa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K1 ml g min1 2 kg m L m 12 1600 562 4 判定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各项指标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 定 在确定前可按上表的临界值确定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采煤工作面预测钻孔布置示意图 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 112803回采工作面 回 风 巷 运 输 巷 预测钻孔预测钻孔 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钻孔布置图 10m10m 10m10m10m10m 10m 10m 2 防突措施 如果在执行预测措施过程中发现有卡钻 喷孔 顶钻 检测指标 有一项超标等异常情况 则采取以下消突措施 距运输巷 5m 处采用 75 钻孔 沿采面倾斜方向往上实施消突 孔直至联络巷 5m 处 每孔间距 3m 孔底间距 3m 取卸压半径为 1 5m 每孔深度为从运输巷施工至距回风巷不大于 5 米 钻孔角度视煤层倾角而定 13 3 效果检验 在消突措施孔中 每间隔 10m 采用 42 钻孔 孔深 10m 倾角 3 进行效果检验 钻屑量每打 1m 测一次 K1每打 2m 测一次 只有在连 续两次检验 S 6kg m K10 5ml g min1 2 1值在临界值以下 方可进行回 采作业 反之停止回采继续打消突孔 再检测直至不超标为止 三 防尘措施三 防尘措施 1 采煤工作面喷雾洒水 根据其几个主要产尘点设置喷雾降尘点 采煤工作面放炮落煤时 容易产生较大的粉尘 因此必须对采 煤工作面回风巷安装净化水幕 皮带机 刮板运输机运输时 采煤队必须打开各转载点的喷雾 等 必须时刻保证喷雾设施完好 定期对采煤工作面运输巷 回风巷 的煤尘进行冲刷 清扫 严禁煤尘堆积 通风队必须在采煤工作面进 回风巷安设防尘净化水幕 进风 巷净化水幕安设在进风风流汇合点以里安设一道净化水幕 回风巷每 隔 100 米安设一道防尘净化水幕 第一道安设在距工作面不大于 20m 的位置 通风队负责回采工作面及进 回风巷的定期冲刷 三 防灭火措施三 防灭火措施 1 安检科必须在采煤工作面运输巷皮带机头 机尾 配电点处按 14 要求配备灭火器 砂箱等灭火工具 以防外因火灾发生 2 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应熟悉灭火器材使用方法 并熟悉工作区 域内灭火器材存放地点 四 隔爆措施四 隔爆措施 一 防爆措施 1 加强对通风设备 设施的管理 经常检查维修 保证矿井通风 系统的正常可靠 2 经常进行各用风地点风量 风速 瓦斯 粉尘等参数的测定 使之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要求 3 配备足够的安全检测仪器仪表 培训相应人员 提高安全检测 人员素质 4 加强通风管理 保证各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量 按时对瓦斯 及粉尘进行检查 对工作面经常进行各种有害气体 粉尘 风量的检 测 建立个体巡回检测和集中连续双重检测体系 5 工作面必须设有完善的瓦斯电闭锁断电报警系统 6 工作面内电动机 电器设备均采用隔爆型 弱电设施为本安型 生产中应加强机械及电器设备的管理 防止机械摩擦火花和电火花引 燃瓦斯和煤尘 7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防止局部瓦斯积聚 8 经常对运输 回风巷道中积聚的煤尘进行清扫 对胶带输送机 的转载点等易产生煤尘处实行洒水喷雾降尘 15 9 对浮游煤尘主要采取喷雾降尘加人工清理 10 遵守瓦斯管理的各项规定 防止局部积聚和瓦斯事故 11 为确保安全 工作面各电器设备必须安装接地系统 工作面 高 低电器设备均设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 二 隔爆措施 为防止爆炸灾害范围扩大 通风队必须在采煤工作面运输巷 回 风巷各安装二组隔爆水棚 水量不小于每平方米 200 升 隔爆棚距工 作面不小于 60m 不大于 200m 并随着工作面的回采及时移挪 生产期 间必须加强管理 经常检查和更换破损水棚袋 补给水量 保证其有 效性 五 瓦斯治理安全措施五 瓦斯治理安全措施 一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 杜绝瓦斯积聚 1 测风员必须每旬测定采煤工作面的风量 当发现采煤工作面风 量发生变化或风量不稳定时 必须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和汇报 2 加强全负压通风管理 一 必须加强矿井通风设施的管理 所 有风门必须进行联锁 二 加强巡回检查 定期对矿井各地点的风量 进行测定 杜绝无风 微风或瓦斯超限作业 三 加强巷道贯通管理 巷道贯通系统调整完毕后 必须对全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量进行测定 发现用风地点风量发生变化时 必须及时进行汇报和调整 确保采煤 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合理 稳定 可靠 3 加强采煤工作面运输 回风巷道维护 保持采煤工作面上 下 16 出口畅通 确保巷道断面满足通风需要 4 加强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 每班打好上隅角隔离墙 且必须 用黄泥勾缝 挂好管好用好上隅角导风帐 防止上隅角瓦斯积聚 且 必须有备用风帐 5 地面主扇停风时 当班班组长 瓦检员必须把采煤工作面 运 输 回风巷内的全部工作人员撤至避难硐室 二 加强瓦斯检查 杜绝瓦斯超限作业 1 采煤工作面必须设专职 专人检查瓦斯 特别要加强采煤工作 面 采煤工作面上 下隅角 采煤工作面回风流及机电设备附近 20 米 范围内的瓦斯检查 2 加强抽放钻场 硐室 高冒处等易积聚瓦斯地点处的瓦斯检查 3 下井的区 队 长 工程技术人员 流动电钳工 班组长等必 须按要求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切实掌握各地点的瓦斯情况 4 采煤队必须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悬挂甲烷检测报警仪 当工作 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达到 1 时报警 5 采煤工作面的瓦检员必须在上隅角的电话处现场交接班 严禁 空班 假检 漏检 睡岗 脱岗 6 严格执行 一炮三检 和 三人连锁 放炮制度 按规定实行 远距离放炮 放炮距离不得小于 300 米或避难硐室放炮 7 瓦斯员必须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准备好备用风帐 2 块 下隅角 准备好备用风帐 1 块 上隅角风帐的设置由瓦检员和现场班组长负责 17 下隅角风帐由采煤队现场班组长负责 通风队负责每班打好隔离墙 安监员负责全面监督 三 上隅角瓦治理措施 为了加强采空区瓦斯管理 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入工作面及上隅角 保证采煤工作面安全回采 在采煤工作面回采同时 对采面上隅角进 行抽放 四 加强监测监控 严把瓦斯事故的最后关口 1 加强瓦斯传感器的调校 确保瓦斯传感器灵敏可靠 加强系统 及各类传感器的维护 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2 各相关单位必须配合调度室认真做好瓦斯电闭锁断电试验 确 保断电性能灵敏可靠 3 采煤队必须按规定管好用好保护好各类传感器 使系统真正能 反映各地点设备运转和通风瓦斯等情况 4 采煤队加强监控设备的管理和保护 采煤工作面进风 工作面 上隅角的瓦斯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由采煤工作面瓦检 员负责挪移 采煤工作面轨顺回风的瓦斯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由采面工作面安全员负责挪移 5 瓦检员严禁甩掉监测监控系统不用 6 加强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 监测监控中心必须实行 24 小时值 班 必须及时从系统上掌握各地点的通风 瓦斯情况 避免因人员检 查不到位而造成事故 7 监测探头的安设及控制范围 18 1 T1瓦斯传感器安设在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内距采煤工作面煤壁 10m 处 监测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瓦斯浓度 当 T1 0 5 时报警 断电 当 T1 0 5 时切断采煤工作面运输巷道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动力电源 当 T1 0 5 时复电 2 T2瓦斯传感器安设在采煤工作面的上隅角 当 T2 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