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pdf_第1页
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pdf_第2页
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卷第3 期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 0 1 3 N o 3 2 0 0 5 年9 月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w e s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S e p t 2 0 0 5 I l 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 金艾 9 1 1 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重庆沙坪坝4 0 0 0 3 1 摘要 文化意象的差异往往导致传递过程中的语义缺省和冲突 本文就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 强调译者应提高 跨文化意识 结合异化和归化两种互惠互补的翻译策略 实现文化传真 关键词 文化意象 跨文化意识 异化 归化 中图分类号 1 4 3 1 5 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6 7 2 5 3 7 9 2 0 0 5 0 3 0 1 1 8 0 3 O N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O FC U l 月U R A LI M A G E S J I N A i 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 S i c h u a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t u d i e s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p i n g b a C h o n g q i n g4 0 0 0 3 1 C h i n aJ A b s t r a c t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c u l t u r a li m a g e sb e t w e e nt h es o u r c ea n dt a r g e tl a n g u a g e sf r e q u e n t l yc a u s es e m a n t i cd e f a u l t sa n dc o n t e x t u a lc o n f l i c t s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t r a n s f e r e n c ea n dp r e s e n tah a r dn u tf o rt h et r a n s l a t o rt oc r a c k B a s e do nt h ed e b a t eo ff o r e i g n i z a t i o nv e r s u s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 t h ep a p e ra g g u e sf o r 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t h et w os t r a t e g i e si n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i m a g e sa n de m p h a s i z e st h a tt r a n s l a t o r ss h o u l de n h a n c et h e i rC r e S S c u l t u r a la w a r e n e s s K e yw o r d s c u l t u r a li m a g e 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a w a r e n e s s f o r e i g n i z a t i o n 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 1 关于文化意象 提到文化意象 笔者想起了英国影片T h eR e dS h o e s 影 片讲述了年轻的芭蕾舞演员蓓姬在献身艺术的过程中追求 纯真爱情 最终走向断崖的凄惋故事 篇名若直译为 红鞋 子 自是无可厚非 但有心人却将它译作了 红菱艳 细 细品味这一译文 译者把那双纤巧的红舞鞋比作中国观众妇 孺皆知的红菱 显然 它寓意红菱虽生长于浊水污泥 却娇 艳迷人 特别是两只弯弯的红菱角 犹如中国古代女子的三 寸金莲 虽小巧 却凝聚了无数女子的血泪 由此隐含穿着如 红菱般舞鞋的舞女艳丽 薄命的一生 译者把这一极具中国 文化特色的文化意象 红菱 注入其翻译中 激起了观众联想 的波澜 不愧匠心独运 而类似这样的佳译片名还有很多 如T h eB a t h i n gB e a u t y 出水芙蓉 W a t e r l o oB r i d g e 魂断 蓝桥 O nt h eG o l d e nP o n d 金湖暮辉 熟悉影片的人都 知道 正是译者巧妙重构的 芙蓉 蓝桥 暮辉 等这些 文化意象 令观众心领神会 令译名脍炙人口 经久不衰 所谓文化意象 是 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慢慢 形成的一种文化符号 凝聚着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 结晶 它们通过简洁洗练的语言来描绘事物的特征和本 质规律 体现特定文化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性 往往语义含 蓄深邃 回味隽永深长 既是文本所含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 也是文本艺术价值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 尤其在文学创作 中 俯拾即是 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使作品熠熠生辉 2 但正因文化意象凝聚着各民族对人类 对自然 对形形 色色事物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独特解释和指称 是文化负载 词项 c u l t u r e l o a d e dt e r l T i 8 所以不同文化间必然存在意象 差异和错位 譬如一些外国评论家由于缺少对中国文化的 积淀 见到中国诗中的意象 就不能体味到其中的情趣 甚至 说中国诗只是 一大套秀丽如画的陈词滥调 谈的是秋天 老 年 离别 月下饮酒 毫无智性内容 1 2 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 翻译不仅仅是语际转换 更是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的 传递 谢天振从文化对比的角度研究意象传递和翻译 指出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实现的桥梁和纽带 而跨文 化交流强调正确深入了解异族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 作为源 语文化重要载体的文化意象应充分有效地传递给译文读者 避免文化意象的错位 歪曲与失落 接着 他进一步阐述道 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 从根本上而言 其实也就是一直困绕 翻译界的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与内容的问 t 收稿日期 2 0 0 5 0 3 1 7 作者简介 金艾 1 9 7 8 一 女 四川乐山人 四川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万方数据 第3 卷第3 期金艾 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 1 1 9 题 在这里 形式和内容对应意象的物象和寓意 而意象 的传递问题 是否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直译与意译 异化与归 化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问题 传统上 直译派攻击意译派 只忠实内容不忠实形式 丢 掉了蕴涵于形式之中的文化身份和诗学价值 意译派则攻击 直译派 只忠实形式不忠实内容 使译文晦涩难懂 影响了内 容的表达 谢天振 1 9 9 9 2 0 1 后来提到译者有意误译的两 种模式 即 为迎合本民族的文化心态 大幅度改变原文的语 言表达方式 和 强行引入异族文化模式 置本民族的审美趣 味的接受可能性不顾 从而故意用不等值的语言手段翻 译 o 不也正是极端归化和极端异化的两种表现形式 因此 我们就从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途径来探讨文化意 象的传递和翻译 2 1 异化自鲁迅1 9 3 5 年开宗明义地提出翻译 不但移 情 也要益智 必须有异国情调 就是所谓洋气 Ho 开始 到 刘英凯1 9 8 7 年尖锐批评归化译法 大力提倡移植法 1 孙致 礼2 0 0 2 年倡导 尽量传达原文的异质因素 尽量传达原语的 异域文化特色 尽量传达原语的异语语言形式 国内异化 派的观点似乎已占上风 而国外 本雅明早在其著作 译者 的任务 中表明立场 只有直译才是忠实的保证 韦努蒂 也高举异化派的旗帜 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翻译 力倡阻抗 式翻译 以 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译出有陌生感和 疏离感的文本 给译文读者以别样的阅读体验 L 8 1 细究其因 首先 从语言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渗透力 来看 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语言很少是 自给自足 与外部 因素相隔绝的 相反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具有强大的包 容和吸收的能力 汉语中的 蓝图 b l u e p r i n t 酸葡萄 s o u rg r a p e s 象牙塔 i v o r yt o w e r 黑色幽默 b l a c kh u m o r 肥皂剧 s o a po p e r a 伊甸园 t h eg a r d e no fE d e n 英语中的 q ig o n g 气功 k o n gf u 功夫 t o uf u 豆 腐 t a o 道 y i ny a n g 阴阳 等 这些词汇原本并不存 在于自身语言系统中 译者通过异化翻译的方式 使一大批 带有异国文化风情的词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并在大众文化 中得以广泛传播和运用 既促进了语言的接近和交流 又增 强了语言的生命力 填补了意象的空缺 其次 从不同民族间文学和文化平等交流互动的角度来 看 全球化 正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 对于外部世界的熟悉 了解更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文化融合的大 背景下 异化翻译不仅有益于读者了解异国风土人情 也有 益于向外国读者介绍本国历史文化 缓和 消解由于文化冲 突带来的种种困惑 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我们不但说 猫哭老鼠 假慈悲 三思而后行 等 而且也应会说 流鳄鱼眼泪 七次量衣一次裁 为什么非得把 第一张 饼不好煎 用中国的 头一炮没打响 代替 一只脚已经踏 进了坟墓 非得译成 行将就木 才行 最后 从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心理来看 接受理论表 明 在阅读过程中 译文读者对译文并非被动地接受 在发现 异域文化因素时 会主动根据上下文 阅读经验 语境及有关 注释等 努力去接受这一事实 进而扩大期待视野 译者不 是读者的保姆 应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陈定安一1 提出 不能因为读者不熟悉钉在十字架上的处死办法 就把它改为 砍脑袋 更没有必要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 s u m m e r S d a y 译成 春天 因为读者自己会从这首诗中获得生动的 印象 从而对英国美好的夏日有所体会 何况 换个角度思 考 并不是所有中国作家在写作时 都把 老妪 考虑进去 否 则根本没办法用比喻 典故 而普通读者读文章时 也不会 遇到每一个生词 典故 意象就去考证一番 T od r i n kl i k ea f i s h 一般翻译为 牛饮 但译为 酒量如鱼饮水 不也很直 观 高峰会 s u m m i tm e e t i n g 或许比 首脑会 更形象化 而将 t og i l dt h el i l y 译作 给百合花贴金 岂不比 画蛇添 足 或 多此一举 来得新鲜 总之 异化派认为 译者肩负着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任 务 有责任将文化意象充分 如实 有效地传递 且最大程度 保持原貌 而不是试图把意象特有的文化因素加工后 或过 滤 或剔除 再溶入译入语文化 一如孙艺风调侃的那样 过多操心接受问题而一门心思地改变原文是不正常的举 动 就像有的沉醉于做美容的人精神也不太正常一样 l 叫 2 2 归化中国翻译界历来重视读者反应 严复老早就引 过孔子的话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H 1 自1 7 世纪以来 归 化译法也长期在英语文化里占据主导地位 奈达从信息论 等效 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 同构 的表达方式 古特从关联 理论角度论证了交际式或信息取向式翻译的可行性 而接受 美学认定意义只存在于解释它的人的理解意识之中 由于历史渊源等不同 文化系统间不互通的情况在所难 免 有些人片面强调翻译的 原汁原味 不重视读者的接受 能力 结果可能会造成翻译的刻板 而针对文化意象而言 其译文形式可能让读者感到不解 厌恶 抑或滑稽可笑 美感 荡然无存 如前些年所讨论的将某 白象 牌产品译成 w h i t e e l e p h a n t 把 雄鸡 译为 c o c k 其不良的联想意义无疑就 使消费者难以接受这些产品 所以文化意象无法直接移植 时 或移植会造成误解或读者反感的情况下 译者应考虑读 者的审美心理需求 采用归化法加以灵活处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 汉语形容美女有 沉鱼落燕之容 闭 月休花之貌 这里意象重叠 鱼 燕 月 花并置 着实令人目 眩 如照 汉英词典 上勉强直译出来 h a v ef e a t u r e st h a tC a n m a k ef i s hs i n ka n db i r d sf l i g h ta n dl o o k st h a tc a no u t s h i n et h e m o o na n dp u tt h ef l o w e r st os h a m e s 未免差强人意 原本 鱼 和 燕 代表的意象 在目的语系统里就缺少必要的互文 性参照 无法跟美貌联系起来 像这样文化负荷过重的意 象 尤其是看似含文化意蕴 实已属陈腐僵死的词语 弃之不 足惜 与其硬性处理 适得其反 不如再造和重组 譬如译为 S h ei sas t u n n i n gb e a u t y S h ep o s s e s s e sa ne x c e s so fb e a u t y 或 T h e r es h ew a s i na l lh e rm a t c h l e s sb e a u t y 岂不都成功 地传递了基本文化信息 0 J 有时 原语与译语的意象完全无共通之处 找不到直接 的对应值 形式和内容就不得不分离 像我们劝慰别人时 万方数据 1 2 0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9 月 说 干嘛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句话中 树 这个暗喻其实 无关紧要 纯属非关键性意象 而译文不提 上吊 恐怕也无 关宏旨 这种情况下 权衡得失 何妨解脱形式的羁绊 模仿 原语的口吻 译作 N od a m nr e o nt oc l i n gt oo n ec o u r s eo f a c t i o n 意象冲突时 译文要以不与译入语文化发生矛盾为前 提 如汉语 走狗 翻成r u n n i n gd o g 不但不能激起西方对 走狗 的痛恨 反而会使他们觉得这种 会蹦会跳 的狗很可 爱 在英语里 不同颜色旗子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黑旗是 海盗的标志 白旗是求和的象征 在资本主义国家红旗代表 令人生气的事物 源于西班牙斗牛的民俗 公牛看见红布 就会分泌过量的肾上腺素 处于激动或愤怒的感情状态 但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红旗意味着革命 试想 若把 T h et M k a b o u tr i n s i n gt a e sw 踞ar e df l a gt om a n yv o t e r s 译为 对于许 多选民来说 关于增税的谈论是面红旗 大多数汉语读者会 感到迷惑 红旗有什么不好 却压根不会想到这句话的意思 是 关于增税的谈论激怒了许多选民 总之 归化派认为 在直译诸如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之类成语可能让译文显得很烦琐 很 译 很 翻译腔 时 省 略相对重要性较小的意象是必要的 不一定会造成损失 而 在直译像 吃醋 红眼病 这样的词语可能造成语义链断 裂 理解困难 情感共鸣功能指向严重偏差时 更当另辟蹊 径 采用意译的方式 3 结语 基于以上讨论 笔者认为 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的 传递问题 关键是译者应深刻了解译出 入语文化 提高对文 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自觉性 也即具有跨文化意识 文化传真 需多种方法和模式 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一般而言 在翻译 偶合 并置的意象时主要采用异化法 即尽量保存源语文化 意象的异域性 翻译冲突的意象时主要采用归化法 方便读 者理解 而在翻译空缺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