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物理性能检测.pdf_第1页
纸张物理性能检测.pdf_第2页
纸张物理性能检测.pdf_第3页
纸张物理性能检测.pdf_第4页
纸张物理性能检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综合实验 纸张物理性能检测纸张物理性能检测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检测准备检测准备 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 定量的测定定量的测定 厚度和紧度的测定厚度和紧度的测定 抗张强度的测定抗张强度的测定 撕裂度的测定撕裂度的测定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耐破度的测定耐破度的测定 耐折度的测定耐折度的测定 平滑度的测定平滑度的测定 施胶度的测定施胶度的测定 白度的测定白度的测定 一 一 一 一 检测准备检测准备检测准备检测准备 1 1 1 1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 1 11 11 11 1试样的采取方法试样的采取方法 取样原则 取样尽量纸 要有代表性 试样应平取样原则 取样尽量纸 要有代表性 试样应平 整 不折 不皱 无纸病 整 不折 不皱 无纸病 1 21 21 21 2整张样品的选取整张样品的选取 国家标准规定 平板纸国家标准规定 平板纸1000100010001000张选取不少于张选取不少于10101010张 张 1001 50001001 50001001 50001001 5000张选取至少张选取至少15151515张 张 5000500050005000张以上选取张以上选取20202020张张 以上 卷筒纸去掉外部受损纸层 然后再去掉以上 卷筒纸去掉外部受损纸层 然后再去掉1 31 31 31 3 层 再取样检测 盘纸同样去掉外层 按全宽选层 再取样检测 盘纸同样去掉外层 按全宽选 取取5 10m5 10m5 10m5 10m的纸条做测试纸样 的纸条做测试纸样 一 一 一 一 检测准备检测准备检测准备检测准备 1 1 1 1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 1 31 31 31 3试样的选择和切取试样的选择和切取 切取试样时 应保持样品边缘整齐 光滑 不能有切取试样时 应保持样品边缘整齐 光滑 不能有 毛刺 还应保证样品的尺寸精度及样品两个边的平毛刺 还应保证样品的尺寸精度及样品两个边的平 行度 准确表明样品的纵 横向和正 反面 行度 准确表明样品的纵 横向和正 反面 2 2 2 2 试样处理条件试样处理条件 2 12 12 12 1标准大气条件 标准大气条件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50505050 2 2 2 2 和和 温度温度23232323 1 1 1 1 2 22 22 22 2处理时间 处理时间 一般纸处理一般纸处理4h4h4h4h 薄纸板要处理薄纸板要处理5 8h5 8h5 8h5 8h 高定量或其它纸种高定量或其它纸种48h48h48h48h或更长时间 或更长时间 二 二 二 二 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 1 1 1 1 纸和纸板纵横向的鉴别纸和纸板纵横向的鉴别 为了准确鉴别 应至少用四种方法中的两种试验方法为了准确鉴别 应至少用四种方法中的两种试验方法 鉴别 鉴别 1 11 11 11 1纸条弯曲法 纸条弯曲法 切取两条互相垂直的长切取两条互相垂直的长200mm200mm200mm200mm 宽宽 15mm15mm15mm15mm的纸条 将其重叠 用手指捏住一端 使另一的纸条 将其重叠 用手指捏住一端 使另一 端自由的弯向左下方或右下方 若分开 下面的纸条端自由的弯向左下方或右下方 若分开 下面的纸条 为横向 若重合 下面的纸条为纵向 为横向 若重合 下面的纸条为纵向 1 2 1 2 1 2 1 2 纸页卷曲法 纸页卷曲法 沿试样平行边切取沿试样平行边切取50505050 50mm50mm50mm50mm见方或直见方或直 径为径为50mm50mm50mm50mm的圆形试片 标明方向 然后将试样飘浮到的圆形试片 标明方向 然后将试样飘浮到 水上 与试样卷曲轴平行的方向为纸的纵向 水上 与试样卷曲轴平行的方向为纸的纵向 二 二 二 二 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 1 1 1 1 纸和纸板纵横向的测定纸和纸板纵横向的测定 1 31 31 31 3抗张强度或耐破度鉴别法 抗张强度或耐破度鉴别法 平行于原试样边切取两平行于原试样边切取两 条互相垂直的长条互相垂直的长250mm250mm250mm250mm 宽 宽15mm15mm15mm15mm的纸条 测其抗张强的纸条 测其抗张强 度 一般情况下抗张强度大的为纵向 通过耐破度分度 一般情况下抗张强度大的为纵向 通过耐破度分 辨方向时 与破裂主线成直角的方向为纵向 辨方向时 与破裂主线成直角的方向为纵向 1 41 41 41 4纤维定向鉴别法 纤维定向鉴别法 因网面上的大多数纤维是沿纵向因网面上的大多数纤维是沿纵向 排列的 观察时先将纸平放 使入射光与纸面成约排列的 观察时先将纸平放 使入射光与纸面成约45454545 角 视线也与纸面成角 视线也与纸面成45454545 角 观察纸表面纤维的排列方角 观察纸表面纤维的排列方 向 或借助放大镜 除此之外 对于起皱处理的纸 向 或借助放大镜 除此之外 对于起皱处理的纸 由于工艺处理是一般皱纹方向为横向 可据此判定 由于工艺处理是一般皱纹方向为横向 可据此判定 二 二 二 二 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 2 2 2 2 正反面的鉴别正反面的鉴别 有涂料面和经表面处理的 以及特殊加工的纸和纸板除有涂料面和经表面处理的 以及特殊加工的纸和纸板除 外 反面即网面 纸页与造纸机铜网或成型网相接触的外 反面即网面 纸页与造纸机铜网或成型网相接触的 一面 另一面为正面 即毯面 一面 另一面为正面 即毯面 2 1 2 1 2 1 2 1 直观法直观法 将试样放平 在入射光与试样约成将试样放平 在入射光与试样约成45454545 角 视线也与纸面角 视线也与纸面 成成45454545 角的条件下 观察试样如发现网痕 即为反面 也角的条件下 观察试样如发现网痕 即为反面 也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二 二 二 二 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纵横向和正反面的鉴别 2 2 2 2 正反面的鉴别正反面的鉴别 2 22 22 22 2湿润法湿润法 用热水或稀氢氧化钠浸渍试样 用吸水纸将多余溶液用热水或稀氢氧化钠浸渍试样 用吸水纸将多余溶液 吸 放置几分钟 观察两面 如有清晰网印即为反面 吸 放置几分钟 观察两面 如有清晰网印即为反面 2 32 32 32 3撕裂法撕裂法 水平放置试样 首先在纵向上撕开 然后转向横向 水平放置试样 首先在纵向上撕开 然后转向横向 并向边缘撕去 反转试样重复操作 比较撕裂线上的并向边缘撕去 反转试样重复操作 比较撕裂线上的 纸毛 特别是转向处 起毛明显的为网面向上 纸毛 特别是转向处 起毛明显的为网面向上 三 定量的测定三 定量的测定三 定量的测定三 定量的测定 1 1 1 1 定义 按规定的实验方法 测定纸和纸板单位面积的质量 以定义 按规定的实验方法 测定纸和纸板单位面积的质量 以 g m2g m2g m2g m2表示 表示 2 2 2 2 原理 测定试样面积和它们的质量 并计算定量 原理 测定试样面积和它们的质量 并计算定量 3 3 3 3 仪器 天平 试样质量仪器 天平 试样质量5g5g5g5g以下天平分度值以下天平分度值0 001g0 001g0 001g0 001g 5g5g5g5g以上 以上 0 01g0 01g0 01g0 01g 50g50g50g50g以下 以下 0 1g0 1g0 1g0 1g 4 4 4 4 试样准备 平均样品的张数应不少于试样准备 平均样品的张数应不少于5 5 5 5张 其总面积应至少够张 其总面积应至少够 10101010个试样 将个试样 将5 5 5 5张样品沿纸幅纵向叠成五层 然后沿横向切张样品沿纸幅纵向叠成五层 然后沿横向切 0 1m0 1m0 1m0 1m2 2 2 2试样两叠 共试样两叠 共10101010张试样 张试样 5 5 5 5 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 5 15 15 15 1定量定量 G MG MG MG M 10 M 1010 M 1010 M 1010 M 10片片0 01m0 01m0 01m0 01m2 2 2 2试样总质量试样总质量g g g g 结果取三位结果取三位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 5 15 15 15 1横幅定量差 横幅定量差 S S S S1 1 1 1 G G G Gmaxmaxmaxmax G G G Gminminminmin G G G G 100 100 100 100 或或 S S S S2 2 2 2 G G G Gmaxmaxmaxmax G G G Gminminminmin S S S S1 1 1 1 横幅定量差 横幅定量差 S S S S2 2 2 2 绝对横幅定量差绝对横幅定量差 g m g m g m g m2 2 2 2 四 厚度和紧度的测定四 厚度和紧度的测定四 厚度和紧度的测定四 厚度和紧度的测定 1 1 1 1定义 纸和纸板在两测量面间承受一定压力 从而测量定义 纸和纸板在两测量面间承受一定压力 从而测量 出两表出两表 面间的垂直距离 其结果以面间的垂直距离 其结果以mmmmmmmm表示 表示 1 11 11 11 1单层厚度 单层厚度 对单层试样施加静态负荷 测量出厚度 对单层试样施加静态负荷 测量出厚度 1 21 21 21 2层积厚度 层积厚度 对多层试样施加静态负荷 测量出厚度 对多层试样施加静态负荷 测量出厚度 1 31 31 31 3单层紧度 单层紧度 单位体积纸和纸板的质量 由单层厚度计单位体积纸和纸板的质量 由单层厚度计 算得出 以算得出 以g cmg cmg cmg cm3 3 3 3表示 单层厚度简称厚度 单层紧度表示 单层厚度简称厚度 单层紧度 简称紧度 简称紧度 1 41 41 41 4层积紧度 层积紧度 由层积厚度计算得出 由层积厚度计算得出 2 2 2 2仪器 肖伯尔式厚度测定仪 由重锤 测量头和量砧仪器 肖伯尔式厚度测定仪 由重锤 测量头和量砧 组成组成 四 厚度和紧度的测定四 厚度和紧度的测定四 厚度和紧度的测定四 厚度和紧度的测定 3 3 3 3 工作原理 置试样于测量头与量砧间 并受重锤一定压工作原理 置试样于测量头与量砧间 并受重锤一定压 力 纸力 纸 样所占据的厚度通过测量杆的位移传递给量表内样所占据的厚度通过测量杆的位移传递给量表内 的齿轮机构 使表针转动一个角度而得到厚度的读数 的齿轮机构 使表针转动一个角度而得到厚度的读数 4 4 4 4 试样准备 试样准备 0 01 m0 01 m0 01 m0 01 m2 2 2 2 即 即100100100100 100mm 100mm 100mm 100mm 5 5 5 5 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单层厚度单层厚度 将五张试样沿纵向对折 形成将五张试样沿纵向对折 形成10101010层层 然后沿横向切取两叠然后沿横向切取两叠 0 01m0 01m0 01m0 01m2 2 2 2试样 共计试样 共计20202020片试样 每片试样应测定一个点 片试样 每片试样应测定一个点 6 6 6 6 结果表示结果表示 6 16 16 16 1 厚度 厚度 取每片试样的厚度平均值 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 取每片试样的厚度平均值 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 6 26 26 26 2 紧度 紧度 D G D G D G D G D D D D 紧度 紧度 g cmg cmg cmg cm3 3 3 3 G G G G 定量 定量 g mg mg mg m2 2 2 2 试样厚度试样厚度 mmmm 结果准确至两位小数 结果准确至两位小数 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 1 1 1 1 定义定义 1 1 1 1 1 1 1 1 抗张强度 抗张强度 纸和纸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纸和纸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1 2 1 2 1 2 1 2 裂断长 裂断长 宽度一致的纸条本身重量将纸拉断时所需宽度一致的纸条本身重量将纸拉断时所需 要的长度 它是由抗张强度和恒湿后的试样定量计算要的长度 它是由抗张强度和恒湿后的试样定量计算 出来的 出来的 1 3 1 3 1 3 1 3 抗张指数 抗张指数 抗张强度除以定量 以抗张强度除以定量 以N gN gN gN g表示 表示 1 4 1 4 1 4 1 4 伸长率 伸长率 纸和纸板受到张力至断裂时的伸长 以对纸和纸板受到张力至断裂时的伸长 以对 原试样长的百分数表示 原试样长的百分数表示 1 5 1 5 1 5 1 5 抗张能量吸收抗张能量吸收 纸张拉伸到破裂时应力应变曲线下的纸张拉伸到破裂时应力应变曲线下的 面积来表示 面积来表示 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 2 2 2 2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2 1 2 1 2 1 2 1 在距试样边缘在距试样边缘15mm15mm15mm15mm以外处 一次切取足够数量的试以外处 一次切取足够数量的试 样 以保证纵横向各有样 以保证纵横向各有10101010个有效的数据个有效的数据 试样不应有影试样不应有影 响强度的纸病 响强度的纸病 2 22 22 22 2试样尺寸 试样尺寸 试样的宽度应为试样的宽度应为15mm15mm15mm15mm 如采用其它宽度应在实验报如采用其它宽度应在实验报 告中注明 试样应有足够的长度 以确保夹试样时不告中注明 试样应有足够的长度 以确保夹试样时不 会触及夹子之间的试样 通常试样的最短长度为会触及夹子之间的试样 通常试样的最短长度为 250 mm250 mm250 mm250 mm 实验室手抄纸页应按其标准规定进行切取 实验室手抄纸页应按其标准规定进行切取 实验室夹距应为实验室夹距应为180 mm180 mm180 mm180 mm 如采用其它夹距长时 应在如采用其它夹距长时 应在 报告中说明 报告中说明 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五 抗张强度的测定 3 3 3 3 仪器仪器 主要有摆锤式拉力机和恒速伸长式电子拉伸仪两种类型 主要有摆锤式拉力机和恒速伸长式电子拉伸仪两种类型 3 13 13 13 1加荷速度调节 加荷速度调节 调节加荷速度 使试样在调节加荷速度 使试样在20202020 5s5s5s5s内断裂 内断裂 3 23 23 23 2抗张试验仪的有效测定范围应在总量程的抗张试验仪的有效测定范围应在总量程的20 90 20 90 20 90 20 90 之间 之间 4 4 4 4 结果计算 分别计算和表示纸和纸板纵向和横向所得的结果 结果计算 分别计算和表示纸和纸板纵向和横向所得的结果 4 14 14 14 1抗张强度计算公式 抗张强度计算公式 S FS FS FS F平均平均 L L L LW WWW S S S S 抗张强度 抗张强度 kN mkN mkN mkN m F F F F 平均抗张力平均抗张力 N N N N L L L L 试样的宽度试样的宽度 mm mm mm mm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4 2 4 2 4 2 4 2 裂断长计算公式 裂断长计算公式 L L L LB B B B 1 9 8 1 9 8 1 9 8 1 9 8 S g S g S g S g 10 10 10 103 3 3 3 用千米表示 用千米表示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4 3 4 3 4 3 4 3 抗张指数计算公式 抗张指数计算公式 Y S g Y S g Y S g Y S g 10 10 10 103 3 3 3 Y Y Y Y 抗张指数 抗张指数 N N N N mmmm2 2 2 2 g g g g g g g g 定量 定量 g mg mg mg m2 2 2 2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4 4 4 4 4 4 4 4 断裂时伸长率 断裂时伸长率 直接读取数 直接读取数 结果精确至一位小数 结果精确至一位小数 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 1 1 1 1 定义定义 1 11 11 11 1撕裂度 撕裂度 将预先切有切口的纸撕至一定长度所需力的平均值 将预先切有切口的纸撕至一定长度所需力的平均值 若起始切口是纵向的 则所测结果是纵向撕裂度 结果以若起始切口是纵向的 则所测结果是纵向撕裂度 结果以mNmNmNmN 表示 表示 1 21 21 21 2撕裂指数 撕裂指数 撕裂度除以其定量 结果以撕裂度除以其定量 结果以mN mmN mmN mmN m2 2 2 2 g g g g表示 表示 2 2 2 2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在撕裂试样时 将摆抬高具有一定位能 当摆被在撕裂试样时 将摆抬高具有一定位能 当摆被 松开自由落下时 位能转化动能 动能所产生的力在克服撕松开自由落下时 位能转化动能 动能所产生的力在克服撕 裂试样中损失了一部分 而剩余的的动能又转化为位能 摆裂试样中损失了一部分 而剩余的的动能又转化为位能 摆 在最高位置时的位能差计算出摆撕裂试样所损失的动能 在最高位置时的位能差计算出摆撕裂试样所损失的动能 3 3 3 3 仪器结构 爱利门道夫撕裂度仪 由基架和摆锤组成 试样仪器结构 爱利门道夫撕裂度仪 由基架和摆锤组成 试样 被夹表面应至少为被夹表面应至少为25mm25mm25mm25mm宽 宽 15mm15mm15mm15mm深 深 4 4 4 4 试样采取 试样规格试样采取 试样规格 63 63 63 63 0 5 mm0 5 mm0 5 mm0 5 mm 50 50 50 50 2 mm2 mm2 mm2 mm 应按应按 样品的纵样品的纵 横向分别切取试样 每个方向应至少做横向分别切取试样 每个方向应至少做5 5 5 5次有效试验 次有效试验 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 5 5 5 5 试验步骤试验步骤 选择合适的摆 保证读数在满刻度值的选择合适的摆 保证读数在满刻度值的20 80 20 80 20 80 20 80 范围范围 内 内 6 6 6 6 结果计算结果计算 6 16 16 16 1撕裂度计算公式 撕裂度计算公式 F SF SF SF S P n P n P n P n F F F F 撕裂度 撕裂度 mNmNmNmN S S S S 试试 验方向上的平均刻度读数 验方向上的平均刻度读数 mNmNmNmN P P P P 换算因子 单摆为换算因子 单摆为 16161616 双摆为 双摆为3 3 3 3 n n n n 同时撕裂的试样层数 同时撕裂的试样层数 6 26 26 26 2撕裂指数计算公式 撕裂指数计算公式 X F GX F GX F GX F G X X X X 撕裂指数 撕裂指数 mNmNmNmN mmmm2 2 2 2 g g g g F F F F 撕裂度 撕裂度 mNmNmNmN G G G G 定量 定量 g mg mg mg m2 2 2 2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六 撕裂强度的测定 1 1 1 1定义定义 1 11 11 11 1耐破度 耐破度 指纸和纸板在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均匀增加指纸和纸板在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均匀增加 的最大压力 以的最大压力 以kPakPakPakPa表示 表示 1 21 21 21 2耐破指数 耐破指数 纸张耐破度除以定量 纸张耐破度除以定量 2 2 2 2 工作原理 将试样放置于弹性胶膜上 仅仅夹住试样周工作原理 将试样放置于弹性胶膜上 仅仅夹住试样周 边 使之与胶膜一起自由凸起 当液压流体以稳定速率边 使之与胶膜一起自由凸起 当液压流体以稳定速率 泵入 使胶膜凸起直至试样破裂时 所施加的最大压力泵入 使胶膜凸起直至试样破裂时 所施加的最大压力 即为试样耐破度 即为试样耐破度 3 3 3 3 仪器结构仪器结构 夹持系统 胶膜 圆形 有天然橡胶或合成 夹持系统 胶膜 圆形 有天然橡胶或合成 橡胶制成 厚度橡胶制成 厚度0 860 860 860 86 0 06mm0 06mm0 06mm0 06mm 液压系统 有马达驱液压系统 有马达驱 动活塞挤压适宜的液体化学纯甘油或低粘度硅油 动活塞挤压适宜的液体化学纯甘油或低粘度硅油 七 耐破度的测定七 耐破度的测定七 耐破度的测定七 耐破度的测定 4 4 4 4 试样制备 试样切取试样制备 试样切取70707070 70 mm70 mm70 mm70 mm 保证保证20202020个有效数据 个有效数据 5 5 5 5 试验步骤试验步骤 5 15 15 15 1选择合适测量范围 选择合适测量范围 5 25 25 25 2将试样覆盖于整个夹盘面积 然后给试样施加足够夹将试样覆盖于整个夹盘面积 然后给试样施加足够夹 持压力 持压力 5 35 35 35 3然后施加压力 直至试样破裂 退回活塞 使胶膜低然后施加压力 直至试样破裂 退回活塞 使胶膜低 于胶膜夹盘的平面 读取耐破压力指示值 精确至于胶膜夹盘的平面 读取耐破压力指示值 精确至1 1 1 1 kPakPakPakPa 然后松开夹盘 准备下一次试验 然后松开夹盘 准备下一次试验 6 6 6 6 结果表示 平均耐破度结果表示 平均耐破度P P P P 以 以kPakPakPakPa表示 表示 耐破指数以耐破指数以kPakPakPakPa m m m m2 2 2 2 g g g g表示 计算公式 表示 计算公式 x p g x p g x p g x p g 结果准确至三位有效数字 结果准确至三位有效数字 八 耐折度的测定八 耐折度的测定八 耐折度的测定八 耐折度的测定 1 1 1 1定义定义 1 11 11 11 1双折叠 双折叠 试样先向后折 然后在同一折印上再向前折 试样先向后折 然后在同一折印上再向前折 试样往复一个完整来回 试样往复一个完整来回 1 21 21 21 2耐折度 耐折度 在标准张力条件下进行试验 试样断裂时的双在标准张力条件下进行试验 试样断裂时的双 折叠次数的对数 以折叠次数的对数 以10101010为底 为底 1 31 31 31 3耐折次数 耐折次数 耐折度平均值的反对数 耐折度平均值的反对数 2 2 2 2 工作原理 一个窄纸条在标准状态下受到纵向张力 向工作原理 一个窄纸条在标准状态下受到纵向张力 向 后及向前折叠 直至纸条断裂 后及向前折叠 直至纸条断裂 3 3 3 3 试样采取 试样的宽度应为试样采取 试样的宽度应为15mm15mm15mm15mm 长度应为以其所需长度应为以其所需 的有效长度 试样两边应切齐切平行 试样不能有纸病 的有效长度 试样两边应切齐切平行 试样不能有纸病 八 耐折度的测定八 耐折度的测定八 耐折度的测定八 耐折度的测定 4 4 4 4 试验步骤试验步骤 4 14 14 14 1将试样加入夹头 使试样平行地加紧于测定仪的两夹头之将试样加入夹头 使试样平行地加紧于测定仪的两夹头之 间 间 4 24 24 24 2拉开弹簧筒 直至销钉锁住弹簧筒 将计数器回零 启动拉开弹簧筒 直至销钉锁住弹簧筒 将计数器回零 启动 仪器使试样开始折叠 直至试样折断 仪器自动停止计数 仪器使试样开始折叠 直至试样折断 仪器自动停止计数 4 34 34 34 3在每个试验方向上 应至少有在每个试验方向上 应至少有10101010个试验结果 纵向试样是个试验结果 纵向试样是 指试样的长边方向应是纸的纵向 应力作用于纵向 断裂指试样的长边方向应是纸的纵向 应力作用于纵向 断裂 在横向 在横向 5 5 5 5 结果表示 计算每次读数的对数 并分别计算纵横向结果结果表示 计算每次读数的对数 并分别计算纵横向结果 的平均值 如有要求 应报告耐折次数 应在结果中注明的平均值 如有要求 应报告耐折次数 应在结果中注明 双折叠次数 双折叠次数 九 平滑度的测定九 平滑度的测定九 平滑度的测定九 平滑度的测定 1 1 1 1 定义 平滑度 在特定的接触状态和一定的压差下 试样定义 平滑度 在特定的接触状态和一定的压差下 试样 面和环形面之间由大气泻入一定量空气所需的时间 以秒面和环形面之间由大气泻入一定量空气所需的时间 以秒 表示 表示 2 2 2 2 工作原理 将纸和纸板放在玻璃板上 施加特定压力产生工作原理 将纸和纸板放在玻璃板上 施加特定压力产生 半真空 从而吸入空气并使空气通过接触表面 测量真空半真空 从而吸入空气并使空气通过接触表面 测量真空 度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所需的时间 度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所需的时间 3 3 3 3 仪器 采用别克平滑仪 由玻璃板 试样加紧装置 压板 仪器 采用别克平滑仪 由玻璃板 试样加紧装置 压板 胶垫 真空容器 压力表 计时器组成 胶垫 真空容器 压力表 计时器组成 4 4 4 4 试样的采取 沿横幅距边缘试样的采取 沿横幅距边缘15mm15mm15mm15mm处均匀切取足够正反面处均匀切取足够正反面 各测试各测试10101010次的试样 试样面积至少为次的试样 试样面积至少为60606060 60 mm60 mm60 mm60 mm 试样无试样无 纸病 纸病 九 平滑度的测定九 平滑度的测定九 平滑度的测定九 平滑度的测定 6 6 6 6 结果计算结果计算 6 16 16 16 1若采用大真空容器 则平滑度为测定值的平均值 若用若采用大真空容器 则平滑度为测定值的平均值 若用 小真空容器 则平滑度为测定值的平均值乘以小真空容器 则平滑度为测定值的平均值乘以10101010 若真空 若真空 度从度从0 66kPa0 66kPa0 66kPa0 66kPa降到降到29 33kPa29 33kPa29 33kPa29 33kPa 则平滑度为测定值的平均值则平滑度为测定值的平均值 除以除以10101010 6 26 26 26 2 平滑度两面差平滑度两面差 P P P P P P P P大 大 P P P P小 小 P P P P大大 100 100 100 100 P P P P大 大 平滑度较大测定值 平滑度较大测定值 s Ps Ps Ps P小小 平滑度较大测定值 平滑度较大测定值 s s s s 结果准确至结果准确至1 1 1 1秒 两面差准确至秒 两面差准确至1 1 1 1 十 施胶度的测定十 施胶度的测定十 施胶度的测定十 施胶度的测定 一 墨水划线法 一 墨水划线法 1 1 1 1 定义 施胶度指用标准墨水在纸和纸板表面划线时不扩定义 施胶度指用标准墨水在纸和纸板表面划线时不扩 散亦不渗透的最大线条宽度散亦不渗透的最大线条宽度mmmmmmmm表示 适用于一般书写表示 适用于一般书写 纸 文化用纸 纸 文化用纸 2 2 2 2 仪器 划线器笔端宽度可调 划线笔与平面呈仪器 划线器笔端宽度可调 划线笔与平面呈45454545 角 角 直线笔 鸭嘴笔 采用大号尖头和阔头直线笔 直线笔 鸭嘴笔 采用大号尖头和阔头直线笔 3 3 3 3 试样的采取 将样品切成试样的采取 将样品切成150150150150 150 mm150 mm150 mm150 mm的试样 并标明的试样 并标明 正反面 如是双面纸应至少取正反面 如是双面纸应至少取6 6 6 6张试样 正反面至少测张试样 正反面至少测 三张 如是单面纸应至少取三张 如是单面纸应至少取3 3 3 3张试样进行测试 张试样进行测试 4 4 4 4 结果表示 以正反面试验结果全部合格的最大宽度来表结果表示 以正反面试验结果全部合格的最大宽度来表 示 示 十 施胶度的测定十 施胶度的测定十 施胶度的测定十 施胶度的测定 二 液体渗透法 二 液体渗透法 1 1 1 1 定义 施胶度指标准溶液透过纸页所需的时间 定义 施胶度指标准溶液透过纸页所需的时间 用于评定纸张的抗水性能 以时间秒表示 用于评定纸张的抗水性能 以时间秒表示 2 2 2 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与试剂 1 1 1 1 三氯化铁溶液 三氯化铁溶液 2 2 2 2 硫氰酸铵溶硫氰酸铵溶 液 滴瓶液 滴瓶 滴管倾斜滴管倾斜45454545度角 每滴液量为度角 每滴液量为0 06ml 0 06ml 0 06ml 0 06ml 培养皿 秒表 培养皿 秒表 3 3 3 3 试样的采取 将样品切成试样的采取 将样品切成10101010张张30303030 30 mm30 mm30 mm30 mm的试样 的试样 将试样的四边折起 做成底约为将试样的四边折起 做成底约为20202020 20 mm20 mm20 mm20 mm的小盒 的小盒 十 施胶度的测定十 施胶度的测定十 施胶度的测定十 施胶度的测定 4 4 4 4 试验步骤试验步骤 4 14 14 14 1在培养皿内倒入适量的在培养皿内倒入适量的2 2 2 2 硫氰酸铵溶液 然后硫氰酸铵溶液 然后 将小盒浮置于硫氰酸铵溶液的液面上 同时用滴将小盒浮置于硫氰酸铵溶液的液面上 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