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610.docx_第1页
应急救援预案610.docx_第2页
应急救援预案610.docx_第3页
应急救援预案610.docx_第4页
应急救援预案610.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预案编号:SDQD/YA-001应急预案版本号:2012-001XXXXXXXX有限公司事故应急预案XXXXXXXX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五月XXXXXXXX有限公司应急预案预案编号:SDQD/YA-001应急预案版本号:2012-001编制单位:XXXXXXXX有限公司批准人:实施日期:二0一二年五月关于下发XXXXXXXX有限公司应急预案的通知各车间、科室:XXXXXXXX有限公司应急预案编写组组 长: 刁建民副组长: 孙春文编写人员: 马新 张峰 谢明军目 录综合应急预案81总则81.1编制目的81.2编制依据81.3适用范围81.4应急预案体系91.5应急工作原则92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102.1本单位基本情况及周边概况10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113组织机构及职责173.1应急组织体系173.2指挥机构及职责183.3各专业机构及职责194预防与预警204.1危险源监控204.2预警行动215应急响应225.1响应分级、响应条件及级别转换225.2响应程序235.3应急结束256信息发布257后期处置267.1善后处置267.2责任追究267.3总结报告268保障措施268.1通信与信息保障269培训与演练279.1培训279.2演练2810奖惩2810.1奖励2810.2处罚2811.附则2911.1术语和定义2911.2应急预案备案2911.3维护和更新2911.4制定与解释2911.5应急预案实施29一、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30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01.1危害程度分析301.2事故原因分析、影响范围及后果301.3主要危险物质分布及岗位火灾危险分类表322事故处置基本原则323. 组织机构及职责324.预防与预警324.1事故预防措施325.信息上报326.应急处置336.1响应分级336.2响应程序336.3处置火灾、爆炸事故时的处置措施33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37二、泄露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7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7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71.2事故原因分析、影响范围及后果371.3主要危险物质分布382.事故处置基本原则383. 组织机构及职责384.预防与预警384.1事故预防措施385.信息上报386.应急处置386.1响应分级386.2响应程序396.3处置泄露事故时的应急措施39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42三、人身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4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2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21.2事故原因分析、影响范围及后果422事故处置基本原则443组织机构及职责444预防与预警444.1事故预防措施445信息上报456应急处置456.1响应分级456.2响应程序456.3处置人身伤害事故时的应急措施45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50四、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501事故特征501.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50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51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危害程度511.4预防火灾爆炸的措施512组织机构及职责513应急处置52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523.2处置措施523.3事件报告544注意事项54五、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541事故特征541.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54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55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危害程度551.4预防泄漏事故的措施552组织机构及职责553应急处置55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553.2处置措施563.3事件报告584注意事项58六、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581事故特征581.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58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58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危害程度581.4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582组织机构及职责593应急处置59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593.2处置措施593.3事件报告614注意事项61七、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11事故特征611.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61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61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危害程度611.4预防中毒事故的措施612组织机构及职责623应急处置62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623.2处置措施623.3事件报告644注意事项64八、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41事故特征641.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64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64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危害程度641.4预防高处坠落的措施642组织机构及职责653应急处置65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653.2处置措施653.3事件报告674注意事项67九、触电事故专项处置方案671事故特征671.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67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681.3事故发生的季节及危害程度681.4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692组织机构及职责693应急处置69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693.3抢救方法714注意事项73附件一:主要应急救援器材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附件二:伤害事故的简易医疗救护方法附件三:公司内部报警联系电话附件四:外部救援报警联系电话附件五:周边单位联系电话附件六:重要应急救援物资一览表附件七:应急救援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附件八:厂区平面及消防布置图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公司内部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综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企业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预案。1.2编制依据1、 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83号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二、主要技术标准1、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2003第1号)2、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4、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7、化工企业厂区安全作业规程(HG2301123018-1999)8、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9、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XXXXXX有限公司二甲醚车间发生的着火、爆炸、泄漏以及中毒、灼伤、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对工作,事故级别为企业级事故和岗位级事故,事故条件为:公司内某装置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但未引起连锁爆炸,依靠公司内部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危险。事故安全影响限制在公司内厂界边界,环境影响控制在公司内现场周边,未引起人员死亡或重伤。1.4应急预案体系本公司的应急预案与沂南县开发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相衔接,本预案体系是由1个综合应急预案、3个专项应急预案和6个现场处置方案组成。预案体系见下图: XXXXXXXX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人身伤害专项预案泄露事故专项预案火灾爆炸专项预案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中毒窒息现场处置方案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高空坠落现场处置方案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1.5应急工作原则按照人身安全保障、环境保护、财产保护的优先级进行,使损失和影响减到最小。做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具体细则为:1)以人为本,救人第一。现场如有人受到安全威胁,抢救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人员抢救出来。2)先控制,后消除。对于不能立即消除的紧急事态,要首先控制事态的蔓延扩大,在具备了消除紧急事态的条件时,及时消除紧急事态。3)先重点,后一般。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整个现场的情况,分清重点,即:a人先于物b要害部位先于其它部位c重点设备先于一般设备d有爆炸、毒害等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先于危险性较小的地方e易燃、可燃物集中的区域先于此类物品较少的区域f贵重物资先于一般物资2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本单位基本情况及周边概况2.1.1本单位基本情况XXXXXXXX有限公司是与清华大学联合兴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坐落在沂南县经济开发区。厂区占地120亩,纵向200米,横向360米。拥有国内目前最先进的二甲醚生产线一条,公司注册资金2260万元,资产总额1.48亿元,年产清洁燃料二甲醚3万吨。2.1.2生产经营单位周边概况厂区南侧40m为金盛源铜业有限公司;北侧40m为三汇玻璃有限公司,西侧60m为天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侧15m为园区公路。厂区距离最近的村庄约2000m,与外部周边环境设施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具体见下表:序号方位名称备注1东侧工业园A路15m2北侧三汇玻璃有限公司40m3西侧天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m4南侧金盛源铜业有限公司40m2.1.3当地气候情况厂区受沂南县气候影响,春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到西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夏季占全年的63.9%。2.1.4周边及内部可利用应急资源情况1) 县消防大队在厂区以北1200米处,该单位为成建制消防专业部队。2) 沂南县人民医院位于沂南县城内,距厂区8公里。3) 各危险部位附近安装有:视频监控设备、可燃气体报警设备、消防器材工具箱、避雷及防静电保护装置等。4) 公司配备的应急救援物资见附件6。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危险化学品危险分析及分布生产涉及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有原料:甲醇;产品:二甲醚。其中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质,甲醇、二甲醚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均为甲类。其主要危险特性见下表。(以下数据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2008版及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危险特性及岗位分布见下图:物质名称危险类别火灾危险性相对密度(水=1)闪点()爆炸极限(V/V%)毒物危害程度灭火方法分布甲醇第32类易燃液体甲0.79115.5-44.0%IV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甲醇储罐生产系统二甲醚第21类易燃气体甲0.61-413.4-26.7%IV雾状水、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干粉、砂土。二甲醚储罐生产系统2.2.2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 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甲醇若管理不当,发生泄漏或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遇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2)产品二甲醚属于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3)该项目再沸器、冷却器等设备封头与管道连接处、法兰连接处等密封不严,或设备本身制造缺陷,发生泄漏,造成设备内的物料泄漏,遇明火有发生火灾、化学灼伤的危险。4)反应釜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管道中的甲醇将难于彻底排放、置换干净,设备检修动火时可能会发生管道中残余的甲醇发生爆炸的危险。5)冷却器等冷却设备因操作失误或发生故障内漏进水造成原料与水混合,进入循环水系统,若发生泄漏遇火花或明火有发生火灾的危险。6)冷却器用循环冷却水,若水质没有软化,易发生结垢堵塞,影响冷却效果,造成压力、温度波动,易引起物料泄露导致火灾爆炸和人员中毒的事故。7)合成装置仪表损坏、人员操作失误,有发生反应釜等装置出现超压,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8)合成反应釜冷却设施因输送管道、设备等发生堵塞、破裂等原因,或因釜内发生爆聚,使釜内因反应产生的热不能及时带走,造成釜内温度、压力升高,使内容物泄露如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有引发中毒的危险。9)冷却器等冷却设备因操作失误或发生故障,使未经冷却的产品进入储罐,导致罐内产品温度升高,大量蒸气逸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可能引发火灾爆炸。10)精馏塔釜液相管与再沸器部分管道堵塞,致使塔内的液料不能进入再沸器,再沸器内物料不断减少,继续加热易造成局部过热导致管束结焦,或造成设备泄露发生火灾爆炸。11)该项目的工艺操作温度均在物料的闪点以上,其最高火灾危险等级提高为甲A,若精馏塔各密封点密封不严造成内漏,易燃易爆物料蒸气泄露,遇高温、火源容易发生爆炸。12)产品精制效果不好,会导致产品携带水分进入产品储罐,导致管道与储罐结垢、腐蚀,一旦泄露遇明火、高温,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2、供热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导热油属于可燃液体,若导热油管和导热油炉漏油、漏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火源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2)导热油在导热油管和导热油炉内结焦,堵塞管路或造成局部过热烧裂管道,发生泄漏,遇明火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3)导热油一旦从导热油炉供热系统泄露,由于自身温度很高,易造成高温烫伤或接触火焰或接近火焰,就会被点燃或自燃,造成火灾。4)导热油炉内若导热油带水,启动加热升压时,水分迅速汽化,炉内的压力急剧上升而导致无法控制的程度,从而发生爆炸事故。5)设备装置没有静电接地,在导热油输送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并集聚放电,引发导热油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6)导热油炉点火前如果置换分析不合格就直接点火,或者一次点火失败后紧接着二次点火,都容易发生火灾爆炸。7)当循环油泵发生故障不能运转时,导热油受热温度过高,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8)导热油炉在停炉期间,导热油炉、储槽等溢出导热油,遇明火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9)由于导热油炉没有按规定安装安全阀等安全附件,或已经安装的安全附件没有进行定期检验与检查,处于失灵状态,也能造成爆炸和泄露火灾事故。2.2.3储存过程危险分析 公司内共有甲醇罐区和二甲醚罐区两处罐区,两种物料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均为甲类,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罐区危险性分析如下:1)罐区易燃物料储罐、设备、管道若无静电接地或静电接地电阻超标,遇雷击或静电不能及时有序的放电时,有引燃物料,造成火灾、爆炸的危险。2)装卸甲醇等易燃液体平台处,必须设专用接地线,与车体连接,否则在灌装过程中会产生静电,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3)甲醇、二甲醚等储罐排放的残液及清洗设备时的污水处理不当,造成甲醇、二甲醚浓度超标,遇火源,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4)甲醇、二甲醚储罐未设液位计、高液位报警装置或高液位自动连锁切断进料装置,储罐发生超装等异常,没有显示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易发生储罐超装泄露,遇火花或明火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5)罐区储罐未设置符合标准的防火堤,一旦发生泄露事故,不能有效收集易燃有毒物料,导致物料四处蔓延,遇火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6)罐区储罐等的储存设施及附件因老化、腐蚀,设备本身缺陷或其他外部原因造成破损,使内容物外泄,局部浓度超标,有发生中毒窒息的可能。7)储罐进出口管线连接处接头、阀门、法兰等密封圈密封不严或破损或因地基自然下沉、或因自然灾害导致储罐、管线破裂,物料泄漏,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火灾事故8)上下储罐的攀梯扶手以及罐顶的防护栏杆或罐项等由于日久失修、损坏或长时间腐蚀而失去应有的防护作用,作业人员登罐作业中时如疏忽大意或其他意外,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9)易燃易爆储存装卸场所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或防爆检测失效、不及时,泄漏的易燃液体或挥发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高热有着火、爆炸危险。10)防雷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或失效,有遭受雷击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11)装卸过程中人员吸烟、车辆排气管未戴阻火帽打火造成火星、雷雨天装卸,极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12)未设置禁火区,或禁火区内未严格执行动火制度,违章进行动火作业,有因施焊造成明火导致火灾和爆炸的危险。13)储存及装卸区内没有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配备数量不足或消防器材失效、不能使用等原因,发生火灾,没有及时施救时,存在火灾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4)操作人员没有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野蛮装卸,有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15)企业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有预案没有定期组织培训演练,有出现突发事故不能、不会处理,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16)储存、装卸过程中使用非防火花工具,厂内运输车辆未戴防火帽进入厂区,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17)易燃易爆场所内人员穿化纤衣服、带钉皮鞋;将明火带入、吸烟;使用手机或对讲机等。18)事故处理过程中,未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存在人员中毒、化学灼伤的可能。2.2.4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 火灾爆炸1)易燃易爆危险作业场所的电气装置、开关、照明不防爆或防爆等级不能满足国家规范、标准要求,有因电火花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2)危险作业场所,避雷设施不能覆盖整个应该保护的装置或避雷引下线接地电阻超标,有遭受雷击,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3)设备的装置、管道、容器等没有静电接地、引下线接地电阻超标,有因静电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管道法兰、阀门没有静电跨接线,静电在局部积聚并释放,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4)开工前、停工后整个生产系统内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没有整体置换,有因温度、压力等状态变化,造成生产系统内形成负压,吸入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5)危险场所设备检修动火作业,若没有申报批准或安全管理人员没有进行现场检测并合格,违章动火作业,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6)在生产装置现场使用非防爆设备或工具,防爆电器或电机故障引发的电气火花;动力电源线超负荷或绝缘层老化,引发短路明火;员工穿钉子皮鞋或使用钢制工具作业产生撞击火花,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7)装置设备没有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或检查力度不够,没有发现隐患,或隐患没有被及时整改,有因设备带病运转导致易燃物料泄露,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8)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国家要求定期检验的安全附件,没有定期申报质检部门进行检验,或因失效而未能及时发现,造成系统设备压力、温度波动,当压力超高未能及时有效泄压,超温未能及时发现控制调节,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9)操作人员没有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有因操作人员违章盲目操作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10)电气线路中,除变压器易发生火灾外,当电器元件、电气线路、浸油设施发生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绝缘不良和有外来火源等,都易引发电气火灾。11)电气设备散热不良导致过热引起火灾。12)直击雷放电可产生20000度的电弧,引燃的危险性极大。2、中毒窒息1)设备管道密封不严、老化腐蚀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易燃物料蒸发(挥发)气体泄漏,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2)工人不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容易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3)进塔入罐作业,没有申报批准、没有佩戴呼吸器等安全防护器材、现场没有专人监护、设备没有进行化验分析并合格,违章进入设备内作业,有发生设备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4)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措施不严,操作者责任心不强,造成甲醇等有毒物质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5)若防护用具(防毒面具等)使用不当,或是无效,在处理泄漏事故时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易引发中毒窒息事故。6)设备管道检修时,若被检修的设备、管道没有有效的与系统断开,并加盲板与系统进行有效的隔绝,在检修的过程中,作业人员误作打开了阀门或阀门内漏,存在检修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3、机械伤害1)生产装置和罐区、公用工程机泵等转动设备,其暴露在外面的传动部分,没有安装护罩或护罩破损、毁坏等原因,导致安全性能差,存在作业人员受机械打击伤害的危险。2)作业人员没有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来操作,或者设备操作规程不完善,作业人员作业时,存在受到机械伤害的危险。3)检修转动设备时,电气开关按钮没有悬挂“禁止启动”警示牌或没将开关封锁,检修人员在检修时,其他人员不慎启动开关,存在造成检修人员受到机械伤害的危险。4、高处坠落1)操作人员、电工、维修人员在登高作业时,因倾倒、打滑或爬梯年久强度不足,有发生人员高处坠落的危险。2)设备、设施和梯台、栏杆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私自改动原有的结构,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3)登高作业无安全防护措施(安全带、安全绳),或攀沿物年久失修腐蚀脱落而造成坠落。4)在阴雨天气或冬天因结冰造成钢梯、扶手、检修平台路滑的条件下,作业人员登高作业,有滑倒摔伤或高处坠落的可能。5)工作平台没有防滑措施、护栏高度不够,有发生作业人员高处坠落的可能。5、触电1)该装置生产现场配置的电气设备、开关箱外壳、机械设备、电机没有触电保护接地,或保护接地线对地电阻超标,装置出现漏电时,有使作业人员发生触电的危险。2)管理不当、高温造成电线绝缘部分破损或在潮湿多雨的夏季,易发生触电事故。3)另外,雷雨天气在室外作业或在防雷设施周围停留,有发生触电、雷击的危险。6、高温烫伤装置生产时设备、管线等存在高温物料,若密封不严发生泄露、设备管线腐蚀、无保温隔热措施或保温隔热措施破损,职工个人防护不当、劳保穿戴不全等有造成高温烫伤的危险。2.2.5检修过程危险分析生产装置中存在的甲醇、二甲醚等具有毒性和易燃易爆特性,检修、技术改造具有复杂、危险性大的特点,易造成物料泄漏,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其具体表现以下几点:1)生产的危险性决定了检修的危险性。由于装置设备和管道中存在着有毒物质,装置检修又离不开动火、动土、进罐入釜作业,在客观上具备了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的因素,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重大事故。 2)设备检修时置换清洗不彻底或未完全与系统隔绝(如未加盲板),未办理动火证而进行动火作业,有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未办理进入设备作业手续而进入设备内作业,未佩戴有关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不符合标准要求,有引起检修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未办理进入设备作业手续而进入设备内作业,有引起检修人员灼伤的危险。设备检修过程中冷却降温不彻底,检修人员在设备外或进入设备内部未按规程实施检修作业,易造成高温烫伤。3)检修过程操作者未按高处作业规定进行高处作业,操作失误易发生高处坠落;上下交叉作业较多,未落实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有造成物体打击的危险。2.2.6公用设施危险分析本公司公用设施包括变配电、供水系统、安全设施与污水处理工程。因公用设施损坏或人员违章会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泄漏、人员烫伤冻伤、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2.2.7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本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在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之内的包括甲醇、二甲醚2种物质,这2种物质的临界量及储存量见下表:序号危险品名称临界量(t)储存量储存量/临界量1甲醇500t480t0.961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本公司二甲醚罐区已构成重大危险源,该重大危险源已经在县安监局备案。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部,并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设置安全技术组、抢险救灾组、警戒保卫组、后勤保障组、救护善后组。安全技术组抢险救灾组警戒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救护善后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 指 挥: 刁建民副总指挥:孙春文 成 员: 马新 张峰 李发友 贾洪正 谢明军 尹传民 陈小西3.2指挥机构及职责3.2.1总指挥职责对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全面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如事故扩大或出现社会级事故应请求社会支援。3.2.2副总指挥职责协调总指挥组织、指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全面工作;指挥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救援;协调参加应急救援的各部门工作;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救援;救援行动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3.2.3指挥机构职责1、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部署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2、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类物资、设备和人员的调配。3、事故灾害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4、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5、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6、适时发布公告,将事故原因、责任和处理意见公布于众。7、处理指挥中心日常事务,办理总指挥交办的其他事项。8、负责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起草、组织、实施、日常安全工作及应急事故处理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部署、调度、指挥。3.3各专业机构及职责3.3.1安全技术组组 长:安全环保部部长成 员:安全环保部、车间安全员主要职责:安全环保部及生产车间人员担负现场勘查、现场抢救、伤员运送,对可能造成衍生事故提出预防措施等任务。3.3.2抢险救灾组组 长:生产部部长副组长:维修班班长成 员:生产部、维修人员主要职责:生产人员担任现场紧急处置工作,如紧急停车或改变物料流向或紧急放空或切断等紧急操作任务。维修人员担负火灾事故现场灭火任务。如发生有毒物质污染事故,配合生产人员进行场地清理。清理结束后由安全环保部进行检测鉴定。3.3.3警戒保卫组组 长:保卫科科长成 员:保卫部相关人员主要职责: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担负现场治安管理,组织事故现场治安巡逻保护。做好现场交通指挥,道路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设立警戒,对事故区域现场实施戒严封锁,指挥疏散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受伤员工。完成现场抢险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3.3.4后勤保障组组 长:采购部部长副组长:仓管科科长成 员:采购部、仓管科主要职责:采购部负责应急行动中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应急救灾人员提供生活保障。仓管科负责抢险物资材料的准备、保管及应急过程物资器材的协调保障。3.3.5救护善后组组 长:办公室主任成 员:办公室相关人员主要职责:负责联系、制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及对伤员实施抢救措施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积极稳妥、深入仔细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必要时提供心里及司法援助。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4.1.1监测监控方式公司对危险源采用远程视频监控、可燃气体自动检测报警等技术性监控和人员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控。1) 在罐区、生产装置区及装卸车附近共安装了5处摄像头,对各危险区域进行视频监控。2) 在罐区、生产装置区及装卸车附近共安装了7台可燃气体自动检测报警器,对各危险区进行全天候自动检测及报警。3) 车间操作人员每小时定期巡检一次,车间管理人员每4小时定期巡检一次,公司管理人员每天巡检一次,并认真填写巡检记录。4.1.2危险源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3)对防雷、防静电设施及安全附件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有效使用;4)对各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及保养,指定专人管理;5)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使厂内所有从业人员均掌握各危险源相关知识及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安全意识。4.2预警行动4.2.1预警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可能事故信息后,立即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确定应急方案,并通知有关车间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做好应急准备;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应立即向县消防大队发出报警并向沂南县应急办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采取预警行动。4.2.2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各部门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主要发布途径对内为办公电话、个人手机、内部网电话等,对外主要为办公电话、个人手机、紧急通知。4.2.3预警的发布和解除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态具体情况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和解除,并根据事故影响的程度报沂南县安监局备案。4.3信息报告与处置4.3.1内部信息上报与处置1)当巡检人员发现险情时应该立即向本岗位负责人或应急值班人员汇报,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方案开展应急处置或逃生。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3771066。2)当第一发现人汇报至事故岗位负责人后,岗位负责人应根据事故情况确定事故是否上报,或组织本岗位人员展开现场处置。3)当岗位事故事态扩大时,岗位负责人应立即向生产部和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4)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事故预警后,应立即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依据各自应急救援职责,做好应急准备。5)当事态紧急时,岗位负责人有系统紧急停车、人员紧急疏散权。6)各级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事故。4.3.3对外信息上报与处置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外部援助。如需要外援,应迅速拨打110或120等单位进行支援。2)当发生社会级安全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应安排人员,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当地安监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最迟不应超过1小时。4.3.4事故发生后各类人员报告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发生时人员的伤亡程度及财产损失情况。事故的发展变化趋势。需指挥部立即采取的措施等。4.3.5外部救援及信息上报联系方式单 位电 话单 位电 话沂南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3221406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259079沂南县交通警察大队3229000沂南县消防大队3232110转4538沂南县技术监督局3221853火警119沂南县环境保护局3221502急救120沂南县人民医院3222890巡警1104.3.6周边单位的事故信息告知发生事故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果需要向周边单位进行告知,由对外联系部门(办公室)向有关单位进行事故信息的告知,确保周边企业单位的安全。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响应条件及级别转换5.1.1响应分级根据生产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及本公司自身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成社会级事故、企业级事故和岗位级事故三类。社会级事故是指发生大量物料泄漏、或发生恶性火灾爆炸、或发生重大人身伤害或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等依靠企业自身能力无法控制及消除的事故。企业级事故是指发生部分物料泄漏、或发生一般轻微火灾、或发生一般人身伤害事故等依据公司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故并消除危险,安全、环境影响控制在公司内部。岗位级事故是指局部单元发生轻微泄漏、轻微伤害等依据岗位自身力量便可以及时控制并消除的事故。5.1.2响应条件当发生社会级事故时,应立即向社会相关部门发出信号,请求支援,请求启动当地政府相关预案。当发生岗位级事故时,应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现场操作人员发现事故后立即向岗位负责人报告,岗位负责人组织利用本岗位的应急救援器材迅速进行应急处置。当发生企业级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及相应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应急处置。5.1.3事故级别的转换当低一级事故事态发生变化,相关预案及行动已无法控制事态发展时,应立即启动上一级预案,进入上一级的事故响应程序。5.2响应程序未遂事故发生后,原则不启动本预案。凡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本预案,指挥部主要成员到位,根据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确定响应级别,发布启动命令,落实救援任务。(详见下面应急响应程序图)事故发生接警信息接报与处理报警信息反馈应急启动中心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救援行动扩大应急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事态控制申请增援应急恢复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应急结束(关闭)总结评审YN()YYN专家支持应急响应程序图: 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救援小组和专业应急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医疗救护、人员疏散、现场监测、治安警戒、交通管制、工程抢险、安全防护、社会动员、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各应急救援小组应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5.2.1抢险救援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全力控制事态扩大。抢险救灾组迅速到位,根据应急指挥部制定的救援方案实施抢险救援。5.2.2现场监控应急指挥部组织安全技术组成员加强对事故现场的监控,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果断控制或切断灾害链,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保卫部门应当迅速组织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加强对重点地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5.2.3医疗卫生救护在经采取初步急救措施后,救护善后人员应当将伤、病人及时转送有关医院抢救、治疗。根据需要请求上级派出专家和专业防治队伍进行支援。 5.2.4后勤保障根据需要,按照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后勤保障组应迅速调派车辆和救援物资,保证救援所需物资的供应,将救援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达事故救援现场。5.2.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在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时,应当对事发地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应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现场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需要非专业救护人员参与时,应当对其说明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发生泄露、中毒事故时,应急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和必要的救灾装备进入事故现场实施救援。5.2.6人员疏散和防护根据事故性质和影响范围,应急指挥部应决定应急状态下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由当班调度与保卫部门负责实施疏散、转移和治安工作。5.2.7现场检测与评估根据需要,应急指挥中心应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5.2.8扩大应急当事故态势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急指挥中心应迅速报告沂南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办公室,按程序请求支援。5.3应急结束5.3.1应急终止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满足应急终止条件:a) 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b) 泄漏已经降至规定的限值内;c) 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已无继发可能;d) 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3.2事故终止程序现场指挥部确认事故应急终止时间,或有事故发生车间提出,经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各专业应急小组下发应急结束的指令;应急救援结束后,继续对现场进行监控,直到其他补救措施无继续进行为止。5.3.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a) 将事故情况按照规定如实向沂南县相关主管部门报告。b) 保护事故现场c) 向事故调查小组递交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急救援过程的一切材料。事故调查小组认真做事故分析调查。d) 由安环部负责整理编制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结报告,报公司救援指挥部审核;并报沂南县应急办。6信息发布公司发生事故信息报告要贯穿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全过程,公司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收集、整理和研究本部门可能发生突发事故的信息,并及时汇总分析。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对于一般事故的信息,事故单位应立即将详细情况上报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安环部)。事故信息报告应言简意赅,用词规范,逻辑严密,条理清楚。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的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报告单位等。一般情况下,采用公司内部电话报告。紧急情况下,可先用手机报告,之后采用文字报告。事故信息,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向外统一组织新闻发布工作。7后期处置7.1善后处置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公司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保护现场、人员安置、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公司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做好受难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督促有关保险机构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做好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人员稳定。 7.2责任追究 对在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7.3总结报告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上报。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8.1.1公司内部电话报警联系部门名称电 话部门名称电 话应急救援指挥部3771066安环部3771066公司办3771011生产部3771022仓管部3771044采购部3771055保卫科37710888.1.2对外联络单 位电 话单 位电 话沂南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3221406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259079沂南县交通警察大队3229000沂南县消防大队3232110沂南县技术监督局3221853火警119沂南县环境保护局3221502急救120沂南县人民医院3222890巡警1108.1.3应急救援人员联系 具体成员及联系方式详见附件7。8.1.4应急物质装备保障公司仓管部门,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应急救援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负责监督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掌握应急物资的生产加工能力储备情况。 应急救援队伍和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掌握特种救援装备情况,急救队伍按规程配备救援装备。具体应急救援物资详见附件6。8.1.5经费保障公司财务部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安全部应在每年的安全专项资金中拿出20%用于事故救援器材的维护保养、购买及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等,确保应急状态时公司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8.1.6其他保障其他保障有:医疗卫生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社会动员保障、应急避难场所保障等。9培训与演练9.1培训9.1.1培训内容a) 如何识别危险及如何启动应急报警系统b) 危险物质泄漏控制措施及扑救初期火灾的方法c) 各种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d) 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方法e) 防护用品的正确穿戴和使用f) 如何安全疏散人员9.1.2培训方式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每年在检修过程中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在生产过程中用放映安全宣传片、下发安全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培训。9.1.3培训要求针对性:对不同车间岗位、不同职责的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周期性:每季度要组织至少一次应急培训。真实性:培训内容要贴近实际生产,特别是对已发生的事故要有培训。9.2演练公司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为全厂人员和区域性突发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应急救援演习。把指挥机构和各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地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