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农化公司临时应急救援预案(2011).doc_第1页
荆州农化公司临时应急救援预案(2011).doc_第2页
荆州农化公司临时应急救援预案(2011).doc_第3页
荆州农化公司临时应急救援预案(2011).doc_第4页
荆州农化公司临时应急救援预案(20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隆达(荆州)农药化工有限公司非常时期临时应急救援预案目录1基本情况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器材分布4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8危险区的隔离9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12应急救援保障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14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15应急培训计划16演练计划17附件第一部分公司非常时期临时应急救援总预案引 言本预案是依据各级政府的相关要求,为确保企业危险品在非常时期的安全受控及员工和厂区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止重、特大恶性事件的发生,及事故发生进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和控制,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结合本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预案规定了应急救援目标、组织结构等17个方面的问题,它适用于目前本公司非常时期内的火灾、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本预案由沙隆达(荆州)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科负责起草。1、 基本情况沙隆达(荆州)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西环路十号,距荆州城的最近距离约1.5公里。工厂占地面积9.35万平方米,厂区东、北连接的是城郊农田,南接太晖十组,西临观桥河,距厂区500米范围内的居民人数约八百人,1000米范围内的居民人数约四千人。公司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本公司是以生产氨基甲酸酯类原药为主的中型农药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光气化产品,工艺流程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生产过程连续的特点,产品有克百威、异丙威、仲丁威、灭多威等十几个品种。而其中苯类、醇类、液氨、液氯、一甲胺、光气、异氰酸甲酯等乃是众多产品所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或半产品,而这些物质在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存在着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严重事故的危险。目前企业处于搬迁阶段,全公司正常生产已停下来,但由于各种原因,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受到较大的破坏,公司的生产虽然停下来了,但整个系统暂无法正常进行清洗置换,部份危险品未进行合理处置,公司现处于非常时期。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2.1危险目标的确定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目前贮存的危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五个场所(设备)为应急救援危险主要目标和二个重点监控目标:1、五个应急救援危险主要目标: 号目标:异酯分厂气源工段一甲胺贮罐区,目前还有6.5吨左右一甲胺(液态)未合理处置。 号目标:异酯分厂气源工段液氯钢瓶区,目前还有近3吨液氯未合理处置。 号目标:动力分厂冰机工段液氨贮罐区,目前还有近3.5吨左右液氨未合理处置。 号目标:合成分厂克百威工段苯贮罐区,目前还有近3吨左右的纯苯(液态)未合理处置。 号目标:异酯分厂异酯工段地槽区,目前还有2吨左右含有少量异氰酸甲酯、酰氯的四氯化碳(液态)未合理处置。2、二个重点监控目标:一是实验场甲酰氯临时存放点,目前还有近10吨固态甲酰氯未合理处置。二是销售公司克百威仓库,目前仓库中还存有30吨左右固态剧毒品克百威原药。2.2根据确定的应急救援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2.2.1 1号目标(一甲胺)的主要危害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危害特性一甲胺是一种无色、似氨气味的气体,有毒,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健康危害可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严重可因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症而死亡,极高浓度吸入引起声门痉挛,喉水肿而很快窒息死亡。一甲胺危险性类别为第2.1类易燃气体,爆炸极限范围为0.9-20.8%2.2.2 2号目标(液氯)的主要危害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危害特性氯是一种有很强刺激性、窒息性的气体,属级毒物,它能强烈刺激眼睛、呼吸道及肺部,氯进入深部呼吸道即与呼吸道粘膜作用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的氯化氢和活性氧对人体粘膜有强烈的烧灼、刺激和氧化作用,吸入高浓度氯气可刺激迷走神经而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或者因呼吸中枢反射被抑制而导致呼吸停止,几分钟内可出现电击式死亡。我国规定定空气中氯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mg/m3,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0.03mg/m3,生产和使用氯气的岗位空气中氯的最高允许1mg/m3。健康危害 氯对人的急性中毒浓度反应3000深吸少许可危及生命300可造成致命性损害120-180接触30-60分钟可引起严重损害90引起剧咳18刺激咽喉3-9有明显气味、刺激眼、鼻15略有气味006嗅觉阈浓度下面简单推算外泄1吨液氯可能造成中毒区域的面积据表氯气致死浓度为3000mg/m3,假设氯气外泄逸散高度5米,可造成人死亡的中毒区面积:S=1109(30005)0.67105米2=0.067平方公里氯气接触30-60分钟可引起严重损害中毒浓度为120mgm3,假设逸散高度为5米时,严重中毒区域的面积换算为1.7平方公里。2.2.3 3号目标(液氨)的主要危害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危害特性氨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体,属级毒物,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粘膜。空气中含有0.5%(体积)的氨能使人在几分钟内窒息死亡,氨易燃易爆,爆炸极限范围为15.5-28%。健康危害 氨对人体的影响浓度mgm3反应3795窒息1750窒息严重中毒05-1嗅觉阈浓度下面简单推算外泄1吨液氨可能造成中毒区域面积以氨气致死浓度为3795MGM3,假设氨气逸散高度为10米,则可能造成致命的污染面积为:S=1109(379510)=0.264105M2以氨气严重中毒浓度1750MGM3,氨气逸散高度为5米为例,则可能造成0.571105M2的严重中毒区域。2.2.4 4号目标(纯苯)的主要危害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危害特性纯苯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能放出有毒蒸气 。它是易燃易爆物质,其爆炸界限为 1.3%-7.1%。健康危害苯具有易挥发、易燃、蒸气有爆炸的特点。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溶度的苯,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有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溶度的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样症候群。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2.2.5 5号目标(异氰酸甲酯等)的主要危害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危害特性异氰酸甲酯常温下(25度)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的液态危险化学品,沸点为38度,闪点-7度,自燃点535度,爆炸极限为5.3-26%。健康危害分厂内最高允许浓度0.05mg/m3,吸入本品蒸汽或雾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因支气管、喉部的炎症、痉挛、严重的肺水肿而至死。蒸汽对眼有强烈的刺激性,液态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口服刺激胃肠道。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器材分布1号危险目标一甲胺储罐北边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2个,紧急泄氨装置一套,围堰一个,调度室备有防毒面具多套、4台氧气呼吸器、2台空气呼吸器可支援应急工作。2号危险目标氯气钢瓶区西边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4个,15碱液混合装置一套,事故池一个,自动报警装置一套,调度室备有防毒面具多套、4台氧气呼吸器、2台空气呼吸器可支援应急工作。3号危险目标液氨储罐西边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4个,紧急泄氨装置一套,调度室备有防毒面具多套、4台氧气呼吸器、2台空气呼吸器可支援应急工作。4号危险目标苯贮罐南边、北边均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4个,手推式干粉灭火器1个,调度室备有防毒面具多套、4台氧气呼吸器、2台空气呼吸器可支援应急工作。5号危险目标异酯工段地槽区东边、南边圴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2个,调度室备有防毒面具多套、4台氧气呼吸器、2台空气呼吸器可支援应急工作。生产部调度室配有事故柜一个,监控录像一套。4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4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员:董事长、总经理、生产副总、技术副总、工会主席、财务总总监、当日带班负责人、公司值班人员、生产部长、科室干部、分厂干部等人。指挥部:生产调度室应急救援办公室:生产部安全科:负责日常工作。42指挥机构职责421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预案”的制定、修改;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应急救援预案;检查监督做好重大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422指挥部: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43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及分工431总指挥:由董事长、总经理等人组成,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432副总指挥:由生产副总、技术副总、工会主席、财务总总监、当日带班负责人等人组成,负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负责全面工作;433当日带班负责人:负责当班的应急救援临时总指挥工作,直至总指挥到场为止,及时和相关技术人员取得联系获取技术支持;434公司值班人员:其中2名值班人员按当日带班负责人要求开展应急救援、保卫值班人员负责应急救援协助及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工作、门卫值班人员负责负责事故现场警戒,指挥交通和人员疏散工作;435生产部长:协助副总指挥工作、组织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436科室干部:a、负责事故现场警戒,指挥交通和人员疏散、清点工作;b、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c、负责事故现场及扩散区域监测工作的指挥及回收、洗消;d、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e、协助总指挥联系及处理各种关系,负责事故的分析、事故处置工作的技术问题的协助解决工作; 437分厂干部:a、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消防工作;b、负责生产系统的有效切断和隔离;c、负责生产现场人员的救援和撤离工作、维护事故现场秩序;d、负责现场水、电、通讯等的保障工作;e、负责事故的分析、事故后现场清理与恢复工作。44应急救援专业队的组成和分工a.救援队(由值班人员、分厂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由生产副总担任队长,当事分厂厂长、值班人员担任副队长,负责现场的紧急处理和抢修,以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及对环境的影响。b.消防队(由值班人员、分厂干部、义务消防员等人组成):由生产部长担任队长,分厂安全副厂长、义务消防队长担任副队长,负责响应时的防火灭火、疏散和救助遇险的人员。c. 现场保障队(由分厂干部组成):由技术副总担任队长,相关分厂干部担任副队长,负责现场水、电、通讯、救援器材、物质等的有效保障。d.救护监护队(由科室干部组成):由工会主席担任队长,相关科室干部担任副队长,负责响应时的现场监护和环境污染监控、受伤人员的救护或转院等工作。e. 安保队(由科室干部组成):由财务总总监担任队长,科室干部担任副队长,负责救援器材、物质等筹备、现场人员安抚、清点、警戒等工作。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51公司应急救援信号:主要使有电话报警,在疏散人员时可使用公司广播。公司24小时报警电话为:调度室:外内线8053、8054;医务室:8026;白班广播室电话内线8288。52公司对外报警电话:110、119、救护:120、市安监局电话为8857110;区安监局电话为市政府值班电话为区政府值班电话为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61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方案611事故发生现场发生事故时,当日带班负责人、公司值班人员应立即采取:a、 迅速启动深井泵、深井循环泵、大循环池循环泵供水,关闭下水口;b、 组织自救并进行紧急处置,根据实情作出是否需要立即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向公司领导汇报、报警等工作。对于大量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或需要紧急救援时,当日带班负责人、公司值班人员必须立即联系相关技术人员获取技术支持、向公司领导汇报、报警,同时配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采用一切可行办法立即切断泄漏源。612应急救援部门a. 公司领导、相关技术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发生事故部门和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有关部门要迅速查明泄漏源部位和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同时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b.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泄漏部位,凡能经切断物料或倒槽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c.消防队达到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佩带好防护用品(如氧气呼吸器等),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配合医务人员将中毒者脱离现场。对有毒物质外漏事故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具体控制措施。d.指挥部成员达到现场后,根据事故情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外部支援。应特别强调做好人员防范工作,以免造成重大死亡。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当有害气体扩散可能危及到厂区以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生产区外过往行人员在市、区指挥部指挥协调下,向上风方向和安全地带疏散。6.1.3专门小组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小组:a.在总指挥的指挥下,组成由生产部、安全科、发展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并由安全科负责牵头组织调查事故原因和落实防范措施;b.在总指挥的指挥下,组成由生产部、发展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抢修方案,由发生事故单位负责立即组织抢修。62火灾事故处置方案621事故发生现场发生事故时,当日带班负责人、公司值班人员应立即采取:a、 迅速启动深井泵、深井循环泵、大循环池循环泵供水,关闭下水口;b、 组织自救并进行紧急处置,根据实情作出是否需要立即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向公司领导汇报、报警等工作。大多数火灾都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火灾过程中,初起火灾的发现和扑救,意义重大。当日带班负责人、公司值班人员一旦发现火情,应根据火势大小果断采取措施;如果暂属小火则使用配备的灭火器材或消防水等及时扑火;如果火势不能扑灭、火势扩散速度快,不能有效控制(或发生大火)时,应立即报警、联系相关技术人员获取技术支持、向公司领导汇报,想尽一切办法或阻止火势蔓延,为消防队赶到现场扑救赢得时间。622应急救援部门a. 公司领导、相关技术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事故发生部门现场负责人查明火灾位置及引起火灾物质类别,下达按应急预案处理的指令,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消防队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b.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迅速查明着火部们及着火物质,并根据物质性质采取灭火对策:b.1基本火灾对策(1)扑救初期火灾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根据实情决定火灾现场有无断电的必要;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他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2)采取保护措施对周围设备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重点应是受火势威胁的一面;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者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物料导向安全地点;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b.2扑救液化气体或液体火灾对策(1)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2)首先应考虑使用正确的灭火剂,严防误用错用;并要先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3)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苯类、醇类),最好用砂灭火或用围堰将其围住防止其蔓延,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采取防护措施。(5)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然后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6)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7)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的进出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8)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闭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木塞、气囊塞、弯管工具等)(9)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等灭火器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出来的气体。如果确认泄漏口非常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10)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b.3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基本对策(1)、灭火人员必须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扑救时就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2)、遇毒害品、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腐蚀品需用防腐材料堵漏。(3)、甲酰氯遇会产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物料的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扑救甲酰氯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应先用干粉、二氧化碳、砂等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甲酰氯分开。c.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应边灭火,边与抢险队查明现场中毒及受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使其脱离现场,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抢救。d.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情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外部支援。应特别强调做好人员防范工作,以免造成重大伤亡。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当事故危及到生产区以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生产区处过往人在市、区指挥部指挥协调下,向上风方向和安全地带疏散散。623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小组:a.在总指挥的指挥下,组成由安全科、生产部、发展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原因和落实防范措施,并对责任者进行处罚。b.在总指挥的指挥下,组成由生产部、发展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63爆炸事故处置方案631事故发生现场发生事故时,当日带班负责人、公司值班人员应立即采取:a、 迅速启动深井泵、深井循环泵、大循环池循环泵供水,关闭下水口;b、 组织自救并进行紧急处置,根据实情作出是否需要立即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向公司领导汇报、报警等工作。无人员受伤时,采取自救措施,佩戴防护用品(带滤罐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逆风方向离开现场;有人受伤时应采取互救措施,佩戴防护用品(同前)协助受伤人员逆风方向离开事故现场,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抢救伤员,严重时及时送医院抢救和治疗。632应急救援部门a. 公司领导、相关技术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查明爆炸燃烧位置及引起爆炸燃烧的物质类别,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理的指令,并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和组织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b. 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应边灭火,边查明现场中毒及受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使其脱离现场,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抢救。c.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情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外部支援。应特别强调做好人员防范工作,以免造成重大伤亡。应急救援队伍应立即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当事故危及到生产区以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生产区处过往人在市、区指挥部指挥协调下,向上风方向和安全地带疏散散。6.3.3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小组:a.在总指挥的指挥下,组成由安全科、生产部、发展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原因和落实防范措施,并对责任者进行处罚。b.在总指挥的指挥下,组成由生产部、发展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64突然停电处置方案一旦发生大面积或全公司突然停电,当日带班负责人、公司值班人员应保持镇静,启动备用电源,迅速进入紧急处理状态。a.首先对跳闸、停电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立即采取果断有效应急措施;b. 加强巡检,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置;c. 在采取紧急措施处理的过程中,同时通知有关部门(电力电话:95598、电力调度:8272227)和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7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根据事故状态做出撤离的决定,撤离时应该从安全通道撤离。撤离后尽快和当日带班负责人、公司值班人员取得联系。撤离后由应急指挥队伍负责清点人数,若发现人员减少,应该迅速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作出救援方案并实施。72当事故状态扩散,需要疏散事故周边人员时,应急指挥部向各应急指挥队伍下达疏散命令,并根据当时风向分别疏散至紧急集合点(东部集合点为空分门口,西部、南部集合点为公司大门口,北部集合点为加工粉剂门口)。7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74若事故迅速扩散,有可能波及周边单位或社区时,应急指挥部迅速通报市、区政府值班室或安监局值班室,由市、区政府向周边单位、社区作出紧急疏散的命令。8、危险区的隔离(1)沿装置周围马路为一层隔离区,公司主马路为第二层隔离区;沿厂区外马路为第三层隔离区;(2)事故现场采取用警示标志、拉线、人员警戒等方式进行隔离。(3)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由市、区有关部门实施;公司内道路的隔离、疏导由保卫科实施。9、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生产装置采取现场指示显示对装置进行监测;事故现场泄漏区域采取用仪器报警进行监测;现场监测人员应至少2人一组;佩带必要的防护用品。(2)抢险、救援人员进入泄漏现场进行抢险,应该至少两人一组,佩带好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穿戴防化服,并与外部人员及时联系。(3)现场监测超标或事故扩散时,由指挥部通知周边人员及抢险人员及时撤离,撤离的方位与距离由指挥部下达。(4)应急救援队伍由应急指挥部统一调度。(5)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有:及时消灭初起火和局部泄漏、正确的防泄漏措施、应急救援队伍的迅速反映、应急指挥部门的正确决策等等。(6)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有:及时通报上一级组织,疏散周边人员及增援力量,及时撤离抢救人员,实施各级应急预案或措施。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医务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到现场,在指挥部领导下设立临时救护点,对伤员及时救治或转院。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1)事故发生后,由应急救援队伍对事故现场实施保护。(2)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由指挥部指定,由应急救援队伍实施。12、内部保障121确定应急队伍: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立即成立五个小队:救援队、消防队、现场保障队、救护监护队、安保队等。122资料存放点、保管人消防设施配置图存放在安全科,保管人为安全主管;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存放在发展部,保管人有发展部部长;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存放在发展部,保管人发展部长;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存放在生产部,保管人为生产部部长;互救信息存放在医务室,保管人为医务室负责人。123通信系统当日带班负责人、公司值班人员通过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