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三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第四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第五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第六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第七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第八节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本章重点题 生产要素市场 劳动L 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最终产品和生产中投入的中间产品 组织管理能力 生产要素 地租 工资率工资 利息率利息 正常利润 土地N 资本K 企业家才能E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不同 产品市场是 直接 需求 直接需求 消费者对衣 食 住 行等的需求 由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性需求 厂商购买劳动力 机器设备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不同 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引致需求 第一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厂商 不完全竞争厂商 在一个市场上完全竞争而在另一个市场上不完全竞争 或者在两个市场上都不完全竞争 一 完全竞争厂商 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要素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 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很多 要素没有区别 要素供求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 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不完全竞争厂商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A 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 但在要素市场上不完全竞争B 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 但在产品市场上不完全竞争C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不完全竞争 假定 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 生产单一产品 追求最大利润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 边际收益 等于 边际成本 这条原则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 而且也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厂商收益函数 将 2 代入 1 得 1 使用要素的 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 二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生产函数 在要素市场上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产品价格P是既定的常数 要素的边际产品MP 边际生产率 要素的 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VMP Valueofmarginalproduct 如增加1个劳动力能增加9个产量 边际产品价值VMP 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P210 边际产品价值VMP与产品的边际收益MR的区别 边际产品价值则是对要素而言 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产品的边际收益是对产量而言 故称为产品的边际收益 或称边际收益 如厂商增加1个劳动力能增加9个产量 每个产品价格为20元 则增加1个劳动力增加的收益为180元 国贸 13 厂商的边际产品MP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 横轴表示劳动要素的数量L 纵轴表示边际产品MP L 根据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即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 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 边际产品曲线MP L 向右下方倾斜 MP L MP L 根据VMP MP P可知 P不变时 VMP曲线主要取决于MP 是在MP曲线的基础上移动P个单位得到的 O L MPVMP MP VMP P 1时 VMP MPP 1时 VMP MPP 1时 VMP MP 边际产品价值函数与边际产品函数的相对位置关系 厂商的边际产品MP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任何厂商单独增加或减少其产量都不会影响产品价格P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 L 与边际产品曲线MP L 同样向右下方倾斜 MP L MP L VMP VMP L 2 使用要素的 边际成本 要素价格 厂商的成本函数 C C Q 使用要素的成本 C W L 它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 假定 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 使用劳动要素的价格 即工资为W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W是既定不变的常数 因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要素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 任何厂商单独增加或减少其要素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价格 dC L dL W O L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 使用要素的 边际成本 曲线在图形上表现为从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水平出发的一条水平直线 W0 注意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与产品的边际成本MC的区别 产品的边际成本MC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是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 例如 劳动的价格为50元 天 要素市场上的完全竞争 3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要素的 边际收益 要素的 边际成本 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价格VMP W或 MP P W VMP W 厂商会增加要素数量投入 为什么 1 经济学逻辑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 VMP W 劳动使用量为L0 厂商使用该劳动量时 利润达到最大化 VMP W 厂商会减少要素数量投入 续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用数学方法推导上述要素使用原则 在单一要素市场上 由利润的定义 为一达到利润最大化 必须使 W 或者 VMP W 为什么 2 数学证明 例题P243 已知劳动是唯一的可变要素 生产函数为Q A 10L 5L2 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产品价格为P 劳动价格为W 试说明 a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方法1 方法2 例题P243 已知劳动是唯一的可变要素 生产函数为Q A 10L 5L2 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产品价格为P 劳动价格为W 试说明 a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b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 c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与产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化 说明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 说明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与产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化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反映的是要素需求量L与要素价格W之间的关系 假设条件 假定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假定只有一个厂商调整 其他厂商不进行调整 一 要素需求函数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L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W之间的关系 MP L P W 即 VMP W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0 L0 L W0 A W0 VMP MP P d W 边际产品价值是要素L的函数 它由图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VMP表示 要素使用原则VMP W 在图形上的表示就是VMP曲线与W0曲线的交点A 要素价格W是一条水平线 二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W1 B L1 W2 C L2 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但两者含义不同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L表示要素使用量 要素需求曲线 L表示最优要素需求量 W L 的组合 VMP MP L P 应当指出的是 要素的边际产品MP L 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假定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产品价格P不受要素价格影响 假定只有一个厂商调整 其他厂商不进行调整 以上要素需求曲线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依赖于两个 潜在假定 如果考虑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 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下面讨论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 要素的需求曲线 MP L P W 即 VMP W P0 MP W L O L2 第三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H 边际产品价值P0 MP W0厂商处于VMP0曲线上点H 单个厂商m 在其他厂商不调整时 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 当工资下降到W1时 如果其他厂商不调整厂商使用劳动的数量为L2 G 最初H点 厂商使用的劳动是L0劳动的价格是W0产品的价格是P0 P0 MP W L O L2 L1 I H dm P1 MP 1 由单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到行业调整曲线 当劳动价格下降到W1 则行业内全体厂商会增加劳动使用量 产量增加 市场的产品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 产品的价格将下降到P1 教材P216 行业调整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更陡一些 多个厂商同时调整时 厂商m的要素需求曲线dm 由于VMP P MP 产品价格的下降将导致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下降为VMP1 P1 MP 在W1的价格下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W1 VMP1 P1 MP所决定的VMP1上的一点I 劳动需求量将是L1 不是L2 2 由行业调整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假设有n个厂商 每个厂商经行业调整后的要素需求曲线分别为 d1 d2 d3 dn 则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为 D dm dm W0 L0 W O L W L O n L0 D 特别情况 假定所有n个厂商的情况完全相同 即 d1 d2 d3 dn时 则市场需求曲线为 D dm n dm 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四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一 要素供给者 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研究是从原始要素所用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 分析要素的供给量是如何随着要素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消费者是原始生产要素 劳动 土地 资本 企业家才能 的供给者 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工资是一切生产要素 劳动 土地 资本 企业家才能 价格中最重要的 例如 在美国绝大多数家庭中 工资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国民收入中工资约占3 4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 在1983年达到56 5 的峰值后 就持续下降 2005年已经下降到36 7 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而从1978年到2005年 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 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 全国总工会 我国 十二五 明确 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二 要素供给的原则 效用水平最大化 基数效用论分析 边际分析法 一定时期资源的数量是既定不变的 资源的两种用途 消费者将资源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 以获得最大效用 消费者效用的两种分析方法 资源与要素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 被称为生产要素 序数效用论分析 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要素供给 通过要素供给获取收入 间接带来效用 保留自用 自用资源直接带来效用 最大效用的条件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MUL MU 1 要素供给效用最大化条件 资源既定 提供给市场 让厂商生产使用 要素供给者得到收入 不提供给市场 保留自用 消费者不把时间用于劳动 不供给市场 用于休闲 做家务 看电影 满足娱乐和健康需要 如何配置呢 2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3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完全竞争条件下 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消费者不把时间用于劳动 不供给市场 用于休闲 做家务 看电影 满足娱乐和健康的直接需要 增加一单位要素供给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MUL MU 4 要素供给的原则 模型 maxU Y l 其中 W 要素价格 消费者资源总量L 要素供给量l 资源自用数量Y 要素供给中得到的收入 约束条件 要素供给模型 消费者效用来自 消费者收入Y W L 自用资源 三 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的选择问题是如何将其有限的资源 劳动 土地 用于增加收入和 自用 这个问题是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 自用资源 收入Y和自用资源都是 好商品 约束条件 A 当自用资源数量为0时 要素供给达到最大收入 B 当自用资源数量为时 要素供给的收入为0 两种特殊情况 无差异曲线分析 l Y 自用资源 Y U1 U0 U2 供给量 自用量 G 0 非要素收入 财产收入 消费者资源总量 消费者效用曲线U消费者预算线为KE E K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最优的G 点 表示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量 所放弃的要素供给的收入量 债券所得债息 股票所得股息 红利 消费者拥有的时间 土地资源既定 四 要素供给问题 l0 l1 l2 K0 K1 K2 Y l E 价格扩展线PEP U1 U0 U2 0 w0 w1 w2 A B C w 0 当要素价格W变化时 要素供给曲线反映的是 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W之间的关系 其形状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W W0时预算线为K0EW上升为W1时预算线为K1EW上升为W2时预算线为K2E 要素供给量 要素价格 供给量 要素价格为W0时 最大的收入为K0 要素供给曲线 单个消费者 自用资源量 要素收入 第五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供给时间 16 H 闲暇时间 H 劳动供给问题就是消费者如何将他的全部资源在劳动供给与闲暇这两种用途之间分配的问题 或者是 在收入与闲暇之间分配的问题 16小时 一个人一天24小时 睡眠8小时 一 劳动和闲暇 吃 喝 玩 乐等消费 劳动和闲暇 消费者劳动供给的选择是基于效用最大化的 单个消费者一天可分为闲暇时间和工作时间 闲暇产生直接效用 工作带来收入 产生间接效用 劳动供给 工资是闲暇的价格 更高的工资导致闲暇的价格上涨 O Y 16 价格扩展线 E H1 H0 C A U W H 16 H S W2 W1 W0 16 H0 消费者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K0 K1 K2 劳动供给曲线反映的是 劳动要素供给量与其价格 工资 之间的关系 它由价格扩展线推导而来 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个向后弯曲的曲线 16 H2 H2 a b c B H闲暇 劳动供给曲线 单个消费者 劳动工资为W0时 最大的收入 K0 16W0 Y 财产收入 劳动供给时间 三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涨的效应替代效应 较高的工资鼓励工人用工作替代闲暇 闲暇更贵了 收入效应 更高的工资允许工人购买更多的正常品 包括闲暇 从而使工作时间减少 时间资源总量一定时 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思路 用闲暇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 工资率 是指单位劳动时间 每月 每周 每天 每小时 的工资 劳动供给 w 16 H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向后弯转的劳动供给曲线 0 工资水平由低增加 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 闲暇变得 昂贵 消费者减少对闲暇的 购买 即 增加劳动供给 工资增加达到一定水平之后 再提高 工资上升 收入大增 对闲暇增加 即 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劳动供给如果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曲线就会向上倾斜 如果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曲线就会向后弯转 劳动供给时间 替代效应 W H 闲暇 16 H 劳动 收入效应 W H 闲暇 16 H 劳动 由于替代效应 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 由于收入效应 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同方向变化 单个消费者 四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市场供给曲线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个人供给曲线的横向加总 注意 市场供给曲线却不一定是向后弯转的 因为更高的工资可能会吸引新的工人进来 总的市场劳动的供给一般还是随工资的上升而增加 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仍然向右上方倾斜 P227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均衡工资的决定 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即是劳动市场的均衡点 D S E W0 L0 O L W 该均衡点决定了劳动的均衡工资和均衡数量 因此 均衡工资水平由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决定 均衡工资的决定图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劳动需求的影响因素 产品市场的景气状况资本存量技术进步 w D0 D1 S L w0 w1 0 劳动市场均衡 劳动需求增加 劳动需求增加 工资率上涨 就业增加 L0 L1 国贸 14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w D S0 L w0 w1 0 劳动供给增加 工资率下降 就业增加 S1 劳动市场均衡 劳动供给增加 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 财富 非劳动收入增加 劳动供给减少 人口总量 年龄和性别构成 人口老龄化 社会习俗 如日本等国不提倡已婚妇女参加工作 L0 L1 第六节土地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1 生产源泉生产服务 2 源泉的供求服务的供求 3 源泉的价格服务的价格 一 土地 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所有权 使用权 本章讨论土地 特指 土地 服务 的价格为地租 劳动服务可以被买卖 劳动服务的源泉 人 不能被买卖 土地的服务 土地服务的供求 土地服务的价格 地租 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息是资本的报酬地租是土地的报酬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出让使用权的报酬 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使用生产要素的报酬 土地的自用只占土地的很微小的部分 对消费者效用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 假设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 而与土地自用无关 二 土地的供给曲线 土地资源 土地供给Q 供给市场 得到收入 间接得到效用 保留自用q 直接得到效用 花园 高尔夫球场 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为 土地供给的收入 自用土地的数量 土地消费性使用 土地的市场供给 土地供给曲线的推导 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函数为 R 土地的价格 O Q 要使U最大 要求收入Y最大 即土地供给量Q最大 即 Q 土地供给曲线反映的是 土地供给价格R与土地供给量Q之间的关系 假定土地自用效用等于0 土地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土地的市场供给 P243 第11题 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 第一 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并非因为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 或假定为 固定不变 第二 土地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性用途 而没有自用用途 第三 任意一种资源 如果只能 或假定只能 用于某种用途 而无其他用处 则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一定垂直 三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决定 需求D 向右下方倾斜的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垂直的土地市场供给曲线结合起来 决定土地的均衡价格 即使用土地的价格 R0地租 土地均衡价格的决定图 农村土地 城市土地价格的差异 小城镇的土地 大城市土地价格的差异 城乡结合部郊区 种房子 问题 问题思考 地租的高低取决于土地的需求 需求增加 地租上涨 需求减少 地租下跌 Q R 0 D1 D0 D2 R1 R0 如 由于人口增加使粮食需求增加 粮食的价格上涨 对土地的需求增加 土地的使用价格 地租 上涨 劣等土地上永远不会有地租 这句话对吗 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少 供给不能增加 地租产生的直接原因土地需求曲线的右移 如 城市中心地带的地租高于郊区地租 土地需求曲线右移 是因为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提高或土地产品 如粮食 的需求增加从而粮价提高 如果假定技术不变 则地租就由土地产品价格的上升而产生 且随着土地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 因此 即使是劣等土地 也会产生地租 不对 地租 四 租金 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除了土地之外 有些资源的供给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如 姚明 麦克尔乔丹的篮球才能 帕瓦罗蒂的歌唱才能 一个国家的顶级科学家 这些人的天赋才能 像土地一样 其供给是自然固定的 这些资源的收入也完全取决于需求 将地租的概念一般化 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为租金 1 租金 地租 土地供给固定时 土地服务的价格 租金 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租金 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与资源的供给固定不变相联系 但有一些要素的数量在短期是固定不变的 在长期中是可变的 在短期 这些要素的服务价格类似于租金 称为准租金 1 准租金 如厂商的资本设备 房屋 车船等 长期中可变 在短期内不易改变 供给固定 MC AC AVC P Q 0 准租金 销售收入 总可变成本 准租金 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 即固定要素的收益 只要价格能够补偿平均可变成本 就可以利用固定资产进行生产 产品价格超过平均可变成本的余额 代表固定资产收入 注意 在亏损时 准租金可能小于总固定成本 准租金 利润 总固定成本 形式变换 D G 准租金 例题 一厂商生产某产品 其单价为10元 月产量为100单位 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5元 平均不变成本为4元 试求准租金和经济利润 准租金 销售收入 总可变成本 准租金 P Q AVC Q P AVC Q 10 5 100 500 利润 销售收入 总可变成本 总不变成本 利润 P Q AVC Q AFC Q P AVC AFC Q 10 5 4 100 100 0 Q0 Q R0 A R D S 3 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 如果从要素全部收入中减去一部分收入后并不影响要素供给 则这部分要素收入就是经济租金 P233 用图形表示经济租金为 要素价格以下 要素供给曲线以上 AR0E的面积 类似于 生产者剩余 参见P160 经济租金 要素的全部收入为OR0EQ0 E 按要素供给曲线 要素所有者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是OAEQ0 阴影部分AR0E是要素的 超额收益 即使去掉 也不会影响要素供给量 例如 一个经理人 年收入为15万 若他从事服装设计行业 年收入为10万元 经济租金为5万元 第七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1 资本 一 资本与利息 P234 资本的特点 资本数量可以改变 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 区别于劳动和土地 资本被生产出来 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区别于消费品 资本作为投入要素 即通过用于生产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区别于单纯的储蓄 资本 如机器 厂房 各种生产工具等 资本的定义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的 被用作投入要素 并能生产出更多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利率 资本服务的年收入 Z 和资本价值 P 的比值 例如 价值为1000元的机器 使用一年得到的收入为100元 则该机器服务的价格 年利率 为 2 利息 资本价值 资本的源泉价格叫资本价值 例如 一台机器价值为1000元 资本的服务价格 利息率 二 资本的供给 消费者在不影响其他人资本拥有量的情况下来增加资本资源 这就是 储蓄 其他人得到一笔资金去建造厂房和机器等新资本 资本供给问题可归结于如何将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两方面进行分配的问题 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 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的选择 最优资本量 长期消费决策 可变的资本量 最优资本量 最优储蓄量 收入 消费 储蓄 现在消费 将来消费 长期消费决策 C0 C1 O 今年消费的商品量 明年消费的商品量 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 假设市场利率为r 一个人目前 今年 的财富是W C0代表今年消费商品量 C1代表明年消费商品量 消费者在图中直线上安排其跨期消费 每减少1单位今年的消费 明年的消费可增加到1 r预算线的斜率为 1 r W 设 消费者的初始状态点为A C00 C10 如果消费者将明年的消费提前到今年消费 则他今年的最大消费量W A C10 C00 B A C0 C1 O C01 C11 C00 C10 设 消费者的初始状态点为A C00 C10 消费者最优消费决策点为B C01 C11 今年消费的商品量 明年消费的商品量 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 消费者今年减少商品消费量C00 C01 对应的货币量储蓄 并以利率r贷款出去 W W 消费者明年的消费量增加 C11 C10 B与A比较 贷款供给曲线 当利率水平较低时 随利率水平的上升 储蓄会被诱使增加 当利率水平很高时 利率再提高 贷款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贷款的供给曲线 在利率较低时 随着利率提高 人们愿意增加储蓄 即贷款的供给量增加 像工资的增加那样 利率的上升也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 利率再上升 储蓄反而会减少 即贷款的供给量减少 贷款的供给线也是向后弯回的 长期中 储蓄不断转化为新的投资 促使短期资本存量曲线不断地右移 最后当短期资本存量曲线右移到S0S0时 利率下降到r0 三 资本市场的均衡 短期中 虽然储蓄能增加资本数量 但增加的数量与原来庞大的资本存量相比 是微不足道的 因而从一个 时点 上考察 可假定短期中资本存量不变 短期的资本供给曲线S1S1是垂直的 0 资本存量 利率 在r0上 储蓄 折旧 资本存量就固定在Q0水平上 资本市场达到了长期均衡 短期中 资本存量较低 利率较高 储蓄 折旧 存在正的净投资 资本市场均衡 资本存量 利率 储蓄 折旧 资本存量很大 利率较低 折旧 储蓄资本存量减少 长期均衡点 讨论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是分配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洛伦兹曲线 由美国统计学家M O Lorenz 1903 提出 基尼系数 由意大利统计学家CorradoGini 1884 1965 提出 第八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将人口按照收入从低到高排队 从最低收入开始的人口累积百分比 H 这部分人所占有的收入的百分比 M O H M L ODL为洛伦兹曲线 离OL线越近 收入分配越平均 离OHL越近 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人口累计 收入累计 20 40 60 80 100 100 80 60 40 20 D 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 定义P239 OL线 450线 收入完全平等 绝对平均 洛伦兹曲线越向横轴凸出 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大 OHL线收入最不平等 集中在一个人手里 D 0 H M L A B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等线间的面积为 不平等面积 A 与绝对不平等线之间的面积为B 基尼系数越大 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人口累计 收入累计 A B为 完全不平等面积 收入的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就是基尼系数 0 G 1 定义P240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 2表示收入平均 0 2 0 3表示比较平均 0 3 0 4表示相对合理 0 4 0 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 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联合国基尼系数排名2007 2008版 第1名为丹麦 数字为24 7 百分数 下同 第2名为日本 数字为24 9第3名为瑞典 数字为25 0第11名为德国 数字为28 3第23名为韩国 数字为31 6第54名为印度 数字为36 8第71名为美国 数字为40 8第75名为柬埔寨 数字为41 7第85名为菲律宾 数字为44 5第92名为卢旺达 数字为46 8第93名为中国 数字为46 9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历年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19970 370619980 378419990 389220000 408920010 403120020 432620030 438620040 438720080 469 第8章重点题P243 注 本章不做书面习题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 边际产品价值 VMP 准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科技创新课件
- 2025年小学科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罕见病药物研发激励政策深度解析及产业链全景分析报告
- 2025年连锁药店市场拓展与数字化药店顾客满意度研究报告
- 2025年肿瘤早筛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关键地位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企业重组业务管理办法
- 人员空缺权限管理办法
- 乡镇项目合同管理办法
- 会计档案工作管理办法
- 企业舆情控制管理办法
- 外事安保活动方案
- 2025年 江西省公安厅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抗菌药物培训资料
- 2025年雅思考试写作专项预测试卷:雅思写作高分句型解析
- 购物中心威士忌酒吧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猪场生猪销售管理制度
- 初中教师坐班管理制度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页岩气储层表征评价技术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期末复习:选择题刷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四人合伙养猪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