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绵阳博物馆灾后异地重建工程项目边坡支护工程监测方案绵阳博物馆灾后异地重建工程项目边坡支护工程监测方案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九月十二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监测目的1三、方案编制依据1四、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2五、项目监测重点、难点及关键性技术2六、监控与反分析信息化施工3七、监测进度计划及频率安排5八、报警指标5九、监测方法及监测设备7十、应急预案13十一、监测项目组人员安排13十二、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14十三、 监测安全生产管理14十四、 需要建设单位协作事项15十五、监测资料15十六、建议15一、工程概况本工程项目位于该项目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市中区的富乐山景区北段。项目通过富乐山山麓的芙蓉路与市区双向四车道的一环路相连,并经芙蓉路南段和仙人路与一环路南北相接,形成环城交通路线,交通便利。由于该博物馆项目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红层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而工程项目又基本利用了地形高差,拾级而上。本工程场地第四系覆盖层除表层素填土外,以下分布有软塑可塑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强风化、中等风化泥岩。地下水属填土内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含水量较少。根据本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果内容,目前区内未发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仅存在局部小方量的岩土体溜滑等情况,在项目平场后,这些小规模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已基本清除。因此,本次边坡支护工程仅针对项目开工建设后因局部地段挖、填方形而成的人工高边坡。本工程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板墙+预应力锚索+重力式挡土墙+挂网喷锚+锚杆式围挡的支护工程方案,其总的支护长度约400m长,支护高度3.5m19.0m。属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级的人工高边坡。二、监测目的在边坡开挖施工期间对边坡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事故的发生,对边坡周边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指导施工,实现整个边坡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具体监测目的如下:1. 在边坡施工期间确保边坡不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2. 在边坡施工期间确保围护结构不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3. 对围护桩内力的变化进行监测。4. 对锚索及锚杆拉力进行监控。5. 地下水压力进行监测。6. 土体侧向土压力进行监控。7.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通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方案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7、 边坡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四、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确定本项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及监测频率确定如下:(1)围护结构顶端的水平和沉降位移;(2)边坡坡顶的水平和沉降位移;(3)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桩/墙体测斜);(4)边坡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5)围护桩的应力变化;(6)锚索、锚杆的拉应力变化;(7)围护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变化;(8)边坡的地下水压力监测;整个监测过程将自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具体参见表1.表1 监测项目及时段序号监测项目监测时段1围护结构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2边坡坡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3边坡地表沉降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4围护结构的深部水平位移(桩/墙测斜)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5边坡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6围护桩的内力变化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7锚索、锚杆的拉应力变化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8围护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变化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9边坡的地下水压力监测边坡开挖施工到边坡竣工后2年结束五、项目监测重点、难点及关键性技术由于本边坡东侧行政办公区的室外景观边坡一段,该段边坡长约220m,高差达19m,该段边坡坡度陡,挖、填方量都较大,且坡顶建有博物馆的行政区楼与4D电影院等重要构筑物,一旦边坡支护结构发生重大变形,将危及上边建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变形监测的重点和难点为东面边坡的水平位移、沉降、水位及深层位移观测。在此需加强观测。六、监控与反分析信息化施工边坡开挖期间,根据大量的监测数据,利用理论和数值反分析工具预测预报下一步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位移和变形及地面沉降的发展,随时掌握围护结构的位移和地面沉降情况,及时预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判断结构可能产生变位的原因,信息化指导施工,为有关单位研究对策和采取措施提供依据,防止过大变形和沉降的发生,确保结构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安全,是尤为重要的。图1是施工监测和信息化施工流程图,以施工监测、力学计算以及经验方法相结合为特点。与地面工程不同,在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勘察、设计、施工等诸环节允许有交叉、反复。在初步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经验方法或通过力学计算进行预设计,初步选定支护参数。然后,还须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所获模型及参数选择力学计算修改参数、模型反分析地质勘察、岩土力学室内试验施工组织设计施 工监 测竣 工地基土分类经验类比专家系统图1 施工监测和信息化设计流程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得的关于地层稳定性和支护系统力学和工作状态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的信息,对施工过程和支护参数进行调整。详细说明如下:1 围护桩及挡墙顶端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及测量基准点的布置围护桩及挡墙墙顶水平位移与沉降测点,在围护结构圈顶均匀布设,测点间距大约15m。测量基准点应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可投入使用;基准点一般不少于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对本工程应设在距边坡60m左右。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内,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正常使用。2 边坡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及测量基准点的布置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边坡周边布置,边坡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边坡边坡坡顶上。对本工程应设在距边坡60m左右。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内,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正常使用。3支护结构深层位移监测(测斜)观测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测斜管,按对边坡工程控制变形的要求布置,设置在围护结构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4边坡深层位移监测(测斜)观测边坡侧向位移的测斜管,按对边坡工程控制变形的要求布置。5围护桩内力监测围护桩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本工程布设钢筋计22个。6锚索、锚杆的拉应力变化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边坡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土钉的拉力监测点应沿边坡周边布置,边坡周边中部、阳角处宜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30m,每层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各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有代表性的位置。本工程布设锚索计5个,锚杆计50个。7围护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变化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平面布置上边坡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本工程布设土压力盒15个。8边坡地下水压力量测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边坡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竖向布置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监测点竖向间距一般为2-5m,并不宜少于3个。10周围地面沉降监测监测边坡周围地面的沉降,本工程设置按现场实际情况及规范确定。七、监测进度计划及频率安排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边坡工程等级、边坡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为了保证测量精度,边坡开挖前测读3次初始数据。边坡开挖期间,随着开挖深度变化,监控频率参照下表2:表2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基坑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开挖深度5m510m1015m15m一级开挖深度(m)51次/1d1次/2d1次2d1次/2d5101次/1d1次/1d1次/1d102次/1d2次/1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1d1次/1d2次/1d2次/1d7141次/3d1次/2d1次/1d1次/1d14281次/5d1次/3d1次/2d1次/1d281次/7d1次/5d1次/3d1次/3d注:1. 当基坑工程等级为三级时,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2. 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3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4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次/1d。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实际测量频率根据前两次测量情况而定。当观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观测频率;当达到报警指标或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加密观测。八、报警指标边坡工程监测报警值应符合工程设计的限值、主体结构设计要求以及监测对象的控制要求。边坡工程监测报警值由边坡工程设计方确定。边坡工程监测报警值应以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两个值控制。因围护墙施工、边坡开挖引起的内外地层位移应按下列条件控制:1 不得导致边坡的失稳;2 不得影响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工程的正常施工;3 对周边已有建(构)筑物引起的变形不得超过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4 不得影响周边道路、地下管线等正常使用;5 满足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边坡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应根据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的特点和边坡等级确定,可参考表3。序号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基坑类别一级二级三级累计值变化速率/mmd-1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1墙(坡)顶水平位移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30350.3%0.4%51050600.6%0.8%101570800.8%1.0%1520钢板桩、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25300.2%0.3%2340500.5%0.7%4660700.6%0.8%8102墙(坡)顶竖向位移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20400.3%0.4%3550600.6%0.8%5870800.8%1.0%810钢板桩、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10200.1%0.2%2325300.3%0.5%3435400.5%0.6%453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水泥土墙30350.3%0.4%51050600.6%0.8%101570800.8%1.0%1520钢板桩50600.6%0.7%2380850.7%0.8%46901000.9%1.0%810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45550.5%0.6%75800.7%0.8%80900.9%1.0%地下连续墙40500.4%0.5%70750.7%0.8%80900.9%1.0%4立柱竖向位移25352335454655658105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25352350604660808106坑底回弹25352350604660808107支撑内力60%70%f70%80% f80%90% f8墙体内力9锚杆拉力10土压力11孔隙水压力表3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九、监测方法及监测设备1. 监测设备序 号仪器名称型 号精度/量程数 量厂家1全站仪Leica TCR402测距1.066mm+0.034mm/km,测角21台瑞士徕卡2水准仪博飞SZ1032+DPM0.7mm/km1台北京博飞3钢卷尺TAJIMA-50m1mm1部TAJIMA4测斜仪HCX-1,滑动式0.01mm1台江苏金坛5测斜管PVC,70260m江苏金坛6频率仪XP02,振弦式0.1Hz2台江苏金坛7钢筋计GJJ-1010,振弦式2572只江苏金坛8土压力盒TYJ-2020,振弦式0.5MPa15只江苏金坛9孔隙水压计KYJ-3031,振弦式0.2Mpa9只江苏金坛10锚索测力计MXR-1020分辩率(%FS)5只江苏金坛2. 控制网的建立(1)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全网采用两层次布设,第一层由4个基准点(DH1-DH4)构成,采用独立的坐标系统,并一次布网,第二层由工作基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监测期间控制网应定期进行复测。(2)高程控制网依据规范要求,根据该工程具体情况,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高程控制网在边坡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稳固的建(构)筑物设置3个基准点(DV1-DV3),采用独立高程系统,并形成环形网。测量基准点稳定后,利用场外控制点进行基准桩点的初始值测量,并进行校验复核,在整个监测期内要定期联测,发现水准基准点不稳定要另行补设。3. 水平位移观测(1)测点布设坡顶及围护结构顶端水平位移是基本监测项目,边坡施工过程中,边坡由于受外部压力的影响,边坡侧壁要产生水平位移,因此在边坡周边设置水平位移观测点,对边坡侧壁进行水平位移观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评价边坡的安全性。沿边坡坡顶均匀布设位移监测点,将监测点埋设于坡顶混凝土面层上,用冲击钻钻孔,将钢筋浇筑埋于坡顶地面,并与面层脱离,上部焊接刻有“+”字的觇牌与反光标。监测点沿围护结构周边在支护体顶端布设,共布设监测点31点。(2)监测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监测视准线法:在边坡外尽量沿监测点连线方向设立基准点,在边坡外较远距离尽量沿监测点连线方向设定后视点,基准点与后视点连线作为视准线,测定一定时间内监测点与视准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变化量,即为水平位移变化量。小角度法:在边坡一定距离外设定基准点,基准点尽量与监测点在一条直线上,在边坡外较远距离外设定后视点,基准点与后视点连线做为零方向。测定一定监测时间内,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之间的角度变化值i,根据i=ili/(li为监测点到基准点的距离,为常数)计算水平位移变化值。(3)数据处理方法日常监测偏差值为其累计变化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其本次变化量。(4)仪器与精度要求仪器:Leica TCR402全站仪,钢尺。精度:1mm。4沉降观测(1)测点布设使用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将埋设标(钢筋)顶端部做为沉降监测点进行监测。(2)监测方法采用相对高程系,利用建立的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仪引测。参照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3)数据处理方法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4)仪器与精度要求仪器:博飞SZ1032+DPM水准仪,FS1平板测微器,铟钢水准尺。精度:0.1mm。(5)技术要求:按照二等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各项限差规定如下表所示。表4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类 别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控制网25120.3沉降点30230.2表5 水准观测的限差(mm)类 别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站所测高差较差控制网0.30.50.30.2沉降点0.50.71.00.7N代表测站数(6)每次观测应固定线路和仪器站位及立尺位置,并尽量不替换观测人员。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在搅拌机、卷扬机等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设站。5以测斜仪测量支护结构及坡体深层水平位移(1)测点布设对边坡开挖阶段围护体的纵深方向的水平变位进行监控,从而根据地层移动理论和长期大量的工程经验、经验公式分析出围护结构的安全性;根据监测数据,有效地、正确地反馈设计和施工,以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确保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由于测斜所反映的桩体位移是相对于不动点的相对位移,此工程选择基底以下1.5m作为不动点。在围护体钻孔设置监测点,采用70mmPVC测斜管,接头用自攻螺丝拧紧,上、下端用盖子封好,接头部位用胶带密封。安装时管内注入清水,防止泥浆浸入。管壁内有二组互为90度的导向槽,使其中一组与边坡开挖面垂直。布置13个测斜孔。(2)监测方法管内由测斜探头滑轮沿测斜套管内壁导槽(与边坡边线垂直)渐渐下放至管底,配以电阻应变式测斜仪,自下而上每0.5m测定每点偏角值,然后将探头旋转180度,在同一导槽内再测量一次,合起来为一测回,双向监测则利用管内另一对导槽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测斜管的竖直倾斜,来探测由于地层移动引起的水平变形。(3)数据处理方法测斜管观测数据与原始的观测数据相比较时,就可知测斜管的倾斜量变化和这些变化所引起的位置的变化。倾斜量的变化(LSin)分析是通过计算上部滑轮组相对于下部滑轮组间观测读数间距(L)的水平偏移。在测斜仪各位置处各轴的两组读数相减就可得出Sin,把这个值乘以读数间距和相应的系数,就得到水平偏移。这些偏移与最初的观测偏移相比较所累积的偏差形成一条偏移曲线。当把这些递增的水平偏差累加起来,从测孔底部始绘成曲线,结果就是初次观测与后来的任一次观测之间的水平偏移变化曲线,代表此观测期间土体发生的变形,即水平位移。(4)仪器与性能参数仪器:滑动式HCX-1测斜仪性能参数:分辨率2.8,精度:6mm/25m。6围护桩钢筋应力监测围护桩钢钢筋应力监测其目的在于了解围护桩钢筋受力状况,以便必要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1)测点布置每桩根据桩长布置4-6个钢筋计。具体位置参见附图。(2)钢筋计安装安装前,在主筋待测部位割断钢筋并串联钢筋计,在焊接过程中注意淋水降温。安设完毕并降温稳定后测读初始读数。注意将导线集结成束并保护好,避免被施工所破坏。(3)监测方法振弦式钢筋测力计通过频率仪测得钢弦振动频率变化,然后根据预先标定的频率应力(应变)曲线即可换算出所测压力值或变形值。(4)监测仪器采用GJJ-1010振弦式钢筋测力计,分别率1/100(Fs)。7预应力锚索拉力监测、锚杆拉力监测本边坡东侧1-3道预应力锚索,以确保边坡的稳定。锚索设置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初始预应力总是会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通常表现为预应力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这种预应力损失是锚杆的松弛和受荷地层的徐变造成的。所谓松弛就是变形保持不变情况下的应力损失,而徐变则是在恒定荷载下所产生的材料变形。(1)测点布置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50086-2001规定,对永久性锚杆的预应力变化长期观测的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10%,临时性锚杆的预应力变化长期观测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根据设计要求,应在锚杆上安设测力计,除两端各1m外,其余沿杆长均匀布置。在监测锚索位置,锚索端部设置钢弦式锚杆轴力计。轴力计量程根据锚索设计轴拉力确定,最大量程大于设计轴拉力值的120%。测试锚索位置宜布设在支护单元侧边中心处并基本纵向对齐。共布置锚索监测点5个,锚杆监测点50个。(2)预应力锚索测力计、应变计安装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锚索计安装在张拉端或锚固端,安装时钢铰线或锚索从锚索计中心穿过,测力计处于钢垫座和工作锚之间。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锚索计进行监测,并从中间锚索开始向周围锚索逐步加载以免锚索计的偏心受力或过载。(3)监测方法MXR-1020型振弦式锚索测力计的手工测量用振弦频率读数仪完成。测量完成后,记录传感器的频率值、温度值、仪器编号、设计编号和测量时间。MXR-1020型振弦式锚索测力计的计算公式:P=K( fi2-f02)式中:P被测锚索荷载值(kN) K仪器标定系数(kN/Hz2)fi2锚索测力计三弦实时测量频率平方的值的平均值。f02锚索测力计三弦频率的初始平均值。(4)监测仪器及精度MXR-1020型振弦式锚索测力计由弹性圆筒、密封壳体、信号传输电缆、振弦及电磁线圈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当被测载荷作用在锚索测力计上,将引起弹性圆筒的变形并传递给振弦,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钢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到XR02型振弦式读数仪上,即可测读出频率值,从而计算出作用在锚索测力计的载荷值。精度:1Hz。8土压力监测(1)测点布置按照规范要求,在围护结构布设土压力盒测试岩土体侧向土压力。共布设15个土压力盒。(2)土压力盒的安装土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的要求,其上限可取最大设计压力的1.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接触式)。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受力面与所需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监测对象;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岩土体一致。做好完整的埋设记录。土压力计埋设以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边坡开挖前至少经过1周时间的监测并取得稳定初始值。以分层沉降仪测试各土层的垂直位移,根据垂直位移,判断施工对土体的回弹、沉降等影响;(3)监测仪器采用TYJ-2020振弦式土压力盒,量程:0.5MPa9地下水压力监测(1)测点布置按照规范要求,在围护结构布设孔隙水压力计测试地下水压力。共布设3个孔隙水压力测试孔9个。(2)仪器的埋设与安装孔隙水压力计埋设采用钻孔法,在事前23周埋设,埋设前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检查率定资料,记录探头编号,测读初始读数。钻孔直径宜为110130mm,不使用泥浆护壁成孔,钻孔应圆直、干净;封口材料采用直径1020mm的干燥膨润土球。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后应测量初始值,且逐日量测1周以上并取得稳定初始值。且在孔隙水压力监测的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计埋设位置附近的地下水位。(3)监测仪器采用振弦式KYJ-3031孔隙水压力计,量程:0.2MPa十、应急预案当边坡变形累计值、变形速率及支撑轴力等指标达到预警值时,将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增加监测点的布置。同时及时通知设计方、委托方、监理及施工方,配合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十一、监测项目组人员安排本工程监测项目组人员安排如下;序号工种职能人员学历从事专业1项目组负责人胡启军博士岩土工程2现场组负责人韦登硕士地质工程3水平和垂直位移观测朱磊硕士地质工程4内力、拉力、地下水压力观测韦玉禄大专测量工程5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胡甦本科地质工程6土压力观测韦登硕士地质工程十二、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1)监测仪器的检校各类量测仪器的送检和自检均达到合格要求。每次工作开始前检查标尺水泡、仪器气泡等,发现异常应停止工作检查仪器,改正合格后方可施工。(2)质量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配备有经验、有专业技能的组织管理者,做到快速、准确、及时提供监测信息。2)有效的工作程序: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从现场数据的采集、工况信息收集、数据综合分析、到形成成果报告。3)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监测信息的准确获得只是工作的一个部分,还必须将获得的重要监测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单位(管理机构),以便综合分析,为快速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主要是与相关单位建立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南省中考数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农村党群招聘2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引进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租赁合同单方解除责任归属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乌兰牧骑招聘事业编制舞蹈演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柳州市堡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合作伙伴雇佣合同模板
- 2025辽宁铁岭市调兵山市招聘临床医师10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届春季中核集团社会招聘及实习生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购销合同协议书范本
- 《非药物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和技能》记录
- 胖东来评定管理制度
- 产房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供餐服务合同协议书模板
- 无偿搭车免责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窗户改造合同协议书
-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课件
- 中国补习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电生理导航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