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古村简介.doc_第1页
渼陂古村简介.doc_第2页
渼陂古村简介.doc_第3页
渼陂古村简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渼陂古村简介渼陂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山环水抱,天然形胜,八卦巷通,水塘环绕,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有367栋,且类型较全,有书院、义仓、牌坊、楼阁、码头、教堂、革命旧居旧址等,渼古村俨然是一座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有着“文武合一,耕读合一,官商合一、红古合一,村镇合一”的独特魅力,被授予“庐陵文化第一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先后被列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被评为江西乡村游十大最美景点,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等多项美誉。古村现有民居582栋,明清建筑367栋,600余户,2800多人,古祠堂5座,家祠若干,古书院4座,古庙宇1座,古楼阁1座,古牌坊3座,古街道900余米。宗祠文化:宗祠是渼陂古村全村建筑的精华所在,分为总祠,房祠,家祠。祠中蕴含深邃的儒家思想,有众多的传世家训,精美雕刻。其形态特点:1、宽敞高大,巍峨壮观。渼陂梁氏总祠永慕堂为上,中、下堂中带而大在井的三进式建筑,三开间的门廊,上有高耸的牌楼如意斗拱承托起翘角飞檐,顶覆玻璃瓦,金光闪闪。中堂檐步有四角亭式抱厦,伸入天井间,2、抬梁物架,用料粗硕。其中堂(或上堂)中缝梁架抬梁式,为民居清一色的穿斗式构架不同,宗祠的中堂(二者为上堂),多为抬梁式构架,砌上露明造,由五架承抱屋顶,明间显得宽敞明亮,3、工艺精湛,装饰华丽。门廊常作三开间,抱鼓、蹲师、门簪、柱础,皆以红石为之,立体雕,浮雕,线雕等技法,无所不用其极,梁架出檐的斗拱,雀替,驼峰,皆为精美的木雕,仰顶有天花藻井,井底彩绘,檐头也有彩绘,上中下三堂的明间仰顶亦皆有藻井,中堂檐步不作卷棚轩式者,明次间均有藻井彩画。4、悬匾镌联,品味较高。家祠正门上方和中、上堂皆有堂匾、门匾等红石质如“梁氏宗祠”,“轩公祠”“本公祠”等,堂匾皆为巨大的木匾,如“永慕堂”,“求志堂”,“孝友堂”,“节寿堂”等,祠堂的中、下堂及前天井间多置石柱,方形,柱上镌刻对联。其中多为嵌字联。民居文化:渼陂现有民居大部分为清代和民国初年建筑,少量的现代建筑也分布在村庄的东南西北为方位周围。古民居相对集中,便于保护和展示,渼陂古村民居为典型的赣式建筑,青砖灰风,庄重典雅,俭朴实用是其总体风格,但又有着鲜明的特点,1、用料考究,牢固耐用。2、门楣前厅,重点装饰3、经济实用、突破成规。4、平面布局、较为简洁。书院文化:渼陂祖先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建立了较多的书院,如敬德书院,明新书院,振翰学舍均为清代建筑,从平面布置和立面构架看,书字主体建筑与民居差别不大。明新书院和振翰学舍 为后金柱间增立宝璧树的五树三间建筑,与普通居民不同之处在于主体建筑之外,还附有作为学舍的附属建筑,振翰学舍为“三义”家族兴造,明新书院为四大家族共建,敬德书院为“达亿”家族所建,规模较大,为前置小院的上下堂式建筑,两堂之间有“凹”字形的天井。红色文化:1930年,著名二七会议在渼陂召开,渼陂古村走出了四位共和国将军,他们是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梁必骎。渼陂古村中旧居旧址较多,其中1处省级和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旧居旧址本身就是文物价值甚高的清代古建筑,如梁氏宗祠的永慕堂为红四军总部旧址,节寿堂曾为红军医院,万寿宫即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敬德书院为苏维埃政府总工会旧址,司马第即为罗炳辉旧址,义仓曾为列宁小学,“名教乐地”居为毛泽东旧居,“光接斗牛”居为毛泽东、贺子珍旧居。此外,村中还有朱德旧居,彭德怀、黄公略旧居,曾山、毛泽潭旧居,“二七”会议旧址,梁兴初旧居,梁必业旧居等等,古村有红军标语180多条,大多是1930年红军在这里留下的。商业文化:在渼陂古街,现存店铺108家,夹街对峙,麻石铺路,皆为晚清民国建筑,较之民居和祠堂,店铺建筑更为突出其实用功能,而不事雕饰,除少数外,绝大多数店铺的平面为纵向长方形,面宽6-10米不等,两山墙砖彻,硬出式,前有一、二级台阶和深不及1米的门廊,前墙为板壁,中壁双开门,板壁通常为可自由装饰的“响板”。通进深一般超过10来,中间横向有隔断,前为店面,后为仓库或作坊,古街北侧店铺后门临江(富水河)便于货船停靠,也有主体建筑后另建立供货船装卸货物的仓储屋。民俗文化:“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百年来,村民们在农耕劳作之余,对迎节贺岁,婚育繁衍等者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富有当地色彩的民俗文化。娱乐游艺是渼陂民俗的一个亮点。渼陂的元宵与众不同,有正月十十五“上元宵”和二月初一“下元宵”之分。下元宵,是渼陂人真正的节日。全村要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游彩擎、踩高跷、走旱船、扭身歌等各种活动。当天所有表演人员按活动项目依次排好长队,选准吉时出发,在全村主要街巷一边游行一边表演。百余人的龙灯队,81节长的龙灯,颜色各异的彩旗,“唐僧”、“济公”、“黛玉”等不同的戏剧人物悉数登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万寿宫”遗址是当年娱乐游艺的最佳注解。这里有小摊百货和风味小吃,还常有戏班登台助兴。生态文化:渼陂村北为富水河,渼水发源于村南泰和县紫瑶山,上村南往西往北,注入富水河,水质清澈。村内间次分布有28口水塘,大部分相通,部分淤塞,其中有13口水塘与渼陂相连。村四周树木阴翳,空气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