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习题解答 1 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 V与等温压缩率 T的定义如下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 与压力 温度的关系 解 对于理想气体 PV nRT V nRT P 求偏导 1 2 气柜储存有 121 6kPa 27 的氯乙烯 C2H3Cl 气体 300m3 若以每小时 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 试问储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 将氯乙烯 Mw 62 5g mol 看成理想气体 PV nRT n PV RT n 121600 300 8 314 300 13 mol 14618 6mol m 14618 6 62 5 1000 kg 913 66 kg t 972 138 90 hr 10 15hr 1 3 0 101 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 度 解 将甲烷 Mw 16g mol 看成理想气体 PV nRT PV mRT Mw 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m V PMw RT 101 325 16 8 314 273 15 kg m3 0 714 kg m3 1 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 质量为 25 0000g 充以 4 水之后 总质量为 125 0000g 若改充以25 13 33kPa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 则总质量为25 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水的密度按 1 g cm 3计算 解 球形容器的体积为 V 125 25 g 1 g cm 3 100 cm3 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 PV nRT PV mRT Mw Mw mRT PV 25 0163 25 0000 8 314 300 15 13330 100 10 6 Mw 30 51 g mol 1 5 两个容器均为 V 的玻璃球之间用细管连接 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 100 另一个球则维持 0 忽略连接细管中的气体体 积 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 因加热前后气体的摩尔数不变 加热前 n 2 P1V RT1 加热后 n P1V RT1 PV RT2 列方程 2 P1V RT1 P1V RT1 PV RT2 P 2 T2 P1 T1 T2 2 373 15 100 325 373 15 273 15 kPa 115 47kPa 1 6 0 时氯甲烷 CH3Cl 气体的密度 随压力的变化如下 试作 p p 图 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p kPa 101 325 67 550 50 663 33 775 25 331 g cm 3 2 3074 1 5263 1 1401 0 75713 0 56660 解 氯甲烷 Mw 50 5g mol 作 p p 图 截距 p 0 02224 p 0 时可以看成是理想气体 p m PV Mw RT Mw 0 02224 RT 50 5g mol 1 7 今有 20 的乙烷 丁烷混合气 体 充入一抽成真空的 200cm3容器中 直到压力达到 101 325kPa 测得容器中 混合气体的质量为 0 3897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 解 将乙烷 Mw 30g mol y1 丁烷 Mw 58g mol y2 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nRT n PV RT 8 3147 10 3mol y1 30 1 y1 58 8 3147 10 3 0 3897 y1 0 401 P1 40 63kPa y2 0 599 P2 60 69kPa 1 8 试证明理想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 B 的分压力 pB与该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 体的温度 体积条件下的压力相等 解 根据道尔顿定律 分压力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所以 1 9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 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 二者均可 视为理想气体 H2 3dm3 p T N2 1dm3 p T 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出隔板 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试求两种气 体混合后的压力 隔板抽去前后 H2及 N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隔板抽去后 混合气体中 H2及 N2的分压力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 解 混合后 混合气体中 H2及 N2的分体积为 1 10 氯乙烯 氯化氢及乙烯构成的混合气体中 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分别为 0 89 0 09 及 0 02 于恒定压力 101 325kPa 下 用水吸收其中的氯化氢 所得混合气 体中增加了分压力为 2 670kPa 的水蒸汽 试求洗涤后的混合气体中 C2H3Cl 及 C2H4的分压力 解 根据道尔顿定律分压力 吸收后 1 11 室温下一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 为进行实验时确保安全 采用同样温度 的纯氮进行置换 步骤如下 向釜内通氮直到 4 倍于空气的压力 尔后将釜内混 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 重复三次 求釜内最后排气至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 氧的摩尔分数 设空气中氧 氮摩尔分数之比为 1 4 解 根据题意未通氮之前 操作1次后 V T一定 故 操作 n次后 重复三次 1 12 CO2气体在 40 时的摩尔体积为 0 381dm3 mol 1 设 CO2为范德华气体 试 求其压力 并比较与实验值 5066 3kPa 的相对误差 解 Vm 0 381 10 3m3 mol 1 T 313 15K CO2的范德华常数 a 364 10 3 Pa m3 mol 2 b 42 67 10 6 m3 mol 1 代入方程得 P 5187 674KPa 相对误差 5187 674 5066 3 5066 3 2 4 1 13 今有 0 40530kPa 的 N2气体 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范德华方程计算 其摩尔体积 实验值为 70 3cm mol 1 解 T 273 15K p 40530kPa N2的范德华常数 a 140 8 10 3 Pa m3 mol 2 b 39 13 10 6 m3 mol 1 0 05603 m3 mol 1 利用迭代法计算可得 0 0731 m3 mol 1 1 14 函数 1 1 x 在 1 x 1 区间内可用下述幂级数表示 1 1 x 1 x x2 x3 先将范德华方程整理成 再用上述幂级数展开式来求证范德华气体的第二 第三维里系数分别为 B T b a RT C T b2 解 因为 1 1 x 1 x x2 x3 所以 代入方程可得 对比维里方程 可得 B T b a RT C T b2 1 15 试由波义尔温度 TB的定义式 证明范德华气体的 TB可表示为 TB a bR 式中 a b 为范德华常数 解 根据波义尔温度 TB的定义式 Vm b Vm TB a bR 1 16 25 时饱和了水蒸气的湿乙炔气体 即该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分压力为同温度 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总压力为 138 705kPa 于恒定总压下冷却到 10 使部分 水蒸气凝结为水 试求每摩尔干乙炔气在该冷却过程中凝结出水的物质的量 已 知 25 及 10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3 17kPa 及 1 23kPa 解 在 25 时乙炔气的分压力为 P乙炔气 138 705kPa 3 17kPa 135 535 kPa 水和乙炔气在 25 时的摩尔分数分别为 y水 3 17kP 138 705kPa 0 022854 y乙炔气 1 0 022854 0 977146 每摩尔干乙炔气在 25 时含水量为 n水 0 022854 0 977146 0 02339mol 水和乙炔气在 10 时的摩尔分数分别为 y水 1 23 138 705 0 008868 y乙炔气 1 0 008868 0 9911 每摩尔干乙炔气在 10 时含水量为 n水 0 008868 0 9911 0 008947mol 每摩尔干乙炔气在该冷却过程中凝结出水的物质的量为 0 02339mol 0 008947 0 01444mol 1 17 一密闭刚性容器中充满了空气 并有少量的水 当容器于 300K 条件下达平 衡时 容器内压力为 101 325kPa 若把该容器移至 373 15K 的沸水中 试求容器 中达到新平衡时应有的压力 设容器中始终有水存在 且可忽略水的任何体积变 化 300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3 567kPa 解 300K 空气的分压力为 101 325kPa 3 567kPa 97 758kPa 373 15K 该气体的分压力为 97 758kPa 373 15K 300K 121 58kPa 373 15K 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101 325kPa 故分压力为 101 325kPa 容器中达到新平衡时应有的压力为 101 325kPa 121 58kPa 222 92kPa 1 18 把 25 的氧气充入 40dm3的氧气钢瓶中 压力达 202 7 102kPa 试用普遍 化压缩因子图求钢瓶中氧气的质量 解 氧气的 TC 118 57 PC 5 043MPa 氧气的 Tr 298 15 273 15 118 57 1 93 Pr 20 27 5 043 4 02 Z 0 95 PV ZnRT n PV ZRT 202 7 105 40 10 3 8 314 298 15 0 95 344 3 mol 氧气的质量 m 344 3 32 1000 11 kg 1 19 300K 时 40dm3钢瓶中储存乙烯的压力为 146 9 102kPa 欲从中提用 300K 101 325kPa 的乙烯气体 12m3 试用压缩因子图求钢瓶中剩余乙烯气体的压力 解 乙烯的 TC 9 19 PC 5 039MPa 乙烯在 300K 146 9 102kPa 的对比参数为 Tr 300 273 15 9 19 1 06 Pr 14 69 5 039 2 92 故 Z 0 45 n PV ZRT 146 9 105 40 10 3 8 314 300 0 45 523 525mol 乙烯在 300K 146 9 102kPa 的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项目室内外装饰设计施工监理合同
- 2025年中小企业融资连带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可持续发展合同
- 2025年风力发电场电线电缆配套供应协议
- 2025版历史遗迹拆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新技术项目融资服务合同范本二
- 2025年度塑料包装袋环保回收利用采购合同
- 2025版新型节能电器贴牌生产销售合同
- 2025年二层商铺楼房租赁合同及商业地产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健身房室内涂料施工协议
- 高产小麦品种介绍
- HemiView森林冠层图像分析系统
- 创新方法教程题库题库(449道)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答案
-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
- D500-D505 2016年合订本防雷与接地图集
- 北邮社电机拖动与调速技术教学包课后题解
- 学校门卫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 JJG 1105-2015氨气检测仪
- GB/T 17421.7-2016机床检验通则第7部分:回转轴线的几何精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