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方言广西能说或能听懂汉语方言的人口约3000万。据1982年统计,广西汉族人口2200多万,都说汉语方言。少数民族中许多人也用汉语方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广西是中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区),有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桂北湘方言、闽方言6种。粤语使用人口最多,其后依次是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桂北湘方言、闽方言。 粤语广西汉语中流行最广的一种方言,属汊语粤方言。又称白话。使用人口1500多万。主要分布桂东南。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1/3;线的西北说粤语的不多,分布也较分散。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一部分粤语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粤语等与广州话相异较大的土语。 梧州粤语汉语粤方言的次方言,在粤语中与广州话最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及附近。内部差异很小。使用人口近100万。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 邕浔粤语汉语粤方言的次方言之一。与梧州粤语比较相近,能互相听懂。语音系统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壮语的成分,元音普遍高化,多类韵母。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以南宁市为代表点。 勾漏粤语汉语粤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在粤语中使用人口最多,在800万以上;与广州话差别大。主要分布在玉林及梧州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音系复杂,声调有10个,是广西汉语方言中声调最多的一种。有汉语粤方言中极为少见的b、d浊声母。许多字韵尾失落,如“两”读为lal23词汇很有特点,如平南环城土语“汤”读为Snj21(音与“顺”同)。 钦廉粤语汉语粤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内部差异小,与邕浔粤语基本相同。主要分布钦州市、合浦县(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灵山县及北海市。语言特点是有舌面音声母,没有撮口呼y,声调有的地方只有7个(如合浦)。 西南官话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之一。使用人口700万左右。流行于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和桂林地区、柳州地区的大部分县市,以及河池地区、梧州地区、百色地区的部分县市。除桂林市及附近地区地区外,其他地区以柳州官话为标准音,内部差别不大。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长期开办以柳州官话为标准的播音节目。 桂林官话属汉语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主要流行于桂林市(含郊县)及桂北一些地区,使用人口80多万。鼻化韵的的鼻音成份明显比柳州官话浓,声母中n与I不分,词汇有特点,如“热水”称为“ Lai 35水”。 柳州官话属汉语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之一。流行地域及影响相当广泛(见西南官话)。以柳州市(人口60多万)为代表,语言主要特征是音系简单,词汇与语法上古今、南北兼收并蓄,并以通用语为主,明显特征是有鼻化韵、夹杂入声(喉塞音)塞音尾(广泛流行于其它地区的没有入声韵尾)。主意系统排列为:声母16个韵母36个,声调4个。 客家话属汉语客家方言粤西次方言,流行于客家人居住区。内部差别不大,互能听懂,语音系统受粤语影响较复杂,与广东省梅县客家话差异较大,词汇和语法与普通话大体相同。使用人口约500万左右。广西客家人祖先大都是于清乾隆年间陆续从广东省梅县嘉应州(今梅县市及梅县地区)沿西江迁人,现主要分布在桂南、桂东和桂中的陆川县、博白县、浦北县南部、合浦县东部、贺县、钟山县和昭平县相邻地区、黎湛铁路沿线;桂平县、平南县、象州县、来宾县、宾阳县、玉林市各县市客家人居住人口都超过20万;柳州市、贵县、鹿寨县、南宁地区、钦州地区、百色地区、河池地区、桂林地区等也散居着不少客家人。以陆川话为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3个,韵母48个。 平话名称古代即有,涵义至今不明,属汉语何种方言尚无定论。据宋史及族镨载,平话居民祖先是宋代从山东随狄青南征广西屯驻下来的。使用人口200多万。以桂林市郊县、永福县、南宁市郊县平话居民较集中。从临桂县沿铁路到南宁市、横县,以及邕江上游、右江沿岸,沿途水陆交通要道附近,都散居着平话居民。以柳州市为界,分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两者差异较大,互相听不懂。桂北平话语音系统与西南官话、桂北湘方言、客家话、粤语、闽方言均不象,混合程度高,通用程度低。桂南平话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受粤语影响较大,内部差异不大,王力曾认为应属粤语。以南宁市亭子平话为代表的桂南平话语音系统声母22个,韵母43个。 闽方言属汉语闽方言闽南次方言,又称福建话。方言居民祖籍多在福建南部漳州府,进入广西已有500多年,现主要分布在西江上游各支流两岸及南流江两岸的平南县、藤县、桂平县、苍梧县、柳州市、贺县、罗城县、来宾县、邕宁县、博白县、陆川县、玉林市、北流县等地,并散居桂林地区、河池地区、百色地区、钦州地区各县市,使用人口约30万。内部差异不大,基本上能互相听懂。音系复杂,鼻音重,有鼻冠音声母mb、清鼻音声母h。以平南闽南话为代表,语言系统排列为:声母18个、韵母63个、声调10个。 广东话与梧州话 ,广东,简称粤,而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们所讲的语言,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 “ 粤语 ” 了。追溯到粤语的起源,我没有查过相关史料,但据一般说法,为宋代时期中原一带居民逃难来到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岭南,与祖居于此的越族人杂居后混合产生出的一种语言。所以在现代粤语中,明显可见古汉语的痕迹。如粤人把 “ 没有 ” 讲作 “ 无 ” ,他(她)讲作 “ 佢 ” ,节省讲作 “ 悭 ” 等,这都是古汉语的用法( “ 悭 ” 本意为吝啬,后引申出节省的意思。如:悭钱 宋代指质料薄劣的钱币。现代粤语意思是节约钱)。至于粤语是一种语言抑或方言的一种,多方一直有激烈争论。就我个人而言,我支持粤语是一种语言、而非方言的说法。我非语言学家,在这里举不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粤语为一种语言。而且语言和方言的具体划分界限,我想学术界也未必有一个很准确的标准。我仅仅是凭我的个人感觉,来论证粤语是语言、非方言的说法。 大凡学过西方语言的人都知,在欧洲,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意大利语无论在单词拼法、语法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如西语、葡语的 “ 朋友 ” 均为 AMIGO ,法语为 AMIE );而同属日尔曼语系的英语、德语、丹麦语、荷兰语又较为相似(如英语的 “ 好 ” 为 GOOD 德语为 GUT )。至于语法方面,同一语系内的不同语言间相同之处就更多了。而粤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是存在相当大差异的。粤语部分源于古汉语,却又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极大差异(就好比日语部分词源于汉语,却与汉语分属两种不同语言一样)。所谓的把粤语归为方言的说法,不过是过去某些政治人物不懂历史文化、不尊重地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无知表现罢了。 粤语因是在广东省内使用,所以又被人们称为 “ 广东话 ”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粤语在广东的使用范围,仅局限于东至惠州的惠东县一带,西至湛江,北至韶关地区的范围。惠东县以东人们讲的是客家话(潮汕地区讲潮汕话)。而在广东与湖南、江西交界的几个县,人们讲的也是一种类似接近客家话的方言。倒反在广西的梧州到桂平的地区,和南部沿海的北海一带,当地人讲的是粤语。所以把粤语称为广东话并不恰当。其实在粤语族群,民间对这种语言的称呼为 “ 白话 ” ,以别于当时读书所用的文言文。这是老百姓对自己所讲语言的称呼,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对粤语最恰当的表述。至于粤语在岭南地区的起源,也有多方争论。一说在省府广州,另一说在肇庆古端州。我较支持后一种说法。广东人一般都知道,佛山的历史要长于广州,是先有佛山,后才有广州城(广州当时还叫番禺)。而肇庆(端州)的历史,并不亚于佛山。所以支持粤语起于广州说法的人根本就是颠倒了历史的前后秩序。只不过随着后来广州城的发展,粤语在广州通过省城的影响力,得以发扬扩大而已。也因此一部分人把粤语称之为 “ 广州话 ” 。外省的人往往分不清广东话和广州话的区别,认为都是一样。其实两者之间存在口音的差别,会听的人一听就分得出来。珠三角内人们所讲的广东话口音、用词差别不大(城镇之间),出了珠三角,差别就很明显了。如在粤西的湛江、茂名一带,人们说 “ 我不去 ” 不是象珠三角人那样说 “ 我唔去 ” ,而是说 “ 我无去 ” 。这就混淆了 “ 没有 ” 和 “ 不 ” 的用法。这可以说是粤语的一个变种。粤语圈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围(尤其是向西)作半径扩展,离这个中心越远,粤语的发音、用词差异就越大。珠三角的人出到其他粤语圈地方去,未必能听很明白当地人所讲的粤语(尤其是广西北海一带,我敢说广州人去到那里绝对听不懂当地人说的话)。奇怪的是广西的梧州,人们所讲的粤语却与广州话很接近,其发音的标准,远胜于广东省内其它很多地区(细心的人还是能够听出梧州话与广州话的区别,例如梧州人说 “ 过黎 ” 而不说 “ 过嚟 ” )。我想这就进一步论证了粤语源于肇庆而非广州的说法。因为从肇庆沿着西江逆流而上,第一站就是梧州。其实即使在广州市内,不同城区、不同年龄阶层的人,所讲的广州话口音也是有区别的。白云区所讲的广州话,就和老四区(荔湾,越秀,海珠,东山)的有明显口音的不同。黄埔那边的也是。因为白云、黄埔都属城乡交接部,城郊人和市区人所讲的广州话,当然就有一定区别了。新并入广州的番禺、花都区(尤其是花都),口音和广州市区就更有一定分别。而在广州市,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和四十以下的年青人所讲话的口音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中年人说话的口音比较抑扬顿挫一些,显得较生硬,没有年青人讲的那么柔和。而年青人由于近年来较多地收看香港电视,口音与老一辈广东人已有一定分别。下面又讲到粤语的另一个分支 香港话。 其实香港话和广州话并没有本质上的分别,甚至乎口音,不是细心的人都听不出来。香港人当初是跟广州人学会了 “ 广府话 ” ,但在学的过程中,或许是由于其本身文化底蕴不足、不能够全面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吧,所以造成了读音方面的一些错误。最明显的例子是没有明白汉字中的一字多音读法。例如 “ 大使 ” 的 “ 使 ” 字,在这里是读 XI ,而在说 “ 使用 ” 时, “ 使 ” 字应该读作 SEI 。香港人没有明白这一点,一概全部读作 XI ,成为了广州人的笑柄。再如 “ 钱 ” 和 “ 元 ” ,广州人讲作 “ 文 ” 。 “ 几多文 ” 就是 “ 多少钱 ” 的意思。 “ 一文 ” 则是 “ 一元 ” 。 “ 文 ” 平时是读 MEN 的第三声,但在作 “ 钱 ” , “ 元 ” 用时是读第四声。这一点香港人也没有明白,在讲到 “ 元 ” 时,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字来表达,就借用了同读 MEN 第四声的 “ 蚊 ” 来写。可悲的是现时广州的年轻人,受香港杂志的影响,也把 “ 文 ” 写作 “ 蚊 ” 。于是广州周街做生意的店铺就挂出了 “ 蛋挞一蚊两只 ” , “ 本店清货一律 10 蚊 ” 的广告,令外地初到广州的人看了忍俊不禁。香港话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借用了相当多的外来词,特别是英语。如 CHEAP , IN , OUT 等,通过香港媒体传播,已进入广州年轻人的日常用语中。近年来随着日韩潮的兴起,一些日语词也开始被香港话借用,打破过去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如把 “ 电影 ” 讲成 “ 映画 ” , “ 电影上映 ” 讲为 “ 上画 ” , “ 盗窃 ” 讲为 “ 高买 ” 等。语言随着时代在变,香港话近年出现的一个变化趋势,还在于把读音为 NG 开头的字一律去掉那个辅音,如把我( ngo )读作 O ,牛( ngow )读作 OW 。这样讲起来就更柔和。由于曾一起和香港人共事,加上电视的影响,现在一般我在说到上述词时,也是把那个 NG 音去掉。确实这样听起来是要洋气、柔和一些,哈哈。 文化学者说:广东话所说的“牙齿当金使”反映了岭南文化的特质 本报记者张演钦 粤语是“咸淡水交汇”的语言,有海洋文明的成分,也有中原文明的元素。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它以市井的方式表现大气,以大俗的外壳包裹大雅。近日,记者同广东的几位学者、作家就粤语问题作了一次有趣的交谈。 粤语是从水中来的 记者: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语言上都相通,即使是西南云贵川的语言,也同北方语言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粤语就不同,自成系列,感觉上北方语言是从泥土中来的,而粤语是从水中来的。 洪三泰(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珠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确,粤语是属“水”的,而“水”字在粤语里正是被使用得最多的单字之一:醒水(机灵)、反水(背叛)、散水(分手)、一头雾水(不明白)、心水(心爱的)、威水(威风)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它们表达的意思也千差万别。粤语为什么钟情“水”字?因为广东是“咸淡水交汇”的地方,同海洋文明有着天然的接触;珠江日夜奔流,咸淡水最后交融在一起。广东的“粤”字,是古代土著语言的音译,意思是水。以前也用过“越”字。“越人”,就是“水上之人”,或者居住在海边的人。水润古今,它赋予了广东人什么样的文化禀性?开放、包容、平和、灵活。 融合中原文明和百越文明 记者:粤语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如何体现岭南文化的特质的? 雷铎(广东省社科院文化所研究员、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粤语是中原文明和百越文明的结晶体,它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东西。首先是单词比较多,如普通话的“儿子”,用粤语表达是“仔”,“眼睛”是“眼”;其次,粤语本身有个长处:音调多,广州话有八个音调,而北方话才四个,音调少了一半,只得多使用双字词来满足表达的需要。粤语多用单字,这和岭南文化的特征相通:非常实用,能省则省,决不拖沓。从语法上看,用虚词的地方非常少,实词用得非常多。此外,粤语里外来词汇特别多,这又和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有关。粤语还不断接受了许多外来语言,有的还保持着原貌。如菲士、巴士、的士等。 叶国泉(中山大学教授,广东方言志常务副主编):我的老家是茂名信宜,因为地方偏僻,经济不发达,所以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元素。当年我在北京学语言,老师叫我们用古音把字一个一个读出来。结果我不假思索,随口而出。同窗们惊为“神童”。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些字用我的家乡话照念就可以了。一首长恨歌,用粤语念句句押韵;用普通话念做不到。今天广东人不说“钱币”而说“银子”,“卒之”比“最后”好用,“早晚”就是“朝晏”“旧时”、“几时”也可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它们的踪影:“旧时王谢堂前燕”、“夕阳西下几时回”。广东人也保留了大量的古代礼仪,所以说,广东人除了开放、包容,相对来说传统也保存得比较好。 洪三泰:粤语是一种软化的语言,很人性,可以从中看到粤人为人处世的方法。比如表达一种否定的想法,粤语往往是商量式的,如“不是吧?”“唔系丫吗?”而非结论式的,如“不对!”“不是。”从中可以看到粤人对接纳不同意见的态度,只要你是对的,又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就有得到接纳的可能。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粤人勤于思,敏于行,注重每一天的快乐生活,很人性!六祖惠能是广东人,他使佛教中国化,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说佛由心生,讲究悟性,这一点对广东人的影响特别大。 语言:生活的表达方式 记者:曾几何时,粤语流行全国,现在不少粤语词汇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的通用语言,如埋单、打的等等。你们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雷铎:主要是经济力量在起着关键性作用。一个地区乃至国家发达了,影响力也会相应推进,这是毫无疑问的。 洪三泰:粤语在广州、香港、澳门等江海地域之间流行,在全世界也流行,因为有2000多万广东籍侨胞。我去美国的时候,发现光是用粤语就可以通行无阻!广州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多少啊,他们来到这里,又从这里发散到全国各地。所以说粤语的流行乃是必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粤语和粤语文化流行全国,最重要的还是文化方面的因素。当时许多粤语的电视剧、歌曲流行全国,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正好契合了人们从禁锢中冲破出来的心理需要。 粤语的世俗化有利交流 记者:粤语是非常平民化、生活化的语言,它的口语和书面语似乎没有多大区别,这同北方语言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书面语是比较雅的语言,粤语没有书面语,这会带来文化上的庸俗化吗? 洪三泰:应该说是世俗化,而非庸俗化。岭南文化是非常世俗化的,表现在粤语上就是很生活化,口语化。很严肃的话题,很重大的问题,让粤人说出来,就变成了口语的东西,平民百姓都能听懂,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摸着石头过河”,又如歌词“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等等,世俗化地说出了深刻的道理。又比如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用了一句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形容:“饮头啖汤(喝第一口鲜汤)”。此外,粤语中的马死落地行、事急马行田、睇食饭(看菜吃饭)等,都同粤人实事求是,善于适应环境,灵活应变有关。粤语的生活化和口语化,创造了人们容易沟通交流的环境。 粤人“讷于言”自有妙处 记者:广东人给人的印象是:行动总比说话多。广东人是属于“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一类吗? 雷铎:广东人确实“讷于言”,但也可以理解为由于“勤于思”和“敏于行”,广东人善于用行动说话,这没有什么不好。比如广州是全国开放最早的港口,商业经济让广州人养成了务实的作风,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洪三泰:广东人的“讷于言”是大智慧的表现,大音稀声。非典期间,广州人气定神闲,照样“叹茶”,“天掉下来当被盖”、“睬你都傻”、“湿湿碎(小意思)”,给人的感觉就是:对非典,广东人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粤语文化:牙齿当金使 记者:哪一句粤语俚语最能体现粤语文化的精神? 洪三泰:“牙齿当金使”!我认为这句话最能够体现岭南文化的本质。里面包含的元素有:饮食文化,突出牙齿的感受,说明粤人乐于享受美好的事物;金子,永远的硬通货,是经济、商业的代名词;重承诺,说话算数,这正是商品社会里的一个重要法则。 下面是广东话的例子:感觉好奇怪.应该是你了.我一直以来要找的就是你了.这次机会我会好好把握的.我一定要追到你为止.死贼仔吖!你同我企系道. 牙点解好,哨牙可以刨西瓜,吃饭可以当刀叉,落雨可以遮下巴,饮茶可以隔茶渣,打交还可以挡两下。 哇,真系靓爆镜喔一条裙!真系无得弹一件衫!你真系好犀利。唔准郁!家阵老笠!男左女右趴埋墙,唔该。变态果个企中间,话紧你呀,仲诈诈帝帝睇手机! 一进公司便会两眼无神直到三更时分做到四肢无力还有五脏六腑变到七零八落直至久而久之定十分眼训 系我生命中既第一个、唯一一个、亦系最后一个。5201314!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净系我训唔着觉。 你想我将烟戒掉,但系我吾想。你仲记吾记得,我曾经讲过,当我将烟戒掉既时候,就系忘掉你既时候 你成日都问我点解钟意年同钟意你乜野,我依家话比你知,钟意一个人吾系讲任何理由,你由头到脚我都甘钟意。系!我承认我哭过无数次,我为左你放弃我既自遵,但系你实在令我太失望啦,我已经放弃你啦,你死心啦.。 吾会帮伊讲吾老欢喜侬额,假使来讲一定要拨伊敲定一段日节,格么吾想随便哪能总归要一万年 。好鬼死肚饿啊,我再唔食饭就要饿死街头嘎啦! 33不尽、66无穷,恭喜恭喜! 有线电视D广告鬼甘长,成日阻住D剧集! 广州边度有乜温书好地方?如果你:痞底起身见晕,翻风落雨见冻,行完楼梯气喘。甘你买定棺材D得啦,早抖! 肥婆肥藤藤,买旧猪肉去拜神,行到半路失晒晕,番到归无晒人,掀开个屎塔大把人。我哩世人最后悔既事,莫过于我识佐你地!如果上天俾机会我再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泌尿外科手术技术操作模拟考核答案及解析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必刷100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和答案及参考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检测题型汇编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带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强化训练附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第六章发展与合作单元测试(含答案)
- 色彩的三属性05课件
- 中铁施工管理办法
- 基孔肯雅热理论培训试题
- 思政教学试讲课件
- 现场切削液管理办法
- 2024年湖南省泸溪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题含答案
- 宣传委员竞选课件
- 隧道施工安全教育
- 肠内营养病例临床实践分享
- 金融理论与政策课件
- 2025年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