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配管规定.pdf_第1页
泵的配管规定.pdf_第2页
泵的配管规定.pdf_第3页
泵的配管规定.pdf_第4页
泵的配管规定.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 1 0 1 条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第 1 0 2 条 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 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第 1 0 3 条 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 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第二章 泵的配管 第一节 泵的一般配管原则 第二章 泵的配管 第一节 泵的一般配管原则 第 2 1 1 条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 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 不应小于 3 5m 第 2 1 2 条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 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第 2 1 3 条 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 袋形 第 2 1 4 条 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 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 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 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第 2 1 5 条 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 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 40 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 兰 第 2 1 6 条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 NPSH 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 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 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第 2 1 7 条 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 时 一般安装高度为 1 2 1 3m 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第 2 1 8 条 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 0 2m 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第 2 1 9 条 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 泵的放净管应按 P I 图要求设计 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第 2 1 10 条 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第 2 1 11 条 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 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 吊架或弹簧支 吊架 一 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 垂直时 应设可调支架 见图 2 1 11 1 和图 2 1 11 2 图 2 1 11 1 泵水平吸入管支架图 2 1 11 1 泵水平吸入管支架 图 2 1 11 2 泵吸入管弯头处支架图 2 1 11 2 泵吸入管弯头处支架 二 不带底座的管道泵进出口管道支架应尽可能接近管口 见图 2 1 11 3 图 2 1 11 3 管道泵支架 图 2 1 11 3 管道泵支架 三 并联泵出口管固定架的一般位置见图 2 1 11 4 2 图 2 1 11 4 并联泵出口固定架示意图图 2 1 11 4 并联泵出口固定架示意图 四 泵出口后的第一个弯头处或弯头附近设吊架或弹簧支架 当操作温度高于 120 或附加于垂直 的泵口上的管道荷载超过泵的允许荷载时应设弹簧吊架 见图 2 1 11 5 在缺乏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时离 心泵垂直接管管口上的允许最大荷载 见表 2 1 11 图 2 1 11 5 泵出口管支架示意图图 2 1 11 5 泵出口管支架示意图 离心泵垂直接管口上的允许最大荷载 表 2 1 11 接管尺寸 m 允许的荷载 kgf 50 60 80 120 100 200 150 440 200 710 250 1165 300 1650 350 2080 400 2710 450 3380 五 为防止往复泵管道的脉冲震动 泵出口管道第一支架应采用固定架 管架间距应比一般管架间 距小些 第二节第二节 离心泵的配管离心泵的配管 第 2 2 1 条 泵的吸入管道 一 泵吸入管道在满足热应力的前提下尽量短且少拐弯 在任何情况下入口管道不允许有袋形 二 双吸入泵的吸入口要设一段至少有 3 倍管径长的直管段 对大型泵则直管段长应为 5 7 倍管 径 见图 2 2 1 1 3 图 2 2 1 1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图 2 2 1 1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 三 当双吸入泵的配管为上吸入时 不必考虑本条第二款所要求的直管段 垂直管道可以通过弯头 和异径管与吸入管口直接相连 要求尽量短 见图 2 2 1 2 图 2 2 1 2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图 2 2 1 2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 四 为防止引起气蚀 吸入管要绝对避免有 几 形 气袋 入口处偏心异径管的安装方向 水 平或从下面抽吸时异径管的斜边在下面 顶平 当泵是从下面吸入 吸入管是垂直的 异径管的斜边 应朝上 底平 见图 2 2 1 3 偏心异径管 底平 偏心异径管 底平 图 2 2 1 3 泵吸入管道上的异径管图 2 2 1 3 泵吸入管道上的异径管 五 当泵吸入管较长时 最好设计成一定的坡度 i 5 当泵比容器低时坡向泵 泵比容器高时 坡向容器 六 根据 P I 图要求在吸入管的切断阀和泵口之间安装临时性或永久性过滤器 过滤器的型式和安 装见图 2 2 1 4 第一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 第二种做法 蓝式或锥形过滤器 第二种做法 蓝式或锥形过滤器 第三种做法 第四种做法 直角式过滤器 第三种做法 第四种做法 直角式过滤器 图 2 2 1 4 泵入口管道过滤器示意图 2 2 1 4 泵入口管道过滤器示意 4 七 当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在同一垂直面上时 为便于安装阀门 进出口可用偏心异径管或两个 45 弯头增大进出口管间距 见图 2 2 1 5 a 用偏心大小头做法 b 用偏心大小头和 45 弯头做法 a 用偏心大小头做法 b 用偏心大小头和 45 弯头做法 c 用 45 弯头做法 用 45 弯头做法 图 2 2 1 5 增大泵进出口管间距的做法示意图 2 2 1 5 增大泵进出口管间距的做法示意 八 在泵入口和切断阀之间的最底点设放净阀 排出物经漏斗排至地下污水管道 如需回收排出物 至低位槽时 则应另设地下管道 九 泵体上的放净口应配置放净阀或根据制造厂家要求配管 以便在停车检修时排放 十 当泵从中心线以下抽吸时 应在吸入管端安装底阀 并加注液管口或加自引罐抽吸或加真空泵 抽吸 见图 2 2 1 6 a 加底阀的做法示意加底阀的做法示意 b 加自引罐的做法示意加自引罐的做法示意 b 加真空泵的做法示意加真空泵的做法示意 图 2 2 1 6 离心泵抽吸时配管示意图 2 2 1 6 离心泵抽吸时配管示意 第 2 2 2 条 泵的出口管道 一 泵的出口管道要有一定柔性 特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必须经过应力检查 根据热应力的大 小来确定管道的几何形状 二 为防止泵的流体倒流引起泵的叶轮倒转 泵出口一般都装有止回阀 升降式止回阀只能安装在 水平管道上 旋启式止回阀 旋启对夹式止回阀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 但安装在垂直管道上时流 体方向必须是从下往上 双板弹簧对夹式止回阀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 流体方向可以自上而下 但最好是自下而上 要注意在安装对夹式止回阀时 出口方向必须设短管 不能与切断阀直接连接 三 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阀间用泄液环放净 如果管径 DN100 时也可在止回阀阀体上钻孔装 放净阀 见附图 1 1 a 四 泵出口压力表安装在泵口和止回阀之间的短节上 也可安装在出口异径管上 压力表接管要有 根部阀 即切断阀 压力表表头朝向操作面 五 泵出口管道一般应配异径管 当排出口在上部时 应配同心异径管 当排出口在侧面时 一般 取偏心异径管 斜边在上面 底平 第 2 2 3 条 泵的辅助管道是根据泵本身运转要求而设置的 一般有下列几种 一 密封油系统 一般是自身循环 起密封 冷却和润滑作用 油从泵出口引进密封系统 然后进 5 入泵内与输送液混合 当泵本身输送的介质不能起润滑作用或含有固体颗粒时 要另外配密封油系统 二 冷却水系统 冷却水经轴承 填料函 然后排出 冷却和密封系统的配置要根据泵样本和技术要求进行配置 管道应尽可能紧凑 布置在泵两侧的基 础上面 第 2 2 4 条 泵的特殊管道是指暖泵管道 蒸汽平衡管道 压力平衡管道 循环管道等 这些管道如果 需要应由工艺专业表示在 P I 图上 一 暖泵管道 在输送 200 以上高温流体时 为防止启动备用泵时骤然受热使泵发生故障而设置 暖泵管道 备用泵启动前先开暖泵阀门 使热流体经过备用泵的泵体返回入口管 待温度升高后再开启 备用泵 见图 2 2 4 1 注 实线位第一种做法 虚线为第二种做法 注 实线位第一种做法 虚线为第二种做法 图 2 2 4 1 暖泵管道示意图 2 2 4 1 暖泵管道示意 二 防冻管道 在输送易冻和凝固的流体时 为防止备用泵结冻凝固 可采用配置设有限流孔板的 防冻循环管道 使流体从备用泵的防冻循环管道经泵体返回入口管 见图 2 2 4 2 图 2 2 4 2 防冻管道示意图 2 2 4 2 防冻管道示意 三 压力平衡管道 操作压力较高 阀门前后压差较大 阀门口径较大时 往往不易打开出口阀 应考虑设旁通以平衡阀门前后的压力 见图 2 2 4 3 四 蒸汽平衡管道 此管道用于在常温下饱和蒸汽压比大气压高的液体产生的气体靠自身浮力重新 回到吸入罐 以免气体进入泵内使泵发生气蚀 这种辅助管道配置时应尽可能直 短和少拐弯 特别是 立式泵 由于筒内产生的气体易集聚在泵内 必须考虑平衡管的配置 见图 2 2 4 4 6 图 2 2 4 3 压力平衡管道示意图 2 2 4 3 压力平衡管道示意 图 2 2 4 4 蒸汽平衡管道示意图 2 2 4 4 蒸汽平衡管道示意 五 循环管道 当实际需要量低于泵所允许最小扬量时 特别是低沸点液化烃类 为使泵能平衡运 转 应设循环管道 循环量小时 可以由泵出口管接到入口管上 循环量大时 应接到吸入容器上 以 免因液体循环过程中温度升高使蒸汽压增高而引起气蚀 见图 2 2 4 5 图 2 2 4 5 循环管道示意图 2 2 4 5 循环管道示意 第三节第三节 往复泵 齿轮泵的配管往复泵 齿轮泵的配管 第 2 3 1 条 对于这类容积式泵 为防止超压发生事故 一般在出口切断阀前设置安全阀 安全阀出口 接到泵入口切断阀前或阀后 如果泵自身带有安全阀 则不再另加 第 2 3 2 条 减振 往复泵 往复式计量泵等出口管易产生脉冲式振动 特别是在出口管径较细时 振 动更为严重 配管时应考虑在靠近泵出口的管道上安装减振缓冲罐 减振缓冲罐的安全位置是这样的 如泵出口管道上有冷却器时 减振缓冲罐安在冷却器下游 如果 管道上有流量计时 则安装在泵与流量计之间 如果输送介质温度高于 180 时 减振缓冲罐的连接管 要有 3m 左右的长度 此管段不保温 见图 2 3 2 1 a b 有冷却器时有冷却器时 c 温度高于温度高于 180 时 时 图 2 3 2 1 减振缓冲罐的安装示意图 2 3 2 1 减振缓冲罐的安装示意 第 2 3 3 条 往复泵 齿轮泵的入口应安装管道过滤器 第 2 3 4 条 当采用蒸汽活塞泵时 蒸汽进口切断阀前要设凝水排放管 蒸汽排出管要少拐弯 并在可 能积聚冷凝水的部位设排净管和疏水阀 以防止凝水进入汽缸产生水击 第 2 3 5 条 在泵和第一个容器之间的进出口管道上的 11 2 支管 包括出口管道上的压力表 接口 根部需设加强连接板 以防止管接口振坏 7 a b 附图 1 1 端部吸入 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 附图 1 1 端部吸入 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