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莺莺传的人物刻画 摘要: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典型的才子佳人题材,却没有写出符合中国人审美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的喜剧结局。但是悲剧的故事结局也不能掩盖文本本身的艺术成就,尤其是莺莺传中对张生、崔莺莺等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莺莺传 人物形象 矛盾反复 一、故事梗概 元稹的莺莺传叙述了元贞元年,男主人公张生游蒲州,巧遇暂寄于普救寺的表亲崔家母女。当时,蒲州发生兵变,张生利用自己的关系设法保护了崔家。崔夫人为答谢张生的救命之恩,便设宴款待以示感谢。席间,崔夫人命女儿崔莺莺出席拜见张生,莺莺以“久之辞疾”,一拖再拖,母大怒,才最终出席与张生相见。“久之乃至”则“双脸销红”“颜色艳异”,又“凝睇怨绝”。张生被崔莺莺的美貌与气质吸引,遂通过莺莺的丫鬟红娘送给莺莺两首春词逗其心性,莺莺做明月三五夜回应,约张生在西厢相见。见面后,莺莺“端服严容”,大声数落张生的不当行为,张生失望而归。后来莺莺却冲破封建枷锁,主动去找张生,自荐枕席,与张生秘密约会,体会到自由恋爱的甜蜜。后因张生赴京赶考,滞留不归,莺莺寄去长书和信物,但张生与之决绝,并斥责其为“必妖于人”的“尤物”,将其无情抛弃。2、 人物形象(1) 崔莺莺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敢于冲破封建束缚的进步女性,矛盾反复的性格弱点,终被抛弃的悲剧命运。 据有关史书记载,崔莺莺乃是唐尚书比部郎中崔鹏之女,家世显赫,从小就受到封建思想的熏陶和教化。莺莺传一开头,在与张生的初见中,莺莺“久之乃至”,既“双脸销红”,又“凝睇怨绝”,一幅羞涩而不情愿的模样,表现出一个名门少女所特有的端庄、娴静而又娇羞、矜持的性格特点。而且“垂鬟接黛”“颜色艳异”“光辉动人”,令时年二十三岁却还“未尝近女色”的张生“惊为之礼”,“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几欲相似成疾。无论从正面还是从侧面,我们仿佛都可以看到一位貌美的少女。但崔莺莺身上真正吸引张生的,更在于其内在美。在于莺莺的气质和修养,以及她的才情。红娘也曾提及说崔莺莺“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暮者久之。”而且我们也可以从小说中莺莺的明月三五夜以及她后来寄给张生的长信中可以看出,崔莺莺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深明大义的大家闺秀。 从崔莺莺写明月三五夜来回应张生的二首春词,暗示张生于二月十四日晚逾墙至西厢相会,莺莺就已经迈出了她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步。但由于她看似义正言辞的批判张生的不合理行为,所以她的这一步迈出的并不明显。然而,从故事的后续发展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今夜的这番话,完全是言不由衷的,否则,怎么会有接下来断断续续几个月的同居生活。而且,最初的一个月,张崔二人每晚相会于张生住处,是莺莺自荐枕席。这一在古代看来疯狂的举动,确确实实是出自大家闺秀崔莺莺。可见,在她的骨子里,有一种反叛的精神,爱情价更高。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可以冲破封建礼教,不顾所谓的“妇道”,大胆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她的超出那个时代的行为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也佩服其勇气和魄力。 但崔莺莺毕竟还是要受到她生活的那个封建社会的影响,她还是有其软弱性的,她是一个矛盾而且反复的人.与张生的初次相见,她是被崔母逼迫的,而且席间她总是“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而且对张生的“以词导之”总是“不对”。在张生的两首春词的暗示下,莺莺做明月三五夜作答,暗约张生在西厢见面,但张生如约而来后,却又“端服严容”,大谈了一通“非礼勿动”的道理。她既有青春的骚动,对爱情的渴望,又在道德礼教自抑下一再犹豫徘徊。她对于被抛弃的结局是有预感的。她渴望爱情,又对爱情没把握,从而构成了她在行为上的一再矛盾和反复:一方面,对情爱的渴望导致其对礼教之防十分脆弱;另一方面,对结局的担忧又使她在每次热情迸发之后表现出对张生的冷淡。席间的不理不睬,暗约西厢的斥责之后,崔莺莺终于冲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她自荐枕席,主动去找张生,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张生共居一处,但“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复知”。当张生滞留京城,迟迟不肯归之后,她只是寄去长信和信物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却不能采取实际行动去挽回自己的感情。既然可以放开自己,大胆与张生同居,那当自己的感情出现危机之后,又为什么不能放开自己去京城寻回张生,挽救二人的幸福呢?因为她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她的思想里仍然有封建思想的桎梏:她可以让自己的爱情冲破封建束缚在不被人注意的暗处疯狂畸形滋长,但不能让它冲破封建束缚,在阳光下正常生长!正是由于莺莺对自己最后遭抛弃一开始就是有预感的,所以,她对张生也总是若即若离,她依旧不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强加给她的精神枷锁,她认为自由结合是没有好结果的,所以当她被抛弃后,只是认为”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自怨自艾,听从命运摆布。 (二)张生俊美多情,正人君子,敢于冲破世俗的进步青年,矛盾反复的性格弱点,始乱终弃的负心汉。 张生是一个俊美的正人君子。小说开头是这样介绍张生的:”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未尝近女色”,说明他很俊美,而且行为方面,一直合乎“礼”的要求,符合古人谦谦君子的要求。 张生同时又是一个多情的人。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而且他大胆的不加掩饰的通过红娘以书信传情,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为爱而“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可见张生最初之痴情。 而且,在那个讲求门第和等级森严的社会,他不顾世俗的眼光,不顾所谓的“门当户对”,不顾与莺莺社会地位的悬殊,大胆而热烈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当时是相当有反叛精神的。 但同时,张生也是一个矛盾而反复的人。他对莺莺一见钟情且情动不可自已地进行追求。当莺莺初次暗约张生相会西厢,义正言辞地批判其不合“礼”的行为之后,张生即绝望而归。数夕之后,红娘“敛衾携枕而至”得知莺莺要来,张生“犹疑梦寐”,但仍“修谨以俟”也就是说对于莺莺要来同住这件事,他半信半疑,但终不肯对莺莺死心。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仍希望这一切都是真的。与莺莺同居数月之后,他虽曾想过对崔夫人坦白二人的关系,但迫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他始终将事实真相隐瞒。而且当面对功名与情人之间的冲突时,他既想追求功名,又不肯放弃与莺莺的感情,两难抉择中,他还是选择了功名。 然而,张生最大的矛盾反复之处,还在于小说结尾处他将崔莺莺无情抛弃。为了功名,他放弃了与之同甘共苦的情人,赴京赶考之后,滞留不归,决心与莺莺断绝来往,而且为了替自己的无耻行径开脱,竟然污蔑莺莺为“妖孽”、“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张生的形象也由最初的谦谦君子成为了无耻的负心汉。 (三)主题 总之,莺莺传主要记叙了张生与崔莺莺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