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2 2 1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1 低层大气组成 主要是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2 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氮和氧 合占空气体积的 99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 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被誉为 地球生命 的保护伞 而少量穿透大气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 又起到杀菌治病作用 水汽和固体杂质 凝结核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 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4 大气的垂直分布 依据 温度 密度 大气运动状况 一 对流层 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 整个大气质量的 3 4 和几乎全部水汽 固体杂质都 集中在这一层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 特点 1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原因 对流层的热源是地面 2 对流运动显著 原因 上部冷下部热 对流层厚度 低纬度地区 17 18 千米 中纬度地区 10 12 千米 高纬度地区 8 9 千米 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三圈环流图上 三圈的高度不同 3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上升 气温降低 冷却成云致雨 二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 50 55 千米高度 特点 1 气温的垂直分布 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 在 30 千米以上 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迅速上升 原因 平流层的热量来源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臭氧层在 22 27 千米高度 2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原因 上部热下部冷 与人类的关系 臭氧层是天色屏障 大气平稳 利于高空飞行 三 高层大气 气压很低 密度很小 大气上界 2000 3000 千米的高度 此处气压是 0 80 500 千米的高度 有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2 2 2 2 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状况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光谱 人眼可见的可见光区 0 4 0 76 微米 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 50 被大气 削弱的最少 因此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紫外线区 主要被臭氧吸收 红外线区 主要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1 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 收的很少 这也叫选择性 2 反射作用 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举例 夏季 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会太高 3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注意 还有一部 分是可以到达地面的 举例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交通信号灯中红色的不易被散射 远处看得见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 太阳高度越大 被削弱的就越少 同时 记住 太阳高度越大 太阳的辐射就越强 因此 夏季 北半球虽然离太阳较远 但是 太 阳高度大 白天长 气温就高 3 地面是大气对流层直接的热源 地面的长波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4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 短波 地面增温 地面辐射 长波 大气增温 大气辐射 长波 大气 逆辐射 保温作用 举例 夜晚天空有云 气温较高 5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 保温作用 使地表的平均气温提高到 15 度 形成了人类适宜生存的环境 6 全球热量平衡 整个地球的多年平均热量收支是平衡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 造成全球气温升高 引起一系列的 生态变化 进而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 2 2 3 3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 1 大气运动的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 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3 大气的垂直运动 气流上升或下沉 由冷热不均造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 由同一平面上的气压差异造成 4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的 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同一平面上 地面上冷的地方是高气压 热的地方是低气压 对应的在地面的上空 在上 空的同一平面上 冷的地面的上空因空气下沉到地面 上空的密度变小 形成上空的低压 热的地面的上空 因地面空气上升 形成上空的高气压 再次说明 天上与天上的同一平面 比 地面与地面的同一平面比 注意记住 同一平面上 密度大气压高 密度小 气压低 举例 城市风 热岛效应 5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向流向低压区的力 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如果大 气在同一平面上的密度是均匀的 没有气压梯度 空气就不流动 也就是没有风 这个力的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矢量 这个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 在同一幅图中 等 压线密集的地方风速就大 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速就小 6 风向与受力的关系 1 受一个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2 受两个力 加上一个地转偏向力 风力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注意南北半球的偏力不同 3 受三个力 再加上地面摩擦力 摩风向等压线有一个交角 锐角 注意 高空的大气只受到两个作用 友情提示 你会根据等压线画出风向吗 气旋与反气旋图 2 2 4 4 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 1 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在规律的大气运动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2 低纬度环流 以下所说的气压带与风带都是指近地面的名称 1 赤道低压带 因为热力作用形成 气流辐合上升 易成云致雨 形成多雨带 常年 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2 副热带高压带 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 气流在 30 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 形成少 雨带 东亚季风区除外 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北非的撒哈拉 水沙漠 西亚的沙漠 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 南美智利 秘鲁西部的沙漠 澳大利 亚大沙漠 3 信风带 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 在北半球由北风右偏成东北信风 在南半球 左偏成东南信风 3 中纬度环流 1 副极地低压带 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 温带多雨带 2 中纬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 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 在南半球左 偏成西北风 习惯上叫西风 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 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 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 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 澳大利亚 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等 4 高纬环流 1 极地高压带 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 冷空气下沉 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 蒸发更少 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 为湿润地区 2 极地东风带 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在极地 地转偏向力较大 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 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为了区别于信风带 极地的风带就叫极地东风带 小结 全球近地面有 7 个气压带 6 个风带 学会画图 5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 移动的原因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2 移动方向 就北半球而言 大致是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注意 课本上的示意图 看太阳的位置 判断是二分二至日并能知道气压带和风带向 南 北的哪个方向移动了 这会与地中海气候联系起来考 6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从全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 除南极洲附近以外 特别是南纬 30 以南的地 区 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原因是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 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 近地面的气压带都被切成一块一块的 是块状而非带状 2 以亚洲 太平洋地区为例 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压带 使副高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 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平洋高压 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来的 副极地低压带 使副极地低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 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压 7 大气活动中心 冬 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 低气压中心 势力强 范围广 称为大气活动 中心 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对世界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8 季风环流 1 定义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部分 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 其他地 区也有季风 美国东南部 澳大利亚东南部 3 形成季风的原因 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举例 海陆势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东亚的冬 夏季风和南亚的冬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 南亚的夏季风 西南季风 其是由于太阳直 射点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形成西南风 4 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的地区 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 的海洋太平洋之间 海陆热力差异比世界其他地区都显著 5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冬季风 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的偏北风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夏季风 来自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 湿润多雨 6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 冬季风 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的东北风 北印度海水逆时针流动 夏季风 来自南半球的西南风 北印度洋海水顺时针流动 9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雨带的移动 春末 5 月 雨带在华南 珠江流域 夏初 6 7 月 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 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梅雨 7 8 月 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9 月 副高南退 北方雨季结束 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小结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雨季短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雨季长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 夏季风强 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 夏季风弱 造成北旱南涝 2 2 5 5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 1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冷锋 暖锋 气旋和反气旋 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 冷 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 冷气团在锋面下方 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 冷锋叫锋后 暖锋叫锋前 1 冷锋与天气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 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 刮风 下雨 降温等 出现较大的风 带来雨 雪天气等 过境后 气压升高 气温和湿度骤降 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 过境时 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 过境后 气温上升 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 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 夏季的暴雨 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 低压 也叫气旋 和高压 也叫反气旋 1 气旋 中心气流上升 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 大姆指向 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 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 左手 2 反气旋 中心气流下沉 天气晴朗 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 大姆 指向下表示中心气流下沉 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左手 5 锋面气旋 气旋是低压 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 槽 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 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 锋面与气旋是一个 整体 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 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 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 判断相对来说冷 气团主动的是冷锋 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2 2 6 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 气候要素 气温 降水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用这两个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 2 气候形成因子 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原因 1 太阳辐射 最基本的原因 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差异 2 下垫面 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平原和山地气 候的差异 举例 海洋性气候的年较差较小 山地气候比附近的平原地区年较差较小 3 大气环流 双重性质 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 是一种气候现象 举例 亚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其纬度位置相当 但是 大气环流不同 气候特征不同 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 向大气中排放热量 改变 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小结 气候的基本特征是上述气候因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 2 气候类型 记住气温和降水特征 各月均温变化 年变化 各月降水的变化和年变化 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各月均温在 20 度以上 降水不同 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1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 终年高温多雨 2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 终年高温少雨 3 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地区 冬季受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东北风 为干季 夏季刮西南季风 为雨季 6 9 月 4 热带草原气候 该气候类型的位置在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之间 受随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影响 赤道低压移来时 是湿季 多雨 信风移来时为旱季 少雨 农业活动在雨 季播种 旱季收割 亚热带气候类型 冬季最冷月均温在 0 度以上 夏季最热月均温在 20 度以上 全球只有两种 气候类型 1 地中海气候 除南极洲外 其他各洲都有分布 在南北纬 30 40 大陆的西岸 位 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 冬季西风移来时 西风从海洋来 温和多雨 夏季副高移来 时 副高盛行下沉气流 炎热干燥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以外的地方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 间大 叫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季受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影响 盛行偏北风 低温少雨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 高温多雨 温带气候类型 除海洋性气候外 冬季最冷月均温以 0 以下 夏季最热月均温在 20 以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 40 60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 终年 受西风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2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 受冬季风影响 寒冷干燥 受夏季风 影响 高温多雨 其冬季比亚热带气候要低 3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 日较差大 年较差大 降水稀少 降水主要 在夏季 极地气候 全年均温在 0 以下 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稀少 由于蒸发更少 是湿润地区 3 气候的变化 二十多亿年以来 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变化周期不一 19 世纪末以 来 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2 2 7 7 气候资源气候资源 1 气候资源的特点 可再生的资源 利用太阳辐射 热量 降水 风 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点 普遍存在性 数值特征 变化中的资源 有较大的变率 2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气候资源与农业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 人们广泛采用间作 套种方式 塑料大棚 温室等农业措施 生态农业 立体农业等 都是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 挖掘农 业气候资源潜力 建成高产 优质 高效农业 2 气候资源与建筑 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 街道与子午线 经线 成 30 60 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 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 居住区在盛行风的上风方向 有 大气污染的大局在盛行风的下风方向 在季风区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 的效外 风向变化大的地区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成最小风频的上风方向 这种风刮的次 数最少 3 气候资源与交通 公路 铁路的设计 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 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 频率 以及冻土 积雪的深度等 桥涵孔径大小 路基高低等都考虑到当地的暴雨强 度 航空机场的选址 宜选择低云 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 风速较小的地方 潮湿低洼 处易出现雾 城市 工业区易出现烟幕 因此机场宜设在距离城市较远 地势较高的 地方 4 气候资源与交通 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雾凇 哈尔滨冬季的冰雕艺术 2 2 8 8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 主要气象灾害 台风 暴雨 洪涝 干旱 寒潮等 2 台风 1 中国受台风影响的时期 夏秋季节 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 2 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 因所在的海域不同名称各异 西北太平洋上热 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 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 大风力在 12 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3 台风的源地 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 26 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 气旋 中心气压很低 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 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的在旋涡 4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 强度最大的海域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 大的国家之一 5 台风灾害 主要是强风 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6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主要手段是气象卫星 3 暴雨洪涝 1 在我国 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2 形成暴雨的主要条件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 持续时间较长 3 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4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 洪水进行监测 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 5 防洪措施 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 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 修建分洪区等 非工程措 施 洪泛区土地管理 建洪水预报警系统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实行 防洪保险等 4 干旱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等 1 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影响最为广泛的气象灾害 2 防御干旱的措施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选择耐旱作物 开展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 营造防护林 改进耕作制度 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原区九年级考试试卷及答案
- 电力监管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一中高二周考试卷及答案
- 安全员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 Excel与Photoshop应用知识及电商数据采集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中职生技能大赛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病历书写规范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跨部门协同服务模式-洞察与解读
- 长沙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模拟试卷
- 2025年4月北京门头沟龙泉镇城市协管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妇女常见疾病防治讲座
- 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供货进度保证措施方案
- 私人财产转移协议书范本
- DB3301∕T 0396-2023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 食品生产许可培训课件
- 2025年长沙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5 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教学课件
- 面部整骨培训课件
- 桡骨骨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