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钢铁博汇项目园区给排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1页
广州钢铁博汇项目园区给排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2页
广州钢铁博汇项目园区给排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3页
广州钢铁博汇项目园区给排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4页
广州钢铁博汇项目园区给排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广州钢铁博汇项目园区给排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单位:编制单位:编制日期:二一九年五月6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41.1项目背景41.1.1项目名称41.1.2建设单位41.1.3建设地点51.1.4建设性质51.1.5编制单位51.1.6编制依据61.2项目概况61.2.1项目现状61.2.2建设方案61.2.3建设周期71.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1.2.5投资估算91.2.6资金筹措9第2章项目区位分析102.1地理位置102.1.1 广州地理位置102.1.2 项目所在区位112.2环境概况142.2.1地质地貌142.2.2水系水文142.2.3气候特征152.3经济概况202.4文化教育21第3章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33.1项目的由来233.2项目建设必要性233.2.1项目建设是园区内产业新旧交替的需要,是建设单位对供水排水需求改变的需要233.2.2项目建设是益海项目地块收储影响引起给排水管改造的需要,是建设单位重新规划园区给排水管网的需要233.2.2项目建设是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及园区功能重新规划定位的需要,是建设单位国际商贸形势演变所焕发强大生机和动力的需要24第4章项目实施的可能性254.1广州市良好的政治环境254.2广州市良好的经济环境274.3建设单位的经济条件29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315.1 方案原则315.2 建设标准315.3 设计依据325.4 设计原则335.5 建设内容335.6 建设规模335.7 用水现状分析355.7.1 现状概况355.7.1 给水管网现状355.7.2 污水管网现状365.7.3 雨水管网现状365.8 室外生活给水建设方案375.8.1 设计范围375.8.2 水源375.8.3 生活给水系统375.8.4 给水管道系统375.9 室外雨水排水系统385.9.1 室外排水设计范围385.9.2 雨水排水系统设计395.9.3 排水管道材料39第6章环境影响和保护436.1建设场址环境现状436.2环境保护执行标淮486.3主要污染源分析496.4污染治理措施496.4.1治理原则496.4.2防治措施496.5环境影响评价51第7章节能节水措施527.1节能措施527.1.1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节能设计规范及节能法规527.1.2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527.2节水措施54第8章劳动安全卫生568.1设计原则及采用的标准568.1.1设计原则568.1.2采用的标准568.2劳动安全卫生措施578.2.1劳动安全措施578.2.2消防安全578.2.3卫生方面措施58第9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99.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99.2项目实施进度表59第10章组织机构与管理6010.1组织机构6010.2工程质量管理6010.3财务管理6110.4进度管理6110.5合同管理6110.6协调管理6210.7安全建设管理62第11章工程招标6311.1招标原则6311.2招标依据6311.3招标方式6411.4招标组织形式6411.5招标内容和范围64第12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612.1投资估算6612.1.1主要估算内容6612.1.2主要估算依据6612.1.3投资估算6712.2资金筹措方案68第13章社会影响6913.1社会影响69第14章结论与建议7014.1结论7014.2建议7014.2.1建议70第15章附表7115.1附表7180广州钢铁博汇项目园区给排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第1章 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广州钢铁博汇项目园区给排水改造工程。1.1.2建设单位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简介: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博物贸集团)是一家钢铁贸易国有企业,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21亿元,位于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东省大型骨干企业。金博物贸集团旗下现有广钢国贸、博汇置业、南沙物流园、珠钢码头等6家子公司,主要提供钢铁贸易、物流配送、仓储加工、进出口、商务地产及综合配套、电子商务等服务,统筹贸易、物流、电子商务、钢铁博汇四大业务事业部,企业员工400余人。金博物贸集团覆盖全国的物流基地网络及美国、法国、香港、澳门等海外分支机构,金博物贸集团倾力构建格局恢弘的钢铁物贸平台战略,已成为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发展的旗舰企业。金博物贸集团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贯宗旨,金博集团聚力全球冶金产品荟萃核心,围绕钢铁产业链,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带动行业聚集。总揽商业模式创新之发展趋势,完美构建“全供应链式钢铁交易平台,一站式钢铁物流配送平台、创新社交式电子商务平台、集成式钢铁商贸社区平台”四大平台强力支撑的战略格局,并依托广州、佛山、上海、天津、成都、海南等覆盖全国的基地网络辐射,以恢宏体系,开创钢铁商贸集成服务的辉煌时代。1.1.3建设地点广州市开发区西区西基工业区隔墙路47号1.1.4建设性质改造工程1.1.5编制单位北京通程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编制单位简介:北京通程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通程泛华)前身为龙安-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中外合作企业),创立于1995年,2007年8月经建设部核准更名改制,为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城乡规划乙级设计单位。北京通程泛华主要提供前期规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工程顾问管理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覆盖于建筑设计的多方面,包括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室外工程设计,民用建筑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及住宅小区、工厂厂前区,生活区,小区规划设计及单体设计等,以及所包括的相关专业的设计内容(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各类管网管线设计、景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建筑装饰、道路、消防、智能、安保、通信、防雷、人防、供配电、照明、废水处理、空调设施、抗震加固等)。1.1.6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公益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4)国家现行有关政策和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定额(5)与业主签订的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6)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2项目概况1.2.1项目现状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开发区西区西基工业区隔墙路47号,原总占地面积约为 75万平方米,开发区政府土地收储后剩余约 56 万平方米。1.2.2建设方案根据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丰益国际全资企业益海嘉里集团、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 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博汇园区将划拨部分地块建设益海 嘉里华南粮油生产销售基地项目,该地块包涵盖博汇园区目前的主要 用电、消防、供水升压、电力隧道等设施,该地块的划拨将严重影响 到园区的生活生产给水排水以及消防用水问题,为确保园区供水稳定、排水顺畅以及消防安全,保证园区的生产活动正常进行,需重新考虑园区给排水系统布局。项目的任务是对从码头一路,沿着机修东,轧钢北路,轧钢东路,轧钢中路,炼钢南路一直到码头四路范围内的给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其中包括园区内的生活给水管网改造,还有雨水排水管网改造。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受益海地块划拨项目的影响,原博汇钢铁园区的给水、排水管道系统需要重新规划给排水可行性方案。经过管道系统的调整后,生活给水管网将沿园区建筑物四周道路边布置成环状给水管,在每栋建筑预留接入接口。室外排水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污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园区雨水通过雨水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1.2.3建设周期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为18个月,从2019年05月至2020年10月。1.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内容单位数量备注1路面拆除恢复及土方开挖回填项11.1拆除路面及弃运m212001.2路面垫层铺设及路面恢复m212001.3土方开挖及弃运m36501.4回填土m35001.5回填中砂m31502生活给水工程m40102.1DN50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m3502.2DN150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m34002.3DN200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m2102.4DN250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m502.5闸阀(DN100)个22.6闸阀(DN150)个42.7水表(DN15、含1个截止阀、1个水表)组12.8水表(DN25、含1个截止阀、1个水表)组42.9水表(DN50、含1个截止阀、1个水表)组12.10水表(DN80、含1个闸阀、1个水表)组12.11水表(DN100、含1个闸阀、1个水表)组12.12水表(DN150、含1个减压阀、2个闸阀)组32.13水表(DN250、含1个倒流防止器、1个Y型除污器、1个水表、1个闸阀)组13雨水排水工程m7003.1DN1200HDPE排水管m7003.2砌筑井座183.3雨水口座14污水排水工程m6854.1DN300HDPE排水管m754.2DN150HDPE排水管m6104.3砌筑井座35开挖支护工程m13855.1开挖支护工程项11.2.5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约420.11万元,其中工程费329.13万元,工程其他费用52.79万元,预备费38.19万元。详见投资估算汇总表。1.2.6资金筹措该项目所需全部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第2章 项目区位分析2.1地理位置2.1.1 广州地理位置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广州市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辖11个市辖区,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每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广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广州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和武广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广州地理位置图如下:图2.1-1广州地理位置图2.1.2 项目所在区位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区 西基工业区隔墙路 47号,广州市开发区西区西基工业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广州市东部。 为加速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7年广州市政府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形成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和民营科技园组成的“一区多园”的新格局。项目所在区位如下:图2.1.2 项目所在区位图、图2.1.2 项目总示意图。图2.1.2 项目所在区位图图2.1.2 项目总示意图2.2环境概况2.2.1地质地貌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2.2.2水系水文广州是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第三大港口,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五位,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34黄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广州东部、珠江的出海口,均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广州内河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59736千米,河道密度075千米/平方千米,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05,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的常住人口计算,每平方千米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628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186024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2.2.3气候特征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因此,海洋和大陆对广州气候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广州市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15222之间,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800多毫米,年降水日数在150天左右。1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春季(35月)气温和降水均处在上升时期,也是天气交替变化的季节,天气的不稳定性很大。有的年份会出现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却会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及倒春寒天气。在一些年份因为雨季来得迟,可能出现持续性的春季干旱。但从常年的情况来看,雨季在4月份开始,各地先后进入前汛期。夏季(68月)由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普遍吹偏东南风,带来丰沛的雨水。6月份是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广州市出现暴雨的机会甚多。78月是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全年影响广州市的热带气旋一半以上出现在这个季节。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花都区的393,出现在2005年7月18日。秋季(911月)冷空气开始影响广东,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降水渐少,开始进入干季。但9月份热带气旋影响仍比较多。11月份热带气旋不活跃,但仍有可能影响广州。冬季(122月)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变性、增湿,强度大为减弱,到达广州时风速已经变小、气温偏高,所以冬季较温暖。但个别年份在寒潮来临时,也可出现霜冻天气。冬季是广州的干季,降水较少,多晴好天气,光照充足。1月份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916,南北部的温差达7以上。广州市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6,1963年1月16日出现在广州的从化。在广州,冬季虽有南下的冷空气影响,但因所处纬度较低,1月份平均气温仍有135,故并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22014年气候概况:2014年,广州市天气气候具有“冷热异常高温多,极端降水致灾重,秋冬少雨台风少”的特点。全市年平均气温224,与常年持平;全市平均年雨量20091毫米,较常年偏多111。开汛早,汛期暴雨多,“龙舟水”偏重,“330”大暴雨创全市平均日雨量纪录,“523”特大暴雨引发从化和增城严重洪涝,“820”暴雨致灾严重。年初年末冷空气频繁,20132014年冬季平均气温为近30年最低,而年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各种灾害性天气给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属一般气候年景。(1)年平均气温正常。年平均气温224,与常年持平。各区(县级市)年平均气温在213233之间。与常年相比,各地年平均气温距平在0707之间。(2)年雨量偏多一成。全市平均年雨量20091毫米,较常年偏多111。各区(县级市)年雨量在1648522340毫米之间。与常年相比,除番禺偏少15,其余各地偏多63240。年内各月雨量多寡不均。1月全市平均雨量仅有04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二少值,是年内雨量最少月份;5月则多达5695毫米,为历史同期第四多值,是最多月份。与常年同期相比,1月、2月、7月、9月和10月偏少318991,3月、5月、8月和12月偏多421448。其中3月全市平均雨量为2673毫米,偏多1448,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值。开汛偏早,汛期暴雨多,雨量偏多,龙舟水偏重。全市各地于3月30日开汛,较常年偏早6天。汛期(3月30日9月30日,下同)全市平均雨量1870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39,较上年同期偏多1476毫米,是历史同期第七多值。其中广州中心城区录得20472毫米的雨量,为历史同期第三多值,从化和花都分别为当地同期第四、第五多值。汛期共出现10次强降水过程,5个国家气象站共测到暴雨42次,较常年偏多65次。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全市平均雨量445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73,较上年同期偏多1622毫米。(3)年日照时数略偏多。全市平均年日照时数17429小时,比常年偏多48。全市各区年日照时数在1613619313小时之间。与常年相比,全市各地偏多049。3月日照时数仅433小时,为年内日照时数最少月份;10月多达2277小时,为最多月份。与常年相比,3月和11月分别偏少30和305;而1月、5月、9月偏多25561732014年主要气候事件:(1)年初冷空气影响频繁。1月和2月份冷空气频繁,加上2013年12月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显著偏低29,致使20132014年冬季(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全市平均气温仅130,较常年同期大幅偏低16,为近30年来最冷的冬季,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可谓逆势而动。1月824日冷空气活动频繁,并具有持续时间长、间歇短、温度低的特点。冷空气8日开始影响广州,仅在11日、12日、18日和21日短暂升温。1424日期间,从化有8天日平均气温10,萝岗和增城各有6天;而日最低气温5的天数,从化、萝岗和增城分别为8天、6天和4天;其中23日是最冷的一天,各地最低气温均5,从化最低气温仅2,是全市年内最低气温。2月寒潮入侵。受冷空气影响,2月814日全市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广州站8日平均气温102,较前一日下降8,并逐日下降到12日的48,过程最低气温37,达到寒潮标准。1113日最冷,全市日平均气温均低于6,其中11日北部的花都和从化两地最低气温仅为33。(2)“312”大雾迷城。受暖湿气流影响,3月12日广州各地出现大雾天气。是日花都有23个小时、中心城区有17个小时能见度低于1千米,最低时仅100多米,达到强浓雾的气象标准。全市空气质量指数高达178,达到中度污染等级。(3)“330”日平均雨量创纪录。3月3031日,受高空槽和强盛西南气流影响,全市出现大范围暴雨过程。多地出现8级以上大风,最大阵风达1012级;广州中心城区、南沙、番禺、增城等地还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3月30日08时至31日08时,全市平均日雨量187毫米,是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平均日雨量。全市各地均出现大暴雨,广州中心城区、从化、增城、番禺4站均是首次在3月录得大暴雨。花都、从化雨量分别达到2065毫米和1957毫米,为当地有记录以来第二大日雨量。全市各地于3月30日开汛,较常年同期偏早6天。(4)“523”特大暴雨引发严重洪涝。5月1624日,受高空槽和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广州市出现持续强降水过程,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具有“时间长、总雨量大、强度强、致灾重”的特点。全市平均过程雨量296毫米,从化和增城分别为496毫米和396毫米。其中23日雨势最大,全市平均日雨量1094毫米,从化降2887毫米的特大暴雨,打破当地2453毫米的日雨量历史最大纪录。广州市区域气象监测站网资料显示,23日有13个站录得25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27个站录得100毫米以上大暴雨、18个站录得暴雨。增城派潭大丰门水库录得最大日雨量4774毫米,为增城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日雨量。从化气象局旧站13时录得939毫米的最大1小时雨量。暴雨使得从化的良口、温泉、江埔、吕田和增城的派潭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5)“820”暴雨内涝致灾重。8月1920日,受高空槽和切变线影响,广州市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全市区域气象站录得暴雨以上降水189站次,其中41站次为大暴雨,20日广州两度启动防暴雨内涝三级应急响应。其间,南沙区南沙街大涌村(南沙电厂)录得1771毫米的最大日雨量,白云区的平均过程雨量达82毫米,广园中学为1957毫米。暴雨引起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水浸,一辆小车误入致车上7人死亡。(6)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2014年高温具有“出现早、强度强、频次多”的特点。5月25日广州中心城区最高气温达350,为是年第一个高温日,较常年提早24天。全市平均高温日数达486天,较常年偏多319天,为历年最多;全市各地均创年高温日数新高。7月27日8月6日,受双台风“夏浪”和“娜基莉”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出现全年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过程,8月1日则成为是年最热的一天,全市平均最高气温381,其中五山站最高气温392,比2004年7月1日该站录得的391的历史纪录还要高。(7)秋季连阴天历史罕见。11月2日13日期间,由于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广州连续12天维持阴天或阴雨天天气,期间各日平均总云量均达10成,阳光偶尔露出,有10天则完全无日照。(8)12月初气温剧降。11月下旬全市平均气温高达222,较常年同期偏高40,创同期最高纪录;番禺2230日平均气温在22256,温暖如夏。12月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市平均气温急降70,2日再降44至132,接近入冬的气温。由于冷热交替急剧,似乎是“一夜由夏入冬”。之后不断有冷空气补充影响,至12月8日气温才开始回升。10日、15日和25日均有冷空气影响,致使12月平均气温仅132,为历史同期第六低值。(9)灰霾日数自2000年以来最少。广州全年观测的蓝天日数292天,比上年少14天,但比2012年多7天,不同年份蓝天日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5个月。年灰霾日数全市平均为368天,为2000年以来最少,但也出现几次比较严重的灰霾天气过程,主要是在1月份:1月27日广州出现持续性灰霾天气,其中6日37时广州测得能见度不到2千米。据市环保局监测,空气质量指数高达208。市气象台和番禺、白云、萝岗三个区气象台从1月3日开始发布灰霾黄色预警,1月6日,从化、花都、增城区气象台发布灰霾黄色预警,广州市启动空气重污染二级应急响应。(10)台风影响轻。2014年影响广州的台风,具有“影响个数少,影响程度轻”的特点。全年仅有1409号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级)和1415号台风“海鸥”(台风级)影响广州市,且影响程度为近9年来最轻的一年。“威马逊”于7月18日15时30分前后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地区登陆,19时30分前后在徐闻县龙塘镇沿海地区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10百帕。受其外围环流影响,7月1819日广州市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降水,番禺录得累积雨量591毫米;南沙黄阁镇蕉西水闸录得全市最大阵风225米/秒(9级)。“海鸥”于9月16日9时4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陆,12时45分在广东省徐闻县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0百帕。受其外围环流影响,16日广州市出现大风和强降水天气。全市有97个站录得大雨以上降水,其中3个站为暴雨;有39个站录得8级以上大风,其中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九涌(边防哨所)录得25米/秒的最大风速。这是8月1日广东省台风暴雨极端天气学校停课安排指引开始实施以来,广州市应对的第一个台风。16日,南沙区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南沙区教育局随即发布该区学校16日全天停课的通知。2.3经济概况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秦汉时广州是南海郡治所在是全国十多个商业都市之一,是热带珍贵特产的集散地,成为我国海外贸易枢纽。据“史记”记载:“番禺(广州)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汉朝已和海外一些国家有贸易往来。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称为“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改革开放后,广州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广州国民经济以年均13%的速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居中国城市第三位。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位居中国第三位,稳居总部经济发展第一能级城市范围内。2010年至2015年,广州五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位。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居全国第一。截至2015年底,广州累计吸收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6945家,实际使用外资总额7534亿美元;共有28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设立720个项目,投资总额合计491.5亿美元。2016年,广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610.94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8.2%。地区生产总值居中国大陆城市第三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22:30.22:68.56,第三产业占比居中国前三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财政总预算收入5174亿。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0940.7元和21448.6元。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广州南沙新区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2.4文化教育广州教育历史始于西汉末年,三国时期,骑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办学。南宋时期,设有书院。清朝时,设立府学宫,为广州最高学府,而番禺与南海设有县学宫。除此之外,民间自行筹办义学与社学。清末年间,力图改革风气日盛,洋务派于同治三年在广州开设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大量教会学校也在此时成立,并在后来成立港澳分校,分别是培正、培道、培英、协和、真光。康有为在光绪年间开办万木草堂(现存遗址在邱氏书室),以教授新学。当时书院林立,著名的有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圣心明德书院、羊城书院、学海堂书院、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广雅书院、番山书院、莲峰书院等。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广州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2016年,广州研究生教育招生2.86万人,在学研究生8.23万人,毕业生2.4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30.38万人,在校生105.73万人,毕业生27.68万人。技工学校招生7.90万人,在校生22.23万人,毕业生6.7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73万人,在校生21.62万人,毕业生7.07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7.46万人,在校生50.57万人,毕业生17.2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8.03万人,在校生96.85万人,毕业生13.27万人。第3章 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3.1项目的由来根据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丰益国际全资企业 益海嘉里集团、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框 架协议书,博汇园区将划拨部分地块建设益海嘉里华南粮油生产销售 基地项目,该地块包涵盖博汇园区目前的主要用电、消防、供水升压、电力隧道等设施,该地块的划拨将严重影响园区的生活生产给水排水以及消防用水问题,为确保园区供水稳定、排水顺畅以及消防安全,保证园区的生产活动正常进行,需重新考虑园区新的给排水系统布局。3.2项目建设必要性3.2.1项目建设是园区内产业新旧交替的需要,是建设单位对供水排水需求改变的需要园区内产业的新旧交替,对供水排水的要求也随之变化。园区现有的供水排水系统错综复杂,如果长久未更新,管道内可能产生水垢导致管道内径不均匀,从而使管道内压力不均。部分锈蚀而导致管道壁薄弱的区域可能由于压力波动而破裂,导致漏水造成大量浪费,需要进行维修而使供水系统瘫痪,影响正常生活生产。3.2.2项目建设是益海项目地块收储影响引起给排水管改造的需要,是建设单位重新规划园区给排水管网的需要受到益海项目地块收储影响,原有隔墙路以东地块的排水系统是自西向东,由北向南排放,原来向东向北的部分排水管网将被废弃。原来黄埔自来水公司供水的水源DN600的水源在益海项目地块内,码头一路、炼钢北路、轧钢北二路及轧钢北路也在益海项目地块内,这些路段的给排水管道受到影响,因此整个园区的给排水管需要改造,重新规划该园区的给排水总平面。3.2.2项目建设是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及园区功能重新规划定位的需要,是建设单位国际商贸形势演变所焕发强大生机和动力的需要随着集团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园区的功能进行了新的规划及定位,园区正朝着以物流综合金融服务、汽车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集汽车后市场、冷链物流、跨境电商、成品油仓储贸易等多个产业领域为一体的国际商贸综合体迈进。为采购商及厂家、经销商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园区现在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过程当中。旧的厂房、仓库、堆场等设施的功能正在逐步有序的退出使用,新规划的功能区域正在逐步建设、茁壮成长中。随着这种渐进的新旧替换,园区的形势不断发生着演变,而这种演变不断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本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建议项目尽快实施。第4章 项目实施的可能性4.1广州市良好的政治环境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广州市一度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解放初期,广州市划分为28个区,其中城区20个(逢源、黄沙、西禅、长寿、沙面、陈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东堤、汉民、前鉴、大东、东山、洪德、蒙圣、海幢)、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1950年调整行政区划设置,把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其中城区8个(长寿、河南、惠福、永汉、太平、越秀、大东、荔湾)、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1951年10月,把郊区7个调整为4个(白云、芳村、西村、新滘)。1952年9月,把原来8个城区合并为5个(东区、中区、西区、北区、河南区),仍保留珠江区。1953年5月,西村区撤销并入白云区。同年6月,黄埔区成立。1956年6月,黄埔、白云、新滘3个区合并为广州市郊区。1958年12月,撤销珠江区,同年撤销广州市郊区;原属郊区的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等4个公社与花县合并设立广北县,划归广州市;原广州市郊区的三元里、鹤洞、江村、石井、沙河、新滘、黄埔、萝岗8个公社设立广州市近郊区。1959年3月,撤销广北县,把花县划回佛山地区;恢复广州市郊区,原从广州市郊区划出的4个公社划回广州市郊区;同时,撤销广州市近郊区。1960年4月,从佛山地区划出花县、从化县归属广州市。同年8月,撤销中区、郊区,设立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4个城区和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3个郊区。1961年,原属韶关地区的佛冈县划归广州市(1963年又划归韶关地区管辖)。1962年5月,把3个郊区合并为1个郊区。1973年,重新从郊区划出部分区域再设黄埔区。1975年,把原属佛山地区的番禺县、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韶关地区的新丰县划归广州市。1983年,把韶关地区的清远县、佛冈县划归广州市。1985年1月,从广州市郊区划出部分区域,设置天河区、芳村区。1987年1月,把广州市郊区改称为白云区。1988年,广州市行政区划作出较大调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把龙门县划归惠州市管辖,新丰县划归韶关市管辖,清远县和佛冈县划归清远市管辖。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花县,设立花都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县级),设立番禺区和花都区。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撤销东山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撤销芳村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设立南沙区和萝岗区。调整后的行政区划,广州市辖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10个区和从化市、增城市2个县级市。2012年9月,番禺区的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划归南沙区管辖。调整后的行政区划,广州市辖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10个区和从化市、增城市2个县级市。2014年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撤销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黄埔区,以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埔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县级从化市,设立从化区,以原从化市的行政区域为从化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县级增城市,设立增城区,以原增城市的行政区域为增城区的行政区域。4.2广州市良好的经济环境第一产业广州粮食作物以籼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主要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杨桃等。广州的花卉和盆景远近驰名,以阴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鲜切花、岭南盆景为主。阴生观叶植物占中国市场一半以上,一品红等盆景已成为中国性的生产基地,盆景远销欧美等海外市场。2016年,广州都市农业总收入1845.1亿元,增长0.5%。都市农业总产值1330.6亿元,增长0.5%。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都市农业示范区30个。农业产业化产值92.5亿元,增长0.5%;农业产业化规模达22.4%,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中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广州工业在广州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增加值在广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汽车制造、电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广州工业总产值的1/3。2016年,广州工业增加值5369.40亿元,比上年增长6.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64.55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93.48亿元,增长7.6%,占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9.57%。广州拥有六个过千亿的制造业集群,分别是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第三产业商业广州号称“千年商埠”,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的商业中心之一,商业网点多、行业齐全、辐射面广、信息灵、流通渠道通顺。广州拥有商业网点10万多个,为中国十大城市之冠。大型购物商场、大型货仓式批发零售自选商场、灯光夜市、集贸市场等构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网络。北京路商业街区、江南大道商业街区、人民路商业街区、第十甫商业步行街、上下九路商业区、长堤商业区、东山口商业区、天河商业区、珠江新城等为市内较大商圈。2016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6.49亿元,居中国第三位,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居中国第一位。52商品进出口总额8566.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商品出口总额5187.05亿元;商品进口总额3379.87亿元。金融广州是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华南地区融资能力最强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外资银行第二批放开准入的城市。2012年金融资本竞争力前5名,2011年广州成为继上海、北京后,第三个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城市。2016年,广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530.20亿元,存款余额45937.34亿元,贷款余额29669.82亿元。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78家,市价总值12897.68亿元;拥有保险法人机构3家,市场主体97家,保费收入1166.2亿元。会展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通商贸易的口岸,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享誉全球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在广州举行,以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荣膺“中国第一展”的称号。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将把“中国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级博览会的层次。1993年9月蒙特利尔举行世界大都市协会大会上吸收为正式会员城市,1996年推选为董事会员城市,是中国最早加入该协会并成为董事会成员的城市,2000年承办了世界大都市协会董事年会和国际研讨会。2012年,广州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广州)星海国际合唱节,第17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国际和中国性专业文艺评奖中,广州共获奖34项。4.3建设单位的经济条件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钢铁贸易国有企业,成立于2011年,位于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215943.5394万元人民币,主要经营范围:钢材批发;燃料油销售(不含成品油);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谷物仓储;棉花仓储;其他仓储业(不含原油、成品油仓储、燃气仓储、危险品仓储);仓储代理服务;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技术进出口;商品信息咨询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咨询服务;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室内装饰、设计;酒店管理;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软件开发;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电子技术服务;软件零售;软件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企业管理服务(涉及许可经营项目的除外);工程技术咨询服务;钢压延加工;金属结构制造;煤炭及制品批发;钢材零售;化工产品批发(危险化学品除外);化工产品批发(含危险化学品;不含成品油、易制毒化学品);成品油仓储;道路货物运输;专业停车场服务;提供港口货物装卸(含过驳)、仓储、港内驳运、集装箱装卸、堆存、及装拆箱等简单加工处理服务。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提供钢铁贸易、物流配送、仓储加工、进出口、商务地产及综合配套、电子商务等服务,隶属于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人民政府全资国有企业)。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建筑)是广州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国有大型企业,华南地区首家同时持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和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市政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的企业集团,现有总资产546亿元,银行授信额度超过600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达702亿元,利润总额6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