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图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浅谈文图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浅谈文图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浅谈文图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文图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梁万权文图模式是一种将地理文字转换成地理图形或图表的教学方法,它是地理知识结构表现的方式之一。在地理教材中,由于地理知识信息的浓缩性,概念阐述的逻辑性,结构层次的系统性,使得某些知识显得较为抽象,学生学起来难于理解,不易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通常运用文图模式去讲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文图模式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的概念和原理,有些是较为抽象难于理解的。在传统的教法上教师只是重复地读,学生只是被动地记,这样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是“囫囵吞枣”,理解不深,掌握不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能适当地运用文图模式,不但会使概念原理更直观、更形象,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大西洋) 表层 (地中海)A水面高 底层 水面低B例如,在讲洋流成因“密度流”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并观察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图及海水的流向。同时利用电教平台,展现flash动画,跟着提出问题:为什么此处表层海水及底层海水流向不同?原因是什么?随后,我在投影屏幕上展示如下的文图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读课文、读图,完成上图中横线的箭头指向及A、B应填的内容。最后学生经思考,得出:“A(盐度低),B(盐度高);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而底层海水则由地中海流出去大西洋”的结论从而完成了上图中应填的内容。“密度流”这一概念也就在文图模式中理解得更加深刻。又如,在讲述“地壳物质循环”这一原理时,我将描述“地壳物质循环”的冗长文字转化为如下的示意图: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岩浆ABCDED上图抓住了“地壳物质循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核心问题和具体运动过程,高度概括又完整地提炼了教材的内容,使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这一原理理解得更透切。(讲解时突出ABCD地质作用)二、文图模式有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增强记忆的效果。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以及气旋反气旋既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它是用来分析气候成因、解析天气特点的重要理论依据。对这一知识点,学生学起来往往难度较大,记忆不牢。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文图模式,不仅化解了难点,而且还增强了记忆的效果。1左拳法辅助记忆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具体方法如下图,伸出左手,四指紧握,大拇指伸直代表正北方,四指关节凸起处分别代表高气压带,所夹空隙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这样借助“高低高低高低高”便可记住七个气压带的分布。根据风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且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的规律,气压带之间的风带(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及其风向也就牢固地记忆在脑中了。2手势辅助记忆气旋与反气旋气流的运动方向。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弯曲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弯曲是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相同。见下图:地理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难点,如冷锋、暖锋、大气环流、长江、黄河干流形状及沿岸地理事物分布等等,只要我们大胆地将难于理解的叙述文字转换成图形或图表,会使学生有“柳暗花明”的感觉,难点不但化解,记忆亦会牢固。三、文图模式有助于梳理知识,开拓思维。山区高原平原地形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河流气候适中条件恶劣条件干、支流汇合处河运起终点河口过河点曲流处、河心岛如讲述城市区位因素的自然因素一节时,运用文图模式,不但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楚,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掌握。如下图:又如,在高三复习“自然带”这一地理知识时,可联系岩石、地貌、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相关知识,可建立如下文图模式: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气候水生物土壤自然带世界自然带地区分布自然带分布规律中国自然带分布通过这些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但使地理学科知识得到深化,而且也开拓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所学的地理知识得到不断的补充、迁移和应用,同时还提高了高考复习的效果。四、文图模式是解决无图考图习题的一把钥匙。在地理习题中,尤其是在历年的高考中,出现过许多无图考图的试题,这类习题或试题单凭想象是较难解决的,如能借助文图模式,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仅举一例:题目: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有人从极点附近(含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北走5千米,正东走5千米,正南走5千米,正好回到原地。从极点上空看,向正东走时可能:顺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逆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顺时针走了小于360的圆弧;逆时针走了小于360的圆弧。A. B. C. D.此题要是靠思维想象是较难找出正确答案的。必须依靠文图模式。按题意要求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在北极附近找一点,先向北沿经线走5千米,再向正东(逆时针)沿纬线走一圈(5千米),再向南(沿经线)走5千米,就可回到原地;第二种可能是:从南极点出发向北(沿经线)走5千米,再向东(顺时针)沿纬线走5千米(一段圆弧),再向南(沿经线)走5千米,就能回到原地(南极点)。依以上的分析可作出如下图形:从北极附近出发某地5千米5千米N从南极附近出发某地5千米5千米5千米S从以上分析过程和作出的图形可选出正确的答案是:B。此外,文图模式还有助于构建知识的体系,揭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