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_第1页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_第2页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_第3页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_第4页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翰教育高中化学辅导网F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F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5E5F1C1D52011安徽卷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118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图118(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周期第_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个未成对电子。(2)X的单质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_(写化学式)。(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在25、101kPa下,已知Y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mol电子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25E5F1C1D5(1)三A2(2)SiHCl(3)SiCl43H2O=H2SiO34HCl(4)SiH4(g)2O2(g)=SiO2(s)2H2O(l)H1520.0kJmol1【解析】由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18,中子数为10,可知W为氧元素;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的元素有F和Na,而F的原子半径要比O的小,故X只能是Na,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可用做半导体材料的只有Si,故Y为Si,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Cl,故Z是Cl。(1)N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A族;O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其中2p4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2)金属Na熔点比Si单质低,Cl的非金属性比Br的强,因此,HCl比HBr稳定。(3)Si和Cl形成的SiCl4遇水发生水解反应:SiCl43H2O=H2SiO34HCl。(4)Y的气态氢化物为SiH4,由反应方程式:SiH42O2SiO22H2O可知1molSiH4完全燃烧转移8mol电子,故该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H1520.0kJmol1。25F1N12011北京卷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化学方程式K(t1)K(t2)F2H22HF1.810361.91032Cl2H22HCl9.710124.21011Br2H22HBr5.61079.3106I2H22HI4334(1)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HX的电子式是_。(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选填字母)。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b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c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25F1N1(1)放热(2)H(3)HF、HCl、HBr、HI(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6)ad【解析】(1)温度越高K值越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HX的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2)卤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H以共价键结合为卤化氢分子,其电子式为H。(3)F、Cl、Br、I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依次减小,因而HX共价键的极性依次减弱。(4)卤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氢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恰好与卤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也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5)生成HF、HCl、HBr、HI的K依次减小,即各反应进行程度依次减弱,说明F、Cl、Br、I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这是由于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导致的。(6)平衡常数K表明了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即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同理说明产物HX越易分解,故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根据K值无法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11F12011海南化学卷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F2反应热的计算与重要的反应热10F22011北京卷25、101kPa下:2Na(s)O2(g)=Na2O(s)H1414kJ/mol2Na(s)O2(g)=Na2O2(s)H2511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和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下,Na2O2(s)2Na(s)=2Na2O(s)H317kJ/mol10F2【解析】DNa2O2与Na2O阴阳离子个数比都为12,注意O是一个原子团,A项错误;根据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钠氧化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2O2与Na2O时,转移电子数相等,B项错误;钠与氧气的反应随温度升高将会生成Na2O2,C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利用方程式2可得Na2O2(s)2Na(s)=2Na2O(s)H317kJmol1,D项正确。24F2H5H42011福建卷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为是FeTiO3)制备TiCl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图0回答下列问题:(1)往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2Fe3Fe=3Fe22TiO2(无色)Fe4H=2Ti3(紫色)Fe22H2OTi3(紫色)Fe3H2O=TiO2(无色)Fe22H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2)在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2nH2O溶胶,该溶胶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_范围。(3)若把中制得的固体TiO2nH2O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OH)3杂质,还可以制得钛白粉。已知25时,K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Fe33H2O的平衡常数K_。(4)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H140kJmol12C(s)O2(g)=2CO(g)H221kJmol1写出中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只要求写出一项)。(6)依据下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的,可采用_方法。TiCl4SiCl4熔点/25.068.8沸点/136.457.624.F2H5H4(1)使Fe3还原为Fe2;生成Ti3,保护Fe2不被氧化(2)109m107m(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2.79103(4)TiO2(s)2Cl2(g)2C(s)TiCl4(l)2CO(g)H81kJmol1(5)产生三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6)蒸馏(或分馏,或精馏)【解析】(1)该流程副产物之一为绿矾,加入铁屑后可以将Fe3还原为Fe2,而且还可以与TiO2反应生成还原性更强的Ti3,起到保护Fe2不被氧化的作用。(2)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3)根据氢氧化铁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spFe(OH)3c(Fe3)c3(OH),而该反应的K的表达式为K,又由于水的离子积KW11014,从而推得K,即K2.79103。(4)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1加反应2可得热化学方程式:TiO2(s)2Cl2(g)2C(s)=TiCl4(l)2CO(g)H81kJmol1(5)由反应流程图可以看出,该过程产生了废渣、废液和废气,违背绿色化学理念。(6)由题目表格可以看出SiCl4和TiCl4熔沸点差别较大,故可以用蒸馏、分馏或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31G3G4F22011广东卷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0所示。图0(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v和v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_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H206kJmol1。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标注)。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反应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l1。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_。31G3G4F2(1)vvv(2)设CH4的初始物质的量为xmol,则CH4(g)H2O(g)CO(g)3H2(g)初始浓度/molL1平衡浓度/molL1K27解得:x0.11转化率100%91%(3)CO2(g)3H2O(g)=CO(g)3H2(g)2O2(g)H1008kJmol1【解析】(1)030小时内,CH4的平均速率,由图可知,30小时内CH4的产量,即速率关系为;前12小时第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2)该反应中,CH4的用量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成正比例关系。假设CH4和H2O的起始量均为xmol,结合平衡时n(CO)0.10mol,有:CH4(g)H2O(g)=CO(g)3H2(g)xx0000.30x0.10x0结合K27,解得x0.11molL1,CH4的转化率100%91%。(3)由已知反应:CH4(g)H2O(g)CO(g)3H2(g)H206kJmol1;CH4(g)2O2(g)=2CO2(g)2H2O(g)H802kJmol1;式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CO2(g)3H2O(g)=2O2(g)CO(g)3H2(g)H1008kJmol1。5F22011海南化学卷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H为()A519.4kJmol1B259.7kJmol1C259.7kJmol1D519.4kJmol15F2【解析】C利用题干中的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得:2Zn(s)2HgO(s)=2ZnO(s)2Hg(l)H519.4kJmol1,然后再将各化学计量数缩小一半得Zn(s)HgO(s)=ZnO(s)Hg(l)H259.7kJmol1,故答案为C。14C2F22011海南化学卷镁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有关镁的下列问题:(1)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_,还生成少量的_(填化学式);(2)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其中镁的化合价是_,该化合物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图0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Mg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MgBr2与Cl2反应的H0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MgF2(s)Br2(l)=MgBr2(s)F2(g)H600kJmol114C2F2(1)MgOMg3N2(2)2CH3MgClH2OCH4Mg(OH)Cl(3)【解析】(1)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2MgO2=2MgO、3MgN2=Mg3N2;(2)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且镁元素没有可变化合价,只能为2价;(3)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离子化合物,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FI,故正确;由于Mg与F2的反应体系总能量降低,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正确;Mg(s)Cl2(g)=MgCl2(s)H641.3kJmol1,Mg(s)Br2(l)=MgBr2(s)H524kJmol1,由盖斯定律两方程式相减得Cl2(g)MgBr2(s)=Br2(l)MgCl2(s)H117.3kJmol1,H0是放热反应,故正确;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离子化合物越不稳定,FCIBrI,故错;由盖斯定律可得MgF2(s)Br2(l)=MgBr2(s)F2(g)H600kJmol1,故正确。28F2、G22011山东卷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L。(2)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2NO(g)O2(g)2NO2(g)H113.0kJmol1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_kJmol1。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_。图114(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14所示。该反应H_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28F2、G2(1)3NO2H2O=2HNO3NO6.72(2)41.8b2.67或(3)c(S2)c(OH)c(HS)c(H)减小2S2O22H2O=2S4OH【解析】(2)负极发生氧化反应:2Na2e2N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xS2eS。在铅蓄电池中,铅作负极,当铅蓄电池消耗agP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而钠硫电池消耗agNa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故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4.5倍。(3)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和HSH2OH2SO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S2)c(OH)c(HS)c(H)。当加入CuSO4时,Cu2与S2结合成CuS沉淀,使上述两个平衡均向左移动,使溶液中c(OH)减小,溶液pH减小。而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则是由于S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10F32011浙江卷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F32011浙江卷【解析】B铁板为铁和碳的合金,滴入NaCl溶液,形成微小的原电池,显然a区为负极,溶液中Cl由b区向a区迁移,A错;液滴边缘为正极区,为溶解在溶液中的O2放电,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对;液滴下的Fe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C错;改用嵌有铜螺丝钉的铁板,则铁为负极,D错。F4电解原理26F4O22011北京卷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图0(1)溶液A的溶质是_;(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_。(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_。(4)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Ca2、Mg2,NH,SOc(SO)c(Ca2)。精制流程如下(淡盐水和溶液A来自电解池):图0盐泥a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_。过程中将NH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是_。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的小。过程中除去的离子有_。经过程处理,要求盐水c中剩余Na2SO3的含量小于5mg/L。若盐水b中NaClO的含量是7.45mg/L,则处理10m3盐水b,至多添加10%Na2SO3溶液_kg(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6F4O2(1)NaOH(2)2Cl2H2OH2Cl22OH(3)Cl2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增大HCl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4)Mg(OH)22NH3Cl28OH=N26Cl8H2OSO、Ca21.76【解析】(1)根据食盐水的组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2NaOHH2Cl2,故溶液A为NaOH溶液;(2)其中NaCl、NaOH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是2Cl2H2OH2Cl22OH;(3)阳极区生成Cl2,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由于反应可逆,故增大产物HCl的浓度会使平衡逆向移动,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而有利于Cl2逸出;(4)将溶液A的pH调至11(碱性较强)时,Mg2会以Mg(OH)2的形式沉淀下来,故盐泥a含有Mg(OH)2;NH转化为N2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即Cl2转化为Cl,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NH和Cl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和3,再根据原子守恒可得N2和Cl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和6,再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等号左边添加OH、等号右边添加H2O,最后结合原子守恒可知二者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8和8。由于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小,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知向含有SO的溶液中加入BaCO3后,会发生如下转化:SOBaCO3COBaSO4,生成的CO会与溶液中的Ca2生成CaCO3沉淀,故除去的离子有SO、Ca2;向盐水b中加入Na2SO3是为了还原其中的NaClO,反应过程中Na2SO3被氧化为Na2SO4、NaClO被还原为NaCl,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知反应掉的Na2SO3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m3盐水b中含NaClO的物质的量为7.45mg/L10103L103g/mg74.5g/mol1mol,故反应掉的Na2SO3的物质的量也为1mol;再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剩余Na2SO3的物质的量最多为5mg/L10103L103g/mg126g/mol0.4mol,故最多添加10%Na2SO3溶液的质量为126g/mol(1mol0.4mol)10%1764g1.76kg。12F3F42011广东卷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0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0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12F3F4【解析】Da和b不连接时,不能构成原电池,铁置换出的铜附着在铁片上,故A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生成铜在铜片上析出,故B正确;无论a和b是否连接,都是铁片不断溶解生成Fe2,溶液中的Cu2不断得到电子生成Cu,从溶液中析出,溶液颜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C正确;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装置为电解池,铜电极为阳极,铁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因此,即使电压足够大,Cu2也只能向阴极移动,故D错误。32C2F42011广东卷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于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图0(注: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和_。(2)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_。(3)在用废碱液处理气体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_极,熔融盐电镀液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和Al2Cl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_。(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32C2F4(1)Fe2O32AlAl2O32Fe3SiO24Al2Al2O33Si(2)HCl,氯化铝NaCl(3)Cl22OH=ClOClH2O,HOH=H2O(4)阳Al3e7AlCl=4Al2Cl(5)致密的氧化铝膜能隔绝钢材与空气中的O2、CO2和H2O等接触,使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能发生【解析】(1)结合题意,即是Fe2O3、SiO2和金属Al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2)杂质中还存在H2,与Cl2结合形成HCl,高温下Cl2也能与Na和Al反应生成NaCl和AlCl3(700时升华形成气体);(3)冷凝后的气体Cl2和HCl均能与碱液反应;(4)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即Al失电子形成Al3,Al3再与AlCl结合形成Al2Cl;(5)防止腐蚀的原理包括隔绝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改变金属内部结构等。11F3F42011课标全国卷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11F3F4【解析】C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的逆反应,其电极方程式为Fe(OH)22e=Fe2OH,故该电极反应溶液pH升高,C项错误。10F42011全国卷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BH2OCCuODCuSO45H2O10F4【解析】C电解CuSO4溶液的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离开溶液的物质为Cu和O2,其中铜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1,因此需要加入CuO。15F3、F42011山东卷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15F3、F4【解析】CZn的金属性强于Fe,Fe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Zn,电镀前不能形成原电池,A项错误;电镀时,每转移2mol电子析出1molZn,B项错误;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即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恒定,则消耗的反应物与产生的生成物的量恒定,也就是反应速率恒定,与温度无关,C项正确;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易形成ZnFe原电池,Zn作负极优先被腐蚀,铁制品仍能受到保护,D项错误。26E5、F42011四川卷甲、乙、丙、丁、戊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甲、乙组成的常见气体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戊的单质与X反应能生成乙的单质,同时生成两种溶于水均呈酸性的化合物Y和Z,0.1mol/L的Y溶液pH1;丁的单质既能与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L,也能与Z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丙、戊可组成化合物M。请回答下列问题:(1)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2)写出乙的单质的电子式:_。(3)戊的单质与X反应生成的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4)写出少量Z的稀溶液滴入过量L的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按图111电解M的饱和溶液,写出该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_。将充分电解后所得溶液逐滴加入到酚酞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图11126E5、F4【答案】(1)(2)NN(3)23(4)HAlOH2O=Al(OH)3(5)NaClH2O=NaClOH2先变红后褪色【解析】由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知其为NH3,所以甲为氢、乙为氮,由“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可知戊为氯。由“0.1mol/L的Y溶液pH1”可知Y为弱酸或强酸弱碱盐,结合题中其他信息可知,Y为NH4Cl,则Z为HCl。所以(3)中反应方程式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