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时实习表格(B5).doc_第1页
测量平时实习表格(B5).doc_第2页
测量平时实习表格(B5).doc_第3页
测量平时实习表格(B5).doc_第4页
测量平时实习表格(B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1 水准测量记录表仪器型号:_ 仪器编号:_ 观测日期:_年_月_日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测站点号后视读数a (m)前视读数b(m)高差h (m)改正后高差h改 (m)高程H (m) 检 核 计 算班级:_ 小组:_学号:_ 姓名:_ 表2 测回法观测记录表仪器型号:_ 仪器编号:_ 观测日期:_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测站目标盘位水平度盘读数 水平角备 注半测回值 一测回值 L RLR L R班级:_ 小组:_学号:_ 姓名:_ 表3 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仪器型号:_ 仪器编号:_ 观测日期:_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测站目标水平度盘读数2C=L-(R180)180平均读数= (L+R180) 一 测回归零方向值 各测回归零方向平均值 盘左 盘右 班级:_ 小组:_学号:_ 姓名:_ 表4 竖角观测记录表仪器型号:_ 仪器编号:_ 观测日期:_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测站目标盘位竖盘读数 竖 角 值指标差近 似 竖 角 值 测 回 值 LR LRLRLRLRLRLR班级:_ 小组:_学号:_ 姓名:_第 18 页 表5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班级:_ 小组:_学号:_ 姓名:_仪器型号:_编号:_ 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点号观测角()角 度改正数()改正后角 度()坐标方位角距离D(m)坐标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坐标增量坐 标 值x(m)y(m)x(m)y(m)x(m)y(m)1234=2+356789101112 略图总和 D=fb = fx= fy=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容许值=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表5计算所需的闭合导线图及其数据:起始边坐标方位角: 12=975808观测导线各右角: 1=1255204 2 =824629 3 =910823 4 =601402观测导线各边: D12=100.29m D23=78.96m D34=137.22m D41=78.67m1点的坐标: X1=5032.700m Y1=4537.660m表6 视距测量与罗盘仪磁方位角测量记录表(一) 视距测量记录表 视 距 测 量 记 录 表测站名称: 仪器高: 测站高程: 班级: 小组: 测点名称测量次数竖盘位置标 尺 读 数尺间隔l竖 盘 读 数 指标差x 竖 角 水平距离D高差h高程 H 上 丝 下 丝 中 丝LRL R注:卷尺丈量AB的距离 往测= 返测= 平均距离=(二) 罗盘仪磁方位角测量记录表磁 方 位 角 测 量 记 录 表 测站 目 标正方位角A正 反方位角A反 差数A=A正-(A反180AB平均磁方位角 班级:_ 小组:_学号:_ 姓名:_表7 碎 部 测 量 记 录 表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 测 站 仪器高测站高程碎部点号碎 名部点 称水平角 标 尺 读 数竖 盘读 数 水平距 d(m) 高 差 h (m) 高 程 H(m)中丝下丝尺间隔l上丝 . 班级:_ 小组:_学号:_ 姓名:_表8 求积仪测定面积记录计算表仪器型号:_ 仪器编号:_ 观测日期:_年_月_日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求积仪单位分划值C的测定测轮位置及量测次数起始读数 n1少终了读数 n2读数差n2-n1读数差(n2-n1) 的平均值备 注轮左1已知面积S= m2初安臂长R1=调整后臂长R=2轮右 34航臂调整后检测轮左轮右注:航臂长不可调的求积仪,上表的最后一栏(航臂调整后检测)不做。调整航臂长计算如下:地块面积测定记录 航臂长R= C相对= m2地段编号测轮位置起始读数n1终了读数n2读数差n2- n1读数差平均值地块面积S=C(n2- n1) m2 1轮左轮右 2轮左 轮右量测精度计算: 两地块面积之和:S1+S2= 已知控制面积:S= 误差S= 相对误差= 班级:_ 小组:_学号:_ 姓名:_表9 地形图应用作业班级:_ 小组:_ 学号:_ 姓名:_(一) 在地形图上求某点高程与绘制AB方向的断面图下图为某一局部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m。1.求图中AB线与山谷线交点9的高程;(计算另附白纸)2.试绘制AB方向的断面图,断面图的距离比例尺为1:2000,高程比例尺为1:200。(要求学生用坐标方格纸画断面图)(二)平整场地 (计算要另附白纸,填挖分界线画在下图上)(1)求出平整场地的设计高程(计算至0.1m);(2)计算各方格顶点的填高或挖深量(计算至0.1m) ;(3)计算填挖分界线的位置,并在图上注明其距离方格顶点的数值,画出填挖分界线;(4)分别计算各方格的填挖方以及总挖方和总填方量(计算取位至0.1m3) 表10 圆曲线主点测设记录表交点桩号:_ 编号:_ 观测日期:_年_月_日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观测点名 盘 位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平均角值 L R 转角的计算右偏:=180-=左偏:=-180=曲 线 元 素 计 算 曲 线 主 点 桩 号 计 算半 径 R 曲 线 起 点 ZY 切 线 长 T 曲 线 中 点 QZ 曲 线 长 L 曲 线 终 点 YZ 外 矢 距 E 校 核YZ=JD+T-D YZ=JD+T-D =106.29切 曲 差 D 表11 圆曲线细部测设计算表交点桩号:_ 编号:_ 观测日期:_年_月_日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点 名 里 程编 号弧长 直 角 坐 标 法 偏 角 法坐标原点XY弦长 长 单 值累 计 值 测 设 校 核 偏角法测设距离较差为: 容许值: 05 55.2/1000=0.055m 表12 缓和曲线测设记录计算表交点桩号:_ 编号:_ 观测日期:_年_月_日观测点名 盘位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平均角值 L R 偏角的计算右偏:=180-= 主曲线半径R=左偏:=-180= 缓和曲线长lh=特征参数计算切线增长值=切线长尾数圆曲线内移值=外距尾加数缓和曲线切线角=切曲差尾加数d=2t-lh=曲线元素计算切线长=加缓后切线长Th=T+t=圆曲线长=曲线全长Lh=L+lh=外距=加缓后外距Eh=E+e=切曲差D=2T-L=加缓后切曲差Dh=D+d=主曲线长Ly=L-lh=略图:主点编号计算直缓点ZH=JD-Th=缓圆点HY=ZH+lh=曲中点=圆缓点=缓直点HZ=YH+lh= 校核:HZ=JD+Th-Dh=班级:_ 小组:_ 观测者:_ 记录者:_ 计算者:_表13 建筑物轴线测设与高程测设实习准备工作 控制点布设和设计数据 建筑物轴线测设(见右图)和高程测设,首先需要有控制点,为此,在空旷地面选择A、B两点,先打下一木桩作为A点,桩顶画十字线,以交点为中心,用皮尺(正式生产应用钢尺)丈量一段30.000m的距离定出B点 (同样打木桩,桩顶画十字线)。 假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点: XA=100.000m YA=100.000m B点: XB=100.000m YB=130.000m A点的已知高程为50.000m。设计某建筑物轴线点P1、P2坐标如下:P1点: X1108.360m Y1=105.240m P2点: X2108.360m Y2=125.240m 2测设(放样)数据的计算 设在控制点A、B用极坐标法测设轴线点P1、P2的平面位置及用水准仪测设高程。在下列“极坐标法测设数据计算”表中计算所需数据。极坐标法测设数据计算表 边 号 坐 标 增 量水平距离 D坐标方位角 水平夹角 j X Y A-B A-P1 B-A B-P1 - P1-P2表14 电子经纬仪与全站仪实习作业(一) 目的要求 1.学会使用电子经纬议测量水平角及竖直角;2.学会对苏一光OTS全站仪进行温度、气压、棱镜常数、测距次数以及测量目标条件的设置;3.掌握距离测量的方法,了解坐标测量方法的原理。(三)实习内容1. 电子经纬仪(1)用电经测量水平角记录于下表:测站目标盘位水平度盘读数 水平角半测回值 一测回值 L R(1) 用电经测量竖直角记录于下表:测站目标盘位竖盘读数 竖 角 值近 似 竖 角 值 测 回 值 LR 2.全站仪使用时,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现场用笔写下) (1)关于测量目标条件以及温度、气压、棱镜常数、测距次数的设置:测量目标条件指哪3项?测量目标条件如何设置?开机后,如何进入温度、气压、棱镜常数的设置?分别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