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管理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即将传统经济学与商务和管理活动中的决策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管理经济学 如何应用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和经济分析方法于商务活动中的决策过程,从而最有效的解决正业所面临的种种管理问题。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过度此问题的回答引出管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1, 如何精确定义管理经济学?2, 管理经济学与其他科学(传统微观经济学,企业决策科学)的关系如何界定?3, 企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系统,它活动的目标函数是什么?4,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这一目标函数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第一节:管理经济学的界定管理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使一个企业组织能够在一定的 经济环境中,在面临的各种约束之下,最有效地达到自己既定目标的科学。最优决策:一般认为,企业的目标函数是追求利润最大,为达到利润最大所做的各种 决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理论 对经济环境的科学分析 最优决策注: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个人,家庭,厂商等)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1 考察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行为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行为以及产品的需求和恭给如何决定该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和销售量。2 考察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家庭)供给生产要素的行为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如何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构成产品的成本)和生产要素的使用量。1.2其实质:涉及到一个社会既定的(或有限的)经济资源如何被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如何来满足社会不同的需求。微观经济学 解决 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宏观经济学是以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或经济运行作为考察对象,考察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作用。 管理经济学就是为了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企业所面临的各类经济环境,而提出分析工具和手段,因此管理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应该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由于再课程设置上宏观经济学一般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加上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中,对企业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企业微观经济环境,因此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经济科学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对管理决策问题的最优化选择管理经济学:运用经济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解决管理决策问题决策科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决策问题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更多地侧重于微观经济学,但又不简单地等同于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部分,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和分析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及其结果经市场供求波动从而变动价格去引导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而管理经济学则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为企业的最优决策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因此,管理者的角度,为企业的最优决策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因此,管理经济学论述的开展是紧紧围绕企业的决策问题而进行的。与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关系管理经济学通过运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然后判断出企业决策是否最优,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经济理论假定某一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q)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p),消费者的收入(y),相关商品的价格(pc)(互补商品的价格)和ps(替代商品的价格),根据数理经济学,可假定需求方程式:q=f(p, y, pc, ps)计量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用这一市场关于上述变量的统计数据,从而估计出括号内变量动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情况,有了需求方程,管理经济学就可以把它用来预测自变量变动后需求量的实际变动,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第二节 企业理论1定义企业(工商企业)指人员,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以及有关金融,技术、市场营销等信息的集合体。2人员内部人员外部人员3形式:小企业、合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4规模、特征以前 现代企业(1)企业规模较小 (1)规模大,经营的产品多(2)管理者,所有者合二为一 (2)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3)内部决策只涉及管理者和工人 (3)由所有者,管理者,工人共同决策5企业为什么从较小规模发展到较大规模?用科斯的交易成本说明交易成本科斯的著名定义:“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无关以紧要只要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企业的出现:由于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购买者对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效率的信息不充分和生产的结果带有很大的或然性时,交易成本就会很高,为了减少这种交易成本,要素所有者和使用者以合同的形式,让渡要素的生产权,比如工人通过合同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自愿、服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行政管理,而不是通过市场出售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因此,企业这种组织形式使得生产要素的交易内部化。企业规模的扩大: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一个企业的产品往往是另一个企业的投入品,企业与企业的这种依存关系通过市场的交换机制而实现。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双方要达成一笔交易,就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为了消除这部分交易成本,不同的企业就可以联合起来,把产前,产后的企业组成大规模的现代公司,把市场交易关系变成公司内部的行政协调关系。但企业集中的过程本身有一定的限制性,这就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行政管理费用也随之上升,当行政管理费用开始起过交易成本时,企业规模就不再扩大。6企业购买生产要素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的目的是什么?以前是追求当期或短期的利润现代企业追求的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把企业所有未来的预期利润折算成现值。pv企业价值。 (1.2)其中,p1,p2,p3企业在考察的几年中每一年的预期利润; r利润的折现率(一般根据银行的年利率来确定)t时间pt=tr-tc tr企业在每一期的总收益tc企业在每一期的总收益 (1.3)由(1.3)式知决定企业价值大小的各种因素:tr(产品的:q、p) tc(生产要素的:q、p) r(银行利率、经营活动的风除)(1.3)式风险越大,折现率就越高,企业现值就越小。是一个在管理经济学中贯穿全书的重要公式7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的过程中面临的约束?(1)面临它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可获得性上面的约束有技能的劳动者,原材料,资金、土地等(2)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改进和产品质量提高上受到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3)企业将面临许多政府法规的约束对企业废水和废气等环境污染方面的法规限制,对雇佣劳动力的种种法规要求(4)企业将面利制度方面的约束,主要指经济制度。(5)企业将面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方面的约束。货币政策的约束、产业调整政策的约束8企业理信纸发展过程中的两大挑战?(1)企业的管理者是不是像经济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始终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还是仅仅追求适度的或令人满意的企业价值。(2)由于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这样就出现了企业所有者(股东、股票持有者)与企业管理者利益的分歧。这些问题的考虑吏接近于现实,并深化了企业理论,但是作为一种理论推理的逻辑起点,企业利润或企业价值最大经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假定。第三节 企业利润与决策一、企业利润概念在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性(1)利润是企业生命得以连续的“血液”企业可以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可是企业不能没有利润即使在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利润指标也是考核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2)利润是企业健康发展和成长的前提。企业利润有所增长时,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在社会吸引更多的资本,用于扩大规模。(3)利润是一个宏观经济健康运作的前提。企业利润丰厚社会的投资高涨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4)利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把下属部门或子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对春进行效考核。二、如何定义企业的利润?1工商利润:用于计算企业总收益和实际发生的成本支付之间的差额;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目的而设置的。工商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显性的或者会计成本之后的余额。又称为会计利润显性成本(会计成本):企业支付的工人的工资,借贷资本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以及购买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上面的花费。不包括企业管理者的劳动报酬和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等的报酬。2经济利润:是为了反映企业的总收益和实际存在的成本之间的差额而设置的。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后的余额。隐性成本:包括企业家的管理劳动的工资和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如自有厂房的租金,投资于固定资产的利息)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某种经济资源因用于某特定用途而放弃了该经济资源在其他用途使用中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受雇于其他企业可能获得的报酬就是他目前管理自己企业的机会成本,这部分成本应该在计算企业利润时扣除掉。4正常利润正常利润:企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当市场的供求均衡时,企业的利润正好等于企业家管理劳动的平均报酬。此时经济利润等于05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指高于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利润。即经济利润0对于超额利润存在的解释(1)摩擦利润理论:认为市场可能因为非预期的需求扰动或者成本扰动而处于非均衡状态,从而导致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或者获取超额利润,或者遭受巨额亏损。(2)垄断利润理论:根据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的企业是不可能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相反,如果企业由于掌握了垄断性的资源或技术就可得更多的超额利润。(3)创新行为论:实行创新活动可以使企业在某方面保持垄断地位,在创新被模仿或者推广之前,就可获取超额利润。(4)高风险经济活动报酬认:(5)补偿利润论:当企业或者由于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捕捉得特别准确,或者由于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管理得特别有效率,市场就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这种敏感性和管理的效率给予回报,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第二章 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第一节 描述经济关系的方法一、表格表格是描述经济关系的一种最为简洁,最为直接的方式。二、图示三、数学式需求函数可写成d=g(p)其中d表示需求量,p表示商品的价格,g表示p与d的函数关系。描述经济关系用得最多的方式是用数学的函数关系来表达经济关系。tr=f (q) tr指企业的总收益tr=pqtr总量变量 ar平均收益 总量和边际量的关系边际关系: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将引起总量的怎样的变化。对于上例中我们要考察的边际关系是一个企业产品产量变化一个单位,将引起该企业总收益何种程度的变化。边际成本:产量变化一个单位将引起总成本的变化。边际利润:产量变化一个单位而导致总利润的变化。总量、平均量、边际量的关系(1)产量(2)总利润p(元)(3)边际利润dp(元)(4)平均利润p(元)000011919192523326393413141364334517539356210353572177368208-926从表中看出(1)当边际利润为正时,总利润处于上升阶段;当边际利润为负时,总利润处于下降阶段。(2)当边际利润大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处于上升队段;p引进数学中的斜率概念,斜率就是对直线的倾斜或陡峭程度的测量,它可以用直线在纵轴的变化程度对水平轴的变动的比率来表示,因此某一直线的斜率可表示为由于平均利润是与每一产量水闰相对应的总利润除以产量获得:(1)在图(a)中从原点出发作不同的射线,使这些不同的射线与不同产量水平上的总利润曲线上的点(如(a)中的b、c、d三点)相交,获得不同的连线,这些连线的斜率就代表了平均利润。(2)总利润曲线上的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产量变化而导致的利润的变化程度,因此这些切线的斜率代表了边际利润。点边际利润图中的d点是一个特殊点,此时平均利润=边际利润(3)对应(a)和(b)发现:当边际利润大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随产量的增加继续上升;当边际利润小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利润曲线在平均利润曲线的最高点穿过平均利润曲线边际利润曲线比平均利润曲线更早进入下降阶段,即当边际利润下降时,平均利润可能还处于上升阶段。当边际利润大于零时,总利润还在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只有当边际利润小于零时,总利润才开始下降。当产量等于q,图(b)中的边际利润为c点,边际利润值达到最大,相应地,总利润曲线在c点的切线的斜率为最大,因此c点在数学上被为拐点(切线的斜率最大或最小的点)。数学式:在最优化决策问题中,数学中的导数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概念。导数概念研究的就是比率()的极限。用下图表示函数y=f (x):自变量x的一个微小的变动引起因变量y的一个较大的变动,说明y=f (x)在x2-x1的斜率是很大的。相反,在x4-x3处,x的一个很大变动,引起y的较小的变动,说明函数在x4-x3处的斜率较小,因此较小。精确的导数概念是当x的增量x趋于很小的的比值,用数学式子表示是如在d点就是与d点相切的切线的斜率。第二节 在决策制定中的边际分析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往往需要寻求某一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利润的最大值,成本的最小值等。在此过程中,边际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边疆可导的函数来讲,当函数的值处于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斜率或者说函数在该点的一阶导数必须等于零。一、变量函数描述的经济关系一个企业的利润函数是p=-10000+400q-2q2当q=0时,它的损失是1000元当q上升时,p开始上升当q=29时,企业将消灭弓损当q=100时,p为maxpmax(当q=100时)可直接通过数学求导的方式获得(当利润处于最大值时,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0)令上式=0,400-4q=0,q=100如果q继续上升,p开始下降当q=171时,p=0通过边际分析,可以很快确定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可以说明边际分析在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意义的另一个例子是微观经济学的一条著名定律:当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mr=mc时企业利润最大如图要使企业利润最大,实际上是使反映总收益函数的总收益曲线和反映总成本函数的总成本曲线的垂直距离最大。只有当这两条曲线在同一产量水平上,其切线的斜率相等,这时两条曲线的垂直距离最大,从而利润最大。总收益曲线在产量为qb时的切线的斜率是总收益曲线在该点时的导数,因而可称为边际收益,同理,总成本曲线在qb点切线的斜率为边际成本。mr=mc用数学的方式证明:假定tr、tc函数如下:(1)tr=41.5q-1.1q2tc=150+10q-0.5q2+0.02q3p=tr-tc=41.5q-1.1q2-(150+10q-0.5q2+0.02q3)=-150+31.5q-0.6q2-0.02q3使mp=15时,p 达到最大证明mr=mc时,p最大。(2)令mp=0 得mr=mc(3)利用tr、tc函数计算mr、mc求当p为最大时q。根据mr=mc时p最大,有mr=41.5-2.2q=10-q+0.06q2=mc31.5-1.2q-0.06q2=0解得q=-35(舍去) q2=15当q=15时,有pmax,此时二、多变量函数描述的经济关系为了研究多变量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引进偏导数的概念。现在假定对某一商品的市场需求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商品价格(p)和企业的广告投入(a),则需求函数为q=f(p, a)要求p和a分别对于商品的需求(q)的影响,利用偏导数的概念,假定其他变量暂时保持不变,考察一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价格的变化对需求变化的边际影响为:广告投入的变化对需求变化的边际影响为:某企业的需求函数为:q=5000-10p+40a+pa-0.8a2-0.5p2=0-10+0+a-0-p=-10+a-p=0-0+40+p-1.6a-0=40+p-1.6a求函数的极大值则令偏导数=0=0 =0则 解得 第三节 约束条件下的极大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最优化决策者将面临许多种约束,约束极大化问题在数学上可以通过替代方法或拉格朗日和乘子方法来解决:一、用替代方法解决要大化或极小化问题即把有关约束条件的某个方程中的控制变量(自变量)求出,然后再把这个控制变量的表达式替代到目标中去,最后选择另外一个控制变量的值,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大或最小。假定一个企业生产两种产品x和y,企业的利润是这两种产品产量的函数:p=80x-2x2-xt-3y2+100y该企业所面临的约束条件是:x和y两种产品的产量相加必须等于12:x+y=12x=12-y代入利润函数p=80(12-y)-2(12-y)2-(12-y)y-3y2+100y=-4y2+56y+672对y求导令利润函数对y的一阶导数等于零,求出利润达到最大时的y的值:代y=7入x+y=12得x=5当企业生产5个单位的x产品和7个单位的y产品时,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p=80(5)-2(5)2-57-3.72+1007=868元若不设约束条件,则本例是一个多变量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可用偏导法求得利润最大的x产品产量和y产品产量: 解得p=8016.52-2(16.52)2-16.5213.91-3(13.91)2+10013.91=1321.6-545.8208-229.7932-580.4643+1391=1356.52元约束条件的存在,使决策者的操作空间受到限制,约束条件下最大利润就要比无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利润少。二、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方法求约束最大化问题当约束条件过程过分复杂,不能把基表达为一个决策变量的显性函数时,上面的替代法就显得较为困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这时我们就可用拉可用拉格朗日乘子方法解决约束极大化或极小化问题。步骤:(1)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就是在原来的目标函数(要求最大化或最小化的函数)基础上加入入乘以约束条件方程等于零的表达式,入就是拉格朗日乘子。因为拉格朗日函数构造过程中考虑了约束条件方程等于零这一因素,因此拉格朗日函数可以被视作无约束的目标函数来处理,拉格朗日函数的最优化解等同于原目标函数的解。(2)将拉格郎日函数视作无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分别对变量x、y和l求编写,令偏导数等于零,得到一个关于x、y、l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得(3)将x、y代入利润方程得到pmax:用上例的利润函数,约束条件方程为x+y=12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将x+y=12变为x+y-12=0)lp=80x-2x2-xy-3y2+100y+l(x+y-12)将上式视为无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分别对x、y和l求偏导,使l最大的x、y的解也就是使利润函数p最大时x和y的解。 解得l的值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表示约束条件变化对目标函数值的边际影响。例如把x+y的约束值从12减少到11,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利润值就会减少53元,相反,如果把x+y的约束值从12放宽到13单位,那么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利润值就会增加53元。第三章 需求理论第一节 消费者需求一、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既可用表3.1表示出来,也可用图3.1表示出来。需求法则:商品的需求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呈现出反向变动关系。需求表(表3.1)vcd片的价格(元/张)1508020某家庭对vcd片的购买量(张/年)2620二、整个市场的商品需求整个市场上的商品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行水平的加总,而得到。在图3.2中,假设市场上仅存在两个消费者(家庭)。(a)(b)图表示a、b家庭对于vcd片的需求量和vcd片价格之间的关系,将这两个图中每一价格下两个家庭的vcd片需求量进行加总,就可得到每一价格下市场的总需求量,从而可以得出整个vcd片市场的需求曲线。注意:只有假定了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选择行为是相互独立的,我们才能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加总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潮流效应和自欺效应很少发生。第二节 需求函数与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一、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以数学式子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如下的需求函数: (3.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px该商品的市场价格;i消费者的收入水平;py与该商品有关的商品(替代商品或互补商品)的价格;t消费者的偏好。多种因素与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之间成正向变动的关系。(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商品的价格之间成正向变动的关系。而与互补商品的价格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成正向变动的关系。图中d表示商品需求量(q)与商品价格(p)之间的关系。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互补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提高时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即由dd,反之,需求曲线会向左移由dd。需求量随商品价格变动而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称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称为“需求的变化”。二、市场的需求函数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相对应,可以得到如下式所示的市场需求函数: 表示整个市场对于某商品的需求量。f表示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n表示市场上的消费者数量。px、i、py、t含义不变。与n同方向变动。三、企业所面临的商品需求对于一个特定的企业而言,其面临的商品需求不仅受到px、i、py、t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对企业所面临的商品需求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市场结构一个特定企业所面临的商品需求往往与市场(或行业)需求的规模,行业的组织形式以及行业内企业的数量这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则可用“市场结构”一词加以概括。第七、八章具体讲述。2价格预期当消费者普便预期价格将上涨,他们将增加现期的商品购买量。反之,会减少购买量。3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性质如果企业所生产的是耐用消费品,那么企业面临的商品需求就较不稳定,因为消费者很容易改变自己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期,如果经济不景气,消费信贷不足,消费者可以通过维修和保养延长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期,而将购买新的耐用消费品的时间推迟。4企业的广告和促销活动综合起来,可以用下面这样一个线性的函数式来表示企业所面临的商品需求量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示其他因素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商品需求量的影响。a3(i=1,2,)是各个变量的系数,表示各种因素对企业所面临的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市场上对于某个企业的产品需求的大小,决定了该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多少投入品,因此,企业对于投入品的需求为一种“引致需求”。第三节 消费者选择理论讨论消费者在消费两种商品时,怎样决定两种商品的消费量,从而达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目标。对于这一节所进行的分析而言,假定消费者是效用最大化目标的追求者是非常重要的。一、无差异曲线1定义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横轴表示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量记为qx。纵轴表示消费者对商品y的消费量记为qy。u1,u2,u3分别是三条无差异曲线。2无差异曲线的性质:(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同时其形状是凸向原点的。表示当消费者减少商品x的消费量时,为了保持原光的效用水平,必须增加商品y的消费量,而且随着商品y消费的增加要用越来越多的y的消费来替代等量的x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消费者为了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为了方便一般用它的绝对值式当x和y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mrs就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能相交。(3)越远离原点的地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一般来说,当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不变时,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总是会给他带来更大的满足。在一组无差异曲线中,如果我们固定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则会发现,越远离原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越大,从而也应代表更高的效用水平。二、消费者的约束:预算线1定义:又称消费可能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预虎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种限制就是购买物品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收入,也不能小于收入。大于收入是在收入既定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小于收入则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这种限制条件可以写为如果qx=0则;如果qy=0 设m=60元 px=20元 px=10元,则有qx=0 qy=6 qy=0 qx=3连接ab两点即为预算线。2移动:(1)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地上涨,则预算线会向靠近原点的方向平行移动。(2)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地下降,则预算线会向远离原点的方向平行移动。(3)如果假定商品y的价格不发生变化,而仅变动商品x的价格,那么,如果x商品的价格上涨,预算线会围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至ab的位置。(4)如果x商品的价格下降,则预算线会围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至ab的位置。如果商品价格不为而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则预算线会平行移动收入增加,ab向左上平行移动,收入减少,ab向左下方平行移时。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在预算约束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总是可以通过决定两种商品的消费量来达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目标。我们说此时,他处于消费者均衡的状诚。四、需求曲线的推导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如图3.7(a)中,最初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v2与其预算线ab相切于e点。我们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以及y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则消费者对于x商品的需求量变化不受二者的影响。同时,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给定的一组曲线(u1,u2,u3),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偏好也不变。则消费者对x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就只受到x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影响。根据对图3.5的解释,当其他条件不变时,px预算线将从ab旋转至ab,与新的无差异曲线v1相切于f点。而当px,预算线将从ab旋转至ab,与新的无差异曲线u3相切于g点。从f-e-g,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量在逐渐,而三个点所对应的px在依次,所以在(b)图中找到与f、e、g相对应角f,e,g三个点,将三点连接起来,就得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随着商品x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在相应增加。五、价格的变化、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通过分析价格的变化进而消费者均衡的变化推导出了需求曲线,实际上价格变化导致商品需求量变化的过程中,既有收入效应的作用,又有替代效应的作用。如图3.8,消费者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u1相交于e点,现在降低px,于是消费者的预算线围绕a点旋转到ab的位置,并与u2相交于e点。此时q增加至q加虚线mn平行于ab,并回与u1相切于e点,所对应的x的消费量为q。通过在图中加上mn线,我们就可以将x商品的消费量的变化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替代效应:由于两种商品之间交换比率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x商品的价格下降,x与y两种商品的比价就发生了变化,相当于预算线变为mn,消费者会增加更为便宜的商品x的消费,而减少商品y的消费,这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对于x的消费量从q增加到q。2收入效应:由于商品价格生了变化,从而提高或降低了既实货币收入的购买力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商品x的价格下降同时也相不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有所提高,这可以理解为在两种商品比价不变的情况下,预算线从mn的位置平行移动到ab的位置,这时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对于x的消费量从q增加到q。3吉芬现象对于低档品而言,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相对收入提高使得消费者减少该商品的购买。因此低挡品价格大降对该商品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为负数值。这表明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并不一致。最终情况如何,取决于二者的大小。对于某些商品来说,当其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会使消费者对于这种商品的消费量减少。如图3.9的a图,收入效应使x商品消费量的减少量小于替代效应使x商品消费量的增加量,最终消费者对于x商品的消费量还是增加了。如图3.9的b图,收入效应使x商品消费量减少量大于替代效应使x商品消费量的增加量,最终消费才对于x商品的消费量减少,从而表现为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对其消费量也同时下降。图3.9的b图表示的商品称作“吉芬商品”。即有一些低档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是呈同方向变动关系的,这是违反一般需求规律的罕见现象。第四节 需求的弹性分析一、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某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产生的反应程度,用来表示。注意:如果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实际上就是需求曲线的斜率的导数。但这种衡量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产生的反应的方法有两方面缺陷:(1)的值与q和p的单位有关,同样是一定量的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化,如果将需求量的单位从吨变为公斤或克,或者将价格的单位从元变为角或分,的值就有很大的差异。(2)将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产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就显得没有意义。当价格变化无限小,即dp0时,上式可写成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20-2p当p=2时q=20-22=16为了消除以上方面的缺陷,引入价格弹性分析:1需求的价格点弹性(ep)ep就是在其他变量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即说明:ep一般为负,因为就一般商品而言,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是成反向变动的。 (3.5)ep不仅取决于q/p,还取决于变化的初始点在需求曲线上的位置(即p/q的大小),但却与q和p的单位无关。将看作收入水平变量的系数(a),则上式可写成 (3.6)图3.10中b点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为这意味着在b点,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价格每变化1%,商品需求量就向相反方向变化5%。在需求曲线的中点位置上,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绝对值|ep|=1;在中点位置以上的区域内,|ep|1,在中点位置以下的区域内,|ep|1时,mr0,tr随着p下降和q上升而上升。特别地,如果需求曲线是线性的,那么tr的最大点,即mr为零的点,恰恰对应着需求曲线的中点。在需求曲线中点以上的区域内,|ep|1,mr0,表示tr随着q上升而上升;相反,在需求曲线中点以下的区域内,|ep|1,mr0;如果商品为低档品,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消费者会逐渐减少对这些商品的需求量,因此,低档品的收入弹性系数0。(1)商品的性质一般来说,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这类商品通常被称为低档商品。例如在1998年之前的近5年中,我国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国内电信业务以每年43%的高速度增长,但同时电报业务却以30%的幅度急剧递减。(2)不同的考察时期在不同的考察时期,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而且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种类也增多了,这种商品的性质就可能从一般商品变为低档商品。(3)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同样一种商品在不同消费者弹体中可能属球 同性质的商品。例如在加入比较高的消费群体中对vcd及vcd片的需求量不大,而在收入比较低的消费者群体中的vcd及vcd片的需求量就大一些。(4)不同的收入衡量标准需求收入弹性的测算可以采取不同的收入衡量标准,从而对同一商品在同一阶段的收入弹性测算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可以作为收入衡量标准的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也受到与之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影响,在弹性分析中,我们以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变化与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1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 (3.19)式中(qx/py)这一项就是式3.3中相关商品价格变量的系数(a4),因此上式可进一步写作: (3.20)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 (3.21)3影响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因素x商品和y商品之间的关系是影响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那么x商品的需求量与y商品的价格呈相反方向变化,因此exy的数值是“-”。如果两种商品是替代商品,那么x商品的需求量与y商品的价格呈相同方向变化,因此exy的数值是“+”。四、需求的弹性分析在管理经济学中的应用1如果某企业想开发一种有广阔前景的新产品,这时企业可选择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品作为开发对象,因为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增长要比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快。2对于一种产品在不同消费群体中的不同收入弹性分析有助于企业进行产品定位。3当企业面临既定的市场需求,企业的价格决策可以借助于价格弹性的分的来完成。4交叉价格弹性的测处也有助于企业进行价格决策。如:不同品种的同一类商品是最为标准的替代商品,如果我们发现本企业的产品需求量与其他企业产品价格变化的交叉价格弹生非常小,那么说明消费者可能对于你所在的企业的产品还是比较喜欢的,因此企业的正确决策不是跟着其他企业一起降价,否则降价也并不会有助于企业增加收益。第四章 需求的估计和预测第一节 需求的估计需求的估计是客观地反映需求量与各个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一、需求估计中的识别问题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市场是充分自由的,而且需求和供给双方的行为都根据价格信号进行调整的话,地么给定一对一般形状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总能得到一个均衡点,并且有一个均衡的市场成交量和市场价格,这一数量和价格的组合也就能被我们观测到。那么被观测到的一系列数量和价格组合点是怎样形成的?从理论上说,它可能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形成的:(1)市场上的需求曲线没有发生变动,但供给曲线发生了移动,如图4.1(a)。(2)市场上的供给曲线没有发生变动,需求曲线移动如图4.1(b)。(3)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发生了移动,如图4.1(c)。在图4.1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当实际情况是第一种,即只有供给曲线发生移动的时候,我们才能直接将观测到的均衡点连接起来进而得到所需要的需求曲线。显然,观测到的商品需求量,价格组合与需求曲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识别问题”。如果我们想设法控制需求曲线不发生移动,而只变动供给曲线来观测一系列的均衡点,那是不可能的,在实际操作中,你可能面对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市场环境以及不同的时间,从而影响需求量变化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方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调整,使调整的结果的数据都好像落在了一条需求曲线上。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进行计量分析,将实示上得到的多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并得到一条相就的需求曲线,而且这条需求曲线可能已经不通过原先观测到的那些数量和价格的组合点了。二、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需求估计1需求函烽的构造qdx=f(px,n,i,px,t,)就一个具体的回归分析而言,以上变量必须具有特定的含义。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还应该对于研究对象具有深入的了解,否则,在函数构造这一步就可能会漏掉一些很重要的解释变量。如一些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一般会与消费信贷的完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与旅游业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再有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的一些制度性特征。2需求函数形式的确定一般被采用的函数形式是线性的,即 (4.2)ai (i=1,2,)是各个变量前的系数,同时也是模型的参数,其经济含义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会引起应变量变化多少单位。通过回归分析中的最小二乘法,可以确定这些模型参数的值,从而得到一个具体的需求函数。有时,需求函数的形式是非线性的,如柯布一道格拉斯需求函数 (4.3)b和ai(i=1,2)是模型的参数,化为线性模型 (4.4)令y=lnqx、b=lnb、x1=lnpx、x2=lniy=b+a1x1+a2x2 (4.5)注意:在这样一个双对数模型中,模型的参数值ai (i=1,2)分别就是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数值。3数据的收集当模型的具体形式已经确定下来之后,我们需要针对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蓝桥杯考试题库及答案
- 梭伦改革总结课件
- 安装质量员(试题+答案)
- 2025年外贸业务员招聘面试实战模拟题集
- 2025年美术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复习要点解析
- 2025年篮球裁判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物理学科教师招聘模拟题及备考策略
- 2026届天津市大白高中化学高一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跨境电商运营专员亚马逊平台方向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练习题及答案二
- 兼职人员聘用协议书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
- GB/T 45595-2025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
- 2025年盾构机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院物业交接方案
- 2025年国家保安员试考试题库(附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教案
- 上海民办兰生中学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
- 乡土中国考试题及答案
- 刻蚀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