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模具保养.doc_第1页
生产模具保养.doc_第2页
生产模具保养.doc_第3页
生产模具保养.doc_第4页
生产模具保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模具保养1目的:为保证模具正常生产,减少故障及品质问题,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2适用范围:注塑部量产中的模具,不含试模模具。 3日常保养 3.1 每班(12H)由责任技师保养一次,并记录在作业日报表上。 3.2 保养项目: 3.2.1 前、后模面胶丝、脏物抹拭、清理; 3.2.2 检查弹簧、顶针、行位有无卡死、烧伤、断裂等现象,如有应落模修理; 3.2.3检查运水是否堵塞,如有应进行疏通; 3.2.4 顶针、行位、导柱、导套等活动部位加黄油。 4. 定期保养 4.1 按注塑机机型大小来划分每次进行保养的模数,以生产命令单所统计的产量除以穴数来计算,由修模组进行保养,并由模具管理员记录在模具履历表上: 30T100T: 每生产6万模保养一次 150T160T:每生产5万模保养一次 220T350T:每生产4万模保养一次 4.2 保养项目: 4.2.1 P/L面胶丝、脏物抹拭、清理; 4.2.2 检查弹簧、顶针、行位有无卡死、烧伤、断裂等现象,如有应落模修理; 4.2.3检查运水是否堵塞,如有应进行疏通; 4.2.4 顶针、行位、导柱、导套等活动部位加黄油; 4.2.5 分解顶针、行位、抽芯、检查是否有烧伤、断裂、严重磨损等现象,如有应修理或更换; 4.2.6 排气槽、孔的清理,有困气烧黑部位加排气; 4.2.7 损伤、磨损部位修正。 5外观保养: 5.1外观保养由模具管理员及上下模技工负责进行. 5.2 保养项目: 5.2.1、模胚外侧涂油漆,以免生锈; 5.2.2、落模时,型腔应喷上防锈油; 5.2.3、保存时应闭合严实,防止灰尘进入模CORE。 6模具保养注意事项 6.1活动部位,每日保养必需加油; 6.2模面必须清洁:不得在P/L面粘标签纸;禁止产品粘模未取出仍继续啤货;P/L面胶丝必须清理干净;1目:为保证模具正常生产,减少故障及品质问题,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2适用范围:注塑部量产模具,不含试模模具。 3日常保养 3.1 每班(12H)由责任技师保养一次,并记录作业日报表上。 3.2 保养项目: 3.2.1 前、后模面胶丝、脏物抹拭、清理; 3.2.2 检查弹簧、顶针、行位有无卡死、烧伤、断裂等现象,如有应落模修理; 3.2.3检查运水否堵塞,如有应进行疏通; 3.2.4 顶针、行位、导柱、导套等活动部位加黄油。 4. 定期保养 4.1 按注塑机机型大小来划分每次进行保养模数,以生产命令单所统计产量除以穴数来计算,由修模组进行保养,并由模具管理员记录模具履历表上: 30T100T: 每生产6万模保养一次 150T160T:每生产5万模保养一次 220T350T:每生产4万模保养一次 4.2 保养项目: 4.2.1 P/L面胶丝、脏物抹拭、清理; 4.2.2 检查弹簧、顶针、行位有无卡死、烧伤、断裂等现象,如有应落模修理; 4.2.3检查运水否堵塞,如有应进行疏通; 4.2.4 顶针、行位、导柱、导套等活动部位加黄油; 4.2.5 分解顶针、行位、抽芯、检查否有烧伤、断裂、严重磨损等现象,如有应修理或更换; 4.2.6 排气槽、孔清理,有困气烧黑部位加排气; 4.2.7 损伤、磨损部位修正。 5外观保养: 5.1外观保养由模具管理员及上下模技工负责进行. 5.2 保养项目: 5.2.1、模胚外侧涂油漆,以免生锈; 5.2.2、落模时,型腔应喷上防锈油; 5.2.3、保存时应闭合严实,防止灰尘进入模CORE。 6模具保养注意事项 6.1活动部位,每日保养必需加油; 6.2模面必须清洁:不得P/L面粘标签纸;禁止产品粘模未取出仍继续啤货;P/L面胶丝必须清理干净; 注塑模具维护保养规程注塑模具维护保养规程2008年01月14日 星期一 09:34一目的:使设备能保持最佳的性能状态和延长使用寿命,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二 适用范围:适用模具的维修和保养。三定时检查、维护:需由模具维修、上下模人员进行定时保养和检查。1 每日的例行检查和维护:1.1 运行中的模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a 是否有低压锁模保护;b 活动部位如导柱、顶杆、行位是否磨损,润滑是否良好?要求至少12小时要加一次油,特殊结构要增加加油次数。c 模具的固定模板的螺丝和锁模夹是否松动;1.2生产正常状况:检查产品的缺陷是否与模具有关;1.3下机时要对模具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防锈处理: 抹干型腔、型芯、顶出机构和行位等部位水份并喷洒模具防锈剂或涂抹黄油。1.4下机后的模具要放在指定地点并作好记录: (1)模具状况:完好还是待修。(2)下模时的防锈处理方式。2 每季的例行检查:主要是对放置两个月以上没有使用的模具进行清理维护。2.1打开模具,检查内部防锈效果,有异常情况,须重新进行防锈处理. 长期不使用的模具须涂抹黄油.2.2 放回原位并作好记录.四 维修注意事项:1. 非专业维修人员或未经专业维修人员允许,不可自行拆模维修。2生产过程出现小的故障,调机人员可根据情况加以解决。如:2.1进胶口粘模:应用铜针在进料嘴处敲出,不可用钢针等硬物敲打模具。2.2型腔轻微模痕,可根据型腔的光洁度选择抛光材料.有纹面不可使用砂纸等抛光材料,一般用铜刷蘸钻石膏或金刚砂浆刷洗,由专业维修人员完成。2.3产品粘模:一般用热的塑料包覆产品及顶出部位,待冷却后顶出。如用火烧注意不要损伤模具表面。3. 专业人员维修模具时,不可随意更改结构,需要更改结构须经质量工程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4. 保证维修质量,选择合适的设备、材料、工具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最快速度完成。五 质量记录:1. 注塑机及模具保养记录表。一、 目的:1.1为规范塑料注塑模的使用和保养,减少模具的损坏,确保产质量量满足客户需求。二、职责2.1本标准必须经由培训合格之注塑技术人员2.2注塑领班负责实施和检查督导,主管定期督导.三 注塑模具的保养内容分为:1.0生产前模具的保养1.1须对模具的表面的油污,铁锈清理干净检查模具的冷却水孔是否有异物,是否有水路不通.1.2需检查模具胶口套中的圆弧是否损伤,是否有残留的异物.运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动作是否顺畅.2.0生产中模具的保养2.1每天检查模具的所有导向的导柱,导套是否损伤,包括模具导柱.行位等部件,定期对其加油保养,每天上下班保养两次.2.2清洁模具分型面和排气槽的异物胶丝,异物,油物等并检查模具的顶针是否异常并定期打油. 分 模 面 、 流 道 面 清 扫 每 日两次 。引 导 梢 、 衬 套 、 位 置 决 定 梢 的 给 油 每 日 一 次 。2.3定期检查模具的水路是否畅通,并对所有的紧固螺丝进行紧固.2.4检查模具的限位开关是否异常,斜销.斜顶是否异常.3.停机模具的保养3.1停机之前须先关闭冷却水路,吹净模具内的水路的余水,检查模具的表面是否有残留的胶丝,异物等将其清理干净后均匀喷上防锈剂,准确填写相关记录.四. 塑胶模具的维护管理要点模具维护管理的重点,主要的维护项目为 :1.模具PL面, 模穴、型心面等部位的清洁,2.模具的运动部位的润滑,螺栓的松弛的紧固,3.冷却水孔的防锈,电器件的断线检查等连 续 生 产 时 应 定 期 进 行 生 产中 维 护 , 断 续 生 产 品 则 在 一 个 批 量 生 产 后 一 定 要 进行停 机 维 护 , 使 其 在最佳 保 养 状 态 。模 具 维 护 应有 日 常 保 养 进 行 和 定 期 保 养 进 行 , 都 依 照 模 具 维 护与保养 进 行 , 并以 模 具 保 养 检 查 表 确 认 并 作 业 后 , 再 将 每 一 个 模 具 生产记 载 于 记 录 表 上 ,这个 记录 是 模 具 的 履 历 记 录 , 在 以 后 的 检 查 上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 维 护 上 的 要 点 在 于, 在固 定 的 必 要 频 率 及 时 间 下 , 认 真 执 行 模 具 的 维 护 管 理 。 并 非 发 生 事 故 后立 即 修护 , 而 是 要 预 防 事 故 的 发 生 。注塑试模管理试模是指模具初装后进行的试验性冲压或胚塑,以考核模具的性能和胚件的质量。如何控制和管理不同的试模申请,制定相应的试模计划,由注塑统一安排试模计划。 试模通知:试模通知是提醒各参加试模部门、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够合理的安排试模工作,其包括通知参加试模部门、模具编号、塑件编号、试模日期、试模用料、试模样板数量、试模类别、试模成本、试模状况、模具数据等信息。 制模/改模管理:系统提供制模、改模等加工任务的管理,根据待排产的加工任务,优化工模车间能够进行合理化的生产排程,并计划其加工所需的费用、工时、人员和设备,确保加工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 试模报告:试模完成后,需要质检部门出具试模报告,反映试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模具注塑情况和塑件缺陷情况,并注明试模单号、模具编号、塑件名称、试模原因、试模次数、试模日期、塑件批号、试模机器等详细信息。 模具试模合格率:试模合格率反映了模具试模的次数,以及模具试模成功的比率,是衡量模具加工师傅和设计部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模具验收管理:模具在试模成功后,客户需确认试模结果,并签收模具验收合格单。客户签收的模具验收报告单中需从以下几方面考核:塑件的质量、模具的性能、技术文文件(样板)、交货期等。模具基础档案:标识模具的名称、型腔数、总装图、产品图以及相关的要求和技术说明(试模或原样品、材料及收缩率,装配要求、体积);模具状态(正常、在修、故障、损坏、报废)。 模具试模记录:模具试模记录主要记录模具的试模日期、试模人员、试模地点、试模设备、试模用料、试模状况说明、试模样品、质检报告。模具验收记录:模具验收主要记录了该模具验收过程中的情况,包括验收人员、验收日期、验收地点、验收样板、试模报告、模具状况以及验收技术质量等。 模具进厂(入库)记录:模具入库记录记录了该模具进厂(入库)情况,主要包括入库日期、供货商名称、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负责人。 模具匹配机台:模具匹配的机台记录了改模具相应匹配的机床型号,包括其规格、名称、性能、顶出方式、安装面积、最大成型压力、锁模力、注射量等等。 模具维修记录:模具维修记录主要记录维修模具的编号、名称、日期、人员态、维修后试模记录及注意事项等。ABB涂裝線技術資料一.工藝流程:上挂 靜電除塵 底漆涂裝I 流平室I 底漆涂裝II 流平室II 面漆涂裝 流平室III 烤爐二.涂裝治具:在現有環境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涂裝治具設計和使用的合理性會直接影響涂裝品質.1.A治具與B治具之間應留有稍許間隙.目的:a.防止溢漆. b.避免治具換用頻率過高,造成浪費.2.B治具應盡量設計簡易,可采用直條扁平鋼板來代替現有B治具.目的:a.利於清洗和重復使用. b.可節省治具費用和模具費用.3.c治具底座裸露在外面,噴涂時及易積漆形成漆渣,宜在噴房內輸送鏈兩邊裝軟塑膠布.目的:1.可覆蓋治具底座,易清洗和更換. 2.可減少雜質的產生.4.所有治具應放置於無室內,上線前應確認A治具使用次數和治具清潔程度.必要時治具應進行清潔除塵.5.各種顏色涂裝用A,B治具不能混用,以免造成異色.三.靜電除塵:靜電除塵是保持噴房環境、保證涂裝品質的重要因素.現有之靜電除塵設備除塵效果不佳,宜采用有自動識別功能的全自動靜電除塵消除儀.除去靜電的同時要除去灰塵等異物.注意事項:靜電除塵室必須通風暢通,以保證除塵效果.四.涂裝:油漆粘度、霧化壓力和噴幅是決定涂裝品質的三大決定因素.常見的主要涂裝不良原因和對策如下:1.流挂.垂直表面上進行涂裝時,漆膜在成膜過程中由於重力的作用向下流動.這種狀態保持到成膜之后.因素:a.溶劑揮發性.溶劑揮發快有利於防止流挂,但不易流平. b.油漆粘度.粘度低易流挂. c.涂料固化速度慢易流挂. d.膜厚.膜厚厚易流挂.對策:a.正確選擇溶劑和稀釋劑. b.控制粘度. C膜厚管理.參數控制:涂料量空氣壓力行槍速度角度方向距離 D涂裝環境:溫度濕度.2.白化.涂料在干燥過程中或成膜后產生云霧狀白色漆膜.原因:涂裝過程中漆膜中混入水份.溶劑快速蒸發引起涂膜表層溫度急劇降低至露點以下.壓縮空氣中水分未分離而混入涂料. 對策:a.選擇恰當溶劑和稀釋劑,控制其揮發速度. b.控制濕度70%可加入防潮劑. c.壓縮空氣過濾.3.滲色:底漆或底材中的顏料滲入面漆中導致面漆顏色改變或發花.原因:底涂層中的著色顏料被面漆的溶劑溶解並遷移至面漆中.對策:a.底漆完全固化后再涂面漆. b.面漆溶劑選擇溶解力較差的溶劑.4.裂紋:漆膜表面產生微細裂紋.原因:制品內應力和外部應力.對策:a.降低溶劑蒸發速度. b.選擇適當的干燥方法和升溫程序,減少應力產生.5.桔皮:原因:漆膜不能很好的流平.a.涂料的粘度上升至一定程度后停止流動.b.涂料的濃度上升至屈伏值以上停止流動.對策:a.加入流平劑.b.控制空氣壓力,保証涂料充分霧化.c.控制漆膜厚度,保證足夠的晾乾時間和流平.d.控制噴房溫度在20度左右.e.調整正確的噴槍距離和角度.6.氣孔和針孔:涂料成膜后可觀察到漆膜表層以下存在氯泡或者是在漆膜表面上生成凹穴.氯孔處於涂層內,針孔在表面有開口.原因:a.潤濕不良和消泡不佳. b.涂料的粘度、表面張力、溶劑的揮發速度、涂裝環境、清潔程度等.對策:a.根據不同的涂料體系選用消泡劑. b.保證足夠長的晾置時間,嚴格控制升溫速度. c.幹燥和清潔底材表面,保持涂裝環境清潔. d.加入適當高沸點的溶劑改進溶劑揮發性和流動性.7.縮孔和露底:在平滑涂層表面出現隨機分布、大小不一的凹穴,其中露出底材的稱露底.原因:a.低表面能的油脂、過量的硅油、壓縮空氣帶來的礦物油等. b.與涂料體系不相溶的溶劑. c.氯泡 . d.固體粉塵.對策:a.加入適量有機硅助劑. b.保持涂裝環境清潔.c.充分除去壓縮空氣中的水分和油分.8.表面裂紋:PC.ABS或PMMA等熱塑性塑料涂裝后,漆膜表面產生的微細裂紋.原因:a.聚合物與溶劑接觸后其表面能降低. b.溶劑分子滲入聚合物內部.c.溶劑揮發后表層體積收縮,產生應力.d.溶劑使聚合物表層發生溶脹.對策:a.涂料溶劑和稀釋劑的適當選擇,即溶劑的溶解力和揮發度的搭配. b.選擇適當的涂料干燥方法和升溫程序,減少干燥過程中產生應力. c.涂裝前對塑料制品進行退火處理,消除塑料加工的殘余內應力.9.雜質:在涂裝過程中細小的灰塵漆渣等雜物鑲嵌的油漆之中,其表面有凸起.原因:a.A、B治具不淨,附有灰塵. b.素材除塵效果不佳. c.A、B、C治具上積聚的油漆渣.d.通風系統帶進雜質.e.噴房和烤爐沒有維持正壓,外界不潔空氣進入系統.f.人為因素,如:不穿防塵衣進出噴房.對策:a.保持治具清潔,極時更換治具. b.改善靜電除塵裝置,提高除塵效果. c.極時更換過濾网,保持通風系統的干凈. d.維持噴房和烤爐正壓. e.進入噴房和無塵室必須穿防塵衣.10.漆點:大量油漆聚集在漆膜一小面積處,其表面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