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蓝湾国际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12-蓝湾国际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12-蓝湾国际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12-蓝湾国际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12-蓝湾国际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华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新芒果蓝湾国际工程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华厦建设 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测量准备-2四、工程定位放线测量-4五、土方开挖测量-5六、结构施工测量-5七、标高控制网的测定和标高的传递-6八、沉降观测-7九、建筑物垂直度及电梯井道垂直度检验测量-8十、施工测量技术要求-9一、编制依据1、蓝湾国际一期工程结构、建施施工图纸。2、蓝湾国际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规范和地方标准验收要求。4、公司的相关标准。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开封市西开发区,东集英街,南为郑开大道。总开发建筑面积15.4万,一期由6#、7#、8#、9#、10#楼及人防地下车库组成,建筑面积为8.1万。其中,6#楼地上27层,地下一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2546.01,建筑高度78.25米; 7#楼地上32层,地下一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3124.02,建筑高度92.4米;8#楼地上27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2405.85,建筑高度78.25米; 9#楼地上14层,地下二层(人防),地上建筑面积为10155.65,建筑高度41.1米;10#楼地上32层,地下二层(人防)建筑面积25981.01,建筑高度92.4米。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物场地类别类。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独立承台桩基础,承台间设拉梁及抗水板,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抗震;基础型式为筏板桩基础,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筏板厚度为1600mm、1350mm、1550 mm、900 mm,独立承台厚度为1000mm。地下车库防水板厚度为500mm。楼层板截面厚度主要有:100mm、120mm、140 mm 、160mm。三、测量准备1、测量组织和仪器配备为确保工程测量精度,本工程项目部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测量放线工作实行专职测量员负责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自检复核。测量成果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定后,报建设(监理)单位复验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施工依据。测量仪器设备配备情况如下:名 称型 号数 量激光铅锤仪DZJ21台水准仪DS322台全站仪NTS-3221台精密水准仪DS051台钢卷尺50m2把塔 尺5m2把铟钢尺5m1把线 锤0.5、2.5kg各2个工程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计量单位检测,并在检验准用期内。2、熟悉施工图纸和规范施工测量是指导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来对待这一工作。施测前要认真阅读规划、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弄清设计意图及要求;仔细核对各部分的尺寸和标高,如有差错或不明确的地方,应请设计人员予以修正或明确。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同时,对测量规范的要求也必须予以熟悉和掌握,对测量精度等相关规范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定位依据根据规划红线图蓝湾国际工程总平面位置图及规划院现场测设的建筑物角点及工地东侧集英街的控制点,本工程整体采用外控法,楼内采用内控法。以甲方所提供的A1点(x=50565633,y=44893.986,高程=74.731)、A2点(x=70575.016,y=44672.678高程=74.203)及A3花池点(x=50569.152,y=44776.117)以及规划规划院现场测设的建筑物角点控制桩为引测依据。4、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4.1施工测量控制网的设计4.1.1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采用主轴线法及坐标点法;4.1.2根据总平面位置图提供的各楼角轴线交点坐标及规划院现场测设的各楼角轴线交点控制桩,将6#楼的L轴北1米线与11轴东1米线引出; 7#楼的E轴北1米线与11轴东1米线引出;8#楼的J轴北1米线与9轴东1米线、17轴东1米线引出;9#楼的E轴北2米与26轴东1米线引出;10#楼的F轴北1米线与40轴东1米线、15轴东1米引出;并将组成本工程的轴线控制网。4.1.3标高控制点根据规划院提供的位于集英街人行道与主行道交叉口处的点高程引入,在施工场地内布置2个高程控制基准点。4.1.4测量控制网见附图1。高程控制基准点见附图1。4.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测设根据设计图上的控制网点及建设方提供的测量基准点,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并建立标桩。平面控制网点标桩按临时性标桩埋设,标桩采用483.5钢管,钢管入土的一端打扁,为便于标示,在钢管打入土层后,在管口内打入一截木桩,再在木桩顶上订小钉子作为控制点。标桩埋深不小于1.0m,标桩高出地面0.3m,并在桩根用混凝土浇筑半径为200,厚度为150厚的承台。水准标桩采用永久性标桩。标桩的材料做法如图示:5、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因此,应结合现场情况对观测路线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它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本工程沉降观测点布置见附图1所示。四、工程定位放线测量根据总平面位置图及规划院测设的建筑交点控制桩,测设建筑物主轴线的交点(轴线桩)于地面上,用经纬仪检查轴线间角度,用钢尺检查轴线间距离,如不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主要技术要求,应复查调整或重测。轴线桩在基坑开挖时即被挖去,为保留测设的建筑轴线,需将轴线桩向外延伸建立线板(俗称“龙门板”)。在龙门板上将轴线延伸测设在线板上并钉小钉予以标示。五、土方开挖测量1开挖边线测量根据基坑开挖平面图从轴线桩用钢尺量测出开挖边线控制点,并钉入短钢筋予以标示;在各点间拉线,沿线绳撒出开挖白灰边线。用同样的方法放出基坑开挖底边线。2基坑开挖标高控制测量基坑局部挖开后,在距坑底50处的基坑侧壁及裙楼桩上测设基坑底标高控制用水平标桩,水平标桩间距5m。随着开挖工作面的展开,渐次测设到位。水平桩测设方法,可采用塔尺或悬吊钢尺的方法。悬吊钢尺测设时,下悬一垂球(垂球重量等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拉力),坑底、坑顶各放一台水准仪测量。测设示意如下图所示。六、结构施工测量1、垫层放线根据测定轴线控制网和控制点及设计图纸,架设经纬仪在控制点,用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开挖基坑中投测各控制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在垫层外1米左右设置控制桩,小钉子作控制点,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各工程轴线,量出集水坑、电梯井坑中心线,放外边线,设置控制桩,小钉子作控制点。从控制点拉设工程线,支设垫层模板。每次控制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距离和角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方可使用。(下同)2、 筏板基础放线架设经纬仪在控制点上,用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防水保护层上投测控制轴线,形成交叉控制网,再按控制轴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如剪力墙、暗柱、框柱、筏板边线等。应注意:在测量完暗柱后,应用红油漆将暗柱、框柱各角进行明显标注,以便在钢筋插筋时方便辨认。3、 地下室放线架设全站仪在控制点上,用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底板面上投测各控制轴线形成控制轴网。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与工程各轴线的位置关系,用钢卷尺测放出工程各轴线。根据工程轴线测放墙、柱、梁、洞口等细部边线。 4、楼层测量放线4.1从负一层开始,控制线测量由外控改为内控,测量仪器采用激光铅垂仪及全站仪。在基础筏板施工完成后,根据外控轴线在基础筏板面上设置内控点。各单位工程内控点设置详见附图2、附图3、附图4。4.2内控基准点设置方法为:在筏板浇筑混凝土时预埋四块规格为2002008钢板,在钢板上测放出纵横控制十字线,在十字线交点用电钻打一直径为2的小孔作为控制线投测点。在对应于预埋钢板的位置,各层施工时均对应留洞,留洞尺寸200200,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4.3内控楼层测放控制线时,在内控制点上架设激光铅垂仪,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铅垂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控制线测放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移动接收靶,使光束投射点与靶心重合,靶心所在点即为欲测控制点。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全部控制点,经检测复核控制点间的距离和控制线间的角度无误后,连点弹墨线即完成内控楼层控制线测量。4.4根据测放的内控轴网与工程各轴线的关系,测放工程各轴线及各细部边线。5砌体及二次结构放线砌体、阳台栏板等二次结构放线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栏板尺寸。七、标高控制网的测定和标高的传递1、标高控制网的测定现场标高控制水准点由建设单位和勘察院提供,水准点位置位于现场北侧集英街人行道与主行道交叉口处的控制点(黄海高程为73.731米),采用精度不低于S3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测定现场0.000绝对标高,将0.000绝对标高测定在现场南侧围墙上,经复核无误后,做好标记。并根据引入的0.000绝对标高点在场地周边布置水准控制基准点。2、标高的传递地下部分标高直接用水准仪、标杆传递。地上部分由建筑物上所测定的0.000线,用50m钢卷尺在结构外墙上丈量传递,每层均设测定层高点,弹出水平线。各层高程偏差小于5mm,总高累计偏差控制在H/1000且不超过30mm。各层的标高线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测量时用15kg拉力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画出50线,测量点不少于4个,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八、沉降观测 (一)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做法详见沉降观测点大样。本工程在房屋四角及建筑外围每隔不大于20m设置沉降观测点,沉降点布置详见附图1。(二)沉降观测方法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在结构施工阶段,在一层完成后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在装饰工程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两个月观测一次。在观测过程中,当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或遇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以下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相同的方法、路线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观测。观测时间定在加载后的次日进行。3、沉降观测点的首次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在点位设置并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观测中的矛盾现象,因此首次观测应对每个沉降观测点都进行两次观测来决定其高程数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九、建筑物垂直度及电梯井道垂直度检验测量1建筑物全高垂直度检验测量以建筑四大角为检验观测对象,每个角取两个方向观测,得出每个观测面两个观测值,取大值作为该墙面的垂直度偏差值。观测方法为:置经纬仪于墙角一侧墙面的延伸面上,经纬仪距墙角应大于建筑物的高度,照准墙顶部转角点后,将望远镜缓缓向下转动,检查墙角线是否偏离视线,当视线俯视到0.00位置时,固定望远镜,用钢尺量出视线偏离墙角点的距离,此距离值即为墙面一角的全高垂直度偏差值。当施工场地窄小时,可用激光铅垂仪或吊线锤的方法进行量测。全高垂直度控制测量应从建筑物建到二层起即开始量测控制,以防止偏差累积而导致质量缺陷。2建筑物层高垂直度检验测量采用经纬仪或吊线锤、用钢尺量测的方法检查;也可采用靠尺检查,按靠尺检查出的偏差值及靠尺长度折算出楼层高度的垂直度偏差。3电梯井道垂直度检验测量电梯井道垂直度检验测量亦分全高、层高两项进行,检验测量采用吊线锤、用钢尺量测的方法检查。井道全高垂直度控制测量亦要从建筑物建到二层起即开始量测控制,以防止偏差累积而导致井道垂直度偏差超标。十、施工测量技术要求1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要求1.1、建筑物的控制网根据建筑物结构,布设二级控制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建筑物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1等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一级1/300007n二级1/1500015n1.2、控制网应按设计总图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保存的地方。1.3、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上。1.4、主要的控制网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1.5、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两建筑物间有联动关系时,允许误差宜为1,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 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边长丈量较差相对误 差作业尺数丈量总次数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mm)读定次数估读值至(mm)温度读数值至()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1/300002450530.50.521/20000122501030.50.521/10000122701020.50.53注:当检定钢尺时,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1.6、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1.7、当由外部控制转为内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引测时,其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1.8、高程测量的精度,不宜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1.9、场地水准点的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筑物、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1.10、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3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DS150130.50.50.7三等DS1100360.31.01.5DS3752.03.0四等DS31005100.23.05.0五等DS3100大致相等注: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2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要求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建筑物结构特征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mm)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mm)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金属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高度100120m或跨度3036m1/20000516415层房屋建筑高度60100m或跨度1830m1/1000010253515层房屋、建筑物高度1560m或跨度618m1/5000202.542.55层房屋、建筑物高度15m或跨度6m及以下1/300030332木结构、工业管线或公路铁路专用线1/2000305土工竖向整平1/10004510注:对于具有两种以上特征的建筑物,应取要求高的中误差值; 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应根据设计对限差的要求,确定其放样精度。3沉降观测技术要求3.1、水准点的布设要求(1)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2)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避免埋设在低洼易积水处及软土地带。(3)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水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在0.5m。(4)沉降监测网布设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水准点的形式与要求一般与三等水准点相同) 沉降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素 表5 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一等0.30.070.15n0.2nDS05型仪器,视线长度15m,前后前后视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宜按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