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pdf_第1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pdf_第2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pdf_第3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pdf_第4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李 睿 戎 良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杭州 310027 摘 要 综合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空间容量 旅游设施容量 旅游管理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 5 个因素 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 其旅游环境容量为 4 145 6 450人次 d 1 本研究首次将人鸟间的合理距离应用于湿地生态容量的确定 有效 地解决了在充分保证鸟类活动与栖息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湿地旅游的问题 基于游客满意 度的旅游心理容量的估算较客观地反映了旅游区 点 在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满足旅游 者需求的程度 这种基于人鸟距离和游客满意度的综合测算方法对于湿地公园的规划和管理 具有较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 旅游环境容量 人鸟距离 游客满意度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7 10 2301 07 中图分类号 F205 X26 文献标识码 A Eco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 Hangzhou Xixi NationalW etland Park in China LI Ru i RONG L iang Depart m ent of Earth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Chin J Appl Ecol 2007 18 10 2301 230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 integrated esti mation on the eco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H angzhou XixiNationalW etland Park in China wasm ade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patial carrying capacity facility carrying capacity management carrying capacity and psychologi cal carrying capac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uris m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Park was 4 145 6 450 persons per day The rational distance betweenm an and birdwas first adopted to deter m ine the eco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wetland which provided an effective solution both to fully ensure bird safety and to appropriately develop wetland tourism The esti m 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tourist satisfaction degree reflectedmore objectively the extent the tourist demands satisfied at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m anagement of tourplaces Such an integrated esti m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distance bet ween man and bird and the tourist satisfaction degree could be of practical and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s in the planning andmanagement ofwetland parks Key words wetland park XixiW etland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distance between man and bird tourist satisfaction degree 国家林业局 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示范资助项目 X i X i2006 01 12 通讯作者 E mai lzhedalir u izju edu cn 2006 10 30收稿 2007 07 16接受 1 引 言 旅游环境容量指一定时期和范围内 在不损害 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人文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确 保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的前提下 旅游地接待旅游 人数的最大值 每一个旅游目的地对于旅游活动都 有一定的承载力 如果长期超载运行 必然会造成对 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7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 发展和国内外游客的大幅增多 一些热点旅游区 点 和黄金时段超负荷接待游客 使游客的旅游兴 致减低 旅游体验质量下降 个别地方甚至还发生过 安全事故 鉴于此 很多热点旅游区 点 都采取了 控制游客量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 经济和社 会效应 2 8 11 自 1963年 Lapage提出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以 来 国外 学 者对 旅游 环 境容 量进 行 了大 量 研 究 8 10 12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到 70年代末期 对一 些国家公园 风景区 度假区的自然环境容量值进行 了估算 8 12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开始转向对旅游 社会心理容量的关注 重视将旅游环境容量作为管 理工具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4 10 我国学者从 20世 纪 80年代起开始关注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对其估算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7年 10月 第 18卷 第 10期 Chinese Journal ofApplied Ecology Oct 2007 18 10 2301 2307 方法 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探讨 并对黄山 泰山 武夷 山 张家界 九寨沟 拙政园 颐和园 武汉东湖 厦门 鼓浪屿等风景旅游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估 算 7 8 16 然而 目前关注最多的主要是基于旅游区 面积 游线等方面的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值和基于水 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8 16 对 于旅游区 点 标志性的保护动植物 如鸟类 的生 态容量和游客的心理感知容量等关注不多 定量测 算的则更少 对湿地公园等新兴的风景旅游区类型 的旅游环境容量尤其缺少研究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我国湿地面 积大幅减少 环境质量日益退化 为了实现区域可持 续发展 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国家 湿地公园应运而生 并带动了泰州溱湖国家湿地公 园 绍兴镜湖城市湿地公园等一大批湿地公园的建 设 湿地公园属于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旅游环境容 量的控制对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 公园将其旅游开发方式定位于生态旅游 在 杭州 市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 杭州市西溪湿地生 态旅游专项规划 和 杭州市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等文本中都对其生态旅 游环境容量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并初步进行了估 测 3 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起到 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但以往的估测仅基于景区面积 和游线长度 没有考虑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管理水 平 游客心理等其它方面 为此 本文对西溪国家湿 地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深入研究 旨在为其 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促 进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并为国内其它湿地公 园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和客流管理提供参考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 1 研究区概况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西 30 14 57 30 16 57 N 120 02 20 120 05 32 E 为一片地势平坦 河流纵 横的水网平原 1 是一片以鱼塘为主 河港 湖漾 沼泽 墩岛相间 柿基鱼塘 桑基鱼塘 竹基鱼塘 蔗 基鱼塘 菜基鱼塘等镶嵌分布的次生湿地 其中水域 面积约占 70 左右 有 柿林夕阳 蒹葭泛月 西溪探梅 等一批情趣各异的水乡景观 此外 西 溪龙舟 船拳 刺绣 越剧 庙会等民俗风情和秋雪 庵 西溪梅墅 西溪草堂 交芦庵 厉杭二公祠 曲水 庵 河渚古街 蒋相公庙 洪氏祠堂等名胜古迹 也是 重要的旅游资源 杭州西溪湿地内分布着维管束植物 85科 182 属 221种和 6个植被型组 3 其中桑 M orus alba 竹 Phyllostachys sp 柳 Salix babylonica 樟 Cinnamomum ca mphora 莲 N elumbo nucifera 等 乡土植物的种植历史较长 尤以芦苇 Phragm ites communis 荻 Triarrhena sacchariflora 柿 Diospy ros kaki 梅 Prunusmum e 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 色 国家级保护植物主要有中华水韭 Ioetes sinensis 和野大豆 Glycine soja 湿地内动物资源也极其丰 富 其 中 有 白 鹭 Egretta garzetta 灰 鹭 Ardea su matrana 白额雁 Anser albifrons 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 翠鸟 A lcedo atthis 喜鹊 P ica pica 等鸟类共 12目 26科 112种 占杭州鸟类总数的近 50 鲤 Cyprinus carpio 鲫 Carassius auratus 鳙 Aristichthys nobilis 青 鱼 Mylopharyngodon pi ceus 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鳅鱼 Siniper ca chuatsi 等各种鱼类是西溪湿地的特色水产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房地产业的 不断扩张以及农村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西溪湿地的 面积日益减少 生态环境日显恶化 为了实现区域可 持续发展 杭州市政府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 积极开展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的西溪国家湿地公 园建设工程 公园规划总面积 10 08 km 2 分 3期实 施 2003年 9月 总面积 3 46 km 2 的一期工程正式 实施 并已于 2005年 五一 黄金周正式对外开放 二 三期工程正在筹备进行 预计将在 2007 2009 年相继建成开放 3 本研究主要探讨一期范围的旅 游环境容量 2 2 研究方法 2 2 1综合量测模型的建立和权重的确定 旅游环 境容量是各个具体容量指标的综合 主要包括旅游 生态容量 旅游空间容量 旅游设施容量 旅游管理 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等方面 由于不同旅游目的地各 分量的贡献程度不同 因此要赋予各分量不同的权 重 本研究的权重值采用专家打分的办法 通过面对 面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请浙江大学 中国林科院亚热 带林业研究所 西溪湿地管委会 浙江林学院 杭州 市环科院等多家单位 25位长期从事生态旅游且对 西溪湿地相当熟悉的专家分别打分 最后通过计算 平均值来综合确定权重 因此 旅游环境容量 C 的 综合量测模型为 C a1C e a2C s a3C f a4C p a5C m 式中 C e C s C f C p C m 和 a1 a2 a3 a4 a5分别为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空间容量 旅游设 2302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8卷 施容量 旅游管理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及其权重 其 中 a1 a2 a3 a4 a5 1 2 2 2指标标准的获取 指标标准通常指在一定时 间和空间内 某种旅游环境下 对环境体系 游客感 受具有一定规范作用的合理性旅游指标 它在旅游 环境容量的量测过程中 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指标 标准确定的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旅游环境容量的 科学性 由于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还 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本研究参照了 城市湿地 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试行 风景名胜区规划 规范 GB 50298 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 1996 等国家标准 14 15 19 和一些经验数据 2 2 3数据获取 为了明确游客对公园的景观 环 境 设施 服务及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 从 2006年初 至 五一 黄金周期间 共向游客发放并回收了 2 411 份满意度调查问卷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日游客量数 据及水质 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监测数据由公园 管委会提供 2 3 数据处理 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法 6 分析日游客量和 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3 1 旅游生态容量 组成旅游环境系统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 环境承受能力 如大气 土壤 水 生物都产生恢复作 用 因此 旅游生态容量指生态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所 能允许的游客数量 8 根据西溪湿地的实际情况 本研究主要探讨其水体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 固 废环境容量和生物环境容量 3 1 1水体环境容量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面积 为 3 46 km 2 其中水域面积约占 70 平均水深 1 6m 受旅游活动影响的水质指标较多 11 本研究 将生化需氧 BOD5 量和氨氮 NH3 N 量作为水体 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指标 8 18 旅游者人均产生的 BOD5和 NH3 N分别是 40 g d 1和 7 g d 1 18 根 据 2004 2006年环境监测的结果 西溪湿地主要水 域水体 BOD5和 NH3 N的平均值分别为 5 65 mg L 1和 1 16mg L 1 属 类水体 远期水质保护目 标根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2002 按 类水标准执行 当前 在保证水环境质量不发生明 显恶化的前提下 西溪湿地作为以 类水为标准的 人体非直接接触娱乐用水水体的旅游环境容量 Cw e 人次 d 1 如下 Cw e m in 水体 BOD5净化容量 每日人均 BOD5产生量 水体 NH3 N净化容量 每日人均 NH3 N产生量 m in 6 840 187 670 6840 人次 d 1 3 1 2大气环境容量 影响杭州城市空气质量的 3 项指标中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达国家空气质量 2级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浓度超过 2 级标准 根据木桶原理 选取总悬浮颗粒物 TSP 作 为大气环境容量的评价指标 旅游者人均产生的 TSP为 60 g d 1 18 根据 2004 2006年环境监测 的结果 西溪湿地日均 TSP 浓度为 0 30mg m 3 远期空气质量保护目标根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 1996 按一级标准执行 当前 3级大气 质量标准下西溪湿地的大气旅游环境容量 Cae 人 次 d 1 为 Cae 总悬浮颗粒物容量 每日人均产生总悬浮颗粒物 湿地面积 3 46 km 2 大气环境有效厚 度 10 km 总悬浮颗粒物分级标准值 0 50 mg m 3 西溪湿地现日均 TSP 0 30 mg m 3 日人均产生总悬浮 颗粒物量 60 000mg L 1 115 333 人次 d 1 关于旅游对水域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尚 处于探索阶段 可供参考的成熟的相关生态旅游容 量指标比较有限 同类似研究 7 8 一样 上述对水域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主要依据 BOD5和 NH3 N 项目 对大气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主要根据 TSP指标 这难免会带来一定的偏差 随着关于旅游 对水域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 旅游 者人均产生的总磷 总氮 细菌数 悬浮固体浓度 二 氧化硫 氮氧化合物等及其它相关指标将会逐渐明 确 这些指标的纳入对水域和大气生态旅游环境容 量的测算将会更加客观 3 1 3固废环境容量 在西溪湿地景区内 游线沿 途放置了足够的生态型垃圾箱 并配备专门人员 船 只清理和打捞水面 河汊 池塘的垃圾 垃圾清运出 景区后统一纳入城市固废处理系统 当前景区内的 垃圾日均产生量约 1 000 kg 黄金周期间垃圾日均 产生量约 2 500 kg 基本能做到日产日清 所以 固 废环境容量不是限制旅游环境容量的因子 230310期 李 睿等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3 1 4生物环境容量 游客的旅游活动多种多样 旅游者对生物环境的直接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对游 览线路两侧植被的践踏 刻划及采摘 以及对各种动 物的捕捞 惊吓 由于公园内建设有较完善的水上航 道和陆上游步道 游客对植被的践踏现象不明显 一 些古树名木有护栏加以保护 没有发现游客在树上 刻划的现象 对柿子 桑葚 竹笋等的采摘及对鱼类 的养殖和捕捞都在严密的组织下进行 属于正常的 生产性活动 因此 西溪湿地的生物环境容量控制的 目标主要是实现人鸟和谐共处 保证鹭鸟 喜鹊等鸟 类栖息地的安全 5 9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 为了保 护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 至少应保留 10 的天然荒 野地 20 故实际允许的游览面积不应超过 3 11 k m 2 有研究表明 野外调查人员和水禽接近到 100 200 m的距离时将可能引起水鸟惊飞逃逸 17 作 者实地调查表明在鱼塘区当人距离鸟类 300 m 以便在游览道路间为湿地鸟类保留一定 宽度的防护地带 尽可能地确保湿地鸟类少受惊扰 据此计算 西溪湿地的游线总长度不应超过 24 km 按每隔 5 10 m一人的旅游距离标准 游客人均日 周转率为 1 5 则西溪湿地的生物环境生态容量 Cbe 人次 d 1 为 Cbe 基于人鸟合理距离的游览线路长度 人均合理游线长度 游客人均日周转率 3 600 7 200 人次 d 1 综上所述 西溪湿地在 类水和 3级大气环境 质量标准下的旅游生态容量为 C e m in Cwe Cae Cbe m in 6 840 115 333 3 600 7 200 3 600 6 840 人次 d 1 其值主要由生物环境容量和水体环境容量所限 定 3 2 旅游空间容量 旅游空间容量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空间限制 与旅游者自身感知容量的复合概念 10 测算方法有 面积法 线路法和卡口法 3种 13 鉴于西溪湿地在 地形地貌方面对游客的进出没有明显的卡口限制 故主要用面积法和线路法估算其旅游空间容量 3 2 1旅游面积空间容量 鉴于西溪湿地基塘生态 农业的景观特点 其有效可游览水域面积约占总水 域的 30 按风景名胜区城镇公园游憩用地生态容 量的标准 3 人均 50 330m 2 游客人均日周转率 为 1 5 则水域空间容量 Cwa 人次 d 1 为 Cw a 有效可游水域面积 水域人均合理游览面积 人均日周转率 3 302 21 789 人次 d 1 西溪湿地一期工程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30 有效可游览面积约占总陆域的 50 根据风 景名胜区城镇公园游憩用地生态容量的标准 3 陆 域日空间容量 Cla 人次 d 1 为 Cla 有效可游陆域面积 陆域人均合理游览面积 人均日周转率 2 360 15 570 人次 d 1 西溪湿地水陆旅游面积空间容量为 Ca su m Cwa Cla su m 3 302 21 789 2 360 15 570 5 662 37 359 人次 d 1 3 2 2旅游线路空间容量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 范围内河道总长度约 90 k m 其中 可游河道为 15 km 以每公里 2 3只游船 平均每船 20人计 则 水上游线日空间容量 Cw l 人次 d 1 为 Cw l 可航线长度 游航密度 船均载客量 航均日周转率 3 600 5 400 人次 d 1 环园游步道长约 8 k m 则陆上游线日空间容量 Cll 人次 d 1 为 Cll 游线长度 游客合理间距 人均日周转率 1 200 2 400 人次 d 1 西溪湿地旅游线路环境容量为 Cl sum Cw l Cll sum 3 600 5 400 1 200 2 400 4 800 7 800 人次 d 1 综上所述 西溪湿地的旅游空间环境容量为 C s m in Ca Cl m in 5 662 37 359 4 800 7 800 4 800 7 800 人次 d 1 其值主要受限于旅游线路环境容量 3 3 旅游设施容量 旅游设施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其容量主要是由水 电 旅馆床位 主副食 交通 通 讯等方面的供给水平决定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 量 6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周边地区的近距离游客大 部分当天返还 外地游客则多选择住于杭州市区内 2304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8卷 故景区住宿设施的容量可忽略不计 景区目前供水 供电体系已建成投入使用 水电供应充足 因而 西 溪湿地的旅游设施容量主要取决于一些包括停车 场 游船 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容纳量 表 1 表 1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概览 Tab 1 Outline of reception establishm ents in XixiNational W etland Park 设施 Reception establishment 数量 Amount 规格 Nor m 接待使用情况 Utilization efficiency 停车车位 Parking capacity 54 大客车 Carriages 日周转率 Daily turnover rate 1 5 2 101小车 Cars 电瓶船 E lectric tourist ships 530座 Seats 单趟来回 A round trip 1 2 h 2121座 Seats 510座 Seats 摇橹船 Galley 546座 Seats 单趟来回 A round trip 1 5 h 茶室座位 Teahouse seats 322室内 Indoor 每座位日均接待游客数 M ean daily reception frequency 3 4 persons 餐厅座位 Restaurant seats 948 室外餐 茶座 Outdoor seats 254室外 Outdoor 停车场每天可接待人数为 Cp 停车位 车载人数 日周转率 3 997 5 330 人次 d 1 游船每天可接待人数为 Cb 电瓶船瞬时载客量 电瓶船日周转率 摇橹船瞬时载客量 摇橹船日周转率 6 001 人次 d 1 室内外餐 茶座停车场每天可接待人数为 Cc 餐 茶 位 每座位日均接待游客数 4 572 6 096 人次 d 1 因而 西溪湿地的旅游设施容量为 C f m in Cp Cb Cc m in 3 997 5 330 5 945 4 572 6 096 3 997 5 330 人次 d 1 其值主要受限于停车场车位容量 3 4 旅游管理容量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现有正式管理人员约 60人 按 90 100名游客需要 1名正式管理人员计 3 其 旅游管理容量为 C m 60 90 100 5 400 6 000 人次 d 1 3 5 旅游心理容量 游客心理容量可由游客满意度得到直接反映 西溪湿地从 2006年初开始 每周都对游客满意度进 行抽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总体满意度及自然生态 景观 文化景观 总体水质 生态保护政策 团体接待 服务 游船服务 导游服务 餐饮服务 指示标识服务 等方面的满意度 将上述因子作为自变量 日游客量 Cp 作为因变量 在 P 0 05的显著水平下 进行 逐步回归分析 6 得出如下关系式 Cp 22 673 11 062 Ss 11 394 Sg 式中 Ss Sg分别代表游船服务满意度和导游服务满 意度 自然生态景观 文化景观 总体水质 生 态保护政策 团体接待服务 餐饮服务 指示标识服 务等方面的满意度在逐步回归分析过程中被剔除 结果表明 当游客量过多时 游船服务和导游服务满 意度明显下降 实地观察也发现 主要原因在于遇黄 金周 双休日和周一免费开放日游客大量涌入的情 况下 8 00 10 00 13 00 15 00等高峰时段在水 上游线前两个码头等候游船的时间过长 在 0 5 h 左右 设良好和优秀的满意度要求应分别达到 80 和 90 以上 由上式得相应的旅游心理容量值 Cp 3 500 4 800 人次 d 1 3 6 旅游环境容量的综合估算 根据 25个生态旅游专家打分的结果 杭州西溪 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空间容量 旅游设 施容量 旅游管理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的权重分别为 0 37 0 22 0 15 0 13和 0 13 旅游环境容量 C 3 600 6 840 0 37 4 800 7 800 0 22 3 997 5 330 0 15 5 400 6 000 0 13 3 500 4 800 0 13 4 145 6 450 人次 d 1 综上所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范围的 旅游环境容量为 4 145 6 450人次 d 1 4 讨 论 1 在影响湿地旅游生态容量的众多因子中 人 鸟间的合理距离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影响因子 本研 究在国内首次将这一因子应用于湿地生态容量的确 定 解决了在充分保证鸟类活动与栖息安全的前提 下合理地开发湿地旅游的问题 有较为实际的指导 意义 这一方法不仅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管 理有用 对于其它湿地公园或湿地旅游区 点 也具 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2 国内外对旅游心理容量进行研究的案例尚 为数不多 本研究对旅游心理容量的确定主要根据 230510期 李 睿等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游客满意度的调查 在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 上 对日游客量和总体满意度 自然生态景观满意 度 文化景观满意度 总体水质满意度 生态保护政 策满意度 团体接待服务满意度 游船服务满意度 导游服务满意度 餐饮服务满意度 指示标识服务满 意度等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 析 构建了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日游客量模型 为了进 一步提高西溪湿地公园的游客满意度和日游客容 量 可采取团体游程预定 游客量预报和旅游信息实 时发布 引导游客从陆上游线分流以减轻对水上游 线的压力 加强对临时导游人员的培训等措施 3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一期 自 2005年 5月 1 日建成开放至 2006年 8月底 累计进园游客已 90 余万人次 平均日接待游客约 1 900人次 最多为 2005年 5月 16日和 2006年 4月 24日 周一免费开 放日 分别达 12 272和 11 056人次 最少为 2006 年 1月 27日 仅 73人次 其中 96 4 的日子游客量 少于 6 450人次 d 1 90 3 的日子游客量少于 4 145 人次 d 1 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拥挤时段和拥 挤地段的管理和调节 加强游客中心的预告和调度 服务功能 通过消峰填谷的方式使日游客量符合生 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要求并提高游客满意度 4 当前限制西溪湿地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中 基于人鸟距离的生物环境容量和基于游客密度的水 陆游线环境容量刚性较强 不容改变 其它因素如水 质 停车场车位 管理人员数量 游船服务 导游服务 等 可改进的余地较大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动态的 概念 随着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 如水质和大气环境 的改变 旅游设施的增减 旅游管理服务质量的变 化 旅游区 点 范围的变化等 旅游环境容量也将 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 如果某些影响因素发生了明 显的改变 应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重新估算 5 Stanky 12 13 认为 环境容量虽然是一个很好 的 很诱人的概念 但如果将环境容量简单地理解成 数字问题 仅仅将环境容量作为一个数据控制 并不 能达到有效保护资源的目的 因为只要有使用 环境 就会产生变化 困难在于人们很难确定多大的变化 是太大的变化 于是 提出了解决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LAC L i m 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可接受的改变极 限 理论 12 13 该理论的 3个主要原则是 首要关注 点应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 而不是控制游客人数 方面 应该淡化对游客人数的管理 只有在非直接 管理游客 的方法行不通时 再来控制游客人数 准确的监测指标数据是必须的 这样可避免规划的 偶然性和假定性 如果要使湿地公园的资源保护和 游客体验都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方法是研究制定监测指标和标准 可根据西溪湿地 的具体情况分别就资源保护和游客体验 2个方面研 究制定监测指标 可能的资源状况指标包括大气总 悬浮颗粒物浓度 负氧离子浓度 水体透明度 溶解 氧 p H 值 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氨氮 总磷 总 氮以及优势动植物特别是鸟类的种类构成及种群数 量等 可能的游客体验目标包括游客拥挤度 游客满 意度等 一旦被选定的指标超过了规划中确定的标 准 则表示该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超出了可接受 的水平 必须采取明确的行动计划以使监测指标恢 复到标准之内 参考文献 1 Chen L W 陈谅闻 1999 A co 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scenic spots ofX ixi andW est Lake Journal of Zhe 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dition 浙江大学学报 理 学版 26 2 87 90 in Chinese 2 CuiF J 崔凤军 Yang Y S 杨永慎 1997 Spa tial and te mporalvariation of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 TaiM ountain GeographicalResearch 地理研究 16 4 47 54 in Chinese 3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 环境保护科 学设计研究 院 2004 Environmental I mpact Assessment Report on Hangzhou X ix iW etland Reserve Overall Planning Hangzhou Pres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17 61 in Chi nese 4 Fernando JG Yea mduan NJ DanielPM 2004 Carry ing capacity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HengistburyH ead Touris m M anagement 25 2 275 283 5 Lin CS M c A leerMC 2005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tourism manage ment EnvironmentalM odelling and Soft ware 20 11 1431 1438 6 LuW D 卢纹岱 SPSS forW indows StatisticalAnal ysis Beijing Electronics 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 186 337 in Chinese 7 N i Q 倪 强 1999 Recent researches on eco tourism in China Tourism Tribune 旅游 学刊 14 3 40 45 in Chinese 8 QuanH 全 华 2004 An overvie w of eco tourism research methods A 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 24 6 1267 1277 in Chinese 9 R ichardCS 2006 Heritage values and functions ofwet lands in SouthernM exico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 2306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8卷 ning 74 296 312 10 Saarinen JK 2006 Traditions of sustainability in touris m studies Annals of Touris m Research 33 1121 1140 11 ShiQ 石 强 He Q T 贺庆棠 2007 The best tourism enviornmental capacity of Zhangjiajie N ational ForestPark Southern China JournalofBeijingForestry Unversity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9 4 143 147 in Chinese 12 Stankey GH 1981 Integrating w ildland recreation re search into decisionmaking P itfalls and pro m ises Rec reationalResearchReview 9 1 31 37 13 Stankey GH 19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