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中文核心期 刊 J NORT HWES T UNI VERS I TY FOR NATI ONAL I TI ES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2 0 1 0年第 3期 No 3 2 01 0 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类型剖析 龙 云 北京 第二 外 国语 学 院 英语 学 院 北京1 0 0 0 2 4 摘要 翻译是 不同语言的交流 也是不 同文化的 交流 在 异质文化相 互碰撞和 融合的 文学翻译过 程 中 往往伴 随着文化误读 的现 象 本文试 图将误读和误译作为一个既成 的客观文化现 象加 以客观描述 通过 围绕无意识 有意识 两 种误读 旨在 将文学翻 译 中产生的文化误 读进 行具体分类 关键词 误 读 跨文化 交流 无意识 有意识 期待视 野 中图分类号 H0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5 1 4 0 2 0 1 0 0 3 0 0 7 2 0 4 翻译一直被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2 O世纪中叶至 9 O年代 国际译学界开始进行 文化转向 的译学研究 他们认为翻译是语言 的翻译 更是文化 的翻译 翻译 的过程是一个两种不同文化之 间碰 撞 异化和融合 的过程 这种跨文化交流往往是伴 随着文化误读 和误译进行的 语言是文化信息 的载 体 是特定民族文化 的积淀 语际翻译绝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 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抗 因此翻 译中产生的误译绝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译者两种语言能力 的欠缺 误读指的是译者从 自己的文化背景出 发 从 自己的时空和视角去解读文本现象 误译体现 的是文化与翻译之间的互动关 系 误译产生 的原因 之一是由于译者主体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制约造成的 文学语言必须具有形象性 直观性 和民族 性 是一种民族文学传统 的沉积 文学翻译不简单是字 词 句的机械翻译 而是两种语言不同文化和文 学传统的交流 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都必须是作品的外在形态和 内在意义的高度统一 文学翻译 中的文化误读一方面是由于译者 按照 自身的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 自己所熟悉 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 化 一般说来 人们只能按照 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认识这个世界 他原有的 视域 决定了他的 不见 和 洞见 决 定 了他将 对另 一种 文化 如何选 择 如何切 割 然 后 又决 定 了他 如何 对 其认 知 和解 释 L 这 种 误读 一般 属于 无意识 误读 另一 方 面文学 翻译 的译 者要 对潜 在读 者可 能 的 视野 进行 预测 目的是使 译 文 与读者 的 期 待视 野 融合 所 以译 者必 须考 虑译 文读 者 的接受 能力 审美 情趣 有 时甚 至是政 治环 境 译者为此要根据情况随时改变翻译策略 甚至造成偏离原作的 误读 这是一种有意识误读 简单说来 无意识误译就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带有主体文化 的思维定势 译者对于原作 的理解是 以 预设 为前提的 而有意识误译是基于对 目标语读者的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象的考 虑 译者对原作进行 了一定的背离 本文 旨在对文学翻译中产生这两种 文化误读 进行分类 本文 的 文化误读 是指不同于原语文化读者理解的 误读 它是以原语文化读者 的理解 和阐释为参照的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2 1 5 作者简介 龙云 1 9 7 7 一 女 辽宁大连人 副教授 清华大学外语系博士 研究方 向为英美 文学 比较文学 西方文 学 一 7 2 一 作 品形 态转换 中的文化误读 作 品形态 转换 中的文 化误 读 包括 文体 形式 和文字 形 式 翻译 理 论 家 尤金 奈 达 曾指 出 对 于 真正 成功 的 翻译而 言 熟悉 两种 文 化甚 至 比掌握 两 种语 言更 重要 因为 词语 只有 在 其作 用 的文 化背 景 中才有 意义 中国的唐诗宋词 以其工整的对仗 整齐的格律著称 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财富 英国汉学家 宾纳 B y n n e r 将唐诗人韦应物 的两句名诗 春 朝带雨晚来急 野 渡无人 舟 自横 译为 On t h e s p r i n g f l o o d o f l a s t n i g h t S r a i n T h e f e r r y b o a t mo v e s a s t h o u g h s o me o n e we r e p u l l i n g 张 今在 文 学批 评原 理 中指 出 这 两行 译 文用 似 有 人 a s t h o u g h s o me o n e 译 无 人 两 者 反 映 的 画 面一 动 一 静 违 反 同 一 律L 2 而且译文中未能保 留原文的对仗和节奏的特色 英语读者无法感受到原文的艺术魅力 其实 无论多么高明的翻译家都很难达到完全 与原作形式 和内涵完全的交融 文本 风格 的误读 同样值得关 注 例如 庞德用折字法将李 白的诗句 惊涛乱海 日 翻译 成 S u r p r i s e d D e s e r t t u mo i l S e a s u n 他把 青青 河 畔草 中 的 今 为荡 子妇 荡 子行 不 归 误译 为 An d S h e ma r r i e d a s o t Wh o n o w g o e s d r u n k e n l y o u t 3 原 有 诗歌 的风 格 被打 乱不 说 意思 也 谬 之千 里 令 人 费 解 不过 在 误 读 误 译 中庞德 却 发 现 了 自 己的创作价值和新的生命源泉 庞德 的诗实际上是富有独创性的 是对诗歌表现手法和形式艺术以及形 式 传统 的 突破 和创 造 并 极 大推 动 了美 国现代 意象派 新 诗运 动 此外文字拼写上 的改写在增加原文效果的同时 也给译者提出了挑战 詹姆斯 乔伊斯在运用 词 汇新 艺 术 时 故 意把 l i t e r a t u r e写成 l i t t e r r a t u r e 虽 然只 是一 个 字 母 之 差 却 取 得 了 中文 译 文 难 以表达 的强烈的效果 由于语言词汇缺项 自然就产生了 误读 也必然会影响翻译 中的 神韵 可 以说不 同 角度 下对 文本 的误读 填补 了语 言 文字 间 的空 白 赋 予 了文 本新 的 意义 为两 种 文化 的交 流 与发 展提 供 了 契机 二 语言 的深层 意境造 成 的文化误读 语言不仅是 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含义 4 例如汉语中的 红人 指 的是官运亨通 事业有成 之辈 如果 硬 译 成 r e d p e r s o n 估 计 一 定 会 让 英 美 人 丈 二 和 尚摸 不 着 头 脑 同 样 电 影 T h e F i r s t B l o o d 被译 成 第一 滴 血 实 际上在 英 语文 化 背景 下这 一 习 语 表示 t h e f i r s t s u c c e s s i n a c o n t e s t 因 此 确切 的翻译 应该 是 初 战告捷 另外 即使 在 中文 和英 文 中有 一些 共 同词 语 u n i v e r s a l wo r d 它们 也分别有着各 自不同的文化 内涵 产生一些误读 英语 的 wi n e 一般指用葡萄和其他水果酿造而成的 酒 而汉语 中的 酒 具有普遍意义 涵盖一切含酒精的饮料 烈酒 葡萄酒和啤酒 不 了解 中国文化的外 国人当看到 孑 L 府宴酒 的英语译名 Ko n g f u Ya n wi n e 时 未必知道这是一种烈酒 两种语 言 中指 称意 义相 同而文 化褒 贬 意义 不 同 的词 汇也 会 产 生 误读 如英 语 中 的 p e a s a n t e l i t e p r o p a g a n d a 是贬义词 而相应的汉语 农 民 精英 宣传 则是褒义词 一种文化中显而易见的东西 在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中却难 以表述和理解 比如对西方人来说 精神文明 就很费解 在是否应该译为 s p i r i t u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还是 s o c i a l i s t e t h i c 间拿不定主意 值得注意的是 即使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其 文化 内涵也是不一致的 甚至是相悖的 譬如 贫农 阶级斗争 市场经济 等汉语词汇在不 同的发展时 期所 具有 的内涵 有不 同的变化 从这 个意 义 上说 翻译 的 目的之 一 就是要 在 原文 和 译文 之 间建立 文化 对 等 因此文化敏感性对于一个合格 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是必备条件 当然在 特定 的语 境 下 这 类文 化误 读 也 可 以发 挥 积极 作用 如 鲁迅 翻 译德 国哲 学 家尼 采 的名著 查 拉图斯特拉的序言 时 误读了尼采的 超人 概念 其本意是超越 自身 但这种误读启发 了鲁迅 的创作 灵感 并 在作 品 中猛烈 抨 击并讽 刺 了中 国的封 建礼 教 这 证 明 了有 时 候 文化 误 读 可 以促 进 目标 语 文 化 的变 革 在文 化发 展 中起 到推 动作 用 一 7 3 三 文化意象造 成的文化误读 每个民族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形成了 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活和言谈方式 神话传说 历史典故 文 学形象不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他们具有相对独立 的 固定的涵义 能够在同一 民 族文化的读者心中引起共鸣并产生联想 意象乃文艺美学中的概念 它摒弃抽象 的概念 保 留抽象的笼 统 忽略具象的板式 重视具象的生动 它出现在形象思维的创作过程 凝结在艺术作品中 显现于具体 内容之外 通过由内及外的领悟 审美者能够心与境谐 神用象通 换句话说 所谓意象就是指审美主 体在从审美客体中获得 了种种审美认识 的基础上 在 自己的脑海 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反 复加工后获得的 移情感受 捷克翻译理论家 B o h u s l a v I l e k在其论意象的翻译中从文化的角度展开论述 他强调意象与 特定语言 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指 出意象是 融入了一个由特定的文学 美学传统构成的复杂整体 5 美国意象派诗人古典诗歌是的误读是文化误的典型 如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 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 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这首诗它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真挚感人而不伤感 富于 热情和浪漫情调 它不仅出色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挚情 而且成功地表达 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 心情 因此历来被人称为赠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原文是 渭城朝雨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 一 杯酒 西 出 阳关 无故人 庞 德对 后两 句 的译文是 B u t y o u s i r h a d b e t t e r t a k e w i n e a t y o u r d e p a r t u r e F o r y o u wi l l h a v e n o f r i e n d s a b o u t y o u Wh e n y o u c o me t o t h e g a t e s o f Go 原文的两行被译成 了三行 阳关 成 了 Go 我们知道 阳关从汉代 以来一直是内地走 向西域 的交通要道 在盛唐人心 中 从军或出使阳关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壮举 西出阳关 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由于对 中国地理环境和 历史 的不熟 悉 庞 德 的译 文 g a t e s o f Go 将 阳关 泛化 了 阳关 的文 学 意义 就 被 丧失 了 诗 人 临风 把 盏 的 潇洒倜傥的形象也 自然无处可觅了 意象的移情感受在庞德的译文中完全丧失了 不仅是外国学者即使中国学者在翻译中国诗歌的时候也难 以完全再现意境 比如 J o h n Tu n e r 在 翻译李 白的 烟花三月下扬州 时 将之译为 Mi d Ap r i l mi s t s a n d b l o s s o ms g o 把扬州一词省略不译 原诗丰富的内涵和优美意境 因此大受影响 因为这句古诗曾被蘅塘退士誉为 千古丽句 丽 之处就 在于三月的春光时节前往一个繁华之地 扬州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语境 中 扬州代表了不仅是风光秀丽 的风景 名胜 更是 古代 中 国文人销 魂享 乐 的好 去处 倘若 他 指 英译 者 了解 唐代 扬 州 的盛 况 听 过但 愿 腰缠 十万 贯 骑 鹤 下扬 州 的故 事 大 概不 会 这样 处 理 虽 然 许 渊 冲将 此句 译 为 F o r Ri v e r To wn v e i l e d i n g r e e n wi l l o w s a n d r e d f l o we r s 仍无法传达扬州的意象 因为 R i v e r To wn 很难让人联想到 扬州 文化意象是对译者的更高要求 译者不光要传达原文意象的一般意义 在考虑译作 的审美价值的 同时还要传达出内在的文化信息 由此可以看到 无论多么流畅的译文 如果流失 了原文 的文化意象 译文就 会有美 中不 足 遗珠之 感 四 价值标 准和 意识形 态的差异造成 的文化误读 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 具有持久性 稳定性 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 价值标准 作为文化构成 的深层因素 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在人们心中长期积淀的结果 影响 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价值标准会影响译者对译文作 出符合道德标准的定位 译者为了迎合 目标 语的价值标准会删改原文的相关内容 如英国翻译家嘉奈夫人把俄 国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小说译成英语时 为了遵守维多利亚时代 的道德价值标准 她把原文中有关粗暴 色情的描写都改成 了 委婉的格调 使英 国读者误以为这就是俄 国的民族特性 社会意识形态对译者的翻译动机和 目的有着强烈的影响 或多或少对译者起到了制约和支配的作用 也 使得译者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原文的客观性 译者受到意识形态的驱使进行 误读 的例子屡见不鲜 如 1 8 世纪末 西方传教士钱德明在翻译老子的 道德经 时把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见名日希 博之不见名日微 一 7 4 的 夷 希 微 译为 Y i h i o u e r 来构成 J e h o v a h 耶和华 的名字 这种翻译误读 是西方耶酥会为了达到在中 国宣传基督教的目的 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文化误读实则是意识的文化 误读 五 考 虑 目标 读者 期待视 野 造 成 的文化误读 奈 达 认为 翻译 是 一种交 际 这个 过 程要 看人 们 在读 译 文 时所 获 得 的 是什 么 这 体 现 了奈 达 的 读 者 反映论 的翻译观 文学翻译的最终 目的是向本族语读者介绍外 国文学 向外 国读 者介绍本 民族 的文 学 在这 类 文学 翻译 的 误 读 中 译者 对 原 语 文 化 有 意 进 行 误 读 更 加 关 注 译 文 对 接 受 者 读 者 的作 用 并 期待 接受 者作 出积极 反应 以实现 译 者 附着 于译文 中的意 图 译 者在 这种 情境 下 的有 意误 读具 体 说来就是译者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巨大差距导致的伦理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同 会给读者的接受带来 一 定 的 困难 就故 意对 原作 进 行 了某种 曲解 例 如严 复在 翻译 赫胥 黎 的 天演 论 时 将 众 所周 知 的哈 姆雷 特处 理为 罕 木勒 特 对 其 中提到 的 哈姆雷 特 恐 国人 不解 处理 为 罕 木勒 特 孝子 也 显 然严 复 是中国的文化视野来审视这位西方文学形象 却忽略了 孝 是中国儒教文化的产物 当然 有时译 者 创 造性 叛逆 式 的误 读也 可 以带 来更 加达 意 的效 果 比如在 处理 翻译 莎 士 比亚 著 名 十 四行诗 S h a l l I c o mp a r e t h e e t o a s u mme r S d a y 中 的 a s u mme r S d a y 时 大 多数译 者 采取 直译 方 式 梁 宗岱 将 之翻译 成 我 怎 么能 够把 你 比作夏 天 屠 岸 的译 文是 能 不 能让 我 来 把 你 比作 夏 天 而 贾 正坤 曾创造 性地 将之 翻译 成 我 或许 可将 你 比作 春季 这 是 由于 他考 虑在 中 国人 心 中一 年 中最 美 的 季节是春季 用春天来进行 比喻更容易在读者心 中联想出对女孩的美好形象 六 结 语 文 学作 品是 一 个开 放 的体 系 不 同文化 背景 的接 受 者 的 期 待视 野 也不 尽 相 同 各 国文 化 的差 异 性 文 本意 义 的不确 定 性和 不 同读 者对 文本 的不 同理 解 和 阐释 解 释 了文 学 翻译 中 文 化 误读 产生 的原 因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是一种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 的现象 对误读误译现象应 从多角度来认识和 评价 既要看到其积极影响 也要认识到断章取义 翻译的害处 误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无意识误读和 有意识误读 误读产生的具体类型表现在文体 语言 意象 伦理道德标准和译者动机等方面 一方面无 意识误读掩盖了异质文化和文学 的真相 阻碍了译文读者真实全面地把握原语文化的精神本质 构成了 跨 文化 交 际 的障碍 另 一方 面在 正确 表 达原 文 内容 和译文 语 言规 范许 可 的条件 下 有 意识 误读 可 以被看 作是一种翻译策略 一种 创造性 的叛逆 这种程度上的误读有助于拓展客体文化和扩充主体文化 从 而加强主客体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对促进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来说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 误读有助于解释不同文化各 自的特征 帮助读者认识在跨文化 和文学对话 中 异国文学怎样通过本土 文化 的 过 滤 而传 播 和产生 影 响 的 同时也 揭示 了文 学 的特性 即文 学接 受与 阐 释 的这种 不确 定性 是文 学 生生 不息 的动 力 源泉 正 如斯 坦 纳说 在 翻译 史上 幸 运 的误读 往 往是 新 生命 的源 泉 7 对 于 文学 作 品 的译者 来说 虽 然文 学 翻译 本身 具有 改 变译 文读 者 期 待 视野 的责任 但 译者 也不 能 一味 为 了迎合 读 者而 误 读 原 作 在 当今 世界 文化 呈 现多元 化 和一 体化 并存 的局 面下 对 于合格 的译 者 而言 他 们 即 要 通 晓两 种语 言 又 要努 力成 为 真正 意 义 的文化 人 在翻译 实 践 中要 不断 培养 和增 强 自己对本 国和 异 国 的文化 意识 减 少误 读带 来 的弊 端 提高 跨文 化 的翻译 水平 参 考文 献 1 乐黛云 勒 比松 独角兽与 龙一 在寻找 中西文化普遍性 中的误读 M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7 8 9 2 张今 文学 翻译 原理 M 郑州 河南大 学出版社 1 9 8 7 5 5 3 魏 家海 论 翻译 中的文化误读 J 同济 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2 0 0 1 1 2 9 6 下 转 第 1 1 6页 一 7 5 on t h e Es t a b l i s hme nt o f Env i r o n me nt a l Re s o u r c e I n d u s t r i a l Po v e r t y Al l e v i a t i o n M o d e i n W e s t e r n Et h ni c M i n o r i t y Ar e a s Ta k i n g Ga n na n Ti b e t a n Pr e f e c t u r e a s a n Ex a mpl e Go n g b a o c a o S c h o o l o f Et h n o l o g y a n d S o c i o l o g y No r t h we s t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La n z h o u Ga n s u 7 3 0 0 3 0 Ab s t r a c t I n d u s t r i a 1 p o v e r t y a l l e v i a t i o n i s t h e ma i n c o n t e n t o f p o v e r t y a l l e v i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p o l i c y o f o ne d omi n a nt i n du s t r y s u pp or t e d wi t h t wo a u xi l i a r y on e s a t t h e n e w s t a g e I t i s a l s o a n i m p o r t a nt wa y f o r f a r m e r s t o i nc r e a s e i nc o m e a nd e s c a p e f r o m p ov e r t y i n p o or mo unt a i n ou s a r e a s i n w e s t e r n e t h ni c m i n o r i t y r e g i on s Th e r e f o r e a na l y s i s a n d s t ud y o f t he a d v a nt a ge s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ve m a t u r e pa t t e r n o f de ve l op i n g e n vi r o n m e nt a l r e s ou r c e i n dus t r y d i s c us s i on o f d e v e l o p m e nt a l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r e s o u r c e i n d u s t r y i n we s t e r n e t h n i c mi n o r i t y a r e a s a r e o f g r e a t 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e s t a bl i s hi n g e n vi r on m e nt a 1 r e s o ur c e i nd us t r i a 1 a l l e v i a t i o n mo de i n we s t e r n e t h ni c mi n or i t y r e g i o ns Ke y w o r d s we s t e r n e t h n i c mi n o r i t y a r e a s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r e s o u r c e i n d u s t r y p o v e r t y a l l e v i a t i o n mo d e 责任 编辑 吴 铭 责任校 对肇 英 杰 上接 第 7 5页 4 S a u s s u r e F d e C o u r s e i n Ge n e r a l L i n g u i s t i c s Ne w Y o r k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L i b r a r y 1 9 5 9 8 5 谢天振 译介学 I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1 9 9 9 9 1 6 翁显 良 译 诗管 见 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 1 9 8 3 1 8 6 7 S t e i n e r G e o r g e A f t e r B a b e 1 A s p e c t s o f L a n g u a g e a n d Tr a n s l a t i o n O x f o r d U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1 9 7 5 2 9 5 Ana l y s i s o f Di f f e r e nt Ty p e s o f Cu l t u r a l M i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i n Li t e r a t u r e Tr a n s l a t i o n Lo ng Yu n S c h o o l o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速公路广告施工合同(3篇)
- 事业单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审计与监督合同
- 2025国企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金融科技公司股东间风险控制借款协议
- 存单质押担保贷款合同范本-@-1
- 注册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并实现协议转让的深度合作协议-@-1
- 双方子女抚养及教育经费分配补充协议书
- 2025公务员面试题制作方案及答案
- 园林专业自考试题及答案
- 环杓关节脱位术后护理
- 2025年辅警面试考试试题库目(答案+解析)
- 校长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保安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 中小学校长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4课 记录数据讲诀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信息技术
- 2025年船员服务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课件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内嵌视频)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 DB32-T 5160-2025 传媒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