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 弊大于利 不可忽视.doc_第1页
民间借贷 弊大于利 不可忽视.doc_第2页
民间借贷 弊大于利 不可忽视.doc_第3页
民间借贷 弊大于利 不可忽视.doc_第4页
民间借贷 弊大于利 不可忽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借贷 弊大于利 不可忽视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借贷方式,长期存在于城郊与农村之间,游离于金融体制之外,虽然方便了民间个人融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给国家货币政策带来了一些冲击,同时也给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一、民间借贷的组织形式 去年,人民银行配合民政部门调查,民间借贷有非组织和组织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个人与个人、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之间的借贷,无大碍;二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地下钱庄,主要形式为约会和发放高利贷,由会主串联,发展若干不特定的相互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员并发给自行设计、印制的会员证,逐人逐月收取约定的会金,由会主指定结会顺序并结取第一次会金,始终不付利息,到第三人结会时由第二人加付一定的利息,到第四人结会时由第二、三人加付一定的利息,以此类推,往往最后一、二会的人多半是不急需用钱者,只图获取利息,这样轮到他们结会时,会主便以种种托词不支付现金,而连本带利的写一张借条(白条)给他们。另外,会主又以月息百分之二作诱饵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吸收资金;会主将所收到的会金和吸收的资金又按月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发放给其他借款人,以获取利差。确实解决了借款人的燃眉之急,如借一万元,第一个月利息500元,第二个月利息525元,以此类推,如到期不能还本付息者就利滚利,象滚雪球越滚越大,压得借款人透不过气,更有甚者最后只得把房屋、汽车、山林等抵押给地下钱庄。三是经相关部门批设的“两会一部”。基金会按照规定清理整顿退出市场,但储金会仍然存在,全市共有储金会110个,九十年代陆续成立,每个机构由民政部门拨付底金1500元左右。大部分机构因不会经营自生自灭。正常经营的还有6个机构,经营规模在800万元左右。其经营形式为入股、高利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股金年分红50%,存款年息18%至24%,贷款年息24%至36%不等。个别储储金会没有健全的账务,账务组织是旧式的包包账一收一支,会计人员不知道什么叫会计凭证、总账和分户账?入股、存款、贷款都只有一张自行设计、印制的传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贷款没有任何贷款档案,更谈不上抵押担保手续;没有足额的备付金,库存现金白条抵库近80%左右,如果存款人要取款,需要提前一个星期打招呼才能办理。但是,如果村民有红白喜事,可以在此借款周转,10天之内不收利息。可以解决村民临时应急问题。二、民间借贷活跃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对用于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所需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增多,由于信贷资金相对不足,金融部门发放贷款的条件、程序相对复杂,当一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经营中,一旦遇到资金困难,往往借贷无门,只好求助于民间借贷,有需求就有市场。、传统借贷的渊源,民间借贷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由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借贷逐渐发展起来,在我国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相当比例是由借贷资金承担,大多数农户遇到如婚丧嫁娶、子女升学、建房治病等大的生活开支都要举债,他们的贷款量并不大,且时间性较强,农户对小额贷款的利率又不太敏感,加上亲朋好友之间相互了解,手续简便,操作灵活,交易成本低,又能解决应急之用。这种方便快捷的操作优势适合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之间的资金调剂。从而为民间借贷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尽管民间借贷在我国至今未获得合法地位,但在城乡仍存在生生不息之势。、资金供不应求,农村正规金融不能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由于基层金融机构大规模从农村撤出并转移资金投向,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萎缩,商业银行从核算成本和利润的角度出发,基本把资金投向了城市中的优质客户,面向农村服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而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有限,不良贷款占有一定比例,资金相对不足,门槛太高,其贷款的80%左右集中在乡镇企业及农村养殖协会等,贷款有垒大户现象,农民贷款太难。现在本市农户的小额贷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本地支农再贷款只有4500万元,如果要满足农户贷款需要,至少要两个亿。所以,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难以得到全部满足,大多数农户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将贷款需求转向当地的地下钱庄等非正规金融机构,民间借贷活动由此得到发展;、信贷政策的影响,借款人没有抵押和担保难以达到金融业的贷款条件。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信贷权限上收,银行商业化经营,使其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重视日益加大,为了规避风险,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慎之又慎。金融机构对个体工商户、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又不高,因为其贷款额度不大,但是银行发放每笔贷款所需的调查、监管费用大体相同,导致贷款成本高。加之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表现在贷款手续复杂,一笔贷款需要经过调查、担保、抵押(质押)、公证、保险等多个环节,所需要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满足贷款户资金急需。另外,由于一些小企业、农户资信程度不够高,又没有足够的财产作抵押,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担保人作担保,所以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为此,那些既无抵押担保而又急需贷款的个人、私营企业等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无奈只好求助于民间借贷,因为民间借贷门槛低,手续简便。三、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民间借贷具有双重作用,首先一些民间金融行为部分地弥补了金融机构难以涉及的领域,提高了融通资金的效率,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的确存在大量的违法行为,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放高利贷而非法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对经济和社会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致使国家的金融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老百性的血汗钱遭受损失,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地下金融的集资与贷款处于隐蔽状态,其运作的可持续性和合规性很难得到保证,容易发生债务纠纷,不利于社会安定。一是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支持,容易发生借贷双方的纠纷;二是民间借贷具有金额小,涉及人员广乏,且多发生于基层,一旦发生欠债纠纷不还,部分通过暴力收回贷款,借贷双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民间也因此出现一些带黑社会性质的追债人员,逼着有的贷款户只得把房屋、汽车、山林等抵押给地下钱庄,造成借款人无家可归,一无所有。对社会的安定危害颇大。正常的金融秩序遭到破坏。、双方利益最大化,金融机构的存款利息低微,一些人为获得高额利息,把钱主动投进地下金融等,而从事地下金融活动者采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行为不易被察觉,不到负债累累,长期无力偿付的情况下受害者是不会主动告发的。原因是受害者担心一旦向公安机关告发,负责人被绳之以法后更是讨要无着,以致上当受骗,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威胁。、储金会所遵循的游戏规则与正规金融不同,其资金不受国家税收和存款准备金等制度的约束。一是人员素质问题,所有储金会没有懂金融的专业人员,储金会的管理人员均为村支书、主任等,储金会成为村里的“小金库”,村里的大小开支都用白条在储金会暂借,造成白条抵库严重,如有存款人要取款,需提前一星期左右打招呼才能办理,容易发生支付风险。二是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如站街老城村储金会发生贪污案件等违规操作引发支付风险被司法部门立案查处的问题,该会高息吸收存款,随意使用入股资金,账务管理十分混乱,巨额贷款不能收回,无法兑现股金和存款,经办的2人已被绳之以法。自2000年11月份开始以来,十多位股民和存款人员不断长期上访,有时聚结在民政局长达一星期以上(储金会属于民政局批设),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当地政府曾经多次开会研究解决未果,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大了影响。作为本市的民间借贷,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小于负面效应。一是民政部门批设的储金会,当地政府非常头痛,如果对其清理整顿退出市场,政府没有资金注入,不敢轻举妄动,任其发展下去,将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因素。今年三月政府分管领导安排相关部门每月一次专题例会研究储金会的问题,并安排公检法继续对站街镇老城村储金会的清理和贷款的追收,尽量给股民一个满意的答复。二是地下钱庄的问题,清镇市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曾在社情与民意期刊以“地下钱庄 亟待取缔”为题全面反映其危害性,引起执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大了打击力度。四、治理民间借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服务水平。金融业要采取措施,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关心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合理资金需求,特别是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及时给予信贷支持,制约民间借贷的发展。、加快征信体系建设,降低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的道德风险,降低银行贷款的违约成本。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有关部门应对破产法的执行主要考虑银行维护债权的权利。让破产成为制约借款人的道德行为。加快征信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效数据库,使每个企业和个人的信誉状况接受社会广乏监督,为银行在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方面提供法律依据,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大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及再贷款的投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的宏观政策定位及邮政储蓄制度,通过再贷款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以缓解农村信用社资金供求矛盾。适度放松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解决偏辟农村的金融服务问题。人行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引导,要设立合理的支农贷款比例、发放户数和贷款回收率等若干硬指标,加大对信用社支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加大支农力度,扩大支农面,组织流动服务队,采取定时、定点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增强服务功能,彻底改变农民对信用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观念,让农民得到实惠,让民间借贷的市场份额逐步减少,让高利贷行为无法再生存。当然,如果个人或者企业将自己的钱借给别人或企业,只要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不放高利贷,并遵守全同法的规定,也不能过多干预。、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