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doc_第1页
浅析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doc_第2页
浅析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doc_第3页
浅析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doc_第4页
浅析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在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来制定、执行。而货币政策的核心载体货币,也就是俗称的“通货”,则是货币政策得以实施的实物载体。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市面上的通货流通量来保证市场物价处于对经济发展有利的水平。当市场中流通的通货过多,就会导致市场物价上升,形成“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导致人民持有的“财富”流失,阻碍经济发展。可以说,货币政策的目的就是消除对经济发展不利的因素,稳定市场物价,和恶性通货膨胀天生是一对死敌。本文试图结合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目前我国面临的部分市场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提出预测和建议。一、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分为狭义货币政策和广义货币政策。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根据央行定义,货币政策工具库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这些政策对银行具有直接影响作用。二、 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但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实物数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例如货币总量100元,实物总量10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也就是300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分为三类:1、低通货膨胀低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2、急剧通货膨胀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3、恶性通货膨胀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是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无论是历史上民国时期的“法币”贬值还是当世的津巴布韦币贬值,都向世人展示了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严重后果。它可以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我国在全力致力于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面对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程度可以通过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通货膨胀率是通过价格指数的相关变化来体现的,价格指数即我们通常提到的CPI。通货膨胀率相当于价格指数的上升率。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x100%通常认为,当通货膨胀率低于6%的时候,都是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属于经济发展,GDP增加带来的自然通货膨胀,是在经济能够承受范围内的合理膨胀。当通货膨胀率大于6%,就属于严重通货膨胀了,会危害经济正常发展,甚至可能引起社会安定等问题。我国近五年的通货膨胀率如下表所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1.8%1.5%4.8%5.9%-0.7%因为2009年上半年属于通缩时期,下半年经济才有回暖起色,CPI在12月才转正,那2009年的价格指数是比较低的,2008年是高通胀的一年,物价飞涨,结合上述关于通货膨胀率的公式,可以解释为何2009年中国通货膨胀率是负数。可以看出,我国在近5年的通货膨胀率均处于一个温和的状态,当前也有不少人指出我国的计算方法有缩小了通货膨胀率的嫌疑,按照美国的计算方法,2009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接近15.4%,这已经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了。不管统计数据显示的结果如何,我们切身的感觉到了,近几年物价上涨速度明显有所加快,与此同时,国家出台货币政策的频率也愈发频繁。二者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呢?三、 中国最近的货币政策和目的今年来,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央行在货币政策的调控频度越来越密集,其中主要体现在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调整情况:2010年10月13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期限为两个月。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9月2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近年来利率调整情况: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2008年10月30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央行在货币政策的两大武器-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上使用的频度越来越密集,且趋势是从2008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转向2010年的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为了应归国际金融危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弥补国外经济的不利影响,我国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货币资金获取的门槛。2010年,由于国内物价上涨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多,中央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结构的要求,货币政策也随着紧缩,来对过热的升温经济降温。达到稳定经济发展,平衡经济结构的目的。四、 货币政策的效果从2008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到2010年的紧缩货币政策,反应出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上涨现象。事实上,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否可以帮助中国经济顺利渡过当前面临的过热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2011年1月5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说,最近几个月CPI的大幅上行只是物价上涨而非通货膨胀,物价上行的主要原因是水、电、燃气、交通和资源品调价以及自然灾害带来农产品供不应求等。中国没有通货膨胀,只有物价上涨。对于王国刚的观点,我认为虽然过于极端化,但其中却反应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中国目前的经济过热,很大程度是通过物价上涨来体现的,而本轮物价上涨,仅仅是物价上涨,并不能全部归咎于通货膨胀。因此,用传统医治通货膨胀的药方来诊治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对症下药的问题。通货膨胀应该是指市场中发行流通的货币过多导致的价格上涨,其罪魁祸首是货币过多,因此解决方法也就着眼于从货币的角度来解决,因此此时的货币政策将会具有明显的调控效果,达到降低通胀的目的。下表是近4年来央行公布的我国货币发行量:币供应量Money Supply单位:亿元人民币项目 Item2010.01 2010.02 2010.03 2010.04 2010.05 2010.06 2010.07 2010.08 2010.09 2010.10 2010.11 2010.12 货币和准货币(M2)625609.29 636072.26 649947.46 656561.22 663351.37 673921.72 674051.48 货币(M1)229588.98 224286.95 229397.93 233909.76 236497.88 240580.00 240664.07 流通中货币(M0)40758.58 42865.79 39080.58 39657.54 38652.97 38904.85 39543.16 项目 Item2009.01 2009.02 2009.03 2009.04 2009.05 2009.06 2009.07 2009.08 2009.09 2009.10 2009.11 2009.12 M2496135.31 506708.07 530626.71 540481.21 548263.51 568916.20 573102.85 576698.95 585405.34 586643.29 594604.72 610224.52 M1165214.34 166149.60 176541.13 178213.57 182025.58 193138.15 195889.27 200394.83 201708.14 207545.74 212493.20 221445.81 M041082.37 35141.64 33746.42 34257.27 33559.52 33640.98 34239.30 34406.62 36787.89 35730.23 36343.86 38246.97 项目 Item2008.01 2008.02 2008.03 2008.04 2008.05 2008.06 2008.07 2008.08 2008.09 2008.10 2008.11 2008.12 M2417846.17 421037.84 423054.53 429313.72 436221.60 443141.02 446362.17 448846.68 452898.71 453133.32 458644.66 475166.60 M1154872.59 150177.88 150867.47 151694.91 153344.75 154820.15 154992.44 156889.92 155748.97 157194.36 157826.63 166217.13 M036673.15 32454.47 30433.07 30789.61 30169.30 30181.32 30687.19 30851.62 31724.88 31317.84 31607.36 34218.96 项目 Item2007.01 2007.02 2007.03 2007.04 2007.05 2007.06 2007.07 2007.08 2007.09 2007.10 2007.11 2007.12 M2351498.77 358659.25 364104.66 367326.45 369718.15 377832.15 383884.88 387205.04 393098.91 394204.17 399757.91 403401.30 M1128484.06 126258.08 127881.31 127678.33 130275.80 135847.40 136237.43 140993.21 142591.57 144649.33 148009.82 152519.17 M027949.13 30627.93 27387.95 27813.88 26727.97 26881.09 27326.26 27822.39 29030.58 28317.78 28987.92 30334.32 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长速度基本控制在10%以内,和我国GDP增长速度基本匹配,因此可以认为,我国并不存在货币发行过量的问题,价格的上涨并非是货币领域的投放量扩大导致的。目前我国市场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一是货币投向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占据了大量的货币资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换句话说: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即资本无差别化。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这往往受到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影响。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产生了利润平均化的级差,这种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这种行业之间的不均衡,是造成我国货币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