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淮北市临涣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构想与建议 目 录内容提要2关键词2一、研究背景3二、研究意义4三、研究内容4四、研究目的4五、研究方法4六、研究过程5七、研究成果(论文) 5(一)临涣古城的历史沿革 51、临涣古城的区位优势 52、临涣古城的历史沿革 53、临涣古城的史籍记载 6(二)临涣古城的文化资源(昨天) 61、历史遗存 62、革命旧址 73、历史名人 74、历史事件 85、河泉资源 86、地方民俗 87、地方艺术 9(三)临涣古城的现状分析(今天)101、历史遗存破坏严重102、浍河水系污染严重103、历史名人流行度不高104、优质资源高品低做105、民间艺术后继乏人116、镇区环境亟待治理11(四)临涣古城的开发构想与建议(明天) 111、以政府行为和民间力量为依托,加大对古城的修缮与保护,为古旅游业的发展做好铺垫112、以地方文化和旅游休闲为特色,构设“古迹为核、复建为体” 的临涣古城营建模式123、开发古城的饮食文化,丰富古城的旅游元素134、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产品,推进地方发展145、利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古城传统文化和特色景区的宣传156、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引领临涣古城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5(五)结束语15八、收获与感谢15九、参考文献16 内容提要:本课题在细致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精心安排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过程性研究。系统整理了临涣古城墙、临涣文昌宫等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古城昨天的辉煌。科学分析了残破、脏乱等古城现存状况,凸显古城今日的尴尬。并在此基础上对临涣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和构想:依托政府行为和民间力量加大对古遗址、古文化的修缮、保护、传承与创新,为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做好铺垫;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古迹为核、复建为体”的临涣古城营建模式设想;在复建古街的基础上,开发古城的饮食文化,丰富古城的旅游元素;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淮海战役红色遗址之旅”、“皖北春秋古城之旅”、“临涣古茶民俗品赏之旅”等旅游产品,以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古城传统文化和特色景区的宣传;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引领临涣古城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挖掘临涣古城的辉煌历史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当地的百姓激发更深沉、更诚挚的热爱家乡之情,让当地的决策者们对它的保护和开发有一个参考性的蓝图,让外来者对这个承载着永恒记忆的古城有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关键词:临涣古城 资源 特点 建议 保护 开发 旅游淮北市临涣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构想与建议安徽省濉溪县临涣王成志 王猛内容提要:本课题在细致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精心安排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过程性研究。系统整理了临涣古城墙、临涣文昌宫等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古城昨天的辉煌。科学分析了残破、脏乱等古城现存状况,凸显古城今日的尴尬。并在此基础上对临涣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和构想:依托政府行为和民间力量加大对古遗址、古文化的修缮、保护、传承与创新,为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做好铺垫;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古迹为核、复建为体”的临涣古城营建模式设想;在复建古街的基础上,开发古城的饮食文化,丰富古城的旅游元素;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淮海战役红色遗址之旅”、“皖北春秋古城之旅”、“临涣古茶民俗品赏之旅”等旅游产品,以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古城传统文化和特色景区的宣传;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引领临涣古城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挖掘临涣古城的辉煌历史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当地的百姓激发更深沉、更诚挚的热爱家乡之情,让当地的决策者们对它的保护和开发有一个参考性的蓝图,让外来者对这个承载着永恒记忆的古城有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关键词:临涣古城 资源 特点 建议 保护 开发 旅游一、研究背景临涣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厚的底蕴等,但是近年来在淮北市及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临涣古城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再加上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如今的古城墙面目全非,古遗迹残破不堪甚至荡然无存,古文化得不到挖掘、弘扬。基于此,有必要让世人重新认识临涣和关注临涣的发展。通过查新,国内尚未见与本文的创新点完全相同的公开文献,濉溪县勘察设计室缑军关于历史文化古城-临涣城镇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初探的论文,其论文的研究方向与本文的观点思路同工但异曲。另外一些文献如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陈伟关于皖北临涣地区民俗美术的文化生态论文、安徽省文物管理局张宏明临涣小考等论文只是有关临涣古城遗址、文化、自然景观的陈述,对古城的开发和利用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没有实质性的研究,上述文献也均未涉及本课题的创新要点:合理构建临涣古城开发营建模式,利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古城传统文化和特色景区的宣传,引领临涣古城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这也从侧面佐证了本次研究的必要性。二、研究意义在经济持续增长的今天,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已完成了现代化的更新。当摩天大楼、宽马路、立交桥、大广场已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形象后,更多给人的是千城一面的感觉。因此下一步,历史文化必将成为城市对外形象的独有身份证明。修建古建筑,突出地域历史文化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的高级领域。西安大明宫、大同古街区、枣庄运河古城等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临涣古城景区的营建对于淮北市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临涣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临涣是淮北市置县时间最长的城镇。如果说西安、洛阳以帝都之尊完美演绎了华夏文明的丰满与华贵,那么临涣古城就以古县之蕴尽情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深沉与淡雅;如果说周庄、宏村以建筑之奇用心舞出了江南水乡的温润与多姿,那么临涣古城就以街巷之特倾力催开淮北水乡的厚实与本真。临涣有着“不翻典籍读国史,不出中原看水乡”的美誉。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体现,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一个城市今后发展的优势资源。挖掘临涣古城的辉煌历史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当地的百姓激发更深沉、更诚挚的热爱家乡之情,让当地的决策者们对它的保护和开发有一个参考性的蓝图,让外来者对这个承载着永恒记忆的古城有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三、研究内容系统梳理临涣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科学分析临涣古城现存状况特点;合理构设临涣古城保护开发建议。四、研究目的通过对临涣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现存状况的科学分析以及未来保护开发建议的合理构设,更主要的是通过对临涣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作深入的探析与思索,以期引起当地百姓、当地政府和更多人的重视,让当地的百姓激发更深沉、更诚挚的热爱家乡之情,让当地的决策者们对它的保护和开发有一个参考性的蓝图,让外来者人们对这个承载着永恒记忆的古城有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从而为推动临涣古城乃至淮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五、研究方法为做好研究工作,取得预期成果,我采用了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通过收集有关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的资料,综合运用调查法和历史法以及访谈、问卷(见附件1、2、3)等科学方式,形成全面的认知和系统的整理。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而形成科学的分析和提出合理的建议。六、研究过程整个研究过程围绕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挖掘和整理临涣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第二阶段,研究和分析临涣古城的现存状况特点;第三阶段,构思和形成临涣古城保护开发建议。七、研究成果(论文)淮北市临涣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构想与建议临涣是皖北地区最为古老的城镇,从夏商时期到明清朝代,临涣曾作为铚邑、宿国、铚县、临涣县、临涣郡、北谯州等建制的治所而存在和发展着。临涣底蕴丰厚,其中两位宰相(蹇叔和徐防)、两个成语(兴高采烈和鹤立鸡群)、两首名曲(广陵散和梅花三弄)、两个世界之最(世界第一部植物志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和世界上戴逵首创“干漆夹雕塑法”)、两篇名文(古文观止中的蹇叔哭师与嵇康的与山居源绝交书)是其历史宝库中最为闪亮的部分。临涣现为全国500家小城之建设试点镇,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和淮北市两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实施中的淮北市发展次中心,淮北市南部中心城镇。其中浍河奇韵、老街柔情、淮总浩气、古城雄风勾勒出当代临涣的柔美之姿和豪迈之志。探究临涣历史文化,构设美好发展前景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临涣古城的历史沿革1.1临涣古城的区位优势临涣镇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平原,北与相城疏达,南与蒙城通融,西与涡阳接壤,东与宿州比邻,肖淮公路穿城而过。临涣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万人。 1.2临涣古城的历史沿革临涣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临涣的远古先民就依河而居,形成一个较早发展起来的聚落。夏商时期,临涣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集镇。西周时期,临涣一度作为宿男国的国都,国王是宿平王。春秋战国时期,临涣是一座重要城邑,史称铚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划全国为四十郡,置铚城为铚县,临涣以县级编制的铚县之名走过了近750年。公元528年(粱大通二年)南朝大粱在这里设置临涣郡,同时设置临涣县,临涣之名因面临涣水而来,自此临涣取代了铚。临涣郡历时28年。公元556年(北齐天宝七年)废临涣郡,设临涣县。临涣以临涣县之名走过近750年。公元1265年(元朝至元二年),废临涣县,改为涣阳乡,自此,临涣作为乡、区、公社、镇又走过了近750年。1.3临涣古城的史籍记载十关于铚与临涣的历史沿革,主要文献记载是: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汉书卷二八地理志:沛郡,故秦泗水郡,领县三十七其中有铚县,唐杜佑通典卷一七七州郡七:谯郡亳州领县八:临涣,汉铚县,有涣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八:亳州(谯郡):临涣县:“本汉铚县,属沛郡,后汉属沛国,魏属谯郡。梁武帝普通中克铚城,置临涣郡,以临涣水为名。后魏改置涣北县,北齐省临涣郡,改涣北县为临涣县,属谯郡。隋开皇三年,废郡留县,改置谯州。神尧(唐高祖李渊尊号)尝为谯州刺史。大业二年,改属亳州。(唐)武德四年,属谯州。贞观十七年,废谯州,县隶亳州。”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临涣:隋置谯州,领县四,贞观十七年省,以临涣、永城、山桑属亳州,蕲县属徐州。”新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临涣:“武德四年,以临涣、永城、山桑、蕲置北谯州。”贞观十七年废,以临涣、永城、山桑隶亳州,蕲隶徐州。宋太平寰宇记卷十七:“古临涣县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隋大业十年移县于此唐贞观十一年遭水移入铚城内”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临涣“县本治铚城,(贞观)七年移治所于废谯州”。(二)临涣古城的文化资源(昨天)承载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城临涣,以苍劲有力的大手笔,不断地把她最辉煌、最美丽的一幕幕彩绘在历史的画卷中,使其在风拂月吻下,发出最绚丽夺目的光彩。浸润着临涣古老精神和蕴藏着文化丰富底蕴的古迹旧址和风土民情,把临涣人的淳朴品性和好客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 2.1历史遗存临涣古城地上、地下、城内、城外,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足迹,在这里随手都可以捡到两千多年前的瓦片、陶片;这里有蹇叔墓、徐防墓、张晋亨墓、李沃孜墓群、城西元代墓群等历史名人或大族的墓葬;这里有宋代窑址、观星台遗址、点将台等远古遗存;这里有横街、南阁街、山西会馆、福建会馆等历史街区或古商建筑。所有这些文化古迹共同构成了古城临涣独特的人文景观。临涣古城墙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延续时间较长,跨越朝代较多、没发生过大的变迁的古城垣。完好时期的临涣古城呈东西略长的正方形,东西长约1490米,南北宽约1394米,周长约5818米,上宽约5-8米,高约7-15米,城基部宽约30-50米,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各一座城门,四角有角楼,西城有六座烽火台,东城有三座烽火台,南北城垣皆无。春秋时临涣作为宋国的边陲,是通往楚国的门户,为防范楚国,修筑了土城。 历史上临涣的宗教文化呈现多元化,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留下了香山庙、城隍庙、天主教堂、慈云庵等丰厚的宗教文化遗存。这为宗教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2.2革命旧址临涣文昌宫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所在地。文昌宫相传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阁,是历代文人聚会的地方。现有一座四合院,有殿房五间,东西厢房3间,面房及过道5间,计16间房屋,分为纪念室、陈列室和展览室等。房屋青砖小瓦,坡顶结构,古色古香。淮海战役时,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工作了许多个昼夜,取得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淮北市第一个党支部在临涣文昌宫成立,朱务平、徐凤笑、刘之芜等在此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即被确定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涣的西端有革命烈士陵园,淮海战役中牺牲的三个副团级以上的郑鲁等同志就埋在这里。临涣东面的小李庄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在临涣的又一处住址。临涣北面的朱小楼,有淮北地区最早的革命先驱朱务平故居。2.3历史名人中国一般的乡里,过去年代里出过一两位乡显名宦的并不鲜见,但像临涣这样,在一个小小的集镇地域上,诞生过一批中国古代典籍曾有明确记载的历代军政宰辅、志士名流,广泛涉及哲学、文学、经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现象,却十分罕见。蹇叔(秦相,战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徐防(东汉中期,在朝位居三公之列,后封为龙乡侯)、嵇康(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首,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嵇含(西晋文学家,嵇康侄孙)、嵇绍(西晋明贤,嵇康之子)、戴逵(东晋琴家、艺术家)、戴颙(戴逵之子,子承父业)等个个名彪青史,闪耀于临涣绚烂的历史长廊。这种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强烈文化色彩的名人资源,是临涣发展旅游、营销城镇、传播自身信息的宝贵独有资产。 2.4历史事件在临涣的历史上,有许多军政大家和文艺巨匠曾工作或活动在这里。这里发生了许多与这些名人有关的重大事件,诸如陈胜吴广攻克铚城、铚令朱震为友弃官、曹操铚城驻兵屯粮、孙策周瑜铚城作战、张飞怒杀秦宜禄、元颢涣水岸边称帝、李渊担任北谯州(治所临涣)刺史县、孟浩然临涣拜会裴明府、令张若愚杀身成仁、捻军临涣大捷等。 2.5河泉资源在古城境内,主要有两大河流、四大泉,即浍河与泡河,珍珠泉、饮马泉、龙须泉、回龙泉等。浍河在古代被称为“涣水”,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梁收复了被魏占的故地,因此地南临涣水,所以被更名为“临涣”,设临涣郡,临涣之名由此而得。三国时期北魏政治家、文学家陈琳,在他的为曹洪与魏武帝书中曾说过:“游濉临涣者,学藻缋自采,盖涣水纹成五色,两岸多出人才,水势曲折深,堪为画本,易名为缋”。 清代庠生朱大成在浍滨述古中写道:“千年传胜地,五色丽春波。浍藻犹如此,文章意若何。嵇山斜照冷,藕墅碧云多。学采谁人事,迎风发浩歌?”古时临涣有泡浍两条河流穿境而 过,占尽了水利交通之便。豫皖苏浙四省的船只都可由浍河和泡河进入临涣,与周边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便捷和频繁,以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古代名城。临涣凭借浍河所赋予的灵感,创造了文明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每一寸土地上仿佛都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2.6地方民俗茶文化是临涣古朴简洁、别具一格的民俗现象。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临涣的茶馆是以茶摊的形式出现的。进入唐代,临涣地区水路运输便利,对外交流频繁,商业交往发达。为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临涣古城出现了茶馆。宋、元朝代,以卖茶为业的茶馆,在临涣古城已很普遍。据宿州清代志记载,早在宋代,临涣的回龙水就常作为礼物,被商人带往汴梁等一些重要城池。明、清时期,临涣茶馆日趋发达,成为临涣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一大景观。茶馆对择水、选器、沏泡等都有一定的讲究。据通志载记,明、清时期的临涣茶馆就以独有的水源优势而远近闻名。茶馆的经营规模、社会功能与影响也越来越大。清末,临涣茶馆数目就已达十几家,并衍生至今,临涣人的饮茶习惯也自此沿袭下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现存的临涣老茶馆多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青砖粉墙、重梁飞椽、小样黛瓦。大梁内下侧置一拱梁,与大梁的走向并行,穿过墙壁,伸出墙外。内侧用一圆柱形立柱撑住主梁。伸出墙外的部分,下有马腿作为撑柱,撑柱的上端连接拱梁,下端插入墙体。为稳固起见,有的在马腿下边伸入墙体的平面放一木板作为支点,叫做稳梁板,外侧拱梁子上面为出厦和挡风板。临涣茶馆的门面简陋陈朴,有旧式的三开或多开门页,褐色、厚重的木板门,古旧的铜门环,精细的透窗雕棂,刚劲的黄旧横梁。室内经年烟熏火燎,黑乎乎的。房舍内的地面凹凸不平,乡土气很浓。茶馆里一般都摆设着几张八仙桌或陈年古董般的木茶桌,配着数条长凳。由于日深年久,大部分桌凳缺角少棱、残缺不全。主人还在门面的两边或对面的空地处,放些粗糙的石蹲、石凳,供茶客多时使用。茶馆里使用土瓷或粗砂茶具。各家茶馆的茶壶式样大致相同,但颜色有别,这样不会搞混。早些时候,使用的茶壶都是紫砂的,壶的一边带一个把,壶嘴是小狮子造型。烧水用的水壶多是方形的,由水桶改制而成,偶尔也有一些圆形的锡壶。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茶馆一样,临涣茶馆具有一般茶馆的共性,也蕴涵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除此之外,临涣的传统庙会、烟袋习俗、婚丧嫁娶习俗、耕种收藏习俗交融在一起,呈现出多姿多彩、趣味横生的地方民俗风情。2.7地方艺术古城临涣有着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曾丰富了当地人的文化。不但有戏剧、花鼓舞、竹马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更有剪纸、泥塑、刺绣、布艺、陶瓷、藤编、糖人、书画、皮影、雕刻、建筑等各类民俗艺术样式。特别是戏剧泥人堪称一绝,同时也填补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白。临涣曾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历史文化名镇”,省文化厅授予“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临涣古城的现状分析(今天)3.1 历史遗存破坏严重 临涣古城有两处国家级保护文物和十余处市县级保护文物,这些虽都有历史记载,但保存完整的古迹存在比较少。古城墙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虽形制犹在,但由于坟头林立、城基取土严重,原真型墙体的外观形态一部分已被毁坏。镇区内古墓葬以往多被盗掘,护城河淤塞干涸,观星台遗址被取土,只留下小的土堆。老街的明清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坍塌,加之后来的现代建筑显得参差不齐,缺乏整体感,更失去明清建筑的风采。还有石老桥、古余桥等遗迹由于人为破坏,多数已不完整,甚至荡然无存,使部分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失去了价值。许多古迹只剩传说故事,已无文物遗存。古城开发单纯依靠现存遗址和断碑残雕等零星文物已不足以独立支撑。 3.2 浍河水系污染严重当地居民把浍河当做了大的垃圾场,随处倾倒垃圾,造成了如今的浍河水系面目全非。穿境而过的浍河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水质污染,河堤绿化得不到有效实施,乡民乱取土,沿岸砖窑场屡见不鲜,致使河堤千疮百孔。 3.3 历史名人流行度不高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居民不知道嵇康、蹇叔、徐防等,临涣虽然诞生过许多历史名人,但研究有限,只是在民间传说,很难引起当地乃至世人的瞩目。3.4 优质资源高品低做对于临涣古城来说,旅游优势资源相对较多,有时抓住一两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也许就可把这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做大做强。譬如:临涣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但长期以来始终停留在低水平的修饰建设上,指导思想、理念落后,投入资金短缺,装修展陈设计制作粗劣,因而至今不能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十分遗憾、可惜。 3.5 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临涣的地方文化艺术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竹马旱船、花鼓秧歌、丝弦大鼓、泗州戏等。但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手耳相传的艺术,由于受外来文化、现代文化的冲击、艺人队伍老化等原因,使其得不到有效地传承,处境艰难。3.6 镇区环境亟待治理古城内外卫生环境较差,主要进入通道两旁的脏破建筑较多,现在古城内居民的生活污水大都是直排,尚无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未得到有序,无害化处理,浍河、泡河作为富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水系,目前水质堪忧。(四)临涣古城的开发构想(明天)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和走访, 针对古城的现状,对古城的明天做出了如下整体构想:在保护、修缮、开发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抓住安徽省大力发展皖北旅游以及文化旅游产品市场需求空间大的发展机遇,大力促进临涣古城旅游业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打造皖北的“西递宏村”。具体构想如下:4.1 以政府行为和民间力量为依托,加大对古城遗址的修缮与保护,为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做好铺垫临涣古城地上、地下、城内、城外,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足迹,但由于受到历史的、人为的以及现代文化的破坏和冲击,临涣古城所潜存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旅游资源正在逐步消失,倍感心痛之余,做出了如下的构想和建议:古城墙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但却面对坟头林立、城墙取土严重、以及白色污染严重的尴尬局面。建议当地政府建立公墓馆对城头两千余座坟茔进行妥善安排,并对私立坟头、擅自到城墙取土、以及随意倾倒垃圾等行为常抓不懈,严管重罚,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城墙的绿化从而恢复古城墙昔日的风采。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临涣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艺术天地。在临涣唱过戏、踩过高跷、玩过狮子的人比比皆是,临涣镇的民间音乐唢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能够集中反映淮北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与风格。曾几何时,临涣古镇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面对现在的临涣古文化的现状(经济大潮的冲击):高跷队解散,舞龙舞狮队解散,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仅玩狮子龙灯和踩高跷的就换六七茬,活动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筹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实体,借助广阔的活动场所扩大民间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留住艺术品种、培养青年艺人。最好把南阁老医院规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通过改造将建起培训室、花戏楼、民俗博物馆等。使得古城的文化得以传承,保护及创新。 4.2 以地方文化和旅游休闲为特色,构设“古迹为核、复建为体” 的临涣古城营建模式在经济持续增长的今天,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已完成了现代化的更新。当摩天大楼、宽马路、立交桥、大广场已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形象后,更多给人的是千城一面的感觉。因此下一步,历史文化必将成为城市对外形象的独有身份证明。修建古建筑,突出地域历史文化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的高级领域。西安大明宫、大同古街区、枣庄运河古城等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临涣古城景区的营建对于淮北市的意义也正在于此。目前国内著名的古城、古村落,从营建模式来看,大抵可分为以下三种形态:1.全古迹型:景区内主要旅游吸引物80以上由原真性古迹构成。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及宏村、西递、周庄等。2.半古迹型:景区内重要吸引物仅有约半数为原真性古迹,其余则多为仿古建筑,如浙江乌镇、绍兴古镇等。3.全复古建筑:景区内仅存极少量的原真性古迹,其余几乎全为新修仿古建筑如: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山东枣庄的台儿庄运河古城。基于此,我认为临涣古镇建设可采取的模式是:鉴于临涣古城的原真性古迹仅剩下四周古城垣废墟和城内极少量零星的老旧房舍,因而发展古城旅游只能走全复古建筑的开发模式。根据之前所述的临涣自身的优劣势条件,古城景区的具体营建模式可设计为:古迹为核。以所余不多原真性建筑如古城城垣废墟和明清房舍古迹为核心,将其作为临涣古城旅游赖以生存发展的历史文化实证,切实保护好其现存的形态,不使其损毁。古城内其他的一切新建设施,都将从此核心出发,去诠释、传播临涣的古老文史底蕴。复建为体。以恢复、重建大量新修仿古建筑为主体,从而解决古城残存古迹“有听头,没看头”的难题。在依法保护、修缮好残存古迹的同时,依据真实历史记载,恢复兴建一批可看、可登、可游、可留影的古建筑精品,如南阁古茶街的复建,从而复活其优秀精髓,再现临涣昔日鲜活的历史风貌,满足当代游客的观赏和精神情感归属需求,同时为未来留下一份确有历史渊源的文化遗产。根据临涣的实际,结合原有的老建筑,还明清建筑的风韵。以下是对南阁老街复建的构想效果图:4.3开发古城的饮食文化,丰富古城的旅游元素在复建古街的基础上,开发古城的饮食文化,丰富古城的旅游元素,是临涣古城开发的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俗语讲:民以食为天。应为来古城一游的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饮食。可以将复建南阁古街开发为小吃一条街或特色食品一条街。把“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的临涣包瓜作为游览者馈赠亲友的佳品(1981年在杭州举行的华东地区调味品协作会上,铚城牌包瓜当选最佳产品,1985年被评为国家最佳调味品)。让游者能品尝到正宗的“厚又厚,外撒芝麻内夹肉,俩个烧饼一碗汤,肚子吃的臌胀胀”的临涣烧饼,还有“白汪汪,原汁原味十里香”的羊肉清汤,既能解馋又经济实惠。除此之外还有临涣的鸭汤油茶,肥而不腻的培乳肉,都应作为当地旅游的标志产品进行开发。以延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古棒棒茶等民俗为古城重建历史街区的首要考虑。临涣的饮茶文化流传千年,棒棒茶具有:饭前饮之能增进食欲,饭后饮之能帮助消化,闲暇饮之可舒神清心,劳累后饮之能解疲提神,常饮之延年益寿,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据讲还有解酒功效,多饮之不撑腹,可暂解饥渴的功效。古棒棒茶风俗在现今古城街区老房子已大部分消失之际仍能持续经营,充分显示了这一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的持久魅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别的旅游区无法拥有和仿效的特殊人文景观,使外地游客容易产生强烈的新奇感和吸引力。在重修南阁古茶街时,应将古棒棒茶风俗作为整个古城历史之魂加以保护发扬,使其传统形态得以完好保存并在复建后的街区内继续繁荣发展、为临涣古城的旅游增光添彩。4.4.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产品,推进地方发展在保护恢复古城原有建筑格局和挖掘原有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如下旅游产品以推进临涣古城旅游业的大发展:4.4.1皖北春秋古城之旅主游景点:临涣古城墙遗址、南阁、南阁街等游览主题:登临古城的城垣废墟遗址,欣赏恢复重建的古城门,古街区。探寻华东和安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春秋时期夯土型古城墙遗址,体验皖北中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产品形式:观光旅游、访古旅游。 4.4.2淮海战役红色遗址之旅主游景点:淮海战役总前委文昌宫、小李庄驻地、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烈士陵园等。游览主题:参观淮海战役中共方面最高、最大的乡村指挥部原址和邓小平等中共前线最高领导人的旧居。考察淮海战役三大主战场之一的双堆集战役旧址,实地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密切合作,全歼国民党王牌军黄维兵团12万人马的全过程。产品形式:观光旅游、红色旅游。4.4.3临涣古茶民俗品赏之旅主游景点:临涣古城墙遗址、龙须泉、南阁、南阁街古茶馆历史街区等。游览主题:深入古城历史街巷,亲身体验、品味临涣具有千年历史的饮茶文化,了解见证棒棒茶文化这一古代社会文化形态活化石。熟悉当地百姓独特的日常生活传统。产品形式:体验旅游、休闲旅游。4.4.4浍河水上风光游憩之旅主游景点:临涣古城各景点、浍河、泡河水系等游览主题:沿浍河水系乘船游览古城内外河川水道、悠闲地从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技术研发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通化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贺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2025废旧物资购买合同
- 2025年深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运城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温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镇江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养殖业承包合同书
- 2025《冰箱保养合同》
- 2025年高级摄影师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大学《园林-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年保温杯的市场调研报告
- 学校教学楼模块化快速施工方案
- 2025天津市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天津市公司招聘1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宠物食品购销合同模板(3篇)
- 2025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国投矿业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低空广告行业「空中流量」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研究报告
- 202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解读课件
- 202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月知识竞赛培训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