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脱硫).doc_第1页
操作规程(脱硫).doc_第2页
操作规程(脱硫).doc_第3页
操作规程(脱硫).doc_第4页
操作规程(脱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产操作规程化产作业区脱硫系统操作规程序号主要控制参数控制范围最佳值测量方式1塔后煤气含H2S50mg/m3化验分析2塔后煤气含萘150 mg/m3化验分析3吸收液H2S含量0.5g/L化验分析4吸收液CO2含量4.0g/L化验分析5吸收液MEA含量12-15%化验分析6富液入塔温度100-106仪表测定7塔顶酸气温度105-115仪表测定8蒸汽温度140-160仪表测定9解析塔塔底液位500-800mm仪表测定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1工艺概要1煤气脱硫经过脱萘、脱氨和脱苯的焦炉煤气进入脱硫塔与稀释到的15%的MEA溶液逆流接触,吸收煤气中的H2S、HCN,并吸收煤气中一部分CO2,之后煤气从塔顶排出,去公司总煤气管网。MEA贫液因吸收了煤气中的H2S 等酸性气体而成为MEA富液从塔下部排出,经过富液过滤器,贫富液换热器换热后,送入解吸塔顶部进行解析。部分被吸收的酸性气体将在解析塔顶部的塔板上由热富液中闪蒸出来,其余的富液自上而下流动,大部分的H2S,HCN和CO2等酸性气体被蒸出来。蒸出酸性气体的溶液成为贫液从塔底排出,经过贫富液换热器、贫液冷却器后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解析塔的偏下段,一部分富液流入预热器,用0.40.6MPa 的蒸汽间接加热后,流回解析塔,以维持塔内温度。酸气从解析塔塔顶出来后经空冷器和冷凝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硫酸制造工序,生产96%以上的浓硫酸,冷凝液经泵回流至解析塔顶部再生。由于溶液在循环过程中,乙醇胺发生劣化,而生成恶唑烷酮-2等杂质而使乙醇胺变质损失。为了维持脱硫液的质量,从解析塔底部引出部分溶液导入焦油分离器用0.7MPa的蒸汽间接加热,同时加入NaOH溶液至焦油分离器,杂质聚合物与NaOH反应,生成钠盐和MEA,约140-150的MEA蒸汽返回解吸塔。焦油分离器积累的固体残渣,经沉降分离后排出系统外。单乙醇胺脱硫原理是:一吸收反应与解析反应(可逆反应)HOC2H4NH2+H2S (HOC2H4NH3)HSHOC2H4NH2+HCN (HOC2H4NH3)CN2HOC2H4NH2+CO2+H2O = (HOC2H4NH3)2CO32HOC2H4NH2+CO2 HOC2H4COOHOC2H4NH3二聚合反应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1工艺概要2HOCH2CH2NH2CS2HOCH2H4NCSSH2H2NC2H4OH2HOCH2CH2NH22HCNO22H2S2HO CH2 CH2NH2HCNS2H2OHOCH2CH2NH2+2H2S+2O2(HOCH2CH2NH2)2S2O3+H2O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2设备一览表序号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数量1换热器再沸器C10-1.3F=488m222管壳式冷凝冷却器C10-1.5F=318.1+124.6m213螺旋板换热器C10-1.9F=560m234螺旋板换热器C10-1.10F=454m225螺旋板冷却器C10-1.11F=57.8m226螺旋板冷却器C10-1.12F=47.66m217空冷器空气冷却器C10-1.4F=1695 N=15KW n=500rpm68塔类解析塔C10-1.2DN=3200 H=3870019吸收塔C10-1.1DN=3200 H=38500110槽罐类MEA储罐C10-1.314000211事故收集罐C10-1.8D=6000112回流罐C10-1.7D=2400113喷射混合器C10-1.1357450214焦油分离器C10-1.14F=117m2 D=1400/800115蒸馏残液收集罐C10-1.361200*1200116倒空物收集罐C10-1.18D=1800117MEA中间罐C10-1.17D=1600118碱中间罐C10-1.16D=160019吸收塔气液分离器C10-1.614206500120蒸汽冷凝液收集罐C10-1.37D=1040121凝水缸C10-1.42820 H=4500mm122NaOH储罐C10-1.324000223蒸汽冷凝水换热器C10-1.54F=2m2124卸车罐C10-1.151600125蒸汽冷凝水罐C10-2.12000226板式换热器C10-2.2F=33.81m22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2设备一览表序号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数量27泵类MEA贫液泵C41-1.19Q=100m3/h,H80m228MEA贫液泵C41-1.20Q=200m3/h,H50m229MEA富液泵C41-1.21Q=325m3/h,H85m230回流泵C41-1.22Q=25m3/h,H120m231碱液计量泵C41-1.23Q=55-155L/h,H10-20m232MEA计量泵C41-1.25Q=25-100L/h,H10-20m233残液泵C41-1.26Q=25m3/h,H50m134MEA中间泵C41-1.27Q=6.3m3/h,H25m235碱液中间泵C41-1.28Q=6.3m3/h,H25m136碱溢出液泵C41-1.34Q=6.3m3/h,H25m137MEA溢出液泵C41-1.33Q=6.3m3/h,H25m138液下泵C41-1.35Q=12.5m3/h,H50m139MEA/碱卸车泵C41-1.38Q=25m3/h,H32m240凝结水泵C41-1.24Q=2m3/h,H30m241冷凝水泵C41-2.4Q=30m3/h,H65m2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3仪表控制一览表设备名称序号仪表名称单位参数值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吸收塔1压力测量mm WC4506507002温度测量2530353液位测量m0.50.60.84进口焦炉煤气温度测量2527305进口焦炉煤气压力测量mm WC5006507506出口焦炉煤气温度的测量3036407出口焦炉煤气压力的测量mm WC3504005008蒸汽冷凝液流量的测量m3 /h0.91.53.0解析塔1上段蒸汽压力的测量kgf/cm20.350.40.552上段底部蒸汽压力的测量kgf/cm20.50.60.653下段顶部蒸汽压力的测量kgf/cm20.50.60.654方形段蒸汽压力的测量kgf/cm20.50.70.755上段蒸汽温度的测量1051151206方形段蒸汽温度的测量1101141207上段液位的测量.m0.10.50.88出口蒸汽-煤气混合气体温度 测量1051061159出口蒸汽-煤气混合气体压力测量kgf/cm20.350.40.5510上段再生溶液温度的测量10911111311下段再生溶液温度的测量11211411612装置用蒸汽温度测置用蒸汽压力测量kgf/cm23.04.06.014装置用蒸汽流量测量t/h10283215下段液位测量m0.50.60.8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3仪表控制一览表设备名称序号仪表名称单位参数值备注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预热器1进口 MEA溶液温度的测量1121141162出口蒸汽的温度测量1151171193加热器蒸汽用量的测量t/h172526事故收集罐1温度测量10641142液位测量m0.652.53.2冷凝液收集罐1温度测量70851002液位测量m0.51.31.8MEA中间罐1温度测量2030402液位测量m0.52.03.45碱中间罐1温度测量2035402液位测量m0.52.03.45倒空物收集罐1液位测量0.2512.2焦油分离器1温度测量1301451502压力测量kgf/cm20.50.70.83出口蒸汽温度的测量1401451504通往分离器的蒸汽温度测量1601701805压力测量kgf/cm26786进入加热蛇管 的蒸汽量测量t/h2.53.03.5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3仪表控制一览表设备名称序号仪表名称单位参数值备注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系统氮气1温度测量2530402压力测量MPa0.40.60.73系统氮气用量的测量nm3/h410上段贫富液螺板换热器 (3台)1进口(收集器)贫液温度的测量 1091111132进口再生MEA 溶液压力的测量kgf/cm24683出口再生MEA 溶液温度的测量4042454出口再生MEA溶液压力的测量kgf/cm22465进口(收集器)饱和MEA溶液温度的测量3536406进口(收集器)饱和MEA溶液压力的测量kgf/cm24.06.37.07饱和MEA溶液量的测量m3/h1752202508出口饱和MEA 溶液 温度的测量1001011049出口饱和MEA 溶液 压力的测量kgf/cm22.03.35.0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3仪表控制一览表设备名称序号仪表名称单位参数值备注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下段贫富液螺板换热器 (2台)1进口MEA 贫液 温度的测量1121141162进口MEA 贫液 压力的测量kgf/cm245.373出口MEA 贫液 温度的测量4042444出口MEA 贫液 压力的测量kgf/cm224.565控制进入下段换热器设定的MEA贫液的流量测量m3/h951001056进口饱和MEA 溶液压力的测量kgf/cm245.377出口(收集器)饱和MEA溶液温度的测量1021041068出口饱和MEA 溶液 压力的测量kgf/cm23.04.36.09进口饱和MEA 溶液 温度的测量35373910出口饱和MEA 溶液 温度的测量102104106上段贫液冷却器(2台)1温度测量1016252压力测量kgf/cm23453水量的测量m3/h5006507004上、下段冷却器冷水流量测量m3/h5006006505上段冷却器冷水温度的测量 1018256上段冷却器冷水压力的测量kgf/cm23.04.05.07上段冷却器出口冷回水温度的测量2023268上段冷却器出口冷回水压力的 测量kgf/cm22.03.04.0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3仪表控制一览表设备名称序号仪表名称单位参数值备注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下段贫液冷却器 (1台)1出口MEA贫液温度的测量2628302保持冷却器进出口冷却水温差t=5 C保持不变,调整冷却水量得到所需的溶液温度2628303下段冷却器出口MEA贫液压力的测量kgf/cm22.03.754下段冷却器冷水温度的测量 1618205下段冷却器冷水压力的测量kgf/cm22346下段冷却器出口冷回水温度的测量 2023267下段冷却器出口冷回水压力的 测量kgf/cm2234空冷器 (ACV)6pcs.1空冷器后酸气温度的 测量90951002空冷器后酸气压力的 测量kgf/cm20.450.480.53回流温度测量9095100管壳式冷却冷凝器1器后上部出口酸气温度的测量4345472器后上部出口酸气压力的测量.kgf/cm20.40.460.53冷却冷凝器循环工业水温度的测量 3035404冷却冷凝器循环工业水压力的测量kgf/cm23455设备进口循环工业水量的测量 m3/h1501601806容器下部出口酸气温度的测量2830327容器下部出口酸气压力的测量kgf/cm20.40.420.5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3仪表控制一览表设备名称序号仪表名称单位参数值备注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管壳式冷却冷凝器10冷却冷凝器进口低温水温度的测量14162011冷却冷凝器进口直冷水压力的测量kgf/cm234512保持冷却器进出口冷却水温差t=5 C保持不变,调整冷水量得到所需的酸气温度20222513容器出口冷回水温度的测量16232514容器出口冷回水压力的测量kgf/cm22.53.54.515测量回流的温度28303216测量冷却冷凝器低温水的量m3/h556570H2S气体出口气液分离器1器前酸气压力的测量0.350.40.52器后酸气压力的测量Rpm0.30.30.43阀前阀后压力的测量kgf/cm20.30.40.54酸气量的测量m3/h1600180020005酸气温度的测量253032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4开工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一二开工准备辅料接收1运行设备检查11检查所有水封的运行情况。12检查所有的能源介质管线13料罐和容器的预热器通蒸气。14冷凝器C10-1.5工艺管应当充满循环水。15冷却器C10-1.11和C10-1.12以及冷凝器C10-1.5充满冷却水。16检查通过吸收塔、解析塔、各种贮槽以及用于循环溶液的泵。可根据技术参数、电机转速(如果需要,可通过变频器进行)或泵的曲线来调节泵的能力至正常运行。17备用泵应当处于待命状态,以防正在运行的泵突然停止。18泵C41-1.19至焦油分离器C10-1.14的放空管关闭。19 向预热器C10-1.3和C10-1.3-1供蒸汽的管线上的调节阀应当断开,通过旁通管送蒸汽。2原料的准备21 MEA溶液的准备 用蒸汽吹扫清理事故收集罐,待吹扫完后,向收集罐通入低温蒸汽冷凝液,同时向收集罐中注入12.2m3的MEA溶液,停止MEA泵,继续通入蒸汽冷凝液直到与罐的75 m3的液位取齐。为了测定MEA的百分比成分,应当在工作溶液中取样,并送至化验室进行分析。22NaOH溶液的准备 通过泵将来自油库贮罐的NaOH溶液输送至NaOH贮槽中,然后开启NaOH中间泵,输送溶液到NaOH中间罐。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4开工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三四五六系统MEA溶液的填充吸收塔的空气置换解析塔的升温升压蒸汽冷凝水的收集在15%MEA溶液的配置工作完成后,MEA中间罐应当再次注满98%的MEA溶液,以确保车间的正常生产操作。 吸收塔的塔底用已经配好的15%的MEA溶液填充到最大液位(由仪器控制),溶液由倒空泵从事故收集罐中泵出。富液通过泵从吸收塔底进入螺板换热器,通过螺板换热器后的MEA富液进入解析塔顶自上而下流动,一部分溶液进入一段液位,另外的溶液进入解析塔的底部。解析塔内部的溶液分别通过一段、二段贫液泵将溶液输送至螺板换热器、螺板冷却器后至吸收塔顶部。 首先打开吸收塔和煤气管线的放散阀门,向塔内及煤气管线通入0.4MPa的低压蒸汽,待放散阀门出口有大量蒸汽冒出时,关小蒸汽阀门,逐步打开煤气进口阀门,在关闭煤气阀门的放散口前,进行爆发实验,实验合格后,关闭煤气的进口放散阀门,关闭吸收塔顶及煤气出口放散阀门。 打开两台预热器的进出口阀门,使贫液进入预热器里的换热管里,然后缓慢向预热器里通入低压蒸汽,调节蒸汽量,调节解析塔的液位、压力,符合要求后,将吸收塔煤气出口阀门打开,缓慢关闭煤气交通阀门,密切关注吸收塔的煤气阻力,如果压力出现异常情况,停止关闭交通阀门,待查明原因处理后,打开煤气交通阀门。解析出来的酸性气体从塔顶首先通过四台空气冷却器进行冷却到85,然后酸性气体进入管壳式冷凝冷却器,通过两段的冷却,使酸性气体冷却到30左右,冷却后的酸性气体在制酸不正常的情况下进入净化后煤气主管。 从预热器产生出来的蒸汽通过管线进入连续分离器,冷凝下来的水进入冷凝液收集罐,从分离器出来的气体进入板式换热器进行冷凝,冷凝下来的液体进入冷凝液收集罐。收集罐的液体的三分之二通过冷凝水泵送入公司管网。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4开工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七焦油分离器 在还原再生系统中的单乙醇胺(MEA)溶液的循环程序中,煤气中有难以再还原的复合物存在,为了避免这些复合物的积累,在再生液二段泵的出口处连续将复合物输送到焦油分离器中,同时再向焦油分离器中通入NaOH溶液,在强碱的作用下,难还原的复合物被分解,同时水和单乙醇胺从溶液中蒸出,进入解析塔中作为解析的二次热源。产生的残渣定期的进行排除。周期:2次/周要求:定时、定量排渣;每班排渣3罐,清洗时排渣5罐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5停工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一设备的停工1 首先制定详细的停工措施,应将待检修的设备和管线列出2 倒空事故收集罐3 停止向系统注入新鲜的单乙醇胺泵和冷凝水;4 切换酸性气体由制酸系统到净化煤气系统,打开焦炉煤气旁通管道,关闭吸收塔前和吸收塔后的电动闸阀;5 关闭进入预热器的蒸汽阀门,温度下降后,打开解析塔塔顶的放散阀门;6 当酸气压力小于0.02MPa时,关闭酸气气动阀门;7 停止富液泵,一段、二段贫液泵,停止回流泵;8 关闭焦油分离器里的加热器;9 打开需检修的设备的放空阀门,使溶液流至事故收集罐,但必须用盲板或其它设备将待检修设备和系统断开;10.吸收塔放空至工作液位,放空溶液流至事故收集罐,如果需要彻底放空吸收塔和解析塔,应当启动液下泵将溶液送至事故收集罐。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一吸收塔设备流程图吸收塔蒸汽吹扫1) 打开吸收塔的煤气旁通F1;2) 确认煤气进出口阀门F2是否打开,关闭阀门F3;3) 蒸汽吹入前打开阀门F5;4) 确认吸收塔除阀门F5外其余都关闭;5) 开启塔下部蒸汽吹入阀(F8)进行吹扫,再打开阀门;6) 检查放散气体中含氧低于2%,关蒸汽;7) 开启进口大阀门后的放散阀门F6。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二解析塔设备流程图解析塔蒸汽吹扫1) 打开解析塔出口放散阀F15;2) 关闭解析塔,除阀门F5、F4阀外全部阀门;3) 打开蒸汽阀门F8;4) 开启塔底F7阀门进行吹扫;5) 工艺管线温度达30度,阀门F15见蒸汽冒出;6) 关闭吹扫蒸汽。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三焦油分离器工艺流程焦油分离器蒸汽吹扫1) 打开AF1阀门和F1阀门;2) 关闭与设备连接的所有阀门;3) 开启阀门F4蒸汽吹扫;4) 安全阀AF1见蒸汽时关闭安全阀;5) 解析塔顶放散气冒出蒸汽后;6) 关闭吹扫阀门F4。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四事故收集罐工艺流程事故收集罐蒸汽吹扫1) 关闭所有与设备相关的阀门;2) 开启F4阀门见蒸汽冒出;3) HF1阀门见蒸汽溢出;4) 关闭(F4)阀门吹扫完毕。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五MEA中间罐MEA中间罐的N2吹扫1) 打开阀门F7;2) 关闭所有与设备相连的阀门并确认;3) 开启F4阀门;4) 放散含氧小于2%时停止;5) 关闭F4阀门。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六 MEA储罐MEA储罐的N2吹扫1) 打开F1、F2阀门放散;2) 关闭除F9、F10、F11、F12外所有与设备相连的阀门;3) 放散F1、F2含氧量低于2%时停止;4) 关闭和(F5、F6)阀门。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七 冷凝水装置流程图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八 系统接受外来MEA原料1) 汽车槽车来后,用车带软连接接至F11;2) 打开F12阀,F4阀或F5阀;3) 关闭出口阀F1、F2;4) 打开F11阀,开启P1泵;5) 观察MEA1、MEA2罐的液位情况;6) 液位离罐顶500mm时停泵7) 卸完原料后停泵;8) 拆开汽车与收料罐的连接管;9) 关闭F3、F4阀。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 系统中MEA原料的移送1) 开启F3(见图),关闭F6阀;2) 打开F10、F2阀门;3) 启动P1,开F1阀门,确认MEA进入中间罐;4) 液位到达2000mm时,停P1(冬季应进行管道吹扫);5) 关闭F10、F2、F1、F3阀门。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 MEA的配置1) 开启F1、F4,关闭F6阀;2) 打开F13、F12,启动P1,开启F11阀门;3) 事故罐4) 泵15m3停泵,关闭F1阀门,打开F6阀门,关闭F3阀门(冬季应吹扫管道);5) 开启F2、F9阀门,启动P2,打开F10阀门;6) 观察事故罐液位,泵入65m3冷凝水,停P2;7) 关闭F10、F2阀门(冬季应吹扫管道)。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九 系统接受碱原料系统中碱的移送1) 联系油库,准备接原料;2) 开启F2(见图);3) 关闭F1阀门;4) 液位观察,并做好记录;5) 通知油库开泵,可以送碱;6) 观察液位上涨,确认碱进入罐内;7) 液位距罐顶600mm时,通知油库停止输送;8) 关闭F2阀门,冬季应吹扫管道后通入少量蒸汽。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6单体设备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 1) 开启F2(见图),关闭F4;2) 打开F9、F10阀门;3) 启动P1,开F8阀门,确认碱进入中间罐;4) 液位到达2000mm时,停P1(冬季应进行管道吹扫);5) 关闭F10、F8、F9、F2阀门。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7常规管理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一二 日常操作交接班内容1 严格控制各操作指标在规定的范围内;检测各设备、仪表的运行状态,及设备的基础无松动;2 检查设备和管线的保温情况,对各法兰连接、阀门进行泄漏检查;3 每小时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的填写,符合规范4 每小时巡回检查一次各运转设备、静止设备和管道阀门的运行情况和严密情况5 每两个小时巡回检查并记录一次现场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测点的显示情况,发现与技术规定不符合时及时调节。6 备用运转设备需每班盘车一次;7 认真执行周五加油制度,如有缺油情况,应及时补充油脂,加完油后认真做好加油记录。8每班搞一次设备及环境卫生。9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当班班长和作业长汇报。1 交班要求:11交班前做好本岗位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12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符合规范;13检查各仪表、设备和操作参数符合要求;14填写好交接班记录,将本班生产、设备、仪表、安全和环保情况等向接班人描述清楚,并对本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接班人交流,以防类似情况的发生。15整理好操作平台,做好环境卫生工作;16不得到接班人同意不得下班,如有事故应协助接班人处理;2 接班要求:21提前15分钟到岗位,详细了解交班的生产、设备、仪表、安全和环保的情况;22认真阅读交班记录本记录,并了解所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8异常情况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一二三四五 简述泵运行的联锁滑阀运行的联锁 制酸系统的联锁其他原因的中断如果岗位操作人员按照岗位的技术参数和安全规则进行操作,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然而联锁系统可以将设备单独运行,可阻止损害及不正常状态的设备。11首先,泵联锁包括出口管线上无压力时,电机空转。联锁功能可以防止泵在干状态下运转。12如果出口管线上的压力降低或没有压力,将自动断开泵的电机,停泵信号(声光报警)将通过仪表显示给操作工。13操作工必须立即将此情况通知班长,维护人员须及时处理。14当泵进口料罐液位降低至警戒液位或泵出口料罐液位升高到警戒液面时,将会断开泵的电机。11电动滑阀应按图所示安装在碱罐和98%的MEA罐的附属管线上,当达到预定的最大液位时,信号将送至电动滑阀的电机,电机停转,停止上料。12供给液体的泵也将停止。如果酸气送不到制酸车间,在制酸车间的阀门关闭后,酸气进入吸收塔C10-1.1后的净焦炉煤气管线。 短暂停电是系统运行中断的一个原因。首先手动断开所有的泵,确认吸收塔进入事故收集罐的溢流罐上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9相关操作要求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一二 焦炉煤气酸气1 特性成分: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碳氢化合物外观:呈暗黄色气体密度:0.440.47 kg/m3平均分子量:11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6%30%2 急救 因为焦炉煤气含有CO;CO2;H2S;NH3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一旦吸入焦炉煤气,患者应该被抬出煤气区域以便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在患者失去了知觉和窒息的情况下,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然后送医院救治。3 安全预防措施当焦炉煤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并且有火源时(明火,火花等),混合体将变成危险的爆炸物,一旦焦炉煤气着火,应立即切断气源。因为焦炉煤气比空气轻,对于密封的煤气区域主要的预防措施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充满焦炉煤气的设备维护也应该列为危险区域。因此,在车间的运行状况下,在设备进行检修前用蒸汽或氮气吹扫设备,并且进行空气采样进行化验合格后和采用适当的通风后,才允许对设备内部进行检查和维修。1 特性成分: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碳、甲烷、氨、水蒸气1) 硫化氢外观:无色气体气味:刺鼻的,臭鸡蛋味道平均分子量:34.08密度:1.19kg/m3自燃温度:246爆炸极限:4.3%45.5%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9相关操作要求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三 单乙醇胺2) 氰化氢外观:无色液体平均分子量:27.03气态下的密度: 0.9359 kg/ m3液体态的密度: 687.6 kg/ m3沸点:25.6自燃温度:5382 急救假使酸气进入人的眼睛里面,人们应该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温水进行清洗,然后由医生处置。万一吸入了酸气,应立刻远离气体污染的地区以便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假使失去知觉和窒息,要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并且马上送他去医院。与皮肤接触后应该要用大量清水冲洗。3 安全预防及人员保护酸气系统的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性必须良好,此外它们应该被安装在空阔的户外。在酸气系统的员工要衣装整齐,作业时使用安全防护手套,必要时佩带防护镜。1 特性外观:无色液体味道:刺鼻的,像氨水的味道沸点:177.2(101.3KPa)自燃点:450闪点:93爆炸温度:93111在空气中爆炸范围,%体积百分比:4112 急救 接触过单乙醇胺处的皮肤应该使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假使进入了眼睛,要立刻用喷射的水进行10-15分钟的冲洗,然后马上去见医生。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09相关操作要求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四 氢氧化钠3 安全预防及人员防护在单乙醇胺的生产和使用中,设备的气密性要好。工作场所安装排风装置。空气交换的因数最底限值是8。流出来的单乙醇胺应该被中和掉。员工在作业时要衣装整齐,使用安全防护手套,必要时佩带防护镜。4 存储 单乙醇胺保存在密封的罐内,罐顶使用惰性气体进行密封。1 特性 外观:无色或有色液体。可能存在结晶体。42%的NaOH溶液的密度(20),kg/m3:1469溶解度(20):完全溶于水 分子量:39.9972 急救 皮肤一旦接触NaOH,应该用大量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之后患者要马上被送往医院。3 安全预防及人员防护 当工作区域中NaOH的浓度超过最大允许范围值时,应该使用工业呼吸器。一旦溶液溢流出来,溢流量一定要进行中和,也就是说要用大量水冲洗溢流出来的地方。 作业人员要使用耐酸碱工作服,使用防护手套,必要时使用护目镜。4 存储 液态NaOH应盛放在密封的抗碱性的容器中。保质期为从生产日期起一年(从生产日期计)。化产操作规程007脱硫系统10应急操作序 号操作顺序操 作 要 求五、停供动力介质的应急操作1、突然停电主控UPS系统可以供电30分钟,当班人员必须有效利用该时间段,进行以下应急操作:l 检查解析塔及酸气管线的压力,保证酸气能够正常排出。l 逐渐关小解析塔预热器的蒸汽,打开解析塔顶部放散。防止解析塔负压,确认关闭切断阀。l 关闭焦油分离器上贫液进口管线上的阀门,关闭焦油分离器进口蒸汽阀门。l 确认事故槽,冷凝液、吸收塔,解析塔液位变化,做好记录。l 将所有自动调节阀转换至手动,将参数值调整到开工状态。l 等待系统恢复送电后,按开工操作方案开车,系统恢复正常。l 和当班班长、厂调度等联系,问清停汽原因和时间。若是时间短待来汽恢复生产,若时间长,按停工操作处理。2、突然停蒸汽l 检查解析塔及酸气管线的压力,保证酸气能够正常排出。l 打开解析塔顶部放散,防止解析塔负压,确认关闭切断阀。l 观察各系统液位,及时调整,保证系统溶液继续循环。l (冬季)检查区域各贮槽及管线的保温情况,记录温度变化。防止贮槽上冻。l 和当班班长、厂调度等联系,问清停汽原因和时间。若是时间短待来汽恢复生产,若时间长,按停工操作处理。3、停仪表用压缩空气l 检查解析塔及酸气管线的压力,保证酸气能够正常排出。l 打开解析塔顶部放散,防止解析塔负压,确认关闭切断阀。l 确认各调节阀门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原理(气开、气关)。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